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牙周组织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二章牙周组织病

第一节牙龈病

分为两类,即牙菌斑性牙龈病和非菌斑性牙龈病损。

最为多见的一种为慢性龈炎,主要是由口腔内菌斑引起牙龈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无深部牙周组织的破坏。

一、慢性龈炎和龈増生的病理变化

(一)慢性龈炎

1.定义最为普遍,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的边缘部位,又称之为边缘性龈炎,当炎症主要局限于牙龈乳头时,则称为牙龈乳头炎。

2.病理变化主要在牙龈的龈沟壁处有炎症细胞浸润,在沟内上皮的下方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再下方为大量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胶原纤维大多变性或丧失。

3.慢性龈炎的病理类型

(1)炎症水肿型:牙龈的纤维结缔组织水肿明显,其间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还可见少量浆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

(2)纤维增生型: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成束,束间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不明显,其炎症成分比水肿型为少。

总结:两型炎症均只局限于牙龈组织内,其深部的牙周膜与牙槽骨均未见明显变化。炎症水肿型类似于炎症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型类似于瘢痕组织。

(二)牙龈增生

1.定义又称增生性龈炎。主要由全身性因素引起(包括月经期、青春期、

妊娠性及苯妥英性药物性龈炎),常合并有局部菌斑感染,而呈现为炎症性的增生。

2.病理变化龈增生其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类似瘢痕组织结构;还可出现胶原纤维水肿,变性及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等变化。一般炎症不明显。

二、剥脱性龈病损

所谓的剥脱性龈炎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的疾病,而是多种疾患在牙龈的表征,其中包括类天疱疮、扁平苔藓、天疱疮、红斑狼疮或其他大疱性疾病。

镜下剥脱性龈病损可分为疱型与苔藓型。

疱型是上皮与结缔组织间形成基底下疱,结缔组织内有明显的炎症,病变同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如果在上皮内形成上皮内疱,则病变同天疱疮。

苔藓型者,上皮萎缩,基底细胞水肿,基底层附近常见胶样小体,病变符合于疱性或萎缩性扁平苔藓。

第二节牙周炎※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支持组织上的炎症性感染性疾患。是细菌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牙周组织破坏是有口腔细菌感染作为始动因子,引发的初期炎症过程;

宿主的易感性是牙周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导致牙周炎症进一步扩大及恶化,导致牙的松动、脱落。

一、牙周炎的展过程※

病理变化:

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

牙周炎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现将菌斑诱发的炎症过程人为地分为始发期、早期、病损确立期及进展期四个阶段。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

牙周炎发展过程:

1.始发期:中性粒细胞(主要)。

2.早期病变: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牙龈炎。

3.病损确立期: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主要)浅牙周袋,牙槽骨未吸收。

4.进展期: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

二、牙周炎进展期的病理变化※

1.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堆积。

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成分。

3.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炎细胞及渗出物移出至牙周袋内。

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

沟内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分已被炎症细胞取代,牙槽嵴顶骨吸收明显。

5.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

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牙周膜间隙增宽。

6.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骨质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质牢周附着。

三、静止周炎(修复期)的病理变化※

1.沟内炎症明显减少,大量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还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

2.牙槽骨的吸收呈静止态,一般看不到破骨细胞。常可见原有的吸收陷窝区有新的类骨质形成。

3.牙根面被吸收的牙骨质也出现新生现象。增生的粗大胶原纤维束附着在根面的牙骨质上,常呈棘状增生象。

四、牙槽吸收与牙周襞形成在临床病理上可分为三种情况

龈袋

牙槽骨的高度未丧失

牙龈增生、肥大

假性牙周袋

骨上袋

牙槽骨水平吸收

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上方

骨内袋

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

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下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