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
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
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
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5、勤于动手的习惯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
学习的习惯如何培养数学习惯
学习的习惯如何培养数学习惯学习的习惯如何培养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则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就学习的习惯如何培养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探讨。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数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要积极主动,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首先,要明确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并且是有价值的。
其次,要坚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最后,要对待数学学习持有耐心和坚持,不轻易放弃。
只有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动力。
第二,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
数学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计划性。
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可以分解学习目标,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并设定适当的复习计划。
同时,还应该制定具体的学习步骤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
首先,要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问题要有耐心和恒心,不怕困难。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学习。
另外,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最后,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巩固所学知识,避免遗忘。
第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有所不同,因此,学生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数学时,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通过写作来加深理解,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激发思维等等。
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思考的学科,而且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因此,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还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孩子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孩子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和无聊。
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创造学习氛围1.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专门安排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角落,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如书籍、计算器等。
2.给孩子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并在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奖励和认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培养兴趣1.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孩子学习。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例如一起做饭、购物、旅行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多给孩子展示数学的美妙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数学相关的游戏、电影、书籍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解学习任务,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进行适当的时间管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坚持反馈与复习。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孩子进行合理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辅导1.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
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寻找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方式。
家长可以通过购买合适的学习教材、参加数学培训班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1.鼓励孩子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教育孩子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数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可以启发孩子正确看待困难,鼓励他们坚持努力,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总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孩子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取得好成绩。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经验总结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更有助于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之前,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以及职业发展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态度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鼓励和正面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和焦虑。
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示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以影响和激励学生。
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计划性。
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每周的复习计划以及长期的学习目标。
通过计划的执行,学生可以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节奏。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的讲解。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数学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学生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基础。
六、强化练习和应用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
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培养。
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思维导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八、鼓励反思和总结反思和总结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分析错误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方法1. 从小培养数学兴趣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是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前提。
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活动, 比如一些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
家长和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小就喜欢上数学。
2.适应不同学习节奏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一些孩子喜欢通过听讲的方式学习,一些孩子则喜欢通过亲自动手来学习。
家长和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不能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差异性,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3.建立自信心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实践的学科,很多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候感到困难和挫折。
家长和老师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懂得只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掌握数学知识。
4.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家长和老师需要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适当调整家庭氛围,多鼓励孩子学习、多夸奖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增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按时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每天保持适量的数学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
6.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后续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及时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确保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家长和老师也要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孩子巩固基础,并尽量简化复杂的数学知识,让孩子容易理解。
7. 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数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一、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生要想提升数学素养,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
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数学经常成为学生们的心病。
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很难,所以经常有不会做、不愿意做、拖着做的现象。
这就需要学生本人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和家长约定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建立自觉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耐心和毅力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学科。
数学题目往往需要多次的推敲,多种方法的尝试,有时候甚至要进行长时间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耐心和毅力。
学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一次搞定的。
遇到难题不能垂头丧气,而是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继续思考和尝试,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三、多思维角度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是提升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灵活地应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
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扎实基础知识要想提高数学素养,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数学学习是一种渐进式的过程,每个新的知识点和技巧都是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
如果基础不牢固,后面的学习就会非常吃力。
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扎实。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先回顾和巩固以前的知识点,保持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的知识。
五、及时解决困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不少困惑和疑惑。
遇到困惑时,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和交流,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及时解决困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避免误区和堆积问题,也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多实践多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而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接受良好的品质道德、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最佳时期,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要学着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
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
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赵彩艳作为数学教师,我深感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都需要学生呼应以相应的学习习惯。
教师想要积极指导、扶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
一、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我很注意培养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快速投入课堂的习惯,经常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关键是给学生的一种定性的条件反射,提醒学生作好上课的准备。
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听算,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念题,并进行紧张计算,并且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课时要看着老师,我平时随时留意观察,发现哪个学生不注意,就及时提醒教育,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有时还有意识地叫个别同学复述刚才老师或同学讲的话,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
可是在培养过程中,反复性是经常会出现的,因此要给学生多次实践的机会。
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我坚持引导在先的原则:又因为习惯的养成是反复的过程,因而我也做到严格要求。
实践证明,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初步形成了,那么再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巩固下来。
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想敢于说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想的学习习惯,这里包含着学生肯想和会想两层意思,根据教育学原理,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
语言是小朋友思维的外观,学生想的如何,必须让他们讲出来,要使学生敢想、善想、多想,除了根据教师合理启发,不断培养他们想的习惯,想成善思的习惯外,还得尽量让学生多讲,让学生表达自己,哪怕是错的,也要让他们来说,以此来了解他们想的如何。
培养学生们敢于说的习惯,作为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我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
训练学生大胆发言时,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讲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重说一遍,说得好一点。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建立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之上。
学生应该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建议: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树立目标:学生应该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目标的设定和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
3. 鼓励自信: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1. 多做习题: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布置的习题和课外习题进行练习,并注意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2. 多思考:数学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公式和定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或进行一些数学推理活动。
3. 合理利用工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计算器、几何工具等辅助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议:1. 规律作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通过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提醒走神的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要做到眼睛看着老师或黑板,耳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培养仔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让他们明白课本中的概念、定理、例题等都是学习的重点。
在阅读时,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每一个数学术语和符号的含义,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做上记号,以便在课堂上请教老师或同学。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数学课本,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要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对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答案。
四、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教师要布置适量的、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在做作业时,学生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书写工整,计算准确。
做完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要让孩子边做作业边玩。
五、培养整理错题的习惯错题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整理出来,分析错误的原因,写出正确的解法。
初中数学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好初中数学需要一定的努力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
1.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学好数学的前提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包括数学
概念、公式、定理等。
学生需要花时间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含义和应用,不断练习,直到真正掌握。
2.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数学思
维能力。
这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
可以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多做练习: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的学科。
学生需要多做练
习题,不断摸索和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寻求帮助: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向老师、同学或者在线资
源寻求帮助。
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数学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
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等。
这些习惯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6.建立信心:数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但不要失去信心。
建
立起对数学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五种习惯。
1、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数学课本,实质上是一次尝试性学习.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呈现想学、想听、想问的积极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注意指导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前后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比较,提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
2、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能否专心听讲,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可多做听的训练,如听问、听答、听口算、听写题目等,要求他们重复老师的提问和的回答,逐步培养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解、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仔细审题的习惯
学生因审题不慎、粗心大意导致解题错误的比比皆是。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
对实际问题做到:认真读题,不添字、漏字、改字,从情景中了解条件、明确问题;对计算题,要仔细观察、比较题中的数据与运算之间的关系,做到五对照:运算符号一对照,运算顺序二对照,上式、下式三对照,竖式、横式四对照,验算结果五对照。
4、积极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课堂上要领会教师的思路,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对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概括、推理、判断,来解决自己的疑难,促进自己“创造”。
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不但能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我们应要求学生作业一丝不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按时完成、及时订正,逐步养成自觉验算、
自我反馈的好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都想要为自己的孩子实现的目标。
随着数学在学校教育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 避免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不要让孩子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而是教导他们将其视为一项宝贵的技能。
显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们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2. 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制定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每次学习的主题,对孩子们非常重要。
这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孩子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同时,对于制定计划后,还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回馈。
3. 创新学习技术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学习过程更有趣的关键可以是在学习中添加互动性和创新性。
例如使用数码游戏、应用程序和在线学习资源,能够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4.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一个可以专注于学习的安静的空间。
例如,确保他们在学习时不受到干扰和打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学习。
这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包括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如桌子和椅子;提供某些必要工具,例如纸张、笔和计算器。
5. 学习与教学相结合除了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家长还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与孩子一起学习并试图解决一些难题,也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6. 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面对数学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并提供实际的支持与帮助,并告诉他们错误也能成为体验与成长的一部分。
鼓励是帮助孩子们坚持学习数学的关键,这会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论: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需要,这也有利于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
努力获取数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技能,这是学生们在未来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答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其次,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轻言放弃。
另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等,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此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分散注意力也是重要的。
最后,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深入分析:首先,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
仅有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阶的数学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的基础概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一个扎实的底子。
通过反复练习基础题目,巩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面对难题和挑战时,学生应该保持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困难,勇敢尝试,不怕失败。
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并从失败中学习、成长。
此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定时复习已学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分散注意力,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重要的。
信心是成功的关键,学生需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充满自信,敢于接受挑战,不轻言放弃。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需要从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自信心等方面综合着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取得更好的成绩。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数学的关键。
通过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兴趣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很难持之以恒地去学习。
老师和家长都要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及时巩固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是一个递进的学科,后面的知识往往需要建立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及时复习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避免遗忘。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定期的课后作业或者测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帮助他们弥补不足。
三、培养自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自觉意识,因为它需要学生不断重复练习和探索。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老师和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培养耐心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性。
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功近利,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耐心性,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注重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
而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则应当在日常教育中格外重视这一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觉性和耐心性,注重学习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怎么对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怎么对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辅导。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
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
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
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的培养途径有:(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
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
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尝试活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
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制定计划。
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
(5)独立作业。
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
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听老师讲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力求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在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听课,教师可以从学生听课的神态上来判断。
许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如果发现其中一个学生走神,就稍微停一下讲课,用教室的寂静提醒他;或者走到他跟前用手轻轻示意一下,暗示他注意听课;或者提一问题让他立即回答。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应着重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教材的习惯。
平时上课,老师要重视使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
三、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做题前,对题的每一个字、数字、符号都要看清楚,明确做题的顺序和步骤,在开始做题。
四、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五、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求书写干净、端正、工整、格式规范等,逐步提升书写速度。
六、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细致而耐心的教育过程。
日常教学时要向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明确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起示范作用。
如:写的板书、批语、数字、符号和算式都要符合规定。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下面就介绍一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自信心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耐心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因为题目难度大或者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而感到沮丧。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都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知识、及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坚持每天学习一定的时间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练习熟能生巧,数学也是如此。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并定期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方法、总结解题技巧,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基础知识的打好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每天检查学生的功课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不足的地方,及时补充和巩固基础知识。
六、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学习数学需要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长和老师可以适时地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鼓励学生通过游戏、趣味的数学题等方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学生需要建立起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态度。
数学的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不断地克服困难。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养成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
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网站、期刊等,利用丰富的资源来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
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学习技巧,比如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点、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强调解决问题的学科,学生要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多进行实践性探究,进行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注重巩固与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基础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基础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除了通过以上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深入理解数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组织数学角逐比赛可以组织数学角逐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数学水平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有效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因此,针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有必要。
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2、不能倾听,这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
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3、看和写都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
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4、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弯来,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5、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
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常见的不足,我认为培养小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注意力方面: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数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
能靠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教师要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尝试、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这样,定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
二、听讲方面: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
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
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会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
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三、看和写的方面:学生在读题和做练习中看错数字、写错数字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
计算简单,学生并非不会,而是马虎、不认真所致。
怎样才能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呢?我感觉“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训练她的方法非常有效,每次限时一分钟内完成抄电话号码的训练,左手指,右手抄,抄完后对照,家长做记录。
每天十分钟左右的训练。
针对我们的学生,除了课堂作业让学生抄题做外,还可以让家长配合完成这项训练,家长可以每天随意出三组数字,每组二十个,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训练,不耗费多长时间,但却有效。
读题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字读,看清读懂题目的要求后再做题。
书写要经常提醒正确姿势,要求书写字体工整、认真,先动脑再动笔,尽量不依靠橡皮。
不在书和作业、练习本上乱涂乱画,保持书面整洁,可以不定时地在班上展览书写认真的作业。
做题时要求左手指一道,右手写一道,避免看错行,做完要求独立检查。
每人准备一本《错题集》,以记录错误档案。
记录分四步完成:1.记录错题,2.用彩色笔给错处做记号,3.写出错误原因,4.写出正确答案。
四、思维方面: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1、仔细观察的习惯。
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
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
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
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
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
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五、语言方面:平时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是思考的结果,远比不动脑筋不开口强。
尤其是当学生说错时,它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态度,然后再让
学生讨论生成的新问题。
教师的宽容与鼓励会带给学生说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