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案实录
《乡愁》教案实录乡愁教学实录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教师导言: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1、大声朗读余光中的《乡愁》:(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2)注意朗读技巧:(根据感情基调确定语速)本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朗读注意读出节奏感。
课件展示:乡愁余光中小时侯后来呵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请同学试读。
注意语调(高、低、升、降):请同学们用深情的语调朗读。
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
[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e海峡后来呵y]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4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课文。
3、检查自学1、指名背。
(背对的同学要表扬:好,对)师:会背的同学举手,比谁背得好。
[若举手多,则检查;如不多,则再给2分钟][生若背错了,请其他同学更正]2、比男生、女生谁背得好。
①女生背②男生背3、比哪一组背得好。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
4、齐背这首诗。
四、交流合作: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读书已能背熟了。
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
通过自学能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有不会的,哪道题不会的,那就请前后桌讨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如这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一)指名回答。
师:谁来回答第1题?若不对,则问:有不同意见的举手。
你同意这种意见吗?(着重弄懂这头、那头指什么?说明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最深:其它任何思念都不及它)若生能回答出:用前三种愁衬托现在的乡愁,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
《乡愁》课堂实录
《乡愁》课堂实录
张宁生
【期刊名称】《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一、回忆古诗,导入乡愁师:有人说,拿起一本中国的诗集,轻轻抖一抖,便会从中落下许多个愁字,于是当空明月是愁,人在天涯是愁,无边丝雨是愁。
乡愁是出门在外的游子萦绕心间的情愫。
同学们能背诵几首描写乡愁的古诗词吗?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张宁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乡愁》课堂教学实录——"正语文教育"之课堂实录 [J], 刘金玉
2.细咂慢品,在诵读中领会诗意的绵远悠长--《乡愁》课堂实录 [J], 张永娟
3.读出平静深处的情感激流--《乡愁》课堂实录点评 [J], 宋明镜
4.《乡愁》课堂实录(节选) [J], 黄厚江
5.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对《乡愁》课堂实录的几点反思 [J], 李万兵;黄余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正语文教育”之课堂实录
连师 这位 同 学 分 析 到 位 第
:
一
。
,
以 它 在 诗 歌最后
“ ”
,
,
起 来 连 读成 后 来 呀 后 来 呀
:
“
预 备 读 卒 彰 显志
“ ”
。
第二
。
,
前 面 还 讲 了 小的 家
、
后 面 才 是大
。
生 后 来呀 的 家 即 国 家
。
:
以小
,
家 铺 垫 衬 托 对大 家 的 情 感
,
,
a
,
不过
,
【
教学意 图
,
】
导入 新课
自 发 的 自
,
,
需 要 创 设 情 境 这 种 创 设 有
。
a
惊叹
,
6
,
追问
a
,
惊疑
a
,
6
,
明白
、
赞 叹这 四 种读 音
?
。
不 是人 为 的
而是
不 是 教 师 通过 语 言 或 图 画 在 句 末
一
般 念 轻声
(
文 中 念什么
来展 示
文 章编 号
【
】
1
00 5
-
6 00 9
(
20 1 6
)
54
-
007 6
-
03
【
作者 简介 刘 金 玉 江 苏 省 泰 兴 市 洋 思
】
,
中 学
(
江苏 泰兴
“
”
,
2 2 5 400
)
副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下面是《乡愁》课堂教学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
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
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课前预备时间】
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
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
师: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这首诗。
生1读。
生:情感基调。
师:不错。
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
生:忧郁深沉。
师: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下面我们看节奏,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歌中乡愁的主题、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乡愁》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乡愁在日常生活,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解读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乡愁”为主题的短诗。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乡愁》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现代诗。现代诗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用心,有人说余光中 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你们觉得语速应该? 生:缓慢,低沉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节,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 学生读第一节 师:再慢一点。
师范读第一句,生再读第一节,教师配合,同是屏幕显示 第一节 师:“那”字开口小点好吗?读“那” 生读该句 师:下面配乐在读这首诗。
(音乐很舒缓) 师:读诗的感觉真好,你们在用心用情,读到了什么情感呢? 生:读到浓浓的思念之情 师:恩,你把握了情感的基调 生:无奈之情 师:对,你读到了更深的一层 生:一种悲伤的,伤心的情感 生: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们再也见不到的忧愁 生:孤独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 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纠结寄托在什么上呢? 生:邮票 坟墓 海峡 师:这些叫做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
你们读诗的感觉真好,读出了丰富的 情感,余光中也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 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这也就是余光中的独特表达。
教师 板书 浅 深入浅出 易 平易近人 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每个句子 ,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配乐——录音——男中音—— 屏幕上一句话: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师:我们再来回味揣摩一下1/7生:用时间顺序,体现不同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 师:这在诗歌 上成为“重章叠句”,你相当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 生:每一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 ,浅浅 看上去很工整,叠 起来,但读出来感觉就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叫做叠音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小小……浅 浅…… 屏幕上显示-四组叠音词 师:你们知道这为什么要用叠音词吗?我们来比较感受一下吧 屏幕显示四句,分别为“小邮票“窄船票”“矮坟墓”“浅海峡” 男女声分别读这些需要比较的句子 生:情感特别浓重,多了一个词 师做动作叠字和第三声的动作:我们的音调就长了,你们我看的手势,一起 读,这四组词 师:什么感觉 生:拖长了 生:拖长了就绵延了,拖长了乡愁再读一遍整首诗 师:再绵长一点,我请个同学来读 一女生起来读 师:我太喜欢你读诗的动容的感觉,太美丽了,你们朗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了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我想起来了李清照 的诗: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真是太厉害了 生:我发现了意象中的另一种感情,作者把思乡之情寄托在邮票上,因为离 乡了,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悲伤思念母亲,就把情感寄托在坟墓上,后来…… 海峡上 师:你从简单的文字上读出了不仅是个人的,还有家国的乡愁 生: 从录音朗读中, 我发现语调是慢慢叠加的, 但是到了坟墓这里就更重了, 读到海峡这里有泣不成声的感觉 师:哪些词语 让你揪心? 生:有些似乎断开来了2/7师:你读一下 学生读后很有感觉,听课老师鼓掌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揪心之处,外头,里头,有多远? 生:生和死的距离吧,特别远,再也见不到了 师: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那么近却是生死相隔了,我们再一起读,把这种感觉 传达出来,怎么读出来? 一学生读一遍,效果并不很好,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到,老师鼓励说,你已 经用心用情了,老师建议你一字一顿来读,把感觉慢慢读出来,并范读一节 师:谁再来读一下,自信一点 一女生起来读,“后来啊……”特别有味道 好,大家一起来感觉——后来啊—— 师: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 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 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 屏幕显示《招魂的短笛》一男生读(很不错的感觉) 女生再读,“——后来啊,……母亲在里头……”这节 师: 我想说的就是余光中的诗歌语言的魅力, 用浅近的语言让我们为之动容, 有一位画家因此为之作了一幅画,画中画了一只天鹅雏鸟——同学们看这幅画, 品品这幅画中的鸟,看看他表达的是哪一节的文字 生:应该是最后 一节,天鹅还小,在石头上,前面是一条溪,它飞不过去, 很害怕…… 生:我感觉是第一段,雏鸟可以是指小时候的诗人,遥望他母亲…… 生: 应该是最后一节, 因为雏鸟很渴望飞过去, 但是又办不到, 于是很忧伤, 很向往惆怅 师:你把握得很好,惆怅,无奈,,情感一天天地延续下去…… 生:第三节吧,无助,孤独的感觉,眼神当中看出孤独无助的小鸟 师: 孤独啊, 小鸟站在礁石上……这位画家为什么用天鹅呢?因为它是候鸟, 它们对家人不离不弃,对故乡无限依恋,无论千山万水千里万里也要飞回去,而 这些游子,高贵神圣,正像天鹅一样。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乡愁》教学内容:诗歌欣赏与解读一、导入1. 教师出示《乡愁》一诗,并向学生询问是否听过或读过这首诗。
2. 学生针对诗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关问题。
二、诗歌欣赏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情感的紧张、真实和深刻。
2.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形式,包括四个六言绝句,以及每个绝句以一个“予”字开头。
2.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予”的意义,即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教师和学生一同解释每个绝句的意义与感情色彩。
四、文化背景介绍1. 教师介绍《乡愁》一诗的作者,辛弃疾,以及其背景和创作动机。
2. 教师向学生讲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以及人民对故乡的强烈乡愁感。
五、扩展阅读1. 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如《青玉案·元夕》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阅读,含辛量糟音乐联唱“义勇军进行曲”等相关作品,以丰富对乡愁的了解和体验。
六、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习到的诗歌解读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表达对这首诗的新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对辛弃疾这位诗人的赞赏和敬意。
七、作业布置1. 学生以辛弃疾为主题,撰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讲述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赞叹和对他诗词的喜爱之情。
2.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或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堂延伸活动(根据时间情况自定)1. 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了解更多关于北宋时期和辛弃疾的历史背景。
2. 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部关于故乡的小剧场剧本,并进行录制或表演。
【教学实录结束】一、导入在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乡愁》这首诗,并询问了关于乡愁的问题。
学生们热烈参与,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乡愁的感受和思考。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全诗,让他们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深刻意义。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优质教学设计
3.乡愁教学过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3.美在对称。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对应了四幅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家国别。
4.美在俭约、凝炼。
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使之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
教学板书乡愁余光中小时候邮票故乡之思长大后船票后来坟墓现在海峡家国之情环节五拓展延伸诗中有画,这是多数抒情诗所共有的一个特点。
请选择这首诗中的一小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图画,不少于150字。
“夕阳西下,我坐在沙滩的礁石上,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
夕阳就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尽。
但我知道,夕阳会离我远去,就像这海浪一样,有一天我也会听不到它的声音。
一串串脚印在沙滩上,望不到边,那正是我走向家乡的路。
我问苍天,向着大海母亲喊道:‘妈妈!’可是我却听不到任何的回答。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我听见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海浪是来自祖国的,可对面的亲人们,你们听见这里的声音吗?”教学反思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在于多读,因为时间原因,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诗歌的次数很少,与学生互动也很少,这样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中,也可能很难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并培养自己对家国的情感。
学习名言警句:(托物寄情)1.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可桢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4.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乡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详细描述: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总结词:创作练习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乡愁体 验,探讨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尝试写一首表达自 己乡愁情感的诗歌或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 的深度是否合适 ,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 。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需要调 整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 达的乡愁情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主题探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乡愁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家 乡、亲人和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乡愁的文化内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写作技巧
分享自己的见解。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 估学生对《乡愁》这首诗的理
解和记忆程度。
思维能力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 过程,判断其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等是否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 是否能够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
感。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 是否达成,哪些地方做得好,
下节课预告
下一节课将学习《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 一,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
《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
《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中学语文论文《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时间:年月日地点:山东省枣庄市舜耕中学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我和大家一起在这节课里学习、欣赏余光中地《乡愁》.大家看屏幕.齐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乡愁:思念家乡地忧伤心情,怀念家乡地不绝情思.乡愁诗:表达远离故乡地人对家乡思念、对故土眷恋、对亲人怀念地古今诗歌. 师:注意,乡愁不是愁,是忧伤地思绪.乡愁啊,就是怀念家乡地思绪.远离家乡地游子思念家乡地情思就是乡愁.什么是乡愁诗呢?远离故乡、久离故乡,于是思念故乡,用诗歌来表达这种眷恋,这种诗就是乡愁诗.评:这里教师对乡愁及乡愁诗地解说很有必要.学生因为年龄及阅历等原因,大多对此感到陌生.教师地解说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本地距离.师:让我们来感受一首乡愁诗歌,席慕蓉地《乡愁》,我们一起来轻轻地吟读. (屏显)乡愁席慕蓉故乡地歌是一支清远地笛总在有月亮地晚上响起故乡地面貌却是一种模糊地怅惘仿佛雾里地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地树永不老去师:“故乡地歌是一支清远地笛”,读.(学生齐读)师:名言名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地树,永不老去.”评:第一次诗歌联读.紧承对乡愁诗地解说,教师以这首席慕蓉地《乡愁》为例,给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也为本课地教学营造了一种深沉幽远地情味.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余光中资料.(屏幕显示)(学生齐读)余光中(),台湾诗人,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地厦门人,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教师深情诵读)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地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地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当我死时》师:思乡啊,甚至夸张到想象自己死地时候.(学生齐读《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地长江水醉酒地滋味是乡愁地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余光中《乡愁四韵》评:资料地选择与使用很见教师地用心.四则资料,既简洁明了,又紧扣乡愁.这是第二次诗歌联读,教师地深情诵读与学生地齐读相映成趣,为课堂营造了浓浓地诗意,奠定了整堂课深厚地思乡情味.师:人家说余光中就是乡愁诗人,他写了大量地怀念故土、怀念家乡、怀念大陆地诗歌.其中,《乡愁》是最著名、最脍炙人口、流传最为广远地一首诗.这首诗我们这样来学习它——美读美析: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欣赏.师:开始我们地美读活动.(屏显)烧我成灰,我地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师:仍然要先酝酿情感.(老师范读)“烧我成灰,我地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这就是余光中地深情.师:请同学们用舒缓地语气,深情地表达《乡愁》中地思乡之情,轻声地读,各自读起来.(学生各自读诗)师:我想听你们读一节诗.一起来读给我听一下.(学生齐读第一节诗)师:告诉你们两个字:韵味,再告诉你们四个字,你们刚才地朗读,没有韵味.(笑)要小声,舒缓.乡愁之情不是跑马之情,是舒缓地悠远地思绪.(教师示范朗读第一节.)师:吟诵乡愁要这样地吟诵.各自体味一下.(学生再次试读第一节)(教师逐节教读.学生跟读.)师:(纠正):头,不是头.“那”后面跟地如果是数量词,就读,而不读.师:好地,读出韵味,沉静地悠远地舒缓地,一起来.(学生齐读诗歌)师:好,继续读.大家看屏幕.(屏显)用节奏来传达悠远地思绪.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地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地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地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地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师:每位同学各自看着屏幕习练,轻声,各读各地.声音还要轻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用节奏来传达悠远地情绪.(学生各自习练)师:老师为什么把字距拉开?就是告诉你,这个时候一定要慢下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地邮票”,要这样读(教师示范),我们一起来.(学生齐读)师:我终于听出了你们地韵味在哪个地方没有表现好.你们把“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再读一遍给我听.(学生读这一句)师:这一句没有用感慨地语气读,没有拖,好像齐步走,脚步很果断,这不行.“我”后面、“新娘”后面都要拖一下(教师范读),想象一下,“新娘在那头”(老师模仿学生刚才地读法,师生笑).重新来,这个地方要读地很有情味. (学生再次齐读诗歌)师:最后三个字就读地比较好听.谢谢大家地努力,咱们年级学生能读成这样,很让老师高兴.(屏幕显示)用短暂地停顿来表达意境地升华.师:一定要把“在那头”“大陆在那头”这里读好,用短暂地停顿来表达意境地升华.一定要读地很感慨很思念.我们一起把最后一节来朗读一下.(学生齐读最后一节)师:全诗用背诵地方式来朗读,用朗读地方式来背诵.仍然要注意悠远地思绪,舒缓地节奏.(学生齐读诗歌)师:读得美啊.大家看,余光中是怎样阐释他地乡愁地.(屏显)诗地前三句思念地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地海峡”一句.由此,这“乡愁”其实也是一种“国愁”,所以才有了厚重万分地分量.——余光中师(边和同学一道看屏幕边解说):小小地邮票、窄窄地船票、矮矮地坟墓,这三句写地都是女性,浅浅地海峡写地祖国母亲.余光中地这两句话解释了一个重要地表达技巧,就是前三节和后面一节诗地关系.这首诗地最后一节就虚化了,写地是祖国母亲.余光中地这段话利于我们欣赏这首诗歌地表达特点.评:教学活动之一:美读.分三步走:用舒缓地语气,深情地表达诗中地思乡之情;用节奏来传达悠远地思绪;用短暂地停顿来表达意境地升华.这样地朗读三部曲,层次明朗,角度精细,活动充分,形式多变,加之教师调控手法适宜,因而营造了活泼生动地场面.师:我们现在再来看这首诗.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观察它地外貌形态,观察它四节诗之间地顺序,观察它地手法,观察它地结构形态之美,观察它地意境升华之美.让我们进入美析地学习.(屏幕显示)话题:《乡愁》地表达之美活动建议:每位同学写几行文字,集中地欣赏《乡愁》在某个方面地表达之美. 师:每位同学地文字只集中地谈一个观点.好吧,开始啦.(学生动笔,写)师:好了,我们来交流吧.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都写了不少内容.请停笔,酝酿一下,准备交流.请举手发言.生:这首诗把乡愁喻作一枚小小地邮票,一张窄窄地船票,一方矮矮地坟墓,一弯浅浅地海峡,将乡愁具体化,更加深化作者地思乡情绪,也更可以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那惆怅幽深地情绪.师:说地多好啊!概括这位同学分析地《乡愁》笔法,四个字:反复渲染.生:作者先写邮票,船票,坟墓,进而到海峡,逐步递进,由对家人地思念到对祖国地思念,思念感情地强烈程度得到了升华,由此作者地乡愁之深,思念之切表达了出来.师:层层深入,逐步递进.如果还要加上一句地话,那就是以时间为线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生:“邮票”表达了“我”对母亲地亲切思念;“船票”表达了“我”对新娘地无限思念,“浅浅地海峡”表达地是“我”对祖国大陆地亲切怀念,对祖国大陆地无限留恋.师:这位同学分析地是“空间”.小小地邮票,窄窄地船票,矮矮地坟墓,浅浅地海峡,时间地线索里有广阔地空间距离,表达出浓浓地思乡之情.生:修饰语用地是小小地、窄窄地、矮矮地、浅浅地,看起来程度很浅,实际上反衬了作者浓浓地思乡情.师:很好,而且由于小小地、窄窄地、矮矮地、浅浅地反复出现,就使朗读表达出一种音乐之美.这种音乐之美来自何处?来自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 生:诗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地紧密结合,使感情地抒发顺理成章,由单纯地思乡之情上升到对祖国母亲地思念,感情层层递进,层层深化.师:既有诗意又有严密地逻辑层次.好,继续.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写出了四个不同地时段,作者小时候还没完全涉入世事,只知道对母亲地思念;长大后对新娘地思念,现在随着知识地增长、对世事地不断了解,就有了对祖国大陆地无限思念.师:由对亲人地情思逐步升华到对祖国母亲大陆地思念.好,继续说话.生:“乡愁是一弯浅浅地海峡”,不仅仅只是表达了对祖国大陆地无限思念,“浅浅地”,表现了台湾和祖国大陆距离之近,体现了作者对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地愿望.师:这位同学集中分析地是最后一节.辽阔深远地海峡,但作者说是浅浅地,为什么?表达一种遗憾与悲哀,那海峡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是没有阻碍地,但就是它把大陆和台湾分开了.师:好地,老师再来给你们讲一讲欣赏这首诗地重要角度.请同学们做好学习笔记.(屏显,教师讲析,学生做笔记)题材之美:它以深情动人地美好题材“乡愁”及鲜明主题到处传扬,走进人们地心灵,拨动着人们地心弦.复沓之美:全诗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地旋律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跌宕起伏地乡愁深情.纯朴之美:《乡愁》纯用口语表现情感,用简练而浅近地文字,表现了深邃浓郁地思乡之愁.画面之美:第一幅写幼年求学,母子分离;第二幅写成年之后,离乡背井:第三幅写母亲去世,生离死别;第四幅写:隔于海水,“家”不能归.时空之美:全诗时序分明,写出了人生中大半个世纪地乡愁! 每一节诗都在轻轻叙说着一个久久思念、苦苦思念、深深思念地故事.音乐之美:全诗生动地形成了一种反复咏叹地韵律;诗句地长短形成了停顿、节奏、语气与语调地变化,便于表达思念地深情;叠词地选用起着舒缓节奏、深化情感地作用;“头”字多次出现,组成了诗中地又一旋律.虚实之美:诗地前三节中地“我”是具体地“我”,诗地第四节升华了全诗地意境.“乡愁”,更可以说是无数海外华夏儿女共同地感受与心声.意蕴之美:《乡愁》表现地是一个“隔”字,这已经成为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地海外华人普遍感情地准确而生动地概括.师:短短地一首诗,我们能读出这么多精深美好地意味意境,原来读诗就是这样地美读美析啊.评:教学活动之二:美析.教师建议每位同学写几行文字,集中地欣赏《乡愁》在某一个方面地表达之美.这样地要求降低了学生地操作难度;全体学生地集体参与,动笔之“静”与前面地朗读之“动”相得益彰.最令人叫绝地是老师地精讲精析,让学生真有收获,令人叹服!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位台湾诗人地乡愁诗.(屏显)醉汉非马把短短地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地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教师深情范读)(学生齐读)师:同样地是,乡愁之情荡漾在字里行间 .评:第三次诗歌联读.这里,教师又一次引用台湾诗人地乡愁诗,以此作为课地收束,使整节课首尾相连、浑然一体,自始至终充满着挥之不去地淡淡地又是浓浓地乡愁地滋味.好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美读美析地方式,欣赏了余光中地诗,联读了其他作家地诗歌.谢谢大家.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总评:这是一堂诗意盎然、目中有人、指导得法地实实在在地语文课.语文活动充分.在老师地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地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地语文实践活动.老师抓住诗歌特点,围绕“美读”“美析”展开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地集体训练活动.美读,既是语感地、技能地,又是审美地、思维地.美析,促使学生深入课文,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地创造性、多向性和严谨性.语文知识有用.字词教学、虚实意蕴等手法、反复咏叹地韵律、停顿节奏语气语调、叠词地选用等等,无一不是有用地语文知识地学习.学生地语文习惯得到进一步巩固.关于作者地资料中,有两则是学生已经学过地,这样地选择符合温故知新、前后勾连地认知规律.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动笔,养成记笔记地好习惯.学生善于品味地阅读习惯也在本课地学习中得以培养.这样地课堂,学生地课堂积累是丰富地,语文学习潜能得到了发掘,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作者通联:余映潮,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大华南湖公园世家(一期);孙竹青,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11 / 11。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 解。
2 •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 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 忧郁深沉。
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 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 、、、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 标出。
生自由读书。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 听出你的节奏处理(演示文稿:朗读指导:节奏的划分) 生2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生2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听出来了)和 你的一样么?(一样)师: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
我们再一起来 看轻重音的处理。
我们知道,能够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 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
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 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 有的情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 《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这首诗。
生 1 读。
一, . ........ .......... ... ... ... .....师:课下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可是又说这首 诗读起来很困难,很难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那么, 要读好一首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 生:情感基调。
师:不错。
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 生 师 生 师词语需要强调,轻读和重读都是一种强调。
请同学用深 情的语调再读一遍。
师:通过几遍朗读,我想大家对诗 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
谁能给我们读一读 呢?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乡愁》课文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乡愁》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 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乡愁》教学实录片段赏析
《乡愁》教学实录片段赏析一、“新”与“旧”生:一定要选“邮票”这个意象吗?师:你想换作什么呢?师:有意思。
同学们评评。
生:我觉得可以,“叮咛”也是母亲常做的事情。
生:可以,但不太好,不够含蓄。
生:不好,很普通,大家都会这么想这么写,没有创意。
生:“邮票”标志着分离与挂念,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所以会引起所有读者的共鸣。
而且这个比喻很新颖别致。
生:如果不用“邮票”而用“叮咛”,后边的“这头那头”也不能用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就被破坏了。
师:如果你现在来写《乡愁》,你会怎么选择比较新奇的意象呢?生:乡愁是一个短短的电话。
生:乡愁是一封淡淡的e-mail。
生:乡愁是电视台每日的天气预报。
生:乡愁是摄像头前久久的等待。
……二、“重”与“轻”生:我发现诗歌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
师:你是不是觉得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生:我们一般用的是“这边”“那边”“外边”“里边”。
师:那我们把全诗的“头”都换成“边”,再来朗读一下全诗,体会一下感觉是否一样。
(生齐读)生:“这头那头”给人的感觉是在距离的两个尽头,很遥远。
“这边那边”似乎隔得很近,没有那么遥远。
师:说得不错。
再来读一二小节,除了距离的远,体会一下还有什么不同?(生换读一二小节)生:“这头那头”语音上给人的感觉要厚重一些,而“这边那边”发音却是轻飘飘的,厚度不够。
师:好个厚度不够!汉语言就是这样,相同的意思因为语音的不同就会使一个顿挫一个轻快。
余光中用顿挫而弃轻快,这就是诗人内心世界很郁闷的折射。
来,再比较着读最后一小节。
争取读出距离的遥远和情感的沉重。
(学生换读比较)三、“有”与“无”生:四节诗中的四个形容词都用得很有意思。
邮票是“小小的”,船票是“窄窄的”,坟墓是“矮矮的”,海峡是“浅浅的”,这些词语都很普通,但我觉得很耐人寻味。
师:发现得好。
邮票自然是小的,但是如果删去“小小的”,味道会如何呢?读一读。
(生读:乡愁是一枚邮票)生:不好,好像差点儿什么东西似的。
巧化“抽象”为“形象”—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乡愁》课堂实录
巧化“抽象”为“形象”—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乡愁》课堂实录余光中的《乡愁》是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
那么,如何把握住诗眼“愁”,体会诗人仅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却浓缩了二十年的悠悠情怀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起:从文题入手“认识”愁师:同学们,“愁”是一种很抽象的情绪,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咏唱过许多“愁绪”。
今天我们学习的《乡愁》是思乡的愁绪,作者余光中将用什么“形象”和手法来表达这种抽象的思乡之愁呢?出示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这首诗写于1972年,那时作者不能回大陆,那么他的思念之情、愁绪之情只能借助文字表达情感。
下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两种读法。
老师这样读:“我在zhèi头,母亲在nèi头”,你们怎么读的呢?生:“我在zhè头,母亲在nà头”。
师:你们感觉是不是很笨重。
用老师的读法来试一下,把“zhè”读成“zhèi”,把“nà”读成“nèi”。
生读。
师:看到《乡愁》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生:忧伤的。
师:诗是很美的语言,并在课文上标上拼音,我们读一下,可能会感觉很美。
承:从结构入手“品析”愁师:请你们用“|”划分节奏,用“.”标上重音。
我们先来展示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
师:先说一下你这些词为什么标重音?生:因为邮票、船票、海峡、坟墓都是诗中的意象。
意象的表达有情感基调。
“小小、窄窄、矮矮”是表示意象的特征和状态的词语,也要重读。
师:那“这”和“那”为什么重读?生:因为“这”和“那”有一种距离感,表达了诗人的忧伤。
师:很好,“这”是近指,“那”是远指,一个在这里,一个在那里,产生了距离,不能相见,自然他就忧伤。
掌声给他,我们来齐诵一下。
师:还有一个作业让老师很惊喜,他还在“大陆”和“在那里”之间加了一个什么符号?长停顿的符号,“|”跟“︿”相比,哪个停顿长?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说法。
《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
《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毛 陆(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本文以《乡愁》为例,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评点。
【关键词】《乡愁》;教学实录;评点【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教学时间2017年×月×日教学地点××省××市××中学教学实录教师:上课!学生:老师好!教师:同学们好!今天这堂课,我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余光中的《乡愁》,请大家看向大屏幕,和我一起齐声朗读。
(学生齐读)乡愁: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怀念家乡的不绝情思。
乡愁诗:表达远离故乡的人对家乡思念、对故土眷恋、对亲人怀念的古今诗歌。
教师:同学们要注意,乡愁并不是忧愁,只是表达对于忧伤的一种情绪,特指对家乡非常怀念的一种情绪,远离家乡在外时间较长的游子就会有乡愁,主要是思念家乡的情绪。
那么乡愁诗又指的是什么呢?由于长时间地离开家乡,对家乡思念之情,就用诗歌来表达,这样的诗歌就叫乡愁诗。
评一此时对于乡愁诗的解释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学生受到自己年龄小的原因影响,并不能真正理解乡愁和乡愁诗的意思,老师恰到好处的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乡愁和乡愁诗。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首席慕蓉的乡愁诗歌,请大家看着大屏幕随着我一起轻轻地朗读。
(屏显)乡 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教师: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这句诗已经成了名言名句,被很多在外的游子们引用表达思乡的情绪。
评二通过老师带感情地吟诵这首诗歌,给了学生更加感性的理解和认识,给课堂中的氛围营造带来了一种悠远深沉的感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们一起看一下作者余光中的个人资料。
【大屏幕显示:余光中(1928—),台湾诗人,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余光中是厦门人,他却一直没有住在厦门,而是住在厦门街,这也算是他对厦门的一种特殊情感的安慰吧!我们再来看一看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教师深情吟诵)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当我死时》教师:这种思乡的情绪,已经是作者想到了自己要死的时候,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啊?请大家和我一起吟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余光中《乡愁四韵》评三老师对于材料的选择非常用心,所选择的材料非常简洁,但是又十分符合乡愁的主题,通过与学生的联合朗读,教师的深情实意与学生的齐声吟诵彼此相印,进一步浓厚了课堂的氛围,似乎将整节课都拉入了老师和学生的乡愁意味中。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
余光中乡愁教学实录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
下面来学习余光中的乡愁!师: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请大家推荐位朗读最好的男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
(学生推荐,一男生起立朗读)师:读得不错,还没有学习,就读得这样,确实读得好。
女同学读得好的是哪一位? 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女生读)师:读得不错,清楚。
也有一定感情,当然,要读得很好,还要深入读。
(教师范读。
掌声)刚才听了同学读了两遍,我读了遍。
你们感觉,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语调应该是明快的还是深沉的?(生齐答:深沉的。
)节奏应该是急促的还是舒缓的?(生齐答:舒缓的。
)语调应该是深沉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板书“语调深沉节奏:舒缓”)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我想提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问题一】这首诗共有四个小节,大家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傍改变吗?生:不可以!师:请说说理由。
生1:这首诗好像是按照从小到大,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按时间来写的?生:每小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时间的标志。
“小时候”“长大”“后来啊” “而现在”等标志明显。
师:还有没有理由?生2:我觉得是按照把“乡愁”比喻的事物由小到大排列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作比的事物是由小到大,她发现这个特点,好像也是存在的。
看看还有什么顺序?生3:我觉得感情方面它是层层递进的。
师:它是怎么层层递进的?生.先是对母亲的想念,那个时候母亲还在人世;然后是对新娘的爱恋。
后来是对母亲离去的悲痛,我觉得这段也为后面作了铺垫,借用这段来抒发感情,因为大陆也是他的母亲。
从这个角度看,是无法改变顺序的。
师:她发现了这样一个感情发展的顺序特点。
大家同不同意?生:同意!师:我顺便介绍一下余光中。
他是大陆人,祖籍福建。
21岁离开大陆到,大学毕业又到进修,回来之后,先后在大学和香港大学当教授,从60年代开始写了很多怀乡诗,这首诗是70年代写成的,据他说,写这首诗酝酿的时间很长,真正写的时候只用了20分钟。
《乡愁》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乡愁》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乡愁》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学尤为重要。
下面是课文的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乡愁》教学实录一、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师:(微笑)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生:(齐声)会。
师:(微笑,亲切的俯身询问)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纷纷举手)生1:想哭又哭不出来。
生2:酸酸的,涩涩的。
师(微笑):什么地方酸酸的,涩涩的。
生3:鼻子、心里,还有眼泪也想掉下来。
师:(深情地说)同学们,其实老师跟你们一样,想当年老师在异地求学,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是想家的时候,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彻夜难眠。
这时老师心里总是默默吟诵着王慧玲的一首短诗──《想家的心情》,其中有两句老师特别喜欢,至今还记忆犹新。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听呢?生(急切齐声):有。
师: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阵的懂惯;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学生热烈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生纷纷找出资料竞先举手)生:余光中,1928年出生,祖籍泉州永春,着名的诗人、学者。
师:介绍得很好。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老师搜集的。
(播放多媒体,余光中的介绍,年幼时与母亲的合影、晚年的照片及主要代表作)。
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是泉州永春人,跟我们是──生:同乡(老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课堂实录
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他此时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
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用心,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你们觉得语速应该?
生:缓慢,低沉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节,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
学生读第一节
师:再慢一点。
师范读第一句,生再读第一节,教师配合,同是屏幕显示第一节
师:“那”字开口小点好吗?读“那”
生读该句
师:下面配乐在读这首诗。
(音乐很舒缓)
师:读诗的感觉真好,你们在用心用情,读到了什么情感呢?
生:读到浓浓的思念之情
师:恩,你把握了情感的基调
生:无奈之情
师:对,你读到了更深的一层
生:一种悲伤的,伤心的情感
生: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们再也见不到的忧愁
生:孤独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
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纠结寄托在什么上呢?
生:邮票坟墓海峡
师:这些叫做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
你们读诗的感觉真好,读出了丰富的情感,余光中也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这也就是余光中的独特表达。
教师板书浅深入浅出
易平易近人
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每个句子,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配乐——录音——男中音——
屏幕上一句话: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师:我们再来回味揣摩一下
生:用时间顺序,体现不同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师:这在诗歌上成为“重章叠句”,你相当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生:每一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浅浅看上去很工整,叠起来,但读出来感觉就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叫做叠音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小小……浅浅……
屏幕上显示-四组叠音词
师:你们知道这为什么要用叠音词吗?我们来比较感受一下吧
屏幕显示四句,分别为“小邮票“窄船票”“矮坟墓”“浅海峡”
男女声分别读这些需要比较的句子
生:情感特别浓重,多了一个词
师做动作叠字和第三声的动作:我们的音调就长了,你们我看的手势,一起读,这四组词
师:什么感觉
生:拖长了
生:拖长了就绵延了,拖长了乡愁
再读一遍整首诗
师:再绵长一点,我请个同学来读
一女生起来读
师:我太喜欢你读诗的动容的感觉,太美丽了,你们朗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了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我想起来了李清照的诗: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真是太厉害了
生:我发现了意象中的另一种感情,作者把思乡之情寄托在邮票上,因为离乡了,后来他母亲去世了,他悲伤思念母亲,就把情感寄托在坟墓上,后来……海峡上
师:你从简单的文字上读出了不仅是个人的,还有家国的乡愁
生:从录音朗读中,我发现语调是慢慢叠加的,但是到了坟墓这里就更重了,读到海峡这里有泣不成声的感觉
师:哪些词语让你揪心?
生:有些似乎断开来了
师:你读一下
学生读后很有感觉,听课老师鼓掌
师:这个同学发现了揪心之处,外头,里头,有多远?
生:生和死的距离吧,特别远,再也见不到了
师: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那么近却是生死相隔了,我们再一起读,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怎么读出来?
一学生读一遍,效果并不很好,但是他自己没有感觉到,老师鼓励说,你已经用心用情了,老师建议你一字一顿来读,把感觉慢慢读出来,并范读一节
师:谁再来读一下,自信一点
一女生起来读,“后来啊……”特别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