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总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总论
历史背景
• 在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与了解中,一个新纪元开始于1963 年Blumberg等应用琼脂扩散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发现 “白血病抗原”(Australia antigen)
• 1965年Blumberg BS, Alter HJ, Visnich SA. “New” Antigen in Leukemia Sera. JAMA 1965;191:541— 546.
病毒性肝炎总论
第一部分 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
??
转氨酶升高=患肝炎=需要隔离
病毒性肝炎总论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
其病因复杂多样: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
•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二恶英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衰等
病毒性肝炎总论
第二部分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总论
甲肝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 病毒形态
1973年,Feinstone等采用免疫电镜首次观察到 该病毒。
病毒直径27 nm,无囊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
历史背景
• 1980:Wong报告肠道传播NANBH(1955年爆发印度德 里,当时误认为甲肝,1980年血清学证明NANB)。
• 1982:Balayan在粪便中发现肠传NANBH病毒颗粒,1989 年Reyes等克隆出病毒基因即为HEV。
• 1989:Choo等克隆HCV。 • 1989:日本国际NANBH会议,HCV——HEV。
病毒性肝炎总论
• 其他原因所致肝损伤
1. 肝脏缺血、缺氧:休克、心功能衰竭等 2. 其他病原体感染:肝结核、华支睾吸虫病、
梅毒、伤寒、钩体、布氏杆菌病等 3. 胆道疾患:胆石症、胆道梗阻等 4. 继发于全身疾病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毒性肝炎总论
药物性肝炎可占所有因黄疸住院病人中的2%~5%,或因“急 性肝炎”住院病人中的10%。国外报告,在暴发性肝功能衰
病毒性肝炎总论
甲肝
(二)流行病学
● 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总论
甲肝
●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竭中,有20%~50%与药物有关。
可造成肝脏损害的药物多达数百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抗菌药物: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物等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等
病毒性肝炎wenku.baidu.com论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FK506等 解热镇痛药:醋氨酚(泰诺,百服宁)、消炎痛、布洛酚等 心血管药物:硝苯地平、巯甲丙脯酸、心律平、胺碘酮等 减肥降脂药物:非诺贝特、芬氟拉明等 口服降糖药:甲磺丁脲(D860)、优降糖、达美康等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等 类固醇激素:口服避孕药、甲基睾丸酮等 中草药或中成药:雷公藤、川楝子、苍耳子、鬼臼子、冬青叶等
• 1972:瑞典学者Magnius和Espmark记述发现一种抗原/抗 体系统,命名为“e /抗-e”,仅与HBsAg阳性血清相关。
• 1973:Feinstone从粪便中证实HAV。 • 1974:Glodfield报告输血后NANBH。 • 1977:Rizzette发现δ因子。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 它
们所
• 黄热病毒(YFV)
• EB病毒(EBV)
均致
非
肝 损
• 巨细胞病毒(CMV) • 单纯疱疹病毒(HSV) • 风疹病毒(RV)
嗜
害 为
肝继
病
发 性
毒
病毒性肝炎总论
所 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 引起的肝炎。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
• 1967年Blumberg称其为HAA • 1968年Prince等明确其与乙型肝炎的特异关系
病毒性肝炎总论
历史背景
• 1970:英国人Dane首先描述一种约42μm的球形结构在 Electron Micrographs中显示与Australia antigen有明显的 联系。
• 1971:HBcAg/HBcAb由Almeida等用免疫电镜证明,后来 用免疫萤光补体结合对流电泳和放射免疫测定证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10%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病毒性肝炎总论
•第一部分 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 •第二部分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第三部分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第四部分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 •第五部分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六部分 治 疗 •第七部分 预 防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TT病毒(TTV) SEN-V
?
病毒性肝炎总论
历史背景
• 最早描述肝炎(流行性黄疸,Epidemic Jaundice)常 归功于Hippocrates (460? ~ ?377 B.C.), 我们的祖先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经》即已记载“湿热 相交,民病疸”。直到17、18世纪,当注意到黄疸爆 发,特别是与战争有关时,才有了较详细的观察记录。 到20世纪初期,此病的传染性特征才被认识或广泛公 认。二战开始时,已积累了充分的证据,支持可能至 少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病因。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总论
● 抵抗力
甲肝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HAV 传染性高于 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100 ℃加热 1 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 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
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8-12W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历史背景
• 在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与了解中,一个新纪元开始于1963 年Blumberg等应用琼脂扩散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发现 “白血病抗原”(Australia antigen)
• 1965年Blumberg BS, Alter HJ, Visnich SA. “New” Antigen in Leukemia Sera. JAMA 1965;191:541— 546.
病毒性肝炎总论
第一部分 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
??
转氨酶升高=患肝炎=需要隔离
病毒性肝炎总论
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
其病因复杂多样: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
•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二恶英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衰等
病毒性肝炎总论
第二部分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总论
甲肝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 病毒形态
1973年,Feinstone等采用免疫电镜首次观察到 该病毒。
病毒直径27 nm,无囊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
历史背景
• 1980:Wong报告肠道传播NANBH(1955年爆发印度德 里,当时误认为甲肝,1980年血清学证明NANB)。
• 1982:Balayan在粪便中发现肠传NANBH病毒颗粒,1989 年Reyes等克隆出病毒基因即为HEV。
• 1989:Choo等克隆HCV。 • 1989:日本国际NANBH会议,HCV——HEV。
病毒性肝炎总论
• 其他原因所致肝损伤
1. 肝脏缺血、缺氧:休克、心功能衰竭等 2. 其他病原体感染:肝结核、华支睾吸虫病、
梅毒、伤寒、钩体、布氏杆菌病等 3. 胆道疾患:胆石症、胆道梗阻等 4. 继发于全身疾病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毒性肝炎总论
药物性肝炎可占所有因黄疸住院病人中的2%~5%,或因“急 性肝炎”住院病人中的10%。国外报告,在暴发性肝功能衰
病毒性肝炎总论
甲肝
(二)流行病学
● 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总论
甲肝
●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竭中,有20%~50%与药物有关。
可造成肝脏损害的药物多达数百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抗菌药物: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物等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等
病毒性肝炎wenku.baidu.com论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FK506等 解热镇痛药:醋氨酚(泰诺,百服宁)、消炎痛、布洛酚等 心血管药物:硝苯地平、巯甲丙脯酸、心律平、胺碘酮等 减肥降脂药物:非诺贝特、芬氟拉明等 口服降糖药:甲磺丁脲(D860)、优降糖、达美康等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等 类固醇激素:口服避孕药、甲基睾丸酮等 中草药或中成药:雷公藤、川楝子、苍耳子、鬼臼子、冬青叶等
• 1972:瑞典学者Magnius和Espmark记述发现一种抗原/抗 体系统,命名为“e /抗-e”,仅与HBsAg阳性血清相关。
• 1973:Feinstone从粪便中证实HAV。 • 1974:Glodfield报告输血后NANBH。 • 1977:Rizzette发现δ因子。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 它
们所
• 黄热病毒(YFV)
• EB病毒(EBV)
均致
非
肝 损
• 巨细胞病毒(CMV) • 单纯疱疹病毒(HSV) • 风疹病毒(RV)
嗜
害 为
肝继
病
发 性
毒
病毒性肝炎总论
所 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 引起的肝炎。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
• 1967年Blumberg称其为HAA • 1968年Prince等明确其与乙型肝炎的特异关系
病毒性肝炎总论
历史背景
• 1970:英国人Dane首先描述一种约42μm的球形结构在 Electron Micrographs中显示与Australia antigen有明显的 联系。
• 1971:HBcAg/HBcAb由Almeida等用免疫电镜证明,后来 用免疫萤光补体结合对流电泳和放射免疫测定证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10%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病毒性肝炎总论
•第一部分 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 •第二部分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第三部分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第四部分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 •第五部分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六部分 治 疗 •第七部分 预 防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TT病毒(TTV) SEN-V
?
病毒性肝炎总论
历史背景
• 最早描述肝炎(流行性黄疸,Epidemic Jaundice)常 归功于Hippocrates (460? ~ ?377 B.C.), 我们的祖先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经》即已记载“湿热 相交,民病疸”。直到17、18世纪,当注意到黄疸爆 发,特别是与战争有关时,才有了较详细的观察记录。 到20世纪初期,此病的传染性特征才被认识或广泛公 认。二战开始时,已积累了充分的证据,支持可能至 少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病因。
病毒性肝炎总论
病毒性肝炎总论
● 抵抗力
甲肝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HAV 传染性高于 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100 ℃加热 1 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 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
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8-12W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