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搭建“支架”,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
何捷老师习作教学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写作兴趣
何捷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 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在课 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 的观点和看法。
他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 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思 考和准备,确保每个学生 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 意见。
何捷老师还会对学生的表 达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 步和成就,从而更加热爱 写作。
05
何捷老师习作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作品质量显著提升
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经过何捷老师的指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运用更加准确、流 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篇章结构更加严谨有序
学生们在何捷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了如何构建篇章结构,使得作文更加严谨有序, 逻辑清晰。
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何捷老师习作教学心得体会
CONTENTS
• 引言 • 何捷老师习作教学理念 • 何捷老师习作教学方法 • 何捷老师习作教学课堂氛围 • 何捷老师习作教学效果评估 • 何捷老师习作教学对我的启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何捷老师习作教学的独特方 法和理念 分享个人在何捷老师指导下的学 习体验和成长 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对习作教学 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何捷老师的示范和指导,我逐 渐学会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 意识。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何捷老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 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何捷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勇于尝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024版何捷三层支撑让写作教学更加有效
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写作教学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05
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态度支撑实 践
Chapter
激发写作兴趣和动机
创设生动有趣的写作情境
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 感受写作的乐趣。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提高写作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理念关注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何捷三层支撑理念能够显著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实践建议
深化理论研究
进一步探讨何捷三层支撑理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在写作教学中的具 体应用。
开展实证研究
3
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与成长 及时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 信心和成就感,培养积极的写作情感。
情感态度支撑的长期影响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 情感态度支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使他们 在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审美鉴赏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积极的写作情感和态度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写作 策略,如头脑风暴、列提 纲、打草稿等,帮助学生 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写 作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三层:情感态度支撑
写作兴趣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活动,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 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写作自信的建立
写作论语 _ 何捷: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教学总览
一一...各各单单元元习习作作教教学学简简介介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内容为《我的乐园》。
本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为“让学生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重点在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在习作教材页面中,设计了几组关于“乐园”的内容提示,例如:班级图书角、自家院子、学校篮球场、村边小河的草地、爷爷的菜地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域学生最为常见与熟知的生活场景,隐喻本次习作中的“乐园”。
诚然,这样的简单例举是无法穷尽的,也无法照顾到各类不同的学情。
因此编者特别将其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意在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以几个典型的“乐园”为例,激活存留的记忆,引导学生自主选材。
同时,配合着文字描述,编者还设计了一幅表格,让学生按项目填写。
例如: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呢?你在那儿干什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你有什么感受?表格的第一栏为范例,第二栏为学生填写,一一对应,完成过程性指导。
思维导图以及表格的配合使用,让整个写作的构思与起草过程变得轻松且完整,还产生三个作用:第一,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提示。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激活回忆,借助填写表格,完善表达逻辑。
整个思维集中瞄准可供写作的生活场景,切中对过程的细节回忆中,写作的内容经由这样的提示,得以精准确定。
第二,提供发散式的构思框架。
倘若直接以文字描述的方式提出写作指令,学生则可能过于简单、草率的确立一个写作内容,写作的思路可能就变得陈旧且僵化了。
他们很自然地会选择“写过的”“好写的”来重复写一次。
如今通过导图,实现多向式的回忆,让学生在确立写作素材时能再次选择。
这样的设计,更有助于让材料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力地体现主题中的“ 乐”。
第三,序列化的表达逻辑给予,不论是需要填写的表格,还是教材中编撰的提示语,都提示学生要理出思维的序列,表达要注重逻辑。
例如:你喜欢的地方是什么?在这里做了什么?有哪些快乐?有何种体会?教材中的提示语就是一种表达的逻辑序列;表格的设计与提示语相匹配,也有助于学生完成有序表达。
“双减”后,写作课到底应该怎么教?听听名师何捷的建议
“双减”后,写作课到底应该怎么教?听听名师何捷的建议“双减”意在减轻作业“负担”。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最大的负担莫过于“作文”。
因此,校园里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不敢轻易布置作文;布置作文时不敢对字数、质量等有过多奢求。
要求降低了,质量提升了么?并没有,越是没要求,学生越感到为难。
叶圣陶等名家早就陈述过写作进步的真相——只有写,才会写。
写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会写”就成了新的困扰。
那么,如何有效教学,让学生会写、写好?观摩名师课例可以解决问题吗?观摩名师课例,惊奇地发现教学结构高度类似,大多喜欢出示例文进行模仿,注重从例文中提取写法运用。
具体做法为:展示例文,讲解例文,提取写法,立刻运用。
从视频中可见,这样的教学效果都不错,几个展示的学生都能呈现全新的写作结果,且看起来比之前写得“好多了”。
然而,青年教师上了“翻版”课,发现效果并不好。
第一,换一换其他内容,依然不会写。
课堂上教的方法看起来管用,其实使用范围极为有限,而且在写作内容稍有偏差,就用不上。
第二,即便写成了,也和例文差不多。
使用方法套作,写成的和“套子”里的很相似,无非在相关内容上有变化,在一些表达细节上有差异而已。
如此“照单抓药”后,就像流水线上生产汉堡,每一块都一样。
应该可以感觉到——中式的文章用“西餐方式烹饪”,结果想来就会差强人意。
第三,总体感觉,仍然不会写。
课上的练习,只是片段,课后的全篇写作时,依然感觉为难。
更不要说遇到同类作文,还是那样棘手。
目前的写作课中存在哪些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双减”要减去的是额外的作业负担,而不是减除必须承担的练习。
教学中要研究的是——如何科学、有效地执教,怎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提质”角度看,以上写作课中至少存在三个问题:问题一:给方法,提要求,是旧式教学的重装复活。
总体看,上文中的写作课依然是“教师的强势主场”。
教师最大的教学行为是“提出写作要求”,表现为出例文,讲方法。
之后就是“提出写作指令”,让学生用“这一些方法”尝试练习。
何捷 的教学主张 -回复
何捷的教学主张-回复何捷是一位教育界的知名人物,他的教学主张被广泛认可和实践。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详细探讨何捷的教学主张,包括其核心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一、核心理念何捷的教学主张以“兴趣主导、活动为基础、合作协同、综合评价”为核心理念。
他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和思考问题。
二、教学方法1. 学生主体何捷倡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
他主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2. 提问驱动何捷提倡以问题为驱动的学习方式,他认为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景模拟何捷主张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来教授知识。
他认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合作学习何捷高度重视合作学习的作用。
他认为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分享和协作,提高学习效果。
三、实践经验何捷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倡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他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何捷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他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实践,通过项目制、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何捷强调综合评价的作用。
他认为评价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应该注重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习作教学中运用“支架”优势、不足及建议
【主持人语】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高度重视“支架”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它有助于学生抵达“最近发展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设计和运用“支架”,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行能力。
在不同的教学领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支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为了让教师对“支架”有更清晰的了解,并能够轻松运用“支架生动语文名师工作室”做了初步探索。
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几篇文章重点呈现不同"支架”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何捷习作教学中运用“支架”:优势、不足及建议"游伟",何捷2!.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350025(.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50108)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高度重视“支架”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在习作教学中具有传递“预先构思”信息、扫除“语言转化”障碍、指明“动成文”方向、凸显“修改展示”路径的优势。
当前,习作教学中运用“支架”存在“堆积”使用、为“用”而用、“错位”使用的,建议用“嵌入式”运用、“刚需式”运用、“匹配式”运用做优化。
关键词:支架习作教学统编教材“支架”是从建筑行业引申到教育领域的概念,原意是“脚手架”,指用来建造或修整建筑物时使用的临时性结构。
经由心理学家、教育学者的研究拓展以及一线教师的实践,“支架”已发展为较成熟的教学系统,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结合具体的实践,我们从不同层面对“支架”做了分类。
比如,功能层面,有例文支架、问题支架、技巧支架、基调支架、转换支架、导图支架等;内容性质层面,有策略性支架、可视化支架和程序性支架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8册教材共编排习作58次,“支架”的运用理念基本涵盖了第二、三学段。
我们对三年级上册的习作主题、习作类型、支架类型、应用阶段等做了统计(见下页表1),发现涉及例文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等,并且,它们贯穿习作的构思阶段、起草阶段、表1教材位置习作内容习作类型支架类型应用阶段教材表述摘要第一单元猜猜他是谁写人例文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构思、起草、动笔、修改四个小片段。
写作支架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写作支架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情分析,搭建写作支架,给学生提供有效帮助,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写作支架”的设计与运用,有利于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人物描写;写作支架;作文教学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对作文课的喜爱却“与日俱减”,甚至害怕写作文,作文课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对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以通过搭建“写作支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支架”是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支架”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支架”又为“脚手架”,源自建筑行业术语,是建筑楼房时为施工者提供的一种暂时性支持。
通过设计“支架”,对那些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使学生将认知资源集中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内容中,并快速地掌握。
学生没有词汇,教师可以搭建“支架”帮他们积累;学生没有生活阅历,教师可以搭建“支架”帮他们丰富;学生没有写作方法,教师可以搭建“支架”引导他们。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写作课上会遇到什么问题,要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准备什么“支架”。
下面,笔者以“写出人物精神”的作文教学为例,布置学生写题目为“我的好朋友”的片段。
根据这个写作任务探究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支架”的设计和运用。
一、课前:分析学情,搭建“支架”1.分析学情,发现问题七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不太丰富,把写作文当成“超人要打的怪兽”一般,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支架”,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助力。
在“写出人物的精神”的作文教学前,笔者布置了一篇小练笔,写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结果发现学生的词汇匮乏,写作顺序混乱,人物特点不突出。
因此,笔者设计了人物描写的“图表支架”“范文支架”“情境支架”和“评价支架”。
2.搭建支架,积累材料写作文前一周,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记录自己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资料,通过图表把人物特征(外貌、语言、动作等)、事件和感想记录下来,搭建一个“图表支架”。
搭好四个支架,让学生习作更有章法
搭好四个支架,让学生习作更有章法作者:田春丽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第09期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习作表达,而且还采用了专题单元习作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习作素养的生成与发展,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方法引导具体而有序,为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指明了方向。
教师应依据教材习作素材要求来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搭建习作支架,教给学生习作时的一些策略与方法,让习作教学做到“有法可依”,提高学生的习作效率和质量。
一、搭情境支架,激发学生习作动力写作的开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第二学段需要引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场景的教学活动,设计情境支架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与创作灵感,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以推荐“景点”为切入点,让学生推荐自己亲自到过的一个美丽的地方,说一说这个地方有什么景点是最值得推荐的,并将其变成文字介绍给老师和同学。
这样的情境贴合学生自身生活实际,让学生本人有了主动表达的欲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表达中初步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也为后面的动笔写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情境支架的构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游戏中学习是学生的最爱。
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在开课前教师先搭建游戏情境支架,带着学生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造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如何把一句话(什么时间,谁和谁在哪里干了什么)说清楚,为后面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写好一句话提供方法,让习作表达简单化。
二、搭例文支架,降低学生习作难度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式接触习作,模仿佳作是促进进步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习作例文,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借鉴,这样一来会让学生习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指导中提供的例文作为支架类型有很多: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其中有意识地囊括需要的教学内容,用于教学时分析并指导习作;也可以选择本班学生的习作片段作为范例让学生本人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这樣写有什么好处。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精品教育文档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当今写作教学的现状可谓问题多多,困难重重。
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有畏难情绪,甚至产生厌恶、惧怕的心理。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更是不遗余力地尝试、探索新的写作教学方法。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说:写作教学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写内容相对简单、篇幅短小的文章的一种教学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和加速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记录资讯、表达意向,使他们的写作素质全面提高。
简而言之:写作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建构作文知识、形成作文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搭建好“支架”,让学生一直保持写作的兴趣,并积极行动和体验。
一、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用来帮助工人完成伸手不能及的工作。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和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由成年人指导下或与其他更能干的同龄人合作解决问题所决定)之间存在着距离。
”由此可见,教学活动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学生突破潜力区――形成经过帮助可以形成的能力,而支架式教学法正是逐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二、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地位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儿童是完成写作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鼓励浑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写作,达成目标。
而教师能否在课堂上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架――尤其是在小学习作指导课上,决定了写作目标的达成度。
生活生成素材 思维引领表达——何捷老师习作教学“素材的串联组合”赏析
2019.10B ·(理论)·生活生成素材思维引领表达——何捷老师习作教学“素材的串联组合”赏析余婷婷【摘要】在“素材的串联组合”习作教学中,何捷老师构思巧妙:基于写作原理,注重写作心理学的准确运用;基于教学重点,注重以生活经验达成认知支架;铺垫足够认知,启动思维和表达的滑翔。
【关键词】生活体验思维认知支架作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1910(2019)10B-0025-02【案例描述】一、聊生活,引话题何捷老师开课从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入手,与学生对话,渐及“材料”话题,并指出“生活就是最好、最大、取之不竭的素材库”,随即提出如果在生活中找材料写“你想写什么”。
在学生茫然的时候,何老师自然提出“因为不会合理运用材料”,引出并板书课题。
二、举实物,道方法何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串联”的含义,先是物理学的意义,接着何老师出示一串冰糖葫芦,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冰糖葫芦的特点。
当学生发现“竹签”的作用后,何老师引入作文;当学生说出“线索”后,何老师进一步引导。
师:这竹签就象征着文章的线索,由它把各个相关联的材料串联起来。
大家看看,串联起来的材料,有什么特点呢?生:和山楂差不多,大小要一样。
师:我听出来了,你说的是串联材料在整篇文章中,比例要基本一致,字数相当,详略得当。
生:还有,所有的山楂,味道要一样,不能有甜还有苦。
师:味道要一样,你说的真有趣。
在作文素材中,老师管这个叫“性质要统一”。
也就是说,材料所描述的内容,记叙的情形要大致一样,所写的内容要有关联。
(板书:字数相当、性质一致。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并总结串联组合素材的注意事项。
生:串联时,一篇作文上所写的材料要差不多。
生:材料类型要一样。
生:详略要基本一致。
师:我补充一点,要牢记以线索贯穿全文,这样文章才有条理,各个材料才串联得起来。
三、说命题,讲要求何老师出示命题——《班级“疯神榜”》,然后让学生对比“封神榜”,发现命题的内容取向的“疯”,例析出“学习‘疯’”“‘人来’疯”“无人‘疯’”“玩得‘疯’”,然后让各组先选择一个“疯”来写,要求字数150字左右,“之后我们再串联起来成为一篇文章”。
搭建习作支架,打开作文思路
搭建习作支架,打开作文思路作者:陈秀清来源:《读写算》2020年第22期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习作教学显得愈加重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习作教学通过为学生搭建话题支架、观察支架、思维导图支架、多媒体支架,进而打开小学生的作文思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话题支架;观察支架;导图支架;多媒体支架;作文思路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190-01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写作最愁的是“无米下炊”,茫茫然没有头绪,不知从何处入手。
教学中,教师为小学生搭建习作支架,就能打开他们的作文思路,促进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让写作路径得以拓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确定话题支架,打开作文思路话题作文是摆在小学生面前的“老大难”。
他们面对作文题中的话题往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思考的角度单一,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新意。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引发”法一同确定话题习作支架,就能把他们的思路从单一引向多元,使整个“构思”过程充满着积极的情绪,变“畏写”为“乐写”。
比如,要求学生以“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大多数学生想到的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内容是纯描述性的,没有内涵和深意,不构成话题。
这时候,教师及时让学生引发联想,就能改变僵局,使“风”鲜活起来。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联想风的比喻意义,学生醍醐灌顶,马上想到:春风,常用来比喻父母的疼爱、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怀等;秋风比喻对敌人不留情面、心情忧郁惆怅等;寒风则一如無情的话语、冷酷的嘲讽等。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思考一下“风”的引申意义,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有帮扶成风、有攀比之风、有不正之风等。
在教师的“引发”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作文的维度被拓宽了,当他们回头重温教师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箭号标注的话题支架时,作文思路已然被打开了。
巧搭习作支架 引导真情表达
巧搭习作支架引导真情表达作者:章佳平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78期【摘要】习作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巧搭习作支架,让学生在充分的前期热身中,进入写作的情感氛围中,激发充分的表达意愿。
本文以福建习作名师何捷的《说出心里话》习作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习作中巧搭支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说出心里话》;习作支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言文字定位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在第二学段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由此看出,学生写作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点,也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的文字交流活动。
习作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充分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才能打开思路,继而为动笔储备“活水”。
《说出心里话》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
心里话,是潜藏在学生心中的话,要说出来,还要写清楚,这对学生来说,困难比较大。
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打开心扉、放飞心境,从而让心里话从“心里”延伸到“笔下”,既真实又动人。
本文以福建习作名师何捷的《说出心里话》习作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习作中巧搭支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
一、搭建清晰认识概念的支架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心里话”,而四年级的学生对“心里话”这一概念只存在模糊的认识,没有清晰的感知,因此,明确“写什么”至关重要。
案例中,何捷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心里话的概念定义,而是以选择题的方式,再让学生大胆地思考“什么是心里话?”巧妙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师:(板书:心里话)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为“说出心里话”。
话说我们都会,可是,什么才是心里话呢?请大家想一想,聊一聊。
搭建支架,精准落实习作要素
搭建支架,精准落实习作要素作者:施玉洁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4年第01期【摘要】小学习作教学,应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搭建支架,实现习作教学精准知识架构下的梯度训练,由“扶”到“放”,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
【关键词】习作教学搭建支架梯度训练习作教学难,难在何处?一言以蔽之:学生既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根据单元习作要求,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实现习作教学精准知识架构下的梯度训练,让学生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通过研读教材,了解习作训练编排规律和要求,可以看出“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清楚当时的感受”,在以前的习作训练中已经有过相似的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习作知识开发和习作知识教学,就是打开儿童写作这个“黑匣子”的一把钥匙。
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准研判学生习作的难点,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提供可以借鉴的支架,由“扶”到“放”,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
本次习作属于回忆类型,学生不易充分调动生活储备,“选取感受强烈的事情”会扎堆集中在“紧张、害怕、刺激”这类主题,而忽视其他心理感受。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唤起丰富的记忆储备,从中捕捉鲜活的习作素材。
教师先从“激趣”入手,展示一组表情图。
学生由此捕捉到了“开心、激动、害怕、难过、生气、紧张”等情绪活动,进而开启了情感体验的大门。
教师再从自己的经历聊起:“看到这些表情,我想起了很多难忘的事情。
记得我第一次登上大礼堂的舞台上公开课,台下坐着数千名老师,我紧张得喉咙发紧,手心冒汗;我曾经徒手摘下过悬在窗前的废弃马蜂窝,战战兢兢害怕得要命;当我成为母亲的那一刻,把一个小生命抱在怀里,那喷薄而出的喜悦和感动让我激动不已……这些事情都曾让我的心儿怦怦跳,是我记忆宝库中的珍藏品。
”教师接着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如参加百米比赛、登上领奖台、参加班干部竞选、一个人走夜路、第一次当众表演……请学生说一说当时的感受和心情。
何捷:搭建“支架”-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
坛 | 何捷:搭建“支架”,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导读本文论述写作教学中“支架”存在的原因。
写作建构鼓励搭建支架,写作教学蕴含搭建支架,写作实操需要搭建支架。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搭建支架的类型及其功能,阐述支架能辅助儿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教学中占据核心位置的观点。
加涅对“写作教学”有如下定义:写作教学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写内容相对简单、篇幅短小的文章的一种教学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和加速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使他们的写作素质全面提高。
写作教学最重要的问题是探讨写作过程中“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教学才是解决的方法” 。
基于此,我们引入“支架”的概念。
“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用来帮助工人完成伸手不能及的工作。
支架的功能是“帮助”而不是“代替”。
1976年,wood ed al首次在学习领域内提出支架概念,意指成人或技能熟练者控制超出学习者能力范围的任务因素,从而使得学习者只关注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任务。
借用“支架”概念完成的教学,特别注重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的“教”为儿童的“学”提供帮助与保障。
在支架辅助下,学习者能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和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儿童写作教学领域内特别提倡搭建“支架”。
合理有效的支架能在语篇“无中生有”的产生过程中,让“教”与“学”的互动更有利于写作活动,确保这项特殊“工程”的实施。
儿童是“工人”,是完成写作的主体,支架在写作不同阶段为其“施工”提供框架、支撑、扶手、借力点;将复杂任务分解;辅助原有知识内化、更新;指导储备素材选择、运用;提供攻克写作难点的方法、策略,确保顺利完工。
写作完成后,支架要撤除,因此容易被遗忘。
一、“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存在性(一)写作建构鼓励搭建支架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生是自己认知结构的搭建者,而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搭建“支架”,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
搭建“支架”,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
何捷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C刊》》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本文论述写作教学中“支架”存在的原因。
写作建构鼓励学生搭建支架,写作教学蕴含搭建支架,写作实践需要搭建支架。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搭建支架的类型及功能,阐述支架辅助儿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教学中占据核心位置的观点。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何捷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交际语境写作理念搭建学生写作应用支架——"支架式"写作教学的研究 [J], 金戈
2.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搭建支架的策略 [J], 徐建芹
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导学支架的搭建 [J], 张嘉欣
4.以写作量表搭建写作教学“讲·评·改”的支架 [J], 法洪雪;曹静
5.搭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支架"策略 [J], 孙艳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何捷︱学习任务群理念下习作教学的系统重构
【教学】何捷︱学习任务群理念下习作教学的系统重构【摘要】教师应在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关照下,认识习作教学的系统特质,发现构成这一系统的“工具运用”“策略实施”和“效果评价”三个子系统,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习作教学。
通过对教学系统的重构,确保学生在写作的前置学习、写作进行之时以及写作后的评价中能主动参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习作教学,学习任务群,系统,重构一、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阐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他主张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学生须迁移所学以应对多样性、复杂化的生活,面对全新问题的挑战。
有效的教学,方式应由生硬的、教师单方面的输入转变为由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经历检索、提取、拆分、解释、重组、改良等加工过程,完成对知识的获取。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源自内部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推动下,主动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其间可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
对“学习”本质的聚焦,应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必须预先设定“任务”,对教与学的活动作出重构。
教与学不能零散地、并行地线性推进,不是瞄准局部的知识点进行逐一击破。
教师须将相关的学习项目进行整合与统筹,形成不同的组块,让学习具备统整性;各组块之间相互牵制,便于整体调校,具备关联性;拓展学习时空,迎接学生的探索与实践,具备开放性。
重构后的教学具有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质,其最基本的特质为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重要转变。
王宁教授指出:“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进一步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
”[1]“学习任务群”是2017年版高中课标对“课程内容”形态的全新设计:“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何捷:“模仿”也要趋于高级 -完整获奖版
何捷:“模仿”也要趋于高级“模仿”也要趋于高级福州教育研究院何捷和老师们一起备课统编二年级下册第八课——童诗《彩色的梦》。
如何完成课后的练习,让儿童摹仿写片段呢?这是本课“读写统整”的关键设计,教材甚至为这一设计留下了专门的书写区。
课后练习的第二道,直接提出要求: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和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虽说是“可选择”,但在教学实际中,老师大多指导小孩选择第2小节。
为什么呢?我们看看第二小节,就都明白了:脚尖划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模仿第2小节有三个好处。
其一,有法,句式明显,易于上手。
第2节诗的句式很有特点,而且三次重复一种句式,很快就能从中找到规律,一看就懂,容易模仿。
其二,有趣,融入想象,自由拓展。
只要稍加想象,就能仿成。
例如:大片的湖水,清了;大片的树林,长了;大片的果子,熟了。
想象的自由在这里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发挥,较多小孩可以完成模仿练习。
其三,有效,立竿见影,立等可取。
这样的模仿,在课堂上可以即兴口头完成,甚至可以“开火车”,气氛很好。
口头模仿后很容易转化为文字,组合成新的诗句。
教学效果当堂可见。
但是,这样的模仿做多了,无多大意义。
长期沉醉与类似的模仿,能带来三个方面难以磨灭的缺损。
模仿,因为选择范本而走向低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原本极为有内涵的模仿变得简单,教学卷入无法逃离低级。
其一,思维的含量偏少,模仿太容易。
因为易于上手,所以模仿这样的句式,小孩张口就来,似乎想都不要想。
从教学实践中可见,学情果真如此。
想得太简单,一想就能说,思维的含金量不够。
听几句,也就厌倦了。
也许你会说:二年级,学习就要由易到难。
我们非常认可,我们仅不主张“老这样做”,不要停留在简单的句式套用型模仿。
其二,牵强的成分偏多,模仿太生硬。
例如之前的“大片的果子,熟了”“大片的湖水,清了”等,这些模仿的诗句虽然符合原诗的句式结构,属于成功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坛 | 何捷:搭建“支架”,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导读本文论述写作教学中“支架”存在的原因。
写作建构鼓励搭建支架,写作教学蕴含搭建支架,写作实操需要搭建支架。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搭建支架的类型及其功能,阐述支架能辅助儿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教学中占据核心位置的观点。
加涅对“写作教学”有如下定义:写作教学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写内容相对简单、篇幅短小的文章的一种教学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和加速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使他们的写作素质全面提高。
写作教学最重要的问题是探讨写作过程中“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教学才是解决的方法” 。
基于此,我们引入“支架”的概念。
“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用来帮助工人完成伸手不能及的工作。
支架的功能是“帮助”而不是“代替”。
1976年,wood ed al首次在学习领域内提出支架概念,意指成人或技能熟练者控制超出学习者能力范围的任务因素,从而使得学习者只关注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任务。
借用“支架”概念完成的教学,特别注重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的“教”为儿童的“学”提供帮助与保障。
在支架辅助下,学习者能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和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儿童写作教学领域内特别提倡搭建“支架”。
合理有效的支架能在语篇“无中生有”的产生过程中,让“教”与“学”的互动更有利于写作活动,确保这项特殊“工程”的实施。
儿童是“工人”,是完成写作的主体,支架在写作不同阶段为其“施工”提供框架、支撑、扶手、借力点;将复杂任务分解;辅助原有知识内化、更新;指导储备素材选择、运用;提供攻克写作难点的方法、策略,确保顺利完工。
写作完成后,支架要撤除,因此容易被遗忘。
一、“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存在性(一)写作建构鼓励搭建支架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生是自己认知结构的搭建者,而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教学不是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在个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逐步深化的知识智能结构。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信息的输入、存储、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新旧经验之间的重组包括同化与顺应。
一方面,学习者将外在信息纳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
另一方面,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而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进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习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的循环往复过程。
写作,就是认知不断更新,水平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长的学习建构过程。
写作中各方信息介入,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融合,产生新的写作思维,这种思维与写作中的“环境”“心境”“语言”等各个因素发生冲突,需要互相协调,融合产生新的认知结果,以语篇形式呈现。
教学作为写作建构的重要途径,设计中重视搭建支架,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
其一,支架提供了支持。
写作的复杂和困难无法回避,让儿童独立或者草率面临源自各方面的困难不科学也不合理的。
支架的设计就是最为有力的支持,让儿童有所依存。
在遭逢困难时得到帮助所带来的结果,不仅仅决定了写出语篇,更是对写作态度的改观,或将长远影响儿童对写作的价值确认。
支架的存在是写作教学的应然需要。
其二,支架就是强有力的支撑。
写作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儿童在写作中要获得发展,要向上提升,需要支架提供支撑。
有效的支架设计,让教师成为写作新知建构的促进者、辅助者,儿童在写作中会遇到新入和旧有的信息冲突,此时需要整合。
良好的支架应为信息的交融点、调和平台,儿童需要借助支架在“预写”“构思”等各个阶段做好准备,借足力量。
设计,确保写作教学顺利推演,是必需的保障。
其三,支架是迈向高阶的支点。
写作进步就是向写作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进发的过程,也是写作目标达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应是目标设定的参与者,随着目标的逐渐发展,教学可以依学习者而调整,直到满足需要。
可见,发展不是平推前进,一步达成,也不是一层不变。
写作中的发展需要一层层台阶登临,一步步踏实向上,还有不断调整,重新建构。
支架的搭建为儿童提供了向上攀爬,转变方向的支点。
师生之间,儿童与写作之间,各种信息资源,都在一个个关键的支点上相互借力,重组。
点滴的进步汇聚起来就是一个阶段的提升。
设计支架是建构理论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生动体现。
(二)写作教学蕴含搭建支架苏格拉底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去发现、挖掘、引导,让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
写作教学就是苏格拉底所述的“产婆术”。
教学中,教师与儿童是学习伙伴,教师注重激发儿童写作兴趣,开发写作潜能,鼓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写作,达成目标。
写作教学中涉及四方面:“写什么”(内容)、如何呈现(文体)、“怎么写”(方法),如何教(课型)。
各方面都包含着搭建支架。
关于写作内容。
孙绍振教授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写作应该贴近生活”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贴近生活说”会导致人的主体感觉的钝化,也就是“无话可写”。
因此,孙教授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贴近自己”的主张。
但我们也感觉光是对自我的反省与挖掘,还不能满足写作需求。
叶圣陶用“经验”来概括写作内容的:“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
照诸位现在写作的几个方面看,所有材料都是自己的经验,这正是非常顺适的事。
顺着这个方向走去,是一条写作的平坦大路。
”叶圣陶所用的“经验”与杜威定义的“经验”相一致。
综合看,写作内容既不能单纯地贴近生活,也不能一味贴近自我,而应指向两者的交互部分———经验。
经验“人人都说有,个个笔下无”,不能主动转化为文字。
搭建支架,就有利于勾连旧经验,接纳新经验,还能焊连新旧两种经验,重组为新知。
支架,就是经验向文字转化的枢纽。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熟悉人的一件事》教学中,搭建“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支架,让参与者回忆并叙述“熟悉人方方面面的细节”。
参与游戏,借助支架整理了“交往中旧经验”,参与游戏进一步了解写作对象,又增添了“新经验”,活动过程本身也能成为写作素材。
游戏作为支架让写作内容得到丰富和重组,经验成为可用的写作素材。
关于写作文体。
写作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文体的实践与认识。
文体写作是人类特质,值得在教学中传承。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可见,人在写作前就存有文体意识,写作,就是将文体真实地呈现出来。
潘苇杭,潘新和特别指出:“文体”不是指所谓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伪文体,而是指真的文体。
只有真文体写作,写作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我国语文教育中所谓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是教学教的、考试考的,是由“表达方式”逐渐演而来的虚拟的教学、考试体式。
伪文体感的思维定式会对培养真文体感产生干扰作用。
真文体一般分为三大类:文学体式(或称审美体式)与实用体式。
文学体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实用体式包括新闻体式、公文体式、私文体式、法律文书体式等;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审美半实用体式”,如报告文学、科学小品、杂文等。
搭建支架进行文体教学,首先要通过实践,传授给儿童基本的文体知识,打开广阔的文体视野,帮助其走进无比丰富的文体世界,感悟表情达意绚丽多姿的形式美,在写作学习上拥有充分的选择自由。
其次要安排儿童在写作实践中体验文体规范,运用文体知识,在文体限定的专属领域内表达。
情境、活动支架能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可以发挥支架的功能作用,提供交际交往的真实语境,让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真实文体达成交往目的。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学写书信》一案中,教师设计了活动支架,组织两个班级建立鸿雁之情,鼓励书信往来,让“书信”成为一种交往的媒介。
支架设计带给写作文体教学强大的驱动力。
关于写作方法。
借助方法达成目标,方法本身就是支架,支架也为写作提供了更多样的方法,二者原本就融合一起。
可以从写作教学的任务属性,次确证支架与方法的并存。
周子房博士认为写作有三个任务:一是唤醒学生写作交往的需要,增强写作的动力。
这一任务中,支架是能够激活写作欲望的方法。
二是提供学习的支架。
在写作遭遇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地提供支架。
让学习者经历“更有写作经验的学生或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对于写作中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更易于写。
此条明确将所提供的方法定义为支架。
三是引向目标经验。
当教学活动中学生暂时偏离目标时,教师介入可以使这种偏离及到纠正。
此时的支架就是确保目标达成的方法。
支架在写作教学中无处不在,与写作相伴相生。
关于教学课型。
魏小娜教授概括了当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四种类型。
我们发现不论哪一类教学,搭建支架都是关键要素。
其一,文章本位教学,关注重点是学生能否写出规范的、像模像样的文章,采用技能训练法,教学侧重点“怎么写”。
在技能到文字的转化枢纽上,支架辅助儿童理解、运用。
其二,摹写本位教学,旨在真实再现发生过的一切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特别关注作者的真情实感,采用活动教学法,创设帮助开掘写作内容的活动,侧重解决“写什么。
”活动支架在此类教学中运用最多,是不可分割的教学组成部分。
其三,交际本位教学,教学价值取向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事务,采用交际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目的、对象、任务)来完成写作,教学的侧重于“为什么写”。
根据需要,可搭建活动、情境、问题等多种类型支架。
其四,认知本位教学,写作除了表情达意功能之外,还有助于思考、学习和研究,采用认知写作教学法,多以跨学科的姿态出现,通过写作促进其他知识的学习、思考和研究,侧重“以写作促进学”。
支架搭建更为重要,学习过程中接受、理解、综合、运用、探索等多环节都需要设计支架实现顺利的跨界整合。
(三)写作实操需要搭建支架王荣生教授发现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关注“两头”:一是在写之前,指导审题,或是通过活动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写作情境,明确“写什么”;二是在写之后,对已经成篇的作文进行讲评,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
而对最感困惑的“怎么写”却很少顾及,更缺乏有效指导。
“文章”这项工程如在迷茫中摸黑完成,只能靠瞎编、胡说、造假,即便最后通过针对字词句的修改把语篇“装修”得再美,也是在假冒伪劣的产品上进行的二度包装,其虚伪的性质更具麻痹效果,产生更为隐蔽和巨大的伤害,导致作者对写作的错误认识,甚至终身让其与真正的写绝缘。
其实,在写作实际操作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写的过程。
年纪尚小的儿童更需要教学帮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