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案 川教版

合集下载

2017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word教案

2017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word教案

2017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缘故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差不多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缘故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截了当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截了当阻碍历史进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进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得爱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缘故;五代十国形成的缘故和阻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皇妃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慨,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

这时吐蕃使者正带领20 多人围堵杨国忠,埋怨没食物。

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

陈玄礼及韦谔要求玄宗杀死杨皇妃。

高力士劝讲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皇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皇妃。

此后,玄宗入蜀。

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打算的兵变“。

这确实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一)背景(缘故):(多媒体展现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步扩张势力。

(三)、过程(多媒体展现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境,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课件3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课件3川教版

安禄山
爆发时 间:
主要人 物:
755年
安禄山、史 思明
安史之 安禄山起兵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手握重兵,号称“兵雄天下”。
唐朝腐败刺激了他夺取天下的野心,他暗中招兵买马,拥 兵边陲,待机而动。因其深受玄宗宠幸招致杨国忠嫉恨, 两人的明争暗斗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755年,安禄 山起兵反叛。
安史之 唐玄宗入蜀
幽云十六州一失,北部边防从此几乎无险可守, 胡人铁骑纵横驰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可 饮马黄河。
割让幽云十六州,成为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 进程的一件大事,此后四百余年中,收复幽云十六州 成为每一个汉人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五代十国
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 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陶岳《五代史补》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影响
唐朝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后,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 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引发唐末农民起义;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唐 太 宗
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
藩镇割据
材料一: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 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 根。……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 土。
五代十国
阅读教材第34页小字部分,概括朱 全忠发迹过程。
907年,朱全忠废掉唐哀帝,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梁朝的建 立,宣告了唐朝的灭亡,历史进入 五代十国时期。五十多年间,历经 五朝八姓十四个皇帝。960年,后 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周 建宋,五代结束。
朱 温
赵 匡 胤
幽云十六州
后唐皇帝女婿石敬瑭,趁后唐内乱,以割让幽云 十六州为代价,获取契丹支持,推翻后唐,建立后晋。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黄巢起义(875年—884年)
唐朝末年,王仙 芝、黄巢领导的农民 起义爆发。起义军曾 一度攻占了长安,最 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 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 合镇压了起义。
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 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
唐朝的兴亡过程
朱温(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 帝后又改名朱晃。朱温酷爱女色,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伺他, 912年,朱温被其次子朱友珪所杀。923年,后梁被后唐李存 勖所灭。
唐玄宗逃往四川
长安
马嵬驿
灵武即位
马嵬民众拦阻玄 宗请留,玄宗不从, 逃亡成都,太子李亨 留下。756年李亨即 位,尊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即位后派郭子 仪和李光弼等大将平 叛,763年,安史之 乱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
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嵬驿。随行将士处死 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 。
2.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 分裂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 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 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 周。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 变,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 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 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 、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 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
严重后果是什么(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C.形成五代十国
B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C.唐太宗 B.隋炀帝 D.唐玄宗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案 川教版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史实。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安史之乱的影响。

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教学难点】安史之乱【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强盛与衰落、统一与分裂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场动乱使强盛的唐朝迅速衰落,八年战争使统一的唐朝分崩离析。

深刻的历史教训启示我们应牢牢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至理名言。

一、安史之乱教师:1、看书P16-17页说一说天宝危机出现的原因?学生: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任用李林甫、杨国忠。

唐朝政治日趋腐败,统治阶级享乐之风盛行。

教师:2、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但保存时间不长。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四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

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唐朝政治日趋腐败、安史之乱教师:3、材料一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迁徙流亡。

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腐朽的统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中期以后,历经“安史之乱”,唐朝逐渐衰落,最终导致五代十国的分裂。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分裂过程,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唐朝的建立和发展。

但学生对“安史之乱”以及五代十国的分裂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影响以及五代十国的分裂原因、过程、影响。

2.教学难点:“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分裂背后的历史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唐朝的繁荣时期,引出“安史之乱”这一转折点。

–提问:“安史之乱”是什么?它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安史之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场战乱。

–引导学生关注“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安史之乱”的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回答。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讲义5 川教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讲义5 川教版
第5课单从元“隋安唐史时之期乱”到 五代十国的分裂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 川、广东一 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于是,就有了唐 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 的后果是什么?
新课探究
一、安史之乱
后周世宗柴荣,采取 一系列措施,使后周 国力大增,为结束全 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 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史为鉴:
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 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 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 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 念。
2.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 兵发动叛乱。757年,安禄山旧部史思明举兵反唐。 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3.安史之乱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a.百姓被杀 b.田园荒芜 c.城镇变废墟
②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
二、藩镇割据
1.形成原因 2.节度使权力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经济有什么特点?
政治上:多个政权并立;战争较少,政权相对稳定。 经济上: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态势明显。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唐玄宗统治后期, ①深居后宫,专宠杨贵妃; ②不理朝政,任用奸臣; ③唐朝政治日趋腐败,统 治阶级享乐之风盛行。
唐玄宗李隆基
读史料: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 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 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 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 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 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 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 叛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

《唐朝衰亡与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简述安史之乱的过程与影响,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

(2)知道相继存在于黄河流域的五代政权和十国政权的大致区域。

(3)探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局面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史料的方法学习历史。

(2)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

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正确褒贬。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原因既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唐朝末年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2、导入新课:材料引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反映唐朝的强盛。

再引入: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

品读唐朝诗人杜甫的《忆昔》《无家别》两首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请学习第五课。

见第 2 张PPT。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第一篇章:安史之乱课件展示:安史之乱的背景。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中央: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黑暗腐败。

见第 6 张PPT。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具体分析。

课件展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见第7 张PPT。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安史之乱,以及其对唐朝衰亡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唐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从而理解唐朝衰亡的历史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但对安史之乱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唐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安史之乱对唐朝衰亡的影响,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唐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以及其对唐朝衰亡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唐朝在这一事件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

2.史料分析法: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歷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安史之乱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从安史之乱中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安史之乱相关的历史史料。

3.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繁荣,激发学生对安史之乱的好奇心。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中期以后,我国历史出现了大规模的分裂和动荡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分裂等史实,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朝中期以后的历史了解相对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分裂等概念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特点;认识这一时期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中期以后的历史发展趋势。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5.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016年秋季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2016年秋季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一、学习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的背景、发生及影响等史实。

2、理解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影响。

3、知道五代十国的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4、学生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2、学生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难点1、唐朝由极盛至衰亡过程的理解。

2、(学生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方法阅读法、讨论法、图表法、圈点批注法四、学习准备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五、知识连接(一)杨国忠(?-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张易之之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身兼四十余职。

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用奸佞,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年(756年),杨国忠随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

(二)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

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

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任务】【教学流程】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师出示古诗,提问“妃子”指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唐朝出现了什么现象?一、安史之乱【问题1】材料:(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什么现象?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问题2】观察《安史之乱示意图》,结合地图,简要描述安史之乱的过程。

(时间、叛军首领、起兵地点、攻占的重要地区、平定叛乱时间)【问题3】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料二: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天子顾力不能制……阅读材料,思考:1.材料一反映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2.材料二反映这场战乱后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问题1】《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

思考:1.黄巢为什么要领导农民起义?2.黄巢起义结果怎么样?【问题2】小组合作,制作唐朝兴亡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问题1】观察图片《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结合地图掌握五代十国政权名称,制作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示意图【问题2】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割裂导学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割裂导学案川教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割裂》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安史之乱的进程,分析安史之乱暴发的缘故,了解安史之乱的阻碍。

2.明白黄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暴发的缘故和阻碍。

3.明白唐朝衰亡的史实。

4.明白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

【自主学习】一、安史之乱755年,______发动兵变,唐玄宗逃往四川。

757年,唐朝收复了______和____ __。

不久,______又举兵反唐。

直到________年最终被平定。

二、藩镇割据唐朝末年,_______、_______领导的农人大起义暴发。

在众多节度使中,以割据汴梁一带的_________势力最强。

三、五代十国唐朝衰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前后显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域显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

【合作探讨】探讨点一:安史之乱1.安史之乱暴发的缘故?2.安史之乱的阻碍?探讨点二藩镇割据1.黄巢起义暴发的缘故?2.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什么?探讨点三五代十国1.五代十国的特点?【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李白称赞“秦王”()A.自称“始皇帝”,君临天下B.十年征战,统一全国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2.“它终止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动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那个地址的“它”指哪个朝代()A.夏代B.商朝C.周朝D.秦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答案见《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割裂》课件【合作探讨】答案见《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割裂》课件【当堂达标】答案见《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割裂》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案

教育精选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安史之乱的影响。

通过黄巢起义了解农民起义。

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

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教育精选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安史之乱的影响?
探究点二藩镇割据
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
2.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什么?
探究点三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唐朝后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史实观念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简单经过有一定的掌握。

但他们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深层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词汇和概念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了解唐朝衰亡的主要历程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和行为,培养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复杂性。

3.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详细介绍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主要历程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理解。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D.姚崇
5.成语“口蜜腹剑”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A.杨国忠 B.李林甫 C.安禄山 D.史思明
B
6.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7.五代包括哪五个政权?
8.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混乱、分裂、割据
9.后周的建立者是谁?
A.朱温 B.柴荣 C.王仙芝
B
D.黄巢
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C.唐太宗 B.隋炀帝 D.唐玄宗
D)
4.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A.安禄山
A)
B.宇文化及
C.朱温
3、表现
圣旨当废话!架空皇帝,各自为政
藩镇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 控制的局面。
4、危害:藩镇割据直接受害群体 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
结合教材P34和图,回答黄 巢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经过:起义农民流动作战,转 战半个中国。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 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 的朱全忠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 了起义。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 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 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唐朝藩镇割据。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4.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经济上: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态势明显; 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课堂小结
1、原因
1、概念
一、安史之乱2、经过
3、结果与影响

【初中历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2 川教版

【初中历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2 川教版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单元 隋唐时期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案 川教版

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提纲一、安史之乱1,原因:统治后期,年号。

他专宠,不理朝政,任凭奸诈贪婪的和杨国忠等胡作非为。

唐朝政治日趋腐败,统治阶级享乐之风盛行。

2.经过: 到年,和先后发动对唐王朝的叛乱战争。

3.影响:大量无辜百姓被杀害,大片田园荒芜,大批城镇变成废墟,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的转折点。

二、藩镇割据1.背景:安史之乱后,各地由划区管辖,形成局面。

2.表现:节度使把辖区内的、财政、民政大权全揽在手中;自行;赋税收人也不上缴中央;节度使一般实行世袭制。

3.后果: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三、五代十国1.唐亡:907年,废掉唐朝皇帝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定都汴梁,史称后梁。

2.概况:后梁灭亡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流域,史称五代。

同一时期,在其他地区还存在着十个相互独立的割据政权,统称十国。

3.影响:北方战乱不断,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显著发展;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向转移的态势已相当明显。

4.后周实力的增强:(1)主观条件:后周世宗有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

(2)措施: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整顿军队,国力大增。

(3)影响:结束全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步训练1.光明网2016年8月26日文章: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民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最终导致爆发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七国之乱D.八国之乱2.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

”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

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3.发动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A.安禄山B.魏征C.朱温D.黄巢4.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202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2021

(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案(无答案)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案(无答案)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5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案(无答案)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5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导学指要】1。

课标要求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2.学法指导(1)记住“安史之乱”发动者及带来的影响(2)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政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五代十国的局面,理解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趋势.3.概念解析 节度使:官名。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

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

北周及隋改称总管。

唐代称都督。

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并多省罢,唯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

镇戍是经常性的防御据点,比较分散,兵力单弱,故每遇战事发生,必须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知识建构】(自主学习,完成填空)时间:① 发动者:② 结果:唐朝获胜 影响:③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④ 藩镇割据局面。

节度使控制辖区的军事、财政、民政大权,成为一方“土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了解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安史之乱的影响。

通过黄巢起义了解农民起义。

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

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安史之乱的影响?
探究点二藩镇割据
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
2.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什么?
探究点三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