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突破朗读教学的瓶颈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功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问题一:学生朗读语速过快或过慢很多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过快,导致字音不清,错漏百出;也有些学生语速过慢,缺乏韵律感和流畅感。
措施一:模仿与细致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模仿与细致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调整语速。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音模仿,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注意停顿的位置和时长,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点和节奏。
措施二:微调与自主练习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经典文言文后,通过课堂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等方式进行微调。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多次的朗读练习,逐渐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问题二:学生情感表达不到位很多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导致朗读平淡无味,缺乏感染力。
措施一:情感分析与理解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分析和理解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言文的情感内涵,并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情感线索,通过问题导入、对话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从角色的角度去感受和表达情感。
措施二:表情与肢体语言引导教师可以利用表情与肢体语言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
教师可以示范出色的朗读,利用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语言等来表达文本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模仿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提高朗读的表演力和感染力。
问题三: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困难对于小学生而言,文言文的古字古词和语言结构相对复杂,很多学生难以理解。
措施一:逐步深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逐步深入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和理解文言文。
可以从整体上掌握、分段理解、逐句解读并进行整体理解等步骤,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语境。
提高朗读教学水平的技巧
提高朗读教学水平的技巧摘要提高朗读教学水平,消除制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因素。
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情感,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高方法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
练就这一表达能力,是决定能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继而打动学生思想情感的关键。
它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文章只有诵读,才能得以深刻理解,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
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所以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枯燥的讲解只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情感需要感染,需要激发。
它具有共鸣性。
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感情朗读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课堂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适合于学生的朗读表演。
在学习《好汉查理》一课时,安排了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
查理既调皮又善良,喜欢帮助别人,举止言行有“好汉”的做派;作为残疾人的杰西心态非常健康,她没有自艾自怨,真诚又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点。
学生通过模仿文中人物的对话和表情进行表演,增加了朗读兴趣,也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策略
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策略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培养朗读兴趣首先,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这可以通过选择有趣的故事、诗歌或散文作为朗读材料来实现。
同时,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优秀的朗读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魅力。
二、指导朗读技巧其次,老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正确的发音、语调、停顿和节奏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文本内容,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三、注重朗读实践除了理论指导外,我们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实践机会。
这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比赛、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来实现。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朗读水平,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提供反馈与指导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朗读指导。
五、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最后,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
这包括提供合适的朗读材料、营造积极的朗读氛围以及提供必要的朗读设备等。
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他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培养朗读兴趣、指导朗读技巧、注重朗读实践、提供反馈与指导以及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等。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实施这些策略,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朗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7主题策划语文教学中,多数人重视阅读、写作的教学。
事实上,若要语文素养得到实质性提升,只关注这些是不够的。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朗读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
一、朗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1.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多会设计朗读环节,但在学生朗读后缺乏有效的点拨与指导。
学生读完后,有的老师会让学生直接对照音频范读纠正自己的朗读,即使点评,也很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体会、品悟。
学生对所学课文缺乏充分的体会、理解,很难达到好的朗读效果。
2.指导缺乏操作性。
为了让学生更加细致地体会文本,许多老师会在细节上花许多心思。
但会朗读,不应该仅仅定义为会读某一句、某一篇文章。
它应该是一种技能的养成,是语文素养的养成。
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所学技能去理解、体会某一类文本。
3.形式流程化。
多数老师会采用教师范读、音频范读、学生听读等形式开展朗读教学。
多次教学后,学生熟知了朗读流程,对朗读失去兴趣。
长此以往,学生也会跟着老师“走流程”,朗读教学失去了其活力和意义。
4.缺乏展示平台。
我们在校园里常常听到写作比赛、手抄报比赛、书写比赛等,却极少听到与朗读有关的比赛、活动。
学生不免会想,“我朗读得再好有何作用”,进而忽视朗读。
朗读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1.社会环境。
朗读对提升学生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润式的,它无法在短时间内呈现显朗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胡琼 著效果。
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中,朗读常常被人忽视。
2.学生缺乏人生阅历。
许多文本时空跨度大、人文内涵丰富,初中生缺乏相关的人生阅历,很难与文本传递的情感产生共情。
3.教师个人素养有待提升。
朗读教学不仅要求老师把文章读出来,还要求其把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声音的形式再现,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体悟。
这不仅考验老师的文化专业素养,也考验其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解决朗读教学问题的策略张颂先生说:“优秀的文字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意境美’。
怎样突破朗读教学的瓶颈
感 情 的把 握 。 例如 《 帝 的新 装》 皇
《 威尼斯商 《 = 变色 等 。 带读 ,适合于理解难度较大 的诗 娘 。 ”教师 问 : “ 这河 畔的金柳 ,为
接着 问: “ 那作者是怎么描绘这个对 象的呢? ”学 生答 : “ 是夕 阳中的新
特 级 教 师 三 人 行
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 和思想 呢? ”学生很快 回答 : “ 金柳。 ”教师
“ 鸣三声泪沾裳 ”时 ,按语 法停顿 猿 是 四三节奏 , 四个音节 “ 第 声”用延 长一 拍 和休 止一拍 ,比较 朗读试 试 看 。 《 河 颂》 中 “ !黄 河 ! 黄 啊 ”
需要 。
2从思想感情切入 。把人物形象 教师 : “ . 木兰为何不在一处把东西买 置身于特定 的环境 、事件之 中,去体 齐 ,而要到东南西北各个集市 去买这 会感受人物 的心理活动 与思想感 情 , 些东 西呢? ”学生 : “ 时候 ,女人 古 在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的基础上 朗读课 是不能参军的 ,到处分散买 , 也许是 文 。以赵 俊英 老 师讲 《 石壕 吏》 为 为了不引起别人 的注意 。 “ ” 木兰 家 例 ,学 生读 : “ 呼一何怒 ! 吏 妇啼一 里穷 ,四处挑选 ,是看看哪里 的便宜 何苦 ! 师 : “ 在 朗读 时 为何把 就买 哪里的 。 “ ”教 你 ” 那是 因为不 同的东 ‘ ’读 得 重 ,而 ‘ ’字 读得 轻 西要到不同的专卖店去买。 “ 怒 苦 ” 也许 呢? ”学 生 : “ 这样 朗读能 表现官吏 是木兰想在参军前到处逛逛 ,因为出 的蛮横 ,老妇的痛 苦。 ”教 师 : “ 你 征后 ,不知何 时才能 回来 。 “ 实 ” 其 从文 中哪里体会到 老妇的痛苦 ? ”学 生 : “ 三段 。 第 ”教师 : “ 我们应该 用怎样 的感 情基调来 读这段 呢? ”学 生: “ 深沉 的。 “ 伤 、凄惨 的。 ” 悲 ” “ 沉重 的 。 ”教师 : “ 同 学们 用低 请 沉 、哀婉 、伤 感 的感 情来 朗读 第 三 段。体会老妇人为什 么苦 , 究竟有多 苦 。 生 自由朗读 。教 师 : “ ”学 怎样 读出官吏的嚣张与怒火,课 文中没有 具体的描述 ,需要 我们展 开想象 ,补 充情节。 “ ” 我来 示 范 ‘ 呼一 何 吏 怒 !。 “ ’” 官吏 疯狂 的敲打着 老妇 家 的门 , ‘ , 门 , 开门 开 快开 门!交 出 你家的男人来 , 快点 开门! ’ ” 3 . 从朗读技巧切入 。偶 尔给学生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引言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困境,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困境一:学生朗读效果差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的朗读效果不尽人意。
一方面,学生的语速过快或过慢,缺乏合理的节奏感;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调单一,缺乏情感表达。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朗读表达,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体会到文本的内涵。
对策一:强化节奏感训练为了解决学生的朗读节奏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 借助音乐节奏感训练工具,让学生通过弹奏乐器或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 引导学生学会切分短语和句子,合理掌握停顿和连读的技巧,在朗读中更好地展示文本的语感。
对策二:注重情感表达学生的语调单一问题可通过以下对策来解决: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并重点标注出文本中的情感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真实表达。
- 教师可以组织情感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本的情感,并根据不同情感表达出不同的语调和语气。
困境二:学生朗读兴趣不高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兴趣常常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可能与学生对朗读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刻或者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有关。
对策一:培养学生对朗读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对朗读的认知: - 与学生分享优秀范文中的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和重要性。
- 鼓励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乐趣。
对策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增加朗读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 利用游戏化的手段,例如拓展角色扮演、制作音频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困境三:评价标准不明确在朗读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朗读成绩是一项重要工作。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朗读不准确、声音单调、缺乏表情等。
为了改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朗读不准确。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一些学生朗读时发音不准确,读音杂乱,不够流畅,甚至出现断音、漏音等问题。
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声音单调。
在朗读时,学生的声音单调,缺乏变化,缺乏生动感,听起来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3. 学生缺乏表情。
在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表情呆板,缺乏情感表达,无法将文章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使朗读变得枯燥乏味。
二、改进策略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朗读中来。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故事情境、音乐声效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2. 注重发音训练。
针对学生朗读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发音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汉语拼音接龙、绕口令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感情投入。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解读作者用词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情投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
4. 多角度培养表达能力。
除了纯粹的语文朗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话剧表演、朗诵比赛、自编故事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5. 加强练习的反馈与指导。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一:学生朗读不流利、声音单调分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水平较低,对文字的认读和理解能力有限,朗读时容易出现断断续续、声音单调的情况。
问题二:学生字词发音错误、读音模糊分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中对字词的发音会出现一些错误,有时读音模糊不清,影响了准确理解文意。
解决策略:1. 字词发音教学:针对学生容易发音错误的字词,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发音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规则进行正确的读音。
可以通过字卡、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字词记忆和发音准确性。
2. 多次朗读:学生在朗读中需要多次重复相同的字词,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加强发音练习。
可以通过分组朗读、对抗朗读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
3. 字词辨音:针对字音相近的字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区分发音,提高对字词的理解和发音准确性。
如做比较、联想、填空等练习。
问题三: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课文,表达准确度低分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复杂的课文内容理解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限,因而无法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进行正确的表达。
解决策略:1. 图文互动: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视觉材料,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 阅读理解训练:针对每篇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等形式进行练习,同时可以让学生据理解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口头表达练习:在朗读练习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并说明自己的理解。
通过口头表达,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准确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解决策略,能够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克服朗读中的一些困难,提高朗读的流利度、准确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
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1】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老师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我们老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严。
因此,大家深深感到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迫不及待!我们不但要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自我充电,广揽专业知识。
一位专家曾说过,你再忙,也要留给自己肯定空间多读一些书。
而读一本好书,就是给世界做了一件漂亮的事。
我们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要求任课老师广泛地阅读文学专著,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多阅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点。
在我校老师读专业知识书、看教学论文、观看优秀教学视频蔚然成风。
2、走出去加快教学前进的步伐。
让老师们多走出去,把名师们请进来,这应当是老师们专业水平提高最便捷的一种学习途径。
这几年来,我校先后派出的假设干老师外出听课、学习。
他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实时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方向。
回来后,运用他人教学理念、方法上汇报课,让全体老师都能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受益匪浅!二、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老师队伍。
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老师专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制定严格规章制度,确保人人参加,讲究培训质量,就能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老师队伍。
1.积极推动校本培训。
每学期我们都对老师进行校本培训,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讨论方式、讨论时间等方面予以规定和落实。
2.继续开展个人课堂教学的反思活动。
提倡每一位老师上完课后需要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反思,写教后记。
3.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建立评课诊断性看法的制度。
听课是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水平最便利的有效方法,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评课更能实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我教学10多年的经念,谈谈自己的看法:1.激发爱好,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朗读不流利、不标准,语音语调不准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一、问题分析1. 学生朗读不流利学生朗读不流利是朗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有的学生读字读词时断时续,没有连贯的语音,影响了整体的朗读效果。
2. 学生朗读语音语调不准确学生朗读时,语音语调不准确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有的学生读得声音低沉,没有起伏;有的学生读得声音太高,没有抑扬顿挫,缺乏韵律感。
3. 学生朗读没有情感表达有的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声音单调,缺乏感染力,不能够吸引到听众的注意力。
二、应对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1. 提供范例和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范例,让学生听几遍,让他们模仿模仿。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调整语音语调、加强连读、适当停顿等。
2. 组织朗读比赛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们可以组织朗读比赛。
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对朗读的关注和热情。
3.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在朗读时,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
4. 创设情境,增强体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景和氛围,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
5. 细心指导,进行反复训练针对朗读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细心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
在朗读不准确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6. 注重实践,让学生多读多练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并进行反复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走出朗读的“瓶颈区”
走出朗读的“瓶颈区”“三分文章七分读”,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
语文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成了被很多教师“遗忘的角落”,甚至出现多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现状1.朗读的目的性不强。
在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当作过渡环节、点缀或课内空余时间的填充手段,并未明确朗读的目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朗读时间不够充分。
一节课40分钟,要么根本不朗读,要么朗读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朗读的时间大多被讲解课文、回答问题占用。
3.朗读评价被淡化。
朗读的音声性使它无法成为语文试卷上的考查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朗读评价。
学生读完,教师简单概括的语言,如“好!读得不错”“声音有点小”等,成为仅有的一点朗读评价。
4.教师指导朗读存在随意性。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比较注重读音的指导,却忽略了如何调动课文内部感情,如何把握好文章感情基调等方面的指导。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1.给读书留足时间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埋头讲课文,因为觉得如果读课文会耽误课程的进度,但殊不知朗读的作用往往比讲课文的作用要大很多。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面对生僻字或者长句时无法顺利朗读,学生朗读时语音不准确,语调不自然等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一:学生面对生僻字或者长句时无法顺利朗读解决办法:老师可以通过拆字、组词、加标点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僻字和长句的意思。
老师可以利用分段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一段一段的进行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这样在朗读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问题二:学生朗读时语音不准确,语调不自然解决办法:为了解决学生朗读时语音不准确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反复操练和模仿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让他们多读几遍,不断纠正错误发音。
老师还可以借助录音设备,让学生自主录音并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发音问题。
而为了解决学生朗读时语调不自然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朗读练习、角色分配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加自然流畅。
问题三:学生朗读时缺乏表情和感情,无法准确表达文章的含义解决办法: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或者音频等多媒体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交互来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和色彩,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更好地表达文章的含义。
老师还可以通过解释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含义。
问题四:学生缺乏自信心,朗读时畏难情绪太重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朗读,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慢慢地克服畏难情绪。
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支持和鼓励,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他们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将从教学方法、学生自我训练和家长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1. 提供大量的朗读机会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朗读机会。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朗读环节,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或其他相关材料,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也多做朗读练习。
通过大量的朗读机会,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技能和自信心。
2. 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老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比如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帮助他们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老师还可以通过范读示范,让学生听到标准的朗读音频,以便他们模仿和学习。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朗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优秀的录音资料或者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在朗读练习时能够借助这些资源,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标准的朗读表现。
二、学生自我训练1. 听力朗读训练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利用听力朗读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标准的朗读音频,听一段之后尝试跟读。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流畅性。
2. 自我录音反馈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录音笔等工具,录下自己的朗读练习内容,并在录音结束后进行自我反馈。
他们可以从语音语调、停顿节奏、流畅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练习。
3. 朗读小组学习学生可以组成朗读小组,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朗读练习成果。
在小组学习中,他们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发现并纠正彼此的朗读问题,共同提高朗读能力。
三、家长配合1. 营造朗读氛围家长可以在家中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比如在晚上睡前为孩子朗读一段故事,或者利用家庭影音设备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读音频,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并加深对于语音语调的感知和积累。
朗读的技巧与突破
朗读的技巧与突破朗读是一种艺术,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还可以展示出演讲者的个人魅力和自信。
然而,要想在朗读中获得突破,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朗读的技巧,并提供一些突破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技巧朗读时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技巧非常重要。
首先,保持挺直的身体姿势,使空气能够顺畅地流入肺部。
同时,放松肩膀和颈部肌肉,避免紧张和僵硬。
其次,采用腹式呼吸,通过深吸将空气充分地吸入肺部,然后缓慢地将空气呼出。
这种呼吸方式可以提高声音的质量和稳定性,使朗读更加自然和流畅。
二、韵律与语调的运用韵律和语调对于朗读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地运用韵律和语调,可以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首先,要注意在适当的位置使用停顿,以便给听众留出思考和理解的时间。
其次,根据文章的情感和语境,调整语调的高低和变化,以突出重点和表达出更多的情感。
此外,还要注意语速的把握,既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又要避免过快或过慢。
三、发音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发音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是朗读中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错别字、发音错误或者语调不准确会对听众的理解造成困扰,降低朗读的效果。
因此,在朗读之前,应该对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特别是对生僻字、外来词汇及口音进行专门的练习,以确保发音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表达,将文章中的感情和情感适当地体现出来。
四、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朗读的辅助手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起听众的关注。
通过适时地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增加朗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讲述悲伤的故事时,可以微微低下头颅,表现出沉思和忧伤的情感;在讲述有趣的故事时,可以用手指点点头或者摇晃身体,表达出喜悦和兴奋。
五、练习与自我纠正要想在朗读中获得突破,必须进行持续的练习和不断的自我纠正。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演讲稿进行朗读,通过集中注意力和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发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走出朗读教学的“瓶颈区”
对策 : 读要“ 遍撒网” 朗 普
对策 : 朗读 要 “ 移 默 化 ” 潜
美 国学者 鲁德说过 :兴趣不 是学 习的 “
先决条件 , 而是学 习的产物 , 良好 的教 学 是
的必然产 物 , 它来 自于取得 成就 的满 足 。”
现状三 : 放任 自流
学生 学习 能力有 差异 , 朗读 水平 也有 自现 ” 的旗号 , 让学生 反反 复复 地读 , 美其
( 上头 葶6 3瓦) 高教 学质量 。一般 来 说 , 提
学生 对教 师单 方 面的讲 授 会 比较难接受 ,
四 、 语 结
走进知识的殿 堂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
俗话说 : 有教无法 , 因材施 教 。在 教学
项重 要 的语 文 基本功 , 它是 语文学 习 的 中
一
种“ 固定 声腔 ” 给人 读得 很投入 的虚 假 要 求教 师在 设计 中要 抓住 文 眼 , , 就某 一个 词、 一个句或一段话 的解读将全文连接起来 , 让学生始终 围绕文本主题进行整体性 阅读 。
现状 四: 程式 化
前 的朗读教学 , 一部分人 已经 走进 了“ 瓶颈 也不一样 ,有 人物事件 的文 章可 以分 角色 坐在边上 的一 位男生轻 轻地对 同桌 说 :我 “
区” 钻进 了死胡 同, 至影 响了教学 。 , 甚
现 状 一 : 花 架子 摆
朗读 、 演读 、 情美 读 ; 景类 的则可 以 就知道要读 了。” 表 动 写 然后 和班 中同学一起 朗读
课堂上 教师不提 出具 体 、 明确 的要求 , ( 反正 多读书 准没错 ) 打着 “ 书读 百遍 其义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经典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增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问题一:学生朗读过程中发音不准确、语调不准确。
有些学生读音含糊不清,有些学生读语调死板,影响了朗读的效果。
解决措施: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每个字的正确发音和语调。
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分析字音的构成以及与其他字的区别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可以让学生跟读教材中的音频内容,模仿音频中的发音和语调,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问题二:学生朗读时缺乏感情表达,读起来单调乏味。
解决措施: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注重情感的引导和表达。
可以通过解读文章的情感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在朗读时适当地表达出对应的情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情感,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问题三:学生朗读时声音过小,缺乏自信心。
解决措施: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采用分组朗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减少了学生个体表现的压力,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比赛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四:学生朗读速度过快,导致语文素养培养不足。
解决措施: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朗读不仅仅是在念字,还要理解字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分段朗读,逐渐提高学生朗读的难度和复杂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每个字词的意义和文本的整体意境。
可以设置一些朗读的练习,要求学生朗读时要有适当的停顿和语气变化,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问题五:学生不喜欢朗读,缺乏主动性。
解决措施: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经典文本,提高学生对经典朗读教学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孩子口齿不清、语音表达不准确、情感表达不到位、理解能力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是几种解决策略。
对于口齿不清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进行矫正训练。
可以通过正确发音的示范、口型操练、舌腭等训练来帮助孩子纠正发音问题。
教师要鼓励孩子大声朗读,逐渐增加孩子的发音力度。
对于语音表达不准确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课文材料的分析和解读来帮助孩子理解,同时进行反复朗读和模仿,加强对语音的感知和掌握。
还可以运用拼音拆分的方法,让学生先分别朗读每个字母的发音,再合并进行整体朗读。
如果孩子的情感表达不到位,可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角色的情感状态。
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来表达情感,同时要让孩子理解不同情感对语音的影响,并加以模仿练习。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和培养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以采用问答配对形式,让孩子理解问题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进行回答。
还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通过角色体验和理解故事情节中的情感和冲突。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朗读生动性不足、理解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要提高学生朗读生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配乐伴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使他们对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生动有感的朗读。
教师还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语调的变化等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个性。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在朗读前提前解释文本的背景或重要词语,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知。
在朗读中,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朗读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将文字转化为声音,更重要的是将文字的意思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口型、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地传达文本的意思。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做模仿、练习,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品味美,感受美,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与措施。
通过提高学生朗读生动性、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并取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
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的问题与措施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朗读不流畅、理解能力不强、兴趣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将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要解决学生朗读不流畅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朗读的方法。
将一篇经典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先由教师进行朗读示范,然后由学生模仿跟读,最后自己朗读整篇文章。
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语调,提高朗读的流畅程度。
对于学生理解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
在进行经典朗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信息,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细节和隐含信息。
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赏析诗歌、讲故事、演讲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朗读比赛或朗诵演出,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任务。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经典文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特点,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语言表达技巧。
针对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通过分段朗读、逐步引导、多种教学方法和写作练习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流畅性、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突破朗读教学的瓶颈
作者:熊瑞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7期
我们的祖先把“上学”叫做“读书”,不知是因为那时没有自然科学课,还是为了告诉我们,书是要读的,上学就是为了读书。
读,分为无声和有声。
我们通常把无声的读称之为默读,有声的读叫做朗读。
其实,并非所有的有声读,都能称之为朗读。
我们可以从朗读的要求和朗读的特点来看。
课程标准的朗读要求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
朗读的特点是把蕴含在无声的书面文字中的思想感情,经过心理的感受理解,通过音色、音调、语气、节奏等语音的变化,用有声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使之凸现明朗。
而且,朗读不单纯是还原书面文字的情和意,还伴有丰富的联想、想象、补充(比如朗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因此,朗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
同一篇文章的朗读,因朗读者的语文素养、生活阅历以及对文章的领悟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读,从普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是一种读书的方法。
所以,它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至于,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每个真正的语文教师,都能说上个一二三来,这里就不必赘述。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朗读,提高教学效果,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读”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形式的妙用,二是指导的技巧。
就读的形式而言,无声的读,有默读、浏览、跳读(有声读也可以选择性的跳读);有声的读,有范读、带读、单个读、自由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诵读等。
每一种读的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例如:
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朗读课文的榜样,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
比如:读准字音,读音的轻重,停顿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感情基调等等。
范读根据朗读者的身份可分为: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名家范读。
范读根据策划又分为:直白范读,配乐范读,配乐视频范读。
配乐视频范读,倍受师生青睐,营造的情境,优美的音乐,能使听者尽快进入角色,愉悦身心,提高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能引起情感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课文(比如《乡愁》《雷电颂》),学生在没有进入文本情景之前,切忌直白范读。
教师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走进教室就充满感情绘声绘色的朗读课文,学生还不适应,就会皱眉,偷笑,使朗读者处于尴尬的境地。
浏览,相对朗读来说,速度较快。
适合于初步感知课文或者篇幅较长的课文。
分角色读和表演读,适合于寓言、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
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例如《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变色龙》等。
带读,适合于理解难度较大的诗歌、文言文等,在讲解之前运用。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十则》《满井游记》等。
轮读,适合于在学生基本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铺叙、排比的句子或段落,有利于理清文章的条理层次,又便于记忆。
例如《木兰诗》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一段。
《安塞腰鼓》中“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相连几段。
诵读,要求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背出来。
这种朗读方式适合于古诗文教学中的积累。
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
就一堂课而言,形式的运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形式交叉进行的。
选择什么样的形式,选择的形式运用在教学中的哪一个具体环节(进程)中,往往也不能随心所欲,都要取决于教材的内容与课堂进程的需要。
教学千法读为本。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的形式,往往疏于指导过程。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恰当到位的指导需要技巧,而这个技巧有点不好把握。
然而,恰当的指导才能突破学生朗读的瓶颈,提高教学效果,直达教学目标。
那么,怎么突破这个瓶颈呢?
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素养,给学生一个示范的榜样。
进而掌握点指导技巧。
方法的指导要抓住教材的要领,忌空,忌泛,忌脱离课本。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从课文内容切入。
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是朗读与内容理解并存。
在指导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反过来在朗读中加深内容理解。
以程翔老师所讲的《再别康桥》第二节为例。
学生齐读第二节。
教师问:“这一节重点描述一个什么对象呢?”学生很快回答:“金柳。
”教师接着问:“那作者是怎么描绘这个对象的呢?”学生答:“是夕阳中的新娘。
”教师问:“这河畔的金柳,为什么是夕阳中的新娘呢?”学生回答:“因为在人们的眼里新娘是美丽的,这河畔的金柳也很美。
”学生说:“作者太喜爱这些金柳了,所以用最美的事物来形容它。
”教师肯定后,又问:“波光里的艳影,这个…艳影‟又是什么呀?”学生说:“…艳影‟既是金柳的影子,又是新娘的倩影。
”教师:“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如何理解?”学生说:“是飘飘的在水里摇来摇去。
”教师:“那为什么这个艳影在我的心中飘来飘去呢?”学生说:“我认为是挥之不去,缠绕的感觉。
”教师肯定:“用词非常准确。
”“想想,你心中美好的事物挥之不去,久久缠绕的感觉,再读第二节。
”
2.从思想感情切入。
把人物形象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事件之中,去体会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感情,在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以赵俊英老师讲《石壕吏》为例,学生读:“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教师:“你在朗读时为何把…怒‟读得重,而…苦‟字读得轻呢?”学生:“这样朗读能表现官吏的蛮横,老妇的痛苦。
”教师:“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老妇的痛苦?”学生:“第三段。
”教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这段呢?”学生:“深沉
的。
”“悲伤、凄惨的。
”“沉重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低沉、哀婉、伤感的感情来朗读第三段。
体会老妇人为什么苦,究竟有多苦。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怎样读出官吏的嚣张与怒火,课文中没有具体的描述,需要我们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我来示范…吏呼一何怒!‟。
”“官吏疯狂的敲打着老妇家的门,…开门,开门,快开门!交出你家的男人来,快点开门!‟”
3.从朗读技巧切入。
偶尔给学生一点点朗读技巧体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读《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时,按语法停顿是四三节奏,第四个音节“声”用延长一拍和休止一拍,比较朗读试试看。
《黄河颂》中“啊!黄河!” “河”是第二声属于上扬调,三处可以分别用弱下降调、中平调、强上扬调三种不同的语式语调变化朗读。
朗读《在山的那边》“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因为是回忆性文字,让学生尝试用胸腔发音,凸显其遥远悠长。
读“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让学生试试哭时说话,怎么发音(舌面、上颚、鼻腔)。
4.从盲点切入。
不做要求,不带任务,不指导,不暗示,让学生反复朗读,各抒己见。
盲点切入运用恰当,可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效果,比上面三种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课堂精彩纷呈。
以《木兰诗》为例,学生自由朗读“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教师:“木兰为何不在一处把东西买齐,而要到东南西北各个集市去买这些东西呢?”学生:“古时候,女人是不能参军的,到处分散买,也许是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木兰家里穷,四处挑选,是看看哪里的便宜就买哪里的。
”“那是因为不同的东西要到不同的专卖店去买。
”“也许是木兰想在参军前到处逛逛,因为出征后,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其实木兰不一定到了东南西北各个集市,这里运用了夸张来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的准备情况。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会说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解读。
当许多答案呈现出来后,学生会自觉甄别答案的对错。
俗话说“话不说不明,鼓不敲不响”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感情是朗读的灵魂,技巧是朗读的桥梁。
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课堂教学,在文本朗读、内容理解、情感体验的交替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