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执教胡健师: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离开过家没有?生纷纷:没有。

师:我记得你们至少有两天。

一生举手。

生:初二上学期社会实践去园博园。

师: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什么感觉?生:还不错。

众生笑。

师:还不错,没有爸爸妈妈在旁边唠叨是吧。

还有同学有这样的经历吗?生:有一次我跟同学出去过,两天没回家,挺想家的,那种感觉就是很想回到父母身边。

师:离开两天就想家了吧。

同学们,也许就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如果我们刚刚离开家的时候,可能还曾经庆幸,没有了妈妈的唠叨,父亲的呵斥,可是时间一久,我们就会体会到想家的滋味。

如果让你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离开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伤痛呢?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听天诗人内心的呼唤。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诗歌朗读一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

师:好,诗歌读完了,只有短短的四小节,也没有一个生字,我们都能读懂吗?生:能。

师:好,那我来问几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乡愁是什么意思?生: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师:一种思乡的愁绪是吧。

我们都读到了哪些具体的感情呢?生:亲情、爱情,还有……师:比如说,第一节写到了?生:母子的分别师板书:母子别师:少年时候漂泊到外面,作者用一封家书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我们看到的是母子别。

第二节写到了怎样的感情?生:夫妻师:板书:夫妻别。

年轻的时候除外闯荡,一张船票让他和妻子天各一方,这又是一种深深的愁绪。

我们还读到了什么?生:丧母。

师:母亲去世,中年丧母,这是一种怎样的别离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生:生死。

师板书:生死别。

师:人到中年,母亲撒手而去,这时候阴阳两隔,是一种怎样的伤痛。

除此之外,我们还读导了什么思念国家。

师;这个时候到了什么年纪了?生:老年。

师:这个时候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土,思念祖国,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别离?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我们可以称它是一种——家国之别。

《乡愁》教案实录

《乡愁》教案实录

《乡愁》教案实录乡愁教学实录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教师导言: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1、大声朗读余光中的《乡愁》:(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2)注意朗读技巧:(根据感情基调确定语速)本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朗读注意读出节奏感。

课件展示:乡愁余光中小时侯后来呵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请同学试读。

注意语调(高、低、升、降):请同学们用深情的语调朗读。

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

[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e海峡后来呵y]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4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课文。

3、检查自学1、指名背。

(背对的同学要表扬:好,对)师:会背的同学举手,比谁背得好。

[若举手多,则检查;如不多,则再给2分钟][生若背错了,请其他同学更正]2、比男生、女生谁背得好。

①女生背②男生背3、比哪一组背得好。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

4、齐背这首诗。

四、交流合作: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读书已能背熟了。

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

通过自学能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有不会的,哪道题不会的,那就请前后桌讨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如这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一)指名回答。

师:谁来回答第1题?若不对,则问:有不同意见的举手。

你同意这种意见吗?(着重弄懂这头、那头指什么?说明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最深:其它任何思念都不及它)若生能回答出:用前三种愁衬托现在的乡愁,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

《乡愁》的课堂实录

《乡愁》的课堂实录

《乡愁》的课堂实录《乡愁》的课堂实录《乡愁》是一首抒情名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

以下是《乡愁》的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设想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⑴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⑵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⑷点拔释疑,拓展延伸。

⑸朗读指导,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一、情感导入,创设情景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

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

〔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méi海峡xiá)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用心,有人说余光中 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你们觉得语速应该? 生:缓慢,低沉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节,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 学生读第一节 师:再慢一点。

师范读第一句,生再读第一节,教师配合,同是屏幕显示 第一节 师:“那”字开口小点好吗?读“那” 生读该句 师:下面配乐在读这首诗。

(音乐很舒缓) 师:读诗的感觉真好,你们在用心用情,读到了什么情感呢? 生:读到浓浓的思念之情 师:恩,你把握了情感的基调 生:无奈之情 师:对,你读到了更深的一层 生:一种悲伤的,伤心的情感 生: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们再也见不到的忧愁 生:孤独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 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纠结寄托在什么上呢? 生:邮票 坟墓 海峡 师:这些叫做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

你们读诗的感觉真好,读出了丰富的 情感,余光中也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 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这也就是余光中的独特表达。

教师 板书 浅 深入浅出 易 平易近人 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每个句子 ,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配乐——录音——男中音—— 屏幕上一句话: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师:我们再来回味揣摩一下1/7生:用时间顺序,体现不同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 师:这在诗歌 上成为“重章叠句”,你相当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 生:每一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 ,浅浅 看上去很工整,叠 起来,但读出来感觉就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叫做叠音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小小……浅 浅…… 屏幕上显示-四组叠音词 师:你们知道这为什么要用叠音词吗?我们来比较感受一下吧 屏幕显示四句,分别为“小邮票“窄船票”“矮坟墓”“浅海峡” 男女声分别读这些需要比较的句子 生:情感特别浓重,多了一个词 师做动作叠字和第三声的动作:我们的音调就长了,你们我看的手势,一起 读,这四组词 师:什么感觉 生:拖长了 生:拖长了就绵延了,拖长了乡愁再读一遍整首诗 师:再绵长一点,我请个同学来读 一女生起来读 师:我太喜欢你读诗的动容的感觉,太美丽了,你们朗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了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我想起来了李清照 的诗: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真是太厉害了 生:我发现了意象中的另一种感情,作者把思乡之情寄托在邮票上,因为离 乡了,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悲伤思念母亲,就把情感寄托在坟墓上,后来…… 海峡上 师:你从简单的文字上读出了不仅是个人的,还有家国的乡愁 生: 从录音朗读中, 我发现语调是慢慢叠加的, 但是到了坟墓这里就更重了, 读到海峡这里有泣不成声的感觉 师:哪些词语 让你揪心? 生:有些似乎断开来了2/7师:你读一下 学生读后很有感觉,听课老师鼓掌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揪心之处,外头,里头,有多远? 生:生和死的距离吧,特别远,再也见不到了 师: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那么近却是生死相隔了,我们再一起读,把这种感觉 传达出来,怎么读出来? 一学生读一遍,效果并不很好,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到,老师鼓励说,你已 经用心用情了,老师建议你一字一顿来读,把感觉慢慢读出来,并范读一节 师:谁再来读一下,自信一点 一女生起来读,“后来啊……”特别有味道 好,大家一起来感觉——后来啊—— 师: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 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 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 屏幕显示《招魂的短笛》一男生读(很不错的感觉) 女生再读,“——后来啊,……母亲在里头……”这节 师: 我想说的就是余光中的诗歌语言的魅力, 用浅近的语言让我们为之动容, 有一位画家因此为之作了一幅画,画中画了一只天鹅雏鸟——同学们看这幅画, 品品这幅画中的鸟,看看他表达的是哪一节的文字 生:应该是最后 一节,天鹅还小,在石头上,前面是一条溪,它飞不过去, 很害怕…… 生:我感觉是第一段,雏鸟可以是指小时候的诗人,遥望他母亲…… 生: 应该是最后一节, 因为雏鸟很渴望飞过去, 但是又办不到, 于是很忧伤, 很向往惆怅 师:你把握得很好,惆怅,无奈,,情感一天天地延续下去…… 生:第三节吧,无助,孤独的感觉,眼神当中看出孤独无助的小鸟 师: 孤独啊, 小鸟站在礁石上……这位画家为什么用天鹅呢?因为它是候鸟, 它们对家人不离不弃,对故乡无限依恋,无论千山万水千里万里也要飞回去,而 这些游子,高贵神圣,正像天鹅一样。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一、导入环节在导入时,我设问题,采用说话训练的形式导入,而且说话的内容与课文进行对比,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抒发的感情与运用的表现手法。

过程如下:师:假设有一天你要离开家乡、亲人、甚至祖国到异地去学习、工作,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用语言表述出来。

生:会想家。

师:怎么想?你能试着用语言表述出来吗?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讨论起来,然后陆续地举起手来。

生:会在夜里望着星星,想着家人。

1生:会在独自闲逛时感到孤独无依,那就是想家。

2生:会在遇到困难时想到爸爸、妈妈,要有他们就没事了。

3学生们都笑了。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的,那么,今天我们来和诗人余光中比较一下,看一看诗人的思乡之情的抒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明确相应学法,这样才能为下面的问题的解决作好铺垫。

过程如下:师:猜一下题目“乡愁”的意思?生:(齐声说)思念家乡的愁绪。

师:猜得非常准。

诗人余光中是台湾著名诗人,但祖籍却在大陆,也出生在大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家乡去了台湾,在台湾,诗人也时刻思念家乡。

下面自己读《乡愁》。

了解一下诗的大意。

生:课文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1生:课文表现了作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2生:课文还有爱国之情。

3师:几名同学的观点放在一起就非常准确了。

那么怎么分析这首诗歌呢?想一想我们以前分析诗歌用到了什么方法?生:(齐声说)一个基础,四个步骤。

师:谁给解释一下“一个基础,四个步骤”的含义?生:以朗读为基础,了解大意,体会意境,体会手法,体味语言。

师: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以此方法来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三、赏析环节这一环节即用“朗读为基础,了解大意,体会意境,体会手法,体味语言”的四个步骤来赏析诗歌。

在分梯度进行朗读。

具体过程分四部分:第一步朗读诗歌,明确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师:大声朗读课文,要求不高,只要读准字音和停顿,读两遍。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师: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

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品读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诗,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吧。

一首新诗在手,你一定想先睹为快吧,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生:学生读诗师:声音渐落,提一个问题:这首诗适合用怎样的语调朗读?生1:悲伤的。

生2:低沉而满含深情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不用欢快的、轻松的、愉悦的语调来读?生3:因为这是一首写愁绪的作品。

师:是啊,这是一首饱含思乡之情的作品,读起来让人的心不免随之沉重起来。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让我们带着这份对诗歌的理解,共同朗诵这首诗吧。

生:齐声朗读作品。

师:第一次朗读,就能读出如此神韵,老师为你们骄傲。

但还是想提醒大家:每一节诗的朗读情感应各有侧重,你们发现了吗?生4:第一节诗写小时候,应该轻松些;第二段写长大一些了;第三段写母亲去世,很悲伤;第四段写对国家的思念,很沉重。

师:很好,说得在细致些,能吗?第一节诗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当时什么境遇?生:母子分离。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5:因为第一节诗中写到邮票,说明两个人要有书信往来,可见母子分离。

师:也就是说第一节诗,为的是展现“少小离家”的境遇,朗读时重在展现对母亲的依恋。

让我们试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节诗。

师:那么第二节诗呢?生6:表现的是对新娘的依恋。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7:其实这首诗的每一节分别有两个字表明是对谁的依恋:第一节的“母亲”、第二节的“新娘”、第三节的“母亲”、第四节的“大陆”,这些都是诗人思念的对象。

师:很聪明,他把每一节表明作者思念对象的词语都为我们找出来了。

也就是说第二节诗,为的是表明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和似水的柔情。

乡愁优质教学实录

乡愁优质教学实录

乡愁优质教学实录乡愁优质教学实录师:我们今天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请大家推荐位朗读最好的男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

(学生推荐,一男生起立朗读)师:读得不错,还没有学习,就读得这样,确实读得好。

女同学读得好的是哪一位?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女生读)师:读得不错,清楚。

也有一定感情,当然,要读得很好,还要深入读。

(教师范读。

掌声)刚才听了同学读了两遍,我读了遍。

你们感觉,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语调应该是明快的还是深沉的?(生齐答:深沉的。

)节奏应该是急促的还是舒缓的?(生齐答:舒缓的。

)语调应该是深沉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板书“语调深沉节奏:舒缓”)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我想提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问题一】这首诗共有四个小节,大家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傍改变吗?生:不可以!师:请说说理由。

生1:这首诗好像是按照从小到大,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按时间来写的?生:每小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时间的标志。

“小时候”“长大”“后来啊”“而现在”等标志明显。

师:还有没有理由?生2:我觉得是按照把“乡愁”比喻的事物由小到大排列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作比的事物是由小到大,她发现这个特点,好像也是存在的。

看看还有什么顺序?生3:我觉得感情方面它是层层递进的。

师:它是怎么层层递进的?生.先是对母亲的想念,那个时候母亲还在人世;然后是对新娘的爱恋。

后来是对母亲离去的悲痛,我觉得这段也为后面作了铺垫,借用这段来抒发感情,因为大陆也是他的母亲。

从这个角度看,是无法改变顺序的。

师:她发现了这样一个感情发展的顺序特点。

大家同不同意?生:同意!师:我顺便介绍一下余光中。

他是大陆人,祖籍福建。

21岁离开大陆到台湾,台湾大学毕业又到美国进修,回来之后,先后在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当教授,从60年代开始写了很多怀乡诗,这首诗是70年代写成的,据他说,写这首诗酝酿的时间很长,真正写的时候只用了20分钟。

原来,第一小节,写他小时候,读寄宿小学,不能每天回家,想念母亲,母子之思;后来结婚了,到美国进修,当时大概航空不发达来回坐船,借助船票回家探亲,夫妻之恋;后来母亲去世了,生死之别;最后,是关怀祖国的统一,是对祖国的情感,感情的升华,从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对祖国统一的关切,对祖国的眷恋。

《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

《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

《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1点击浏览该文件《乡愁》(余光中)课堂实录2一、风趣听背,体会诗题内含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

师:我就是今天要给你们讲课、和你们一起学习的老师。

既然今天要讲课,昨天咱们是不是应该见上一面、认识认识啊?生:是。

师:可是咱们昨天没见着,那今天现认识你们觉得来得及吗?生:来得及。

师:好,那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赵,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啊?生:赵老师。

师:对,真聪明!我姓什么来着?生:赵!师:记忆力不错嘛!现在我就想考一考你们的记忆力,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生:敢!师:那好,我现在考考大家:我来说一首诗,这首诗共有两节,每节有四句话,我每次说两句,而且只说一次。

大家听清要求了吗?生:听清了!师: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背诵,学生背诵得十分准确)师:鼓掌!你真行,老师只说了一遍,你就把这样复杂的两句诗背下来了,你觉得你行不行?生:还行吧!师:挺谦虚的,看来你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师: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生:(背诵)师:精彩!这么长的诗你们只听了一次就背了出来,老师真佩服你惊人的记忆力。

师:师:我们再来背首古诗,谁来背李白写的《静夜思》。

师:《静夜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你们说李白思念故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忧愁的。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生:6个字。

师:你能从中去掉一个字而不改变原来的意思吗?(学生争相发言,分别去掉了“的”、“忧”、“故”、“思”)师:现在就剩下了两个字“乡愁”,谁能来说说乡愁是什么意思?生:思念故乡的忧愁。

师:那思念故乡的忧愁就是……生:乡愁。

师:《乡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它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小诗,我们仍然用一边听、一边学、一边背的方法来学习,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好!就这么决定了。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一)导入诗歌用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然后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这首诗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参与学习的是初二的学生,老师没有直接发放复印的教材文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抄写中初步感知诗歌)师:同学们抄好了之后,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学生齐读诗歌。

师:同学们,从外观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生1:我觉得这首诗重复的句子很多,是一首“重诗”。

师:我问的是“外观”,也就是从视觉上来看,诗句排列的空间结构给你怎样的感受?生1:很整齐。

师小节:对,特别整齐。

这首诗一共四小节,共16行,这首诗的空间布局特别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以爽朗之感。

板书:外观之观察——整齐(三)读诗之声韵师:我们刚刚在朗读中观察了诗歌的外观,发现了它整齐的特点。

接下来,请大家再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感受,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些什么特点?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生1:我发现这首诗歌很押韵。

师:押韵吗?押的什么韵?生1:押“ao”的韵。

师:我们一起来圈一下你认为押韵的字,(带着学生一起圈画)“票”“票”“墓”“峡”。

我们发现这些字实际上并不押韵。

生2:押“头”这个韵。

师:这是押韵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每一小节的相同位置都有“头”,“这头”、“那头”、“里头”“外头”,所以你觉得押“头”的韵是吗?同学们,这样的形式叫反复,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这不是押韵。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大家的讨论交流,发现这首诗并不押韵,那为什么我们读起来会有押韵的感觉呢?生3:因为这首诗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诗歌布局整齐的原因,圈出每个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师:这些词体现了时间的流逝,重复的诗句读起来有一种反复的音韵美感。

这种叫“回环往复”,这样的形式使得诗歌富有音韵感。

读起来悦耳动听。

板书:声韵之体会——回环往复。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课堂教学实录第4课《乡愁》课堂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老师:上课!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今天阳光明天灿烂坚强勇敢发愤图强"。

老师:口号不够响亮,显得无精打采啊!同学们,请坐。

没有精神的课堂,肯定培养不出精神的人物。

刚才就简单一句话,却一点气力都没有,还有一些同学跟着在里面附和,做南郭先生。

另外,大家站起来的动作也是有气无力。

老师:同学们,课堂是干什么的?你们都不知道课堂是干什么的吗?学生:学习的。

老师:对!课堂是学习的,是成长的,是要用力的,是用激情来燃烧的。

你们有没有这种激情?具有这种激情的同学请举手,没有这种激情的同学请站起来。

怎么有的同学既不举手,又不站起来?这位同学,你有激情还是没激情?学生:有。

老师:那你为什么不举手呢?好,有激情的同学请举手!真好,全举手了,请放下。

同学们,有激情就要全身投入,只有全身投入的课堂才是有收获的课堂,大家说对不对?学生:对。

老师:有些同学成绩差,原因是什么?并不是他不聪明,而是态度差。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进入学习的环境。

谨记:课堂是学堂。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学习的环境——上课!学生:起立!老师好!“今天阳光明天灿烂坚强勇敢发愤图强”。

老师:同学们好。

整齐了,精神了,真好!请坐,一坐下来,我们就要像一个学生。

同学们,课堂是学习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章,你们有没有带相应的资料过来呀?学生:带了。

老师:什么东西呢?(学生拿出各自的学习用具)老师:噢,这个东西,知道了。

你们今天学习的材料在哪呢?学生:在班主任那儿。

老师:在我这儿呢!今天学习的内容,大家事先并不知道,很好。

上课就应该有一点神秘感。

现在谜底揭晓: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题目是……一起读两遍,预备齐!学生:“乡愁"“乡愁”。

老师:好,再读两遍,看黑板,预备齐!学生:“乡愁"“乡愁”。

老师:“乡愁"两个字,大家都认识。

现在读得没感情,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文章的内容,毕竟我们是刚刚才拿到《乡愁》这篇文章。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乡愁》教学实录师:爱家乡是爱国的情感基础,思乡与爱国是人类所共有的美好情感。

因此,思乡与爱国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咏叹和歌颂的主题,面对这一常写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又是如何抒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乡愁》。

师:学习这首诗,我们有两个任务:1.通过诵读,感知品味、理解诗歌意蕴。

2.学习品读诗歌的方法。

先请同学们把课前查找的资料拿出来,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你所以解的诗人余光中。

生:余光中,台湾当代诗人,出生大陆,1950年去台湾,常常隔海眺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大陆,想念故乡。

1972年,22年的思乡情终于化作《乡愁》这首经典之作。

生:我补充一下:余光中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所以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师:很好,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理解《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很有帮助。

下面老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调、语速(在凄清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中背诵)。

[点评:教师声情并茂的背诵配以哀婉的乐声,营造了一种凄清沉郁的氛围,学生渐渐“入境”]师:同学们自已试着读一遍,注意全诗感情深沉,宜读得舒缓一些(学生试读)。

师:除了注意语调外,还应注意每节诗的节奏和重音,下面老师把第一节诗再读一遍,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用“/”划出节奏,用“”标出重音。

生:我认为节奏应这样划分“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音落在“乡愁、小小、这头、那头”上。

师:很好!请大家根据第一节划分节奏和标重音的方法依次划分出二、三、四节诗的节奏标出重音。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把余光中的《乡愁》朗诵一遍(配乐)。

师:通过读我们对诗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还需进一步理解诗的内涵,大家想一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思乡愁绪师:是的。

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思绪,作者又是通过哪些物象把这种愁绪表达出来的?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老师还想问,全诗四节,每节又表达了什么情感?生:母子离愁生:夫妻离别生:生死恨别生:骨肉离恨师:同学们答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诗的主题和字面意思有了初步的理解。

《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

《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

《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乡愁》表达了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这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师:(微笑)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生:(齐声)会。

师:(微笑,亲切的俯身询问)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纷纷举手)生1:想哭又哭不出来。

生2:酸酸的,涩涩的。

师(微笑):什么地方酸酸的,涩涩的。

生3:鼻子、心里,还有眼泪也想掉下来。

师:(深情地说)同学们,其实老师跟你们一样,想当年老师在异地求学,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是想家的时候,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彻夜难眠。

这时老师心里总是默默吟诵着王慧玲的一首短诗──《想家的心情》,其中有两句老师特别喜欢,至今还记忆犹新。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听呢?生(急切齐声):有。

师: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阵的懂惯;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学生热烈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生纷纷找出资料竞先举手)生:余光中,1928年出生,祖籍泉州永春,著名的诗人、学者。

师:介绍得很好。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搜集的。

(播放多媒体,余光中的介绍,年幼时与母亲的合影、晚年的照片及主要代表作)。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一、引言《乡愁》是中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远离故乡的异乡漂泊中,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乡土情怀的重要地位。

教学《乡愁》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旨在分享一次小学生《乡愁》教学实录,介绍教师如何开展《乡愁》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乡愁》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

2.理解并体会《乡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培养学生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诵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乡村风光和民俗文化。

通过视频,启发学生对故乡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2. 诗歌鉴赏教师让学生朗读《乡愁》并解释生字、生词。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意义。

例如,学生可能不理解“沙发”的意思,教师可以简单解释“沙发是指三脚射箭所用的箭头样式,它常用于描述云朵的形态”。

教师随后引导学生关注一些词语和句子,例如,“那时候的水很清,绿的草有根有茎”,“在这远离家乡、似家非家的地方,忽然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乡愁”。

通过分析这些词语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 表达与创作在理解并体会了《乡愁》的情感和主题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表达与创作活动。

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环节: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乡的感受和感恩之情。

3.诗歌创作。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汇,例如“故乡”、“家门口”、“夕阳”、“童年”等等,让学生以这些词汇为基础,自己写一首诗歌。

4.诗歌朗诵。

让学生向全班诵读自己写的诗歌,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情感。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了解了《乡愁》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内涵,理解并体会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 解。

2 •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 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 忧郁深沉。

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 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 、、、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 标出。

生自由读书。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 听出你的节奏处理(演示文稿:朗读指导:节奏的划分) 生2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生2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听出来了)和 你的一样么?(一样)师: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

我们再一起来 看轻重音的处理。

我们知道,能够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 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

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 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 有的情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 《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这首诗。

生 1 读。

一, . ........ .......... ... ... ... .....师:课下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可是又说这首 诗读起来很困难,很难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那么, 要读好一首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 生:情感基调。

师:不错。

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 生 师 生 师词语需要强调,轻读和重读都是一种强调。

请同学用深 情的语调再读一遍。

师:通过几遍朗读,我想大家对诗 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

谁能给我们读一读 呢?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课前以《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展示课题)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你有过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吗?你有没有想家?生:我有一次去我南方的大姨家,开始几天觉的很好, 可过了不到一星期,我就受不了了。

想爸爸妈妈,想家里的一切。

后来哭着要回家。

生:我们去联合乡的时候,我想家哭了好几次,那种滋味,真是又酸又涩,好难过呀。

师:其实,你们离家只是偶尔小别,而老师呢,家在千里之外,回一次家很本不容易,家乡的老屋,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一句一句依依不舍的叮咛和问候,在每个月朗星稀的晚上,让我魂牵梦绕,泪眼朦胧。

老师想家,可以回去,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的同胞,因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让我们先来认识以下作者吧,谁能把余中光先生介绍给大家?(学生纷纷举手)生:余中光,1928年出生,祖籍泉州永春,著名的诗人学者。

(通过多媒体介绍余光中)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首先我们来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老师范读一下,大家认真听,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师范读),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生:是深沉的。

师:对,是深沉中略带哀伤的,那我们朗读时的速度应该是--------生:缓慢的。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边读,边标出节奏。

(师来回巡视,指导有疑难的同学)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读这首诗,生齐读一二小节。

师:这两节语速要再慢点,要读出思念之情。

生齐读第三小节。

师:“啊”这里要变音,读作“呀”,因为“啊”的前一个字的韵母如果是“b,o,e,i就要读作呀。

“母亲在里头的‘头’要读轻声。

这个小节表达的是生离死别,要读出适当的颤音。

师示范读,学生齐读第三小节。

接着学生读第四小节。

师:这一节音调要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的(师示范)生读(比第一次更有感情。

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乡愁》教学实录

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乡愁》教学实录

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乡愁》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伴着《思乡曲》,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朗读诗歌。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初读感受跟着一起读诗歌。

教师提醒师: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试着读一遍,注意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二、品味赏析,感受诗歌的内涵美师: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你认为诗人借助了哪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达乡愁呢?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非常准确!诗人借助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生:不一样。

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

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

小时候想妈妈时,能够写一封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能够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家乡;船票虽窄,但却能够使作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

这两个事物都融入了作者深深的乡愁。

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的坟前时,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纵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诉说呢?读这个节时,我们一定要把那种“哀”读出来。

而第四个“海峡”则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

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恋。

师: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会有新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和感受,再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读出每个诗节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

师: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精彩,但似乎还缺点什么。

还是让我们从诗人的经历中去寻找答案吧!(展示课件: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

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 年生于南京。

少时异地求学,1949 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写下了这首《乡愁》。

教学实录定稿《乡愁》

教学实录定稿《乡愁》

《乡愁》教学实录都温中一、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根据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谱曲改编的。

1971年,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仅用了20分钟,而酝酿它却花了整整20年。

短短20分钟的创作,88个字,凝聚了20年的牵挂惦念,沉淀了20年的爱与哀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乡愁》,去感受诗人那浓浓的情思。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诵读感知师:首先就请大家齐读课文。

(全班齐读一遍)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用心,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老师请大家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可以在课文上批注一下:“这头”和“那头”在口语中常读作“zhèi tóu”和“nèi tóu”,我们一起再把诗歌的第一小节的最后两句读一下。

根据汉语拼音规则,“啊”字在句末作语气词时,如果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做“ya”。

这首诗第三节的第一句这里应读为“后来(lái)啊(ya)”这几个字的读音,同学们可以在课文上批注一下。

师:这首诗抒发的是余光中先生对亲人、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读。

下面老师来读一遍课文。

(教师范读)同学们也尝试一下,注意把速度慢下来,把停顿读出来,请大家这首诗自由朗读一遍。

(放配乐,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师:同学们在自由朗读中已不知不觉的捕捉到了这首诗的味道。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大胆尝试一下。

(点一学生读,放配乐)师:(假如学生读得好,尽可能找朗诵基础好的学生来读)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么美妙的听觉享受,请坐。

这位同学不仅对诗歌的基调和节奏把握得很好,还饱含深情,可见他对诗歌的领悟能力很强。

(假如学生读得不好)谢谢你勇敢的尝试,请坐。

这位同学虽然在朗读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但他读得很动情、很投入,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而在诗中作者又是通过哪些独特的词语来抒发这种感情的呢?幻灯片“作者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词语来抒发他浓浓的乡愁?”同学们再读一读,找一找,有想法的就可以举手了。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这首诗..生1读..师:课下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可是又说这首诗读起来很困难;很难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那么;要读好一首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生:情感基调..师:不错..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生:思念家乡..师: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生:忧郁深沉..师: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生:稍慢..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师:下面我们看节奏;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生自由读书..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听出你的节奏处理演示文稿:朗读指导:节奏的划分生2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师:生2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听出来了和你的一样么一样师: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我们再一起来看轻重音的处理..我们知道;能够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需要强调;轻读和重读都是一种强调..请同学用深情的语调再读一遍..师:通过几遍朗读;我想大家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呢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读全首诗也行读的好的同学;应该问问她为什么读得好读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忘了还有些什么对话了师:谁再试读生:“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一组词读得很轻..能体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特点..师:我们刚才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承载了诗人的思念;这种思念的程度怎样啊生纷纷:厚重的..师:那么;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是否削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生9:不;是对比..生10:更衬托出乡愁的厚重..师:大家理解得很透彻..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我们都找到了;并且或轻读或重读给予了处理..大家在读这首诗时;还有什么困难么生11:“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头”“那头”出现四次;读起来都一样;不知道怎么读..师:这个地方是比较难读的..我们要先看各节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比如第三节;诗人在这节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12:思念..生13:伤心..师:仅仅是伤心这程度够深么生14:悲痛..生15:哀痛..师:为什么生14:母亲死了;诗人再也看不到母亲了;所以哀痛..师:一方矮矮的坟墓相隔;诗人母子两人永无相见的机会了;所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要读出这种距离来..“母亲在里头”怎么读生16:降调;往下读..生17:要沉痛..师:那么要突出这种强烈的距离反差;“我在外头”怎么读生:升调..师:可以;语气要激烈些..老师示范演示文稿:第三节朗读指导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师: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同学们深情读读这一节..音乐:二泉映月生深情朗诵..师:我们接着看第四节..第四节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前三节有何不同生18:这一节写的是对祖国大陆的思念..师:只是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么生18:不;是所有台湾人民..师:是啊;前三节写的都是家愁;这一节可以说写的是国愁..余光中的简单经历和写这首诗的背景大家了解么生19:他1928年生于南京;福建人;1949年去了台湾;是台湾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品有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师:介绍的非常详尽..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着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初创作乡愁后;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二十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去台湾时他才21岁;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真是“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第四节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最能表达他这种赤子之思的是哪个词生纷纷:大陆..师:对;那么“大陆”要重读..“大陆在那头”怎么读生20:拖长些;读降调..师: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生20:回不到祖国的惆怅;失落..生20:期盼;企盼回到大陆的情感..师:老师觉得读升调降调都可以;看你着重表现的是哪种情感..演示文稿:第四节朗读指导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强调“浅浅”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越慷慨之感师:老师还是给大家配上音乐;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一节..音乐:马思聪思乡曲生纷纷深情朗诵..师:同学们还有哪些诗句和词语不会读的生纷纷:没有了..师:好;那么;我们按照分好的四个小组准备朗读竞赛;同学们商量一下;看看你们小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朗读;三分钟准备;然后我们就开始..师:好了;时间到..我们从一组开始..老师放的配音是小组同学自己选定的;大家听的时候要注意;听听朗读是不是能表现诗人的情感;我们要评出最佳配乐和最佳朗读..师:同学们刚才的朗读把老师深深打动了;老师也久久地沉浸在诗歌传递的忧伤氛围中;仿佛看到了海峡那面深情凝望久久伫立的身影..现在我们欣赏朗读;再一齐来感受;好么师生共同欣赏..黑色真实作的flash配乐朗读师小结:这首诗中;诗人将个人的悲欢和巨大的祖国之爱交织在一起;具有了其他乡愁诗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就让我们满含感情;再次齐读余光中的乡愁诗;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敬仰..学生齐读..师:我看到同学的表情;大家也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中去了;是啊;台湾人民远离祖国;有家难回;有亲难续;绵绵忧思难以述说..我们就在看一首乡愁诗;请你自己按照我们刚才指导的读诗方法;深情朗读席慕容的乡愁..同学读..师:谁能为我们读读这首诗呢师:我这里也有一个席慕容乡愁诗的flash朗诵;我们一齐来欣赏..师生共同欣赏..师:这首诗同样是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却写得委婉深情;我们齐读一遍;再次体会这难以割舍的乡愁..师生齐读..师:今天的作业;同学们读李广田的乡愁;画节奏;表轻重读音;自配音乐;深情朗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

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

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这首诗。

生1读。

师:课下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可是又说这首诗读起来很困难,很难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那么,要读好一首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
生:情感基调。

师:不错。

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
生:忧郁深沉。

师: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下面我们看节奏,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生自由读书。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听出你的节奏处理(演示文稿:朗读指导:节奏的划分)
生2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生2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听出来了)和你的一样么?(一样)
师: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

我们再一起来看轻重音的处理。

我们知道,能够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需要强调,轻读和重读都是一种强调。

请同学用深情的语调再读一遍。

师:通过几遍朗读,我想大家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

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呢?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读全首诗也行?
读的好的同学,应该问问她为什么读得好?读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
……(忘了还有些什么对话了)
师:谁再试读?
生:“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一组词读得很轻。

能体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特点。

师:我们刚才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承载了诗人的思念,这种思念的程度怎样啊?
生纷纷:厚重的。

师:那么,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是否削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生9:不,是对比。

生10:更衬托出乡愁的厚重。

师:大家理解得很透彻。

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我们都找到了,并且或轻读或重读给予了处理。

大家在读这首诗时,还有什么困难么?
生11:“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头”“那头”出现四次,读起来都一样,不知道怎么读。

师:这个地方是比较难读的。

我们要先看各节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比如第三节,诗人在这节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2:思念。

生13:伤心。

师:仅仅是伤心?这程度够深么?
生14:悲痛。

生15:哀痛。

师:为什么?
生14:母亲死了,诗人再也看不到母亲了,所以哀痛。

师:一方矮矮的坟墓相隔,诗人母子两人永无相见的机会了,所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要读出这种距离来。

“母亲在里头”怎么读?
生16:降调,往下读。

生17:要沉痛。

师:那么要突出这种强烈的距离反差,“我在外头”怎么读?
生:升调。

师:可以,语气要激烈些。

(老师示范)
[演示文稿:第三节朗读指导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师: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同学们深情读读这一节。

(音乐:《二泉映月》)
生深情朗诵。

师:我们接着看第四节。

第四节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前三节有何不同?
生18:这一节写的是对祖国大陆的思念。

师:只是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么?
生18:不,是所有台湾人民。

师:是啊,前三节写的都是家愁,这一节可以说写的是国愁。

余光中的简单经历和写这首诗的背景大家了解么?
生19:他1928年生于南京,福建人,1949年去了台湾,是台湾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作品有《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

师:介绍的非常详尽。

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年代初创作《乡愁》后,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二十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去台湾时他才21岁,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真是“断肠
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

第四节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最能表达他这种赤子之思的是哪个词?
生纷纷:大陆。

师:对,那么“大陆”要重读。

“大陆在那头”怎么读?
生20:拖长些,读降调。

师: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生20:回不到祖国的惆怅,失落。

生20:期盼,企盼回到大陆的情感。

师:老师觉得读升调降调都可以,看你着重表现的是哪种情感。

[演示文稿:第四节朗读指导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强调“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越慷慨之感)]
师:老师还是给大家配上音乐,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一节。

(音乐:马思聪《思乡曲》)
生纷纷深情朗诵。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诗句和词语不会读的?
生纷纷:没有了。

师:好,那么,我们按照分好的四个小组准备朗读竞赛,同学们商量一下,看看你们小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朗读,三分钟准备,然后我们就开始。

师:好了,时间到。

我们从一组开始。

老师放的配音是小组同学自己选定的,大家听的时候要注意,听听朗读是不是能表现诗人的情感,我们要评出最佳配乐和最佳朗读。

师:同学们刚才的朗读把老师深深打动了,老师也久久地沉浸在诗歌传递的忧伤氛围中,仿佛看到了海峡那面深情凝望久久伫立的身影。

现在我们欣赏朗读,再一齐来感受,好么?
师生共同欣赏。

(黑色真实作的flash配乐朗读)
师小结:这首诗中,诗人将个人的悲欢和巨大的祖国之爱交织在一起,具有了其他乡愁诗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

就让我们满含感情,再次齐读余光中的《乡愁》诗,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敬仰。

学生齐读。

师:我看到同学的表情,大家也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中去了,是啊,台湾人民远离祖国,有家难回,有亲难续,绵绵忧思难以述说。

我们就在看一首乡愁诗,请你自己按照我们刚才指导的读诗方法,深情朗读席慕容的《乡愁》。

同学读。

师:谁能为我们读读这首诗呢?师:我这里也有一个席慕容《乡愁》诗的flash朗诵,我们一齐来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

师:这首诗同样是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却写得委婉深情,我们齐读一遍,再次体会这难以割舍的乡愁。

师生齐读。

师:今天的作业,同学们读李广田的《乡愁》,画节奏,表轻重读音,自配音乐,深情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