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全身性感染
ICU患者的全身性感染的早期预警
ICU患者的全身性感染的早期预警全身性感染(sepsis)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和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等原因,全身性感染的风险更高。
因此,早期预警和干预对于ICU患者的全身性感染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ICU患者的全身性感染ICU患者的全身性感染是指在ICU期间,患者出现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过度。
多数情况下,细菌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患者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中,体内各种炎性介质释放增加,导致血压下降、血流灌注不足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干预,全身性感染可能演变为严重的脓毒症,危及生命。
二、早期预警指标早期预警是指在感染发生前或早期识别患者可能存在全身性感染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或控制全身性感染。
在ICU患者中,常用的早期预警指标包括:1.体温异常:持续高热或低温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至37.5℃,超出此范围需要密切观察。
2.白细胞计数异常:全身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高或降低。
正常范围为4×10^9/L至11×10^9/L,超出此范围需要重视。
3.血压变化:全身性感染常伴随低血压,血压持续下降可能是感染进展的标志之一。
4.心率异常:全身性感染时,心率通常会加快。
正常心率范围为60次/分钟至100次/分钟,超过或低于此范围需要关注。
5.呼吸频率异常:全身性感染时,呼吸频率通常会加快。
正常呼吸频率范围为12次/分钟至20次/分钟,超过此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观察。
6.血液乳酸水平升高:乳酸是全身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血液乳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全身性感染的指标之一。
三、早期预警的重要性及时预警和干预对于ICU患者的全身性感染至关重要。
早期预警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采取措施阻断感染的进展,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干预可以包括床旁护理、使用抗生素、采集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等。
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一、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全身性感染,也被称为脓毒症(sepsis),是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
它常常发生在已经存在感染灶的患者身上,但也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而导致细菌等微生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
全身性感染具有以下的临床特点:1. 发热和寒战:全身性感染时,患者体温通常会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并伴随着寒战。
2. 心率增快:全身性感染造成机体免疫反应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心率加快。
这是机体为了尽可能将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受感染组织以抵抗炎症所做出的自我保护反应。
3. 低血压:当全身性感染严重到一定程度时,血管内壁受损使得血液容易渗漏到周围组织,从而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压。
这是全身性感染最严重和危险的特点之一。
4. 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等呼吸系统异常。
这是因为全身性感染引起肺部炎症及损伤所致。
5. 意识状态改变:由于全身性感染引起的毒素释放、代谢紊乱和缺氧,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混乱、嗜睡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6. 其他器官受损:除了上述常见的临床表现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血凝障碍等。
二、全身性感染的治疗策略全身性感染是一种严重并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因此早期定位和积极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全身性感染治疗中常用的策略:1. 抗生素治疗: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是控制感染并挽救生命的关键。
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可能的感染来源和病原体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治疗应及时开始,一旦收到特异性病原体的培养结果可以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2. 液体复苏:低血压是全身性感染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通过输注液体来纠正低血压非常重要,以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和氧供应。
晶体胶体溶液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
3. 血管活性药物:当液体复苏无效或血压无法得到纠正时,可考虑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支持治疗。
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可用于增加心脏泵出量和提高血压。
全身性感染病人护理
▲谢斌辉副主任医师查房示目前腹腔占位考虑 消化道穿孔并脓肿形成,穿孔时间长,目前脓 肿局限在腹膜后,无明显腹膜炎刺激征,目前 电解质紊乱,暂予脓肿穿刺引流术,继续予胃 肠减压、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对症治疗。
5日,腹腔穿刺150ml脓性液,6日危机值报告 钾2.47mmol/L,6月7日在腰硬联合麻下行腹 腔脓肿引流术。术中探查:腹腔见大量淡黄色 清亮腹水,盆腔触及一质软包块,边界清晰, 活动好;脓肿局限在右侧结肠旁沟及腹膜后, 大网膜包裹。切开脓肿后吸出约1500ml脓液, 探查脓腔见上达肝下,下至髂骨前方,见大量 坏死组织。脓腔上下及盆腔各放置一引流管引 流。术后诊断:1.腹腔脓肿;2.肠梗阻;3.左 侧盆腔占位。术后予予心电监护、吸氧、禁食、 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
今日应勇副主任医师查房示,患者目前病 情危重,目前、补液、升白等对症治疗。 内分泌医师会诊示低碘饮食,普继续予心 电监护、吸氧、中心静脉压监测、抗感染、 营养萘洛尔 20mg 3次/日,继续抗感染、纠 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予美托洛尔25mg 2次/日控制心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已用 普萘洛尔降心率。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神志变化,血培养,引流液培养。脓腔引 流管未见脓液引出,复查CT提示脓肿较前 明显变小,无法行引流液培养。继续目前 抗感染方案,加强营养支持。
2、脓毒血症定义、菌血症定义
脓毒血症是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 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改变者。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检出病原体者,称 为菌血症。
病因: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或各种化脓性 感染
危险因素:
1)机体抵抗力低下 2)糖尿病、尿毒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
3、治疗
1)及时处理原发感染灶 2)应用抗生素 3)支持疗法
中医外科全身性感染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全身性感染全身性感染是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
其中包括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属中医“疗疮走黄”、“火毒内陷”的范畴。
总由急性感染后,火毒炽盛,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入营,内攻脏腑,伤阴损阳;或正气不足,正不胜邪,火毒乘虚内陷。
严重者可发生毒气内闭、阳气外脱(中毒性休克)的危险,治疗中应及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
【诊断】1有急性感染病史。
2.毒血症高热,寒战,口渴,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糙,脉细小而数,早期就出现贫血症状。
重者可出现澹妄、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
3.败血症先有寒战,随之高热,全身虚弱,大量出汗,皮肤黏膜可有出血点。
有时出现黄疸、贫血、心内膜炎及心包炎等。
重者出现昏迷、腹胀、尿少、血压下降等中毒性休克症状。
4.脓毒血症先有寒战,随之高热,体温波动很大。
有转移性脓肿出现,在体表的脓肿中医称“流注”;在内脏的脓肿称“内痈”,可发生在肝、肾、肺、脑等部位。
吐恶臭痰应疑为肺脓肿;肝肿大有压痛点者,表示有肝脓肿可能;腰部肿胀隆起,压痛明显则可能为肾脓肿。
可作X线摄片、B超检查。
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
血培养在败血症为阳性,在脓毒血症可为阳性或阴性。
【治疗方法】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是全身感染的不同表现,故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服药剂数每日2~4齐∣J,每剂浓煎200~300m1,日夜分服。
辨证论治本病主要病理变化为火毒入营,治当清火凉血解毒为主,伤阴的应予养阴生津,正虚毒陷的则需扶正托毒。
1火毒炽盛寒战高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安,皮肤有瘀点,唇红舌赤,甚则唇舌干焦,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苔黄黑而干,脉洪大弦数。
治法:清火凉血解毒。
方药举例: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60g,生地黄、大青叶、金银花各30g,连翘20g,玄参15g,知母、牡丹皮、黄苓各10g,黄连5g,便燥加生大黄IOg02.正虚毒陷多见于体质虚弱、机体反应差的患者,轻者精神委靡,面色少华,容易出汗,发热时高时低,畏寒,脉数而弱。
静脉输液的禁忌症
静脉输液的禁忌症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送到血液循环中,以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静脉输液。
在下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静脉输液的禁忌症。
1.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或功能障碍,这可能导致血液在体内循环不畅或流速减慢。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静脉输液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因此,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静脉输液需谨慎。
2. 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肾脏是排泄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器官。
当患者患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无法有效地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药物,静脉输液可能导致药物或液体在体内过度积聚,增加肾脏负担,损害肾功能。
因此,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慎用静脉输液。
3. 明确的液体过负荷:液体过负荷是指体液过多,超出人体正常容量,这可能导致水中毒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已经存在液体过负荷的患者来说,再额外输注液体可能使病情加重。
因此,在明确存在液体过负荷的患者中应慎用静脉输液。
4. 全身性感染:全身性感染是一种体内暴发的病毒或细菌感染,病情可能较重。
对于这些患者,静脉输液可能导致感染进一步蔓延,增加感染风险。
因此,在全身性感染的情况下,应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等。
5. 过敏史:有些人可能对特定药物或物质过敏。
如果患者曾经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那么静脉输液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再次发生,甚至严重危及生命。
因此,在确诊过敏史的患者中应避免使用对应药物进行静脉输液。
6. 局部静脉瘤或血栓:静脉输液需要插入导管到患者的静脉中,但如果存在局部静脉瘤或血栓,那么插入导管可能会增加血栓或血管病变的风险,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当发现局部静脉瘤或血栓时,应考虑其他给药途径。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虽然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在特定的禁忌症下,应避免或慎用静脉输液,以减少并发症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
全身性感染课件
促炎症反应与抗炎症反应不平衡
促炎症反应
抗炎症反应
全身性感染课件
临床表现:
体温 心率 呼吸
白细胞计数
> 38℃或< 36℃ > 90次/分钟 > 20/分钟
或PaCO2 < 32mmHg > 12×109/L
或< 4×109/L 或未成熟粒细胞> 10%
全身性感染课件
预防及治疗
1、控制感染,减少炎症反应。 2、免疫调理治疗: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呼吸、 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改变,非感染所特 有,亦可见于创伤、休克、胰腺炎等情况, 是各种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 而引起的全身效应,即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
临床上出现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 体温>38 ℃或< 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 PaCO2 < 32mmHg; 白细 胞计数>12×109/L或 < 4×109/L, 或未成 熟粒细胞>10%,即称全身性为感染S课件IRS。
诊 断依据
血培养阳性
临床有感染证据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 血培养可阳性 临床有脓毒症依据 合并器官灌注不足任一表现 :
低氧血症 血乳酸水平超过正常上限 少尿,尿量<25ml/h 全精身性神感染课、件 神志状况改变等
根据在原发感染灶的基础上出现典型脓 毒症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难作出初步诊断。
可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及其脓液性状, 结合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综合分析,可大致区分致病菌为革兰氏染 色阳性或阴性杆菌。但对原发感染病灶比较 隐蔽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人,有时诊断可 发生困难。另外,对临床表现如寒战、发热、 脉搏细速、低血压、腹胀、粘膜皮肤瘀斑或 神志改变,不能用原发感染病来解释时,也 应提高警惕。对这类病人应密切观察和进一 步检查,以免误诊和全身漏性感染诊课件。
感染的定义和名词解释
感染的定义和名词解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体内并定植,繁殖并引起宿主组织、器官或全身的反应过程。
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它们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水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
感染可以出现在各个年龄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就如同每个人的免疫系统也有所不同。
感染通常分为两类:局部感染和全身性感染。
局部感染指病原体侵入宿主体内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如皮肤创伤后的局部感染,或是肺部的细菌感染。
而全身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体内后,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迅速传播至全身各个器官,引起全身性症状,如败血症。
感染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感染症一般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病情,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咳嗽等;而慢性感染则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如结核菌感染、梅毒等。
感染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直接接触、血液传播、垂直传播和水传播等方式进行。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悬浮在空气中,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如结核病;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形成的飞沫传播,如流感;直接接触是指通过皮肤接触感染源,如手足口病;血液传播则是指通过血液的直接接触传播,如艾滋病;垂直传播是指母体通过胎盘、母乳传给胎儿或新生儿,如乙肝;水传播是指通过水源传播,如霍乱。
在抗感染方面,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然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耐药菌的出现。
因此,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和推广预防性接种等做法越发被重视,以减少感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感染控制也成为预防和治疗感染症的重要环节。
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个人及环境卫生、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操作以及隔离措施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的传播,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人群的健康。
总结而言,感染是一种病原体进入宿主体内并引起宿主反应的过程,可以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性感染。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及全身性外科感染的护理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一)病因:致病因素:病原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易感因素(二)病理生理:1.炎症反应致病微生物侵入组织后,人体即产生局部防御反应,出现充血、水肿、坏死等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的作用是使入侵微生物局限化并最终清除。
2.感染的结局感染的演变与结局取决于致病菌的种类、数量和毒性,机体抵抗力,感染的部位以及治疗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等。
(1)炎症消退(2)炎症局限(3)炎症扩散(4)转为慢性感染(三)分类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病程在3周以内为急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感染;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为亚急性感染。
(四)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急性感染的典型症状。
2.全身表现感染轻,可无全身症状。
感染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
全身感染严重,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感染性休克。
(五)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测定是最常用的检查,白细胞计数>12X109%或白细胞计数<4X109/L.或出现未成熟的白细胞,常提示感染严重。
(六)处理原则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消除感染因素和毒性物质,适时引流脓液或清除坏死组织。
1.局部疗法(1)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和物理治疗等。
①患部制动:局部制动,避免受压,抬高患处,适当固定,以免感染范围扩大。
②局部用药:对组织肿胀明显者可予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和感染局限化。
③物理治疗: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或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2)手术治疗形成脓肿时,切开引流。
脏器感染或已发展为全身性感染,应积极处理感染病灶或切除感染组织。
2.全身疗法(1)支持治疗保证休息,加强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饮食,及时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供给。
(2)抗生素治疗小范围或较轻的局部感染,可不用或仅口服抗生素,较重或有扩散趋势的感染,需全身用药。
全身性感染与治疗方法
全身性感染与治疗方法全身性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状况,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全身性感染的定义、原因、症状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全身性感染的定义与原因全身性感染,也被称为败血症,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通过血液进入体内引起的感染。
这些致病微生物通常来自于创伤或其他感染部位,并在血液中传播到全身各个器官。
导致全身性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来源是医院内的医疗操作,如手术、插管等;此外,患有基础疾病或免疫系统失调的人群,如癌症患者、艾滋病患者等也更容易患上全身性感染。
此外,开放性创伤、败毁灾害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二、全身性感染的常见症状1. 发热:发生在没有其他明显原因的表现为体温超过38℃的时候。
2. 心率加快:通常会出现心率加速,心律不齐等症状。
3. 低血压:由于感染导致血管扩张和液体丢失,会导致血压下降。
4. 呼吸困难:严重提醒感染已经波及肺部,可能导致肺炎或其他并发症。
5. 意识改变:全身性感染可能引起中毒性代谢紊乱,导致患者出现混乱、意识模糊等表现。
三、全身性感染的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全身性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体的抗生素选择需要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定。
对于未能确定致病菌种类和敏感性的患者,可能需要广谱抗生素,并在后续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 液体复苏:由于全身性感染容易导致低血压和休克,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液体复苏,以纠正血容量不足和维持组织灌注。
晶体液和胶体液是常用的液体复苏选择。
3. 支持性治疗:全身性感染患者通常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氧合情况等,并及时纠正异常指标。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肾脏功能支持,或其他器官系统的支持疗法。
4. 手术干预:对于局部感染比较明显或无法通过抗生素控制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清除感染灶。
手术可以包括引流、切除坏死组织、修复破裂器官等。
5. 免疫调节治疗:近年来,一些新型免疫调节药物也逐渐应用于全身性感染的治疗中。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又称医疗相关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疗环境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新发感染。
这些感染与患者原有的疾病或健康状况无关,是由于医疗操作、医疗设备、医疗环境或医务人员等因素引起的。
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风险,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成本。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定义和预防控制非常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医院感染被分为两类:局部感染和全身性感染。
1. 局部感染:局部感染是指仅限于特定部位或器官的感染,如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这些感染通常与手术、导尿、插管等医疗操作有关。
2. 全身性感染:全身性感染是指影响整个机体的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腹膜炎等。
这些感染通常与医疗设备、医疗环境或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有关。
为了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通常会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诊断和监测:1. 感染部位: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医院感染可以分为切口感染、导尿感染、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等。
2. 感染症状:常见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3. 感染时间:医院感染通常在手术后48小时内发生,但也有可能在手术后数周甚至数月才出现。
4. 感染原因:医院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消毒剂,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2. 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和流程,确保医务人员遵循感染控制措施。
3. 医疗设备消毒: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
4. 环境清洁:医疗环境应保持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床单等物品的清洁和消毒。
5. 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6. 患者隔离: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已知感染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全身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
全身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全身外科感染,也被称为全身性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指的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常见于严重外科手术后或外伤患者。
这种感染可以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休克,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对全身外科感染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并深入探讨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1. 感染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全身外科感染的主要特征之一。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这个过程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快、白细胞计数异常等症状。
2. 休克休克是全身外科感染严重发展的终末阶段,是一种血流动力学障碍。
当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或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时,细菌或炎性介质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漏,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容量减少,最终引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3. 病原体在全身外科感染中,病原体通常指的是可以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手术切口、创伤、血液等传播途径进入机体,繁殖和感染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出现感染症状。
4. 创口感染创口感染是全身外科感染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它指的是手术或外伤后切口受到病原体感染,症状轻者可能仅局限于皮肤红肿疼痛,但重者则会进一步发展成全身感染,导致全身外科感染。
5. 多重药物耐药菌感染(MDR)多重药物耐药菌感染是全身外科感染中的另一个问题。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一些致病菌出现了耐药性,即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这些耐药菌带来了更大的感染风险,同时限制了治疗选择。
6. 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全身外科感染的预后至关重要。
在早期阶段,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并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培养、炎症反应指标等,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一旦诊断,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源、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措施是必要的。
7. 预防感染在外科手术中,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专题知识讲座
对照组
强化胰岛素组
开始输注胰 岛素时旳葡 萄糖水平
胰岛素治疗维持葡萄 糖水平
> 215 mg/dL
180 – 200 mg/dL (10.0 – 11.1 mmol/L)
> 110 mg/dL
80 – 110 mg/dL (4.4 – 6.1 mmol/L)
39%应用胰岛素
99%应用胰岛素
Van Den Berghe G, Wouters P, Weekers F, et al.: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 Engl J Med 2023, 345:1359-1367
严重全身性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旳治疗
SIRS
Sepsis Severe Sepsis Septic Shock
血糖控制非常主要: 目的范围?
最初病情稳定后 静脉输注胰岛素
1B 血糖< 150 mg/dL
2C 血糖控制方案
2C 葡萄糖热卡及监测
1B
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外科患者旳强化胰岛素治疗
随机分组
隐性低灌注与创伤预后
% of Patients
120 100
100
80
60
40
20
16
0 0
0-6 hr
100
9 0 7-12 hr
100
存活率
呼吸系统并发症
MOSF
43 21
57 50
36
13-24 hr
> 24 hr
Blow O, Magliore L, Claridge J, Butler K, Young J. The Golden Hour and the Silver Day: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Occult Hypoperfusion within 24 Hours Improves Outcome from Major Trauma. J Trauma 1999; 47(5): 964
全身感染的名词解释
全身感染的名词解释全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术语,也被称为全身性感染或者敗血症。
它指的是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引起全身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功能受损甚至衰竭的一种疾病。
虽然全身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症,但其严重程度、预后和治疗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感染部位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全身感染通常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侵入体内引起的。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身体,例如呼吸道、血液、消化道、泌尿系统、外伤和手术伤口等。
一旦病原体进入体内,它们会通过侵犯组织、释放毒素或者扩散到其他器官、组织引发感染。
同时,全身感染还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全身血管扩张,从而导致高热、低血压等全身症状。
全身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持续高热、寒战、淋巴结肿大、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低血压以及意识状态改变等。
当全身感染引起多个器官的功能损害时,症状将更为严重,可能导致多个系统的衰竭。
因此,全身感染是一种危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治疗全身感染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种类、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个体化制定方案。
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以控制感染源和减轻病原体的负担。
此外,控制炎症反应和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也是治疗全身感染的重要环节。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床旁血液净化、免疫调节和器官支持等治疗手段。
预防全身感染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潜在的感染源,例如生病的人、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此外,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乱用药物也是预防全身感染的重要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手术后的患者和长期使用导尿管、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患者,有必要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例如使用抗菌药物和定期监测感染指标。
总之,全身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多个器官的功能损害和衰竭。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预防全身感染需从多方面入手,提高个人卫生水平,避免接触潜在的感染源,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的防控手段。
全身性感染的解释原理
全身性感染的解释原理全身性感染,也被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
全身性感染可以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也可以由机体自身的炎症反应异常引起。
下面将从感染机制、炎症反应机制以及免疫状况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感染机制:1. 微生物侵入:全身性感染的发生首先需要有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内部,如细菌进入血流、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2. 微生物繁殖:微生物侵入后,会通过繁殖扩散增加感染范围。
微生物通过释放毒素、结合宿主细胞等途径,破坏宿主组织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3. 感染的范围:当感染病灶破坏数量超过机体抵御能力时,病原微生物便会进入循环系统并扩散到全身。
感染可以通过血液、淋巴管或浆膜腔等途径进入全身。
二、炎症反应机制:1. 细胞因子释放: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
这些炎症介质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并导致炎症反应细胞的聚集和活化。
2. 血管扩张和渗透:炎症介质的作用下,血管发生扩张和渗透性增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和细胞因子进入炎症部位,引发局部水肿和红肿。
3. 白细胞激活:炎症介质激发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化和迁移,以及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
这些细胞在感染病灶处释放细胞因子,加剧炎症反应。
4. 凝血功能紊乱:全身性感染时,机体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的现象。
炎症介质的作用下,止血和溶解机制失衡,导致血栓形成和纤溶系统活化,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三、免疫状况:1. 免疫缺陷:某些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存在缺陷,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严重营养不良、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等。
这些情况下,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全身性感染。
2. 免疫过度:免疫系统也有可能出现过度反应,即过度激活。
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急
救药品及物品。对呼吸困难者,应尽早进行 气管切开。痉挛发作控制后,应协助病人翻 身、叩背,以利排痰,必要时吸痰,防止痰 液堵塞。进食时避免呛咳、误吸。
专人护理,观察病情
每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痉挛发作时详细记 录抽搐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 有无伴随症状。加强心脏监护,注意防治心 力衰竭。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 处理。
病因: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抗 感染能力低下有关。
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 染,导管检查、静脉留置导管,长期使用免 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癌药等病人,糖 尿病、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患者较易导致全 身性感染。
致病菌多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无芽胞厌氧菌和真菌。
临床表现
学习情景
外 科 护 理 学
定义
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 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或中 毒症状,包括脓毒症和菌血症。
脓毒症是指因致病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如体温、呼吸、循环、神志等明显改变的外科 感染的统称。
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在此基础上,血培养 检出致病菌。
病因
中和游离毒素 ✓1-6万U 破伤风抗毒素(TAT)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控制和解除痉挛 是治疗破伤风的中心环节。
✓轻者:地西泮l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1 次
✓重者:冬眠 1号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各50mg, 哌替啶100mg加入5 %葡萄糖溶液250ml)缓慢静 脉滴注
防治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水、电 解质紊乱和窒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首选青 霉素,防治感染。
✓ 隔离要求
单人隔离病室;医护人员要求 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 套,方可进入病房;身体有伤 口者不能参与护理;所有器械 及敷料均需专用,用后的器械 用1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清 洗后高压蒸汽灭菌;所有敷料 ,要焚烧处理;病室的空气、 物品、地面需定期进行消毒处 理,防止交叉感染。
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1.发热:全身性感染往往会导致高热,体温超过38摄氏度。
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自然防御反应,其目的是提高体温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活力。
2.心率加快:全身性感染会导致心率加快,以应对机体激活的免疫反应。
心率加快有助于输送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炎症部位。
3.低血压:全身性感染可能破坏血管壁,导致血管扩张和弹力下降,从而引起低血压。
低血压可能威胁生命,因为它会导致各个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全身性感染可能引起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肺部感染引起呼吸困难,肾脏感染引起尿液减少等。
MODS 是全身性感染最严重的后果之一5.意识状态改变:全身性感染时,病原体可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或脑膜炎,导致意识状态改变,如意识模糊、昏迷等。
治疗策略如下:1.抗生素治疗:针对感染的病原体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耐药性,以及患者的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
2.液体复苏:全身性感染往往会导致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因此需要给予液体复苏以维持血液循环和器官灌注。
晶体液和胶体液可以用于补充体液。
3.血管升压药物:对于低血压无法纠正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血管升压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收缩血管。
4.成分输血:全身性感染可能导致出血和凝血障碍,因此可能需要进行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输血。
5.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可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解热药物降低体温,给予镇静剂改善意识状态等。
6.免疫支持治疗:对于全身性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可能下降,因此可能需要使用免疫增强剂,如丙种球蛋白、细胞因子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总之,全身性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状态,其临床特点包括发热、心率加快、低血压、MODS和意识状态改变。
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血管升压药物、成分输血、对症治疗和免疫支持治疗。
全身性感染名词解释
全身性感染名词解释全身性感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称为多纤维病综合征(MFS)。
患者会出现多组织纤维正常基质的异常积累,可能导致骨骼、眼睛、血管和皮肤等多个系统的病变。
下面是对全身性感病常用的相关词汇的解释。
1. 遗传:全身性感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
患者通常有一个患病的亲代,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病因是新发生的突变。
2. 纤维:纤维是全身性感病的主要病理表现,指的是在多个组织中非正常纤维的增生和积累。
这些纤维正常基质的异常积累会导致组织的异常变化和功能异常。
3. 基质:基质是指细胞之间的空间,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基质组成。
在全身性感病中,基质的异常积累可能导致相关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异常。
4. 骨骼:全身性感病常表现为骨骼系统的异常,例如骨关节松弛、关节脱位、脊柱侧弯、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
这些病变可能导致患者的身高下降、骨折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5. 眼睛:全身性感病可引起眼睛方面的问题,如近视、散光、角膜脱垂和晶状体脱位等。
眼部症状可能导致视力受损或眼部不适。
6. 血管:全身性感病常伴有血管的异常和易损性,如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和动脉夹层等。
这些病变可能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引起胸痛、呼吸困难和高血压等症状。
7. 皮肤:全身性感病可导致皮肤的异常变化,如过度柔软的皮肤、娇嫩的皮肤、易于形成瘢痕的皮肤和易于瘀伤的皮肤等。
这些皮肤变化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并增加皮肤受伤的风险。
8. 疼痛:全身性感病患者常伴有慢性疼痛,特别是关节和肌肉疼痛。
这些疼痛可能由于骨骼和软组织结构的异常、神经病变和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
9. 体检:全身性感病通常通过患者的体格检查来进行初步筛查,包括骨骼、眼睛、皮肤和血管等系统的检查。
体检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变和指导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10. 遗传咨询:全身性感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此患者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接受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为患者提供遗传风险评估、家庭规划和基因测试等方面的信息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道血流低灌注导致粘膜细胞缺血缺氧,H+释 放增加与CO2聚积。消化道粘膜pH值(pHi)是目 前反映胃肠组织细胞氧合状态的主要指标,研究表 明,严重创伤患者24小时连续监测pHi,pHi>7.3 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pHi<7.30,当pHi<7.30 持续24小时,病死率高达85% 。
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当连续两次血糖测定>180mg/dL时,使用胰岛素 进行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控制于110-180mg/dL 之间。 接受胰岛素血糖控制的患者应每1-2h监测血糖, 直至血糖值和胰岛素量相对稳定后可每4h监测一Fra bibliotek 血糖。
3小时内完成 测定乳酸水平、应用抗生素前留取血培养、应用广谱抗生素、 若出现低血压或乳酸> 4 mmol/L,应给予晶体液30 mL/kg 6小时内完成 应用升压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MAP) ≥ 65 mmHg(若通过初 始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纠正低血压)若经过容量复苏治疗后仍持 续低血压(感染性休克)或初始乳酸水平> 4 mmol/L (36 mg/L):测定中心静脉压(CVP)、测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如果初始乳酸水平升高,应重复测定乳酸。 指南中有关复苏治疗的定量目标:CVP ≥ 8 mmHg,ScvO2 ≥ 70%,乳酸恢复正常。
新指南观点综合支持治疗(液体复苏、控制感染、机
械通气、维持器官功能稳定、激素治疗等)
监
测
CVP和PAWP分别反映右心室舒张末压和左心 室舒张末压,都是反映前负荷的压力指标。 一般认为将CVP提高到8~12mmHg、将 PAWP提高到12~15mmHg作为感染性休克 的早期治疗目标。
全身性感染治疗预防
◦ 任何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全身 炎症反应 ◦ 诊断标准:符号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min; 呼吸频率>20/min或PaCO2<4.3kPa;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 胞>10%,但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白细胞计数异常 (如化疗、 白血病)。
1.抗生素的使用
最初1小时内输注抗生素 初始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一种或多种对所有可能的病原体有效, 能够在可能的感染部位达到足够的血药浓. 抗生素治疗应每日进行再评估,以确保获得最佳的疗效,时间 不宜超过3~5天,一旦获得药敏试验的结果,尽快降阶梯治疗 ,改用最有效的单药治疗,疗程一般为7~10天,并应关注临 床反应。 如果证实目前的临床症状是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应该立即停止 使用抗生素。 严重全身性感染的ICU患者使用洗必(CHG)进行口咽部去污染, 以降低VAP的危险
感染性休克指在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给予 足量液体复苏仍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 常伴有低灌注状态或器官功能障碍。低灌 注可表现为(但不限于)乳酸酸中毒、少 尿或急性意识障碍。
病因治疗 支持治疗(血流动力学支持、呼吸支持、控制病灶、抗菌
药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抗凝治疗、营养支持、恰当的使用镇 静镇痛药、免疫调理,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等)
感染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 推荐测定平台压力,初始平台压力上限应≤30 cmH2O 。 最低的呼气末正压(PEEP)以避免呼气末肺泡塌陷。 患者低氧血症时,根据吸氧浓度调节PEEP水平。 对于全身性感染诱发的中重度ARDS患者,建议采用高PEEP进 行肺复张,肺复张后氧和指数小于100的ARDS可进行俯卧位 通气。
2.清除感染源
由于某些特定解剖部位的感染(需要采取紧急的治疗措施,尽 快寻找病灶、做出诊断或排除诊断;
对所有严重全身性感染的患者应该采取干预措施清除感染源, 特别是脓肿和局部感染灶的引流、感染坏死组织的清除、潜在 感染器材的去除、或可能发生感染的微生物污染源的去除等。 当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处理感染源时,应该选择对生理功能影响 最小的有效手段。
1.在使用抗生素采集细菌学标本培养,近可能45分钟内完成,
血培养留两份包括需氧和厌氧培养瓶,一个外周静脉一个导管血 (导管留置时间>48)。 2.标本的来源:尿、呼吸道分泌物、脑脊液、伤口或其他体液, 采集标本不影响抗生素的开始使用时间。 3.尽可能早的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感染部位,如不能外出检查 或进行侵入性操作可行床边彩超检查明确诊断。
新指南反对将羟乙基淀粉用于液体复苏。 推荐晶体液作为首选。 当患者需要大量晶体液复苏时,建议使用白蛋白,以满足 临床应用胶体液时的需求。 推荐初始液体复苏要大于1000ML的晶体,至少4-6小时 输注晶体液> 30 mL/kg。 液体复苏进行容量负荷试验。监测动脉压、心率、CO、 CVV的变化。
SvO2是早期液体复苏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 SvO2 反映组织器官摄取氧的状态,在严重全身性感染和 感染性休克早期,全身组织灌注就已经发生改变, 即使血压、心率、尿量和CVP处于正常范围,此时 可能已经出现了SvO2的降低,提示SvO2能较早地 反映病情变化。一般情况下SvO2的范围在6575%。 临床上SvO2降低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输出量 减少、血红蛋白氧结合力降低、贫血和组织氧耗增 加。
全身性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是外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从 而导致血流的分布异常,在感染发生的早期,由于血管的扩张和毛细 血管通透性改变,往往出现循环系统的低容量状态,表现为感染性休 克(经过初期的补液试验后仍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浓度≥4mmol/L )。早期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指南推荐6 小时早期复苏定量目标应达到:①中心静脉压(CVP):8~ 12mmHg(②平均动脉压(MAP) ≥ 65mmHg;③尿量≥0.5 ml/(kg.h);④ScvO2≥70%或SvO2≥65%。对于乳酸水平升高的患 者,建议复苏治疗以乳酸恢复正常为目标。
成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和升压药物治疗后,若 能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参见初始复苏治疗的目标),建议不 使用静脉氢化可的松。如果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建议单独静 脉应用氢化可的松200 mg/d。使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时,建 议采用持续输注而非重复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 无需升压药物时建议临床医生将激素逐渐减量。 全身性感染患者未合并休克时,推荐不使用皮质激素治疗。
全身性感染时,组织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加。血乳酸 水平升高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当感染性休克 血乳酸>4mmol/L,病死率高达80%,因此血乳酸 浓度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 一。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血乳酸可能明显升高。 因此动态检测血乳酸浓度变化或计算乳酸清除率对 于疾病预后的评价更有价值。
如果认为血管内植入物是严重全身性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可能的 感染源,那么在建立其它的静脉通道后迅速去除该器材。建议
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首选升压药物(平均动脉压(MAP) 维持65 mmHg )。 肾上腺素优先替代选择(加用或替代)。 可加用血管加压素,不推荐单独使。
推荐不使用小剂量多巴胺保护肾脏功能。 在心功能障碍,推荐输注多巴酚丁胺(≤20 μ g/kg/min)或在升压药物(如果已经使用)的基础上加用 多巴酚丁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