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血管外科。
发生于中小动脉(同时累及静脉及神经)的慢性进行性节段性炎症性血管损害;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又称伯格氏病。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烟历史。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痛及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该病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皮肤浅静脉,受累血管呈现血管壁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现进行性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严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溃疡及坏疽。
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肢体丢失,甚至死亡。
二、临床表现:(一)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
病变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使患肢(趾、指)出现疼痛、针刺、烧灼、麻木等异常感觉。
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肢体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即出现缺血性疼痛。
(二)发凉:皮温降低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敏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早期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凉的程度加重,并可出现动脉闭塞远端的肢体皮肤温度降低。
(三)皮肤色泽改变:患肢缺血常使皮肤颜色呈苍白色,肢体抬高后更为明显。
(四)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40~50%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五)肢体营养障碍:患肢缺血可引起肢体营养障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皱裂;汗毛脱落、出汗减少;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肢体变细。
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坏疽。
(六)肢体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根据病变累及的动脉不同,可出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或尺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七)坏疽和溃疡:脉管炎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及时,加之误治、外伤、热敷等,很容易形成溃疡和干性坏死。
三、检查:(一)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氏试验):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3分钟后,观察足部皮肤色泽变化;然后让病人坐起,下肢垂于床旁,观察肤色变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一、概述
对于疾病这东西,小则伤身,大则伤及大家的性命。
肯定大多数的人不太赞同。
可是一旦生病的话,你觉得大家的命运还会掌握到大家的手里吗,不会,所以最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健康的身体,少生病才是最好的。
才尽可能的减少大家的危险率。
而今天大家介绍的就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这种疾病,自然而然的话大家最好知道其的检查。
那具体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二、步骤/方法:
1、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检查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的呢
就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肢体抬高试验。
这种的呢就是平常患者的话,需要平卧,抬高肢体45度,慢慢的观察大家的肤色的变化。
2、第二种的就是辅助检查。
这种检查的话就是根据一般的病史
和体检,进而来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慢的来辅助检查,从而进一步促进的明确大家的疾病患病的的部位,再来进行治疗。
3、其实根据第二步的话,已经将其大多数都了解了,当然也不
是仅仅那一种的方法,大家还是可以通过皮肤温度测定,一般可以与大家平常的室温来进行对比,如果相对比这些的来确定。
三、注意事项:
以上的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的所有就是这些了呢,慢慢的可以远离这些的,当然最好还是询问专业的医生,才可以选择这种的,慢
慢的话就可以拥有更好的未来。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不同诊断标准的比较
Shionoya标准
Papa和Adar标准
Mills和Porter标准
Olin标准
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
欧洲TAO研究组标准
发病年龄 吸烟习惯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
<50岁 吸烟史
30-40岁 吸烟史
<45岁 烟草滥用
<45岁
<50岁
目前(或近期) 吸烟史
吸烟史或吸食烟 草
<50岁 目前是吸烟者或者既往有吸烟史
营养障碍期
组织坏死期
症状 患肢外观苍白;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酸胀乏力,部分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出现烧灼感等; 间歇性跛行; 常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反复发作。
患肢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的状态下出现患肢持续性疼痛; 夜间患肢疼痛加剧,甚至导致患者无法入眠; 患肢皮温进一步降低,颜色更加苍白; 出现患肢营养障碍性改变,如皮肤干燥、脱屑、脱毛、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 患肢出现足趾或手指末端发黑、溃疡或坏疽。
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有助于评估下肢动脉闭塞平面和缺血程度;趾肱指数(TBI)可以更加敏感地评 估下肢远端缺血情况。
检查
闭塞段血管周围形成螺旋形侧支
临床诊断标准
年龄小于50岁 目前或者近期有烟草吸食史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上肢受累或游走性浅静脉炎 除了吸烟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TAO的传统诊断是以Shionoya的标准为基础,包括5个必要条件
42 仅累及上肢动脉
病理生理
800
下肢病变累及范围及病例数
700
683
667
600
500
400 349
304
301
29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以肢体动脉为主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
本病病程长、痛苦大、致残率高,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下肢比上肢多见:,临床特点为患肢怕冷、肤温肤色改变、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疼痛、受累肢体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大部分病人常伴有浅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后期常因血管腔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肢体末端坏死脱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中医学的“脱疽”范畴。
《灵枢.痈疽篇》曰:“发于足趾,名曰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
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最早指出了本病后期的典型症状、预后及手术治疗原则。
《马培之外科医案》则云:“始则足趾木冷,继则红紫之色,足跗肿热,足趾仍冷,皮内筋骨俱死,节缝渐久裂开,污水渗流,筋断肉离而脱。
”这些描述与脉管炎的初期和末期的表现颇为相似。
[病因病机](一)中医学认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内因为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血脉空虚;或情志太过,饮食不节,房事过度,肝.肾受损。
外因为感受寒湿之邪及外伤、烟毒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脉络痹阻不通而发本病。
《诸病源候论》载:“疽者,五脏不调所生也,若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和,则五脏不调,营卫虚寒,腠理则开,寒客经络之间,经络为寒所折,则营卫稽留于脉……,营血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故积聚成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
”(1)素体阳虚,寒湿外侵,阴寒内盛,以致寒凝络阻,痹塞不通。
(2)精神刺激,忧思过度,情志抑郁,以致心、肾、肝、脾功能失调,导致经络、气血功能紊乱,气机不畅,瘀血阻络。
(3)湿热下注或寒湿郁久化热,与血搏结,阻滞络脉。
(4)瘀结不化,热盛腐肉伤筋,骨脉枯萎,热毒炽盛。
(5)禀赋不足,气血素虚或病久气血亏损,血脉空虚以致脉络痹塞不通。
总之,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寒、湿、瘀、热、虚。
一般初起多为寒凝脉络、瘀血阻滞,以邪实为主;病至后期,因疼痛机体消耗过甚,则转为正虚邪实之虚实夹杂证。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ICD-73:100)行手术治疗(ICD-38.08002,ICD-84.11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的临床症状:间歇跛行,静息痛,患肢发凉,感觉异常如骈胝感、针刺感、烧灼感、麻木感等。
2.典型体征:皮肤苍白,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和小腿浅静脉,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脱屑、皲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溃疡或坏疽等。
3.排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4.血管彩超检查或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内科保守治疗:(1)严格戒烟;(2)激素、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等药物应用;(3)高压氧治疗。
2.手术:(1)动脉成形术;(2)动脉血栓切除术;(3)截肢术(4)交感神经切除术;(5)干细胞移植术。
治疗方式选择:根据患者足部缺血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选择内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不超过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不超过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CTA。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叶酸药物基因,心脏彩超、腹部肝胆脾胰双肾彩超,下肢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病原学证据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针灸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针灸治疗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慢性闭塞性炎症疾病。
是我国慢性周围血管中最常见的病种。
病变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为主。
临床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有肢端溃疡或坏死。
本病以壮年男性多见,常在寒冷季节发病。
本病病因迄今未明,现代西医学一般采用扩血管药物或手术疗法,尚无理想疗法。
灸治疗脱疽,在古医籍中未见明确载述。
本病现代针灸治疗的临床文章始于50年代后期[1],但直至60年代,基本上仍停留在个案报道上,且以单纯针灸法为主。
近2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资料日益增多。
在穴位刺激方法上,除传统的针灸术外,还运用穴位埋植[2]、磁疗、群针法、巨刺法、耳针等;在疗效观察上,进行了多方面对照,如以艾灸与中药治疗对照发现二者止痛效果虽无差异,但在促进创面愈合上,艾灸优于服用中药[3];另以巨刺与非巨刺(即前者在病肢对侧取穴针刺,后者在同侧用相同穴位针刺),通过肢体血流图观察,发现巨刺组对改善患肢血流的即时效应优于非巨刺组[4]。
据本文统计的600余例,其有效率在90%以上。
在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方面,近年来也做了不少工作。
Byszard Kobos应用测温、血管容积描记、动脉造影等法观察,指出针灸可能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扩张血管,增加侧枝循环,消除间歇性跛行,使患肢温度逐渐上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6]。
治疗01体针(之一)(一)取穴:主穴:血海、经渠。
配穴:按辨证分型。
寒湿证:面色无华,喜暖畏寒,患肢沉重痛麻,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常伴间歇性跛行,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下巨虚、太渊、上巨虚。
血瘀证:患肢暗红发紫,下垂更甚,抬高则见苍白,足背汗毛脱落;皮肤肌肉萎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
列缺、尺泽、膈俞、上巨虚、下巨虚。
热毒证:患肢暗红而肿,渐变紫黑,溃破腐烂,疼痛异常,屈膝危坐,伴发热口干,便秘尿赤,苔黄腻而舌质红绛,脉洪数或弦数。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如何治疗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如何治疗
一、概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周围血管炎症和闭塞为特点的疾病,主要殃及大家人的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为主的一种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青年男性,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朋友会出现双手双脚不同程度的疼痛,脚部严重溃烂。
这种病的病变速度特别特别的慢,而且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经过长期的潜伏和病变救护引起严重的病变。
二、步骤/方法:
1、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早期症状患者会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导致出现大家刚刚上面说的肢体发凉
麻木疼痛的情况出现。
这些情况会在跟着病情的发展继续演变恶化下去。
2、患者如果出现了对外界寒冷敏感也就是怕冷的情况,那么就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早期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凉的程度加重,并可出现动脉闭塞远端的肢体皮肤温度降低。
所以要保持好身体的暖和温度。
3、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得一般治疗就是患者要戒烟、避免寒冷、潮湿、外伤保持身体的暖和度。
患者的四肢要多加练习运动,这样有助于四肢的供血循环以免因为供血不足导致的溃烂。
所以总结起来来说就是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就是戒烟,保暖,多运动,还有就是
中医和手术治疗。
三、注意事项:
患有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要注意平时保持创面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如果出现湿性坏疽的情况就要及时的去除坏死组织,积极控制感染。
这就是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该注意的。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诊疗指南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全身中、小动脉的炎症,病理为慢性进行性血管闭塞病变。
早期动脉壁增厚,管壁小血栓形成,血流受阻;晚期纤维组织增生,血管硬化,管腔闭塞。
发病与吸烟、寒冷、感染、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有关。
康复治疗目的在于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症状。
【诊断要点】症状多见于有吸烟嗜好的男性青壮年,下肢远端(腯动脉及以下动脉)有凉、麻、酸痛缺血性症状,继之出现间歇性跛行,重者静息痛,夜间痛。
体征肢端皮肤苍白或紫红色,局部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重者足趾溃疡、坏死。
肢体位置检查(Buergei?试验)阳性(患者平卧,下肢抬高45°,3min后观察皮肤颜色,如足部皮肤苍白、自觉麻木或疼痛者为阳性)。
肢体血流图检查可见波型呈水纹波,波幅明显降低。
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动脉狭窄或阻塞。
【康复评定】按临床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畏寒、不适,轻度间歇性跛行,气温低时明显。
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趾跖面皮色正常或稍白,但压迫试验阳性。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上述症状加重,末梢皮肤苍白明显,间歇性跛行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剧烈。
患肢皮温降低,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压迫或Buerger试验强阳性。
第三期组织坏死期:组织坏疽常从足趾开始,患侧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合并感染可出现全身症状。
小面积坏疽如无感染,多为干性坏疽;大面积的深层坏疽和(或)有感染,多为湿性坏疽。
【康复治疗】一般治疗戒烟、防止受凉、受潮和外伤。
但也要注意避免局部过热,以免增加组织需氧量,致症状加重。
物理治疗电疗法超短波疗法:①两个中号电极,患区对置,无热量,10?15min/次,1次/d,10?15次为一疗程。
②两个中号板状电极并置于腰骶交神经节,微热量,15?20min/次,1次/d,15?20次为一疗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中、小动脉为主的炎症性闭塞性疾病,静脉也可受到侵犯。
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症细胞浸润性血栓,而较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临床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可有间歇性跛行,重症患者可出现组织坏死。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是否医保是英文名称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s,TAO疾病别称脉管炎、Buerge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是否常见是是否遗传否并发疾病湿性坏疽治疗周期长期持续治疗临床症状患肢苍白、发凉、麻木、夜间痛不能入睡好发人群常年吸烟的青壮年男性、牙周病患者常用药物妥拉唑啉、前列腺素E1、阿司匹林常用检查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病因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吸烟是本病的密切相关因素,其他包括遗传易感性、性激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
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常年抽烟的青壮年男性。
主要病因吸烟研究表明吸烟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间密切相关,患者中有吸烟史者(包括主动和被动吸烟)可高达80%~95%。
可能的机制有烟碱能使血管收缩,对烟草内某些成分的变态反应导致小血管炎性、闭塞性变化。
纯化的烟草糖蛋白可影响血管壁的反应性。
寒冷、潮湿我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以比较寒冷的北方为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有受寒和受潮史。
可能是这些因素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闭塞。
感染、营养不良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反复的霉菌感染史。
有学者认为,人体对霉菌的免疫反应,诱发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状态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的人群中多见。
有学者分析了印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发现,大多数患者的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缺乏可能与本病有关。
激素紊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诊疗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Buerger disease,TAO)是一种累 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周期发作的慢 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 以下肢血管为主,少数病例病变可累及心、 脑、肾、肠等脏器血管,好发于青壮年男 性。
• (二)皮肤温度测定 肢体皮肤温度高低与
动脉血流量成正比关系,正常时,同一个
人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基本相等,温差不 大于2℃。如果两个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相 差2℃以上,或同一侧肢体某一平面的温度 明显降低,即为皮肤温度测定试验阳性。
• (三)肢体抬高试验(伯格氏征) 令病人 平卧,下肢抬高45°,3 分钟后观察足部皮 肤色泽的变化,阳性者足部,特别是足趾 和足掌部皮肤呈苍白蜡黄色,以手指压迫 后更为明显,有自觉麻木或疼痛。然后让 病人坐起,下肢自然下垂于床旁(避免床 旁压迫腘窝),足部皮肤色泽逐渐出现潮 红或斑块紫绀。试验阳性者,提示患肢有 严重供血不足。
• (三)大动脉炎
• 患者多为青少年女性。主要侵犯降主动脉、 腹主动脉、头臂动脉,在上肢常见桡动脉 消失(无脉症),血压测不到,在下肢可有发 凉、间歇性跛行,但主要是肢体酸软无力, 一般不痛,皮色改变不明显。在活动期伴 有低热、出汗、贫血及关节痛。常在颈部、 背部听到血管杂音。化验检查血沉加快。
• (四)Allen 试验 可以判断手部动脉闭塞情 况。方法是压住桡动脉,令病人做数次手 拳开闭运动,运动后如果手指颜色迅速恢 复,说明尺动脉远端到指动脉的连续性存 在,提示侧支健全。若有血色恢复慢的部 分,即说明自尺动脉远端到该部分之间有 动脉闭塞。反之也可判断桡动脉远端到指 动脉之间连续性开闭情况。
• (六)解张试验 作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然后在下肢同一位置,对比阻 滞前后的温度变化。阻滞麻醉后皮肤温度 升高愈明显,动脉痉挛因素所占比重愈高。 如果没有改变,说明病变动脉已处于严重 狭窄或完全闭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健康指导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健康指导(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基础知识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又称Buerger病,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引起患肢远侧段缺血性的病变。
患者大多为男性,好发于青壮年,绝大多数有吸烟史,常伴有患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和雷诺综合征。
临床表现视血管受累、病变程度、局部缺血情况以及侧支循环是否建立而定。
常见症状为疼痛、肢体发凉、感觉异常、皮肤色泽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溃疡和坏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好发部位有哪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的病变,血管全层呈炎性反应,有腔内血栓形成和管腔阻塞现象。
病变主要发生于中、小动脉和静脉。
一般先自动脉开始,然后侵袭静脉。
病情进展从末端逐渐可累及胭、股、骼动脉和肱动脉,侵入腹主动脉和内脏血管等大血管者临床少见。
病理变化主要是非化脓性全层血管炎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有哪些?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吸烟指主动及被动吸烟者,烟碱能使血管收缩。
据统计,患者中有吸烟史者占80%~95%。
戒烟可使病情好转,再吸烟后,又再度复发。
吸烟虽与本病关系密切,但并非唯一的致病因素,因为妇女吸烟者,发病率并不高,还有少量患者从不吸烟。
(2)寒冷和感染寒冷损害可使血管收缩,因此北方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
由于很多患者都有皮肤真菌感染,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它影响人的免疫反应,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易导致血栓形成。
但目前尚不能确认寒冷和感染为本病的主要病因,而可能是一种诱因。
(3)性激素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又都在青壮年发病,很可能与前列腺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失常有关。
(4)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自主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失常,可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从而可导致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相关知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 又称 Buerger 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中动脉、小动脉、静脉的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炎性病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治疗原则】处理上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包括非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1. 一般治疗:严格戒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肢体保暖但不做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
疼痛严重者,可用镇痛和镇静剂。
早期病人鼓励每日行走,进行患肢适度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对干性坏疽创面,应在消毒后包扎创面,预防继发感染。
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
2. 药物治疗(1)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凯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具有血管舒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缓解缺血性疼痛,改善患肢血供有—定疗效。
(2)抗生素:溃疡并发感染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3)中医中药: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服用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药物。
二、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术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展等。
如果单纯用球囊导管扩张可称为球囊扩张术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可称作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有无感染、外伤史、有无糖尿病史。
(2)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史。
(3)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营养状况。
(4)有无长期在湿冷环境下工作史。
2.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1)患肢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有无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及止痛效果。
(2)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患肢(趾、指)有无坏疽、溃疡与感染。
(4)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了解动脉血供情况。
(5)踝肱指数测定。
3. 辅助检查: B 超、CTA、MRI、动脉造影等阳性结果4. 心理和社会支持系统(二)术前护理措施1. 血管外科术前常规护理2. 饮食宜清淡,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湖北省X医院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血管外科诊疗方案【中医病名】:脱疽【西医病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男性青壮年(20-45岁)。
(2)肢端怕冷、麻木、疼痛,皮肤色泽改变、间歇性跛行、肢体营养障碍。
(3)患肢皮肤苍白、潮红、青紫或暗紫,甚至溃烂坏疽。
(4)患肢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2、西医诊断标准(1)男性青壮年(20-45岁)。
(2)肢端怕冷、麻木、疼痛,皮肤色泽改变、间歇性跛行、肢体营养障碍。
(3)患肢皮肤苍白、潮红、青紫或暗紫,甚至溃疡坏死。
(4)反复发作的游走性浅静脉炎。
(5)患肢浅表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6)排除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以及糖尿病坏疽等其他疾病。
(7)实验室生化检查:血液分析、血脂分析、凝血全套、血液流变学、分泌物培养、D二聚体测定等。
(8) DSA/CTA显示动脉多平面、多节段阻塞。
(二)证候诊断虚寒型、湿热型、瘀滞型、热毒型、气血两虚型。
(1)阴寒型证侯:初见下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同时伴有疲乏感,局部胀紧压迫感或足底垫物感有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因小腿沉困、憋胀,距离越来月短。
舌淡,苔白,脉沉细。
(2) 血瘀型证侯:此型多属第2期,主要是气滞血瘀症状,一般无炎症表现。
患者足部紫红、暗红或青紫,足趾或足底有瘀斑,患肢呈持续性固定性胀痛,活动时症状加重。
舌质红或暗紫,苔薄白,脉沉细涩以及。
(3)湿热型证侯:患肢怕冷、疼痛,常为游走性。
行走时下肢酸困、憋胀、沉重乏力;下肢常出现肿块或结节,红肿热痛;患肢有时浮肿。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4)热毒型证侯:患肢疼痛,白天轻夜间重,肢体局部红肿,大便干。
大多指趾骨肌肉坏死,疼痛难忍创面及易感染,舌红,苔黄,脉细数。
(5)气血两亏型证侯:患者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神情倦怠。
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久不愈合,肉芽淡红或暗红不鲜。
舌质淡胖,舌苔白,脉细无力。
四、治疗方案(黑宋体,小四号)一.非手术治疗:(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阴寒型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十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ce, TAO)(一)疾病特点: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性细胞浸润性血栓形成和机化,而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又称Burger氏病,国内简称脉管炎。
2、多见于亚洲40-45岁以下的中年男性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出现肢体远端缺血表现,包括皮色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异常、乏力、营养障碍、间歇性跛行、甚至静息痛以及足或趾的溃疡或坏疽等。
当内膜形成炎症合并血栓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尤以夜间为重,患者屈膝抱足而坐,患足下垂可以缓解疼痛,患肢怕冷、皮温凉,尤以趾(指)端最明显。
3、发病早期出现病变肢体末梢循环的破坏,表现皮肤青紫色,40%病人可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及小腿浅静脉,少见于大腿,1—3周可恢复,恢复后残留色素沉着痕迹。
4、查体可发现患肢远端动脉扪诊搏动减弱或消失。
5、Shionoya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是○1吸烟史;②50岁以前发病;③腘动脉以下血管受累多见,上肢受累少;④常有游走性静脉炎;⑤缺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除外)。
只有当这五个条件全部满足后,其临床诊断才可靠。
6、常见的鉴别诊断(1)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其它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
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
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伴扭曲、成角以及虫蚀样变。
(2)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女性,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
根据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不同,出现脑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症状,如眩晕、肢体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
查体动脉狭窄处有收缩期杂音。
病变活动期有发热和血沉增快等现象。
(3)急性动脉栓塞:多同时伴有风心病或冠心病史,起病急骤,患肢突然出现疼痛、苍白、厥冷、麻木、运动障碍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中医外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本病最终的特点是肢端坏死脱落,故属于中医“脱疽”范围。
起病原因常与受寒冷、潮湿有关。
受寒冷潮湿后,血瘀气滞,血脉逐渐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日久肢端失于气血滋养可发生坏死。
【诊断】1.多见于男性,年龄在25〜45岁之间,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
2 .早期患肢怕冷,有麻木感,足及小腿有不定位疼痛,行走一定距离即出现跛行,原因是患肢缺血。
有些患者在下肢浅静脉发生迁移性的血栓性静脉炎。
3 .中期患肢温度显著降低,触之皮肤冰凉,并有营养障碍现象。
疼痛呈持续性,以夜间为甚。
卧位时抬高患肢,足呈苍白色,放低时即呈红紫色。
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
4 .晚期疼痛剧烈,足趾发生溃疡或坏疽(多为干性)。
如并发感染,则局部红肿灼热,痛如汤泼火烧,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5 .动脉造影与血流图检查可帮助诊断。
6.本病应与雷诺病、糖尿病坏疽、动脉硬化闭塞症相鉴别。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治法:补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举例:顾步汤加味。
生黄芭、党参各15g,当归、怀牛滕、丹参、石斛各IOg,生甘草5go加减:寒湿证,患肢皮肤苍白、冰凉,喜暖恶寒,小腿沉重、酸胀,趺阳脉细弱,加桂枝、附子。
血瘀证,趾足青紫,下垂时更甚,露毛脱落,皮肤干燥萎缩,趾甲变厚,疼痛剧烈,夜间更甚,趺阳脉消失,酌加桃仁、红花、王不留行、土鳖虫、炮山甲、乳香、没药。
热毒证,皮肤暗红肿胀,灼热疼痛,继之溃破腐烂,筋骨暴露,严重时向足背篁延,并有全身发热,加玄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黄柏各10g。
恢复期时,疼痛缓解,坏死组织脱落,溃疡暗红或苍白,愈合缓慢,呈气血衰弱表现,用八珍汤酌情加减。
二、中成药大黄魔虫丸每次服1粒,每日2次。
通塞脉片每次服8片,每日3次。
丹参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IO 次为1个疗程。
桂枝茯苓丸每次服6g,每日2次。
脉络宁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在5%葡萄糖盐水50OmrlOOO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流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流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BO),又称伏罗医(Buerger)病,是一种以动脉壁内炎性病变、血栓形成和外周动脉栓闭为特征的炎症性血管病。
该病多发生于年轻男性吸烟者,常累及下肢小动脉,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引起持久性的间歇性跛行和疼痛。
TBO的诊疗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吸烟史、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性质、家族病史等,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脉搏、血压、皮肤改变等。
2.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检查,以及血液凝固功能检查、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和评估炎症状况。
3.影像学检查:包括动脉超声、CT、DSA等,主要用于确定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评估血液循环情况,以及排除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动脉疾病。
4.组织学检查:当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进行活检,通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诊断。
5.保守治疗:包括戒烟、使用药物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戒烟是治疗TBO的首要措施,因为吸烟是此病最主要的诱因之一、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和镇痛药物,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6.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理疗等,可以增加周围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7.介入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良时,可以考虑采用血管扩张手术、血栓清除术等介入治疗方法。
这些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扩张或清除受影响的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
8.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病变引起组织坏死或无效的血管介入治疗,可考虑进行血管旁路手术或切除坏死组织。
9.并发症治疗:对于出现溃疡、感染或坏疽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清创、抗生素治疗或坏疽肢体切除等。
10.随访和康复:对于已经确诊的TBO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等,以提高身体的循环和抵抗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的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的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加剧的全身中小动静脉阻塞性病变,主要发于下肢,偶可见于上肢。
临床特征是下肢端坏疽和慢性溃疡,伴剧烈疼痛。
患者大多为青壮年男子,几乎占到患者的95%,多发生在冬季。
本病属于中医“脱疽”、“痹证”,的范畴,又名“脱痈”、“脱骨疽”及“十指零落”。
认为本病的发病主要因于肾阴亏损、相火旺盛;情志抑郁,忧思过度;饮食不节,脾胃失调;寒冷潮湿侵袭,邪毒蕴结。
气血凝滞,血脉阻塞是其主要病机。
【临床表现】
起病常从下肢趾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并累及其他肢体,临床上常将本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每走500~1000米路后,患肢小腿或足底即有胀痛或抽痛,稍停或休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相当距离后,症状复出。
同时见患肢麻木、发凉、酸胀、易疲劳,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病情逐渐发展,间歇性跛行愈来愈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夜间疼痛更剧烈,患者常抱膝而坐,不能人睡。
患肢动脉搏动消失,足部不出汗,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
皮肤干燥,呈潮红、紫红或苍黄色,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
第三期,坏死期,在上两期症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患肢趾端发黑、干瘪。
坏疽,形成溃疡。
如继发感染,可转为湿性溃烂,很难愈合,疼痛更剧。
患者日夜抱膝抚足坐床,甚至需将下肢下垂床边,以减轻疼痛,以致肢体极度肿胀,瘀紫。
根据坏疽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级:仅限于趾部为一级;坏疽延及跖趾关节和足部属二级;坏疽延及跟、踝或腿部属三级。
该文出自39蜂疗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ce, TAO)(一)疾病特点: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性细胞浸润性血栓形成和机化,而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又称Burger氏病,国内简称脉管炎。
2、多见于亚洲40-45岁以下的中年男性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出现肢体远端缺血表现,包括皮色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异常、乏力、营养障碍、间歇性跛行、甚至静息痛以及足或趾的溃疡或坏疽等。
当内膜形成炎症合并血栓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尤以夜间为重,患者屈膝抱足而坐,患足下垂可以缓解疼痛,患肢怕冷、皮温凉,尤以趾(指)端最明显。
3、发病早期出现病变肢体末梢循环的破坏,表现皮肤青紫色,40%病人可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及小腿浅静脉,少见于大腿,1—3周可恢复,恢复后残留色素沉着痕迹。
4、查体可发现患肢远端动脉扪诊搏动减弱或消失。
5、Shionoya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是○1吸烟史;②50岁以前发病;③腘动脉以下血管受累多见,上肢受累少;④常有游走性静脉炎;⑤缺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除外)。
只有当这五个条件全部满足后,其临床诊断才可靠。
6、常见的鉴别诊断
(1)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其它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
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
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伴扭曲、成角以及虫蚀样变。
(2)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女性,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
根据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不同,出现脑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症状,如眩晕、肢体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
查体动脉狭窄处有收缩期杂音。
病变活动期有发热和血沉增快等现象。
(3)急性动脉栓塞:多同时伴有风心病或冠心病史,起病急骤,患肢突然出现疼痛、苍白、厥冷、麻木、运动障碍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造影示动脉连续性突然中断,未受累动脉则光滑、平整。
同时心脏超声可明确近端栓子来源。
(4)糖尿病性坏疽:与本病晚期出现的肢端溃疡或坏疽进行鉴别,糖尿病者有相关病史,血糖、尿糖升高,而且多为湿性坏疽。
(5)雷诺氏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手指阵发性苍白、发紫和潮红,发作间期皮色正常。
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正常,且鲜有坏疽发生。
(6)自身免疫疾病:主要通过病史采集、特征性实验室检查及组织活检等
手段同,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血管炎相鉴别。
(二)分型:
本病目前未见有广泛使用的分级方法。
可参考Fontaine分级
(三)病历书写要点:
1、病史:需重点描述患者肢体疼痛部位、性质、晨暮之间的有无差别,有无游走性浅静脉炎,疼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有无吸烟史及吸烟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位因素。
2、专科查体要点:
○1有无肢体组织营养障碍的表现:如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干燥、脱屑、脱毛、肌肉萎缩、指(趾)甲增厚变形等。
○2有无溃疡或坏疽形成:描述病变的病灶大小、形状、深浅及是否合并感染。
○3体表动脉扪诊:主要表现为患肢远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有无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浅表静脉的发红、呈条索状,并有压痛。
○5Burger试验:阳性者提示患肢存在严重供血不足。
(患者平卧位,下肢抬高45°,3min后观察,阳性者足部皮肤苍白,自觉麻木或疼痛,患者坐起,下肢下垂后侧足部肤色潮红或出现局部紫斑。
)○6Allen试验:用于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手部动脉的闭塞情况。
(压住病人桡动脉令其反复松、握拳,若原手指缺血区皮色恢复,证明尺动脉来源的侧支健全,反之提示有远端动脉闭塞存在。
)
(四)术前准备:
1、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生化、电解质、乙肝
2、抗-HIV,HCV,TPHA、凝血分析、ECG、胸片正侧位。
2、特殊化验:CRP、ESR等检查。
3、必备检查项目
○1双下肢动脉B超(有MRA/CTA者可不查);
○2下肢动脉MRA或CTA。
○3入院患者必行踝肱指数(ABI)检查,术后应及时复查ABI,以资前后对比和日后科研统计。
ABI检查为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
正常人休息时踝肱指数的范围为0.9~1.3,如果出现ABI异常增高(≥1.3),就可以诊断为动脉钙化;低于0.9预示着动脉供血不足;0.5~0.8为中度缺血,此时可能发生间歇性跛行;<0.5为重度缺血,容易发生肢体静息痛甚至坏疽;ABI<0.4意味着需要血管外科治疗甚至下肢截肢。
○4年龄大者,有冠心病、瓣膜病、高血压等,需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2、选择项目:下肢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是①未受累的动脉壁光滑,通常位于股动脉及肱动脉近侧;②受累动脉在外周,呈多发性、节段性阻塞,即所谓跳跃性损害;③螺旋状的伴行血管,直接与已形成血栓的血管相连。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后的确诊手段。
(五)治疗方式及适应症:一般认为本病为难治性疾病。
1、治疗原则:
○1戒烟是所有治疗方法的前提,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
并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局部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烫破皮肤,导致溃破经久不愈,甚至坏疽。
○2TAO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加肢体的血流供应,消除缺血性疼痛,治疗感染等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
2、加强运动锻炼:以期促进肢体侧支循环建立,适用于早期患者。
○1缓步行走:在预计发生间歇性跛行疼痛之前停步休息,每日坚持数次。
○2Burger运动:让病人平卧,先抬高患肢45°,1-2min后再下垂2-3min,再放平2min,并作伸屈或旋转运动10次,如此每次重复5次,每天数次。
3、药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
○1扩血管药物:
血管受体阻断剂:妥拉苏林,25-50mg/tid,po,或bid,im。
钙离子阻滞剂:尼卡地平、佩尔地平,5-10mg,tid,po。
盐酸罂粟碱:30mg + NS 100ml 静滴Bid。
西洛他唑:50-100mg,PO,BID。
前列腺素E1:凯时,10μg+ NS100ml ivgtt QD,10-14d一疗程。
○2祛聚药物:肠溶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 QD。
○3抗凝剂:用于预防脉管炎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
常用药物为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
○4对症止痛剂治疗:消炎痛、扶他林、布洛芬;曲马多缓释片(100mg/QN);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30mg/QN)。
必要时肌注强痛定或度冷丁。
○5激素:若血沉快,可口服强的松10mg/tid或地塞米松0.75mg/tid。
○6抗生素:用于有肢体溃疡、坏疽合并感染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7中草药:复方丹参、活血通脉胶囊等。
4、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痉挛,切除腰交感神经节第2~4个及神经链,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及开放更多的侧支循环,改善下肢血液供应。
其短期效果较满意,能使疼痛得到缓解并促进溃疡愈合,但远期效果尚难以肯定。
也有学者认为5年缓解率为50%。
5、动脉搭桥术:基本同ASO。
只要病人能停止吸烟,从闭塞动脉的近端到远端的动脉搭桥术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措施,其远期效果也很满意。
Nakajima认为:搭桥远端在膝以上4年通畅率为100%,远端在腘动脉的3年通畅率为80%,远端在腘动脉分叉以下的2年通畅率为65%。
Azuma等认为踝关节以上和踝关节以下的动脉搭桥术的通畅率没有差别。
6、经皮血管腔内手术:
适用于短段(<10cm)的下肢动脉狭窄,长段或多处狭窄疗效较差。
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血管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等。
7、其他:还有静脉动脉化、大网膜移植术、基因治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等方法,均有一定效果。
(六)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1、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
2、行搭桥手术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观察各切口有无明显渗出,排除活动性出血情况;同时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皮肤色泽、温度及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
3、行搭桥手术者术后晚期应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发现伤口红肿、渗出较多时应敞开引流,避免伤口感染。
4、术后接受抗凝治疗(速碧林)或长期服用抗凝药(华法林)的患者需密切监测凝血指标,防止出血发生。
5、搭桥手术者术后积极治疗和处理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如移植物阻塞、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