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有何特点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有何特点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诗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音乐描写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首先,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富有情感色彩。
古代文人雅士对音乐的热爱常常化作对心灵深处情感的倾诉。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但通过对雁的飞行和鸣叫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深远的情感和壮美的意境。
而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通过对曲笛声音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常常与情感交融,形成了一种深邃的艺术韵味。
其次,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注重形象的描绘。
古代诗人往往通过对音乐的声音、乐器的形态以及演奏技巧的描写来表达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苏轼的《赤壁赋》中,他以“遥听千帆远,目送孤雁低”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远近和乐曲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力。
这种直观的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感。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还强调了韵律与节奏的呼应。
音乐依靠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古诗词也常常通过对音乐中韵律感受的描写来表达对音乐的体验。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中,他运用了抑扬顿挫的语调,将诗歌与节奏感的音乐完美结合,塑造出豪放激昂的境界。
这样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通过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感受到旋律的旋转和节奏的起伏。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还常常注重对音乐氛围的描绘。
古代文人常常以音乐的场景和环境来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
比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描绘江河的广阔和鹳雀楼的高耸,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庄严和辽阔。
这样的描写方式使人在阅读古诗词时,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宏大。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通过丰富的情感色彩、形象的描绘、韵律与节奏的呼应以及对音乐氛围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音乐描写不仅丰富了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古代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得以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
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
首先,是直接描写。
作者主要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比喻,从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来细腻地描写虚无飘渺、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曲的浊重沉响,节奏急促。
它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在乌云翻滚、电掣雷鸣之中,刷拉拉的一阵骤雨,扑打着大地。
行者一定焦急得非要跑去避雨不可;又使读者似乎感受到,对方要把一腔话儿,像一阵急雨似的在瞬间倾诉出来。
“小弦切切如私语”,形容乐曲的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像是一股汩汩流水;又像是屋檐下呢喃燕语;更像是花前月下,一对恋人轻声细语,使人神秘而亲切。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音乐高低强弱的错落有致,清澈轻快。
听来,着实赏心悦目,大有在草原上跑马时忽快忽慢之感,令人心神摇荡不已,陶醉于《赛马》曲的意境之中。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音乐的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真如黄莺出谷,给人以全新的感受――阳光、鲜花、青山、翠林……无不历历在目。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表现了音乐由流畅变缓慢低咽进而凝滞不动的过程。
它把听者引入另一境界――由沐浴灿烂明媚的阳光,到置身于大雪飞扬的荒漠,大有凄清、孤寂与悲凉之感!“银瓶乍破水浆进”,形容音乐暂时休止后,突然爆发出强烈激昂的声音。
读到这,读者可领略到寒冬乍过,惊雷突响的情景;又宛如听到沉默多时的人们,猛然问的呐喊声。
这声音铿锵激越,让人心悸魂落。
“四弦一声如裂帛”,形容四弦一齐拨动时发出的一声最强音。
这声音,抑扬顿挫,如千钧霹雳。
它是琵琶女幽愁暗恨的全部倾吐,也是她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悲怆控诉。
白居易就是运用这种设喻手法,把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以及表现的音乐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读者的眼前,让读者闻其声,见其形。
诗歌中音乐描写的手法
练习3: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1)①以景结情。 (手法) ②诗人想象清晨来到烟雨迷蒙的桐江垂钓,把钓舟系在秋叶正红 的枫树上。 (翻译) ③烟雨迷蒙,诗人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强化了诗歌由沧桑感, 苍凉感和人生短暂的空虚感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意境情感) ④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术语)
例 4: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 赏析: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①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比喻,以声写声。(手法)
听蜀僧睿弹琴
②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翻译) ③ “一挥手”写出了蜀僧弹琴时潇洒的动作和气定神闲的从容 姿态;比喻,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 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宏伟、铿锵有力的特点。(分析) ④表现了蜀僧弹琴技艺的高超。(作用)
描写音乐的手法
正面描写: 对弹奏者的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描摹声音(运用拟声词) 比喻(以声写声) 通感(以形写声) 夸张、拟人等 联想、想象
侧面烘托:通过环境的烘托 通过其他事物、人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表现
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①比喻、以声写声。 (手法) ②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翻译) ③把大弦的粗重之声比作急雨声,小弦的轻细之声比作私语声; 用急雨声、私语声来形容大弦的粗重之声与小弦的轻细之声; (分析) ④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琵琶乐声的粗重繁密与轻柔细致,表现了琵 琶女弹奏技艺的精妙。 (作用:音乐特点,弹奏者技艺高超)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 中唐诗人张祜有一首写音乐的绝句 听简上人吹芦管
• “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 • 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
• 那隐隐哀伤的芦管声远远地传来,传到耳边,已越来 越细,终于消失,仿佛是“一条丝断”了,诗人的
“碧云心”也彻底地抛弃了。这里把声音由细微到消 失的听觉感受,比喻为可以看见的“一条丝断”,显
一、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 2、铿铿锵锵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牛殳《方响歌》) • 例1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
和轻细的小弦声。例2用“铿铿锵锵”这个拟声词来表现方 响有“清歌一曲 月如霜”的佳句。“清歌”是什么样子人们 不易想象,而“月如霜”却是人人都可以见 到的。看到了洁白如霜的月光,“清歌”的 明净清凉、令人神爽的韵味就感受到了。白 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 见江心秋月白”也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声 音,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 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 诗人以“一”与“万”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 演奏的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响。小小 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 湃,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的高超。
• 后来的欧阳修在他的《秋声赋》里也运用了不 少以声喻声的句子:“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 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枞枞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 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韩愈《听颖师弹琴》)
浅谈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浅谈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音乐的魅力在于旋律,可是,旋律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比之其他事物更难描写。
在唐宋作品中,有一部分描写音乐的诗词比较有名,写法独特,各有千秋,作品以声、形、效果的多角度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运用比喻,对声音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以把陌生的旋律变为熟悉的声音,把抽象的声音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李白的《听蜀僧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这一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用千山万壑中的阵阵松涛比喻琴声,写出了琴声的清越宏远,铿锵有力。
又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拢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来比琵琶声,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
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得形象生动。
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贴切的运用比喻,以声喻声,其声跃然纸上,使人闻其声,临其境。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将将无形之声化为可见之物,让读者“眼见”其声,历历在目。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也有了重量。
比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玉碎凤凰叫”,以声写声。
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悦耳;“凤叫”,状其声之和缓悠扬。
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用听众的反映来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归客人不发都是因为深深地被音乐吸引。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结束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这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作者认为“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女第三次演奏后,用“满座重闻皆掩泣”从面上写出音乐感人至深的力量;用“江州司马青衫湿”从点上写出音乐能引起诗人情感上的共鸣,让诗人情不自禁感慨万千,泣涕唏嘘。笔者认为,从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比正面描摹乐声更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种艺术上的空白更能让读者回味无穷。这可与《省试湘灵鼓瑟》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无定法,除了上述技巧外,还可以从音乐的抑扬顿挫、高低急徐的角度描写音乐。《琵琶行》和《明湖居听书》都写出了音乐歌声从低到高,从舒缓到急促,并在高潮后戛然而止的跌宕起伏的过程。
高明的文学家就如同高明的乐师,他们以语言为琴瑟,懂得在恰切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巧拨动读者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给我们如听仙乐,如遇知音绝妙感觉和审美享受,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慨。
描写音乐,还可以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也叫移觉。最典型的莫过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一段。王小玉初唱时,人们听来“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将获得美妙歌声的听觉转化为“熨过”“伏贴”的感觉和吃了人参果而畅快的味觉;王小玉“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把王小玉的歌声转换成视觉形象,抛入天际的钢丝的形象让人感觉到了歌声的尖细而高亢。“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也是用视觉形象把旋律的跌宕起伏,歌声的千回百转表现出来。这两个例子是赋声以形的通感。王小玉唱到高潮时,“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从视觉的角度写听觉,不仅有烟火之形,还有绚烂之色,把歌者声形色兼备的高超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人用露滴残荷的形象(“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盛开如笑靥的兰花(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神奇构思,真是形神兼备。以感觉写感觉的通感修辞手法调动了听众的所有感官,让他们潜心投入到欣赏这天籁之音的意境当中。
琵琶行音乐描写手法
琵琶行音乐描写手法
在《琵琶行》这首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主要有两个手法。
第一种手法,以声拟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
我们当然没有听到当时弹奏琵琶的声音,但是听过急雨打窗的声音,听过私语的声音。
读了这样的诗歌以后,会唤起一种生活的联想。
用人们生活的经历来弥补和丰富音乐的声音。
这是以声拟声。
第二种手法,侧面烘托。
正面描写往往是有限的,而侧面烘托往往是无限的。
汉代的乐府诗中有一首叫《陌上桑》,描写秦罗敷长得很美,说她“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高明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诸如柳叶弯眉,不过像柳叶一样;目似双星,不过像星星一样;樱桃小口,粉面桃腮,唇红齿白……这样写的美都是有限的。
而是抛开这些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看到她时忘情的表现:过路的人见罗敷如此美,歇下担子、捋着胡子欣赏;少年人见罗敷如此美,脱下帽子,露出美丽的帩头,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耕者忘了犁地,锄者忘了锄地,都是因为看傻了。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和王中丞闻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 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 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 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 蹉跎江海心。
景物的描写 来侧面烘托 正面以声喻声 如秋风之萧瑟 涧水轻鸣
琴声的自由奔 放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陡然由高到低的急剧变化
以境显声
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来侧面烘 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 高超
“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
“清歌一曲月如霜”
以感衬声
写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侧面 烘托,以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古代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
以声喻声
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 比喻音乐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沉重舒长
细促轻幽
圆润悦耳
铿锵雄壮 强烈清脆
以形喻声 (通感)
《听颖师弹琴》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风扬”
李白 诗词里面描写歌曲的
李白诗词里面描写歌曲的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迥异,其中不乏描写歌曲的佳作。
本文将为您精选李白诗词中关于描写歌曲的内容,共同领略他那独特的音乐韵味。
一、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清平调》是李白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所作的宫廷歌曲。
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将歌曲的美妙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宫廷音乐的华美与典雅。
二、李白的《阳春白雪》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阳春白雪》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爱人的歌曲。
李白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季节、景色、情感等元素,将歌曲的旋律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如怨如慕的动人歌声。
三、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在这首《夜泊牛渚怀古》中,李白以夜泊牛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诗中的歌曲元素,通过“余亦能高咏”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四、李白的《听蜀僧溶溶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听蜀僧溶溶弹琴的情景。
诗中以琴声比喻歌曲,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通过“如听万壑松”等句子,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音乐之中,感受那悠扬动听的旋律。
总结:李白的诗词中,描写歌曲的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将音乐与自然景色、人物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歌曲的美妙。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音乐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音乐意象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其中常常出现音乐意象,通过诗人对声音、乐器和音乐表演的描写,营造出美妙的视听效果。
以下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1. 琴古人常用琴来比喻音乐的美妙。
琴有着高亢激昂的琴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例句:《琵琶行》中的“夜行黄沙道中,少成若名豪杰”,表现了琵琶声音的悠扬和诗人的动情。
2. 铃铃声清脆悦耳,常常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
例句:《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诗人表达了听到铃声时思念故乡的情感。
3. 箫箫声婉转柔美,常常用来描绘温柔的音乐。
例句:《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更上一层楼”一句,诗人赞美箫声的婉转动人。
4. 笛笛声悠扬凄凉,常常用来表现忧伤和离别。
例句:《悯农》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通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诗人描绘了笛声中的凄凉和落寞。
5. 鼓鼓声激昂有力,常常用来表达节奏和力量。
例句:《将进酒》中的“银骑白马,金戈锦袍,绿蓑衣。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诗人借助鼓声的力量和节奏,表达了壮志豪情和豪饮的情境。
以上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通过对琴、铃、箫、笛和鼓等乐器的描绘,诗人们将音乐之美融入诗歌,使古代诗歌更加丰富多彩,令人陶醉其中。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怎样的呢?主要体现在哪里?《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不仅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以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都善于用形象说话,而白居易在摹写乐声的复杂多变时,则显示其超人一等的功力。
一关于《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霍松林先生如是说:"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白居易〈琵琶行〉鉴赏》)依据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7年北京)中的说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用的是"衣期辙'中的字。
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衣期辙'属第三级(细微级),可见此时琵琶乐声较为低沉柔和,这就为后面乐声的跌宕起伏作好了铺垫。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用的是"言前辙'中的字。
描写音乐的诗词
描写音乐的诗词描写音乐的诗词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描写音乐的诗词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二、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三、玉声如乐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
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
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四、听筝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
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彻雨,敲碎玉壶冰。
听,尽是断肠声!五、嵩岳闻笙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六、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七、杨柳枝词塞上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九、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论王维诗中的音乐描写及其文化意义
论王维诗中的音乐描写及其文化意义王维(701年-761年),唐代诗人,其诗歌以清新秀丽、含蓄深邃而著称。
王维的诗歌中,音乐描写相当丰富,音乐被他视为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是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王维诗中的音乐描写及其文化意义这两个方面来探讨王维的诗歌创作。
一、王维诗中的音乐描写1.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王维的音乐描写几乎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他喜欢运用古代乐器的名称和音乐节奏来描写音乐,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抒发离别之情的乐曲“平沙落雁、幽人归独卧,微雨燕双飞,沉香亭北楼”。
这里平沙落雁和微雨燕双飞的音乐,是通过楼阁、雁、雨、燕等细节描写出来的。
同时,他还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如《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蒲葵绕水日,影接荷花风。
汀洲无塔影,渚路逐湖东。
载笔待秋日,南风知我同。
”2.音乐如画,画如乐王维将音乐与画相融合,将音乐描绘成一种高雅的艺术,把描写音乐的词句融入到画中,使画更加丰满,也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他在写山水画时,大多数的描绘都带有音乐节奏的布局,如《山居秋暝》中写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通过空山、松间、竹喧、莲动等细节描写图画的内容,仿佛一幅音乐画廊在面前展现,使人们感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美妙。
3.音乐松柏林的精神意义王维将音乐描写成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将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支撑。
比如,他的名作《竹里馆》中写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这里,琴声和长啸所形成的音乐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之一,王维借此展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自我的认同。
在名作《青玉案》中的音乐描写,也充满了精神寄托,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二、音乐描写的文化意义1.音乐与自然融合的美学理念王维所描绘的音乐并非局限于音乐本身,而是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如山水和花鸟的美丽和音乐进行了无声的对话,创作出了一种艺术性的景观。
古代诗词中的音乐描写与韵律
古代诗词中的音乐描写与韵律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对音乐的描写与表达,这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音乐的热爱,也传递了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描写与韵律是古代诗词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们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中的音乐描写和韵律方面展开,探讨其艺术特点与表现方式。
一、音乐描写的艺术特点古代诗词中的音乐描写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它通过形容音乐的节奏、声音、乐器等方面来描绘音乐的魅力。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缦彩云横秋色里,望仙楼上望秋月。
空忆佳人在青冢,雨纷纷。
”这些意象将读者带入了音乐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美妙和情感。
其次,音乐描写在古代诗词中经常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联想和意境。
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音乐的描写和自然景物的描绘相结合,使读者产生一种超越尘世的感受,增强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古代诗词中的音乐描写往往以抒发情感为目的。
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诗人们通过描写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描写将音乐与人情景感融合在一起,使诗人的情感通过音乐得以充分表达。
二、诗词中的韵律表现古代诗词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它通过韵脚的运用和韵律的变化,使诗词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韵律不仅可以增加诗词的美感,也能给诗词赋予一种节奏感和意境。
古代诗词中的韵律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古代诗词中的押韵手法是韵律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唐诗宋词中,常用的韵脚有平仄、开、合、押、叠韵等,这些韵脚的运用赋予了诗词以特定的音律和节奏感。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具有一种风格鲜明的节奏感。
音乐描写的诗歌
描写音乐的诗歌李凭箜篌引作者: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全部注释】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参下注)。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4."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5.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6.昆山:是产玉之地。
"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亮;7."芙蓉泣"、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8."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
这句是说乐声使全城气候变得温馨。
描写音乐的现代诗
描写音乐的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下面是描写音乐的现代诗,请参考!
描写音乐的现代诗1
1
不可能唱着可能的歌
绝望弹起希望的琴
用隧道比喻时间已是陈腐的老调
以白发象征风霜更是无病呻吟
2
风是音乐的翅膀
音乐是风的眼睛
3
音符爬上山顶
然后顺藤滑下
松弛我每一根神经
4
半饥半饱的乐队最适合演奏全新的交响曲。
“从今天起,每天更换曲目。
”
指挥走上祭坛,舞动魔棍。
描写音乐的现代诗2
康桥长诗《殇问》第七歌
音乐的另一面
绿色渗透大地
谁的生命流注
流入我们的`四肢百骸
永远充满永远洋溢
而音乐
春天在花园的早晨升起玫瑰准备献身的仙女脱去她薄弱的外衣
一瓣一瓣
这时我看到音乐
爱和美的灵魂
谁的生命流注
流入我们的四肢百骸音乐
爱和美的灵魂
她的音阶
自高天之上
倾来
所有的花朵都被感染她们青春盈溢
从根到叶
音乐
投射光芒
把众花的色彩送向远方似云雾像火焰
谁的生命流注
而音乐
风吹不动
久久地
在我们心中
世界开始入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颈联用“流水”一典,从字面上理解,是蜀 僧的琴声使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 快流和水愉:悦《;列而子字·汤句问的》后:面“隐伯含牙着善的鼓是琴伯,牙钟和 子期故善事听,。是伯“牙伯鼓牙琴鼓,琴志,在志高在山高,山钟,子钟期子 期钟那曰钟曰子种:子:期心‘期曰领‘善曰:神善哉:会‘哉,‘的,善峨善默哉峨蛾哉契,蛾兮,。兮洋若洋诗洋若泰洋人兮泰山兮借若山!若助江!’江这河’志河个!志在!典’在流’故”流水”含水的,, 蓄余、响委:婉《、列自子然·汤、问恰》切:地“表余达音了绕通梁过,音三乐日建 立不起绝来。的”知霜己钟之:感语,出这《是山心海灵经相·中通山的经深》层:感 动美“、。丰回“山环余…不响…绝”有、这九久个钟久典焉萦故,绕写是在出知人了霜耳音鸣畔乐。的的”感旋觉律,优 突出了琴声的魅力。“霜钟”点明了时令, 与末句的“秋云”照应;时间过得真快啊!
为我一挥手, 挥手:弹琴的动作。嵇
如听万壑松。
康《琴赋》:“伯牙挥 手,钟期听声。”
颔联用“挥手”一典给人丰富的联想,首先是 蜀僧弹琴时潇洒的动作和气定神闲的从容姿态, 其次是与此相似的“伯牙弹琴”“子期听声” 的场景。诗人内心的感动和知遇之情也曲折地 显露出来。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 声,写出了音乐声音的宏伟、浩荡和锵锵悦耳。
3、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对雅科夫歌声的描写:
他唱着,他的歌声的每一个音都给人一种亲切和无际广 大的感觉,仿佛熟悉的草原一望无际地展开在你前面一样。 我觉得泪水在心中沸腾,从眼睛里涌出,忽然一个喑哑的、 隐忍的哭声使我大吃一惊,……我回头一看,酒保的妻子 把胸脯贴在窗上,在那里哭。雅科夫急速的向她一瞥,唱 得比以前更加响亮,更加甘美了,尼古拉 • 伊凡内奇低下 了头,眨眼把脸扭向一旁,……浑身软化了的糊涂虫呆呆地 张开了嘴巴站着;那个穿灰色长袍的农人悄悄地在屋角啜 泣,悲戚地低语着,摇着头;连野老爷的铁一般的脸上, 紧紧的靠拢的眉毛下面,也慢慢地流出大粒的眼泪来;包 工师把紧握的拳头放在额前,身体一动也不动。……要不 是雅科夫在一个很高的、特别尖细的音上仿佛嗓子崩裂了 似的突然结束,我真不知道全体听众的苦闷怎样才能解决 呢。没有一个人喊一声,甚至没有一个人动一动;大家都 仿佛在等待着,是否他还要唱……
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方法:侧面烘托
琵琶女:寂寞(独守空船)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音乐特点:悲凉、伤感
第二次演奏:江心聆听琵琶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比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
较
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 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
鉴
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
赏
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
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
“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不 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 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 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 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 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南,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 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 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 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尾联用自己着迷而不知时间飞逝来侧面 烘托琴声的感染力。弹者高超的技艺和 杰出的音乐才能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另一方 面,我们也真切地感到,诗人内心的赞 许、钦佩、感激、知遇之情正像这绕梁 的“余响”那样流动不止。
艺术手法小结:
1、比喻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 合 3、用典 4、联想和想象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
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一:大量运用比喻。(划线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 处)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 二:叠词传神。(椭圆
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处)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 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 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表现出他技艺的高超。“万壑松”是用松声来比喻琴 声,写出了琴声铿锵有力的特点。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 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 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这一 联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蜀僧高超 技艺的赞美之情,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 效果。
第三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乐曲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大弦嘈嘈如急雨
四
弦
一
间
声
关
如
莺
裂
语
帛
花
底
滑
水 浆 迸 刀 枪 鸣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第三次演奏:重闻琵琶青衫湿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方法:侧面烘托
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
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 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
——雨果 无边的大海一样!”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
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 要好的朋友。
蜀僧抱绿绮,
绿绮:古琴名。据说汉 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
西下峨眉峰。 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
名贵的琴。
首联用“绿绮”一典写出了蜀僧非凡的来历, 并以此来衬托蜀僧技艺的超群:有道是“宝 剑名马配英雄”,怀抱“绿绮”琴,可见艺 非俗类。再加“西下峨眉峰”的来历,就更 让人钦慕这位世外高人了。简短的十个字, 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 他的倾慕。
一、激趣导入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 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
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 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凭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箜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引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 • 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音乐特点:无尽的感伤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三、拓展延伸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 绘的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 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 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 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色
彩。诗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
的优美音乐的?
思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
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考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
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
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
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参考答案: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3、节奏变化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序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第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乐曲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乐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嘈嘈如急雨 ——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妙用比喻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 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 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 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 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 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 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