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补液原则

(医学课件)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的注意事项
评估脱水程度
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压、心率、尿量 等指标,评估脱水的程度和类型,制 定相应的补液计划。
01
02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电解质 平衡,防止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等并 发症。
03
遵循先盐后糖原则
在补充体液时,应先补充生理盐水或 平衡盐液,再补充葡萄糖溶液。
注意补液温度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补液原则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补液原 则的正确应用能够有效地纠正体液失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保障患者的生 命安全。
02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并根据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同时,应注意补液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确保补液效果的最大化 。
补液原则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补液原则起源于古代,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补液原则逐渐完善,并 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展
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补液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得到更新和完 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疾病谱和患者需求。同时,新的输液技术和药物的应用也 进一步丰富了补液原则的内容。
如出现胸闷、气促、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 沫痰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补液,给予吸氧、 利尿等处理。
脑水肿
稀释性低钠血症
在补液过程中,如出现意识障碍、抽搐、震 颤等表现,应减慢补液速度,给予脱水、降 颅压等处理。
如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水中毒症 状,应立即停止补液,给予利尿、纠正低钠 血症等处理。
05
未来,随着对体液平衡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补液原则在维持机体平衡中的作用与价值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简述补液的方法

简述补液的方法

简述补液的方法
补液是指通过给予液体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补液的方法种类繁多,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等。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补液方法。

首先是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是指通过口腔途径摄入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来达到补液的目的。

常见的口服补液方法包括饮用清水、果汁、盐水等。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轻度脱水,比较方便和经济。

其次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将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

这种方式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液体的情况,比如严重呕吐、腹泻等。

静脉输液的速度和输液液体的种类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通常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另外,还有皮下注射补液。

皮下注射补液是将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注射到皮下组织中,通过渗透作用来进行补液。

这种方式适用于中度脱水的患者,通常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补液方法,比如胃管或肠内营养补液、腹膜透析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家中不宜擅自进行操作。

总的来说,补液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同时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以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在进行补液时,最好在医生或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补液的重要性,及时采取合适的补液方法,保持身体健康。

补液五大原则

补液五大原则

补液五大原则补液是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液体来补充体内的液体和电解质。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补液方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探讨补液的五大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补液的基本原则。

我们来介绍补液的第一原则——补足前负荷。

前负荷是指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的液体量,包括血容量以及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体的含量。

在补液治疗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前负荷状态,避免过度补液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或引起水肿等不良反应。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前负荷状态十分重要,以便确定合适的补液量和速度。

第二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来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主要用于维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胶体液则可以进一步分为天然胶体和人工合成胶体,如白蛋白溶液和羟乙基淀粉。

胶体液能够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毛细血管渗漏,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液体类型、剂量以及渗透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

补液的第三原则是按需进行补充。

在患者发生失水或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指征和监测指标来确定补液的时机和量。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尿量、血压和心率等。

对于失水较为明显的患者,我们可以根据尿量的变化、血液电解质浓度以及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液,并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第四原则是遵循从浅入深的补液顺序。

在补液治疗时,我们需要确保患者先补充足够的液体体积,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深层组织和腔隙的补液。

在外科手术中,我们通常会先进行输注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稳定,然后再使用胶体液来补充失去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这样的补液顺序能够确保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最后一个原则是根据病情和疗效进行监测和调整。

补液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补液

补液

1.定量:
(1)生理需要量:
10kg×100ml/(kg·d)+10kg×50 ml/(kg·d)+40kg20 ml/(kg·d)=2300ml/d
(2)已丧失量:
患者为重度缺水,按补液量为体重的6%,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ml计算。


6×400ml=2400ml
对于累计丧失量一般第一日只给计算量的一半,故为1200ml
(3)继续丧失量:
内在性失液:入院后,胃肠减压抽出胃液700毫升,则需补液700ml
外在性失液:患者体温38.2℃,按体温每升高1℃,体液皮肤蒸发丧失5ml/kg计算,体液皮肤蒸发丧失约1×5ml/kg×60kg=300ml
所以继续丧失量共为1000ml
2.定性
(1)生理需要量:500ml生理盐水,1770ml10%葡萄糖溶液,30ml10%氯化钾
(2)已丧失量:1200ml等渗盐溶液
(3)继续损失量:500ml生理盐水,500ml 10%葡萄糖溶液
总结:共有2200ml生理盐水 2270ml10%葡萄糖溶液 30ml10%氯化钾
3.定时:
第一个8小时补充1100ml生理盐水,1135 ml10%葡萄糖溶液,15ml10%氯化钾,剩余部分在后16小时内均匀输入。

补液的护理措施

补液的护理措施

补液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病人的液体需求:在补液之前,护士需要评估病人的液体缺失程度、血液检验结果(如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电解质水平等)、尿量、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确定适当的补液类型和速率。

2. 选择合适的补液途径:补液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

对于不能口服或需要快速补充液体的情况,通常采用静脉补液。

3. 监测和调整补液速率:护士需密切监测病人的反应,如心率、血压和尿量的变化,并根据病人的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补液速率。

4. 预防并发症:补液过程中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水肿、电解质失衡等,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5. 教育病人及家属: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于补液治疗的教育,包括补液的目的、可能的不适症状、如何监测病情变化以及在补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 记录:详细记录病人的液体摄入量、排出量和剩余量,以及补液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

7. 观察输液反应:护士应观察病人是否有输液反应的症状,如发红、疼痛、肿胀等,并及时处理。

8. 维持良好的穿刺部位护理: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穿刺部位,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9. 结束补液后的护理:补液完成后,应妥善处理输液设备,并对病人进行后续评估,以确保补液效果和病人的稳定状态。

补液护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确保病人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补液

补液

外科补液一.补液目的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

二.补液的适应症1.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缺水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不足进食过少,饮水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4.各种原因的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排泄毒素,增强机体的解毒和抗毒能力5.休克6.需要静脉给药:如治疗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扩血管药,升压药物及激素7.各种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8.胃肠道疾患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肿瘤短肠综合症等水的代谢正常人主要从饮食中摄入水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量的水,成人每天约饮水1000-1500ml,食物中所含水分约700ml,体内物质氧化代谢后产生的内生水200-400ml,总共每天的摄入水量为2000-2500ml。

机体的排水途径:1.肾正常人每天随尿液排出的溶质约有600mmol,肾功能正常时尿液浓缩后可含溶质1200mmol/L,要排出600mmol的溶质就至少需要排尿500ml/d.但是长时间尿液的浓缩对肾脏是不利的,因此每天的尿量以维持在1000ml-1500ml为宜。

2.皮肤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

但是体温每升高1℃将丢失的水分约为100ml,汗液中所含有所含有Na和Cl都比较低,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引起高渗性缺水。

3. 肺:呼出气中带走的水分每天约400ml。

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发比正常约多1000ml。

4. 肠道:虽然每天有多达8000ml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中98%以上的消化液在下消化道左右被重新吸收,从粪便中排除的水分仅占100ml左右。

因此正常成年人而言,水的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2500ml左右。

在制定病人补液计划时,随即带来了三个问题:补什么液体?补多少量?怎样补法?(一)补什么液体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化验来来判断体液失调的性质和程度;如为高渗性脱水,要先补5%葡萄糖液或0.45%氯化钠溶液,尿量增多后再补适量等渗盐水;低渗性脱水应补等渗性盐水,严重者补高渗盐水;等渗性脱水应补给平衡液盐糖各半。

补液课件ppt

补液课件ppt
自制口服补液
在家庭环境中,可以使用温开水 、糖和盐自行配制口服补液,但 需注意比例和电解质的含量。
静脉补液
静脉输液
对于严重脱水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液 以快速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常用的溶 液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和含电 解质的葡萄糖溶液。
微量输液
对于婴儿和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使 用微量输液装置,以较低的滴速进行 静脉补液。
人体体液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人体体液主要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血浆组成,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 血浆约占体重的5%。
功能
体液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同时体液还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 环境。
补液平衡与失衡
平衡状态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通过调节排尿、排汗等排泄途径以及口渴机制,维持体 液的平衡,即水和电解质的摄入与排出基本相等。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分析补液治疗过程中 的数据,提供更精准的补 液方案。
新型补液设备
研发更高效、便携、智能 的补液设备,提高补液治 疗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新型补液材料
探索新型补液材料,提高 补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个体化补液方案的研究
基因与补液
研究基因对补液反应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 补液方案。
详细描述
低渗性补液的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同时降低颅内压,常用于 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脑水肿等情况。但需注意低渗性补液可能导致细胞水肿和肺水肿等不良反 应。
含电解质的补液
总结词
含电解质的补液含有适量的电解质成分,如氯化钠、氯化钾等,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
详细描述
补液不足

补液常识

补液常识

液体的种类: 水分除口服外,可用5%GS补充; 胶体一血浆为首选,也可以5%白蛋白或全血;
也可用右旋糖苷、409液、706液等血浆增量剂,但
24小时不超过1000—1500ml. 平衡盐液:一则避免单纯补盐水时,氯离子含量的 过高,致高氯血症,二则可纠正或减轻代谢酸中毒。
根据下列指标调整:
1. 尿量适宜:肾功能正常,尿量可反应循环情况。成人30—40ml/小时, 低于20ml,加快补液,高于50ml,减慢。有血红蛋白尿时,尿量要求偏多; 有心血管疾病、复合脑损伤或老年病人,则要求偏低。 2. 安静,神智清楚、合作,多为循环良好表现。若烦躁,多为血容量不足, 脑缺氧所致,加快补液,但补液量已达到或超过一般水平,而出现烦躁不安,
烧伤早期补液:目的:补液复苏
国内外对此均有公式,但大同小异,输液总量及胶/晶体比例略有不同。
国内补液公式
伤后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胶体和电解质1.5ml (小儿2.0ml);另加水分,成人2000ml,小儿据年龄或体重计算;
胶体和电解质或平衡盐液的比例0.5: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0.75
补液速度:开始较快,伤后8小时进入总量的一半。 伤后第二个24小时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仍为2000ml.
Ⅱ度以上烧伤面积(%)×100 ± 1000 = 第一个24 小时的补液总量(ml); 其中过重过轻者加减1000ml; 总量中,以2000ml为基础水分补充。其作为1/3为胶
体液,2/3为平衡盐液。
4. 尿量: 尿量正常(≧50ml/小时),补液适当。 5. 其他: 观察脱水状态有无缓解,有无肺水肿发生,有 无心功能不全表现。
总结
尽管疾病的类别千变万化,病人的自然 状况亦各异,为此,对不液的具体操作方式、 途径提出了分门别类的规则或章程,就该点 上说,补液似乎毫无规律可言,但补液采取 的基本理论及补液后达到的治疗目的,在任 何时候、任何病人均一致。

补液公式

补液公式

补液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外科补液知识点总结

外科补液知识点总结

外科补液知识点总结引言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细致的操作和严谨的护理。

作为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地进行补液对于手术患者的综合治疗和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外科补液的定义、目的、分类、配方、途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外科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一、外科补液的定义外科补液是指在外科手术中,在术中或术后给予患者一定量的药物溶液,以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外科补液一般包括输液、输血等方式,以达到患者的血容量、循环状态、代谢平衡和脏器功能的恢复等目的。

二、外科补液的目的1. 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外科手术会导致大量出血和组织液流失,补液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减少术中术后的休克发生。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手术过程中液体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会造成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补液可以迅速恢复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

3. 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适当的外科补液可以促进患者组织的修复和新陈代谢,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外科补液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的不同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外科补液可以分为晶体液、胶体液、氧化性溶液等几种不同类型。

1. 晶体液:晶体液又称为等渗液,主要由葡萄糖盐水、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组成,适用于术中的液体和电解质损失,能够有效地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2. 胶体液:胶体液主要由血浆代用品、白蛋白溶液等组成,适用于大量出血、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地增加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3. 氧化性溶液:氧化性溶液主要由含氧性分子和电解质组成,如漱口消毒液、抗菌药溶液等,适用于手术创面的清洁和局部感染等情况,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四、外科补液的配方外科补液的配方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要进行调整和选择的,主要包括液体的种类、浓度、渗透压、pH值等方面。

1. 液体的种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晶体液、胶体液和氧化性溶液等不同类型的液体。

补液具体方案

补液具体方案

补液具体方案简介:补液是指给予患者适量的液体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一种医疗措施。

当人体失去过多体液或水分摄入不足时,就会出现脱水症状,补液就是为了恢复体液平衡和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补液的具体方案,包括补液的途径、补液的类型、补液的剂量以及补液的注意事项。

一、补液途径补液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补液途径。

1.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的患者,可以通过饮水、食物或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体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但对于重度脱水的患者,则不适合口服补液。

2. 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将液体通过静脉输注进入体内,常用的途径包括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

静脉注射是将液体通过注射器快速注入静脉,适用于需要迅速补液的急性情况,如严重脱水、休克等。

静脉滴注是将液体通过滴液器缓慢输注进入静脉,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补液的慢性疾病患者或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二、补液类型补液可以根据液体的成分和含量分为不同类型,常用的补液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1. 晶体液:晶体液是指主要含有电解质和水分的液体,可补充体内的电解质失衡和水分不足。

常见的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和林格液等。

生理盐水是一种含有氯化钠的液体,可以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平衡和补充失去的盐分。

葡萄糖盐水是一种含有葡萄糖和氯化钠的液体,可以提供能量和补充盐分。

林格液是一种含有多种电解质的液体,可以平衡体内的酸碱平衡和补充多种离子。

2. 胶体液:胶体液是指含有胶体成分的液体,可以增加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提高血容量。

常见的胶体液包括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等。

白蛋白是一种含有丰富氨基酸的胶体液,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提高血容量。

羟乙基淀粉是一种含有淀粉成分的胶体液,可以增加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和扩容效果。

三、补液剂量补液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

在临床实践中,补液剂量常根据几个方面考虑:1. 脱水程度:轻度脱水的患者,一般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缓解,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补液简述

补液简述

一、补液的几个基本概念:1.补液,补的不只是液体,而是根据病情,补充足够的水和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也就是:中和过多的,补充不足的,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2.补液不是目的,补液是使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从而进一步功能恢复的前提,正确补液应同时及以后积极的治疗原发病,不能单纯的为了补液而补液。

3.张力,是指电解质溶液占总溶液的比例,张力越高,溶液所含电解质越多。

所谓“等张溶液”,是指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

所谓“张力”实质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

临床上,0.9% NaCl(盐、NS、生理盐水),1.4% NaHCO3(碱),1.87%乳酸钠均为等张液;任何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无张力,因为葡萄糖溶液不适电解质溶液。

4.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渗透压是个相对的概念,两种不同溶液之间才有渗透压的概念。

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生理盐水),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

临床上,5%GS(糖、葡萄糖),NS是等渗液,10%GS、10%NaCl、5% NaHCO3是高渗液。

二、补液的生理学和数学基础1. 液体量正常人每日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

这些水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

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内生水)约200—400mL。

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影响因素:损伤修复,生长发育;术后低蛋白血症;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多(体温每升高10C,液体量增多10%)。

有脱水情况的,除生理需要量外,还有累计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

2. 能量0--1岁100kcal/kg 以后每增加三岁能量需要量低减10kcal/kg正常情况下,能量来自于饮食,短期禁饮食患者能量来自于输液中的葡萄糖,并且,补液时根据制定的补液计划,补足各种所需液体,液体量的不足部分都可以用糖来补充(糖尿病补液另说);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超过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补液的五个原则

补液的五个原则

补液的五个原则
补液是指给予患者体内所需的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血液容量的过程。

以下是补液的五个原则:
1. 个体化原则:每个患者的补液需求是不同的,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临床情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补液方案制定。

不同疾病和临床情况需要不同的补液量和类型。

2. 目标导向原则:补液时需要明确目标,例如纠正脱水、维持血压、改善器官功能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目标指标,然后调整补液方案以达到目标。

3. 安全性原则:补液时需要注意液体的安全性,避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选择合适类型的液体,如晶体液或胶体液,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血液指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4. 渐进性原则:补液时应采取渐进性补液的方式,避免急性过度补液或急性排补液导致的电解质紊乱。

根据患者的容量状态和临床需要,逐步增加或减少补液速度和补液量,以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5. 监测评估原则:补液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和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和补液效果。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尿量、心率、呼吸、体征等指标,定期检测电解质和肾功能等相关检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补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补液方案。

以上原则只是一般性的指导,具体操作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补液的名词解释

补液的名词解释

补液的名词解释补液(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指的是通过静脉注射液体来维持或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

液体补充对于维持体液平衡、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电解质和pH 值至关重要。

在医学领域,补液广泛应用于急性暴发性疾病、失水症、手术后及其他一系列情况中。

液体补充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人体70%由水组成,水分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饮食和新陈代谢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水分,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持续呕吐、腹泻或剧烈运动后,人体失去了大量的水分与电解质。

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脱水,进而出现头晕、口渴、皮肤干燥等症状。

液体补充的种类液体补充通常分为晶体液和胶体液两大类。

晶体液(crystalloid)主要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和人血浆等。

这些液体在体内迅速扩散,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至全身。

胶体液(colloid)则包括白蛋白液、血浆代补液等,其分子较大,能够通过渗透压原理增加血浆的容量。

晶体液和胶体液的选择通常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液体补充的作用机制补液的作用机制涉及体液平衡、血流动力学和代谢调节等方面,其主要效应如下:1. 维持体液平衡:通过补充足够的水分,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有效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2. 改善血流动力学:通过补液增加血容量,提高心脏泵血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组织和器官正常的血液灌注。

3. 调节电解质和pH值:体内的电解质和pH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适当的补液可以调节电解质浓度,使其保持在正常水平。

补液的合适时间和途径补液的时间和途径通常基于患者情况而定。

对于急性失水或严重脱水患者,适当的静脉补液是首选。

对于一些非急性失水的情况,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进行调节。

此外,术后恢复期、感染或热病时,补液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补液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

例如,对于存在某些心脏和肾脏疾病患者,过量补液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

补液

补液

补液概述补液为通俗的说法,医学术语为液体治疗,即是液体(包括糖水,盐水,电解质,胶体,血液,酸性或碱性液体等等)通过输液或口服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治疗方法。

补液的途径一般在周围静脉(常见为手背,胳膊,小儿头皮)。

轻症也可通过口服(如清水,盐水,含钾液,口服补液盐)获得。

大量或快速补液可以用深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

补液补液量和补液速度补液量和补液速度依据病情而变化。

补液快时可达1000ml/小时,慢时仅10ml/小时。

过慢达不到目的。

过快可以引起心衰,或中毒。

为带入药物时速度在100—200ml/小时,普通补液速度为300—500ml/小时。

补液补液的成分补液生理需要生理需要:一个健康的人的需要量,即不是因为疾病的治疗需要。

一个禁食水(不吃饭或饮水)的病人每日生理需要量一般:5%葡萄糖1500ml加0.9%生理盐水500ml加10%氯化钾30—40ml.补液病理需要为治疗不同疾病,液体量不同。

休克的病人可以输液10000ml,多为晶体液部分胶体液和血液;糖尿病病人输液达体重的10%,最初多为盐水,血糖下降到13.9mmol/L以下时,可以给5%葡萄糖;尿崩症输液多在4000ml以上,以糖水和胶体为主……补液脱水分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

根据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度。

治疗分别不同。

补液电解质紊乱身体内有很多离子,如钾钠氯钙,其浓度都有一定的范围,过多过少都需要调节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钠血症,低钠血症……具体治疗参考相关链接。

补液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即pH值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其变动范围很小。

疾病可以造成过酸或过碱。

酸碱平衡紊乱具体治疗参考相关链接。

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我将在下面讲到)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量为2500-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

量:1。

根据体重调整2。

根据体温>37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

补液原则以及注意事项总结

补液原则以及注意事项总结

补液原则以及注意事项总结补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液体注入人体,以弥补体内液体流失,维持体内液体平衡的一种方法。

补液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例如脱水、休克、严重呕吐、腹泻、失血等。

下面是补液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的总结:一、补液的原则:1.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补液种类和途径。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伴随疾病等综合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补液以及补液的种类和途径。

常用的补液种类有晶体液和胶体液,途径有口服、静脉输液等。

2.考虑维持体液平衡。

根据患者的体液丢失情况,合理计算和补充体液量,以达到维持体液平衡的目的。

应该考虑到排出的液体的种类和含量,并且同时考虑补给的液体的种类和含量,以确保均衡。

3.考虑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浓度和丢失情况,合理选择补充液体的种类和含量。

应该根据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测定结果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相应的电解质。

4.个体化定制补液方案。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补液的种类和剂量。

二、补液的注意事项:1.注意感染控制。

在补液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应该注意消毒,选用无菌材料,避免交叉感染。

2.注意速度控制。

补液时应该注意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容量负荷过大、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控制补液的速度。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和补液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在补液的过程中,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并且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4.注意过敏反应。

一些患者对一些液体或药物可能会过敏。

在补液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应及时处理,停止补液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5.注意补液的并发症。

补液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例如血栓形成、水中毒等。

在补液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出现并发症的症状应及时处理,停止补液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补液具体方案

补液具体方案

补液具体方案简介补液是指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人体补充必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补液方案是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的,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需求进行调整。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补液方案,以供参考。

适用情况•体液丢失过多•需要恢复水分平衡•需要补充电解质•感觉口渴或口干补液方案1. 了解补液剂在制定补液方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补液剂。

常见的补液剂包括:•生理盐水:含有0.9%的氯化钠,即相对浓度为近等渗盐水,可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林格液: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和乳酸钠等成分,可用于补充水分和各种电解质。

•葡萄糖盐水:含有葡萄糖和氯化钠,可提供能量和补充水分。

•人血浆:用于补充蛋白质和血浆成分。

2. 计算补液需求量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补液的需求量。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总补液量 = 体重(kg) × 补液系数(ml/kg/h)其中,补液系数一般可以参考以下标准:•一般补液:2-3 ml/kg/h•重度缺水:4-5 ml/kg/h•休克:10 ml/kg/h3. 确定补液速度和时间根据计算得到的总补液量,可以确定补液的速度和时间。

以下是一个示例:•以2 ml/kg/h的补液系数为例,一个70 kg的人需要补液量为:–补液量 = 70 kg × 2 ml/kg/h = 140 ml/h•如果将补液拆分为24小时,每次补液量为:–每次补液量= 140 ml/h ÷ 24 h ≈ 5.8 ml/h4. 补充电解质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能需要补充一些特定的电解质。

以下是一些建议:•钠:根据血液钠离子的浓度来进行调整,常见的补液剂中已经包含了适量的钠。

•钾:根据血液钾离子的浓度来进行调整,可通过补液剂或口服补充。

•钙:根据血液钙离子的浓度来进行调整,可通过补液剂或口服补充。

•氯:根据血液氯离子的浓度来进行调整,常见的补液剂中已经包含了适量的氯。

补液知识点总结

补液知识点总结

补液知识点总结补液的分类根据补液液体的渗透压和渗透活性,可以将补液分为等渗液、高渗液和低渗液。

等渗液指的是渗透压与血浆相当的液体,如生理盐水和林格液等;高渗液指的是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液体,如高渗葡萄糖液;低渗液指的是渗透压低于血浆的液体,如低渗盐水。

根据补液的渗透压和渗透活性来选择不同的补液类型,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补液的适应症补液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失血、休克、脱水、严重感染、烧伤、手术、产科等状态下,用以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流,调整酸碱平衡,并提供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维持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

另外,补液还可以用于药物输注、输血和监测血液参数时需要静脉通路的建立。

补液的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补液方案,包括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2. 安全原则:选择安全、无菌的穿刺器材和补液液体,定期更换静脉通路,避免感染和静脉血栓等不良情况。

3. 温和原则:补液的速度和量应当逐渐增加,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防止发生过补液反应。

4. 监测原则: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电解质及其他血液参数,并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5. 经济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补液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静脉补液的常用液体1. 生理盐水:是一种等渗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水,通常用于补液和盐分适中的病人。

2. 5%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低渗液,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水,主要用于补充能量和水分。

3. 林格液:是一种等渗液,主要成分包括氯化钠、氯化钾、钙氯化物和葡萄糖等,具有维持电解质平衡和碱基缺失的作用。

4. 乳酸林格液:是一种等渗液,主要成分包括氯化钠、乳酸氢钠、氯化钾、钙氯化物和葡萄糖等,通常用于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补液治疗。

5. 10%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高渗液,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水,通常用于治疗重度脱水和高渗性昏迷。

补液的并发症1. 感染:补液过程中可能引起输液部位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的甚至可导致败血症。

补液

补液

补液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氯化钠的用法用量1.高渗性失水高渗性失水时患者脑细胞和脑脊液渗透浓度升高,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水肿。

故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0.5mmol/L。

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mOsm/L,可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

待血浆渗透浓度<330mOsm/L,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

补液总量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作为参考:所需补液量(L)= [血钠浓度(mmol/L)-142]×0.6×体重(kg) 血钠浓度(mmol/L)一般第一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

2.等渗性失水原则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

后者氯浓度为107 mmol/L,并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补给量可按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作为参考。

①按体重计算:补液量(L)=(体重下降(kg)×142)/154;②按红细胞压积计算: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3.低渗性失水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

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

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 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0.5 mmol/L,不超过每小时1.5 mmol/L。

当血钠低于120 mmol/L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

一般要求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 mmol/L以上。

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 ]×体重(kg)×0.2。

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4.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500~1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通用名: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林格【适应症】(1)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2)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3)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患者因某种原因不能进食或进食减少而需补充每日生理需要量时,一般可给予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

因本品含钾量极少,低钾血症需根据需要另行补充。

【用法用量】治疗失水时,应根据其失水程度、类型等,决定补液量、种类、途径和速度。

(1)高渗性失水高渗性失水时患者脑细胞和脑脊液渗透浓度升高,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水肿。

故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0.5mmol/L。

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Na+>155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mOsm/L,可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

待血浆渗透浓度<330mOsm/L,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

一般第一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

(2)等渗性失水原则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Cl-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

后者Cl-浓度为107mmol/L,并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补液量可按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作为参考。

①按体重计算补液量(L)=(体重下降(kg)×142)/154;②按红细胞压积计算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为42%。

(3)低渗性失水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

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Na+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

一般认为,当血Na+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Na+上升速度在每小时0.5mmol/L,不超过每小时1.5mmol/L。

当血Na+低于120mmol/L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

一般要求在6小时内将血Na+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

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Na+浓度(mmol/L)]×体重(kg)×0.2。

待血Na+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4)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500~1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不良反应】(1)输注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左心衰竭。

(2)不适当地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

(3)过多、过快给予低渗氯化钠可致溶血、脑水肿等。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慎用①水肿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脑水肿及特发性水肿等;②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③高血压;④低钾血症。

(2)随访检查①血清Na+、K+、Cl-浓度;②血液酸碱平衡指标;③肾功能;④血压和心肺功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老年患者用药】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药物过量】可致高钠血症,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规格】:500ml/瓶【零售价】:6.24【报销类别】:公费药品名(通用名):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适应症】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

用于代谢性酸中毒或有代谢性酸中毒的脱水病例。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一次500ml~1000ml,按年龄体重及症状不同可适当增减。

给药速度:成人每小时300~500ml。

【不良反应】①有低钙血症者(如尿毒症),在纠正酸中毒后易出现手足发麻、疼痛、搐愵、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因血氢钙离子浓度降低所致;②心率加速、胸闷、气急等肺水肿、心力衰竭表现;③血压升高;④体重增加、水肿;⑤逾量时出现碱中毒;⑥血钾浓度下降,有时出现低钾血症表现。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应慎用:①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药物(尤其是降糖灵),阻碍着肝脏对乳酸的利用,易引起乳酸中毒;②水肿患者伴有钠潴留倾向时;③高血压患者可增高血压;④心功能不全;⑤肝功能不全时乳酸降解速度减慢,以致延缓酸中毒的纠正速度;⑥缺氧及休克,组织血供不足及缺氧时乳酸氧化成丙铜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速度减慢,以致延缓酸中毒的纠正速度;⑦酗酒、水杨酸中毒、I型糖原沉积病时有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倾向,不宜再用乳酸钠纠正酸碱平衡;⑧糖尿病铜症酸中毒时乙酰醋酸、β-羟丁酸及乳酸均升高,且常可伴有循环不良或脏器血供不足,乳酸降解速度减慢;⑨肾功能不全,容易出现水、钠潴留,增加心血管负荷。

下列情况应禁用:①心力衰竭及急性肺水肿;②脑水肿;③乳酸性酸中毒已显著时;④重症肝功能不全;⑤严重肾功能衰竭有少尿或无尿。

用药时应做下列检查及观察:①血pH及/或二氧化碳结合力;②血氢钠、钾、钙、氯浓度测定;③肾功能测定,包括血肌肝、尿素氮等;④血压;⑤心肺功能状态,如浮肿、气急、紫绀、肺部罗音、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反流等,按需作静脉压或中心静脉压测定;⑥肝功能不全表现黄疸、神志改变、腹水等,应用于乳酸钠前后及过程中,经常随时进行观察。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有妊娠中毒症者可能加剧水肿、增高血压。

【儿童用药】按年龄、体重及病情计算用量。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常有隐匿性心肾功能不全,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注意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碱、磺胺类)因pH 及离子强度变化而产生配伍禁忌。

由于本品含有钙离子,与含有枸橼酸钠的血液混合时会产生沉淀。

【药物过量】过量时可能形成水肿或体内离子失去平衡。

【规格】500ml/瓶【零售价】:9.60【报销类别】:公费药品名(通用名):碳酸氢钠注射液【适应症】(1)冶疗化谢性酸中毒。

治疗轻至中度化谢性酸中毒,以口服为宜。

重度化谢性酸中毒则应静脉滴注,如严重肾脏病、循环衰竭、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及严重的原发性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碱化尿液。

用于尿酸性肾结石的预防,减少磺胺灯药物的肾毒性,及急性溶血防止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

(3)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

(4)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但本品禁用于吞食强酸中毒时的洗胃,因本品与强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急性胃扩张甚至胃破裂。

【用法用量】代谢性酸中毒,静脉滴注,所需剂量按下式计算:补碱量(mmol)=(-2.3-实际测得的BE值)×0.25×体重(kg),或补碱量(mmol)=正常的CO2CP-实际测得的CO2CP(mmol)×0.25×体重(kg)。

除非体内丢失碳酸氢盐,一般先给计算剂量的1/3~1/2,4~8小时内滴注完毕。

心肺复苏抢救时,首次1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每1g碳酸氢钠相当于12mmol碳酸氢根)。

静脉用药还应注意下列问题:①静脉应用的浓度范围为1.5%(等渗)至8.4%;②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中pH值、碳酸氢根浓度变化决定追加剂量;③短时间大量静脉输注可致严重碱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当用量超过每分钟10ml 高渗溶液时可导致高钠血症、脑脊液压力下降甚至颅内出血,此新生儿及2岁以下小儿更易发生。

故以5%溶液输注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8 mmol钠。

但在心肺复苏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

碱化尿液,成人:口服首次4g,以后每4小时1~2g。

静脉滴注,2~5mmol/kg,4~8小时内滴注完毕。

小儿:口服,每日按体重1~10mmol/kg。

【不良反应】(1)大量注射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疼痛、异常疲倦虚弱等,主要由于代谢性碱中毒引起低钾血症所致。

(2)剂量偏大或存在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水肿、精神症状、肌肉疼痛或抽搐、呼吸减慢、口内异味、异常疲倦虚弱等。

主要由代谢性碱中毒所致。

(3)长期应用时可引起尿频、尿急、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异常疲倦虚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