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成语典故积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成语典故积累
《左传》既是伟大的历史经典,也是优秀的文学名著,语言简洁,典雅蕴藉,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称“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徵近代则循环可覆。

”。

几千年来《左传》被奉为语言典范而被反复诵读、研究、引用。

其中很多语辞已演变成了成语典故。

自己读《左传》时就顺便逐条摘录出。

我们从如此多的成语典故可以看得出《左传》在语言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东道主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

原指东方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退避三舍
《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又《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指后退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及:等到。

代:代替,接替。

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

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4.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

彼此重新和好。

5.骄奢淫逸
《隐公三年》:“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逸:放荡。

原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四种恶习。

后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

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

’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

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山:太行山,河:黄河。

本指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山,这种地势进可攻,退可守。

后泛指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

兵:兵器,秣:喂牲口。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本来的意思是想让有勇气的人来买我剩下的勇气。

后来指剩下的勇气还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晋军在早晨前来进攻齐国,“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

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有时也形容轻敌或态度狂傲。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被围困的野兽还要冲撞,企图突围。

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雌雄相逐。

马牛不同类,不会因雌雄相诱而贴近。

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

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以致“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

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

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

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8.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

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席:铺垫用具。

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谓:叫做。

甚:过分。

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

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

后泛指以借路为名而行灭对方之实的计谋。

23.大义灭亲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大义:正义,正道。

亲:亲属。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24.惟命是听
《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

”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指绝对服从。

25.居安思危
《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26.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同“焉附”)?”存:存在。

将:副词,又。

焉:哪儿,何处。

附:依附,附着。

皮都没有了,毛又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人或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27.一鼓作气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气:鼓起勇气。

本指擂响第一声战鼓时,士兵们即士气高涨。

后指趁情绪高昂时把事情办好。

28.再衰三竭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竭:用尽。

指力量一再衰减,逐渐耗尽,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29.彼竭我盈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对方士气低落,我方士气旺盛。

泛指彼弱我强。

30.辙乱旗靡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指车辙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31.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

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2.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

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

’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

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33.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34.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35.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

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36、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席:铺垫用具。

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要求:自己通过网络、书籍等查阅相关知识,解释以下成语典故。


典故方面如:“楚囚”、“伉俪”、“东道主”、“同僚”、“匹敌”、“爪牙”、“效尤”、“染指”、“差池”、“口实”、“尤物”、“未亡人”、“利市”、“糊口”、“执牛耳”。

其余成语方面:
多行不义必自毙 (隐公元年)
其乐融融(隐公元年)
骄奢淫逸(隐公三年)
众叛亲离(隐公四年)
大义灭亲(隐公四年)
玩火自焚(隐公四年)
长恶不悛(隐公六年)
量力而行(隐公十一)
城下之盟(桓公十二年)
一鼓作气(庄公十年)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闵公元年)风牛马不相及(僖公四年)
唇亡齿寒(僖公五年)
言归于好(僖公九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僖公十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僖公十四年)众怒难犯(僖公十五年)
外强中干(僖公十五年)
皇天后土(僖公十五年)
行将就木(僖公二十三年)
四方之志(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僖公二十三年)
贪天之功为已功(力)(僖公二十四年)
知难而退(僖公二十八年,引自《军志》)表里山河(僖公二十八年)
莫余毒也(僖公二十八年)
墓木已拱(僖公三十二年)
厉兵秣马(僖公三十三年)
不以一眚掩大德(僖公三十三年)
相敬(待)如宾(僖公三十三年)
华而不实(文公六年)
铤而走险(文公十七年)
各自为政(宣公二年)
问鼎中原(宣公三年)
狼子野心(宣公五年)
惟命是听(宣公十二年)
兼弱攻昧(宣公十二年)
筚路蓝缕(宣公十二年)
困兽之(犹)斗(宣公十二年)
鞭长莫及(宣公十五年)
藏垢纳污(宣公十五年)
尔虞我诈(宣公十五年)
余勇可贾(成公二年)
灭此朝食(成公二年)
背城借一(成公二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成公四年,引史佚志)疲于奔命(成公四年)
从善如流(成公八年)
病入膏肓(成公十年)
戮力同心(成公十三年)
痛心疾首(成公十三年)
惟利是图(成公十三年)
甚嚣尘上(成公十六年)
有备无患(襄公十一年)
马首是瞻(襄公十四年)
食肉寝皮(襄公二十一年)
举棋不定(襄公二十五年)
班荆道故(襄公二十六年)
楚材晋用(襄公二十六年)
断章取义(襄公二十八年)
宾至如归(襄公三十一年)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襄公三十一年)
包藏祸心(昭公元年)
取精用弘(昭公七年)
尾大不掉(昭公十一年)
数典忘祖(昭公十五年)
宽猛相济(昭公二十年)
油光可鉴(昭公二十八年)
贪得(惏)无厌(昭公二十八年)
欲盖弥(名)彰(昭公三十一年)
乘人之危(约)(定公四年)
除恶务尽(哀公元年)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哀公元年)
心腹之患(哀公十一年)
食言而肥(哀公二十五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