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次品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残次品是指未达到相关标准或规格的产品,无法达到销售的预期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妥善处理和管理残次品是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一、残次品鉴定与分类1.原材料鉴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制作产品。

2.生产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能够按照相关标准或规格进行生产。

3.已成品检验:对已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达到销售的预期要求。

4.异常产品鉴定:对出现异常的产品进行专门鉴定,判断是否为残次品。

5.残次品分类:将残次品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例如产品外观、功能等不符合要求的。

二、残次品处理流程1.残次品记录:对每一批次的残次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数量、类型、产生原因等。

2.决策与审批: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决定对残次品的处理方式,例如销毁、返工或报废。

3.销毁:对于无法修复或未来得及修复的残次品,进行销毁处理,避免进入市场流通。

4.返工:对于能够通过修复达到销售要求的产品,进行返工处理,修复后重新投入市场。

5.报废:对于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的残次品,进行报废处理,将其清理、销毁并记录。

6.处理结果记录:对每一批次的残次品处理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理方式、费用、人员等。

三、残次品管理制度1.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残次品处理的闭环管理,减少残次品发生和处理时间。

2.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等环节,以提高产品合格率和减少残次品数量。

3.建立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明确各个部门在残次品相关事项上的责任和权限,避免责任推诿。

4.残次品报告制度:每个季度或年度对残次品发生情况、处理结果进行报告,以便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5.人员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残次品管理及处理流程的培训,提高员工对残次品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服装厂残次品管理制度

服装厂残次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厂残次品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生产部门及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本厂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章残次品定义及分类第四条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设计、材料、工艺、操作等原因造成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第五条残次品分为以下几类:1. 一级残次品:产品存在严重缺陷,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2. 二级残次品:产品存在较大缺陷,经过修复后仍可使用,但影响产品美观或性能。

3. 三级残次品:产品存在轻微缺陷,不影响使用,但影响产品整体质量。

4. 四级残次品:产品存在不影响使用的微小瑕疵。

第三章残次品管理职责第六条品质管理部门负责残次品的鉴定、统计、分析和处理工作。

第七条生产部门负责残次品的预防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第八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优质原材料,确保原材料质量。

第十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第四章残次品预防和控制措施第十一条建立健全生产流程,严格控制生产过程。

第十二条加强原材料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

第十三条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加强生产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第十五条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第十六条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保持生产环境整洁。

第五章残次品鉴定与处理第十七条品质管理部门负责对残次品进行鉴定,确定残次品等级。

第十八条残次品处理方式如下:1. 一级残次品:报废处理,不得流入市场。

2. 二级残次品:修复后入库,但需注明为修复品。

3. 三级残次品:修复后入库,但需注明为修复品。

4. 四级残次品:入库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残次品处理过程中,需做好记录,便于追踪和改进。

第六章残次品统计分析与改进第二十条品质管理部门定期对残次品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

残次商品管理制度

残次商品管理制度

残次商品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合理安排调整库存(架存)商品结构,保证商品质量,维护企业信誉,减少商品损耗,加强残次商品的确认、清退、处理特制定本制度。

残次商品的确认第二条残品:是指商品运输、保管、销售环节中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操作失误,致使商品降低原有使用价值,或有一定程度损失的商品。

第三条次品:是指因商品花色陈旧、款式过旧、规格不符合市场要求,接近保本保质期而未能售出的商品。

残次商品处理的原则及方法第四条以按质论价、削价适度、减少损失为原则,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按以供应厂商签定的购销合同的规定,凡属可以清退、返厂的商品、经采购员与供货方确认,办理返厂。

2、凡属我方在运输、保管、销售过程中造成商品造成商品残、次超过与供货商约定的损耗比例,应依据残损程度相应的拆件,加工销售或降价处理。

3、残次品滞销、超过保本保利期。

应参照市场的管理要求来处理。

残次商品处理程序第五条配送商品返厂的程序1、每月由各店定期将需退残品明细清单传至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采购员根据与供货厂家约定的退残办法,确定可退回库内的残次品及可由供货商直接前往各店退残的商品,由配送中心发往各店。

2、对可由供货商直接前往各店退换的残次商品,采购员应在接到各店退残清单当日内通知厂家前往清退残品。

3、各店按照采购人员缺点的可退库残品清单将残品返回配送。

4、商管员核收退回残品,合理码放放入库,并列出退残明细签字后交商务秘书,办理残次品退库票据。

5、商务秘书将残次品退库单交各店签字后传回。

6、商管员核收,残品后列出清单转采购员一联,采购员根据残品清单于当日通知厂家按合同规定及时清退库存残品避免产品积压。

7、对退回库内的残次商品,商管员核收后列出清单转采购员一联,采购员根据残品清单于当日内通知厂家按合同规定残次品解决办法及时清退库内残品避免残品积压。

8、商管员向厂家退回残品后,填制退残品清单,注明商品名称、规格、数量、由厂家和商管员共同退回残品后,交商物秘书办理残品返厂票据。

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与安全管理制度(经典版)

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与安全管理制度(经典版)

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与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印刷业经营者对印刷活动中产生的残次品的处理,保护国家秘密和特种印刷品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印刷业经营的企业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印刷企业、出版社、广告公司等。

第三条印刷业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和安全管理。

第二章残次品登记和销毁第四条印刷业经营者在印刷活动中产生的残次品,应当按实际数量进行登记造册,记录残次品的名称、数量、产生时间等信息。

第五条对于无法修复或无法交付的残次品,印刷业经营者应当及时进行销毁,并记录销毁的印刷品名称、数量、销毁时间和责任人等信息。

第六条对于属于国家秘密载体或特种印刷品的残次品,印刷业经营者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安全要求和程序进行销毁,并记录销毁过程的详细信息。

第三章残次品销毁流程第七条印刷业经营者应当建立残次品销毁的专门流程和操作规范,并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和要求。

第八条在残次品销毁前,应当对印刷品进行有效的标记和标识,确保销毁的对象准确无误。

第九条残次品销毁应当采取安全可靠的方法和设备,如物理销毁(粉碎、破碎)、化学处理、焚烧等,并确保销毁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四章国家秘密载体和特种印刷品管理第十条印刷业经营者在使用电子方法排版印制或打印国家秘密载体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十一条对于特种印刷品,印刷业经营者应当依法申请特种印刷品印制许可,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生产和管理,确保特种印刷品的安全和合规。

第十二条印刷业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国家秘密载体和特种印刷品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防止泄密和非法使用。

第五章监督和处罚第十三条相关行政部门和机构应当加强对印刷业经营者的监督检查,确保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和安全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要求的印刷业经营者,相关行政部门和机构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吊销印刷许可证等。

食品残次品管理制度范本

食品残次品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规范食品残次品的管理流程,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环节中产生的残次品。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过程控制;2. 系统管理,责任到人;3. 实事求是,持续改进。

第二章残次品定义及分类第四条本制度所称残次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中,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正常使用或食用,需进行淘汰、回收或处理的产品。

第五条残次品分类:1. 轻度残次品:外观、口感等基本符合标准,但存在少量瑕疵,不影响食品安全和食用。

2. 中度残次品:存在明显瑕疵,可能影响食品安全或食用,需进行标识、隔离或销毁。

3. 严重残次品:严重不符合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必须立即销毁。

第三章残次品管理流程第六条残次品报告:1. 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环节发现残次品,相关责任人员应立即报告。

2. 质量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核实,确定残次品类别。

第七条残次品标识:1. 轻度残次品:进行简单标识,如贴上“次品”标签。

2. 中度残次品:进行明显标识,如贴上“不合格”标签,并隔离存放。

3. 严重残次品:进行严格标识,如贴上“危险品”标签,并隔离存放。

第八条残次品处理:1. 轻度残次品:经质量管理部门评估,可重新加工、包装或直接报废。

2. 中度残次品:经质量管理部门评估,可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报废。

3. 严重残次品:必须立即销毁,确保不流入市场。

第九条残次品记录:1. 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残次品记录,详细记录残次品信息,包括品种、数量、原因、处理结果等。

2. 残次品记录应保存至少3年,以备查阅。

第四章责任与奖惩第十条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残次品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1. 制定残次品管理制度及流程;2. 监督、检查残次品管理工作的实施;3. 对残次品进行分类、标识、处理和记录。

残次产品报废管理制度

残次产品报废管理制度

残次产品报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公司对残次产品的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实施报废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以规范残次产品的报废管理程序和责任分工。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的产品,包括残次品的鉴定、记录、报废和处置等工作。

三、概念及定义1.残次产品:指在生产、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规定的产品。

2.残次品报废:指将无法维修或回收的残次产品从生产过程中剔除并进行处理的活动。

3.残次产品鉴定:指对残次产品进行检验、测试得出结论的过程。

4.残次产品报废单:指填写具体残次产品的基本信息、问题描述、鉴定结论以及处理方式的一种文件。

四、残次品检验和鉴定1.质量部门负责对生产线上产生的残次产品进行检验和鉴定。

2.工作人员在发现残次产品后,应立即进行初步鉴定,并及时向质量部门报告。

3.质量部门应在收到报告后,及时前往现场进行深入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4.鉴定报告应详细记录残次产品的基本信息、问题描述、鉴定结论以及处理意见。

五、残次品报废和处理1.根据质量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进行残次产品的报废和处理。

2.报废处理方式包括回收利用、销毁处理或其他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质量部门应填写残次产品报废单,并在确认后将产生的报废产品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处理。

六、责任分工1.质量部门负责对残次产品实施鉴定和报废处理。

2.生产部门负责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

3.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质量部门进行残次产品的处理和报废工作。

七、监督检查1.公司领导应定期检查质量部门对残次产品的鉴定和处理工作。

2.同时要求质量部门每月对残次产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报告,及时汇总处理数据。

3.对于长期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八、处罚及奖励1.对于故意销毁质量问题产品的行为,应依据公司制度进行处理。

2.同时对于积极参与残次产品报废处理工作的人员,应进行奖励。

九、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2.如有需要对本制度进行修改,需经公司领导层审核并确认。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残次品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声誉。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制定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残次品鉴定标准1.1 鉴定标准的制定制定残次品鉴定标准是残次品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行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

标准应包括产品的外观、功能、性能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并明确规定各个等级的残次品的具体标准。

1.2 鉴定标准的公正性鉴定标准的公正性是保证残次品管理公正性的重要保障。

制定鉴定标准时,应邀请行业专家、消费者代表等多方参预,确保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同时,鉴定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客观、公正的方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1.3 鉴定标准的动态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鉴定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

同时,鉴定标准的更新应及时通知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确保规范的实施。

二、残次品分类管理2.1 分类标准的制定残次品的分类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处理残次品,减少对正常产品的影响。

制定残次品的分类标准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行业的要求,将残次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外观缺陷、功能缺陷、性能缺陷等。

2.2 分类管理的流程残次品的分类管理应有明确的流程和操作规范。

包括残次品的采集、分类、记录、处理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人员负责,确保流程的顺畅和规范。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记录,便于追溯和监督。

2.3 分类管理的监督与评估残次品分类管理应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监督和评估可以通过抽样检查、检测报告、消费者反馈等方式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残次品处理方式3.1 合理利用残次品资源残次品虽然不符合正常产品的要求,但其中仍然包含有价值的资源。

企业应积极探索残次品的再利用途径,如回收再加工、二次利用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在运输、仓储等环节中受损的产品。

合理管理残次品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残次品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制定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该残次品管理规范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能够有效识别、分类和处理残次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的影响。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生产、仓储和销售残次品的企业。

三、术语定义1. 残次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在运输、仓储等环节中受损的产品。

2. 一次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

3. 返工:对残次品进行修复或改进,使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4. 报废:对无法修复或改进的残次品进行处理,使其无法再次使用。

四、残次品管理流程1. 识别残次品a. 在生产过程中,设立质量检测岗位,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残次品。

b. 在仓储和销售环节,对产品进行抽检,发现残次品并及时标注。

2. 分类残次品a. 根据残次品的质量问题,将其分类为可返工和不可返工的残次品。

b. 可返工的残次品应记录返工过程和结果,确保返工后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3. 处理残次品a. 可返工的残次品应送至返工区进行修复或改进,修复后应再次进行质量检测。

b. 不可返工的残次品应进行报废处理,确保其无法再次使用。

5. 记录和报告a. 对残次品的识别、分类和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残次品的数量、质量问题、返工情况等。

b. 定期生成残次品管理报告,包括残次品数量、处理情况、返工率等指标,用于评估残次品管理的效果。

六、残次品管理的要求1. 建立残次品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2. 培训员工,提高他们对残次品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残次品。

4. 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供应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标准。

5. 追踪和分析残次品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浮现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或者物品。

为了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制定一套完善的残次品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以确保企业能够高效地管理残次品并减少损失。

一、残次品定义和分类1. 残次品定义: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浮现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或者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缺陷、尺寸不合格、功能缺陷等。

2. 残次品分类: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损坏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类:a) 外观残次品:指产品外观存在瑕疵、划痕、变形等缺陷的残次品。

b) 尺寸残次品:指产品尺寸不合格的残次品,如过大、过小等。

c) 功能残次品:指产品功能存在缺陷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残次品。

d) 包装残次品:指产品包装存在破损、污染等问题的残次品。

e) 其他残次品:指不属于以上分类但仍然质量不合格的残次品。

二、残次品管理流程1. 残次品鉴定:对于生产过程中浮现的残次品,需要进行鉴定和分类。

鉴定过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2. 残次品记录:对于每一批次的残次品,应建立详细的记录,包括残次品数量、分类、鉴定结果等信息。

记录应及时更新并保存至少一年。

3. 残次品处理: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损坏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修复、报废、返工等。

4. 残次品追溯:对于已处理的残次品,应建立追溯机制,追踪其处理结果和去向,以便后续跟踪和统计。

5. 残次品反馈:将残次品的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

三、残次品管理的要求1. 严格质量控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减少残次品的产生。

包括设立质量检测点、加强员工培训、完善生产工艺等。

2. 合理包装防护:对于易损、易碎的产品,应采取合理的包装措施,确保产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不受损坏。

3. 完善检验机制:建立完善的检验机制,对进货、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严格检验,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制度

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制度

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印刷活动过程中的品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印刷活动的职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残次品的产生。

第四条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掌握本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按照规定履行相关职责。

第五条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的原则是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问题。

第二章职工职责第六条所有参与印刷活动的职工应按照公司的印刷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品质。

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或跳过正常印刷程序。

第七条每个岗位的职工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第八条生产部门的职工要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问题引发的品质问题。

第九条品质部门的职工要制定合理的印刷质量检验方案,并对每个工序进行质量把关,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章品质管理第十条公司要建立健全的品质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品质控制标准和工艺要求。

所有从业人员要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品质。

第十一条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原材料检验和试样制作流程,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减少原材料问题引发的品质问题。

第十二条印刷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自检和互检,确保每一个工序的印刷质量。

第十三条印刷完工后,要进行最终检验和抽检。

对于不合格品要及时处理和追溯,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市场。

第四章残次品处理第十四条对于生产中出现的残次品,要按照公司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一)根据残次品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可以修复或改良。

能修复或改良的应及时修复或改良。

(二)对于无法修复或改良的残次品,要彻底销毁,确保不流入市场。

(三)对于原材料问题引发的残次品,要进行供应商反馈,协助供应商改进原材料的质量。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公司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印刷活动生成品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第十六条定期对各个岗位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品质意识和技术水平。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残次品管理是企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定义1. 残次品:指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物料,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瑕疵、功能缺陷、包装不完整等。

2. 残次品管理:指对残次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追溯的全过程管理。

三、残次品管理流程1. 残次品分类根据残次品的不同特征和缺陷,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外观瑕疵、功能缺陷、包装不完整等。

分类标准应明确、具体,并与产品质量标准相一致。

2. 残次品记录对于每个类别的残次品,应建立详细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残次品编号:用于追溯和识别每个残次品的唯一标识符。

- 残次品描述:详细描述残次品的特征、缺陷和数量等信息。

- 残次品来源:记录残次品产生的环节和原因,如生产过程、运输损坏等。

- 残次品处理方式:记录对残次品的处理方式,如报废、返工、降级等。

- 残次品责任人:指定负责处理残次品的责任人,并记录其联系方式。

3. 残次品处理根据残次品的实际情况和处理方式,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报废:对于无法修复或无法再利用的残次品,应及时报废,并记录报废原因和数量。

- 返工:对于部分可以修复的残次品,应进行返工处理,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后再次投入生产或销售。

- 降级:对于部分残次品,可以考虑将其降级为非关键性产品或次品,以减少损失和浪费。

4. 残次品追溯对于每个残次品,应建立追溯系统,记录其生产、销售和处理等环节的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溯源和追溯。

追溯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残次品编号和描述- 残次品产生时间和地点- 残次品处理方式和责任人- 残次品处理结果和影响四、残次品管理的责任与监督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残次品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其有效实施。

领导还应指定专人负责残次品管理,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残次品管理制度

残次品管理制度

残次品管理制度(暂行版)为了减少生产现场、储存、团餐直营售卖中,出现的影响出品规范标准的发生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伙伴对产品的责任感与操作的标准度,养成“节约、高效”的团队观念。

明确品质统一限定范围,制定以细则指导工作:一、定义残次品:指物料或产品在采购、研发、生产、仓储、配送、店堂售卖、团餐销售过程中造成的产品本身新鲜度降低、以及包装破损、产品剩余等情形,从而无法使用的、加工配比改变的、不能按正常标准销售的商品。

二、过程控制范围1、采购1.1采购商品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在采购合同中加大对供应商的约束,特别是商品质量相应问题,应由供应商负责调换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标注,明确商品调换期限并确保此期限具有可操作性。

1.2发生采购原物料出现质量问题且在约定时间内的,可与厂家调换或退货的原物料,应在半个月内完成调换或清退,有特别时间约定的应按时间约定进行处理。

1.3采购原因导致原物料的报残损失由当事采购员与采购部主管承担。

1.4采购在网络寻找的货源,首先要经过使用部门对网上信息的确认、价格对比,再进行采购行为(注:需要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支付)。

2、生产加工2.1在生产加工出库时,严格按照配比要求的原物料品牌(品种)、包装规格、成分等其他感官、技术指标来领用;不达标的坚决不领用、不使用。

2.2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个人操作不当或失误、个人情绪波动或蓄意的行为,导致原物料或半成品、成品的不能正常出品的原料,须填写“残次品申报单”。

2.3在包装、搬运或工作间储存时,半成品或成品不能继续配送使用的,须填写“残次品申报单”。

3、团餐售卖3.1公司直营团餐售卖点在销售时过程中,发生破损的须结束交接时填写“残次品申报单”。

3.2营运时间结束时,存在的剩余产品不能二次售卖的或重复性使用的,应填写“残次品申报单”。

4、仓储4.1到货时库管人员按《原物料验收标准》验货,不让残品进入正常库区,避免产生残品造成公司损失;4.2库管主管将长期滞用的、有缺陷的、残旧无用的已完成处理流程的原物料,在每月5日前将数据提交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处理,不能进行调换的物料每季度由仓储部负责、由行政部与质检部监督进行销毁或合理安排,以便节约库房空间。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关于规范残次品管理为了规范残次品和退换货的管理,特作如下规定:一、残次品鉴定划分1、残次:来货未经穿着就发现存在明显质量问题的商品;或顾客购买后,在7天期限内发生明显影响外观或正常穿用的问题商品,定义为残次品;2、人为:洗涤方法不对,护理不当,硬物损坏,勾线,卖场挂版店铺穿版导致发黄、变脏,人为脱线等;二、店铺退残品的标准1、A:所有店铺在收到仓库发货的三个工作日内检查来货是否有残次品问题,同款出现(1至2件)存在来货次品问题,拍图上报给商品部。

商品部同意后可在系统做退货申请单;B:如同一款出现3件以上同样的次品质量问题,及时反映给商品部(并拍图片),商品部通知区域店铺检查是否普遍存在次品质量问题;C:如存在批量质量问题,商品部会统一通知安排区域退货;如经商品部调查后,属少数存在,会给予答单店复并安排店铺在百胜系统做“商店退货申请单”经商品部审核通过后,店铺方可把次品安排退回仓库;2、店铺收到仓库发的商品如是较轻的,处理后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商品,则返回店铺自行处理;如果影响货品销售的话拍照给到商品部。

商品部同意后才退回仓库3、店铺在销售过程中,顾客反映有质量问题的,如同事在无法确定是否属于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可要求顾客将货品留下,一周内给予回复;店铺负责人可把商品拿到商品部进行咨询并作最后鉴定;4、店铺退到仓库的残次品,必须有包装袋包装好,并使用公司统一发放的残次品标贴注明,并详细说明原因、标明位置;5、退仓的残次品必须包装好,外包装袋贴上统一封条;三、仓库接收残品的标准1、仓库收到店铺退仓的残次品必须有包装,商品不能裸露,并使用公司统一发放的残次品标贴注明,并详细说明原因;2、仓库人员必须对每一件残次品,存在问题的位置进行检查,鉴定是否属于严重残次品,无法通过自行维修再进行销售的,作为次品退回给供应商;如商品问题较轻通过维修,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则退回店铺并由店铺自行维修继续销售;3、鉴定店铺退回的商品,是否属于人为损坏;如发现是人为导致的仓库可以先返回给供应商,如供应商不接收则返回所属店铺自行承担(如损坏严重导致无法销售的,按内购折扣买单);4、如店铺返仓的残次品没有按退仓标准(包装好,贴上封条)仓库有权拒收;四、时间1、店铺残次品,每星期连同退货一起退回仓库,必须分开包装,注明为“残次品”;五、责任1、商品部安排次品退仓,如店铺不执行、漏退、不按规定时间完成退仓的,将给予成长100元,承担本批退货按内购折扣买单;2、除以上情况外,均不可以按残次品退回仓库,次品退货必须在百胜系统做:“商店退货申请单”,并经审核后方可执行退仓工作;否则一律返回店铺。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标题: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残次品管理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变得愈发重要。

残次品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以匡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残次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一、残次品定义和分类1.1 残次品定义:残次品是指在生产或者运输过程中浮现的质量问题,无法正常销售或者使用的产品。

1.2 残次品分类:按照质量问题的程度,残次品可分为轻微残次品、中等残次品和严重残次品。

1.3 残次品管理目标:减少残次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残次品管理流程2.1 残次品检测:建立完善的残次品检测机制,包括生产线检测、仓储检测和出厂检测。

2.2 残次品处理:对检测出的残次品进行分类处理,包括报废、重新加工和销售处理。

2.3 残次品记录:建立残次品记录系统,记录残次品数量、原因和处理情况,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三、残次品管理责任3.1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负责制定残次品检测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2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负责监督残次品检测和处理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3.3 管理部门责任: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合作,推动残次品管理规范的执行和改进。

四、残次品管理技术支持4.1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残次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

4.2 技术改进:引入新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残次品数量。

4.3 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残次品管理规范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五、残次品管理效果评估5.1 产品质量提升:通过残次品管理规范的执行,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

5.2 生产成本降低:减少残次品数量和重新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5.3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残次品管理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规范,保持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结语: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惟独建立科学的残次品管理机制,才干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制度(经典版)

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制度(经典版)

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印刷活动中残次品的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印刷活动残次品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印刷活动的经营者和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印刷企业、印刷工厂、印刷店等。

第三条残次品指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无法修复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印刷品或印刷原材料。

第四条本制度的宗旨是:精细管理、合理利用、规范销毁、确保信息安全和环境保护。

第二章残次品管理第五条印刷业经营者应设立专门的残次品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残次品管理工作。

第六条残次品管理部门或负责人应负责对印刷活动中产生的残次品进行登记造册,记录残次品的名称、数量、产生时间、责任人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七条对于不能修复并无法交付的残次品,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予以销毁。

第八条销毁残次品时,应按照安全、环保、高效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销毁方式,确保印刷品的完全破坏,防止信息泄露和环境污染。

第九条残次品销毁应由专门的销毁人员进行,并在销毁过程中进行记录,包括销毁印件的名称、数量、销毁时间、销毁责任人等信息。

第十条对于属于国家秘密载体或特种印刷品的残次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销毁,确保信息安全。

第十一条残次品销毁后,应及时清理销毁现场,确保不留下任何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环境污染的痕迹。

第三章电子排版印制第十二条印刷业经营者在使用电子方法进行排版印制或打印国家秘密载体时,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

第十三条在电子排版印制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非法获取或篡改。

第十四条在电子排版印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残余数据等应妥善处理,防止信息泄露。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五条监督与检查是确保本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第十六条监督与检查应由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或部门负责,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

第十七条监督与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残次品管理、销毁过程、电子排版印制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要求。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运输、仓储等环节中出现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地管理残次品,是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为企业提供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残次品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二、残次品管理的目标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管理,减少残次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风险。

2. 降低成本:通过合理利用残次品资源,降低废品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3.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优化产品质量,减少客户投诉,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品牌形象。

三、残次品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生产工艺控制、质量监控等手段,预防残次品的产生。

2. 追溯管理: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对残次品进行溯源,找出问题根源,采取相应措施。

3. 分类管理: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原因等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

4. 合理利用:对于可以修复、改造的残次品,尽可能进行修复、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

5. 审核监督:建立残次品管理的审核和监督机制,确保管理规范的执行和效果。

四、残次品管理的具体要求1. 生产环节(1)加强生产工艺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设立质量检测岗位,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检测。

(3)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质量问题。

(4)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进行分类、记录和统计,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 仓储环节(1)建立完善的仓储管理制度,确保残次品与合格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

(2)定期清点和检查仓库存放的残次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对残次品进行标识和分类,确保残次品不会误用或误售。

3. 销售环节(1)销售人员要了解产品质量情况,对残次品进行明确标识,避免误售。

(2)建立客户投诉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客户对残次品的投诉,提高客户满意度。

(3)对于销售出的残次品,要及时追溯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扩大质量问题。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简版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简版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它们可能存在缺陷、瑕疵或其他不符合标准的问题。

在生产领域中,残次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确保客户的满意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应运而生。

正文内容:1. 残次品管理的重要性1.1 降低成本残次品的存在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残次品管理,可以减少废品的产生,降低成本。

1.2 提高产品质量残次品的存在会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严格的残次品管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1.3 保证客户满意度残次品的存在可能导致客户不满意,甚至损害企业的声誉。

通过有效的残次品管理,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的期望,提高客户满意度。

2.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的要求2.1 严格的质量控制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2.2 强化员工培训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和检验产品。

2.3 定期的质量检查企业应该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4 设立残次品处理流程企业应该建立残次品处理流程,包括分类、记录、处理和追溯等环节,确保残次品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2.5 加强供应链管理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残次品的产生。

总结: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保证客户满意度,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为了符合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企业需要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要求,加强员工培训,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建立残次品处理流程,并加强供应链管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有效地管理残次品,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标题: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引言概述
残次品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声誉。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残次品管理规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残次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一、残次品分类管理
1.1 制定明确的残次品分类标准
1.2 对不同类别的残次品进行分类管理
1.3 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流程
二、残次品检测和监控
2.1 建立残次品检测标准和流程
2.2 定期进行残次品检测和监控
2.3 对残次品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三、残次品处理和处置
3.1 制定残次品处理流程和标准
3.2 对残次品进行分类处理,如返工、报废等
3.3 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残次品问题
四、残次品原因分析和改进
4.1 对残次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4.2 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防止残次品再次出现
4.3 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共同维护产品质量
五、残次品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5.1 建立残次品管理的监督机制
5.2 定期对残次品管理进行评估和审查
5.3 不断优化残次品管理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结论
遵循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残次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企业应该重视残次品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和与供应商的合作,共同努力提升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残次品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无法按照原定标准出售或使用。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残次品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二、目的与范围本规范的目的是规范残次品的管理流程,确保残次品的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以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适用于各类生产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等相关单位。

三、术语定义1. 残次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

2. 残次品管理:对残次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置和利用的全过程管理。

3. 残次品处置:对残次品进行销毁、报废、退货、维修等处理方式。

4. 残次品利用:对残次品进行二次加工、改造、降级等方式,使其重新具备销售或使用价值。

四、残次品管理流程1. 残次品分类与记录a. 对产生的残次品进行分类,如质量问题、外观问题、包装问题等。

b. 残次品应有明确的标识和记录,包括产品名称、数量、问题描述等信息。

c. 建立残次品数据库,定期更新残次品信息,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2. 残次品处置与利用a. 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问题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如销毁、报废、退货、维修等。

b. 对于可以修复的残次品,应进行维修或改造,以降低经济损失。

c. 对于无法修复的残次品,应及时销毁或报废,并记录相关信息。

d. 对于具有再利用价值的残次品,应进行二次加工或降级处理,使其重新具备销售或使用价值。

3. 残次品监控与分析a. 建立残次品监控机制,定期对残次品进行抽样检测和统计分析。

b. 分析残次品产生的原因和频率,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c. 根据残次品的监控结果,评估和优化残次品管理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残次品管理的注意事项1. 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减少残次品的产生。

2. 建立责任制度:明确残次品管理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各环节的责任落实。

3. 做好记录和报告:对残次品的分类、处置和利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以备查证和追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次品管理制度(暂行版)
为了减少生产现场、储存、团餐直营售卖中,出现的影响出品规范标准的发生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伙伴对产品的责任感与操作的标准度,养成“节约、高效”的团队观念。

明确品质统一限定范围,制定以细则指导工作:
一、定义
残次品:指物料或产品在采购、研发、生产、仓储、配送、店堂售卖、团餐销售过程中造成的产品本身新鲜度降低、以及包装破损、产品剩余等情形,从而无法使用的、加工配比改变的、不能按正常标准销售的商品。

二、过程控制范围
1、采购
1.1采购商品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在采购合同中加大对供应商的约束,特别是商品质量相应问题,应由供应商负责调换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标注,明确商品调换期限并确保此期限具有可操作性。

1.2发生采购原物料出现质量问题且在约定时间内的,可与厂家调换或退货的原物料,应在半个月内完成调换或清退,有特别时间约定的应按时间约定进行处理。

1.3采购原因导致原物料的报残损失由当事采购员与采购部主管承担。

1.4采购在网络寻找的货源,首先要经过使用部门对网上信息的确认、价格对比,再进行采购行为(注:需要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支付)。

2、生产加工
2.1在生产加工出库时,严格按照配比要求的原物料品牌(品种)、包装规格、成分等其他感官、技术指标来领用;不达标的坚决不领用、不使用。

2.2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个人操作不当或失误、个人情绪波动或蓄意的行为,导致原物料或半成品、成品的不能正常出品的原料,须填写“残次品申报单”。

2.3在包装、搬运或工作间储存时,半成品或成品不能继续配送使用的,须填写“残次品申报单”。

3、团餐售卖
3.1公司直营团餐售卖点在销售时过程中,发生破损的须结束交接时填写“残次品申报单”。

3.2营运时间结束时,存在的剩余产品不能二次售卖的或重复性使用的,应填
写“残次品申报单”。

4、仓储
4.1到货时库管人员按《原物料验收标准》验货,不让残品进入正常库区,避免产生残品造成公司损失;
4.2库管主管将长期滞用的、有缺陷的、残旧无用的已完成处理流程的原物料,在每月5日前将数据提交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处理,不能进行调换的物料每季度由仓储
部负责、由行政部与质检部监督进行销毁或合理安排,以便节约库房空间。

4.3由仓储部负责设定独立的残次品区域,对残次品进行独立编码、建账,并录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5、研发
5.1在研发产品采购新品种物料时,要秉持“小量采买勤采购”的原则,尽最大限度的控制采买量,避免产生物料剩余。

5.2研发调试产品结束是产生的物料剩余情形时,将不能适用于新产品推广所剩物料盘点填写“残次品申报单”,转内部食堂使用,财务部按照员工餐采购金处理。

5.3更换菜单所需的原物料采购,必须制定相关物料的验收标准,未明确验收标准导致原物料采购不准确发生的情形,研发部承担相应物料金额的50%责任。

6、门店
6.1对配送、调入店面的商品严格验货,不让未经过审批检测的残品进入门店。

产品验收结束后发生的残次品由门店负责,不能做退换货处理。

6.2店面由于储存量大、保管不当致使产品新鲜度降低、破损、包装丢失、样品磨损陈旧的,不予做退换处理;并须填写“残次品申报单”。

6.3门店由于备货量大,不能为顾客提供新鲜产品时,造成的残次品,须正常
填写“残次品申报单”;损失金额由当班当事人和厨房主管、门店主管负责。

6.4其他未涵盖形成的残次品,须经当事制作人、部门主管、单店主管签字确认,财务部计入该店正常运营耗损。

月报相关部门或主管,作为管理参考。

7、配送
7.1配送物料装车时,配送员或司机要检查原物料包装的完好程度与数量(须
签字确认),配送过程中发生的破损,在检查验收时发现,该破损品项数量的成本金
额由生产部负责,计入正常耗损(须有验收人、配送人、司机至少两人的签字确认);
7.2在配送过程中发生的丢失、缺少,该品项数量金额由配送员、司机各负责50%
三、责任
1、发生采购原物料出现质量问题且在约定时间内无法退换的情况,公司有权根
据情节轻重,由当事人按比例承担相应损失及违约责任,并可按照严重失职给公司造
成重大损失予以解除劳动关系。

2、成品与原物料报残不含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人为原因造成的必须由当
事人按照零售价进行赔偿,由相应责任人在毁损的两个工作日内将现金交财务部收取,凭财务部开据的收据将相应毁损商品发放当事人。

报残时间为每月度必须报残一次,
暂时规定在每月25日,盘点后商品库存不允许有任何残次品
3、由于库房保管不当(包括但不限于进水、失火、虫鼠侵害,污渍污染等影响
正常使用、销售的各种行为情况)、野蛮装卸、未做好防范措施等而造成商品残损,
由库房人员按该商品的进价全额承担。

(主管承担30%,直接责任人承担70%)并视所丢失商品的贵重程度及对销售的影响程度,处该商品售价一倍的罚款直至开除;
4、人员在工作当中拿放或搬运商品时造成商品的损失,由人员按该商品成本价80%承担(主管承担30%,直接责任人承担70%),公司承担20%,但此残品的所有权仍归公司所有;
5、门店各部门对商品保管不当、储存量大造成产品品残损的,由门店伙伴按该商品的零售价全额承担。

门店主管承担10%,直接主管承担30%,直接责任人承担60%;驻店指导管理人再负责总金额的30%;损失金额从单店当事人、当时段厨房主管或组别主管、门店主管的工资中扣除,与单店部门所有人绩效挂钩。

(无驻店管理
人员单店不另计)
6、库房由于到货商品未按标准草率验收、保管不当致使商品磕碰损坏、发霉变质、食品临期未报,而产生的残次品,不予做退货处理的情形,由仓储部责任员工自
行100%赔付原物料。

采购做调换货处理,不能调换的做其他用途,不可作为生产产
品原料使用。

7、团餐售卖点发生产品剩余时,不能重复使用的产品按照成品的成本价进行结算,个人负责60%,公司承担40%,与当日个人销售额提成合并计算。

8、门店由于备货量大(暂定指导数字不能超过当日单品销售总量的20%),
超过指导数字部分造成的残次品,损失金额数量的成本价由当事人负责40%,直接主管负责60%;驻店指导管理人再负责总金额的40%(无驻店管理人员单店不另计)。

9、不符合采购标准或验收标准的原物料入库,经查出该批次货量能调换的;以货量金额分别处罚采购10%、质检15%、仓储15%、使用部门人员15%;直接进入车间无使用的,处以生产主管20%、领用人15%的罚金;不能调换的,货量金额分别由采购负责30%、质检40%、仓储部30%、生产或使用部门40%;进入车间生产使用的生产主管负责50%、领用人40%、使用人30%,在当月工资中扣除,金额较大
的分月扣除(以上比例超出部分为罚金)。

10、采购的原物料须与厂商签订供货协议文本;明确采购标准。

厂家配送至厂
区入库验收发现的,以当日配送金额的50%处以厂商警告罚款;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没收当日配送货物,并处以150%的罚款;有两次或以上警告不改的,没收当日货物,处以300%的罚款,并解除供货合同。

四、处理方式
1、二次销售残品:由于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正常残品,经过生产部、营运部和仓储部确认,店里降价进行二次销售,可以返厂调整的除外。

2、退厂残品调整:由于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正常残品,经过直属部门主管确认上报,采购部、营运部和仓储部联合确认,采购部经过和供应商确认可以更换或退厂调整;
属于内部生产的做退场处理,退厂所有残品库房必须登记台帐,并明确退厂处理负责人。

当事部门人员追踪,由配送部协助落实,相关部门进行确认签字并回复解决时间。

3、报废残品:由于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正常残品,经过生产部、营运部和研发部确认,在行政部监督下销毁,需强调的是报废任何商品、无论破损到任何程度,必须有
东西在,行政部做好监督;残品处理不含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人为原因造成的
必须按照零售价赔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