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全版.ppt

合集下载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 2)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 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 ①尊重他人②主动关心他人③尊重他人的 正当利益
§ 4)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人生价值 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社会对 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PPT文档演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内涵和确立依据
§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 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
教师职业道德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0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 1、什么是职业和教师职业?
§ ★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 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职责义务的专门 的业务和工作,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 职业的特点:(社会性)、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 特殊性等。
§ 二、教育作用(教育学生)①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 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②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 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③教师的道德品 质对培养学生审判情趣具有促进作用④教师的道德品质 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 三、导向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
§ ①激励②控制③调整④矫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 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 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 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 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 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PPT文档演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 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教师职业道德课件ppt正式完整版

教师职业道德课件ppt正式完整版

做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好老师具体表现:
1、寻根溯源,把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下去 2、身为教师,改变祖国的教育现状就是最坚定的爱国 3、严格自律,绝不做有损国家利益和形象的事 4、遵纪守法从不体罚学生做起
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甘于寂寞,乐在爱岗敬业 (二)以仁树人,以敬业完善自我 (三)廉洁自爱 (四)学会尊重,让无私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 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 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 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 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 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和教育教学水平。
(五)勤于家访,让爱岗敬业落在实处
案例:师生关系也是“教学”成

有这样两个平行班,一个班级学习成绩很好,但师 生关系很紧张,在学生评教的时候反映教师教学方法 简单武断,学生负荷很重;而另一个班级虽说学习成 绩次了一点,学生热情高涨,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做人 的幸福。
张老师自从她接手班主任工作后,管理非常严格, 班上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成绩在年级的排名也从较后 的名次,上升到了年级的前列,可张老师想不到的是, 学生竟仿历史人物张三丰的名字,给她起了个“张三 疯”的外号,因为张老师早中晚三次都要找学生谈一 次心…… 武汉市在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中,在被调查的597名 教师中,40%的教师认为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 但被调查的2523名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老 师是可以信任的,大多数学生表明“老师不好相处”。
塑造高尚的灵魂,而不是简单的从外部去“雕琢”对象;
面提高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说课讲解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说课讲解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 良心、教师公正)
师德范畴
仁慈
幸福
公正
威信
良心
义务
LOGO
第一节
教师良心
一、良心概念
❖ 《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 为良心,主张人应当注意找回被流放的良心。朱 熹则将良心视为宰制人心的“道心”。王阳明将 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
❖ 英文中的“con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的 “conscire”,意即“知道”。以后知行合一, 就有了按良心办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 中,良心就是“超我”制约“自我”的人格命令 的一部分。
(二)良心与信仰——道德的内在 机制
❖ 良心作为一种非常个体化的心理现象,个体自身 的主体状况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良心一方面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依靠 这一理想核准自身。生活理想是道德义务和良心 之所以能够给主体带来神圣性的内在源泉。
❖ 在良心的形成或修养过程中,信仰因素的作用是 不可或缺的。对终极价值的信仰既使良心能够形 成,又使良心具有道德上的神圣性。
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 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主体获得一 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受。当 主体遇到一种合乎人性和道德的事情时,会发自 内心地予以赞许、敬佩和羡慕等。
3.良心的意志成份
❖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 ❖ 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
彻底性还表现在其 作用的时间维度上
❖ 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中和之 后。
❖ 良心是道德人格的重要构件,也是道德人格的忠 实卫士。“没有良心”的人,肯定是道德人格上 有严重疾病的人。
(二)良心作用的方式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 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主体获得一 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受。当 主体遇到一种合乎人性和道德的事情时,会发自 内心地予以赞许、敬佩和羡慕等。
3.良心的意志成份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 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
LOGO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咸阳师范学院 曾永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 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 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义务、教师良 心、教师公正、教师义务、教育威信)
师德范畴
仁慈
幸福
公正
威信
3.良心的消极底线
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 反映,是消极底线的最低限定。
所以当人违背基本义务、准则时主体会受到严重 的自责。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 的基本性质并不妨碍较高的道德追求。
二、良心的形成
良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去 观照。这至少涉及习俗和信仰两个问题。
(一)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 “世袭智慧”
动物的获得性的习惯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 生的源头。
人的良心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心理遗传 和积淀
由父母、教师、社会生活圈、法律、宗教等的权 威使个人在习俗中长大,并根据社会的普遍意志 调整、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所谓的良心。
作为一种获得性遗传,人类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某 些向善的性质。这种向善的性质是个体之所以能 够在后天接受习俗影响的心理前提。
并不外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 义务冲突的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 良心的内隐性也使道德个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 体验的意思。

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详解PPT课件

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详解PPT课件

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
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
平。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
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
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2020年9月28日
16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解读(125)
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按 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就是 教师的职业行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 职业行为是其专业化的体现.决定着教师职 业发展的长远性。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师的 行为举止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 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建 构和品德养成。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涉 及以下五个方面: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学 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仪表行为规范和 语言行为规范。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的内容及解读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 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 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 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 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 求,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永恒主题
2020年9月28日
2
2、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
为规范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
范恰当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与学生、
学生家长、同事及教育管理者)。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
育人、为人师表。
题型表现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
析题。占总分15%,25分。
素质中,教师职业道德是小学教师专业素质
的灵魂。离开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便无从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ppt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ppt

一、教师职业公正的涵义
1、公正的涵义与特点: (1)涵义:“公”是公平合理,“正”是正直无私。公正是处理人 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 (2)特点:对等性---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他人、自己)对事要一 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以一个标准对别人而以另外一个标准 对待自己,就叫偏私,当然就是不公正了。 可互换性---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所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依赖于公正之外的价值依据。这一根据有 二,一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二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个体的幸福。 当然,这两个根据本身又是统一的。由于幸福本身的价值性、利他性, 又由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个体的幸福,所以最终的依据应当是 看这一标准是否真正有利于主体幸福的实现(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幸 福)。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申请要求做教师,其中一份申 请书是这样写的:尊敬的领导:我再一次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请求组织 批准自己去做一名教师。看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下走向 大治的喜人局面,自己却没有机会献上一分力气,心里像有一团火一样熊 熊燃烧。我无比焦急地请求领导能体谅到自己的心情,批准自己的申请。 只要是教书,不管是到农村一般学校,还是到更困难的偏僻山区的学校, 我都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去干…… 魏书生递交这张申请是 在1997年9月份,是在他被确定为厂级领导接班人有望走上仕途以后,那 时的教师地位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多年后,魏书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 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的出奇;魏书生同时出任几 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的学生到了他的手里,个个品学兼优;魏书生巡 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1400多场次,公开课800多节,场场爆满;魏书 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魏书生从未读过大学,却 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魏书生光芒四身射: “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特级教师”、“全国劳 动模范”、 “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W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一)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 “世袭智慧”
❖ 动物的获得性的习惯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 生的源头。
❖ 人的良心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心理遗传 和积淀
❖ 由父母、教师、社会生活圈、法律、宗教等的权 威使个人在习俗中长大,并根据社会的普遍意志 调整、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所谓的良心。
❖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 的良心”。用中国传统的伦理语言来说,良心最 易使人“慎独”。
❖ 良心作用的特色之一是使人无处遁形。良心的这 种内在和深入的制约与许多外在的制约手段(比 如法制)和勉强的义务要求相比,良心的作用是 最有效的。
W
22
彻底性还表现在其 作用的时间维度上
❖ 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中和之 后。
W
15
3.良心的消极底线
❖ 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 反映,是消极底线的最低限定。
❖ 所以当人违背基本义务、准则时主体会受到严重 的自责。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 的基本性质并不妨碍较高的道德追求。
W
16
二、良心的形成
❖ 良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去 观照。这至少涉及习俗和信仰两个问题。
W
36
中性的可互换性
❖ 双方都认可的对等、可以互换或客观性的标准并 不能保证这一标准本身是正确或公正的。
❖ 在认为在少数民族和妇女本来就应低人一等的价 值标准之下,所谓公正只要做到对所有的少数民 族和妇女一视同仁即可,而无须考虑他们与白人 雇员报酬上的悬殊。
W
37
最终价值判定上有依赖性

教师职业道德PPT演示课件

教师职业道德PPT演示课件
. 30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 上违背了(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严谨治学 D.廉洁从教 答案:D(或为人师表) 6.师德的灵魂是( A.关爱学生 C.加强反思 答案:A ) B.提高修养 D.提高业务水平
. 22
案例分析一
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
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 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 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 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 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 析评价。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动力
.
20
一、爱国守法(依法治教)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 27
要点分析
刚入职时,小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的要求。小李老师 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虚心请教,认真备课,努力上课,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 果好,说明刚任教时他对工作是认真负责的。 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小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主要表现在: ( 1 )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 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小李老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便 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敷衍塞责,归根结底 在于对教育事业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 ( 2 )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 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 罚学生。小李把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 或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 3 )违背了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 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 教育教学水平。小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 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PPT课件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PPT课件

• 幸福包括享受与创造,获得与付出
• 幸福包括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的实现 • 幸福不只是某一方面的满足,也意味着人多方 面追求的实现
• 二、幸福与德行的关系
• A. 幸福与德行的矛盾 • B. 幸福与德行的一致
• C. 德福一致的意义
三、教师的幸福 1、内涵
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 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师德规范的划分
师德调整的关系 1. 师生之间 2. 教师同行 3. 教师与家长 4. 教师与社会
规范内容的抽象程度 1. 师德范畴 2. 一般的道德原则 3. 具体的道德规范
• 广义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道德原则、规范中所 有的基本概念,也包括反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 的基本概念(如‚谦虚‛、‚朴实‛、‚仁 爱‛、‚乐观‛),还包括教师道德评价、道 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如 ‚善‛、‚恶‛、‚自制‛、‚慎独‛等等。 • 狭义的师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 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 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 思考: • 根据前述定义,你认为师德的基本范畴包括哪 些内容或品质? • 或 • 你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是什么?
师德范畴
仁慈 公正 良心
幸福
荣誉 义务
第一节 教师的幸福
• • • • • • • 思考: “幸福”可以作为一个师德范畴吗? 在教师伦理学中探讨“幸福”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 如何实现教师的幸福? 职业倦怠与教师幸福问题
• 价值 • 源于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事物(客体)本身的功能性
工具性价值(客体作为手段) 目的性价值(客体作为目的)

教师的职业良心PPT课件

教师的职业良心PPT课件

.
13
教育良心形成的上述因素实际上就 是一种道德情境的作用。日本的教育社 会学家的研究发现,为期6周的教学实习 对实习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职业意识 的培养效果远高于为期15周的教育与心 理理论课程的学习[1]。所以在教师的职前 培养过程中,怎样提供更多的实际体验 的机会,是教育良心养成的一个重要的 策略。
.
3
孟子这里所言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就是一般人都应当具有的起码的同情心、耻辱感以 及对人的应有尊重和对事情的理智判断等等。恻隐、 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等,在不同个体及不同的职 业行为中表现不同,但却是所有个体与职业良心的 基础。比如一个对一般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教师, 就容易将这些道德品质“迁移”到师德领域中去, 形成教育的正义感、对学生的爱心等职业良心的品 质。但是一般良心只是良心的普遍性,道德良心并 不是机械的东西,它具有生动性、具体性,所以良 心又有道德主体的个体特性。
Hale Waihona Puke .11教育社会学研究表明,新教师在任教 数月后,其教育态度与任教学校同事的相 似性便已大于与受教学校教师的相似性。 任教学校显然是比受教学校更具重要影响 的教师职业社会化机构。任教学校的校长、 同事形成的教师群体的职业亚文化与教师 职业社会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1]。所以教 师的同侪群体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 十分重要。
良心水平的方式。
.
7
(二)教师良心的形成与修养
“教师良心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整体意义上的教育良心是如何形成的(它 是社会生活、教育工作中道德关系的反映等 等),一是教师个人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职业良 心的。这里我们主要着眼于后一个角度。从教 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 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这一影 响的最直接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咸阳师范学院 曾永安
1
❖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 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 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义务、教师良 心、教师公正、教师义务、教育威信)
2
师德范畴
仁慈
幸福
公正
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 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主体获得一 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受。当 主体遇到一种合乎人性和道德的事情时,会发自 内心地予以赞许、敬佩和羡慕等。
11
3.良心的意志成份
❖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 ❖ 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
威信
良心
义务
3
LOGO
第一节
教师良心
4
一、良心概念
❖ 《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 为良心,主张人应当注意找回被流放的良心。朱 熹则将良心视为宰制人心的“道心”。王阳明将 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
❖ 英文中的“con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的 “conscire”,意即“知道”。以后知行合一, 就有了按良心办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 中,良心就是“超我”制约“自我”的人格命令 的一部分。
❖ 自我是现实中的我;
推迟行动、考虑后果、“现实原则” 、
❖ 超我是道德上的我,是高于现实的,以道德要求严格要求 自己的我。
“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原则 内疚、自卑、羞耻
❖ 如果本我单独表现出来,往往是不被社会所接受,所容纳 的;
❖ 如果超我单独表现出来,就是超越社会的,使人就像道德 机器。
❖ 这两者经常存在冲突,所以自我就是调节这两者间的冲突
5
良心是与公正、仁慈和义务等概念有 密切关系的范畴
❖ 首先,良心与公正、仁慈有密切的联系。 ❖ 其次,良心与义务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 ——西塞罗,《论辨集》
6
❖ 本我就是最原始的我,充满了各种欲望;无意识行为、饥 饿、口渴。
行成意象、冲动性行为 、 “快乐原则”,
18
(二)良心与信仰——道德的内在 机制
❖ 良心作为一种非常个体化的心理现象,个体自身 的主体状况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良心一方面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依靠 这一理想核准自身。生活理想是道德义务和良心 之所以能够给主体带来神圣性的内在源泉。
❖ 在良心的形成或修养过程中,信仰因素的作用是 不可或缺的。对终极价值的信仰既使良心能够形 成,又使良心具有道德上的神圣性。
15
3.良心的消极底线
❖ 良心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 反映,是消极底线的最低限定。
❖ 所以当人违背基本义务、准则时主体会受到严重 的自责。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 的基本性质并不妨碍较高的道德追求。
16
二、良心的形成
❖ 良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去 观照。这至少涉及习俗和信仰两个问题。
9
1.良心的认知成份
❖ 良心首先是一种对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知。 一个“有良心”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应 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有理性和明确的自我觉 悟的人。
❖ 良心也只有凭借对道德责任和义务的内化的认知, 才能对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调控。
10
2.良心的情感成份
❖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良心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 ❖ 我们知道,良心的自我评价和调控之所以有效,
17
(一)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 “世袭智慧”
❖ 动物的获得性的习惯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 生的源头。
❖ 人的良心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心理遗传 和积淀
❖ 由父母、教师、社会生活圈、法律、宗教等的权 威使个人在习俗中长大,并根据社会的普遍意志 调整、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所谓的良心。
❖ 作为一种获得性遗传,人类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某 些向善的性质。这种向善的性质是个体之所以能 够在后天接受习俗影响的心理前提。
其次才是“意志”的“意”。这是因为许多情况 下良心只表现意向而不表现为意志,或者只有意 向而没有意志的参与。 ❖ 良心所具有的意志成分具有较大的自由特性,与 那些由纯粹外力产生的强制性的意志力有明显的 感受上的差异。
12
(二)良心的特质
❖ 良心具有内隐、神圣和消极底线的性质
13
1.良心的内隐性
❖ 内隐性或先验性可以理解为良心的一种特性。 ❖ 内隐性是说良心是深藏于人心之中的,虽然平常
❖ 儒学、乌托邦、内圣外王
19
三、良心的作用
❖ (一)良心作用的特点 ❖ (二)良心作用的方式
20
(一)良心作用的特点
❖ 该特点主要表现于彻底性
21
彻底性的第一个表现在 作用的深度上
❖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 的良心”。用中国传统的伦理语言来说,良心最 易使人“慎独”。
❖ 良心作用的特色之一是使人无处遁形。良心的这 种内在和深入的制约与许多外在的制约手段(比 如法制)和勉强的义务要求相比,良心的作用是 最有效的。
22
彻底性还表现在其 作用的时间维度上
❖ 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中和之 后。
并不外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 义务冲突的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 良心的内隐性也使道德个体往往有被遮蔽的可能。
14
2.良心的神圣性
❖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 体验的意思。
❖ 神圣体验的真实源泉是主体在道德关系和道德生 活中所获得的自由感和意义感。简单地说,就是 一种人性“伟大”的感受。一旦道德主体违背良 心,也就会产生有背天地良心的感觉,就会有心 虚、自卑和自责等与神圣感相反的体会。良心的 神圣性来自于道德主体所拥有的人生信念和人格 理想。
的,使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时又很
好的生存。
7
道德上的良心概念
❖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人们 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 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 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 道德责任感 ❖ 自我评价能力
8
(一)良心的结构
❖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 即认知、情感、意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