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2页 0073页 0092页 0128页 0146页 0191页 0233页 0274页 0319页 0363页 0402页 0460页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9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巨著 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第20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பைடு நூலகம்
0002页 0022页 0073页 0092页 0128页 0146页 0191页 0233页 0274页 0319页 0363页 0402页 0460页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9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巨著 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第20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பைடு நூலகம்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 金的并立》
目录
• 辽朝的兴起 •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 西夏和金的崛起 • 各政权间的关系与战争 • 历史影响与评价
01 辽朝的兴起
契丹的起源和发展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公元4世纪 中叶,由大贺氏部落联盟组成, 最初依附于后燕。
契丹的发展
在唐朝末期,契丹逐渐强大,开 始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接 受册封,成为藩属国。
辽朝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和农业,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文化特色
辽朝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游牧民 族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地区 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 格。
02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各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这 一时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打破了此前 中原王朝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垄断,影响了东亚地 区的政治格局。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也涉及文化 层面的交流,如佛教文化的传播等。
3
提供多元文化交融的范例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不同民 族和文化间的交融,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范例。
05 历史影响与评价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宋代的“岁币 ”政策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形成新的地域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疆域变化,形成了新的地域格局,影 响了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目录
• 辽朝的兴起 •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 西夏和金的崛起 • 各政权间的关系与战争 • 历史影响与评价
01 辽朝的兴起
契丹的起源和发展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公元4世纪 中叶,由大贺氏部落联盟组成, 最初依附于后燕。
契丹的发展
在唐朝末期,契丹逐渐强大,开 始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接 受册封,成为藩属国。
辽朝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和农业,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文化特色
辽朝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游牧民 族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地区 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 格。
02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各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这 一时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打破了此前 中原王朝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垄断,影响了东亚地 区的政治格局。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也涉及文化 层面的交流,如佛教文化的传播等。
3
提供多元文化交融的范例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不同民 族和文化间的交融,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范例。
05 历史影响与评价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宋代的“岁币 ”政策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形成新的地域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疆域变化,形成了新的地域格局,影 响了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巨著》ppt课件1
图文并茂
4、这是《天工开物》中的插图,图中描绘了明代矿工在 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这是当 时领先世界的一项技术,想想这根竹竿是做什么的?
排放有毒气体(瓦斯)
三、《农政全书》
1、记记《农政全书》的编著者。
作者:徐光启
成书时间:明朝
2、想想《农政全书》有什么特点? 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
7、想一想明朝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 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 秀品质?
客观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 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
板书设计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
原因: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巨明 著朝
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欧洲传教士把西方的数学、地理 学和天文学传入我国。
的 科
成就: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技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特点: 总结性的著作为主。
自然科学的创新发明落后于世界。
巩固练习
1.在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3、说说《农政全书》的价值?
《农政全书》是一部 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 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 的农学专著。
4、徐光启不仅在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还在哪个领域有重大成就?
希
腊
欧
几
里
得
著
利玛窦与徐光启
作
利玛窦和徐光启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 书,他对自然科学有浓 厚的兴趣,跟从利玛窦 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 数学等知识。两人还共 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 本》。此外,徐光启还 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
4、这是《天工开物》中的插图,图中描绘了明代矿工在 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这是当 时领先世界的一项技术,想想这根竹竿是做什么的?
排放有毒气体(瓦斯)
三、《农政全书》
1、记记《农政全书》的编著者。
作者:徐光启
成书时间:明朝
2、想想《农政全书》有什么特点? 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
7、想一想明朝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 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 秀品质?
客观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 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
板书设计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
原因: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巨明 著朝
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欧洲传教士把西方的数学、地理 学和天文学传入我国。
的 科
成就: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技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特点: 总结性的著作为主。
自然科学的创新发明落后于世界。
巩固练习
1.在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3、说说《农政全书》的价值?
《农政全书》是一部 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 吸收了西方科技知识 的农学专著。
4、徐光启不仅在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还在哪个领域有重大成就?
希
腊
欧
几
里
得
著
利玛窦与徐光启
作
利玛窦和徐光启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 书,他对自然科学有浓 厚的兴趣,跟从利玛窦 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 数学等知识。两人还共 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 本》。此外,徐光启还 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
川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古代中国文化下第一课印刷术指南针鱼火药四大发明说课课件24ppt
蔡伦
魏晋南北朝开始外传
竞
战国司南
赛
指南针
劳动人民
北宋指南针
12世纪经阿拉伯 传入欧洲
突
火药 唐朝发明拉伯和欧洲
破
重
隋唐雕版 劳动人民 北宋时传到日本、朝鲜 印刷术
北宋活字
毕昇
元朝时传到欧洲
点
科创 古代的辉煌
巧
设
活
学生动手制作橡皮
动
活字
突 破 难 点
科创 古代的辉煌
印刷术的印刷 流程; 对四大发明的 认识。
三、教学学法
演示法 讲述法 讨论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提 问 导 入
激 发 兴 趣
科创 古代的辉煌
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学案
学 案 探 究
落 实 基 础
科创 古代的辉煌
四大发明简表
小
西汉发明 劳动人民
组
造纸术 东汉改进
四 发大 明
说
课 教教教教板教
流 学学法学书学
程
背目学过设感 景标法程计悟
一、教学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史中 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背景
2、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已经从电 视、书籍各方面对四大发明有了一个初步的 认识,但对细节方面相对生疏。
能力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和概括 能力,但难以从宏观上把握历史。
二、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 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 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经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课件《民族政权的并立》1
州
辽、宋的灭亡:
1、1125年,金军灭辽; 2、1127,金军攻下东京,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
宋金大事记:
1、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宋高宗)在应 天府建立南宋; 2、宋高宗启用抗战派李纲和宗泽抗金; 3、南宋定都临安,金军南下; 4、岳飞抗金,郾城大战; 5、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 飞; 6、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
宋夏和议:
内容:1、宋每年赐给西夏大量的银、 茶、绮、绢。 2、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榷 场”。
金和南宋的建立:
政 建国时 民 杰出首 都 权间族 领 城
重大事件
1、1125年,
金
1115年 女真 完颜阿骨 会 打宁
灭2、辽1。127年,灭 北宋。
南 宋
1127年
汉 族
宋高宗 赵构
临安 1、岳飞抗金; 今杭 2、宋金和议
绍兴和议:
1、南宋向金称臣; 2、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以北的土地归金, 以南的归宋; 3、南宋每年向金纳银25万两、绢25万 匹。
西
辽
金
夏
北 宋
南 宋
大散 关
淮水
986年,宋 辽岐沟关 战役。宋 军大败, 转攻为守。
1004年, 宋辽“澶 渊之盟”。
澶渊之盟:
内容:双方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 兵。宋每年送给辽绢20万匹, 银10万两。
1044年, 宋夏和议。 设立“榷
场”。
986年,宋 辽岐沟关 战役。宋 军大败, 转攻为守。
1004年, 宋辽“澶 渊之盟”。
第7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一、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政 建国时间 民 杰出首领 都城 与宋重大事件
权 916年, 族
辽 建立契丹 契 耶律阿 国 丹 保机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灌汤包: 皮薄馅多、灌汤流油、软嫩鲜 香、肥而不腻、小巧玲珑、鲜 香利口,堪称“中州膳食一绝”。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宋人饮茶喜 欢聚在一起 比较鉴赏, 看谁的的茶 汤茶花多, “咬盏”好, 散得慢,最 后评出高低, 这就是所谓 的斗茶。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食
1、我会先做些面食做为主食。 2、我会用动物油做些鲜美可口的猪肉和 鱼肉作为肉食。 3、我会准备一些酒和茶作为饮品。 5、我会请他们品尝赫赫有名的东坡肉。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名菜“东坡肉”的 来历,你知道吗?
洗净锅,少著水, 柴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 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 白米饭,和一碗东坡肘子肉,又要了一两小酒。 这可是一年难得的奢侈。结帐的时候让他小小的 心痛了下,居然花了一张“会子”的钱。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二、城市文化生活
1、游玩景点增多,设有瓦舍
2、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我知道: 瓦舍是……
瓦舍是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瓦舍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 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宋代的“勾栏”里有很多穷苦艺人 卖艺谋生,你能说出他们卖的“艺”有 哪些吗?
川教版历史七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课件
社会生活:说书(娱乐)
社会生活:木偶戏(娱乐)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复习课件 34张PPT
第18课、唐诗与宋词
1、记住:1)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 人, 2)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2、理解: 唐宋 著名诗人、词人他们作品的突出特点。3、了解:唐诗 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19课、明清小说
1、记住:明清重要小说的名称及作者的名字。 2、了解:明清重要小说的主要内容。3、理解:明清 小说繁荣的原因。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是明代医药学家 编著
写成了总结当时农业 》。这本书
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 成的一部 》是北宋史学家
主持编
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1.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诗人有2300多位, 诗歌近5万首,有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 歌多种风格。 2.宋词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第19课 明清小说 1.明代“三大奇书” ①《 》: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 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作者 ,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③《 》:作者吴承恩,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 话小说。
第20课
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
1、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 号称“千佛洞”;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2、位于山西大同的 ,开凿于北魏中后期, ,
它既继承了我国秦汉石刻艺术的传统,又融汇了南亚一带的雕 刻风格。 3、位于河南洛阳的 ,是北魏迁都后开始大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1、雕版印刷术发明于( C ) A、汉代 B、南北朝 C、隋唐 D、宋元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 雕版印刷品是( D ) B B A、《史记》 B、《诗经》 C、《春秋》 D、《金刚经》 3、北宋中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是( B ) A、蔡伦 B、毕升 C、祖冲之 D、王安石
1、记住:1)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 人, 2)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2、理解: 唐宋 著名诗人、词人他们作品的突出特点。3、了解:唐诗 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19课、明清小说
1、记住:明清重要小说的名称及作者的名字。 2、了解:明清重要小说的主要内容。3、理解:明清 小说繁荣的原因。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是明代医药学家 编著
写成了总结当时农业 》。这本书
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 成的一部 》是北宋史学家
主持编
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1.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诗人有2300多位, 诗歌近5万首,有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 歌多种风格。 2.宋词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第19课 明清小说 1.明代“三大奇书” ①《 》: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 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作者 ,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③《 》:作者吴承恩,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 话小说。
第20课
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
1、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 号称“千佛洞”;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2、位于山西大同的 ,开凿于北魏中后期, ,
它既继承了我国秦汉石刻艺术的传统,又融汇了南亚一带的雕 刻风格。 3、位于河南洛阳的 ,是北魏迁都后开始大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1、雕版印刷术发明于( C ) A、汉代 B、南北朝 C、隋唐 D、宋元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 雕版印刷品是( D ) B B A、《史记》 B、《诗经》 C、《春秋》 D、《金刚经》 3、北宋中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是( B ) A、蔡伦 B、毕升 C、祖冲之 D、王安石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七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1张)
4.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练习
1、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 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A 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2、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
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
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
是( B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
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课堂小结
1、唐朝的建立与唐太宗
“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3、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
女皇帝 武则天
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及国号
1.唐玄宗的主要年号 2.唐玄宗治国措施 “开元盛世” 3.“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
自主探究: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 从“功”与“过”两个角度评价 武则天?
肯定: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颇 具政治才能,打击贵族势力 ,招揽人才,发展生 产,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等。使唐朝的社会 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否定:心狠手辣,滥杀无辜,重用酷吏,崇尚佛 教,主张土地兼并,大搞阴谋诡计。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时 间:618年 都 城:长安 建立者: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年号:贞观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 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件][川教版]
但郑和远航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采取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效益的 政策,因而没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反
1.早在——时南洋就有了华侨, 华侨对南 ——后去的人更多 洋的开发 2.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郑和起锚地——
江苏太仓
刘家港
文莱
西洋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 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 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 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明朝初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架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友好往来的海上桥梁。”
郑和首次远航开始于______年,出发地点是_______,到达 __________后返回。在七下西洋的历程中,他所率领的船队 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派郑和下西洋的皇 帝是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艘
4艘 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到达范围
大船长151.8米 宽61.6米
到达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船长24.5米
120吨
宽6米 100吨 50吨
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船只最多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画像
占城(今越南) 阿拉伯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1.早在——时南洋就有了华侨, 华侨对南 ——后去的人更多 洋的开发 2.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郑和起锚地——
江苏太仓
刘家港
文莱
西洋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 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 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 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明朝初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架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友好往来的海上桥梁。”
郑和首次远航开始于______年,出发地点是_______,到达 __________后返回。在七下西洋的历程中,他所率领的船队 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派郑和下西洋的皇 帝是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艘
4艘 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到达范围
大船长151.8米 宽61.6米
到达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船长24.5米
120吨
宽6米 100吨 50吨
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船只最多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画像
占城(今越南) 阿拉伯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28精品PPT课件
赞语说:“应策腾空, 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 济难”。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
长子 李建成 太子 589-626
次子 三子 四子
李世民 李玄霸 李元吉
秦王 598-649 早夭 齐王 603-626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 )
贞观之治
你知道贞观之治 形成的原因吗?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 )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懂得“为君之道” •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 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秦琼 (?—638年)
唐初将领。字叔宝,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后归 瓦岗军。李密败,不久归唐,为马军总管,从征宋金刚、王 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唐太宗时,官至左武 卫大将军。
程咬金(?—665年)
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李 密败,后归唐,任寿命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起义军,击 败王世充;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房玄龄(579—648年)
房玄龄 ,唐初大臣。贞观元年为中书令, 后改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长 期执政,与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死后陪葬 昭(唐太宗)陵。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
长子 李建成 太子 589-626
次子 三子 四子
李世民 李玄霸 李元吉
秦王 598-649 早夭 齐王 603-626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 )
贞观之治
你知道贞观之治 形成的原因吗?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年在位 )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懂得“为君之道” •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实施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 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秦琼 (?—638年)
唐初将领。字叔宝,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后归 瓦岗军。李密败,不久归唐,为马军总管,从征宋金刚、王 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唐太宗时,官至左武 卫大将军。
程咬金(?—665年)
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李 密败,后归唐,任寿命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起义军,击 败王世充;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房玄龄(579—648年)
房玄龄 ,唐初大臣。贞观元年为中书令, 后改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长 期执政,与杜如晦并称贞观贤相,死后陪葬 昭(唐太宗)陵。
【初中课件】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1课件ppt.ppt
探究 宋词、元曲的流行
三
思考:1.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 2.他们的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是什么?
豪放派:
苏轼
婉约派:
李清照
辛弃疾
1.时期:北宋 2.作品:《念奴娇 • 赤壁怀古》 3.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苏轼
李清照
1.时期:两宋之交
2.作品:
(1)“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3.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 口语,清新自然
瓦子
都市的
交子
生活
临安
城市
东京
商业
宋词、 元曲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1】《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 卖卦 …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 觉抵
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B )
A.社会分工完善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宋代城 市繁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里 有专供演出的“勾栏”,还有许多卖饮食、卖药材、卖字画、剃 头、相面、算針的摊位,显示出宋代市民生活的丰富。解答时容 易把此材料的内容误认为是反映了宋代的民间艺术精湛。
探究 城市商业的繁荣
一
北宋东京已打破住宅区与商业区分置的格局。 夜市和“晓市”交替进行。
南宋都城临安市内的摊点场地,以“行”和 “团”相称。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 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提示 :为方便商品流通与买卖; 纸币质量轻而且易于携带;今天的货 币又增加了银行支票、汇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