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咳嗽得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

农村六项中医适宜技术

一、感冒疗法刮痧、放血、拔火罐一刮痧治感冒1.适应症:用于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的感冒症状,包括上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病毒及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的辅助治疗;2.刮拭部位及顺序:1脊背与肩胛;2胸部;3四肢;3.主要经穴:风池胆经;大椎督脉;风门膀胱经;中脘任脉;孔最肺经;合谷大肠经;足三里胃经;4.刮痧手法:手拿刮板,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90度进行刮痧;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5.刮拭方法:1脊背与肩胛: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时,先对穴区内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附近的敏感压痛点采用局部按揉法,再从上向下刮拭穴区内的经脉;2胸部: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3四肢:先刮拭上肢再刮拭下肢,分别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6.注意事项l刮痧板一定要消毒,2必须使用专业刮痧板和专门的刮痧油;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4凡刮治部位有外伤、炎症、溃疡、瘢痕或肿瘤者禁刮痧; 5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6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不宜刮痧; 7刮痧后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二放血疗法治感冒1.适应证:用于有头痛、高热、咽喉肿痛症状的感冒;2. 针具的选择:一般选用由不锈钢制成的三棱针,分为粗细两种;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3.针刺方法:常用点刺法,即: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立即出针,再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4.治疗部位与方法:1头痛:取穴太阳和耳尖;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放血,点刺1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的耳廓,挤出血液5-10滴;2高热:取穴大椎和十宣;大椎放血,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十宣放血,捏住手指第一关节处,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5滴左右;3咽喉肿痛:取穴少商和商阳;少商放血,捏紧拇指尖,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5-10滴左右;商阳放血,捏住食指尖,快速点刺1针,挤出血液3-5滴左右;5.注意事项1放血针具和放血部位必须严格消毒;2点刺时手法宜稳、准、轻,进针深度一般以1-3毫米为宜;3 -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1-3次为一疗程;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5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三拔火罐治感冒1.适应证:用于风寒、风热和暑湿型感冒,临床表现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等症状;2.罐具的选择:拔罐的种类有玻璃罐、竹罐、陶罐、抽气罐等,拔罐时常用玻璃罐;一般根据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皮肤面积小、肌肉薄处用小型罐具,皮肤面积大、肌肉厚处用大型罐具;3.吸拔方法:常用闪火法,即:左手握住罐体,将罐口朝右下方向,右手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点燃后伸入罐内燃烧1-2秒钟,快速取出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左手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4.治疗部位与方法:1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大椎、肺俞、合谷、列缺,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2风热感冒: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大椎、合谷、曲池、尺泽,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3暑湿感冒:以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的感冒,选穴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阙,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17岁以下只吸拔肺俞、神阚两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5.注意事项:1罐具术前要清洁消毒,治疗部位必须擦洗干净且用消毒纱布擦干;2留罐时间不宜过长,大罐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罐每次可留罐10-15分钟,小罐每次可留罐15-20分钟;3拔罐次数不宜太频繁,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4要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5对患有各类禁忌症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二、高血糖疗法苦荞面、黄芪乌梅汤、苦瓜生姜汤食疗一苦养面1.配方用量:每剂苦荞面粉3-4勺约15-20克,每天使用一剂;2.制备方法:取苦荞面粉适量可根据盛装容器和保存时间确定,先盛入耐高温容器中,再放到笼屉内干蒸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或焙干;3.服用方法:每次取蒸制好的苦荞面粉3-4勺约15-20克,用温开水冲调成糊状服食,每天3次,饭前服;二黄芪乌梅汤1.配方用量:每剂黄芪50克、乌梅30克,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取黄芪50克、乌梅30克洗净,加入500毫升水后浸泡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约30分钟,清出汤汁;再在药渣中再加入500毫升水,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约30分钟后,将汤汁清出并与第一次的汤汁混合;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黄芪乌梅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连续服用两周后,可交替服用苦瓜生姜汤;三苦瓜生姜汤1.配方用量:每剂苦瓜150克、生姜3-4片,每天使用一剂;2.制备方法:取苦瓜150克洗净,切碎或榨汁后加水800毫升,烧开后煮10分钟,再加入生姜3-4片煮5分钟,清出汤汁; 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苦瓜生姜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连续服用两周后,可交替服用黄芪乌梅汤;三、高血压疗法芹菜汤、芹菜红枣汤食疗一芹菜汤1.配方用量:每剂芹菜250克,每天使用一剂;2.制备方法:取芹菜250克洗净,切碎或榨汁后加水500毫升,烧开后煮15分钟,清出汤汁;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芹菜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连续服用;二芹菜红枣汤1.配方用量:每剂芹菜250克、红枣30克,每天使用一剂; 2.制备方法:取芹菜250克、红枣30克洗净,将芹菜切碎或榨汁、红枣撕开后加水500毫升,烧开后煮15分钟,清出汤汁; 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芹菜红枣汤分为两等份,早晚饭后各服一半;连续服用;四、高血脂疗法洋姜菊芋、萄粉食疗一洋姜菊芋食疗1.用量:每次用洋姜菊芋鲜根30-60克,每天至少一次;2.食用方法:取洋姜菊芋鲜根30-60克洗净、切碎,加水500毫升煮成粥后食用;或素炒、凉拌后食用;可长期服用;二菊粉食疗1.用量:每次用菊粉15克,每天至少一次;2.食用方法:取菊粉15克,用温开水冲服;可长期服用;五、腹泻、肠炎疗法煨大蒜、料姜石粉药疗一熳大蒜1.用量:每剂大蒜5-10瓣,每天1剂;可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确定用量;2.制备方法:取带皮的大蒜5-10瓣,用黄泥包裹成团后放到火上烧,待泥巴颜色发白时取出,敲碎后剥出蒜瓣;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煨大蒜趁热嚼服,小孩每次吃3-5瓣,成人每次吃5-10瓣,老人每次吃4-8瓣;每天1次,连续用3-5天,病愈即止;二料姜石粉1.用量:每剂料姜石3-5克,每天一剂;2.制备方法:取单独成块的料姜石l块,除去附着的泥沙、杂石,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消杀灭菌处理;3.服用方法:将制备的料姜石粉末称量为3-5克的不同等份,每次3-5克小儿酌减,每日1次,用水冲服,病愈即止;六、寒性关节炎、胃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胆囊炎、盆腔炎、附件炎疗法盐布袋热敷法一材料大颗粒粗盐2斤,花椒、小茴香各100克;二制作布袋缝制一大一小两个布袋,一般用厚粗棉布缝制,也可用旧的牛仔裤腿改制;布袋以长方形为宜,小布袋的大小以能装下2斤大颗粒粗盐为准,大布袋的大小以能装下3种材料为准;缝制时留下一端作为开口,使用时用绳子扎住;三粗盐加热将大颗粒粗盐放入铁锅里,点火加热;刚加热时每隔1分钟左右翻动1次,炒到后面时翻动时间间隔可以短一点;等加热到粗盐有响声大约5-8分钟,即可盛出装袋;也可将大颗粒粗盐放到微波炉中加热,微波加热大约3-4分钟后即可盛出装袋;四装袋把炒热的粗盐装在缝制好的小布袋里,把茴香、花椒装在大布袋里不用炒摊平,再把小布袋放入大布袋里,使小布袋平铺在茴香、花椒上面,然后扎紧大布袋的开口端;五热敷将装有热粗盐和茴香、花椒的大布袋调节平整,使装有茴香、花椒的一面向着热敷部位,然后将其覆盖在需要热敷的部位,用手轻轻按压,让大布袋紧紧贴住需要热敷的部位;每次热敷1-2小时,每天可以热敷3-4次;为保证热敷效果,可做两组布袋交替使用,同时可在盐布袋和热敷部位的上面覆盖毛巾或塑料布等东西,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六注意事项1.皮肤破损部位不能热敷:2.局部红肿较重部位避免热敷:3.热敷后,病人可在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老中医治咳嗽、咽痒

老中医治咳嗽、咽痒

老中医治咳嗽、咽痒【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kg(各二斤);甘草(炒)375g(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500g(一斤)。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9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使用注意]本方性虽平和,但总属辛温之剂,故阴虚肺燥以致咳嗽或咯血者不宜使用。

如肺热咳喘,须加贝母,知母,瓜蒌,黄芩之类,不宜单独使用。

表邪重者,亦非本方所宜。

[方义]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桔梗、陈皮宣肺理气;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

七味相配,共奏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之功。

【速记歌诀】陈耿百草苑借钱(陈皮桔梗百部甘草紫苑荆芥白前)药方论述本方是程钟龄氏所创订的一张经验方,对于多种咳嗽都有良效。

方中桔梗苦辛微温,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

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善治伤风头痛咳嗽。

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

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

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

陈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

甘草炒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

所以-程氏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但阴虚肺燥之虚损咳嗽,则非其所宜,这在临症时须加辨别。

近人聂云台氏用本方诸药各30克,研末(均生用,不炒),另加生萝卜子60克(研)枇杷叶(去毛,包)30克煎汤,滤去渣取汁,再加生萝卜汁60克,共和调药粉为丸(酌加炼蜜更好),每丸如弹子大,约重8克,每服1粒,小儿减半,早晚各一次,开水化服。

这对各种咳嗽奏效更好,诚如聂氏所说:“从此用无不效,风寒痰热皆宜。

”编者曾多次制用,收效颇为满意,病者亦称道不置。

咽炎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咽炎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咽炎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是⼀种常见的喉科疾病,咽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但本病常常累及⽓管,因此,咳嗽也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采⽤中医辨证分型调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风热:症见咽部红、肿、痛,吞咽不利,咳嗽,痰黄稠,伴有发热,恶寒,⾆红,苔薄黄,脉浮数。

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肿胀的淋巴滤泡中央出现黄⽩⾊点状渗出物。

治则:疏风清热,利咽⽌咳。

处⽅:桑叶、菊花、⾦银花各15克,枇杷叶、⽜蒡⼦各12克,板蓝根、猫⽖草各3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百部、桔梗各10克,⽢草5克。

2.风寒:症见咽喉微痛,吞咽不畅,咳嗽痰⽩,并见恶寒头痛,⾆淡红,苔薄⽩,脉浮紧。

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微红。

治则:疏风散寒,利咽⽌咳。

处⽅:防风、荆芥、百部、桔梗各10克,僵蚕、紫苏叶、薄荷、⽢草、细⾟各6克,⽣姜3⽚。

3.痰湿:患者体型多肥胖或长期嗜⾷肥⽢厚味⾷物,常⾃觉咽部吞咽不利,如有痰状,咳嗽痰⽩粘稠,⾆淡红、⾆体胖,苔⽩厚腻,脉滑。

咽后壁滤泡增⽣,黏膜肥厚。

治则:化湿祛痰,利咽⽌咳。

处⽅:半夏、桔梗、百部、昆布、海藻各1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陈⽪、⽢草各6克,牡蛎、猫⽖草、茯苓各30克,丹参20克。

4.肝郁:患者平素情志容易激动,易怒,常觉咽中不适,如有异物,咳嗽痰难咯出。

⽤⼒咳时甚⾄可引起呕吐,⾆边暗红,苔薄⽩,脉弦。

咽部黏膜层慢性充⾎,后壁滤泡增⽣,粘液腺肥⼤,分泌亢进。

治则:疏肝理⽓,利咽⽌咳。

处⽅:柴胡、⽢草、薄荷各6克,⽩芍、浙贝母、丹参各20克,枳壳、郁⾦、⽊蝴蝶、⽠蒌、昆布、海藻、桔梗各12克,⽞参、牡蛎各30克。

5.阴虚:患者年龄偏⼤,常⾃觉咽中不适、微痛⼲痒并有灼热感,常因咽痒⽽引起咳嗽,易受**引起恶⼼、⼲呕,多在⼊夜加重,⾆红苔少,脉细数。

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咽后壁黏膜⼲燥或萎缩。

治则:患者病程较长,治以滋阴降⽕,利咽⽌咳。

处⽅:⽣地黄、⽞参、丹参各20克,麦冬、桔梗各10克,知母、桑⽩⽪、地⾻⽪、⽜膝、⽠蒌各12克,薄荷、⽢草各6克,牡蛎30克。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摘要: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本文浅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内治法对小儿咳嗽进行辨证施治。

首先应分清外感与内伤,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咳嗽一般预后好,尤其是外感咳嗽,因其病轻浅,及时治疗多能短时间内治愈。

内伤咳嗽,其病较深而难治,每与痰热、痰湿、气虚、阴伤有关,临证必须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方能奏效。

关键词:小儿咳嗽;中医;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小儿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

小儿咳嗽,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文浅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内治法对小儿咳嗽进行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有害的因子,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生活、社会活动等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咳嗽按发病时间通常分为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

一般急性咳嗽时间在3周以内,而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而急性咳嗽原因通常包括普通感冒以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而亚急性咳嗽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慢性咳嗽的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等。

咳嗽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液腺体肥大,粘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加。

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脓性。

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1]。

中医对于咳嗽的认识,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分而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并论述对对应的症状及治疗。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區要略》文中对咳嗽证治论述比较多,将咳嗽作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阐述,从辨证和立法遣方来看,张仲景论及的咳嗽理论认识及治则方药都为小儿咳嗽的诊治提供重要借鉴。

止咳化痰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止咳化痰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止咳化痰的健康讲座,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止咳化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的开始就让我对止咳化痰有了全新的认识。

主讲专家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咳嗽和痰的成因、分类以及治疗方法。

在此之前,我对于止咳化痰的认识仅停留在使用药物层面,而这次讲座让我明白了中医在止咳化痰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中医对咳嗽和痰的认识1. 咳嗽的成因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外邪侵袭、肺气失宣、肺阴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具体来说,外邪侵袭包括风邪、寒邪、湿邪等,肺气失宣则是因为肺脏功能失调,肺阴不足则是因为阴虚火旺。

2. 痰的分类痰分为有形痰和无形痰。

有形痰是指可见的痰液,如咳嗽时从喉咙中排出的痰;无形痰则是指无法直接看到的痰,如咽喉干燥、痰液黏稠等。

3. 咳嗽和痰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咳嗽和痰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中药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选用相应的药材进行配方;针灸治疗则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推拿治疗则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改善肺功能。

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1.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讲座中提到,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肺功能。

讲座推荐了一些适合咳嗽和痰患者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时要注意强度适宜,避免过度劳累。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咳嗽和痰的症状。

讲座中提到,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雾、灰尘等刺激性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三、讲座的启示1. 咳嗽和痰并非小病,应及时治疗咳嗽和痰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因此,我们要重视咳嗽和痰的症状,及时就医。

中医优势病种简介

中医优势病种简介

中医优势病种简介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的疗效在一些病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将就一些中医优势病种作简要介绍,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临床案例,以丰富内容。

具体而言,本文将介绍中医在以下病种中的优势:心血管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男性健康、皮肤病、骨伤病、精神心理疾病等。

一、心血管疾病中医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综合调节的作用。

例如,中医经络理论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宰器官,通过调节心脏相关的经络系统,可以达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临床上,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下面是一个临床案例:病例: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乏力。

经过中医的诊断,患者被诊断出为冠心病。

中医师给予患者一种中药方剂,并结合针灸治疗。

经过一个疗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胸闷和气短症状完全消失,体力恢复。

同时,患者进行了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二、肿瘤中医在肿瘤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通过调整机体的整体状态,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来抑制肿瘤发展。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下面是一个临床案例:病例:患者是一名40岁的女性,诊断为乳腺癌。

经过中医的诊断,患者的病情被判断为湿热蕴结型,中医师给予患者一种中药方剂,并结合针灸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乳房肿块明显减小,癌细胞的生长也得到了抑制。

同时,患者的身体状态也得到了改善,精神焕发,食欲增加。

三、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通过调整脾胃气血的运行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具有整体调节的作用。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下面是一个临床案例:病例:患者是一名30岁的女性,主要症状为腹胀、食欲不振、大便干燥。

各种常见病藏医疗法

各种常见病藏医疗法

支气管炎藏医疗法一、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程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

本病为一常见多发病,根据我国70年代全国6千多万人的普查,患病率为3.82%。

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15%或更多。

本病流行与吸烟、地区和环境卫生等有密切关系。

吸烟者患病率远高于不吸烟者。

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

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

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中医“久咳”、“喘证”、“痰饮”之范畴。

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肺咳日久或反复发作所致,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并可演变为痰瘀互积致瘀血与痰阻滞伏肺之病变,形成正虚、邪实,虚实错杂或寒热错综的不同变递转化,感受六淫外邪又为本病复发加重之因。

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

缓慢起病,病程长,发复发作,晨起或冬季加重。

晨间咳嗽较重,排痰较多,晚间睡前可有阵咳或排痰,痰多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泡沫性。

吸烟、接触有害气体、劳累过度、气候变化或变冷感冒后,病情加重。

三、甘露藏药对该病的治疗十味龙胆花丸、十五味龙胆花丸、六味丁香丸、七味葡萄丸、四味高山辣根菜汤散、四味高山辣根菜糖浆、十五味邦察丸、苈察丸、苈琼丸、七味螃蟹甲丸、五味清热汤散。

甘露藏药在治疗该病时,一方面通过地道药材止咳、平喘、祛痰治标祛邪,第二产品中在治疗时药材中具有抗炎效果,控制感染,防治疾病进展,另外,产品多从根本上补肺、脾、肾,提高免疫力,对于久病患者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四、预防对吸烟患者,应首先戒烟,并宣传吸烟的危害性。

做好个人卫生及劳动保护,加强锻炼。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消除大气污染,避免有害气体、烟雾粉尘,以降低发病率,减少并预防本病复发。

中风藏医疗法(1)一.【藏医对中风的认识】所谓“中风”,实为脑病,本病的实质为脑神经障碍而发的一种神志疾病,藏医名“萨”。

中医经典在小儿咳嗽中的临床运用 ppt课件

中医经典在小儿咳嗽中的临床运用  ppt课件

PPT课件
32
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因而治疗上则 宜采用疏散外邪,宣通肺气的方法,因势利导, 则邪祛正安,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润、收 涩、镇咳之品,以免关门留寇,致使咳嗽缠绵 难愈。
PPT课件
33
咳嗽的治疗,
• <医学心悟>云: 凡治咳嗽, 贵在初起得法为 善, 初治必须发散, 而又不可过散。 不散则 邪不去, 过散则肺气必虚, 皆令缠绵难愈。且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攻击之剂,既要使 客邪易散,又要使肺气安宁
• 张仲景在《景岳全书》中指出: “外感之嗽,无论 四时,必皆因于寒邪。”
• 《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
主”,
PPT课件
30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小儿咳嗽篇对小 儿咳嗽病因重视外感风寒,唯论“肺中风 冷”
他仅记载了“风冷入肺”“暴冷咳 嗽”“积风冷
嗽”,未言风热、痰热为患,
PPT课件
PPT课件
44
• 小儿脏气清灵,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 冷、积热所伤耗伤正气,脾肺受损,脾失 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成痰浊, 上贮于肺,壅阻气道,致肺气不得宣畅, 而引起咳嗽。 《幼幼集成》(元 1750 年) 清.陈复正 :“但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
主治在肺。因痰而咳者,痰为重,主治在 脾。 ”
PPT课件
25
• 痰黄而稠者属热
• 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
• 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
• 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 热或阴虚络伤
PPT课件
26
• 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 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为痰热
• 痰味甜者属痰湿
• 痰味咸者属肾虚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有声为咳,有痰为嗽,既有声又有痰者称为咳嗽。

它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有把呼吸道过多的分泌物或异物随着气流排出体外的作用。

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和幼儿,尤以冬春季节为最多。

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扩张等病中医学将咳嗽立为一种病种,并分成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大类。

由风寒燥热等外邪侵犯肺系引起的咳嗽,为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有寒热之分,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常常并发感冒。

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犯肺,致肺失肃降,引发咳嗽,为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的特征是:病程缓,病程长,因五脏功能失常引起(一)通用方方1【原料】甘草、桔梗各6克【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祛痰止咳。

适用于咳嗽【原料】苦杏仁9克,川贝母3克,梨汁1小杯,糖适量。

方2【用法】杏仁用水泡软后捣碎,加水200毫升,煎汤去渣,加入川贝母、梨汁、糖,研成杏仁乳。

日服2次,每次15毫升【功效】祛痰止咳。

用治咳嗽咳痰。

方3【原料】杏仁4.5克,冰糖6克【用法】杏仁研成末,冰糖化成水,调匀后分3次冲服【功效】化痰止咳。

适用于咳嗽不止。

方4【原料】经霜冬瓜皮15克,蜂蜜少许【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化痰止咳。

用治咳嗽。

方5【原料】鲜大青叶、蜂蜜各适量。

【用法】捣绞取汁半杯,调蜜,炖热温服,日服2次【功效】化痰止咳。

用治肺炎咳嗽方6【原料】茶叶7克,生姜10克【用法】将去皮生姜与茶叶一并煮成汁,饭后饮服。

【功效】温肺止咳。

适用于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病症。

方7【原料】紫菀20克,款冬花20克,百部50克。

【用法】先将诸药晒干或烘干,研末过筛,1日3次分3天服完,服用时用乌梅1~2枚,生姜2片煎水送服【功效】化痰止咳。

此方治疗久咳效果很好。

对痰中带血者,可加阿胶(烊化)冲服效果更佳方8【原料】干柿子、蜂蜜各适量。

【用法】将干柿子烧灰,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功效】化痰止咳。

甘草化痰止咳的中医圣品

甘草化痰止咳的中医圣品

甘草化痰止咳的中医圣品甘草,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中的一味重要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其甜润的味道和温和的性质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适合用来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的中药圣品。

甘草具有丰富的药理学活性和医疗价值,尤其在化痰止咳方面,备受推崇。

本文将介绍甘草的化痰止咳功效以及其应用领域,并探讨其药理学作用机制。

一、甘草的化痰止咳功效1. 通气化痰:甘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和痰多病症。

它具有通气化痰的作用,可以减少痰液的黏稠度,为咳嗽患者提供缓解。

甘草中的一种活性成分甘草酸,可以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增加支气管通气能力,减少痰液在呼吸道的滞留。

2. 抗炎作用: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抑制痰液分泌,缓解咳嗽症状。

炎症反应是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甘草作为一种具有抗炎特性的中药,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来改善咳嗽情况。

3. 免疫调节:甘草中的一种有效成分,甘草酸,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往往导致许多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甘草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甘草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领域1. 口腔领域:甘草具有一定的止痛和消炎作用,广泛应用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中。

其温和的性质使得甘草酸可以直接接触到患处,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

2. 呼吸道领域:甘草作为一味常用的化痰止咳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咳嗽和痰多疾病。

它能够改善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度,减少咳嗽和痰液产生,缓解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3. 消化系统领域:甘草也常用于治疗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它具有抗炎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能够缓解胃部不适,促进胃部的愈合。

三、甘草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甘草的药理学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炎作用:甘草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相关疾病。

2. 解痉作用:甘草中的成分可以促进平滑肌的松弛,减轻肌肉痉挛,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诊疗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诊疗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诊疗技术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痰多、气促等症状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

属祖国医学中咳嗽、哮喘、痰饮的范围。

主症咳嗽,气喘,咳痰,病程长及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

多在冬春季发病,发作时咳嗽加剧。

痰量增多,喘促不宁,有的病人甚至不能平卧。

咳嗽和咳痰,尤以晨间起床后明显,痰量也以清晨较多。

如属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在发作时常有哮鸣音,呼吸常显困难。

病因病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由饮食起居,吸烟嗜酒,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逐渐引起肺脾虚弱,复感外邪侵袭,诱发成疾。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肺气虚弱,外卫空疏,利于六淫外邪乘虚而入,邪客于肺,使肺气不得正常宣降,故咳嗽,气喘之症遂作。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不但饮食谷物精微上奉日少,水湿亦因之停聚为痰饮,痰饮上逆,阻塞气道,故喘促痰多。

肾主纳气,主水主命门火,肾虚则气不归根,故动则气促;命火不足,则水失其制,上泛为痰。

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病情表现,注意分清标本及分清久病和新病。

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中医理论,一般急性发作期以治标为主,或配以西药的消炎、解痉、止咳、祛痰等治疗;缓解期则以固本为主,多以中医中药固本治疗,以调补肺脾肾三脏为主。

1.外寒内饮主证:恶风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多而清稀。

形寒肢冷。

常随气候寒冷而病情加重。

舌质淡,苔薄白或滑润,脉弦滑。

治法:温肺化饮,宣肺化痰。

选方:小青龙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8g、细辛3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甘草3g。

加减:内有郁热而烦躁面赤者,加石膏、黄芩、鱼腥草;咳喘重者,加杏仁、前胡、紫苑;痰多稀薄者,加白芥子、海浮石、陈皮。

2.外寒内热主证:恶寒,无汗或有汗不多,气喘,咳嗽,痰多而稠,难以咯出,舌尖红,苔腻,脉滑数。

草木犀流浸液片的功能主治

草木犀流浸液片的功能主治

草木犀流浸液片的功能主治简介草木犀流浸液片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采用草木犀流作为主要原料。

草木犀流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在中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草木犀流浸液片的功能主治以及其适用的病症范围。

功能主治草木犀流浸液片主要的功能主治如下:1.清热解毒:草木犀流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它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热毒,降低体温,改善发热、口渴等症状。

2.灭菌抗炎:草木犀流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各类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

它可以缓解喉咙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

3.护肝保肝:草木犀流还具有良好的护肝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肝脏炎症,减轻肝脏损伤。

4.抗肿瘤:研究发现,草木犀流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缓解过敏:草木犀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肿等。

6.改善免疫力:草木犀流含有多种对免疫系统有益的成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适用病症草木犀流浸液片适用于以下病症:•喉炎、扁桃体炎、咽炎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引起的不适感;•癌症、肿瘤的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症状;•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的人群。

使用方法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草木犀流浸液片,常见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每次1-2片,每日2-3次,饭后服用。

2.冲服:将草木犀流浸液片放在温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3.喷雾:将草木犀流浸液片放入喷雾器中,使用时按照说明书操作。

请注意遵循医嘱使用草木犀流浸液片,不得超过建议的用量和频率。

注意事项在使用草木犀流浸液片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皮肤过敏者禁用。

3.使用草木犀流浸液片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的摄入。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

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

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郭永来老中医的“前胡止嗽汤”是治疗感冒咳嗽、迁延性咳嗽的灵丹妙药

郭永来老中医的“前胡止嗽汤”是治疗感冒咳嗽、迁延性咳嗽的灵丹妙药

郭永来老中医的“前胡止嗽汤”是治疗感冒咳嗽、迁延性咳嗽的灵丹妙药〔方名〕前胡止嗽汤〔配方〕荆芥5-10克、前胡10-15克、桔梗5-10克、甜杏仁5-10克、甘草5-10克、杷叶5-10克、白前5-10克、紫菀10-15克、陈皮5-10克、天竺黄10-20克、贝母5-15克、芦根10-20克、全瓜蒌10-20克。

〔加减〕如果咳嗽兼喘者(喘不甚重者宜,重则不宜),以麻黄易荆芥。

午后低热不退,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外感风邪较重可加防风;〔制法〕1.上药加水煎煮,每剂煎2次,药汤混合后分成2份。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各温服1份。

〔功用〕这是治疗“有痰的咳嗽”的方剂。

适用于痰涎粘稠垢腻,否则不可用。

运用此方,要抓住“咳嗽有痰,痰不易咳出,体热不高”几个证眼。

〔主治〕主治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漉漉。

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几天至一两个月之间,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点滴药物)和止咳药无效者。

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长期咳嗽不愈,或伴有低热不退者,小儿患者尤宜。

〔疗效〕〔方解〕治咳先治肺,治肺先降气,气顺则火降痰消,而逆者不逆,咳者不咳。

方中除了大队止咳化痰药物之外,枇杷叶,具有通宣理肺的作用,枇杷叶下气之功最速。

瓜蒌实,甘寒润燥,宜其为治嗽消痰止渴之要药,以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

〔验案〕赵某,男,9岁。

母亲代述:体质弱,经常感冒。

今年10月,洗澡之后感冒,在乡医院输液治疗6天回家,和往常一样又开始咳嗽。

因为体虚没有抵抗力,喜欢早上煎鸡蛋吃。

刻诊:体弱貌,时不是要连续咳嗽几声,有痰,不黄,在嘴唇上粘着,有时要吐到扣子上。

摸着前额发热,测量体温37.6度,鼻孔出气发热,两天大便一次,黏腻不爽。

舌苔腻,脉滑数略浮。

与前胡止嗽汤加减: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6克、甜杏仁6克、甘草6克、炙枇杷叶6克、白前6克、紫菀9克、陈皮6克、天竺黄6克、浙贝母6克、芦根6克、全瓜蒌10克。

肺经——精选推荐

肺经——精选推荐

肺经第⼋章肺经,⼈体⾥最容易受伤的经《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

肺经的功效何其巨⼤,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

肺本是娇脏,最怕攻伐,所以“调诸脏即是治肺”实乃真知灼见。

“诸⽓者,皆属于肺。

”《内经》的话句句都是⾦⽟良⾔,须仔细体悟才⾏。

所以,⽓虚的培补、⽓逆的顺调、浊⽓的排放、清⽓的灌溉,都可以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来实现。

⼿太阴肺经⽳⼿太阴肺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管炎、⽀⽓管炎、哮喘、咳嗽、咯⾎、胸痛。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咽痛、⿐炎、流⿐⾎。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疼。

1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在窍为⿐学习中医经络,第⼀条要讲的总是⼿太阴肺经。

⼈的⽓⾎在凌晨3点到5点(也就是寅时)开始冲击肺经,所以此时若出现症状,我们通常要考虑到肺是不是有问题。

有⼀位妇⼥,每到冬季总是在凌晨4点钟左右燥热出汗,⽩天则畏寒怕冷。

中医诊断她为风寒束表,⼼⽕内盛,典型的“冰包⽕”。

但其发病的根源是肺⽓不⾜,⽆⼒助⼼⽕以驱散风寒,必借寅时肺经⽓盛才能发汗解表。

所以给其开了补中益⽓汤补肺⽽助其宣发之⼒,顺势⽽为,⼀剂⽽愈。

《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

可是在实际治疗应⽤⽅⾯,很少有⼈对肺经格外地重视,治疗范围通常局限在感冒、咳喘上⾯。

如果初学者都是这么学习的话,恐怕终是管中窥豹,难见真貌了。

其实肺经的功效何其巨⼤,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

岂是⼀个咳喘可以涵盖?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经直接引起,多是他脏波及。

由肝⽕引起的叫“⽊⽕刑⾦”,祛肝⽕就好;由肾虚引起的叫“肾不纳⽓”,补肾⽓辄效;由脾虚引起的叫“痰湿蕴肺”,健脾祛湿最佳。

还有外感咳嗽,多由风寒引起,那就赶⾛膀胱经之风寒好了。

通常咳喘的病总会迁延不愈,古时便有“内医不治喘”之说,其实多是因见肺治肺,有痰化痰,宣来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2、百合固金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肺部疾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措施有哪些

肺部疾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措施有哪些

肺部疾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措施有哪些哎呀,说起肺部疾病,这可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

但咱们中医在这方面可有不少的办法呢!先来说说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一些常见手段。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不会像西医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就拿咳嗽来说吧,中医会根据你的症状、脉象、舌苔等等来判断是风寒咳嗽、风热咳嗽,还是痰湿咳嗽、阴虚咳嗽等等,然后再对症下药。

比如说,风寒咳嗽可能就会用三拗汤合止嗽散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咳嗽呢,可能就会用桑菊饮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还有中药的膏方,这也是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一个好法子。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大爷,他常年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咳嗽、气喘得厉害。

后来他尝试了中药膏方调理,每年秋冬季节就开始服用,坚持了两三年,情况真的改善了好多。

他跟我说,以前冬天出门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受了凉又犯病,现在居然能跟老伙计们一起去公园里遛弯儿了,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针灸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记得有一位阿姨,因为肺炎住院治疗后,还是觉得胸口闷,呼吸不太顺畅。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了。

她说每次针灸完,都感觉自己的呼吸变得更顺畅,就像给肺部做了一次“按摩”。

再来说说中医的康复措施。

中医特别强调饮食调理,对于肺部不好的人,要多吃一些润肺、清肺的食物。

像雪梨、百合、银耳、白萝卜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她正在给家里患肺病的老人熬百合银耳汤,她说老人特别喜欢喝,感觉喝了之后嗓子都舒服多了。

运动康复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太极拳、八段锦,这些轻柔缓慢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让肺部负担过重。

我在公园里就经常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那一招一式,还真有模有样的。

他们跟我说,坚持练下来,感觉自己的气息都更稳了,身体也更有劲儿了。

中医的情志调理也不能忽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抑郁,对肺部疾病的康复很有帮助。

喉咙痒干咳偏方

喉咙痒干咳偏方

常用医学知识喉咙痒干咳偏方生黑芝麻3钱(约半汤匙),冰糖适量,共捣碎,用滚开水冲成半碗汤,早晨空服,3天痊愈,忌吃鱼腥、过咸食物。

川贝母12g,雪梨2个,猪肺250g,冰糖少许。

将川贝母洗净,雪梨去皮洗净切成数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片。

将川贝母、雪梨、猪肺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置文火上熬煮3小时后即成。

服用时吃梨、肺,饮汤。

此方适应于肺结核的干咳、咳嗽、咳血,以及老人干咳无痰、一般人的燥热咳嗽、口干痰黄等症,具有除痰、润肺、补肺的功效。

银耳10~12g,冰糖适量。

将银耳一朵一朵洗净,放入碗中用冷开水浸泡,水应浸过银耳,浸泡1小时,待其发胀后,拣去杂物。

将浸泡后的银耳,再加冷开水和冰糖适量,放入碗中。

将碗放入蒸锅内,隔水蒸炖2~3小时。

服用时,饮汤、食银耳。

此方适应于秋冬燥咳、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等症,有滋阴润肺、生津止咳的功效,也是体质虚弱者的滋补品。

丝瓜花10g,蜂蜜15g。

将丝瓜花洗净,放入茶盅内,加开水冲泡,然后上盖浸泡10分钟后倒入蜂蜜,搅匀即成。

服用时拣去丝瓜花不用,趁热饮用,每日三次。

此方适用于肺热型支气管炎,咳吐黄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症,具有清肺平喘之功效。

甜杏仁250g,核桃仁250g,蜂蜜500g,白糖适量。

将甜杏仁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煎熬1小时。

将核桃仁切碎,倒入盛白糖的锅内,待稠粘时,加入蜂蜜,搅匀,再烧沸,即成。

将蜜饯双仁放入糖罐内备用。

食用时,每次3g,每日2次。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进入冬天,北方气候干燥,干咳的人比较多。

他们总是想咳,忍都忍不住,咳得肚子都有点痛,但无痰也不感冒,打针,吃止咳消炎药、枇杷膏也不见效果,几个小偏方,赶走咳嗽,希望大家健康。

1、冰糖杏仁梨将梨削皮后切两半,将梨核挖出,然后里面填6、7个杏仁,再用棉线将两半梨绑好,放到一个大碗里;碗里加适量的水(大约是你一次能喝完的量),再加适量冰糖,碗放锅里隔水炖,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吃了,梨和汤最好一次吃光,早晚各一次,吃3天你的咳嗽就好的差不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岁末特别推荐: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原创2017-01-27 王东海罾事物语题图说明:小孩咳嗽初起,按住手上的“肺四穴”,往往能即时止咳——编者。

导语:本文为好友王东海先生咳论专文。

当下由于气候的关系,咳嗽患者众多,东海先生集前贤治咳之大成,总结了各种咳嗽的成因、发展变化和治疗方法,故当能给医者、患者以参考和指引。

然为了安全起见,临床时尚请以医生意见为准。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王东海一、总述咳嗽有外感与内伤的区别。

外感咳嗽,虽是小病,然而患这种病的人很多,且常常症状缠绵,日久不愈。

近代有“百日咳”的病名,古书上也有“久咳酿成痨”的训诫。

初病外感咳嗽,治疗大方向宜散宜泻。

内伤咳嗽,源于内部脏器功能失调:或脾胃久虚,土弱不能生金;或诸脏阴虚,心肝等火炎刑金;或外邪流连久而伤损肺脏,致肺大虚。

内伤咳久,治疗大方向宜补宜敛。

外感有六淫之不同,内伤有七情之各异,咳嗽表现的具体症状多种多样,须详细分别种种不同的细节信息,不能盲目笼统地用药。

外感咳嗽万物外阴内阳,人身中亦如此,内生长而外收藏。

风寒等邪袭人,多从表而入人身,尤其是兼寒之阴邪,性主收敛,侵人一层渐深一层,伤人身体,首先伤的就是肤表。

而脏腑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秉行金的清肃下行功能。

肤表受邪,人身体表卫外之阳已伤,故有畏寒、怕冷的自我感觉,鼻窍受影响而鼻塞(微血管冷凝充血),呼吸重浊,肺的清降功能受阻碍而咳逆气冲于上,肺调水道的功能受碍而涕出(都是肺失降令而气机逆于上的缘故)。

若邪伤在足太阳经多一些则现:畏寒怕冷,头项强痛、鼻鸣等症状;甚或有口淡气冷、面青灰等情形。

这些都是风寒初袭肤表的情况。

稍久,人体机能奋起抗邪,即有发热表现了。

(此时之治,撤外邪为第一要务。

)外邪去,不止咳而咳自止,发热自退。

宜麻黄、桂枝、淡豆豉、紫苏、陈皮、羌活、防风、葱白等辛温解表。

若邪属风温、凉燥、温燥详见后面各条。

内伤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胸疼(尤其是左胸)喉痛之咳为心咳,酌情用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咳引痛两肋,甚则不可转侧为肝咳,宜枳壳煮散去川芎加青皮、肉桂、苏子、柴胡、香附、姜汁;右腹上痛引肩背为脾咳,宜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喘急有声甚则咳血为肺咳,宜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等,加麦冬、萎蕤、细辛;腰背相引而痛为肾咳,宜都气丸加麦冬、人参;小肠咳咳而矢气,酌情用桔梗汤加人参、茯苓、陈皮、五味子;胆咳咳吐苦水,酌情用小柴胡加芦根汁;胃咳咳而欲呕,酌情用异功散加蜀椒、黄连、乌梅;大肠咳咳而遗屎,宜用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膀胱咳咳而遗溺,酌情用五苓散加人参;三焦咳腹满不食,酌情用二陈汤加杏仁、厚朴。

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咳嗽,究不能离脾肺而施治,又因肾主五液,肾为生痰之本。

中年人体虚者、老年人之久咳,必当责及于肾。

二、病机病因与治法治则条辨1、“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此《内经》明训。

立秋、处暑、白露三节气为湿土主气时。

若伤于湿,湿气内合人身之脾,即时便表现出咳嗽多痰的症状,痰多而松动易出,治疗以理脾为主渗湿为佐。

宜加味二陈汤: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生薏仁、杏仁、生姜等。

若湿伤于脾较微或其人体质素强健,初时并无明显不适,湿气内踞于脾,酿久成痰,痰袭于肺,影响到肺的治节功能,入冬稍感风寒之气,邪由皮毛而入于肺,肺气上逆,内外合因,痰随气逆冲于上,痰嗽之病发作,其人舌苔白润,胸部痞闷不适,痰白而稀,口不渴,治宜加味二陈汤加防风、羌活、紫苏(若小青龙汤用于此,似嫌其峻烈)等。

2、秋伤于燥之干咳少痰者。

“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叫嗽,有声有痰叫咳嗽”。

有秋伤于湿情况,而又有秋伤于燥的情况。

是何缘故?这里有时令的因素(夏秋之间有段时间叫长夏),还有年份的因素,关系到年份的主运客运主气客气,不在此详述。

a.若其年秋阳高照,久晴无雨,人感其邪,症状表现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苔白,舌体红,右脉数大。

宜用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薄荷、连翘、桔梗、茅根、菊花等平其温燥之邪。

此治温燥初袭肺卫的大框架用药思路。

b.若其时秋深天凉,西风肃杀,人感其邪,症状表现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嗽稀痰等。

(较前之温燥伤人,初起症状恶寒重,而发热轻。

而各种症状较冬季伤寒要轻,唯较伤寒多出咽干唇燥的表现。

)治宜杏苏散加减:杏仁、苏叶、前胡、陈皮,甘草、桔梗、茯苓、姜枣、香豉、蒸梨等。

c.秋末伤燥,不即时发作,燥气内侵于肺,肺失清肃而渐表现出干咳,少痰或无痰而咳逆。

前面二条是燥邪新病,本条干咳,是燥邪久伏成病。

症状表现是咳逆少痰,即有少量痰亦清粘喉间干痒,咳甚则胸胁隐痛,舌苔白薄而少津当用温润辛金法加减:紫苑、百部、松子仁、款冬花、杏仁、陈皮、麦冬、玉竹、北参、元参、生地、旱莲草、桑叶等。

3、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或倚息咳喘不得卧,或见背受凉则咳甚,小青龙汤主之。

病人患伤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的太阳表症没有得到解除,同时病人体内素有水饮,此时,内因外因相合,水碍胃气下行,逆而作干呕;水气犯肺,则咳喘,水碍阳气的气化蒸腾作用,则表现为口渴,水走入肠道则利,水蓄则小便不利而小腹满。

所以必用小青龙汤之麻黄、桂枝撤外寒;干姜、半夏,细辛去水气。

表有风寒里有寒饮,用辛温燥热之药表里双解,唯阴虚火旺之人、真元亏虚、有少阴证者,皆当禁用此剂,须牢记。

4、冬不寒而温,春应温而太过。

此时若人有起居不慎,感受风温之邪,表现出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当用辛凉之剂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

设若风温之邪独入肺经,只有咳嗽微发热微渴的症状表现宜用桑菊饮辛凉宣润以利肺。

若感风温之邪误治失治,肺热与痰相互胶滞。

症状表现为:身热烦渴,汗出而咳喘,脉数苔黄。

宜用麻杏石甘汤,痰多加瓜萎、竹沥,便秘加生大黄。

5、人有骤感风寒(秋凉冬寒和初春之时多见,每与天气突然降温有关,所以仲春倒寒也是),鼻塞不通,咳嗽声重,痰先清稀后浊稠,初起莫妙于用荆防败毒散,甚或九味羌活汤加减(辛温解表)及甘草、桔梗、苏叶、陈皮、小柴胡去和解之。

若其人体虚,人参败毒散或补中益气汤也可酌情而用(鼻塞初起,互搓手大拇指处的手太阴肺经一线,力度适中,约80个来回搓至发热。

鼻塞可立刻消失)。

染病稍久即宜:苏叶、麦冬、茯苓、玄参、甘草、黄苓、天冬、款冬花、贝母、天花粉、白芥子等。

不可只用辛温表散之药。

每每见到人服辛温表散(治风寒的感冒药)之后,增见咽喉干燥肿痛上火等内热情况。

6、风寒之邪已散而痰未清,仍症现咳嗽气逆、牵引腰腹、俯仰不利,此情形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类似肾虚水泛为痰)。

“痰之标在肺,痰之本在肾”,宜大补肾水,制心火而济肺金之不足,不治痰而痰自化,宜用:熟地、麦冬、甘草、柴胡、白芍等,张景岳金水六安煎也寓有此意。

7、人有咳嗽食少者,当用补母止咳汤,脾土(土生金,是肺之母)肺金两补之:白术、茯苓、人参、陈皮、甘草、苏子、半夏、桔梗、麦冬、紫苑、肉桂。

8、人有咳嗽有痰,痰疑成块成粒状者,痰色黄白,需用尽气力始得咳吐而出。

此脾虚已久之症,宜六君子汤加胆星、沉香及柴胡,栀子健脾兼理气。

9、老年男性多见咳嗽出黄浊之痰团。

因气虚不能推送,需用力久咳才能咳出,用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陈皮柴胡白芍栀子、白芥子。

偏阴虚有火者,用化老汤:人参、白术、生地、款冬花、白芥子、白芍、地骨皮、柴胡、甘草、麦冬等。

10、人有阴分素虚,容易气恼,偶犯风邪,因此而咳嗽。

宜滋肝肾之阴为主,稍用散风去邪之味。

方用平补汤:熟地、麦冬、甘草、白芍、柴胡、人参、苏子、茯苓、天花粉、百合、荆芥、香附、陈皮、元参等。

11、人有久咳不愈,口吐白沫,气带血腥,此是阴虚肺燥。

宜峻补肺肾,用熟地、麦冬、芡实、芡肉、贝母等。

12、人有久病咳嗽,吐痰色红,似血非血,盗汗淋漓,肠鸣作泄,午后发热,此病宜肝脾肺肾四脏同调:白芍、麦冬、茯苓、元参、桑叶、熟地、山茱萸、五味子、车前子、地骨皮、百合、沙参、丹皮、牛膝、破故纸、贝母等。

13、人有春暖夏热时,安然无事。

一遇秋凉,即咳嗽不宁,甚至气喘难卧,缘于内有郁热,气血与热力不能宜达于肤表,外邪得以趁虚袭入,宜疏其内郁之热兼撤外入之寒:当归、大黄、贝母、天花粉、薄荷、荆芥、甘草、白术、陈皮、黄芩、神曲、桔梗、川芎、生地、款冬花等。

14、人有咳嗽,面热如醉,此为阳明胃热上冲熏面。

酌以生地、元参、生石膏、天花粉、麦冬、大黄清之润之利之。

15、人有咳嗽,气从小腹上冲胸咽。

此为阴虚火逆。

宜用:生地、元参、牛膝、麦冬、白芍、阿胶等。

16、人有咳嗽,气从上逆,喉中有水鸣声。

须发散、下气、润燥、开痰四法兼施,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等。

17、咳嗽脉沉,体内有水饮停着。

宜泽漆汤:半夏、紫菀、泽漆、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等。

18、咳嗽脉浮,酌用浓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生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小麦等。

19、有前贤认为:仅有咳、或稍微有痰而痰极粘滞难出,缘于肺受火烁,若妄用治痰的通套之剂二陈汤,必致燥劫阴血,而转生大患。

应宜甘寒凉润之药如:麦冬、竹沥、天花粉、竹叶、石斛、知母等。

20、有前贤认为:六气之邪初袭肤表而致咳嗽者,药不宜静(静药,如熟地、生地、五味子、石斛、黄芩、黄连等阴凝之药)静则使邪留连不解转生他患,所以禁用寒凉收敛之药,需遵《内经》“肺欲辛”“辛者散”之旨。

外邪宜散,解散外袭之风寒热燥诸邪。

若误用收敛,外邪必缠绵不去,深入为患(常见感冒发热咳嗽,不忌油腻肉荤,虽服药正确,也必定是咳嗽日久不退。

所以仲圣桂枝汤条下有禁生冷,粘滑,肉荤,酒酪,臭恶等物之明训)。

治内伤咳嗽者,药不宜动(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防风、姜桂、砂红等辛香燥热之阳药),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所谓“辛走气”,“辛耗气”,“气病无多食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内伤致咳,久咳体虚者,用药宜补而敛之。

若误用辛味发散之药,则肺气更加怯弱,正气不支,危害同样是很大的。

其中又有须变化权宜者,若是遇到体质虚弱的初感新邪而咳嗽的病人,又当用补益佐以和解于发散的方剂中;治疗内伤咳嗽,虽当以静养阴,也有须佐以干姜、肉桂、附子等补助命名(命门火衰,辛热扶阳)的情况。

21、伤风寒以有咳嗽为轻。

若风寒之邪,直入于内伤脏腑则不见咳嗽,为病重。

所以天气变化时,小孩子最容易病发热咳嗽。

因为小孩的情况,只要没有先天性不足,脏器就没有人事方面的虚损。

仅仅只是脾肺功能稍微有些弱,邪伤多在肤表,病久向内引入再妨碍于肺与脾。

成年人感冒六邪,多有不见发热咳嗽的,是因为身体内部有脏器方面的虚损,外邪得以直接入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