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甲午中日战争每日一题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鸦片入池,经过石灰盐卤浸泡熏蒸,毒气升腾,导致在场多人中毒,一人死亡。

这一事件反映了( )A.鸦片商人的残忍性B.中国科技的落后性C.虎门销烟的坚定性D.中国人民的革命性2、“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和瓦斯灯;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

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

材料说明租界是( )A.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B.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C.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最佳通道D.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集中呈现3、林则徐在奏折中说:“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

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一。

”其意在说明( )A.中英战争主要由鸦片引发B.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C.国人吸食鸦片者占大多数D.鸦片战争实质是贸易竞争4、“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场战争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5、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美丽的杭州召开。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是在( )A.1842年B.1894年C.1895年D.1901年6、《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

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

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B.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C.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D.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7、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影响(附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影响(附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影响一、1.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

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

据此可知()A. 唯物主义史学家成为史学界主角B. 历史教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C.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 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3.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

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

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舰,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

各国闻者,莫不笑之。

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也。

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

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材料中梁启超()A. 客观公允地评价了失败主要原因是政治的腐朽B. 认为清朝的现代化运动必须进行新的范式转换C. 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D. 认为李鸿章的思想已经具有了民族民主色彩4.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曾约定:“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包括“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

该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改定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5.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作业:第7讲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作业:第7讲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第7讲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7广东佛山、揭阳联考)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

”这一条款( )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2.(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33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

顾关于此役,从中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

”这反映了( )A.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史料B.史料缺乏不利于历史研究C.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D.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3.(2017晋冀豫联考)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

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

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4.(2017广东深圳南山质检)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

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

(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

”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

此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B.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列强以武力威胁向革命政权施加了压力D.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6.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1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提升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1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提升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考点1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xx唐山一模)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B.协定关税C.治外法权D.公使驻京解析:A 对外通商、驻外公使都属于近代西方各国的普遍做法,因此,五口通商和公使驻京都属于“争所不当争”,但是,公使驻京发生在咸丰年间,故A项正确,D项错误;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国家主权的主要内容,是“放弃所不应当放弃”,B、C两项错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解析: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进口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关税很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

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xx大连一模)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B.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由此被打破C.“一体均沾”使列强共同主宰中国D.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司法主权解析:D 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总理衙门的设立与材料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也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规制,材料所示时间为同治年间,故B项错误;C项是光绪年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涉及案件的处理即司法主权,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课时作业(十二)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有可能是()A.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可知,甲午战争中展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以及近代意义上的海战,故选A项。

“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B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而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中并未发挥作用,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才开始发挥作用,D项错误。

2.某谈判大臣接到一份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

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从“奉天南边割地太广”可知是割让辽东半岛,《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故选C项。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错误;《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B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的内容,D项错误。

3.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

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

”这表明()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跟踪检测(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跟踪检测(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答案)

跟踪检测(十二)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2015·北京顺义区统考)右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2.(2015·衢州检测)《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C.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3.(2015·宜宾诊断)梁启超曾评论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在此,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 )A.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开始B.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对决C.洋务运动发展的重要转折D.中国人民群体意识形成的开始4.(2015·无锡期末)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5.(2015·枣庄二模)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

下表评论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6.(2015·宣城调研)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7.(18分)(2015·临沂模拟)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有几个主要意象。

甲午中日战争试题精选50道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试题精选50道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试题精选50道资料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试题一.非选择题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_1894_;2.3.甲午战争历时多久9个月;4.5.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6.7.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8.甲午战争中日签订条约是在日本广岛签订的(地点);9.条约是清政府哪位大臣和日本签订的李鸿章;10.11.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12.条约中阻碍中国名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场;13.14.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5.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为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战役;二.选择题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答案: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

河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河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河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 (2019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A . 《南京条约》B . 《北京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2.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月考) 下图图中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A . 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甲午中日战争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2分)(2017·铁岭模拟) 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中国普通民众根本没有人关心甲午中日战争B . 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 . 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 . 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4. (2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中) 孙中山的德治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懂得“仓廪实则知荣辱、衣食足则知礼节”,这与封建卫道士们让人民饿着肚皮空谈仁义道德根本不同。

下列主张符合孙中山德治思想的是()A . 民族主义B . 民权主义C . 民生主义D . 创立民国5. (2分) (2018高一上·绥芬河月考)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 .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 .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 .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6. (2分) (2019高一下·鄂尔多斯期中) 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惨败是极自然的。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甲午中日战争每日一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甲午中日战争每日一题

专题甲午中日战争(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影响1.失败的原因(1)从中国方面看①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贫弱。

②军事上武器装备落后、经费不足,军队战斗力差。

③慈禧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方针致使清军作战被动,一败再败。

(2)从日本方面看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②日军作战方针明确,机动灵活,战斗力强。

(2)对朝鲜进一步被日本控制,日本的“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了一步。

(3)对日本战争使其获得巨大利益,日本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提高了国际地位。

同时也使日本军事实力大增,为进一步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4)使远东格局改变,日本地位迅速上升,而中国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之争更趋激烈。

二、从赔款的角度理解“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

(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也相当于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加速了日本的资本积累。

而中国不能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2)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实力大增。

(3)赔款用于教育基金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

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

(4)19世纪末以后,中日差距越拉越大,中国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而日本凭借甲午中日战争后获得的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2019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

【2019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பைடு நூலகம்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关键信息是:“直前扫荡北洋师”“渤海湾头树旭旗”。A、B两项两个时期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立北洋水师,故可排除;从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来看,当时北洋水师已全军覆没,D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与日本在黄海、威海卫进行了海战等,故C项正确。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信息“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而地方总督却和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约款”,可见地方权力上升,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材料不能体现A、C、D三项所述。
二、非选择题(20分)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答案B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是指中国由封建帝制到民主共和制的变化。这属于政治上的激进。故B项为正确答案。
3.[20xx·沧州月考]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提能题组]
5.[20xx·湖南师大附中月考]甲午战争时期,有人向日方提出,隶属广东水师的广丙号巡洋舰不属于北洋舰队,希望日军能予归还。这反映了当时许多中国人()
A.关注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
B.想尽快结束甲午中日战争
C.深爱民族国家并据理力争
D.缺乏民族国家的整体观念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内容可知,一部分国人把民族战争当成了中国某一军事力量的独立战争,没有认识到国家与民族的内在统一性,故选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1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1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练案[1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2019·东城期末)《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这说明《马关条约》( A )A.中断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B.反映了日本资本输出的企图C.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中、朝、日地位平等[解析] 从材料“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可知条约结束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

日本资本输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

材料表述的是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

材料表明日本意图清除清朝在朝鲜的影响,后来日本在实际上控制了朝鲜,故D项不符合史实。

2.(2020·某某黄冈质检)一次会试期间,某某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B )A.《某某条约》割某某岛给英国B.《马关条约》割某某给日本C.《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解析] “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是指《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某某给日本,故B项正确;《某某条约》割某某岛给英国不符合材料中“某某举人”的信息,故A项错误;《胶澳租借条约》将某某“租借”德国99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不含有割让土地的信息,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虹口二模)下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

下列条款体现此意图的是 ( A )A.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B.开放沙市、某某、某某、某某为通埠C.割让某某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D.日本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征内地税[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人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这体现了日本想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A项正确;“开放沙市、某某、某某、某某为通埠”不符合贸易的“钥匙”,故B项错误;“割让某某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体现的是割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日本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征内地税”也不符合贸易的“钥匙”,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5练 甲午战争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15练 甲午战争

1.《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纪念日本战胜清国的一次盛大庆典,由东京平民构成的游行队伍行进在大街小巷。

……在上野公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与实物相同比例的城门,用来代表朝鲜平壤的玄武门,这个景象象征着日本陆军占领平壤的赫赫战功。

”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军国主义在日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土壤B.日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朝鲜C.战后日本获得在我国开矿设厂的特权D.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下图是日本人所画的《下关讲和会谈》,这幅画的构图()A.受到了作者立场的影响B.会掩盖日本的侵略野心C.反映了条约的公平正义D.能平息其他列强的挑衅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四、浙江省杭州府。

”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胶澳租界条约》4.(天津河东区2017一模考试,8)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辛丑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D.《南京条约》签订后5.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6.右图所示徽章是百年前法国政府颁发给当时参与对华战争士兵的“中国战役纪念章”。

徽章为银质,附章及章的背面分别印有“1900-CHINE-1901”等字样。

甲午中日战争-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甲午中日战争-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

1
(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参考答案】
C
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2 甲午中日

2019届高考全国卷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12 甲午中日

第3步研习高考真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6·天津卷]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答案:A解析:中国投弃权票的原因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678号决议包含了对伊拉克动武的可能性,这违背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立场,故本题选A项。

2.[2015·山东卷]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中英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故选B项。

A、C两项对中英双边关系的改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故排除。

中英两国的关系虽然不断改善,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并没有消失,故D项错误。

3.[2015·安徽卷]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准确理解材料。

2019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精品教育.doc

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等各个领域。

”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清政府从此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泰晤士报》在1898年5月23日刊登消息,“英国政府看来默认了一项通告,即没有由俄国领事签署的签证,英国人和任何外国人都不能登陆大连湾和辽东半岛。

”并提出“显然有必要在大连湾任命一个英国代表以维护英国利益。

”这一报道反映了()A.各国政府对俄采取妥协态度B. 舆论界坚守公理的职业精神C.英国在华势力被削弱的现实D. 列强争夺并瓜分中国的事实3、“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4、《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下列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A. 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 B. 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C. 独自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D. 迫使中国承认两国的平等地位5、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

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

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

这种情况表明,中国()A.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B.清军训练有素C.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D.民族意识觉醒6、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甲午中日战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影响
1.失败的原因
(1)从中国方面看
①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贫弱。

②军事上武器装备落后、经费不足,军队战斗力差。

③慈禧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方针致使清军作战被动,一败再败。

(2)从日本方面看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②日军作战方针明确,机动灵活,战斗力强。

(2)对朝鲜
进一步被日本控制,日本的“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了一步。

(3)对日本
战争使其获得巨大利益,日本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提高了国际地位。

同时也
使日本军事实力大增,为进一步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4)使远东格局改变,日本地位迅速上升,而中国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之争更趋激烈。

二、从赔款的角度理解“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

(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也相当于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加速了日本的资本积累。

而中国不能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2)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实力大增。

(3)赔款用于教育基金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

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

(4)19世纪末以后,中日差距越拉越大,中国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而日本凭借甲午中日战争后获得的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

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

……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

”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

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D.民族危机加剧向各国寻求庇护
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

这反映出
A.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B.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
C.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
D.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相互宣战。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一处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说明需史论结合,合理充分)
2.【答案】A
【解析】材料“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欲在华建铁路、开采矿山、开设银行,体现出列强要扩大对华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图谋,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列强之间的相互勾结,“开始相互勾结”这一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的设想,故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3.【答案】示例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的外交政策不同。

说明:日本政府奉行对外扩张政策,清政府采取的是消极防御政策。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国际新秩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在战前便已“出兵(朝鲜)备变”,并企图通过战争“以全帝国之光荣”。

而清政府没有对局势变化做出正确判断和积极应对,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因循守旧,维系宗藩朝贡体系;日本出兵朝鲜,清政府未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而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同时对日本的发展缺乏认识而轻视日本。

中日两国的不同外交政策影响到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走向。

经过甲午一战,日本确立亚洲强国的地位,而中国则进一步沉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