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才高地建设新年新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问题、人才预测及对策思路
金 融从业 资质认证 项 目虽然 已广为业 界认可 , 获得资 但
质认证 的人数相对 较少 。以在全 球金融业 最具影 响力之
一
的国际金融从业认证 资质项 目C A 特许金融分析 师 ) F(
为例 , 0 7 , 2 0 年 上海持 证人数 为 65 ,占上海 金融从业 1名
人 员总数 的 0 %, . 香港 持证人数 约 2 0 名 ,占金融 从业 4 60
( ) 求 预 测 的 研 究思 路 一 需
目被列入前 5 。 0 在金融 人才培养 方面 , 上海高 校与 国
际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增强 , 办学水平需要继续提高。
( ) 策制 定 :有待进一步接轨 三 政 近年来 , 海不 断出台人 才政策 , 策环境 不断 上 政
为表 达清晰起 见 , 我们 将需求 预测的具体 思路用
教学 内容 、 与金融业 界的联 系 、 新性 等方面 与国际 创
二 、 0 9 22 年上海金融业人才需 2 0 至 00 求预测
根据 《 推进 上海 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行动纲要 》 到 ,
2 2 年左 右 , 00 上海 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将基本建 成与我 国国际地位 、 民币的国际影响相 匹配的亚太地 区国 人 际金 融 中心之 一。届时 , 上海金融业 金融 市场规模 应 该达 到或者超过香 港和新加坡 的金 融业发展 水平 。 从
明确再 由企业返 还个人 , 以 , 所 这部分 个人所 得税 如
规 划 、 强 国际金 融人 才 集聚 、 进金 融人 才培 加 推
育国际化、 强政策创新、 加 深化人事制度 改革以
及优 化人 才公共服 务 。 文为课题 总报 告节 选。 本
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 指标 及 差 距
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方案
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方案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大批优秀的人才聚集在这座城市。
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上海文化人才高地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设方案,以期推动上海文化人才高地的发展。
建设上海文化人才高地需要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投入。
文化产业是一种融合了创意、艺术、设计、传媒等多种元素的产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上海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设立文化奖励机制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来到这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建设上海文化人才高地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和培训。
培养文化人才是提升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上海可以加大对文化类专业的培养力度,建设更多的文化艺术学院和研究机构,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展览等活动,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兴趣,培养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和从业人才。
建设上海文化人才高地还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只有通过与国际接轨,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上海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际知名文化人才来上海交流合作,吸取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技术,推动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
建设上海文化人才高地需要加强文化人才的保护和激励机制。
文化人才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上海可以通过设立文化人才保护基金、提高文化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等方式,激励更多的人才从事文化产业,为上海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建设上海文化人才高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只有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文化教育和培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文化人才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才能夯实上海文化人才高地的基础,为上海文化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方案(一)
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方案(一)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方案资料一、背景分析•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庞大的人才储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推动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人才高地势在必行。
二、目标定位•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人才培养和集聚中心。
•提高上海文化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
•加强上海文化产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策略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艺术教育、文化管理等专业的培养力度。
–建立高水平文化人才培养机构,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和先进教学资源。
2.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设立创业基金,支持文化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建设文化产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渠道。
3.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上海文化产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联合实验室,共享资源和成果。
–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4.引进和培养人才–针对急需的专业人才,开展海外招聘和留学人才引进计划。
–实行重点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研究资金和优先发展机会。
5.加强社会支持–建立上海文化人才发展基金,为文化人才提供奖学金和培训经费。
–开展文化人才交流活动,促进行业内的共享和合作。
四、实施步骤1.制定推动文件–成立推动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协调相关部门合作,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2.加强宣传和宣讲–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和参与。
–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开设讲座,宣讲人才政策和机会。
3.建设基础设施–建立文化人才培养中心和创业基地,提供现代化的学习和办公环境。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
4.建立评估机制–设立文化人才评审委员会,建立人才评估指标体系。
–定期评估人才的发展情况,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五、预期效果1.文化人才水平显著提升2.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3.上海成为国内文化产业人才的首选城市以上是关于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的方案资料,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上海的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才 全力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
人才全力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作者:傅尔基康乃馨金彤来源:《上海企业》 2017年第4期推动上海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应用,核心是人才开发使用。
上海必须全力实施创新人才强市战略,总的要求是“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推动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市走向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强市,成为国际人才集聚、交流、创新和创业的高地。
一、上海不断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坚持“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努力把上海打造成“拥有多元、活跃的创新主体”、“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拥有发达创新文化”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
(一)人才、人才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所谓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以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发展作出某种重大贡献的人。
所谓人才资源,则是指人力资源中较为先进、较为精华的部分,也就是素质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人。
人才资源区别于一般人力资源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以及智力创造力,能够创造出新的社会财富,丰富了人类精神文明。
人才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人才资源,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适龄人才;广义的人才资源,即是狭义人才资源部分再加上超过劳动年龄的那部分老年人才。
人才资源创造特征,从制度角度来说,要求给予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来调动人才积极性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从组织角度来说,要求给予恰当定位及其激励,以利于提高人才创新动力和使用效益;从个人角度来说,要求增加智力投资,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创新创业,从而使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和收益最大化。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基础与现状是决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程的关键指标。
所以,关注和探讨人才支撑驱动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把人才资源的构建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流动的发展趋势,抓住全球城市建设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创新城市的人才体制建设重要性,推动未来30年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与人才战略,以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围绕政府治理、连接性、集聚环境、人才和社会环境等支柱开展,着力推进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设与全球城市建设定位相衔接、与人才自由流动相适应的治理模式,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立足亚太、面向全球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配置力的全球人才枢纽。
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
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年来,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不仅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政策支持的效果与成果1. 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措施,如优厚的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等,吸引了大批高水平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2. 政策效果显著,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对政策效果的定量分析和案例研究,可以发现上海的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
不仅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级别的国际顶尖人才选择来沪工作,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也选择来上海发展。
3. 人才带来的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
上海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也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在上海举办的国际科技大会上,涌现出了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上海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启示1. 注重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对接。
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之一在于,重视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对接。
在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合力推动下,上海高水平人才具备了更强的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评台和空间。
我国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人才市场、创业孵化基地等评台为高水平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机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突出人才创新创业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于,突出了人才创新创业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政府和企业通过设置创新奖励、创业基金、科技合作等机制,帮助高水平人才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三、我对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刻认识到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共上海市委理论文章: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中共上海市委理论文章: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在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中,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资源。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而言,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已经成为其发展的迫切需求。
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对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首先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上海市委将加大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投入,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要鼓励各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借助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此外,要加大对人才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人才培养事业。
二、优化人才流动环境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上海发展,我们必须优化人才流动环境。
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城市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增加人才来上海的吸引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和人才流动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
此外,要加大对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和执行力度,为人才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和机会。
三、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离不开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我们要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机制,提供更多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支持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转化。
此外,要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机会,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激情。
四、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了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我们要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考核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重视人才的实际业绩和影响力。
同时,要提供更多的晋升和职称评定机会,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
此外,要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和扶持力度,鼓励人才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新机遇、新基建:加快上海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建设
SHANGHAI INSURANCE MONTHLY ·DEC 20212021年11月23日,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组织召开“新机遇、新基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专题座谈会人才高地”四个方面提出13项重点任务。
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1月23日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组织召开的主题为“新机遇、新基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的专题座谈会上,上海银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吴蔚指出,在经过长达六年的前期酝酿和筹备工作后,《指导意见》于2021年出台,实属来之不易。
他表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对上海保险行业及再保险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行业各主体要明确方向,发挥优势,弥补缺点,做到认识到位、谋划到位、落实到位,持百倍信心投入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工作中。
近年来,上海保险业在再保险市场体系等建设方面努力实践。
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剑介绍,根据人保集团的统一部署,人保财险整合内部再保险资源,2020年经银保监会批准在上海设立了再保险运营中心(试运营),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对外运营。
2021年9月15日,人保财险发布再保险业务新架构,实现了分入业务、临分业务、再保险结算业务在上海的集中。
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上海保险业将进一步发挥上海再保险市场发展的竞争优势,吸引境内保险机构在上海成立再保险集中管理机构,同时吸引更多境外保险机构入驻上海,提高上海再保险市场的主体凝聚程度、承保能力与服务水平,积极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进程。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集了众多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了各类市场要素集聚的金融中心城市。
随着2021年10月《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在上海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的组织下,上海保险业积极思考,深入实践,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载体作用,助力上海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建设,助推上海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方案
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人才高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上海文化人才高地的建设方案。
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文化人才高地的基础。
加强高校和专业院校的文化艺术类专业建设,提供更多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为上海的文化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
要打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平台。
良好的创作环境是吸引文化人才的重要条件。
建设文化创意园区,提供优质的工作场所和创作条件,为文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同时,建立文化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人才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
第三,要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文化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合作,促进创新和协同发展。
同时,鼓励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第四,要加强文化人才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建设。
建设文化人才高地,不仅要吸引优秀的文化人才,还要保护和激励他们。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作保障。
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文化人才的奖励和支持力度,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第五,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丰富文化人才视野和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
加强与其他城市、国家的文化交流,引进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演出,为上海的文化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教育、科技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上海作为中国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文化人才高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平台,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强文化人才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建设,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上海将能够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举办长三角一体化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举办长三角一体化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高级研修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4.05.21•【字号】沪人社专〔2024〕149号•【施行日期】2024.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举办长三角一体化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高级研修班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各有关单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4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函〔2024〕34号),“长三角一体化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列入本年度高级研修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研修对象各有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人才、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二、研修内容(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与人才高地建设(二)新时代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若干基本问题(三)应对全球人才发展改革的新趋势新挑战(四)长三角地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探索(五)学习型城市建设与人才终身发展(六)全力建设长三角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七)现场教学与交流研讨三、研修方式按照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的要求,采取主题报告、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进行授课培训,同时结合研修主题,安排学员赴企业现场学习。
四、时间和地点(一)研修时间:2024年9月7日至9月11日(二)研修地点:华东师范大学五、报名方式请各有关单位确定参加人员,微信扫码关注“学习咖ECNU”公众号,选择“立即报名”,点选“长三角一体化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高级研修班,填写后自动生成报名表,下载并加盖单位公章,请于8月26日前上传报名表,报名成功以收到回复为准。
共招收50人,以报名顺序为准,额满即止。
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关于加速发展上海人才大市场的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关于加速发展上海人才大市场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事局•【公布日期】1999.05.20•【字号】沪人[1999]54号•【施行日期】1999.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关于加速发展上海人才大市场的意见》的通知(沪人〔1999〕54号)现将《关于加速发展上海人才大市场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1999年5月20日关于加速发展上海人才大市场的意见为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挑战,高效、有序、规范、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调节人才资源供需、集聚国内优秀人才,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进一步理顺人才流动服务体制,突破条块分割,规模偏小、覆盖面窄、信息不畅、缺乏规范等制约人才流动的限制,整合各级各类人才服务机构的优势,促进人才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联合本市各类人才市场,吸纳国内外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组成一个平等合作、多层次、多元化、网络化的人才大市场。
现就上海人才大市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建设上海人才大市场的近期目标以市、区、县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与有关行业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为平等成员,组建上海人才大市场,形成对内对外开放、依法规范运作、结构布局合理、运行机制顺畅、服务功能健全的人才交流服务的主渠道。
二、上海人才大市场的运行规则1、建立一体化服务的新格局。
上海人才大市场各成员单位应合理分工,相互协调,遵循统一的工作章程和规范,逐步实现人才市场服务的一体化格局。
信息共用。
市场内各成员单位共建共管共用人才大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开展网上人才交流信息服务。
功能共享。
市场内各成员单位按规定获得市场的基本服务职能,实现各网点接待,全市场提供服务。
市场共建。
市场内各成员单位共同建设上海人才大市场,可共同组织区域性、全市性或综合性、专业性的各类人才交流和服务活动。
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目标与举措
一
、
战 略 目标
1总 体 目标 .
到 2 2 年 , 本建 成人才 集聚 度高 、 才融合度 好 、 00 基 人 人才 创 新 度强 、 才贡献度 大 、 人 人才 实现度优 和人才 开放度 宽的 国际人
才高地 。 中,国际人 才 队伍建设 是 中心 , 制机制创新 是根本 , 其 体
贡献度 ( 社会效益 目标 )
人力资本 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
对外技术 依存度
实现度 ( 个体发展 目标 ) 开放度 ( 环境 目标 ) 纳税 比例 参政状况 文化娱乐指 数 经济 自由化指数 全球联系指数
5% O
4 % 5 相对封闭 34 l 5. 35 06 6 .8
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目
内容 提 要 :上 海在 构 筑人 才 高地 的基 础 上提 出推 进 国际人 才 高地 建设 是 国家人 才 战略 的外 延 深化 , 也是 地
方人 才战 略 的积 极 举措 ,更是 时代 发 展 的 必 然要 求。上 海 国 际人 才 高地 建设 的 战略 重 点 和布 局 , 该 围绕 全球 应
综合环境优化是保障 。
— —
国际人才 队伍建设 。国际人 才高地 队伍建设重 点是提 高
课
国际人 才的流量 、 数量和质量 。 流量是 前提 , 数量是基础 , 质量是 关键 。 加快 推进 国际人才高地建设 就是要建设 一支在结 构合理 的
基础上流量庞大 、 流速适中、 数量合理 、 质量优 良的国际人才队伍 , 以保证 国际人才 总量与经济社 会发展相适应 , 人才结构 与经济结
5 % O 3 Z 0i " 60 / 0 万 年 5 4 . 05 5: 45: . 基本均衡 8 0 项 00 5 0 0 篇 000 1 矩 1 5 % 0 6 % 5
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
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导语:在当今高度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已成为国家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我国的一线城市,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高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分享个人观点与理解。
一、引言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经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中心。
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高地。
下面将重点对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评估与回顾。
二、高水平人才引进成绩1.引进海内外高级人才上海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海内外高级人才。
实行更加优厚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一大批高级人才来沪工作和生活。
上海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一流学者和专家赴上海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项目。
2.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上海高等教育发达,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级人才。
上海拥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
这些高校为上海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成绩总结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通过引进海内外高级人才和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上海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水平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上海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上海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个人观点: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成绩值得肯定和赞赏。
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已成为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上海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所取得的成绩,彰显了城市发展的智慧和策略。
我认为,上海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
94支撑平台人才计划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持续扩大人才对外开放,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集聚海外优秀留学人员等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联合设立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以下简称“浦江项目”)实施办法,办法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8年5月31日。
总体要求浦江项目主要资助近期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等海外人才,包括:应聘来上海市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留学人员及团队;在上海市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其他上海市特殊急需的留学人员及团队。
浦江项目按照A(科研开发类)、B(企业创新创业类)、C(社会科学类)、D(特殊急需类)4种类型进行申报和资助。
其中,A类资助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为依托从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海外人才;B类资助以企业为依托从事科技创新创业的海外人才,包括创新和创业两类,其中创新类针对企业引进的海外人才,创业类针对自主创办科技企业的海外人才;C类资助在人文社科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海外人才;D类资助其他本市紧缺急需的具有特殊专长的海外人才。
浦江项目资助资金来源于上海市财政拨款。
资助经费一次核定,根据使用需要一次或分批拨付。
A、B类经费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相关办法执行。
C、D类经费可用于:1.科研开发、教学、文化艺术创作等研究费用,包括:设备购置、材料购买、分析测试、人员费用、出版物(文献等信息传播)费用、知识产权事务费、国内学术活动差旅费等;2.申请者本人生活补贴(不超过资助经费总额的30%);3.其他特殊需求的相关费用。
组织机构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成立浦江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浦江项目并监督资助经费使用。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若干思考
申金升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22()9
【摘要】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在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加快形成“3+N”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申金升
【作者单位】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对打造社会组织领军人才高地的若干思考——以上海的实践为例
2.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科技人才集聚高地r——本溪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3.论高水平历史学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关于史学基地班教学的若干思考
4.创新机制集聚海外人才助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5.沪粤人才国际化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比较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 推进人才高地建设——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
围 绕 上 海 人 才 大 厦 建 设 这 一 核 心 .逐 步完 成 人力 资 源服 务 产 业 园 区的 建设 产业 园区将 建 设 规
撑, 人才 引领经 济发 展 。党 的十七 届 四 中全 会 强调 指 出 .坚 持 党管
坚 决 破除 束缚 人 才发 展 的 观念 和 体 制机 制 障碍 .最大 限度 地激 发
区拔尖 人 才 及 领军 人 才后 备 梯 队
人 员在 内 的领军 人才库
2 人才资源开发 4
2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㈠ 曼
C IHG A C A 人事 纵横 .才市观 察 AS iU N H 1
三 、加大 改革 创新 力度 。 进
一
四 、加大 开 发集 聚力 度 。 进
一
五 、加 大 资源整 合 力度 。 进
升 人 才 服 务 业 发 展 规模 和 能级 。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建设 区域 性 人才 高 地 .以人 才优
先 发 展 促 进 经 济 结 构 的 战 略 调 整 和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实 现 经 济
三要 构 建 区 域性 公 共人 事 服务 体 系 围绕 区域 功能定 位和产业 结构 调整 要求 . 合 资源 . 力 推进 人 整 大
人 才 培训 支 持 和人 才 发展 保 障 等
六 个公共服 务平 台 四要推进人 才
二 、 大培 育集 聚 力度 。 加 进
一
念 ” 一 是 树 立 人 才 优 先 发 展 理 :
步促 进人 才服务 业发 展
以 “ 国 上 海 人 才 市 场 ” 驻 中 入
服务信 息 化 。加 快 开 放共 享 的 人 才 基 础 信息 库 和分 类 人才 资 源 信
上海 人才高地 建设 意见
上海人才高地建设意见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愈发突出。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积极建设人才高地,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更能为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就上海人才高地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提出具体意见。
二、人才培养与引进1.高等教育发展:鼓励和支持上海地区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设置,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2.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鼓励企业和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才的实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3.海外人才引进:通过政策优惠,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沪工作或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居留和工作许可办理流程。
三、人才评价与激励1.评价标准多元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多个方面。
2.激励机制创新:通过股票期权、科技成果入股等方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同时设立专门奖项,表彰杰出人才。
3.薪酬体系改革:优化薪酬结构,使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确保人才的付出得到合理回报。
四、人才服务与保障1.公共服务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配套服务。
2.社会保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各类人才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
3.人才公寓建设: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人才公寓,解决人才居住问题。
五、人才生态环境建设1.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加大对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2.文化氛围培育:推广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3.信息平台搭建:建立完善的人才信息平台,实现人才供求信息的快速匹配和流动。
六、人才政策创新与完善1.政策动态调整: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和人才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2.政策宣传与推广:加强人才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落实到基层,提高政策知晓率和使用率。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人才高地建设新动向
这 样高 的违 约率 表 明其价格 下跌 幅度 巨大 , 理 所 当然地会造 成巨大的损失 。
势和违 约率 , 而使原 先认为 的分散 风险在传 从
导 过 程 中产 生 了风 险 聚 集 的 共 振 现 象 , 如 银 犹
策 划 师 、国 际 招 投 标 师 、国 际 贸
7 5
易 仲 裁 师 ; 乏 既 熟 练 外 语 又 通 缺 晓专业 技 能 、 熟 悉 传 统营 销方 既 式 又 懂 得 电子 商 务 的 国 际 贸易 专 业 人 才, 乏 既通 晓 商务又懂 得 缺 产 业 、 通 晓 贸 易 又 懂 得 投 融 资 既 的企 业 经 营 者 , 乏 既 通 晓 业 务 知 识 又 懂 得 法 缺
时终于 使 市场崩 溃。 如 , 标 准普 尔公 司透 例 据
露 , 在 2 0 年发 行 的 次 级 M  ̄ 2 0 年 2 早 06 BS ]0 8 月 其 违 约 率 已达 到 3 .o' 7 则 提 高 到 4 .%。 4 20 到 f / l 17
7 4
文 / 吴 振 娟
上 海 , 处 我 国 “ 金 海 岸 ”和 “ 金 水 地 黄 黄 道 ”的 交 汇 处 , 东 海 之 滨 , 广 袤 腹 地 , 借 倚 拥 凭 得 天 独 厚 的地 理 条 件 和 港 口优 势 ,自明清 以 来 便 是 重 要 的 外 贸 口岸 之一 。 改革 开放 以 来 , 以 更 崭 新 的面貌 , 入 经济 全 球化 , 力营 造万 商 融 着 云 集 的 国 际贸 易 中心 。 海 建 设 国 际 贸 易 中心 上
国 际 贸 易 年 总 量 为 国 内 城 市 领 先 , 世 界 城 居 市 前 列 , 际 贸 易 与 国 内 贸 易 的 比 重 达 7: 。 国 3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浦东新区优秀教师梯队培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浦东新区优秀教师梯队培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公布日期】2024.05.29•【字号】浦教人〔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浦东新区优秀教师梯队培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局属各教育单位:现将《关于加强浦东新区优秀教师梯队培养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2024年5月29日关于加强浦东新区优秀教师梯队培养的实施意见为响应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发展需求,推动浦东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布署培养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突出、发展动力强、层次多元的优秀教师梯队,助力浦东新区教育人才高地建设,根据《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浦东新区教师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难点,加强优秀教师培训整体规划与梯队培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建设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和优师培养长效机制打造“浦东样本”。
二、工作目标通过建设“三个梯队”(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区教育新秀),搭建“两大平台”(区名师基地、区学科工作坊),整体构建浦东新区优秀教师梯队培养体系。
通过该体系的有效运作,持续发现、遴选、培养优秀教师,完成浦东教育人才“十百千万”培养目标。
在各级各类层面发挥优秀教师作用,产出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带动区域教师队伍整体蓬勃发展、教育质量内涵提升。
三、工作举措(一)三个梯队1.加强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遴选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实践、善于综合育人、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在区级及以上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成为区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23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23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3.04.26•【字号】沪人社专〔2023〕113号•【施行日期】2023.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23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委、办、局,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23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4月26日2023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要点2023年本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坚持稳中求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为重点,牢牢把握服务现代化导向、高层次导向、国际化导向、超常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工程项目示范引领,狠抓政策落地见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充分发挥人社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职能作用1.统筹谋划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以及本市人才工作会议有关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人社部门职责任务。
2.支持行业产业人才发展。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坚持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支持三大先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引育留用人才,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重大战略要求,出台更加积极、更加有效、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
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振人才来沪发展信心和预期!的读
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振人才来沪发展信心和预期!的读近期的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振人才来沪发展的信心和预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疫情过后,上海面临着经济恢复和重振的重任。
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要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更加开放的气度、胸怀和格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以超常规的力度和速度拿出一揽子政策举措,展现爱才之心、安才之举。
结合“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联系和服务,诚恳倾听心声,把政策送上门,把实际问题解决好。
充分用好高水平大学、大科学设施、顶尖科学家论坛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
当前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关键时刻,上海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会减少,只会更大。
顶尖人才对前沿产业、关键产业的带动巨大。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引才、用才、育才。
全市各方面要解放思想抓人才、千方百计聚人才,加快构筑人才新优势。
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做好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总体谋划和系统设计,确保中央和市委部署落地见效。
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问题研究和政策供给,全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个城市的格局、环境与机遇,足以影响人才去留。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确实对上海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困难,但伴随着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的施行,上海已经开始努力跑出“加速度”,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增长点。
新政的出台,更让我们看到上海人才兴市、人才强市的决心不变,上海发展的步伐仍然坚定。
假以时日,上海依然是机遇之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上海市人事人才工作会议记录2001年,上海共从全国引进1。
2844万人才。
其中,本科增加43%、硕士增加32%、博士增加11%、博士后增加16。
5%,35岁以下占18%。
引进海外留学生960人,留学生创办企业370多家。
上海的柔性流动人才1。
7万人。
孙局长在今天(2月7日)的会议上介绍今年人事人才工作主题词是“国际化”:吸引、造就、使用一批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
人力资本的优先积累从四个方面着手:人才投资、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资源保护。
加快提高上海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本市将在人才集中的美国和德国设立两个工作窗口,“进驻”人才争夺的国际前沿。
上半年将率先在IT、微电子、金融保险、生物医药和城市建设规划等急需人才的5个领域76个专业,建立技术和管理专家库,为政府和企业选用海外人才提供信息资源。
不久“出炉”的留学人员专业水平测评制度,将建立留学生常识才能、信誉品行和技术业绩档案,对回国留学人员的资历认定和学识才能进行评估,为用人单位选拔任用提供客观标准。
上半年还将组建市引进国外智力专家咨询委员会,实现与德国北威州经济合理化建议委员会、美国COS等国际头脑智囊库的网上连结;完善海外专家库,为有关部门及重点建设项目搜寻、引进海外知名专家。
提升现有人才素质,今后,博士后来源和培养也将国际化。
与国外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培养博士后,海外博士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和安全,都允许进入上海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不受国籍限制。
与
港府互派公务员,上海—汉堡高级人才培训项目要培养100名具有实战能力的各类专家。
引智的专项资金不受行业的限制。
上海还将推行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有关细则年内颁布后,在上海合法居住、合法工作,具备相应条件的国内外人才,将可参加本市举行的执业资格考试,并注册登记。
同时,一些专业证书将探索国际互认。
今年启动与香港工程师协会、香港测量师协会等香港十大专业团体的专业证书互认。
建立开放、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建立专业执法队),建立行业协会,政府人事代理与人才中介相分离。
政府公共人事服务体系和政府授权相结合,政府公共人事服务只对事业单位授权,企业可向其购买服务。
公务员的使用要改革,事业单位用人也要改革(事业单位要与政府分离,其母体要改为企业)。
周副市长代表陈良宇市长:人才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现阶段要加强政府机构、公共机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国际素质—能跨文化交流)。
积极培育人才中介机构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政府人才中介机构要改制,要增加竞争力,抓紧组建人才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要提升对人才市场的调控能力。
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国内贸易向国际贸易,技术型向创新型,单一型向复合型。
消除人力资源的沉淀:(资源分布)事业单位、院校、研究所向企业流动。
人才评估要市场化。
要认清形势,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零距离)是必然的趋势。
(公司研发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