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理论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课件--牵引性能参数的合理匹配
Mepmax=KzoMeH Pmax=KPoPeH
当发动机的负载程度达到这一最佳值时,发动机的平均输出 功率将随着负载程度的增大而下降,负载程度达到某一极限时, 发动机将不稳定工作。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当发动机具有最大输 出功率时,发动机的平均输出比油耗也接近它的最佳值。
第一节 牵引性能
行走机构的牵引效率ηx可以由滚动效率ηf与滑转效率ηδ的 乘积来表示,——履带式行走机构的牵引效率是ηfηδ和ηr三者 的乘积。由于履带驱动段效率,ηr可近似地认为是一常量,所以 为简化讨论起见未予计入,但这并不影响问题讨论的实质。亦即:
x
f
F F Ff
(1 )
(6-3)
Q = f (F KP, v)
第一节 牵引性能
由于在行走机构与地面相互作用中,有效牵引力FKP与实际 行驶速度v之间存在着某种制约关系,即FKP的增大将伴随着v的 下降。因此,在滑转曲线上总可以找到某一工况点,当机器在这 一工况下工作时,牵引力和实际速度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 可使机器的生产率达到最大值。这一工况称为行走机构的最大生 产率工况。
第一节 牵引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两项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适当地配置发动 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在行走机构滑转曲线上的位置。正确地配置 这一位置不仅能保证发动机在作业过程中不会强制熄火,而且 还可以利用行走机构的滑转来保护发动机不致于过分超载,从 而保证发动机经常处在调速区段上工作。对于工作阻力急剧变 化的铲土运输机械来说,这一点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 充分的发挥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正确地配置发动机的最 大输出功率在行走机构滑转曲线上的位置将是解决牵引性能参 数合理匹配的一个重要问题。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课件--液力变矩器及其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性能
M e M 1 ne n1
Me,ne—发动机的有效扭矩与转速; 图4-4发动机与变矩器的串联连接
M1,n1—变矩器泵轮轴上的输入扭矩与转速。
a)-直接连接;
第二节 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
如果在变矩器输入特性上同时绘出发动机的调速特性[图4-
5a)],那么满足上述条件的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的全部可能
工况就可清楚地表现出来。实际上这些工况是由发动机调速特性
和变矩器输入特性共同包含的区域来确定的,即[图4-5a)中
A1C1C2A7所包围的区域。由此 可见,如将变矩器的输入特性
与转换至泵轮轴上的发动机调
发动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见图4-5b]。
功率输出轴所消耗的转矩取决于所驱动的工作装置的类型,
情况很复杂。在近似的计算中,
通常可按一定的百分比在发动机的
总功率中将其扣除。
按照前面所述的方法,利用关
系式(4-5)、(4-6)和(4-7),不难
作出转换至泵轮轴上的发动机调
速特性。据此,即可绘制出变矩
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第二节 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在 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上也常 常用发动机的通用特性代替 调速特性。图4-5b)上可以清 楚地表示出在变矩器与发动 机共同工作的全部工况下, 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并阐 明发动机最经济的燃料消耗 区是否被充分利用。
图4-5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 的输入特性 b)发动机通用特性;
一、液力变矩器的输出特性
液力变矩器的输出特性是表示输出参数之间关系的曲线。通 常是使泵轮轴的转速保持不变,在此工况下求取以涡轮轴转速n2 为自变量的各输出特性曲线(参看图4-1)。
最新中职学校发动机与底盘理论复习题一
中等职业学校发动机与底盘理论复习题一一、判断题1、减速起动机中直流电动机的检查方法和常规起动机完全不同。
()2、发动机总成修理时,应根据曲轴轴颈的实际测量值,确定修理方案。
()3、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有了自洁功能后,热线部分便不会被污染。
()4、故障代码所反应的是某个器件的状态,而不是某个系统的状态。
()5、对曲轴较长轴颈的磨损检验应以圆柱度误差为主,对较短轴颈则必须检验圆度和圆柱度误差。
()6、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后,制动踏板与地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制动踏板余量。
()7、变速器驱动桥必须通过带等角速度万向节的半轴总成与车轮连接。
()8、使用电子节气门的车辆,在驾驶人没有踏下加速踏板的情况下,ECU无法根据不同的工况调节发动机的转矩。
()9、HC是燃料没有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10、取样管插入排气管中的深度对尾气分析仪测量的排气浓度准确性影响不大。
()11、某个气缸失火,若不采取合理措施,三元催化转化器会过热,加速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失效。
()12、怠速控制阀卡滞常影响发动机怠速调节能力,特别是在开空调、挂挡(自动变速器)等怠速负荷变化时,发动机怠速运转不良。
()13、ABS的作用是,在制动过程中,通过调节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使作用于车轮的制动力矩受到控制,从而将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之内。
()14、制动液性能稳定,故若无异常泄漏则只需检查,无需定期更换。
()15、在根据故障代码进行故障诊断时,维修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该元件所处的工作环境。
()16、当冷却液温度过高时,液力变矩器的锁止离合器不会进入锁止工况。
()17、液力变矩器在涡轮转速较高时,单向离合器处于锁止状态。
()18、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器装置或电气系统对其他电器系统不产生干扰和不受环境干扰并工作在指定环境中的能力。
()19、离合器分离轴承为封闭式,一般不能拆卸清洗或加润滑剂,若损坏应换用新件。
()20、如果设置该故障代码的参数环境发生错误,即使被考察的传感器参数正确,ECU也可能会判定该传感器错误。
轻型商务箱式货车底盘理论分析
轻型商务箱式货车底盘理论分析
懂车的人判断一辆好车的指标就是看底盘,底盘又称为车架(Chassis),它如同人类骨骼的作用一样,承受着车辆在静态或者动态条件下所有的重量,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乘员,以及在恶劣路况与制动加速时对车辆产生的压力,这些都是由底盘一力承担,所以说,车架是一辆汽车的最重要支撑结构。
无论是家用轿车还是卡车,每台车都有一个底盘,但是底盘的形式就因车型而有所不同。
环顾全球各大汽车厂,能称之为车厂的,你可以没有发动机技术、但是你不能没有自己的车架;你可以不会设计样子外观,但你不能连这套骨骼都造不出来,也就是说,汽车工业货车由于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载,所以底盘结构与普通的汽车完全不一样,这种结构就是非承载式车身,也称为车身框架结构其实车身框架结构的历史比汽车诞生的历史还
要久,这个结构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马车时代,当时是使用木材来建造,在古装片中的马车与搬货的手推车都是使用这一种底盘结构。
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使用钢铁来取代木材,但是使用木材来固定这种做法仍然持续了几十年。
早期的车身框架已经是使用梯形结构,由两条横梁来固定两条平行的主梁上,车壳与动力系统都放在车架上方,而车架则放在悬架与车轮上。
来到今天这种结构已经被硬壳式、半硬壳式与单体式设计所取代,但由于车身框架结构能承受大负载,所以依然是货车与重型卡车的首选。
汽车底盘动力学的研究
汽车底盘动力学的研究汽车底盘动力学是研究汽车行驶中底盘受力、运动规律以及稳定性的科学,它对汽车的安全性和操控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汽车底盘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探讨和总结。
1. 底盘动力学概述汽车底盘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刚体力学、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底盘动力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行驶性能,确保驾驶员的安全。
底盘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汽车工程师设计和改进汽车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底盘受力和运动规律在汽车行驶中,底盘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包括重力、离心力、阻力以及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产生的力。
底盘运动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车辆的侧倾、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等参数。
通过研究底盘受力和运动规律,可以了解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3. 汽车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底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汽车的操控性、行驶平稳性以及车身姿态的控制都起着关键作用。
悬挂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悬挂结构设计、悬挂刚度、减震器的选用和调校等。
通过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和调校,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行驶舒适性。
4. 汽车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中负责控制车辆转向的部分,它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转向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转向机构的设计、转向比的选择和转向力的调校等。
通过研究转向系统的性能和参数,可以优化汽车的转向操控性能,提高驾驶员的操控感受和安全性。
5. 汽车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中用于控制车辆减速和停车的重要部分,它对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制动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刹车片材料的选择、刹车盘的设计和刹车系统的调校等。
通过优化制动系统的设计和调校,可以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汽车底盘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和操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底盘动力学,可以优化汽车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提高汽车的性能和稳定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汽车底盘动力学的研究将会为汽车工程师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工程车辆底盘基础理论
• 1.1 绪论 • 1.2 底盘的行驶原理 • 1.3 行走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 • 1.4 附着性能 • 1.5 牵引性能参数的合理匹配
返回
1.1 绪 论
• 底盘是工程车辆可靠性运行的关键部件,也是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的重 点, 掌握工程车辆底盘的基础理论,对研究工程车辆运行动力和改进车 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页 返回
1. 3行走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
• 2.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动力学
• 履带车辆工作时,其上作用有抵抗车辆前进的各种外部阻力和推动车 辆前进的驱动力—切线牵引力,而切线牵引力本身则由驱动链轮上的 驱动力矩所产生。
• 当履带车辆在等速稳定工况下工作时,存在以下两种平衡关系。 • (1)外部阻力与切线牵引力的平衡关系 • 履带车辆上的各种外部阻力与切线牵引力的平衡关系为
• 对车辆来说, 拉力Ft 是内力, 它力图把接地段从支重轮下拉出, 致 使土壤对接地段的履带板产生水平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力的合力F K 称作履带式底盘的驱动力或切线牵引力, 履带式底盘就是在驱动 力FK 的作用下行驶的。
下一页 返回
1.2 底盘的行驶原理
• 由于动力从驱动轮经履带驱动段传到接地段时,中间有动力损失, 若此损失用履带驱动段效率ηr表示,则Fx可表示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3行走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
• 由于这些摩擦损失的存在,驱动力矩在形成切线牵引力时必然消耗一 部分力矩用来克服行走机构内部的摩擦损失。也就是说,在驱动力矩 中必须扣除一部分力矩后才能与切线牵引力相带行走机构内部摩擦中的驱动力矩,称为换算 的履带行走机构内部摩擦力矩。
一方面,地面所产生的驱动力F大于或等于滚动阻力
与
作业阻力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PPT课件-理论课12悬架
• 6、单斜臂式 悬架
• 单斜臂式悬 架是介于单横 臂与单纵臂之 间的一种悬架 结构。单斜臂 的摆动轴线与 汽车纵轴线成 一定夹角θ (0°‹θ‹90° ),如图3-38 所示。
图3-38 单斜臂式悬架
图3-32 奥迪A4轿车不等长双横臂式螺旋弹簧独立悬架
• 2、纵臂式独立悬架 • 纵臂式独立悬架是指车轮在汽车纵向平面内摆动的悬架结构,又分为
单纵臂式和双纵臂式两种形式,如图3-33、3-34所示。
图3-33 单纵臂式扭杆弹簧独立悬架 图3-34 双纵臂式扭杆弹簧独立悬架
• 3、多杆式独立悬架
• 多杆式独立悬架结 构(如图3-35所示), 独立悬架中多采用 螺旋弹簧,因而对 于侧向力,垂直力 以及纵向力需加设 导向装置即采用杆 件来承受和传递这 些力。应用:一些 轿车上为减轻车重 和简化结构采用多 杆式悬架。
图3-28 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 钢板弹簧被用做非独立悬架 的弹性元件,由于它兼起导 向机构的作用,使得悬架系 统大为简化。应用:货车的 前、后悬架中。如图3-29所 示。图3-29 钢板式非独立 悬架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 只能承受垂直载荷,所以其 悬架系统要加设导向机构和 减振器。螺旋弹簧非独立悬 架常用于轿车的后悬架。用 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时, 必须在悬架系统中安装导向 装置和减振器。如图3-30所 示。
图3-35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 4、烛式悬架
• 烛式悬架的 结构特点时车 轮沿主销轴线 上下移动,如 图3-36所示。
图3-36 烛式悬架
• 5、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又称滑柱摆臂式或支柱式) • 这种悬架主要由减振器、螺旋弹簧、横摆臂和横向稳定杆
等元件组成,如图3-37所示。
图3-37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汽车底盘理论转段考试
汽车底盘理论转段考试1.、锥齿轮差速器能使两侧驱动车轮差速靠的是()。
[单选题] *A.半轴齿轮的自转B.行星齿轮的自转(正确答案)C.差速器的自转D.差速器壳的自转2、若驱动桥的一侧车轮转速为零,则另一侧车轮的转速()。
[单选题] * A.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2倍;(正确答案)B.一定为零;C.等于差速器壳转速;D.以上都不3、为了适应总布置的要求,有些汽车在转向盘和转向器之间由()连接。
[单选题] *A.轴B.钢丝C.万向传动装置(正确答案)D.链条4.辛普森式和拉威那式行星齿轮机构的区别是()。
[单选题] *A.只是有一个有超速行星排,另一个则没有B.两个行星排:“共用一个太阳轮”,还是“一个共用行星架和一个共用齿圈”(正确答案)C.一个为单行星排,另一个为双行星排5、离合器从动盘安装在()上。
[单选题] *A.发动机曲轴B.变速器输入轴(正确答案)C.变速器输出轴D.变速器中间轴6.对汽车离合器的主要要求是()。
[单选题] *A.接和柔和,分离彻底(正确答案)B. 接和柔和,分离柔和C.接和迅速,分离彻底7、离合器压盘靠飞轮带动旋转,同时它还可以相对飞轮()。
[单选题] * A.轴向移动;(正确答案)B.径向移动;C.平面摆动D.轴向摆动8、全浮式半轴承受()的作用。
[单选题] *A.地面反力(正确答案)B.地面弯矩C.A、B、C9、连接轮盘和半轴凸缘的零件是()。
[单选题] *A.轮毂(正确答案)B.轮辋C.轮辐;D.轮胎10、属于单盘离合器从动部分的是()。
[单选题] *A.从动盘(正确答案)B.飞轮C.压盘D.离合器盖11、当离合器处于完全结合状态时,变速器一轴()。
[单选题] * A.不转动B.大于发动机曲轴转速不同C.与发动机曲轴转速相同(正确答案)D.小于发动机曲轴转速不同12、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加速同步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 A.作用在锁环上的推力B.惯性力C.摩擦力D.以上各因素综合(正确答案)1.转向器传动比越大,转向灵敏度越高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汽车行驶中,传动轴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变化。
1-1轮式底盘行驶理论
v < vT
v = OO3 ⋅ ω
4
充气轮胎的几个半径: 充气轮胎的几个半径:
滚动半径: 滚动半径:轮胎回转中心到速度瞬心之间 的距离;描述车轮运动状态的参数。 的距离;描述车轮运动状态的参数。实际 测量计算时可用下式: 测量计算时可用下式:
S rr = 2πnK
自由半径:轮胎充气后,不受任何载荷时的半径; 自由半径:轮胎充气后,不受任何载荷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轮胎充气后,仅受垂直载荷时轮胎回转中心至车 静力半径:轮胎充气后, 轮与地面接触点( 之间的距离; 轮与地面接触点(面)之间的距离;
由于 T = T + T τ µ
21
滑转率曲线
ZFS
2012-329
22
规定: 规定: ①附着力——由地面附着条件决定的最大牵引力 附着力 由地面附着条件决定的最大牵引力
Tmax = Pk max − Pkf
Pϕ
驱动轮上垂直地面的载荷。 ②附着重量——驱动轮上垂直地面的载荷。Qk ③附着重量利用系数
实际速度
v = ω ⋅ OO1
车轮的三种运动状态分析 纯滚动时: ① 纯滚动时:
v = vT
v = OO2 ⋅ ω
r = OO1
r < OO
r > OO1"
' 1
②滑移时:(从动轮制动时) 滑移时:(从动轮制动时) :(从动轮制动时
v > vT
ZFS
2012-329
③滑转时: (驱动轮加速时) 滑转时: 驱动轮加速时)
T = Tτ + Tµ
与土壤受剪面积有关, 其中 Tτ 与土壤受剪面积有关,可表示为
Tτ = τ cp ⋅ Fτ
τ cp
2022年汽车底盘构造维修理论知识试题库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汽车底盘构造、维修》理论知识试题库一、填空题1.汽车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和半轴等总成组成。
【中】变速器差速器2.摩擦式离合器一般由主动部分、、和操纵机构四部分组成。
【中】从动部分压紧机构3.上海桑塔纳轿车离合器中钢质膜片弹簧, 既起的作用, 又起的作用。
【中】压紧弹簧分离杠杆4.手动变速器操纵机构中三大锁止装置是指自锁装置、装置和装置。
【中】互锁倒档锁5.半轴通常可分为全浮式半轴和半轴两种。
半轴的内端与齿轮相连, 半轴的外端与驱动轮轮毂相连。
【中】半浮式半轴6.东风EQ1092型汽车万向传动装置中采用万向节;桑塔纳轿车万向传动装置中采用等速万向节。
【中】十字轴球笼式7.上海桑塔纳轿车主减速器为齿轮式结构。
其主动锥齿轮与输出轴制成一体。
【中】单级双曲线变速器8.普通差速器一般由齿轮、齿轮、行星齿轮轴和差速器壳组成。
【中】行星半轴9.后驱动桥壳的主要作用是安装主减速器、差速器、和。
【中】半轴驱动轮10.离合器在使用中常见的故障有: 、分离不彻底、和。
【中】打滑发抖异响11.离合器从动盘方向装反, 将会引起离合器。
【中】分离不彻底12.变速器跳档的主要原因是变速器的装置失效。
【中】自锁13.变速器可以同时挂入两个档位, 说明变速器的装置失效。
【中】互锁14.变速器在使用中常见故障有: 跳档、乱档、和。
【中】异响漏油15.万向传动装置常见的故障有和。
【中】异响振抖16.装配传动轴时, 必须使两端的万向节叉处在, 否则会导致万向传动装置发生故障。
【中】同一平面17.驱动桥在使用中常见的故障有: 、和等。
【中】漏油发热异响18.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 用手触摸主减速器如有的感觉, 则为驱动桥过热。
【中】无法忍受19.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及控制电路等。
【中】电控单元传感器执行器20.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换档执行机构由、和三种执行元件组成。
【中】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21.汽车行驶系由、、、悬架四部分组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ppt课件完整版
(第4版)
Contents
第
二
一、变速器的种类和功用
章
二、手动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手
动
变
三、同步器
速
器
四、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五、手动变速器的维修
一、变速器的种类和功用
1、变速器的种类和作用
变速器按传动比的级数可分为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 按操纵方式可分为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手动自动一体变速器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转向过程的控制原理
六、转向系统的维修
1、动力转向油液的添加与检查
检查和添加油液
按以下步骤排出系统中的空气。
排放动力转向系统中的空 (1)将转向盘向左打到极限位置
气
(2)起动发动机。 使发动机在怠速下运行。重新检查液面
(3)将转向盘从一侧打到另一侧
(4)使转向盘回到中心位置。 使发动机继续运行2 ~3min。
功用:
(1)实现变速、变矩 (2)实现倒车 (3)实现中断动力传动
二、手动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1、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二、手动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1、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设主动齿轮转速为n1、齿数为z1,从动 齿轮转速为n2、齿数为z2,主动齿轮 (即输入轴)转速与从动齿轮(即输出轴)转速 之比值为传动比(i12 ),则由齿轮1传到 齿轮2 的传动比为: i12 = n1 / n2 = z2 / z1
2、前悬架下臂的更换
四、悬架装置的维修
2、前悬架下臂的更换
四、悬架装置的维修
2、前悬架下臂的更换
四、悬架装置的维修
2、前悬架下臂的更换
四、悬架装置的维修
2、前悬架下臂的更换
底盘理论
1.驱动力:发动机输出力矩Me,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成为驱动力矩Mk,它产生一个对地面的圆周力,这个力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Pk称为驱动力。
驱动力也称为切线牵引力。
有效牵引力:机械驱动装置所产生的总驱动力Pk减去机械行走装置所受总行驶阻力Pf即为有效牵引力。
附着系数:附着系数,是附着力与车轮法向压力的比值附着力:当滑转率为100%时,机器牵引力Pkp达到最大值p ,c称为附着力。
2.滑转率:因滑转而损失的行驶速度百分率。
为理论速度减去实际速度和理论速度的比值。
滑转率曲线:开始随滑转率增加有效驱动力显著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土体被破坏,滑转率再增大,有效牵引力变化不大。
3.底盘:机架和行驶系,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的总成,是整机的支撑,并能使整机以所需的速度和牵引力沿规定的方向行驶。
底盘由组成:行驶系,制动系,传动系,转向系。
传动系:功用:a将发动机动力增扭减速,,改变方向,满足行驶和作业b给其他操纵机构输出动力c有接通断开动力的功能,使整机停机二发动机不熄火d过载保护(离合器打滑)组成:离合器、变速箱、中央传动、转向离合器、最终传动等制动系:功用:a使工程机械减速停驶b实现工程机械斜坡停驶和下坡稳定行驶c对履带车辆,利用制动器实现其转向。
组成:制动器和制动驱动机构行驶系:a保证整机行驶作业b承受整机重量、各种力并且传力c吸收振动缓和冲击。
组成:行驶装置、悬架、机架。
转向系:功用:a使车轮转向行驶阻力小,轮胎受磨损程度小b转向可靠,操纵轻便c转向灵敏性好。
组成:转向器和转向传动装置。
4.机械传动: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工作可靠、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
缺点:a发动机振动直接传到传动系,外负荷冲击直接到达发动机,使功率和寿命降低。
b传动系无自适应c换挡频繁,对驾驶员要求高。
d起步困难。
用于小功率和负荷平稳连续的作业机械。
液力机械传动:自动适应负载变化,减少档位数,减少传动系和发动机所受冲击,换挡容易,有效提高了机器生产效率。
汽车底盘认知的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底盘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安全、舒适性和经济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汽车底盘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维修保养知识,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汽车底盘认知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汽车底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实训过程和收获的总结。
二、实训内容1. 底盘结构概述首先,我们了解了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
传动系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行驶系负责支撑汽车的整体重量,并保证汽车平稳行驶;转向系负责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制动系则负责使汽车减速或停车。
2. 传动系认知在传动系方面,我们学习了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离合器用于连接发动机和变速器,实现动力的传递;变速器用于改变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扭矩,以满足不同行驶状态的需求;传动轴和差速器则负责将动力传递到车轮。
3. 行驶系认知行驶系主要包括车轮、轮胎、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
车轮和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直接影响汽车的抓地力和行驶稳定性;悬挂系统负责连接车身和车轮,保证汽车的平稳行驶;转向系统则负责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4. 转向系认知转向系主要包括转向器、转向助力器、转向拉杆和转向节等部件。
转向器负责将驾驶员的转向指令传递给车轮;转向助力器则用于减轻驾驶员的转向力;转向拉杆和转向节则负责将转向器的转动传递到车轮。
5. 制动系认知制动系主要包括制动器、制动助力器和制动管路等部件。
制动器负责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减速或停车;制动助力器则用于减轻驾驶员的制动力;制动管路则负责将制动信号传递到各个制动器。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汽车底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汽车底盘结构的理解,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和保养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拆装和维修汽车底盘的各个部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汽车修理工(中级)底盘理论复习题
汽车底盘1.汽车车速传感器一般安装在( D )上。
A、车轮B、轮毂C、发动机D、变速器2.汽车车轮转速传感器安装在( A )上。
A、车轮B、发动机C、变速器D、传动轴3.汽车总成的振动和噪声可用( C )来测量。
A、底盘测功仪B、轴重仪C、声级计D、灯光仪4.( D )决定了相关总成、部件和汽车的工作平衡程度。
A、振动B、噪声C、总成清洁度D、动、静平衡程度5.桑塔纳2000型轿车转向油泵安装完毕后,应调整( C )“V”型带的张紧度,并加注ATF油液。
A、转向器B、转向阀C、转向油泵D、转向助力器6.根据《汽车车架修理技术条件》(683800—83)的技术要求,车纵梁侧面对车架上平面的垂直度公差为纵梁高度的( A )。
A、百分之一B、千分之一C、百分之二D、千分之二7.修理竣工的车架所增加的重量不得越过原设计重量的( D )。
A、百分之一B、百分之五C、百分之八D、百分之十8.车架按要求分段检查时,各段对角长度差不应大于( B )mm。
A、1B、5C、10D、159.根据《汽车变速器修理技术条件》(685372-85)的技术要求,变速器壳上各承孔轴线的平行度公差允许比原设计规定增加( B )mm。
A、0.01B、0.02C、0.03D、0.0410.根据《汽车变速器修理技术条件》(685372-85)的技术要求,各齿轮的啮合印痕应在轮齿啮合面中部,且不小于啮合面的( B )。
A、55%B、60%C、70%D、75%11.根据《汽车前桥及转向系修理技术条件》(GB8823—88)的技术要求,前轴主销孔端面修理后,厚度减少量不得大于( C )响。
A、1.0B、1.5C、2.0D、2.512.转向节各部位螺纹的损伤不得超过( B )。
A、一牙B、二牙C、三牙D、四牙13.前轴与转向节装配应适度,转动转向节的力一般不大于( C )N。
A、20B、15C、10D、514.根据《汽车驱动桥修理技术条件》(GB8825-88)的技术要求,圆锥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为( D )mm。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复习资料
一、影响轮式车辆滚动阻力和附着性能的主要因素。
1土壤条件,主要由土质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决定,土壤抗剪强度越大,附着性越好。
土壤越潮湿,轮胎的附着性能就越差。
如果土壤过于软烂,滚动阻力就大。
2路面条件,当轮式车辆在硬质路面上行驶时,其附着性能取决于轮胎和地面的外摩擦系数。
3附着重量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在摩擦性土壤中,增加附着重量,可以提高附着力。
但当土壤抗剪应力达到最大值后,再增加附着重量,可能会降低驱动力。
4轮胎充气压力,当轮胎的充气压力从较大值P i开始降低时,附着力随P i降低而增加。
但当P i进一步降低时,驱动轮滚动阻力F fk就要增加。
这是因为滚动阻力是由轮胎和土壤两者变形所引起的。
5轮胎尺寸,增大轮胎直径,可以增加轮胎支承长度,使附着力增加,滚动阻力降低。
在适当条件下,也可装用加宽型驱动轮胎。
6轮胎花纹,花纹长度相同时,适当增加花纹布置角,可以提高车辆的附着性能。
花纹的形状和布置会影响轮胎的压力分布,因而也将影响附着力。
7轮胎结构,轮胎的刚度、帘布层数、帘布排列方法等对附着力和滚动阻力的大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对于砂质土和粘性土可以分别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履带车辆的附着性能。
地面对履带的抗滑转反力是由地面与履带间的摩擦力和履刺挤压、剪切土壤的反力所形成,它与土壤的性质和履带结构有关。
在砂质土路面行驶时,抗滑转能力取决于沙子的内摩擦系数,此时最大的附着力表示为:Fφ=Gφ*tgφ,式中Gφ为车辆的附着重量,tgφ为沙子的内摩擦系数,粘性土壤的φ值随土壤的含水量增加而减少,粗粒土壤的φ值几乎与土壤的含水量无关。
当履式车辆在砂质土上工作时,附着力与履带的形状、尺寸以及履刺得高度基本无关,仅取决于车辆的质量,并由于干沙土内摩擦系数一般不超过0.7,所以最大附着力不会大于0.7Gφ对于粘性土壤来说,附着力还取决于土壤内聚力c和履带接地面积A,且加长履刺将使车辆附着性能有显著提高。
土壤内聚力c取决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尤其与含水量密切相关,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c值降低。
基于MPC理论的汽车底盘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MPC理论的汽车底盘控制策略研究随着人们对驾驶安全和行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基于MPC理论的汽车底盘控制策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概念介绍、MPC原理、控制策略等方面来探讨MPC理论在汽车底盘控制领域的应用。
一、概念介绍MPC全称为Model Predictive Control,即模型预测控制。
MPC理论是一种数学控制理论,它是将控制理论与数学优化理论紧密结合起来的产物。
该理论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系统未来状态,并根据优化目标,计算出当前时刻的最优控制量,从而达到系统稳定和控制性能最优化的目的。
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中,MPC 技术可以通过对车辆行驶状态的预测和控制,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MPC原理MPC理论的核心是多步预测模型和最优控制原理。
MPC中的多步预测模型是指建立一个关于系统未来状态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时刻系统的状态和行为。
MPC中的最优控制原理是指根据系统模型和优化目标,求解当前时刻的最优控制量,以实现系统控制性能的最优化。
三、控制策略在汽车底盘控制领域,MPC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控制策略中,如车身姿态控制、悬挂控制、轮胎力分配控制等。
下面我们就以下具体控制策略为例,来介绍MPC在汽车底盘控制中的应用。
1. 车身姿态控制车身姿态控制是指通过控制车辆悬挂系统,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
MPC技术可以通过建立车辆动态模型,预测车身姿态和悬挂状态,并根据优化目标,计算出最优的悬挂控制量,实现车身姿态控制的目的。
2. 悬挂控制悬挂控制是指通过控制车辆悬挂系统,使车辆在不同路况下保持稳定性和舒适性。
MPC技术可以通过建立悬挂系统动态模型和路况模型,预测悬挂系统状态和路面反馈信息,并根据优化目标,计算出最优的悬挂控制量,实现悬挂控制的目的。
3. 轮胎力分配控制轮胎力分配控制是指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路况信息,通过控制各个车轮的制动力和牵引力分配,使车辆保持稳定性和行驶性能。
工程机械底盘传动系统构造与检修—工程机械行驶理论
由滑转引起的功率损失,用滑转效率ηδ表示:
滑转效率
Pk v Pk vT
v
vT
1
3、牵引效率
作业机械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利用程度,可以用牵引效率ηkp表示:
kp
N kp
N
' e
Nk
N
' e
N kp Nk
mq f
因此,牵引效率是传动效率、滚动效率和滑转效率、驱动效 率四者的乘积,它的数值大小,反映了所设计作业机械传动与行 走性能的好坏,这一性能通常是以牵引特性来表示的。
附着性能
驱动轮的滑转率 附着力及附着系数 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
驱动轮的滑转率
驱动轮的滑转率和滑转效率
由车轮运动学,用滑转率来表示驱动轮的滑转程度:
vT v 1 r
vT
rd
用滑转效率ηδ来反映滑转引起的功率
损失,则
Pk vT Pk (vT v) v
Pk vT
vT
r rd
由以上两式可得
PKP≤Pφ
机型 路面条件 混凝土 干粘土 湿粘土 压实粘土 干沙土 湿沙土 岩石坑
不同路面的附着系数φ
轮胎式 履带式
0.9
0.45
0.55
0.90
0.45
0.70
0.40
0.70
0.20
0.30
0.40
0.50
0.65
0.55
机型 路面条件 松散砾石 压实雪地 冰 坚实土路 松散土路 煤场
轮胎式 履带式
3.6
dv (kW ) dt
NT—克服工作阻力所需功率, Nδ—驱动轮(履带)滑转所
需功率。
NT
PT v (kW ) 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轮式车辆滚动阻力和附着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土壤条件;路面条件;附着重力;轮胎充气压力;轮胎尺寸;轮胎花纹;轮胎结构。
2、对于砂质土和粘性土可以分别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履带车辆的附着性能
答:在砂质土中,附着力仅与车辆的质量有关,而且最大附着力不会大于0.7Gψ;在粘性土中附着力除了与车辆质量有关,还与常数c和履带接地面积有关,而且加长履刺将使车辆附着力有显著的提高。
3、影响履带车辆行驶阻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土壤性质和表面状态②车辆总质量和履带接地面积
4、对双桥驱动车辆进行运动学分析,说明产生功率的条件
答:寄生功率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前后驱动桥电机输出转速相同,而前后桥动力半径小同,因此平均动力半径较大的后桥驱动轮滑转率为正,产生的是驱动整车向前行驶的有用功率,而平均动力半径较小的前桥驱动轮滑转率为负,处于拖滑状态,此时前桥驱动电机不仅不能提供给牵引车向前行驶的驱动力,而前桥驱动轮的拖滑产生了阻止牵引车前进的制动力,制动力与车速的乘积即为寄生功率
5、根据工业拖拉机符合工况的特点,说明采用什么措施保证发动机能够输出较大的功率
答:A在工业拖拉机作业时,要经常调整切削深度,尽量使发动机在额定工况下工作,这样在同样的变负荷作业下输出的功率的波动幅度较小,发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将会增大,功率利用的情况则较好。
B有时在调速器中装好两根校正弹簧,分别对扭矩曲线的高速和低速部分进行修正,这样就能提高发动机的扭矩适
应系数,同时也能增大发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C对扭矩特性进行分段校正,可以使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在高速区段进展比较急陡(亦即扭矩随转速的下降而上升的
速率较大),这样发动机的功率曲线在高速部分就比较平缓,从而发动机在额定功率附近工作时能获得较高的平均
输出功率。
6、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时,主要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①应以转换到变矩器输入轴上的发动机调速特性作为解决两者合理匹配的基础②保证涡轮轴具有最大的输出功率③适当地兼顾燃料经济性的要求,亦即应尽量使变矩器的输入特性(负载抛物线束)能通过低油耗区
7、简述车辆牵引特性的定义,说明在牵引特性实验中应测量哪些量
牵引特性是反映车辆牵引性能和燃烧经济性最基本的特征;
测定有效牵引力,试验车实际行驶距离,通过这一距离所用的时间,相应的燃料消耗量和左右驱动轮的转速以及发动机的转速。
有时为进一步分析牵引效率的组成还可以附加测定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和左右驱动轮的驱动力矩。
用环形测力计来测定有效牵引力,行驶距离由安装在后部的五轮仪测定,左右驱动轮的转数分别由安装在驱动轮上的感应计数器测定。
燃油消耗量由测量油筒来测定。
8、要保证车轮在转向时不滑动,轮式车辆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答:①转向时,通过各个车轮几何轴线的垂直平面都应相交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就能防止各车轮在转向时产生侧滑现象。
②转向时,两侧驱动轮应该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以避免转向时驱动轮产生纵向滑移或滑转
③转向时,两侧从动轮应能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以避免转向时从动轮产生纵向滑移或滑转
9、通过对双履带车轮转向时的运动分析,说明随转向半径的变化两履带速度的变化
答:图为履带车辆在水平地段上绕转向轴线O做稳定转向的简图,R为转向半径。
以O T代表轴线O在车辆纵向对称平面上的投影O T的运动速度v’代表车辆转向时的平均速度。
则车辆的转向角速度w z为:w z=v’/R
转向时,机体上任一点都饶转向轴O作回转,其速度为该点到轴线O的距离和角速度w z的乘积。
所以慢、快速侧
履带的速度v1’和v2’分别为:
……v1’=w z(R-0.5B)
……v2’=w z(R+0.5B)
填空:
1.自行式机械有发动机、底盘、工作装置三部分组成。
2.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行驶阻力,一般包括内部阻力和外部阻力两部分。
3.车轮在运动中可分为三种状态:纯滚动、滑移、滑移
4.车轮滚动时产生滚动阻力,滚动阻力一般包括土壤变形的滚动阻力及轮胎变形引起的滚动阻力
5.对于车辆工程来说,反映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最基本的特征曲线是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齿条在最大供油位置时得到
速度特性则称为发动机的外特性,齿条在部分位置时得到速度特性称为部分速度特性
6.一般来说,施工机械的工作工程有着两种典型工况:牵引工况和运输工况
7.车辆的切线牵引力可按两种限制条件来计算,即发动机的功率和地面的附着条件;发动机的特性和地面的附着条件是牵引
力平衡和牵引力功率平衡计算的基础
8.在实验时一般至少应测定一下数值:有效牵引力、试验车实际行驶距离、通过这一距离所用时间、相应的燃油消耗量、左
右驱动轮的转速、发动机的转速
9.动力特性是反映铲土运输机械在运输工况下动力性能的基本特性曲线。
利用动力特性可以很方便地来评价铲土运输机械的
速度性能、加速性能、爬坡能力
10.工程车辆的转向分为三类(根据工程车辆获得转向力矩方式的不同):(1)偏转车轮转向及偏转履带转向(2)铰接车架转
向方式(3)速差(滑移)转向
11.转向能力受发动机最大力矩和土壤附着条件两方面的制约
12.车辆的稳定性是用滑移和失稳角来评价的
13.车辆的稳定性可分为静稳定性和动稳定性两种情况
名词解释。
1.工程机械:工程机械指在房屋、建筑、水利、农林、矿山、港口、国防等所有基本建设施工中代替或者协助人来进行作业的机械设备的总和。
2.履带接地比压:履带单位接地面积所承受的垂直载荷。
3.发动机的外特性:齿条在最大供油位置的速度特性叫发动机的外特性。
部分速度特性:齿条在部分供油位置时的速度特性称为部分速度特性。
4.柴油机的调速特性:柴油机带有调速器的速度特性称为柴油机的调速特性。
将调速手柄置于最大供油位置时的调速特性称为调速外特性。
在部分供油位置时的特性称为部分特性调速特性。
5.机械转向:车辆转向可分为机械转向和动力转向两大类:以驾驶员手为动力转向的称为机械转向,以除人力外其他动力为主要动力的转向称为动力转向。
6.车辆的稳定性:车辆的稳定性是指车辆行驶或工作时不发生侧滑和失稳倾翻而保持正常工作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