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康复训练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对照观察

电针加康复训练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对照观察
电针加康复训练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对照观察

中药治疗性功能的药方

中药治疗性功能的药方 对很多男性朋友们来说性功能减退是非常尴尬的一件事情,不仅仅在自己的面子上面会有所损失,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自己的另一半,还是自己的性伴侣都会得到一个很大的不满足,从而造成家庭方面出现问题,那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药治疗性功能的方法以及如何来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方法: 1、性功能障碍惊恐伤肾的治疗:本症多因胆怯多疑,素体虚弱,性交时逢大惊卒恐所致,症见精神苦闷,胆怯多疑,闻声惊恐,心悸失眠,恶梦丛生,脉弦细,苔薄腻.治以大补元煎(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当归,枸杞子,甘草)加枣仁,远志,龙骨等。 2、湿热下注型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本症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湿滞化热,症见急躁易怒,阴囊湿热,睾丸疼痛,阴茎浸痛,小便短赤,下肢酸困,苔黄,脉沉滑等.治以知柏地黄丸

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药,丹皮,山萸肉,泽泻,茯苓)。 3、中医性功能障碍命门火衰型治疗方法:本症多因性交过颇,或长期手淫导致精气虚寒,命门火衰.症见百面色战白,夜尿频繁而短少,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治以五子衍宗丸(枸杞子,复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 4、性功能障碍,心脾气虚型治疗方法:本症多因思虑忧郁过度损伤心脾,导致气血两虚.症见精神不振,心悸怔忡,夜寐不安,纳呆便溏,苔薄腻,舌质淡,脉虚或结代.治以归脾汤加蜂房(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炒枣仁,远志,龙眼肉,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中医针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肾阳虚证。症状:性欲淡漠,性厌恶,性高潮障碍,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阴冷阴痛,小便频数或夜尿频,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折,脉沉细,两尺尤弱。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性功能减退,首先我们要注意个人的生活习惯,很多男性肾虚,肾脏营养不良都有可能会形成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中药治疗性功能障碍,我们一

神经康复学试卷(B卷)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 (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 《神经康复学》考试试卷(B卷)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突触的可塑性: 2、亨特综合征: 3、神经康复学: 4、阿尔兹海默病: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正确打√,错误打ㄨ) 1、在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检查中,CT是诊断多发性硬化最有效的辅助手段。( ) 2、偏瘫急性期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该是将患侧肢体置于抗痉挛体位。() 3、吉兰-巴雷综合征是导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最常见的原因。()

4、脊髓炎急性期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失用综合征为以后康复创造条件。() 5、静止性震颤常为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 6、神经生长因子是影响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外在因素。() 7、在诊断为AD的人群中,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 8、面神经炎的发病部位位于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3分) 1、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的核心是() A.对侧半球代偿 B.突触可塑性 C.神经轴突发芽 D.古旧脑代偿 2、急性脑出血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 A.CR B.DSA C.CT D.MR 3、在运动控制中主要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神经中枢结构是() A.脊髓 B.脑干 C.基底神经节 D.小脑 4、下列神经促进技术的治疗方法中,强调患者认知能力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 A.Baboth神经发育疗法

B.Brunnstrom运动疗法 C.运动再学习方法 D.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5、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中不包括( ) A.上睑下垂 B.复视 C.光反射消失 D.内斜视 6、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脑血栓形成 B.脑栓塞 C.脑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7、下列脑神经中属于混合神经的是() A.面神经 B.舌下神经 C.视神经 D.外展神经 8、失用症是指() A.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B.偏瘫肢体感觉功能障碍 C.偏瘫患者的触觉障碍 D.偏瘫患者的认知障碍 9、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中,不属于内部策略的是() A.背诵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分析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24T09:53:38.6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金世娟秦静静[导读] 中医虽无血管性认知障碍这一病名,但是有关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记载并不少见。 金世娟秦静静 青州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2500 【摘要】血管性痴呆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血管性痴呆是全世界老年性痴呆的第三大病因,仅次于阿尔兹海默征和路易体痴呆,而在亚洲国家则居首位。文章基于此,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从中医与西医两个角度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85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437-01 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概念 随着研究深入,发现除明显的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以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也会引发认知功能损害,而且当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达到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时,常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治疗时机,成为不可逆性认知损害。因此为满足临床需要,在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时及时干预、延缓痴呆的出现时间和减少痴呆的发生率,在深入研究该病的基础上最早在1993 年由Hachinshi 和Bowler 提出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由脑血管性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认知损害综合征,即由血管因素引起的的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从Hachinsh 等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来看,它是一个包含血管性痴呆在内的范围更广泛的认知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并且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门课题,这一概念的提出重在对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2 中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虽无血管性认知障碍这一病名,但是有关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记载并不少见,大多散见于中医“呆病”、“痴呆”、“文痴”、“健忘”、“善忘”等病证的论述中。根据其认知损害程度的轻重,现代中医也普遍认同血管性认知障碍属于中医“痴呆”、“健忘”等疾病范畴。现代研究发现中风病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而出现中风病的人群多属于中老年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人至老年,肾衰精少,脑海失充;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加之年老体病,所欲不能,行动受限,情志失调,气郁血瘀;脾虚失运,痰浊内生,蒙蔽清窍而致病。 综上所述,中医普遍认为健忘、痴呆病位在脑,与肝脾心肾等脏腑功能有关,尤其是脾肾;多以年老体衰、情志内伤、久病损耗等原因导致气血不足,肾虚精亏,髓海空虚,脑髓失养,或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邪气扰于脑窍,元神蒙塞而成,属于本虚标实,虚中夹实。 中医认为精、气、血三者为人体的物质基础,精生气,气生血,精血同源;肾为五脏之根,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髓能充脑;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脑为“诸阳之会”、“清窍之府”、“精神之府”、“元神之府”等。曹晓岚教授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以及治疗中风和认知障碍的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虽复杂,但归纳起来其病机不外虚、瘀、痰三端,以肾虚、血瘀、痰浊为主,肾精亏虚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基础,痰浊、瘀血是致病的重要病理因素。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气滞为标,病位在脑,其发病、演变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中医治疗当以补肾填精、健脑益髓为基本方法。不仅虚证以补肾为主,即使是以痰浊、瘀血等实邪偏重的虚实夹杂证候中,也常在以川芎、红花、桃仁、泽兰、清半夏、胆南星、陈皮、天麻、郁金、石菖蒲等活血通络、化痰理气的主方中配伍制何首乌、枸杞子、山茱萸、熟地兼以益肾填精。 借鉴田金洲教授等制定的血管性痴呆中医辩证量表,发现6 种证型,主要以瘀血阻络证、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为主,其余证型较少或未出现。并进一步发现患者以两证或三证相兼出现为主,单一证型较少,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并且轻度痴呆组以虚证多见、轻度认知障碍组实证多见。本研究能说明中风恢复期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病机虚实夹杂,以肾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痰瘀内阻为标,以血瘀、痰阻、肾虚为主要病因,为临床辨证治疗中风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以活血通络、祛痰开窍、补肾填精等方法寓通于补,通补结合,以补为主等治则治法提供依据。 3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逐步被重视,虽然至今对其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的研究尚不甚明确,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各项认知均在逐步完善中。目前一般认为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病因,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烟酒嗜好、性格、遗传因素、营养状态等对其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年龄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大多数发现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本文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2.22±10.32 岁,无认知障碍者、轻度认知障碍者、轻度血管性痴呆者的平均年龄(岁)依次为58.77±9.16、63.56±10.16、70.37±8.67,在年龄组段研究中同样发现随年龄增长,患者的认知状况下滑。年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可能与老年人的血管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有关。 关于性别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致。本文在男女比例基本均等的条件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轻度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女性比占优势,性别对认知功能有影响,但是这也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女性患者受教育程度较男性低有关。 关于文化程度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的研究,许多研究者认为文化程度高低对认知功能有影响,文化程度低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学习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故目前普遍认为提高人类的受教育程度有利于降低认知功能损伤。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文化程度普遍较认知功能正常者低,并且轻度痴呆患者主要以文盲和小学学历为主,低文化率更明显。关于婚况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既往研究较少,笔者发现单身(主要为老年丧偶)较已婚且配偶健在者患病率高,这可能与单身(主要为老年丧偶)者易出现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关,不过这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另外笔者对患者的日常运动情况和职业做了统计分析,发现经常锻炼比好静懒动者的认知功能保存较完整,可见经常锻炼不仅有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经常锻炼者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生活比较有规律,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活跃了大脑,促进了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未发现职业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康复科王利超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以及脑外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因双侧大脑半球以及脑干损害以后引起的,分为假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两种,表现为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吞咽障碍训练的介入时间:吞咽障碍患者,如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没有重度心肺合并症,呼吸平稳,痰不多,无发热,血压稳定,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能听从张口提舌的提示,便可进行康复训练;病情严重者,于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 摄食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摄食训练前进行认真的评估。我们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握不同疾病如脑损害、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2)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摄食。(3)意识水平。(4)高级脑机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及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1口面部运动训练;2、舌运动训练;3、改善咀嚼肌功能、下颌运动训练;4、软腭功能训练;5、呼吸运动训练、头颈放松训练;6、加强患者排出误咽物、促进声门闭锁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摄食体位:让患者取躯干屈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头歪向健侧。 2、食物形态:本着先易后难原则进行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容易变形、不易在粘膜上残留,如菜泥、果冻、蛋羹等,同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 3、一口量:最合适于吞咽的每一口的摄食量,正常人为20ml左右,但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先以3-4 ml少量试之,然后酌情增加。 4、定速:指导患者以均匀的速度摄食、咀嚼和吞咽。 5、吞咽残留食块去除训练包括吞咽训练、数次吞咽训练、点头样吞咽训练、侧方吞咽训练。 6、选用餐具:勺子面应小,不易黏上食物,勺柄粗、长度要适宜。 7、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训练、上肢功能训练、辅助用具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 近日我科最新引进一台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它是通过电刺激的方式促进受损神经复苏,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提高病人吞咽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患者杨某,女,22岁,因外伤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住院,治疗一个半月后,意识清楚,但张口不能,吞咽反射不能引出,鼻饲进食。给与针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十天后,患者可逐渐进食流食,言语功能基本恢复,可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患者王某,男,42岁,因“脑干出血”住院,意识模糊,张口无力,饮水时呛咳。

脑变性病(中级整理)

帕金森病 概念: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特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 病理特征: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路易体(Lewy body)形成 帕金森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迄今为止,PD 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 1) 年龄老化:帕金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0 岁以前发病少见,提示老龄与发病有关。研究发现,自30 岁以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氧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力,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然而,仅少数老年人患此病,说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蜕变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本病发病的促发因素。 2) 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3) 遗传易患性。近年在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曾发现a 共同核素基因的 Alα53THr 突变。但以后多次未被证实。 4) 家族遗传性: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目前普遍认为,帕金森并非单一因素,多种因素可能参于其中。遗传因素可使患病易感性增加,只有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衰竭、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免疫异常等机制才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而发病。 【病理】 胞浆内出现特征性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a-突触核蛋白基因是Lewy小体中重要成分类似改变也见于蓝斑、中缝核、迷走神经背核等,程度较轻, 总之,典型病理特点是: ●进行性黑质和蓝斑核含黑色素多巴胺神经元大量丧失(50%~70%) ●残留的黑质DA能神经元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体(路易(Lewy)小 体有a-突触核蛋白沉积)

浅谈在幼儿期发展动作协调性的几点做法

浅谈在幼儿期发展动作协调性的几点做法 摘要: 幼儿动作协调性是指幼儿在完成动作练习中身体各部分与动作规定的顺序、要求之间的恰当配合情况,是反映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在舞蹈活动中注重对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舞蹈教师的角度,就幼儿动作协调性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动作协调性在舞蹈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培养措施等方面阐述肤浅的认识,旨在倡导舞蹈活 动中重视和有意识地加强动作协调性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舞蹈协调性几点做法 一、引言 我在幼儿园工作五年多,在我细致的观察中发现有些孩子的动作顺拐、同手同脚、运动时动作别扭、舞蹈时极不美观。由于动作不协调,活动中也易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影响动作的感觉,势必造成心理上没有自信,对动作提高起到制约作用,所以舞蹈成绩上不去,很多孩子家长为此非常烦恼。带着这个问题我查询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动作协调性应该从小抓起,过了幼儿期,动作发展的局限将造成动作上的不协调,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成长。因此,我萌发了对幼儿期如何发展动作协调性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协调性的概念 人类的灵活、协调和正确的基本动作,良好的基本活动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人不同于许多动物,并非生来就会走、跑、钻、爬、攀和具有良好的动作协调性。是人在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之后,才逐渐掌握各项基本动作,并形成一定活动能力的。动作协调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各项基本动作,同时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或运动时,身体作用肌群的正确动作、正确方向,动作速度恰当、平稳、稳定且有韵律性,这种韵律性直接关系到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影响韵律性除遗传、心理个性外。尚与肌肉收缩、身体重心平衡、人体柔软等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从小训练幼儿协调能力是解决协调性的根本。协调能力是人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位运动能力。他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思维度、平衡度、柔韧度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 三、幼儿期发展动作协调性的意义 (一)动作协调促脑的开发 幼儿期,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科学、适宜的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能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对视觉、听觉、左右脑开发等功能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

关于印发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8〕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适应精神卫生工作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委组织编制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请遵照执行。原卫生部发布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卫疾控发〔2012〕20号)同时废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5月28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精品文档 .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一、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指导 1、在患者进行吞咽治疗中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 2、注意一般情况下患者进食时需要坐起,除非治疗师有特别要求 3、鼓励患者小口进食 4、允许患者有足够的进食时间 5、在进食更多食物时要确信患者前一口食物已经吞咽完。 6、一般进餐后让患者坐位休息20-30分钟 二、吞咽器官训练 (一)唇部练习 1、咬紧牙齿,说“衣”声,维持5秒,做5次。 2、拢起嘴唇,说“乌”声,维持5秒,做5次。 3、说“衣”声随即说“乌”声,然后放松,快速重复5-10次。 4、紧闭双唇,维持5秒,放松,重复5-10次。 5、双唇含着压舌板,用力闭紧及拉出压舌板,与嘴唇抗力,维持5秒放松,重复5-10次。 6、压舌板放嘴唇左面,用力闭紧,拉出对抗嘴唇咬合力,然后放右面再做,重复5-10次。 7、吹起练习:吹气球/口哨/肥皂泡/蜡烛。(由于院内禁止明火,以防危险,故吹蜡烛在院内 勿用) (二)舌训练 1、把舌头尽量伸出口外,维持5秒,然后缩回,放松,重复做5-10次。 2、舌尖伸向左唇角,再转向右唇角,各维持5秒,然后放松。连续做5-10次。 3、用舌尖舔唇一圈,重复5-10次。 4、伸出舌尖,用压舌板压向舌尖,与舌尖抗力,维持5秒,重复5-10次。(抗力时尽量不 用牙齿夹着舌尖来借力) 5、把舌头伸出,舌尖向上,用压舌板压着舌尖,对抗力维持5秒,重复5-10次。 6、把舌尖伸向左唇角,与压舌板抗力,维持5秒,随即把舌头转向右唇角,与压舌板抗力, 维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5-10次。 7、重复说“da”音10次“ga”音10次“la”音10次 8、重复说“da ga la”音10次。 (三)腭咽闭合训练 1、口含住一根吸管(封闭另一端)作吸吮动作,感觉腭弓有上抬运动为佳。 2、两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压,同时发“ka”或“a”声;或按住墙壁或桌子同时发声,感 觉腭弓有上提运动。 3、寒冷刺激用冰棉棒刺激腭咽弓,同时发“a”音。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的注意范围特点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5), 831-839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1136626.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a11136626.html,/10.12677/ap.2019.95102 Characteristics of Attention Scope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Jingjing Gao, Enguo Wang, Yanfeng Wang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Received: Apr. 22nd, 2019; accepted: May 9th, 2019; published: May 16th, 2019 Abstract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is a typical developmental disease,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life. 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chool-age children aged 5 - 11 years,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5% - 6%, and the proportion of mal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 In this study, 43 children were examined using a fixed position center cue paradigm, in-cluding 22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1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aged between 7 and 10 years o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accuracy rate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 dination disorder in completing task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rmal children (p < 0.01);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pons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s have defects in the scope of visual space attention. Keywords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Exercise Capacity, Attention Range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的注意范围特点 高晶晶,王恩国,王岩峰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河南开封 收稿日期:2019年4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9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16日 摘要 发展性协调障碍是一种典型发育疾病,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很大影响。广泛存在于5~11岁学龄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的原理和理念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的原则和理念 陈少峰(区医院内二科) 何谓社区(community) ?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界限(行政划区、社团、工厂、商店、机关、公司、学校等) ?由一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人群组成 ?社区内的人群具有观念、情感等取向上的亲和力及凝聚作用 ?地域人文特征具有沿袭性和随时代发展的流动性(交往模式、生活习俗、行为规范) 何谓康复(rehabilitation ?传统意义的康复服务与三级预防的内容密切相关。指疾病一旦发生后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尽量减少疾病对患者各种功能的影响;并通过针对性功能训练,补偿患者已经引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残损(impairment)、残疾(disability)和残障(handicap);恢复患者的学业、职业、人际交往、生活自我料理等病前社会角色功能。 ?当代概念的康复,已拓展到“调整周围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层面,还包括纠正和处理疾病继发的观念、情绪、行为的紊乱,即心理健康的促进;尤其是将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平等机会”和“社会一体化”列入了康复的总目标。“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的口号就体现了这一精神。 ?康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慢性疾病患者和残疾人。在精神医学领域,目前主要是那些呈慢性病程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精神障碍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病人。主要服务的场合是社区,即社区康复(CBR)是主战场。 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 ?精神分裂症属病因未明但病程相对可预测的精神障碍。开展预防和康复的主要目标是,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一旦有过一次发作后如何预防再一次发作,即防复发。 ?预防这类精神障碍的复发,既要强调生物学预防手段(药物维持治疗)的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又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干预方法(如个案管理、认知行为治疗、集体社会心理教育、社会技能训练等)的不可或缺的协同作用。 精神卫生资源及其在全球的覆盖比例*

言语认知及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言语认知及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概述 1、言语功能评定 2、认知障碍评定与治疗 3、吞咽障碍评定与治疗 二、言语功能评定 1、语言与言语的概概念 A、言语(speech)通常是指口语的能力,也就是说话的能力,是一种通过口腔、咽喉结构和呼吸器官产生声音实现交流的运动活动和实际过程。 言语的产生包括呼吸、发声、共振、构音及韵律。言语的形成,主要是由肺部喷出气体,经气管进入声道,形成声音。 声道包括:喉、声带、咽、舌、软腭、硬腭、牙和唇。 B、语言(language)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通过应用这些符号达到交流的目的。包括对符号的运用(表达)和接受(理解),也包括对文字语言符号的运用(书写)、接受(阅读)以及姿势语言活动有四种形式 即口语表达、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和书写表达。 1、神经系统将概念以语言的形式编码,并负责控制与语言产生有关的肌肉协调工作。 2、呼吸器官呼出足够的气流以启动发声。

3、气流通过声门(声带间的通道)时,其压力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声带的长短和颤动影响音调的高低。 4、口鼻咽使声音精细化。 5、耳部中听觉系统会将个体发出的语音转换成神经传导讯号,因此言语者可以监控自己所说出来的话。 2、最经典的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前言语区) 额下回中部(44区、45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后言语区) 颞上回后部(22区)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阅读中枢:顶叶角回 3、其它语言中枢 连接Broca区与Wernicke区的弓状束 枕颞叶交界区 颞顶叶交界区 顶枕叶区 中央后回下部 左颞区中部

言语障碍包括嗓音异常、构音障碍、失语症、口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及精神或智力异常等引起的言语障碍。 其中一些言语障碍是耳鼻喉科、儿科、心理科等研究内容。 康复工作中常见到的是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与构音障碍,其主要通过康复训练手段得到改善. 典型的代表:失语症构音障碍 (1)失语症 失语症:是指因脑损害引起的原已习得的言语--语言功能丧失或损害所出现的种种症状,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功能障碍。 A、失语主要症症状 1、听觉理解障碍 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根据失语症的类型和程度的不同,表现出在字词、短句和文章不同水平的理解障碍。 2、口语表达障碍 a发音障碍 b.说话费力 c.错语 d.杂乱语 e.找词困难 f.刻板语言 g.言语的持续现象h.模仿语言 j.语法障碍k.复述

生理学习题10

第 1 页 共 3 页 年 ……………《生理学》复习题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轴浆运输 2.EPSP 3.IPSP 4.突触 5.神经递质 6.突触后抑制 7.传入侧支性抑制 8.回返性抑制 9.运动单位 10.脊休克 11.牵张反射 12.腱反射 13.肌紧张 14.去大脑僵直 15.牵涉痛 16.后发放 二、填空与判断 1.根据兴奋传导速度的快慢,可将周围神经纤维分为 、 、 三类;根据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又可分为 、 、 、 四类。 2.神经对其所支配的组织能发挥 和 两方面的作用。 3.根据神经元的接触部位,经典的突触可分为 、 和 三类。 4.突触后电位可分为 和 两种。前者在突触后膜出现________电位变化,后者则是在突触后膜出现________电位变化。 5.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 、 和 。 6.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 ,其特点有 、 和 。 7.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有 、 、 、 、 。 8.突触后抑制包括 和 两种形式。 9.脊髓灰质前角中主要存在 和 两类运动神经元。 10.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分为 和 两种类型。其感受器是 ,属于 感受器,中枢在 。 11.基底神经节病变可产生两类运动障碍性疾病,如 和 。 12.根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 、 和 三个功能部分。 其中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 13.快痛由________纤维传导,慢痛有________纤维传导。 14.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 ,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位于 。 15.脑电波的基本波形包括 、 、 、 四种。正常人在安静、情绪、闭目状态 时,所记录的脑电波形是 。 16.睡眠可分为 和 两个时相。 17.脊髓半离断时,离断水平以下的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 侧,而深感觉障碍则发生在离断的 侧。 18.根据药理学特性,胆碱能受体分为 和 两类,前者可被 阻断,后者可被 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 和 两类,前者可被 阻断,后者可被 阻断。 19.皮层诱发电位一般包括 、 和 三部分。 判断对错 1.神经元由胞体和树突两部分组成。( ) 2.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 3.神经纤维在有髓鞘、直径大和温度高的情况下传导速度快。( ) 4.EPSP 和IPSP 都是动作电位。( ) 5.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起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作用,即增强或削弱信息传递的作用。( ) 6.突触前抑制是指在突触前膜上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 7.兴奋可在突触联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播。( ) 8.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兴奋,必然引起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反应。( ) 9.γ运动神经元兴奋可引起梭外肌收缩,直接引起肌肉收缩。( ) 10.屈肌反射属于一种姿势反射,对维持身体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11.下丘脑是除嗅觉外的各种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中继站,并能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综合。( ) 三、选择题 1.神经细胞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是: A.胞体 B.树突 C.轴突始段 D.轴突 E.轴突末梢 2.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传导速度接近光速 E.相对不疲劳性 3.轴浆快速运输的主要是: A.带膜的细胞器 B.递质合成酶 C.微丝、微管 D.神经营养因子 E.狂犬病病毒 4.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 A.失去神经冲动的影响 B.失去了神经的功能性作用 C.失去了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D.肌肉受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站建设办法

**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站建设方案 按照《广东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机构管理办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等文件要求,为规范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站的建设,促进工疗职业康复模式的发展,有效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职能 在政府领导和民政、残联、人社及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镇政府或村(居)委会建立残疾人工疗站。残疾人工疗站属于非营利性公益服务机构,面向成年严重精神障碍康复者、智力残疾人开展职业康复、辅助就业、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康复服务。 二、组织领导 成立**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指挥,监督、指导各项工作落实。镇党委委员***任组长,社会事务局局长**任副组长,社会事务局(民政、残联)、卫计局、**人民医院、社保局(劳动)及各村(居)委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社会事务局,梁喜珍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基本条件 (1).人员配备 至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可兼职社工)1名,专职职业治疗师(或工场导师、康复协调员)1名、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可购买服务,由**人民医院调派)1名,以及兼职有定期联系的精防医护人员1名(可购买服务,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派)。

(2).场地规模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建筑面积以60-200平方米为宜,交通较便利,并有无障碍设施。应具有工场、康复评估训练(心理辅导室)和生活活动三大基本功能区;工疗人员常规人数以12-30人为宜;备有宣传材料和普及读物;工疗站需要挂牌。 (3).设备器材 ---配备职业能力评估设备和职业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备。 ---配有工场生产相关的劳动工具和设备。 ---配有组织残疾人娱乐、文体、健身等活动的有关器材和电视、音响设备。 ---配有康复宣传材料和各类书报刊物、音像资料。 (4).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工疗站工作职责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年度计划和总结、每日活动安排表、个人康复训练计划、督促服药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生产劳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财物管理制度、娱疗和体疗制度、康复档案制度等。 ---所开展各项活动均有文字、图片、音像等记录。 四、服务内容 (1).对工疗人员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社会适应性训练,并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社区教育。 (2).对工疗人员进行职业治疗、劳动技能训练和职业评估,组织安排他们从事简单性生产劳动。 (3).督促需要服药的工疗人员按时、按量服药,发现有病情变化,及时督促并协助家属,送病人入院接受治疗。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吴耘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卒中患者入院时约45%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1]。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2]。我科针对吞咽障碍病人开展了吞咽训练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符合2001年第五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有摄食吞咽障碍。 1.2治疗方法 1.2.1吞咽障碍的评估: 1、了解与吞咽相关的临床情况:病史、服药史、营养状态。 2、口颜面功能评估度:口腔黏膜、颊部、唇、舌、软腭、喉等运动及其功能。 3、吞咽功能评估:触摸吞咽动作、反复唾液吞咽实验、参照洼田饮水试验[3]进 行吞咽功能评定,。 4、摄食评估:进食姿势、食物认识、放入口的位置、每口量、进食吞咽需时间、 呼吸情况、口腔残留情况,是否有吞咽失用。 5、吞咽障碍影像学:喉内窥镜检查,吞咽造影检查等。 1.2.2吞咽障碍治疗:根据评测结果,针对患者的吞咽障碍的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1、唇的训练方法:严重障碍者,轻拍唇周引出原始反射,唇部振动刺激,唇内 外按摩,快速冰刺激。轻、中度障碍者:主动地唇缩、唇拢,唇夹压舌板,吹哨子训练。 2、下颌、面颊部的训练方法:瘫痪无力的患者,鼓腮加轻拍,抗阻力吸吮动作, 张、合口运动,下颌左右运动。肌张力高的患者,下颌牵张训练,面颊部放松按摩。 3、舌头训练方法: 严重障碍者: 轻拉舌头做伸舌、缩舌、左右摆舌、舌上下运动。舌头轻擦刺激训练,舌本体感觉按压刺激,冰刺激训练。 中、轻度功能障碍者: ⑴舌前部运动练习:舌抵上齿、左右嘴角或面颊部内侧;舌伸出绕唇周;舌 尖抵于上牙齿背沿硬腭后卷;功能音d、t。 ⑵舌根部练习:尽量后缩,压舌板按压舌中部抗阻前伸,功能音gkh。 ⑶舌中部的练习:舌中部抵硬腭后缩至软腭处,舌中部紧贴硬腭做上下运动, 功能音j、q、x。 4、腭咽闭合、声门闭合训练:棉签、吸管吸允练习,冰刺激,用力推压发音练 习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影响吞咽功能的康复疗效。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交流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耐心地讲解疾病知识与治疗过程,缓解其紧张及恐惧情绪,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训练 可分为不用食物、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和在进食的同时,通过调整体位及食物种类,应用辅助吞咽动作练习等的直接训练(摄食训练)。 1、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从预防废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经口腔摄取营养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由于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因此适用于从轻度到重度的各类吞咽困难患者。间接训练一般先于直接训练进行,直接训练开始后仍可并用间接训练。常用的间接训练方法有: (1)口唇闭锁练习:口唇运动训练可以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对无法主动闭锁口唇的患者,可予以辅助。当患者可以主动闭拢口唇后,可让患者口内衔以系线的大纽扣,治疗师牵拉系线,患者紧闭口唇进行对抗,尽量不使纽扣脱出。其他练习包括口唇突出与旁拉、嘴角上翘(作微笑状)、抗阻鼓腮等。 (2)下颌运动训练:可促进咀嚼功能,做尽量张口,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冷刺激或轻柔按摩,使咬肌放松;通过主动、被动运动让患者体会开合下颌的感觉。为强化咬肌肌力,可让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3)舌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对食丸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可让患者向前及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轻牵拉,然后让患者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通过以舌尖舔吮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练习舌根抬高等。

(4)冷刺激(ice-massage):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将冰冻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出现呕吐反射即应终止刺激;如患者流涎过多,可对患侧颈部唾液腺行冷刺激,3次/日,10分钟/次,至皮肤稍发红。 (5)构音训练:吞咽困难患者常伴有构音障碍,通过构音训练可以改善吞咽有关器官的功能。 (6)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声带内收训练,以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具体方法是,患者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在胸前对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5秒钟。 (7)咳嗽训练:吞咽困难患者由于肌力和体力下降、声带麻痹,咳嗽会变得无力。强化咳嗽有利于排出吸入或误咽的食物,促进喉部闭锁。 (8)声门上吞咽训练:声门上吞咽又称“屏气吞咽”,具体做法是由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进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屏住呼吸使声门闭锁、声门气压加大、吞咽时食丸不易进入气管;吞咽后咳嗽可以清除滞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 (9)促进吞咽反射训练:用手指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可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的前后运动,继而引发吞咽。此方法可用于口中含有食物却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患者。 2、直接训练 直接训练的适应证是:患者意识状态清醒、全身状态稳定、能产生吞咽反射、少量吸入或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 (1)体位:由于口腔期及咽期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

患有动作协调障碍的成人发展性协调障碍(DCD)-DyspraxiaFoundation

患有动作协调障碍的成人 发展性协调障碍(DCD) 定义 动作协调障碍是一项常见的疾病,影响儿童及成人的精细及粗大动作协调的技能。此影响终生的疾病也称为发展性协调障碍 (英文简称DCD),该疾病已正式被国际机构所认可包括世界卫生组织。DCD不同于其它的动作障碍例如脑瘫与中风,并发生于横跨不同的智能范围。每个人的病况可依他们所展现出不同的障碍而定,这些障碍可能会随着环境要求与生活经验而改变。 一个人的协调障碍可能在教育、工作与就业上影响参与和运作每日的生活技能。 儿童可能呈现出的障碍在于自理能力、写字、打字、骑单车、玩耍还有其它教育和娱乐活动。许多这些障碍会延续到成人期里,以及影响其在家里、学校和工作时学习新的技能,如开车与自己动手做工艺。 也许有一系列同时出现的协调障碍也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这些包括社交与情绪障碍,还有时间管理、计划与个人组织上的问题,这些也可能会影响成人的教育或就业经验(撷取自2012年Movement Matters)。 动作协调基金会知道许多患有DCD的人,也经历组织、规划、记忆与处理速度上的困难,然而DCD常被视为一个总称去涵盖动作协调困难的疾病,动作协调障碍指的

是患有额外问题的人,如日常生活中的计划、组织及按照正确的步骤执行动作。 动作协调基金会也知道动作协调障碍可以影响语言。虽然目前为止未知DCD/动作协调障碍的治愈方法,但是接受治疗将可以缓和许多的障碍,并且个人可以获得帮助去培养策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在他们生活上各方面的日常活动。

虽然造成DCD/动作协调障碍的确切原因不明,但是被认为是由大脑传输信息到身体的方式被破坏而造成的,这影响了一个人嘴部表现动作协调的能力。这些障碍从出生即开始存在。 认知 患有DCD/动作协调障碍的成人可能会有下列的障碍: ?动作与协调:包括大动作例如走路与平衡,而精细动作技能如写字与使用胶带机。 ?说话和语言:可能会话说得缓慢而吃力、重复说话或发音有困难。 ?视觉困难:当阅读时难以跟随文字或快速地浏览信息,可能也会有眼睛专注力与协调性的障碍。 ?知觉障碍:如由不同的感官去做信息的解读。患有动作协调障碍的人可能会发现在组织、记忆、排序、注意力与时间管理方面需要耗费额外的精力。 ?感官灵敏度:如对声音、光线、触摸或某些纤维的高敏感度。人们可能会觉得很难待在一个吵杂的环境里或在光线亮的地方工作。 DCD/动作协调障碍的优点 ?创造力–艺术方面例如音乐、绘画、摄影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