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合集下载

实验一 薄层板的制备

实验一  薄层板的制备

实验一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用1. 目的要求1.1 掌握薄层板的制备及薄层层析的操作方法1.2 掌握吸附剂活度测定的原理及方法1.3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以中草药化学成分2.实验原理2.1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

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薄层层析可以分为两类:用吸附剂铺成的薄层所进行的层析为吸附薄层层析;用纤维素粉、硅胶、硅藻土为支持剂铺成的薄层,属于分配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中以吸附簿层为多用,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销和硅胶。

2.2 吸附簿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小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吸附作用主要由于物体表面作用力、氢键、络合、静电引力、范德华力等产生。

吸附强度决定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还受被吸附成分的性质影响,更与展开剂的性质有关。

2.3分配簿层层析的原理是,用极性溶剂吸附在同体支持剂上所形成的混合物,铺成簿层(或装柱),然后活化、点样(或上样),再用极性较弱的展开剂(或洗脱剂)进行展开。

在展开过程中,各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作连续不断的分配。

由于各成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而可以达到相互分离的目的。

2. 4由于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吸附能力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根据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因此Rf值较小。

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 值是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2.5薄层层析可适用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g)的分离:也可用于多达500mg样品的分离,是近代有机化学中用于定性、定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薄层层析硅胶板制备流程图

薄层层析硅胶板制备流程图

薄层层析硅胶板制备流程图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薄层层析硅胶板的制备流程详解薄层层析硅胶板,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分析等领域的实验工具,其制备过程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薄层层析在有机化合物分离和鉴定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学会如何根据Rf值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通过展开剂在固定相上的流动,使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发生不同的迁移,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Rf值(比移值)是衡量化合物在薄层板上迁移距离与展开剂迁移距离的比值,用于鉴定化合物。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薄层层析板、点样器、层析缸、展开剂、显色剂、烘箱、天平等。

2. 药品:待分离的混合物、硅胶、溶剂、显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薄层层析板的制备(1)称取适量硅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待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入少许水,调成匀浆。

(2)将匀浆均匀地涂布在薄层板上,轻轻敲打使其平整。

(3)将涂布好的薄层板放入烘箱中,105℃烘烤活化0.5小时。

2. 点样(1)在薄层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起始线,并在点样处用铅笔作一标记为原点。

(2)用点样器蘸取待分离的混合物,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量不宜过多。

3. 展开剂的选择与准备(1)根据待分离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2)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液面略低于薄层板下端。

4. 展开与显色(1)将点好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密封。

(2)待展开剂上升至薄层板上端后,取出薄层板,晾干。

(3)用显色剂对薄层板进行显色,观察各化合物的斑点。

5. 结果分析(1)记录各化合物的Rf值。

(2)根据Rf值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化合物的Rf值:- 化合物A:Rf = 0.5- 化合物B:Rf = 0.7- 化合物C:Rf = 0.92. 结果分析根据Rf值,可以初步判断各化合物的性质。

在本实验中,化合物A、B、C的Rf值依次增大,说明它们在薄层板上的迁移速度依次变快,可能为不同极性的化合物。

实验一 TLC法进行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实验一 TLC法进行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实验一 TLC法进行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实验二 TLC法进行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一、目的要求1、掌握阿司匹林片、盐酸哌唑嗪中特殊杂质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薄层色谱在药物杂质检查中的应用。

3、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

二、乙酰水杨酸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取本品0.1克,加乙醇1mL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溶液(9→100m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

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克,加水溶解后,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使成1000mL,摇匀。

精密量取1mL,加乙醇1mL,水48mL,与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

不得更深(0.1%)。

三、盐酸哌唑嗪中有关物质检查 1.薄层板的制备取硅胶GF254硅胶4g,加水约12mL,(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按同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璃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 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璃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活化 30 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2.盐酸哌唑嗪中有关物质检查取本品,加三氯甲烷-甲醇-二乙胺(10�U10�U1)溶液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同一溶液稀释成每1mL中含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二乙胺(95�U5)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四、注意事项1.点样采用微量注射器进行,在距薄层板底边2.5cm处开始点样,应少量多次点于同一原点处,原点面积应尽量小。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了解氨基酸在薄层层析中的分离和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法是以薄层硅胶或薄层纸片为固定相,利用液相作为移动相的一种物理分离技术。

氨基酸薄层层析法主要是将混合的氨基酸样品在薄层硅胶或薄层纸片上沿着其表面作为移动相的有机溶剂慢慢地溶解,不同的氨基酸成分会因吸附在薄层硅胶或薄层纸上的程度不同而在其中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Rf(相对移动率)值不同,是区分不同氨基酸的一种物理性质。

Rf值的计算公式为:Rf=色谱前行距离÷色谱柱高度。

实验操作:1、制备薄层层析板。

将硅胶胶涂在薄层层析板上,晾干后烘箱烘干。

2、制备样品。

将6种不同氨基酸分别以氨基酸质量浓度相等的方式混合制成样品,并分别标记。

3、将样品分别滴在薄层层析板上,注意每滴之间需使它们相距一定的距离,并在板子内侧写上标记。

4、放入有机溶剂。

将有机溶剂铺在盛有一点水的薄层层析槽中,使得铺上的有机溶剂厚度大约为硅胶层的三分之一。

5、将涂有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在槽中,让它与槽中的有机溶剂接触,但不要使样品浸泡在有机溶剂中。

6、密闭容器,放置在不受光照的地方,等待样品进行分离。

7、取出薄层层析板,把它们晾干并用紫外灯照亮,用标尺测出不同色序分离的距离并计算它们的Rf值。

实验结果:对应不同氨基酸的Rf值,可以得出该试验的结果。

结果应与理论值相近,判断是否失真并计算误差。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的方法,适用于从实验中得到定性和定量信息。

由于薄层层析板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它在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篇一: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有机化学第二课堂实验报告一,基本信息姓名:年级:XX级专业层次:队别:日期:XX年5月23日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二二、实验报告正文实验题目: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的应用实验目的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1.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

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

Rf?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仪器: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紫外荧光灯,铅笔暖风机、载玻片、钢勺、镊子等药品: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纯样品二氯乙烷层析液、95%的乙醇溶液,硅胶粉、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等仪器装置图“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1-层析缸(广口瓶),2-薄层板,4-层析液实验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薄层层析实验报告)取3g 硅胶G粉于研钵中,加相当于8ml左右的用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用力研磨1-2分钟,至成糊状后立即倒在准备好的薄层板中心线上,快速左右倾斜,使糊状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板面上,厚度约为0.25mm,然后平放于平的桌面上干燥15分钟,再放入100℃的烘箱内活化2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1.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

)取拉好的毛细点样管,分别蘸取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纯样品,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到2mm为宜!斑点间距稍大一点。

点样次数5到7次)另取一块薄层板,点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1.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

2. 熟悉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

3. 学会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是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层析技术。

其原理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吸附剂)和流动相(展开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当混合物在薄层板上展开时,各组分会在板上形成不同的斑点,从而实现分离。

在薄层色谱中,固定相通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或纤维素。

展开剂则是一种液体或气体,用于携带混合物在固定相上移动。

当展开剂流过固定相时,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会发生吸附、解吸和再分配的过程,导致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 薄层板(硅胶板)- 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 层析缸- 毛细管- 点样器- 显色剂(如紫外灯、碘蒸气)2. 药品:- 有机混合物样品(如苯、甲苯、乙苯等)- 吸附剂(硅胶)- 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1. 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硅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 将混合物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厚度约为0.2-0.3mm。

- 将涂布好的玻璃板在105℃下烘烤1小时,取出备用。

2. 点样:- 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样品,在薄层板下端约2cm处轻轻点样。

- 点样后,用铅笔在点样位置画一个圈作为原点。

3. 展开剂的选择与制备:- 根据待分离混合物的极性,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 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液面高度约为1-2cm。

4. 展开与显色:- 将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盖好盖子。

- 待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顶部时,取出薄层板,晾干。

- 用紫外灯或碘蒸气对薄层板进行显色,观察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

5. 结果分析:- 计算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比移值(Rf值)。

- 比较不同样品的Rf值,鉴定各组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层色谱图:- 从薄层色谱图上可以看出,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形成了不同的斑点,实现了分离。

薄层层析板的应用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板的应用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板的应用实验原理1. 薄层层析板的简介薄层层析板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分析混合物成分的技术。

它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学等领域。

与传统的层析技术相比,薄层层析板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2. 薄层层析板实验的基本原理薄层层析板实验基于物质在不同固定相上的分配行为,通过将混合物样品在薄层层析板上分离,得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可视化分离结果。

其中,薄层层析板的固定相通常采用硅胶或者其他吸附剂,使得样品在固定相上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分离路径迁移。

随后,使用显色剂等方法可以对分离结果进行可视化观察和分析。

3. 薄层层析板实验的步骤薄层层析板实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准备薄层层析板和固定相涂层1.将薄层层析板放置在平整、干燥的实验台上。

2.使用微量注射器或玻璃滴管将固定相涂层均匀地涂抹在薄层层析板的相应位置。

步骤二:样品的制备和施加1.准备待测样品,并将其溶解或者悬浮在适当的溶剂中。

2.使用微量注射器等工具,在薄层层析板上施加待测样品。

步骤三:薄层层析板的开发1.将施加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置于有机溶剂中,使得样品在固定相上迁移和分离。

2.观察和记录不同组分在薄层层析板上的迁移距离和颜色变化情况。

步骤四:结果的分析1.使用显色剂等方法,将薄层层析板上的分离结果可视化。

2.根据不同组分的Rf值(迁移率)和显色情况,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4. 薄层层析板实验的应用薄层层析板实验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药学领域: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以及对药物成分的分析。

•化学领域: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监测和产品的纯化。

•生物学领域:用于分离和鉴定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蛋白质等成分。

•食品安全领域: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成分。

5. 薄层层析板实验的优缺点薄层层析板实验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和高超的技术。

•成本低廉:薄层层析板和固定相涂层价格低廉。

简述薄层色谱操作步骤。

简述薄层色谱操作步骤。

简述薄层色谱操作步骤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以下是薄层色谱操作的简要步骤:
1. 制备薄层板:将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与粘结剂混合均匀,涂布到玻璃、金属等基板上,制成薄层色谱板。

2. 点样: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用微量移液器将样品溶液滴在薄层板上,吹干后,重复点样 2-3 次。

3. 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密闭的层析槽中,下端浸入展开剂高度不超过 0.5cm。

展开距离一般为 10~15cm。

根据溶剂移动的方向,分为上行展开和下行展开。

4. 晾干:取出薄层板,晾干,使其易于显色。

5. 显色:用喷洒显色试剂或紫外光线照射的方法使被分离的化合物显色。

常见的显色试剂有碘蒸气、磷钼酸、紫外灯等。

6. 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显色后的薄层板,可以分析化合物的分离情况。

根据 Rf 值(相对移动距离)比较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7. 收集和鉴定:将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收集,可以通过复溶、浓缩等方法纯化化合物。

然后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如质谱、红外、核磁共振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溶剂系统等,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薄层层析板的应用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板的应用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板的应用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板(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是一种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广泛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和药学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物质的分离和定性分析。

薄层层析板是一种由均匀涂布在玻璃、铝箔或塑料片上的固定相薄层组成的平板。

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硅胶G、氧化铝等,涂布在平板上形成一层约0.1-0.3毫米厚的涂层。

实验时,样品溶液或提取物被点或沿线均匀涂布在平板上,然后将平板立起,置于溶剂中,溶剂浸入涂层底部,使得涂层与溶剂接触形成一个可移动相。

随着溶剂在涂层中的上升,样品中的物质沿序从出发线点或沿线逐渐迁移,最终在涂层上分散成不同物质的斑点。

薄层层析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平板:选择适当的尺寸和材料的薄层层析平板,一般选择硅胶为固定相。

首先将平板清洗并烘干,然后使用5-10%的胶黏剂将硅胶均匀涂布在平板上。

2.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物质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制备出待测物质的样品溶液。

3. 样品上样:使用微量注射器或玻璃管,将样品溶液点在离平板底端1-2厘米的起始线上。

4. 层析条件设置:准备合适的层析槽,注入足够的流动相(溶剂系统)以使涂层底部浸润,并将平板放入层析槽中,使其与流动相接触。

5. 层析过程:随着流动相由底部上升,样品中的各组分将通过不同的分配系数在涂层上分离出来。

为了提高分离效果,可以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和涂层材料。

6. 斑点可视化:层析完成后,将平板取出,晾干,并对斑点进行可视化。

一般通过在紫外线光下观察斑点的颜色或使用检测剂进行显色。

7. 斑点定性:根据样品中各组分在薄层上的位置和颜色等特征,将其与标准品进行比对,并通过Rf值(迁移位置与溶剂前移距离的比值)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薄层层析板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分离化学反应产物、分析样品中的污染物、确定某种物质的纯度、分离天然产物以及研究物质在化学过程中的变化等。

薄层层析制备板厚度对应的载样量

薄层层析制备板厚度对应的载样量

薄层层析制备板厚度对应的载样量薄层层析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

其中,制备薄层层析板的厚度与载样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介绍薄层层析的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影响板厚度与载样量的因素,来解析板厚度对应的载样量的关系。

一、薄层层析的原理与应用薄层层析技术是基于分质分散萃取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试样中分离物质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在液相与固相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定量。

薄层层析在分析化学中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

二、薄层层析板的制备方法薄层层析板的制备是薄层层析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涂布法和吸附法。

1. 涂布法:将固定相悬浊液涂布在玻璃、铝或塑料基片上,通过干燥去除溶剂,形成均匀的薄层板。

涂布法制备的薄层板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厚度的板材。

2. 吸附法:将吸附性固定相直接吸附在基片表面,通过干燥固化形成薄层板。

吸附法相比于涂布法,制备过程简单,但所得的薄层板厚度相对较大。

三、板厚度对应的载样量的影响因素板厚度是影响载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板厚度越大,载样量也会相应增加,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以下是一些影响板厚度与载样量的关键因素。

1. 固定相种类:不同的固定相有不同的吸附性能,对样品的吸附能力也不同。

选用适合的固定相种类可以提高薄层板的吸附能力,进而增加载样量。

2. 悬浊液浓度:涂布法制备薄层板的载样量与悬浊液浓度有关。

一般来说,悬浊液浓度越高,薄层板的纯度越高,载样量也相对较大。

3. 制备工艺条件:制备工艺条件也是影响载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包括涂布速度、涂布厚度控制等。

合理的制备工艺条件可以获得较大的载样量。

四、板厚度对应的载样量的测试与计算方法为了获得板厚度对应的载样量,需要进行一定的测试和计算。

1. 色谱法:常见的色谱法如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用于测试薄层层析板的载样量。

层析技术实验报告

层析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层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掌握薄层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种层析技术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二、实验原理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种技术进行分离。

1. 薄层层析(TLC):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薄层板)和流动相(溶剂)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差异,使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分离。

2. 凝胶过滤层析:利用凝胶介质中的孔径梯度,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大分子被阻拦,从而实现不同大小分子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混合物、硅胶薄层板、氧化铝薄层板、凝胶柱、凝胶片、溶剂、显色剂等。

2. 实验仪器:薄层层析仪、凝胶过滤层析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薄层层析分离实验(1)制备薄层板:将硅胶或氧化铝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晾干后切成小块。

(2)点样: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混合物,点在薄层板上,点样原点尽量小而圆,直径不超过2mm。

(3)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装有溶剂的层析缸中,使溶剂前沿距离薄层板边缘约2cm,盖上盖子,待溶剂前沿到达预定位置时取出薄层板。

(4)显色:将分离后的薄层板放入显色剂中,观察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

2.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实验(1)准备凝胶柱:将凝胶柱固定在层析架上,用溶剂冲洗凝胶柱,使凝胶均匀填充柱内。

(2)上样:将混合物样品通过注射器注入凝胶柱中。

(3)洗脱:用溶剂洗脱凝胶柱,收集洗脱液。

(4)显色:将收集到的洗脱液进行显色,观察各组分在凝胶柱上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层层析分离实验通过观察薄层板上的分离结果,可以看出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从而分离出不同组分。

2.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实验通过观察凝胶柱上的分离结果,可以看出混合物中的不同大小分子在凝胶柱上的位置,从而分离出不同大小的分子。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薄层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种技术,成功分离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薄层层析硅胶板制备的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硅胶板制备的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硅胶板制备的实验报告薄层板的制备经验总结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薄层板的制备总结经验总结1.CMC-Na配置也比较重要,不能太稀了,不然硅胶的黏附性不好,铺好的硅胶容易脱落.太稠了也不行,不容易和硅胶混匀2.CMC-Na与硅胶混合时注意比例,一般为30克硅胶加入100克0.3-0.5%的CMC-Na水溶液.如果铺多了的话可以凭经验就能感觉到适合的程度.混合时最好朝一个方向研,这样也不容易有气泡3.铺板的均匀.这也是关系到板好坏的重要方面.为了使薄层板硅胶均匀,铺好后将玻璃板放在桌边小心上下颠动,保证薄层板所有地方都一样均匀.4.铺板的厚度,个人所好有所不同.有的铺得较厚,这种情况CMC-Na不能太稀,不然硅胶哗哗的掉.厚的板展开的时候慢些,但是点样量可以多一些不容易扩散.薄的板展开比较快,容易扩散点样量宜少5.薄层板的活化.活化一定要铺好板干了以后放到烘箱活化.干了是指看不到有水痕在上面.一般可以选择晚上铺板, 早上的时候正好薄层板已干,可放进烘箱活化.为什么要完全干了才能活化? 如果未完全干会导致活化的时候薄层板硅胶开裂.一、手工铺板是非常考验你的耐力的事情,最好是找实验室的GGJJMMDD 们一起,一来速度快,二来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我认为,第一个关键的地方,你的CMC-Na溶液必须配制的好,放置的也要很好,完全分层之后只能取上清液。

上清液要澄清透明,时间太长的CMC-Na可能会发黄,如果有霉菌出现的话,绝对不能使用。

第二就是硅胶和CMC- Na溶液的比例可以适当的调节,根据你所需要薄层板的软硬来微调。

可以一个人研磨,一个人缓慢的倒CMC-Na溶液。

研磨时最能考验你的定力,我觉得你该找女生来磨,但是那种太文弱的不行。

研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速度不宜快,要顺着研钵的边缘,观察仔细,一定要把气泡赶尽杀绝。

研磨好的因改是均匀的,没有气泡,没有固体的粉末类异物,溶液有一定的粘性。

最后,铺板,我觉得是各人各喜欢,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倒时也要注意不能引入小气泡。

薄层板的制备实验报告

薄层板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薄层板(薄层层析板)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2. 了解不同制备方法对薄层板性能的影响。

3. 熟悉薄层板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薄层板是一种用于色谱分析的平面载体,通常由吸附剂、粘合剂和溶剂混合而成。

制备薄层板的过程包括配制混合物、涂布、干燥和活化等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粘合剂和溶剂,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分离性能和稳定性的薄层板。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涂布器、烘箱、干燥器、天平、剪刀、玻璃板等。

2. 材料:硅胶、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混合物:称取30g硅胶,加入100g 1%的CMC-Na水溶液,搅拌均匀,得到硅胶糊状物。

2. 涂布:将涂布器清洗干净,将硅胶糊状物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涂布厚度约为0.25mm。

涂布过程中,保持涂布器与玻璃板呈45°角,匀速移动,使硅胶均匀分布。

3. 干燥:将涂布好的玻璃板放入烘箱中,在60℃下干燥约1小时,直至硅胶糊状物固化。

4. 切割:将干燥后的玻璃板用剪刀切割成所需尺寸。

5. 活化:将切割好的薄层板放入烘箱中,在105℃下活化30分钟,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薄层板外观:制备的薄层板表面应平整、均匀,无气泡和裂纹。

2. 检测薄层板性能:通过点样实验,检测薄层板的分离性能。

将待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板上,用合适的溶剂进行展开,观察分离效果。

3.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薄层板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能够有效分离待测样品中的组分。

六、实验讨论1. CMC-Na浓度的影响:CMC-Na作为粘合剂,其浓度对薄层板的制备性能有重要影响。

浓度过高,会导致硅胶黏附性差,易脱落;浓度过低,则难以与硅胶混合均匀。

本实验中,CMC-Na浓度为1%,效果较好。

2. 涂布厚度的影响:涂布厚度对薄层板的分离性能有显著影响。

过厚的薄层板分离速度慢,但点样量可增加;过薄的薄层板分离速度快,但点样量宜少。

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薄层色谱技术理论,熟悉掌握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一、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把吸附剂(固定相)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一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展开,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大小不同及溶剂对不同物质溶解分配系数不同,当溶剂流过时,各物质在吸附剂和溶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地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

不易被吸附或易被溶剂溶解的物质相对移动得快一些。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开,不同的物质被彼此分开,最后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

将展开完毕的薄层板从密闭容器中取出后,应用特定的试药或方法将斑点显色,从而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

二、薄层板的制备1(玻璃板用一块玻璃板涂上很薄的吸附剂,如硅胶或氧化铝等,玻璃板要求薄厚一致,大小相同,表面光滑平整,一般玻璃只要合乎这些要求就可。

如果找不到平整均一的,将旧光学照像底片截成同样大小也可以。

用前先将玻璃用肥皂和水洗干净,必要时浸泡在清洗液中,然后水洗烤干,用纱布擦光。

玻璃板大小有各种规格,一般有20×20、20×10、20×5厘米,也有更小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宽度要求至少能点开两三个样品,每两点之间相隔至少1.5厘米,玻板长度一般要满足展开10厘米的距离。

点样的起点应距底边至少1.5厘米的距离。

2(吸附剂应用最广泛的为硅胶和氧化铝,市场上有专供薄层色谱用的吸附剂,规格分不含粘合剂的硅胶H,氧化铝H和含有粘合剂熟石膏的硅胶G,氧化铝G,如市售硅胶G含13,熟石膏,氧化铝分中性、酸性、碱性三种。

吸附剂的粒度范围最好在180,200目之间,太小了流速慢,太大则影响分离效果。

如不合要求,应过筛。

3(薄层板的涂布最简单的涂布方法是用两条比玻璃板厚0(25毫米的玻璃条或有机玻璃条(或在同样厚度的玻璃条下粘一层胶布),将玻璃板夹住,把调好的吸附剂浆液平铺在薄层板上,然后用一有机玻璃条或直尺,迅速均匀地向前推进,就象推血片一样,只要推进的速度均匀一致,1即可得到薄厚均匀的薄层板,如在一块玻璃板末端再接一块相同的玻璃板,把剩余的装液接过去,可使涂层边缘整齐,厚度一致,吸附剂浆液的加水量和搅拌时间是涂布成败的关键,像12×8平方厘米的玻璃板需要2~3克硅胶G,加4~6毫升水即可,只要技术熟练即能涂成厚薄一致,光滑平整的一块薄层板。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全文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全文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天然药物化学试验的特点是实验周期长,所用溶剂和试剂品种多,而且用量较大。

许多有机溶剂具有易燃、有毒、腐蚀性,刺激性和爆炸性等特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又经常需要加热或减压等操作,学生将接触各种热源和电器。

如果操作不慎,易引起中毒、触电、烧伤、烫伤、火灾、爆炸等事故。

所以要求每个实验操作者,必须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树立严密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警惕,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特作如下要求:一、实验前要必须充分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实验。

二、实验时要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安静。

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在实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实验进程是否正常,仪器又无漏气,破裂等现象。

三、倒取和存放易燃性有机溶剂时,要远离火源。

不得随意将易燃性、易爆性的有机溶剂及药品倒入水槽或污水缸内。

不得在烤箱内烘烤留有易燃性有机溶剂的仪器或物品。

四、使用精密仪器及电气设备时,应先了解其原理及操作规程,检查好电路,按操作规程进行。

遇到不明了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请教,切忌自作主张,乱倒以仪器。

电线及仪器不应放在潮湿处,不要用湿手接触电器。

电器用完后,应立即清理,关好电源。

五、回流或蒸馏易燃性有机溶剂时,应检查冷凝水是否畅通,仪器装置是否漏气。

不得用明火直接加热,应根据其沸点选用水浴、油浴或砂浴。

蒸馏溶剂时要加入沸石,否则将发生爆沸。

添加溶剂时要移开水浴,待溶剂冷却后再加,并应重新加沸石。

六、实验室中常用的苯、卤代苯、苯酚、苯胺、甲醇、二硫化碳、氰化物、汞和铅盐等化合物均为有毒或剧毒药品。

人体中毒的途径一般为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吸收。

所以取用毒剧药时要注意切勿洒在容器外,不要接触皮肤或口腔。

室内要通风良好,产生毒气的操作应在通风厨内进行。

毒物及废液不得随意乱倒。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一、引言薄层层析(TLC)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在薄层上上升的速度,实现其分离和检测。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种未知的混合物进行薄层层析实验,鉴定其组成和性质。

二、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为了进行薄层层析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试剂:- 薄层层析板- 溶剂:无水乙酸、乙酸乙酯、正己烷等- 常见试剂溶液供参照:苯酚溶液、对甲酚溶液等- 手套、安全眼镜等个人防护设备2. 样品制备将未知混合物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样品溶液。

最好进行预热和过滤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3. 薄层层析过程将薄层层析板的一端沾湿于合适的溶剂中,然后将样品溶液用毛细管点于板上的基线处。

并尽量避免样品斑点间的干扰。

4. 层析板的运行将薄层层析板放入层析槽中,溶液深度要低于基线处,溶液不要接触层析层。

等溶剂溶液上升到距离层析层1 cm左右,取出层析板,做标记并待其干燥。

5. 显色和结果分析将干燥的层析板放入显色槽中,用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并观察斑点的形成和位置。

根据Rf值计算,鉴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以某种未知混合物样品为对象进行了薄层层析实验,并成功鉴定了其组成和性质。

以下为实验结果和讨论:1. 成功分离和鉴定了样品中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

通过与常见试剂溶液的对比,我们发现化合物A在薄层层析板上呈现出与苯酚一致的色谱带,而化合物B则呈现出与对甲酚相似的色谱带。

2. 通过计算每个化合物的Rf值,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它们在薄层上的迁移率。

Rf值是每个化合物斑点的移动距离与溶剂前沿移动距离之比。

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Rf值对照,我们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的性质。

3. 进一步分析样品中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相对含量。

通过测量它们在层析板上斑点的面积,我们可以得到它们的相对含量比例,并推断出它们在未知混合物中的含量百分比。

实验一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一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一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硅胶G薄层层析的基本技术;2.了解薄层层析的一般原理以及层析技术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将固相支持物(或称吸附剂)均匀铺在玻璃板上使之成为薄层板,将待分析的样品点到薄层板的一端,然后将薄层板浸入适宜的展开剂中,在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层。

由于各种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分子极性、分子大小和形状、分子亲和力等)的不同,使其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各异。

当展开剂在薄层板中移动时,点在薄板上样品的组分就不同程度地随着展开剂的推动而移动,使各种氨基酸得以分离。

薄层层析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分离效果好、显色容易,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多肽、核苷酸、脂质、糖类、生物碱等多种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玻璃板、毛细管、层析缸、电吹风、喷雾器、烘箱等。

2.试剂(1)硅胶G;(2)粘合剂:0.5%的柠檬酸与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煮沸至无气泡,冷却,静置分层后备用;(3)氨基酸溶液:0.5%的脯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以及四者混合溶液;(4)展开剂:正丁醇:冰乙酸:水=3:1:1(体积比);(5)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四、操作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称取3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粘合剂6mL研磨,待成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璃板上,手持玻璃板在桌子上轻轻振动。

使糊状硅胶G铺匀,室温下风干,使用前置105℃烘箱中活化30min,切断电源,待玻璃板面温度下降至不烫手时取出。

2.点样在距薄板底边2cm水平线上均匀确定5个点。

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溶液,轻轻接触薄层表面,每次加样后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3mm。

3.展层在层析缸中加入展开剂1cm厚,加盖平衡0.5h。

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开剂,展开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

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

当展开剂上升4cm 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用热风吹干。

4.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茚三酮显色剂,在85°C烘箱烘干,即可显出层析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制备薄层层析板,使叶绿素在层析板上分离显色。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常用 TLC(Chromatography)表示,又称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

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 g )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 500mg 的样品。

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

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

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硅胶、硅藻土、聚酰胺和纤维素。

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

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 ”—不含粘合剂;“硅胶G ”—含煅石膏粘合剂;“硅胶HF 254 ”—含荧光物质,可用于波长为 254nm 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GF 254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剂等类型。

粘合剂除上述的煅石膏(半水合硫酸钙: 2CaSO4 · H2O )外,还可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实验材料、器具1、试剂硅胶、4‰的CMC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2、实验用具:药匙、研钵、载玻片、量筒、玻棒四、实验步骤1、载玻片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

(干净的标准:水不是呈股流下,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

)2、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3ml:1g)。

取CMC-Na溶液倒入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铺板:将载玻片置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

铺板时,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也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倒时也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泡。

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

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

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

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置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

(3g硅胶大约可铺7.5×2.5cm载玻片5-6块)4、晾干: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

5、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活化硅胶有利于提高硅胶的吸附性能,同时排除硅胶内部已吸收的水分及其他气体。

通过活化硅胶,主要改变了硅胶内部的微孔结构,使其孔径的大小及微孔结构的排列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但是这样硅胶的吸附变大,可能会使样品分离困难。

下面先介绍一下配置方法:1. CMC-Na溶液的配置:一般其浓度为0.3~0.5%,根据自己经验而定(我习惯用0.4%的)。

具体方法如下:先将预用的水加热至60~70℃,然后加入CMC-Na,边加边搅拌,使之溶解,即得。

2. 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

具体方法如下:先将CMC-Na溶液倒入自动搅拌器或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搅匀即可。

若是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 铺板:手动或机械。

手动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所加的混合后的硅胶量有关,而机械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机械所选用的钢板有关,可根据需要来定。

但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板子边缘铺得好坏,手动铺板一定要将玻璃板边缘硅胶涂匀(我习惯用两头掂法,即板下方的中间垫一物体,两头悬空,两手均匀掂动)。

而机械铺板要注意板与板之间平整性,或者由高到低排列。

4. 晾干:自然晾干。

5. 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这是实验室和检验室薄层层析板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供大家参考!层析英文名称:chromatography定义1:基于不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将混合组分分离的技术。

当流动相(液体或气体)流经固定相(多孔的固体或覆盖在固体支持物上的液体)时,各组分沿固定相移动的速度不同而分离。

能用于微量样品的分析和大量样品的纯化制备。

定义2:利用某种类型的固定介质,根据混合物分子的电荷大小和分子量不同等性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分离的一种生物化学技术。

层析(chromatography)是“色层分析”的简称。

利用各组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及测定的方法。

有吸附层析、分配层析两种。

一般用于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氨基酸等的分析。

层析利用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同的分配比例,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层析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的混合物的分离分析有极高的分辨力在把微细分散的固体或是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液体作为固定相,把液体(与上述液体不相混合的)或气体作为移动相的系统中,使试料混合物中的各成分边保持向两相分布的平衡状态边移动,利用各成分对固定相亲和力不同所引起的移动速度差,将它们彼此分离开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称为层析,亦称色谱法。

根据移动相种类的不同,分为液体层析、气体层析二种。

用作固定相的有矽胶、活性炭、氧化铝、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或是在硅藻土和纤维素那样的无活性的载体上附着适当的液体,也可使用其他物质。

将作为固定相的微细粉末状物质装入细长形圆筒中进行的层析称为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薄而均的物质作为固定相的称为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后者可与用滤纸作为固定相的纸上层析进行同样的分析,即在固定相的一端,点上微量试料,在密闭容器中,使移动相(液体)从此端渗入,移动接近另一端。

通过这种展开操作,各成分呈斑点状移动到各自的位置上,再根据Rf值的测定进行鉴定。

当斑点不易为肉眼观察时,可利用适当的显色剂,或通过紫外灯下产生荧光的方法进行观察。

也可采用在第一种移动相展开后再用另一移动相进行展开(这时的展开方向应与原方向垂直),使各成分分离完全的双相层析(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

分离后,将斑点位置的固定相切取下来,把其中含有来自试料的物质提取进行定量分析。

但为制备与定量,柱层析则更为适宜。

在柱层析中,移动相从加入试料的一端展开到达另一端后,继续展开使各成分和移动相一起向柱外分别溶出,这就是广泛使用的所谓洗提层析(elution chromatograph y)。

层析根据固定相与溶质(试料)间亲和力的差异分为吸附型、分配型、离子交换型(离子交换层析)等三种类型。

但这并不是很严格的,有时常见到其中间类型。

此外,近来也应用亲和层析,即将与基质类似的化合物(通常为共价键)结合到固定相上,再利用其特异的亲和性沉淀与其对应的特定的酶或蛋白质。

按层析的机理划分: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等。

吸附层析: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之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和力的不同。

凝胶层析: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

◆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不同划分:气相层析、液相层析。

这两大类层析是以流动相不同来划分的。

如同时区分流动相和固定相,划分为:气固层析、气液层析、液固层析和液液层析等。

◆按操作形式划分: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

柱层析:将固定相装于柱内,使样品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达到分离。

纸层析:用滤纸做液体的载体,点样后,用流动相展开,以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薄层层析: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铺成薄层,以纸层析类似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以上划分无严格界限,有些名称相互交叉,如亲和层析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吸附层析,纸层析是一种分配层析,柱层析可做各种层析。

基本原理层析须在两相系统间进行。

一相是固定相,需支持物,是固体或液体。

另一相为流动相,是液体或气体。

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被分离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由平衡状态到失去平衡到又恢复平衡,即不断经历吸附和解吸的过程。

随着流动相不断向前流动,被分离物质间出现向前移动的速率差异,由开始的单一区带逐渐分离出许多区带,这个过程叫展层。

系数K是物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

K值大,则在固定相中吸附牢,K值小吸附差。

各物质间的K值差别大,则易被分离。

不同类型层析的K值含义不同,可视为吸附平衡常数,分配常数或离子交换常数等。

研究层析现象而发展的塔板理论,与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分馏法原理有些相似。

被分馏的有机溶剂在分馏柱内的填充物上形成许多热交换层,从而把低沸点溶剂先分馏出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在层析时用理论塔板数n来衡量层析效能。

tR为物质在层析柱上的保留时间,W为洗脱下来的物质峰形的宽度。

n 值愈大表示层析柱的效能愈高。

如用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则包含了层析柱长度的因子。

式中L为层析柱的柱长。

H值越大,则柱效越低。

此外影响层析分离效果的还有涡流扩散、纵向扩散和传质阻抗等因素。

因此选择层析固定相支持物的粒度、均匀度等物理性能,流动相的层析系统和温度等都是做好层析的关键几种常用的层析◆吸附层析吸附剂的吸附力强弱,是由能否有效地接受或供给电子,或提供和接受活泼氢来决定。

被吸附物的化学结构如与吸附剂有相似的电子特性,吸附就更牢固。

常用吸附剂的吸附力的强弱顺序为:活性炭、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磷酸钙、石膏、纤维素、淀粉和糖等。

以活性炭的吸附力最强。

吸附剂在使用前须先用加热脱水等方法活化。

大多数吸附剂遇水即钝化,因此吸附层析大多用于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较少用于无机化合物。

洗脱溶剂的解析能力的强弱顺序是:醋酸、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醚、氯仿、苯、四氯化碳和己烷等。

为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常用两种或数种不同强度的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合适洗脱能力的溶剂系统,以获得最佳分离效果。

◆分配层析在支持物上形成部分互溶的两相系统。

一般是水相和有机溶剂相。

常用支持物是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这些亲水物质能储留相当量的水。

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都能溶解,但分配比率不同,展层时就会形成以不同速度向前移动的区带。

◆离子交换层析支持物是人工交联的带有能解离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凝胶等。

带阳离子基团的,如磺酸基(—SO3H)、羧甲基(—CH2COOH)和磷酸基等为阳离子交换剂。

带阴离子基团的,如DEAE—(二乙基胺乙基)和QAE—(四级胺乙基)等为阴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层析只适用于能在水中解离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对于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及核苷酸的分离分析有极好的分辨力。

离子交换基团在水溶液中解离后,能吸引水中被分离物的离子,各种物质在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浓度与周围溶液的离子浓度保持平衡状态,各种离子有不同的交换常数,K值愈高,被吸附愈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