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均衡性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均衡性发展研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国基础教育均衡性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关于市场经济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样,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均衡发展、教育机会平等在法制层面和理论层面上,似已基本解决,但如何付诸实践,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各地对于高质量教育的旺盛需求与长期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随着教育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矛盾正在逐步演化为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特别是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基础教育也出现了比较显着的非均衡发展趋势。有关人士认为:基础均衡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教育的社会定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性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以及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性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等,进一步探寻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市场经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引言
由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丰富,论者们见仁见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界定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针对现实中教育供需不平衡提出的,因而它首先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各级各类学校间、各地区教育间的分配。另一种观点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涉及的主要是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保障问题,以及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问题。它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资源调
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还有观点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最后,也有观点认为,在空间结构上,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在时间进程上,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拥有相对平等的入学机会,得到大致均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并能够获得尽可能的发展与成长。就其实质而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受教育者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具体而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就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与支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机会;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及条件。
结合研究者们的已有观点,笔者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对教育横向结构方面的地区之间、地区内部的学校之间、学校内部群体之间和教育纵向结构方面的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配置均衡,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教育的社会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我国就有了“基础教育”的提法,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基础教育”本质内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社
会定位还不够准确。什么是基础教育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国际教育组织对此的界定与揭示。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教育做出了一全新的界定。它指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的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1990年3 月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本身不仅仅是目的。它是终身学习和人类发展的基础”,“每一个人---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手段和基本的学习内容。而这些内容和手段是人们为能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明智地作出有见识的决策并能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在1996 年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更是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显然应该包括可能接受其它各级教育所需的全部知识,不过,基础教育还应该,而且尤其应该从终身教育的角度,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手段。”从国际教育组织对基础教育本质的界定来看,它不仅强调了基础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而且强调了基础教育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存、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它集中强调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与“全民性”。
由此来看,笔者认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础教育是每一个人能在社会中生存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教育,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它的本质在于“基础性”和“全民性”。基础教育要奠定好儿童、青少年健康身体的基础、公民品德素养的基础、专门人才的基础、从事生产劳动的基础,它是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的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程度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
人而不是部分人,应该体现出“基础”的品性和“全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基础教育具有自己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类型和层次教育的价值。从对社会的意义来看,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这意味着基础教育不仅承担有满足和促进每一个人获得发展能力的使命,同时也具有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价值,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使命。基础教育虽担负着为高一级教育和学校提供和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但这并不是基础教育的最根本价值。基础教育是对所有未来国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不是高等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而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而进行的不定向的非专门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要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基。基础教育不仅是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必需,它不仅要奠定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还要奠定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
二、我国基础教育均衡性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有论者认为,“均衡”是一个物理学名词,用以指称物体在受力相等的情况下所处的静止状态。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引入经济学,主要指经济活动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相当的状况。为了合理地配置人类有限的资源,达到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均衡,经济学家提出了市场均衡理论。实际上,教育均衡发展不过是经济均衡发展的移植。也有论者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均衡”即是“平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体现出平衡的特征。总体来说,论者们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认识是不一的,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过程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针对现实中教育供需不平衡提出的,因而它首先意味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即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