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新闻采写的记者是( )A.机动记者B.特派记者C.地方记者D.特约记者2.下列属于新闻线索特点的是( )A.信息完整B.比较复杂C.有稳定性D.有待证实3.记者采访的第一步是( )A.设计提问的问题B.接近采访对象C.联系采访人D.拟好采访提纲4.访问中最重要的是( )A.少讲多听B.见机行事C.善于提问D.启发诱导5.目击式新闻多来自于记者的( )A.事前观察B.同步观察C.事后观察D.现场观察6.下列与新闻专业术语“采访”含义相近的是( )A.采风B.考绩C.游记D.探访7.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是( )A.梁发B.黄远生C.邵飘萍D.王韬8.收集和储存记者自己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信息属于( )A.情况积累B.信息源积累1C.思想积累D.知识性资料积累9.两位记者在两年中沿着中国大陆周边采访一圈,这种采访方式属于( )A.易地采访B.巡回采访C.交叉采访D.实地采访10.采访艺术中“上下结合”包含的意思是( )A.个别和一般B.局部和整体C.领导和群众D.个体和整体11.有关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被掴一掌的报道,其新闻选择的标准是( )A.新鲜性B.接近性C.重要性D.显著性12.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记者向外国友人提的“您对北京印象如何”问题,其提问方式属于( )A.闭合式提问B.激发式提问C.开放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13.采访的结合艺术有多种,“解剖麻雀”的方法属于( )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纵横结合D.正反结合14.一般来说,新闻主题来源于( )A.实际工作B.具体生活C.主观感受D.客观事实15.新闻选材要“以一当十”的意思是( )A.新闻材料要少而精,以少胜多B.新闻材料越多越好C.新闻例子越多越好D.新闻材料越少越好16.“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是下面哪一种新闻写作的开头方法?( )A.开篇点题法B.形象导入法C.先声夺人法D.清音有余法17.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以表达记者所见所闻和感受为主的通讯称为( )A.速写B.访问记C.巡礼D.侧记218.报纸刊登的采访手记、采访杂感、采访笔记、采访日记、采访随感和采访见闻等,属于( )A.采访札记B.采访杂记C.记者随想D.记者调查19.著名记者黄远生在《申报》等报纸上发表的“北京通信”结束了( )A.消息写作仿照古文的历史B.通讯写作仿照古文的历史C.新闻写作仿照《左传》的历史D.通讯写作仿照《史记》的历史20.关于新闻写作“笔内”功夫与“笔外”功夫理解正确的是( )A.新闻写作的“笔内”功夫也体现在“笔外”功夫上B.新闻写作既需要“笔内”功夫也需要“笔外”功夫C.新闻写作“笔外”功夫比“笔内”功夫更重要D.新闻写作“笔内”功夫比“笔外”功夫更重要21.培养新闻写作的“文体意识”是要( )A.对某类新闻体裁要有特殊的感觉B.对消息的结构比较了解C.了解各类新闻体裁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写作形式D.对新闻写作要有特殊的意识22.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提出“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强调文风问题的作者是( )A.周恩来B.梁启超C.毛泽东D.刘少奇23.主要探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的新闻体裁是( )A.调查报告B.情况反映C.调查汇报D.工作研究24.某社电文发往外地采用哪一种电头?( )A.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头B.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讯C.某社某地某月某日讯D.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25.短讯、快讯、简明新闻是一种消息体裁,它们都可称为( )A.硬新闻B.简讯3C.软新闻D.纯新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和答案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D)A.采访能力B.推理能力C.鉴别能力D.顿悟性思维活动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A)A.报道思想B.采访计划C.新闻敏感D.新闻线索3.采访计划是指(B)A.采访的平时准备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C.背景材料的收集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4.记者招待会又称(A)A.新闻发布会B.座谈会C.调查会D.讨论会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A)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采访特点的(C)A.专业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B)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有历史发展观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C)A.业务素质B.心理素质C.政治素质D.身体素质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B)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10.记者通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
这种情况属于(C)A.第一印象效应B.异己人效应C.自己人效应D.晕轮效应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B)A.冒险意识B.竞争意识C.好奇的心理D.坚强的意志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D)A.一致性要素B.时宜性要素C.针对性要素D.典型性要素13.记者到食品工厂采访,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手摸、鼻子嗅、亲口尝产品,这体现了新闻观察的(B)A.直接性B.综合性C.客观性D.经常性14.新闻的生命是(C)A.形象B.及时C.真实D.具体15.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材料的取舍及使用过程属于(B)A.新闻采访过程B.新闻选材过程C.新闻立意过程D.新闻布局过程16.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称为(A)A.新闻结构B.新闻层次C.新闻排列D.新闻组合17.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消息是(D)A.经验消息B.综合消息C.述评性消息D.动态消息18.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A)A.真实性B.艺术性C.形象性D.文学性119.新闻写作中“行文避沉闷,宜取跳跃式”是指(A)A.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求活求变B.语言要准确规范C.语言要平实简明D.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严谨完整20.新闻的开头“描写环境,引出人物”属于(D)A.开门见山法B.开篇点题法C.人物描写法D.形象导入法21.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下面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中哪一项相符(C)A.幽默B.通俗C.朴实D.生动22.西方新闻界把对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称为(D)A.软新闻B.纯新闻C.事件新闻D.硬新闻23.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或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的通讯称为(C)A.速写B.记事C.侧记D.散记24.报纸上的“电讯”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我国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是刊载在1874年1月30日《申报》上的(B)A.巴黎电B.伦敦电C.柏林电D.纽约电25.对“上头下头结合”理解正确的是(D)A.新闻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上头”的方针政策B.新闻主题的提炼要倡导时代新风C.新闻主题的表现要针对“下头”的民情民意D.新闻主题的表现要将“上头”的政策、意图与“下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26.新闻线索的作用主要有(ABC)A.触发新闻敏感B.指明采访的去向C.决定报道质量D.有利于选择最佳角度E.据以挖掘新闻素材27.选择采访对象的标准主要有(ABCE)A.最熟悉情况的人B.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C.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D.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E.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参与者28.出现在采访现场的瞬间印象主要包含(ABCDE)A.事件细节B.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C.环境气氛与情景D.现场活动E.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29.下列关于新闻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有(ABDE)A.新闻语言主要由事务语言孕育而成B.新闻语言以具体可感见长C.新闻语言要力求戒除语言的含混性,排斥语言的模糊性D.新闻语言要朴素,也可适当描绘E.新闻语言的修辞强调实感30.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注意的方面有(BCD)A.挖掘事件的意义,表现人物的精神B.深入第一线,大量占有丰富的材料C.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D.观点和材料要统一E.要着力揭露问题31.宣传价值32.交叉采访33.描写式导语34.新闻特写35.简述采访的临时准备过程。
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巡回采访2.勾推法3.事件性新闻4.解释性报道5.一事一报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指的是新闻采访哪一方面的特点?( )A.新闻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2.新闻采访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这是( )。
A.采访工作原则的要求B.采访工作路线的要求C.采访指导思想的要求D.采访工作态度的要求3.目前仍在实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订者是( )。
A.中共中央宣传部B.国务院C.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4.西方记者称之为“漂近法”的提问是( )。
A.开放式提问B.闭合式提问C.迂回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5.一种立体交叉式的情况综合,常用于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技巧是( )。
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正反结合D.纵横结合6.把记者比喻成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B.刘少奇C.邓小平D.彭德怀7.记者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或专门的职务,是( )。
A.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B.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而出现的C.随着中文近代报刊的出现而出现的D.和中国的邸报同时出现的8.记者的各项素质中,冒险精神属于( )。
A.政治素质B.业务素质C.心理素质D.身体素质19.“在家想点子,下去找例子,关门写稿子”这种做法,主要是混淆了( )。
A.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B.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的界限C.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界限D.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的界限10.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殊任务派遣的记者,称( )。
A.特派记者B.特约记者C.特别记者D.特使记者11.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一般可( )。
2005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2005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巡回采访2.勾推法3.事件性新闻4.解释性报道5.一事一报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指的是新闻采访哪一方面的特点?()A.新闻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2.新闻采访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这是()。
A.采访工作原则的要求B.采访工作路线的要求C.采访指导思想的要求D.采访工作态度的要求3.目前仍在实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订者是()。
A.中共中央宣传部B.国务院C.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4.西方记者称之为"漂近法"的提问是()。
A.开放式提问B.闭合式提问C.迂回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5.一种立体交叉式的情况综合,常用于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技巧是()。
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正反结合D.纵横结合6.把记者比喻成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B.刘少奇C.邓小平D.彭德怀7.记者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或专门的职务,是()。
A.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B.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而出现的C.随着中文近代报刊的出现而出现的D.和中国的邸报同时出现的8.记者的各项素质中,冒险精神属于()。
A.政治素质B.业务素质C.心理素质D.身体素质9."在家想点子,下去找例子,关门写稿子"这种做法,主要是混淆了()。
A.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B.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的界限C.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界限D.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的界限10.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殊任务派遣的记者,称()。
A.特派记者B.特约记者C.特别记者D.特使记者11.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一般可()。
浙江1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新闻采访2.第一手材料3.有意注意4.“抓活鱼”5.新闻述评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着( )。
A.辅助性作用B.引导性作用C.决定性作用D.补充性作用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明显特点是( )。
A.更强调系统性B.更强调理论性C.更强调指导性D.更强调实践性3.明确提出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的领导同志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陆定一4.新闻采访要“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这一要求相对应于采访指导思想的哪一点?(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要有历史发展观点D.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5.新闻单位派住某地的常驻记者称为( )。
A.特派记者B.机动记者C.驻外记者D.地方记者6.1997年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内容共有( )。
A.4项B.6项C.7项D.8项7.下列对记者新闻敏感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记者的一种天性B.是与生俱来的能力C.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D.是记者天生的素质8.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泰国北碧村发生“蛙战”》,其价值主要取决于( )。
A.显著性B.接近性C.重要性D.趣味性9.正确的报道思想来源于( )。
1A.上级领导的打招呼B.基层群众的告状信C.编辑部门的闭门策划D.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10.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是指( )。
A.因争论访问B.因问题访问C.因经验访问D.因事件访问11.访问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访问的实质性阶段是( )。
A.接近阶段B.融洽阶段C.沟通阶段D.激发阶段12.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是( )。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采访“透视”法2.鸟瞰法3.无意注意4.“晒衣绳式导语”5.新闻文风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记者的各项素质中,职业敏感性属于( )A.政治素质B.业务素质C.心理素质D.身体素质2.记者访问中的“搭桥”艺术,一般应在访问哪个阶段使用?( )A.接近阶段B.融洽阶段C.沟通阶段D.激发阶段3.新闻报道中“记者漏夜出击……”这样的语句充分反映了新闻采访的( )A.新闻性特点B.突出性特点C.灵活性特点D.持续性特点4.增加感性认识,属于新闻采访的( )A.作用之一B.方法之一C.原则之一D.任务之一5.记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这是新闻采访( )A.指导思想的要求B.工作准则的要求C.工作路线的要求D.工作技巧的要求6.我国较早的驻外记者,《饿乡纪程》、《赤都心使》两书的作者是( )A.黄远生B.范长江C.邵飘萍D.瞿秋白7.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刺激对方情绪的提问方法是( )A.激发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闭合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8.知情者和目击者为记者提供的材料属于( )A.第一手材料B.第二手材料C.第三手材料D.第四手材料9.既当工作人员,又当记者,这种情形属于( )A.开座谈会B.交叉采访C.蹲点采访D.易地采访10.隐性采访是一种( )A.不随身携带记者证的采访B.记者化装成普通人进行采访C.记者全身心体验的采访D.不公开记者身份的采访11.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是指( )A.因争论访问B.因问题访问C.因经验访问D.因事件访问12.记者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是( )A.学习理论B.撰写报道C.采访新闻D.搞好通联13.对新闻采访写作学正确的认识是( )A.有“学”无“术”B.无“学”有“术”C.有“学”有“术”D.无“学”无“术”14.1997年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订者是( )A.中共中央宣传部B.国务院C.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5.勤写记者日记是( )A.深入采访的方法B.学习理论的方法C.广交朋友的方法D.积累资料的方法1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 )A.人物通讯B.事件通讯C.工作通讯D.风貌通讯17.《北京晚报》的消息《两名大学生玩命》是按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层次的,这种结构称为( )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式结构C.散文式结构D.交叉式结构18.在消息分类中,特别注意时效的文体是( )A.经验性消息B.动态消息C.综合消息D.述评性消息19.新闻特写的特点是聚焦性、描绘性和感染性,它主要文学表现手法再现( )A.现场情景B.事件过程C.人物形象D.风貌特征20.一般说来,消息的情节是概括地叙述,有时不见情节,只有概貌;而通讯( )A.也可以只有概括地叙述,不见情节B.必须有真实的且又能吸引人的情节,但不必描绘C.必须有真实的且又能吸引人的情节,还要对情节作独立的形象的描绘D.有时情节甚至可以合理想像,并加以独立的形象的描绘21.交通新闻属于( )A.时政新闻的范围B.社会新闻的范畴C.科技新闻的范畴D.经济新闻的范畴22.在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中,简讯大多( )A.以“集纳”专栏出现B.以异题同构的形式出现C.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出现D.单独成篇出现23.写作中行文的最小意义单位是( )A.层次B.自然段C.句子D.结构段24.新华社的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曾引发一场讨论,焦点是( )A.通讯写作能否想象B.通讯写作能否“合理想像”C.通讯写作能否联想D.通讯写作能否虚构25.新闻语词中最能出彩的词是( )A.形容词B.动词C.助词D.惊叹词26.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中,最基础的一点是( )A.要善于访问B.要善于观察C.要善于抒情D.要善于夸张27.关于“本报讯”的正确论断是( )A.这是消息独有的标志B.这是所有新闻作品共有的标志C.这是通讯的标志D.这是通讯社稿件的标志28.新闻写作强调开始要守“格”,随后要破“格”,要创新。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浙江省202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属于记者的()[1分]
A、新闻敏感
B、新闻判断力
C、新闻概括力
D、新闻分析能力
答案:A;
5、【单选题】
新闻的宣传价值为()[1分]
A、时效性,典型性,针对性,一致性
B、真实性,时宜性,针对性,一致性
C、灵活性,典型性,针对性,一致性
D、一致性,针对性,典型性,时宜性
调查报告属于()[1分]
A、法律应用文
B、新闻边缘体
C、实用应用文
D、财经应用文
答案:B;
18、【单选题】
一篇新闻作品能否成功的第一位因素是()[1分]
A、事实新鲜
B、结构严密
C、语言简明
D、角度新颖
答案:D;
19、【单选题】
把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材料放在前面是()[1分]
A、动态消息的结构
C、宣传和评述政策
D、分析和判断事实
答案:B;
2、【单选题】
报道健康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属于记者的()[1分]
A、职业道德修养
B、知识修养
C、作风修养
D、业务修养
答案:A;
3、【单选题】
中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1分]
A、《亚细亚报》
B、《中外新报》
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D、《中外纪闻》
答案:C;
在风貌通讯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通常有:()[1分]
A、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B、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C、因事抒情,寓情于事
D、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E、因物抒情,寄情于物
答案:ACD
38、【多选题】
调查报告可以分为:()[1分]
2020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新闻采访写作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A.徐宝璜B.邹韬奋C.戈公振D.邵飘萍2.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A.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B.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C.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D.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3.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A.专业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多变性4.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A.实事求是B.去伪求真C.不偏不倚D.独立思考5.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A.地方记者B.专业记者C.特派记者D.机动记者6.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A.反映内部情况B.揭示新闻真相C.及时采写新闻D.反映群众呼声7.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A.第五感官B.业务素质C.专业水平D.新闻敏感8.新闻的发现开始于()A.新闻线索B.新闻事实C.新闻采访D.新闻眼光19.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A.新闻政策B.公众需要C.传播规律D.采访经验10.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A.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B.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C.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D.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11.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A.直接准备B.狭义准备C.间接准备D.紧急准备12.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A.最熟悉的人B.不同意见者C.新闻知情者D.新闻当事人13.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A.资料是否丰富B.观点是否鲜明C.知识是否专业D.提问是否成功14.新闻写作的基础是()A.新闻实践B.新闻知识C.新闻采访D.新闻对象15.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备()A.时效性B.针对性C.灵活性D.真实性16.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A.多样性B.倾向性C.层次性D.宽泛性17.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A.新闻背景B.新闻事实C.新闻素材D.新闻依据18.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A.中性词多于褒贬词B.形容词多于限制词2C.长句多于短句D.书面语多于口语19.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A.电话B.社论C.通讯D.消息20.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A.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B.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C.经验性消息比综合消息重要D.述评性消息比动态消息重要21.述评性消息的特点是()A.以评为主B.述评分离C.夹述夹议D.解释为主22.消息写作中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主要是为了()A.缩短文章长度B.体现新闻根据C.简化写作难度D.追求更快时效23.导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必须()A.交代新闻五要素B.对全篇提纲挈领C.交代事件的真相D.占用一两个段落24.消息中必须具有的组成部分是()A.新闻躯干B.新闻导语C.背景资料D.结尾段落25.在消息写作中采用的时事政治、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属于()A.文化背景B.知识背景C.社会背景D.政治背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XX年1月全国新闻学新闻采访写作试卷-自学考试.doc
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巡回采访2.勾推法3.事件性新闻4.解释性报道5.一事一报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指的是新闻采访哪一方面的特点?()A.新闻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2.新闻采访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这是()。
A.采访工作原则的要求B.采访工作路线的要求C.采访指导思想的要求D.采访工作态度的要求3.目前仍在实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订者是()。
A.中共中央宣传部B.国务院C.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4.西方记者称之为“漂近法”的提问是()。
A.开放式提问B.闭合式提问C.迂回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5.一种立体交叉式的情况综合,常用于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技巧是()。
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正反结合D.纵横结合6.把记者比喻成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B.刘少奇C.邓小平D.彭德怀7.记者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或专门的职务,是()。
A.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B.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而出现的C.随着中文近代报刊的出现而出现的D.和中国的邸报同时出现的8.记者的各项素质中,冒险精神属于()。
A.政治素质B.业务素质C.心理素质D.身体素质9.“在家想点子,下去找例子,关门写稿子”这种做法,主要是混淆了()。
A.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B.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的界限C.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界限D.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的界限10.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殊任务派遣的记者,称()。
A.特派记者B.特约记者C.特别记者D.特使记者11.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一般可()。
A.写成调查报告B.写成通讯C.写成内参D.写成报告文学12.记者从某单位内部工作简报上获得的新闻线索,属于()。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历年试卷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采访与写作互为制约,相辅相成,其中占第一位的决定性因素是()A.采访B.材料C.编辑D.调查2.新闻采访的新闻性特点也称()A.突击性B.专业性C.灵活性D.广泛性3.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只存在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属于()A.第一手材料B.第二手材料C.第三手材料D.第四手材料4.直属总编室或总编辑领导的“直属记者”指的是()A.特派记者B.驻外记者C.机动记者D.特约记者5.新闻敏感在西方新闻界又称“新闻鼻”,或叫()A.第二感官B.第三感官C.第五感官D.第六感官6.新闻事实具有不同一般、超出一般的性质,指的是新闻价值要素的()A.新鲜性B.针对性C.显著性D.典型性7.选择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应选择对报道事物()A.持赞同态度者B.持反对态度者C.持中立态度者D.态度不同的几个人8.记者约请一些人就同一主题而开的座谈会,属于()A.集体访问B.个别访问C.目标访问D.招待会访问9.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这种提问是()A.开放式提问B.激发式提问C.诱发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10.想把谈话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记录总比讲话慢,所以很多记者对重要的采访采用的记录方法是()A.速记B.当场记录C.补记D.回忆记录11.观察时对两个目标对象进行比较称作()A.单项比较B.双项比较C.多项比较D.综合比较12.一场大型活动,有许多内容可以报道,许多人物需要去采访,而现场记者只有一人,这种情况宜采用()A.交叉采访B.蹲点采访C.巡回采访D.易地采访13.新闻源于()A.思想B.事实C.历史D.估计14.新闻写作特殊规律是()A.讲究修辞B.注重结尾C.服从事实D.适当加工15.提炼主题,认识事实,需要从()A.政治需要入手B.主观意图入手C.历史精神入手D.事实入手16.新闻语言追求()A.抒情性B.模糊性C.修辞性D.准确性17.述评性消息写作是()A.以评为主B.以述为主C.以抒情为主D.以知识为主18.人物消息写作()A.像人物通讯一样展示人物成长过程B.并非像人物通讯那样展示人的精神风貌C.像人物通讯那样不太注重时效D.相对人物通讯它更注重时效19.“观念+例子”的新闻写作是记者()A.据事析理B.先入为主C.讲求客观D.显示情韵20.消息写作“三重复”毛病是指同一内容重复于()A.标题、导语、结尾B.导语、背景、主体C.主体、结尾、背景D.标题、导语、主体21.在叙事表意上,消息主体与导语的关系是()A.交叉关系B.分离关系C.补充、引申关系D.并置关系22.事件通讯叙事“目的性”在于()A.呈示现象B.抒发感情C.展示历史背景D.揭示事物本质23.“巡礼”这一通讯文体隶属于()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24.新闻特写的写作()A.只用白描B.只用细描C.白描、细描都禁用D.白描、细描并用25.报告文学的首要特征是()A.修饰性B.抒情性C.情境性D.真实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徐宝璜B.邹韬奋C.戈公振D.邵飘萍2.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A.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B.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C.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D.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3.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A.专业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多变性4.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A.实事求是B.去伪求真C.不偏不倚D.独立思考5.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A.地方记者B.专业记者C.特派记者D.机动记者6.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A.反映内部情况B.揭示新闻真相C.及时采写新闻D.反映群众呼声7.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A.第五感官B.业务素质C.专业水平D.新闻敏感8.新闻的发现开始于()A.新闻线索B.新闻事实C.新闻采访D.新闻眼光9.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A.新闻政策B.公众需要C.传播规律D.采访经验10.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A.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B.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C.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D.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11.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A.直接准备B.狭义准备C.间接准备D.紧急准备12.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A.最熟悉的人B.不同意见者C.新闻知情者D.新闻当事人13.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A.资料是否丰富B.观点是否鲜明C.知识是否专业D.提问是否成功14.新闻写作的基础是()A.新闻实践B.新闻知识C.新闻采访D.新闻对象15.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备()A.时效性B.针对性C.灵活性D.真实性16.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A.多样性B.倾向性C.层次性D.宽泛性17.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A.新闻背景B.新闻事实C.新闻素材D.新闻依据18.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A.中性词多于褒贬词B.形容词多于限制词C.长句多于短句D.书面语多于口语19.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A.电话B.社论C.通讯D.消息20.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A.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B.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C.经验性消息比综合消息重要D.述评性消息比动态消息重要21.述评性消息的特点是()A.以评为主B.述评分离C.夹述夹议D.解释为主22.消息写作中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主要是为了()A.缩短文章长度B.体现新闻根据C.简化写作难度D.追求更快时效23.导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必须()A.交代新闻五要素B.对全篇提纲挈领C.交代事件的真相D.占用一两个段落24.消息中必须具有的组成部分是()A.新闻躯干B.新闻导语C.背景资料D.结尾段落25.在消息写作中采用的时事政治、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属于()A.文化背景B.知识背景C.社会背景D.政治背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自考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新闻采访的首要目的是()A. 传播信息B. 教育公众C. 娱乐大众D. 引导舆论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简洁性答案:C3. 新闻报道中的“五个W”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Who(谁)B. What(什么)C. Where(哪里)D. Why(为什么)E. When(何时)答案:D4. 新闻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A. 记者的写作技巧B. 新闻事件的影响力C. 媒体的传播范围D. 受众的兴趣和需求答案:D5.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应该避免()A. 预设立场B. 深入挖掘信息C. 保持中立D. 收集多方观点答案:A6. 新闻报道中,对于不确定的信息应该()A. 忽略不报B. 直接报道C. 标注为“据传”D. 进行核实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新闻报道的常见结构?()A. 倒金字塔结构B. 时间顺序结构C. 并列结构D. 问题-解决结构答案:D8. 深度报道的特点不包括()A. 信息量大B. 角度新颖C. 时效性要求高D. 分析深入答案:C9. 在撰写新闻稿件时,记者应该()A. 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B. 使用专业术语C.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D. 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C10. 新闻评论的主要目的是()A. 传播事实B. 提供娱乐C. 表达个人观点D. 教育公众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A. 确定采访主题B. 设计采访问题C. 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D. 准备录音设备E. 预测可能的问题答案:ABCDE12.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些元素可以增加报道的吸引力?()A. 引用权威人士的话B. 使用第一手资料C. 包含冲突和争议D. 使用煽情的语言E. 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答案:ABCE13.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A. 记者的个人偏见B. 媒体的所有制结构C. 报道的时间限制D. 受众的预期反应E. 广告商的压力答案:ABCDE14. 在新闻写作中,记者应该()A. 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B. 尽量使用直接引语C. 保持事实的完整性D.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E. 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答案:ABCE15. 新闻评论的功能包括()A. 对事件进行解读B. 对公众进行教育C. 对政策提出批评D. 对事件进行预测E. 对事件进行道德审判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新闻采访的一般流程。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全国 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 )A.采访能力B.推理能力C.鉴别能力D.顿悟性思维活动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 )A.报道思想B.采访计划C.新闻敏感D.新闻线索3.采访计划是指( )A.采访的平时准备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C.背景材料的收集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4.记者招待会又称( )A.新闻发布会B.座谈会C.调查会D.讨论会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 )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采访特点的( )A.专业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有历史发展观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 )A.业务素质B.心理素质C.政治素质D.身体素质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10.记者经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
这种情况属于( )A.第一印象效应B.异己人效应C.自己人效应D.晕轮效应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 )A.冒险意识B.竞争意识C.好奇的心理D.坚强的意志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 )A.一致性要素B.时宜性要素C.针对性要素D.典型性要素13.记者到食品工厂采访,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手摸、鼻子嗅、亲口尝产品,这体现了新闻观察的( )A.直接性B.综合性C.客观性D.经常性14.新闻的生命是( )A.形象B.及时C.真实D.具体15.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材料的取舍及使用过程属于( )A.新闻采访过程B.新闻选材过程C.新闻立意过程D.新闻布局过程16.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称为( )A.新闻结构B.新闻层次C.新闻排列D.新闻组合17.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消息是( )A.经验消息B.综合消息C.述评性消息D.动态消息18.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 )A.真实性B.艺术性C.形象性D.文学性19.新闻写作中“行文避沉闷,宜取跳跃式”是指( )A.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求活求变B.语言要准确规范C.语言要平实简明D.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严谨完整20.新闻的开头“描写环境,引出人物”属于( )A.开门见山法B.开篇点题法C.人物描写法D.形象导入法21.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下面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中哪一项相符( )A.幽默B.通俗C.朴实D.生动22.西方新闻界把对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称为( )A.软新闻B.纯新闻C.事件新闻D.硬新闻23.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或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的通讯称为( )A.速写B.记事C.侧记D.散记24.报纸上的“电讯”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中国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是刊载在1874年1月30日《申报》上的( )A.巴黎电B.伦敦电C.柏林电D.纽约电25.对“上头下头结合”理解正确的是( )A.新闻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上头”的方针政策B.新闻主题的提炼要倡导时代新风C.新闻主题的表现要针对“下头”的民情民意D.新闻主题的表现要将“上头”的政策、意图与“下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0年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A.采访与写作C.采访与录制B.采访与报道D.采访与传播2.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A.持续性C.持久性B.连贯性D.变化性3.记者听目击者介绍的材料是()A.第一手材料C.第三手材料B.第二手材料D.第四手材料4.记者越深入第一线,越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
这里的第一线指的是()A.领导的活动B.各级会议D.群众实践C.突发事件现场5.“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对记者说这番话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C.刘少奇B.周恩来D.邓小平6.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新闻事实的标准,除了看其新闻价值还要看其()A.认识价值C.宣传价值B.思想价值D.理论价值7.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A.当事人C.知情人B.参与人D.旁观人18.记者不约而同地到达某地向同一位采访对象发问,这种采访属于()A.集体访问C.个别访问B.多个访问D.目标访问9.对某一有争议的人物进行的访问属于()A.人物访问C.争论访问B.问题访问D.综合访问10.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访问对象后补记、追记谈话的内容称作()A.及时笔录C.现场笔录B.补充笔录D.过后笔录11.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
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A.综合性C.直接性B.全面性D.敏感性12.记者对某铁路干线通车进行沿线采访,称作()A.交叉采访C.易地采访B.巡回采访D.蹲点采访13.采访对象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叫做()A.初始心理反应C.条件反射B.原始心理反应D.下意识14.报告文学()A.只有新闻性C.只有文学性B.只有思想性D.兼容新闻性与文学性15.新闻叙事要突出()A.静态B.动感C.抒情D.议论16.新闻写作的谴词造句中()A.形容词多于动词B.中性词少于褒贬词D.中性词多于褒贬词C.感叹句多于陈述句17.动态消息的特点是()A.多事一报2B.一事一报C.夹叙夹议D.寓意深刻18.“软新闻”写作追求()A.权威性C.趣味性B.显要性D.深刻性19.综合消息的特点是()A.主题具有多样性B.取材“空间”具有限制性D.材料组织具有“点”、“面”结合的完备性C.观察角度具有单一性20.“新闻根据”的功能是()A.深化述评性消息B.美化人物通讯语言D.增强经验消息传播效果C.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21.“蒙太奇”电影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其作用是()A.深化新闻主题B.拓展新闻视域D.强化新闻时效C.省去句、段之间过渡文字22.日报最应该选用的“时间”概念是()A.昨天C.前不久B.最近D.连日来23.“倒金字塔”结构是把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安排在一条消息的()A.结尾B.开头C.中部D.任意一处24.引用相关知识与典故,可以使工作通讯避免()..A.思想肤浅C.行文枯燥B.结构松散D.篇章简短25.“记者来信”是()A.记者人际交往C.驻外记者家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新闻采访2.第一手材料3.有意注意4.“抓活鱼”5.新闻述评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着( )。
A.辅助性作用B.引导性作用C.决定性作用D.补充性作用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明显特点是( )。
A.更强调系统性B.更强调理论性C.更强调指导性D.更强调实践性3.明确提出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的领导同志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陆定一4.新闻采访要“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这一要求相对应于采访指导思想的哪一点?(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要有历史发展观点D.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5.新闻单位派住某地的常驻记者称为( )。
A.特派记者B.机动记者C.驻外记者D.地方记者6.1997年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内容共有( )。
A.4项B.6项C.7项D.8项7.下列对记者新闻敏感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记者的一种天性B.是与生俱来的能力C.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D.是记者天生的素质8.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泰国北碧村发生“蛙战”》,其价值主要取决于( )。
A.显著性B.接近性C.重要性D.趣味性9.正确的报道思想来源于( )。
A.上级领导的打招呼B.基层群众的告状信C.编辑部门的闭门策划D.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10.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是指( )。
A.因争论访问B.因问题访问C.因经验访问D.因事件访问11.访问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访问的实质性阶段是( )。
A.接近阶段B.融洽阶段C.沟通阶段D.激发阶段12.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是( )。
2023年全国1月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试题
全国2023年1月自学考试报纸(新闻)编辑试题课程代码: 0065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旳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旳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旳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旳位置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旳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洁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题1分, 共15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旳对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报纸编辑部门旳总负责人一般称A.总筹划B.总经理C.总编辑D.总主笔2.在报纸编辑部中, 负责根据文字原稿或定本查对校样, 订正差错, 保证出版物质量旳是A.总编辑B.校对C.内务编辑D.责任编辑3.现代新闻传播环境下旳信息流通特点是A.我传你受B.我打你通C.传受互动D.供不应求4.对地震、火灾、飞机失事等突发事件报道旳筹划称为A.可预见性旳报道筹划B.非可预见性旳报道筹划C.独立型报道筹划D.连动型报道筹划5.新闻报道筹划旳最终成果是A.报纸B.有关专栏或版面C.详细旳稿件D.报道设计方案6.选稿环节中稿件分析旳重点是A.判断稿件有哪些缺陷B.判断稿件哪一部分最有价值C.比较各篇稿件意义旳大小D.判断稿件与否有刊用价值7.根据权威性资料对稿件内容进行检查, 这种发现新闻稿件差错旳措施是A.分析法B.查对法C.调查法D.解释法8.认为“造题之难难于做诗”旳是A.邹韬奋B.黄远生C.徐宝璜D.张季鸾9.新闻标题中旳辅题指旳是A.复合题B.多行题C.虚实结合题D.引题和副题10.一种版要有定读性, 最重要旳是要有A.精彩旳内容B.精彩旳专栏C.精彩旳图片D.精彩旳言论11.版面上最具有强势旳编排手段是A.标题B.图像C.专栏D.题花12.报纸版面向读者传递信息是依托A.文字B.图像C.文字和图像D.版面语言13.版面设计旳首要规定是A.确立对旳旳编排思想B.恰当地安排各篇稿件C.对旳处理内容与形式旳关系D.对旳处理编排思想与编排技巧旳关系14.版面设计旳重要工作是A.确立编排思想B.安排稿件C.确立布局构造D.美化版面15.中国最早旳副刊是A.晨报副镌B.晨报副刊C.消闲报D.字林沪报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1分, 共10分)在每题列出旳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旳对应代码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湖北自考网8月9日整理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
他的名字是()A.黄远生B.邵飘萍C.罗开富D.郭超人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A.埃德加·斯诺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D.爱泼斯坦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A.循环日报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中外纪闻D.申报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A.做好调查研究B.核对新闻事实C.做好群众工作D.做好传播工作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A.《塞上行》B.《中国的西北角》C.《赤都心史》D.《旅欧通讯》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A.专业记者B.地方记者C.机动记者D.特派记者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A.报道方法B.报道手段C.报道艺术D.报道思想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A.典型人物B.知情人C.一般报道对象D.特定报道对象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A.新闻性B.重要性C.显著性D.接近性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A.普遍意义B.知名度C.接近性D.典型意义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A.直接准备B.狭义准备C.平时准备D.临时准备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A.报告会B.记者招待会C.座谈会D.调查会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A.蹲点采访B.交叉采访C.异地采访D.巡回采访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A.特殊规律B.基本要素C.表现艺术D.基本内容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A.善于策划B.事实真实C.新闻价值D.要有好“点子”17.新闻的第二生命是()A.真B.快C.活D.短18.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报道了英国内阁改组的消息,这是我国中文报纸的第一则()A.新闻特写B.新闻电讯C.通讯D.记者来信19.新闻语言孕育发展的主要渊源是()A.评论语言B.文学语言C.事务语言D.诗歌语言20.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的报道是()A.特写式消息B.目击新闻C.解释性报道D.背景报道21.经验性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变动,往往是个渐进变动的过程,因此它多属于()A.事件性新闻B.非事件性新闻C.动态新闻D.一事一报22.消息体裁的最明显的特征是()A.标题B.导语C.主体D.背景23.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导语,称之为()A.直接性导语B.间接性导语C.延缓性导语D.引用式导语24.消息中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史实、轶事等是()A.历史背景B.人物背景C.知识背景D.社会背景25.消息的写作要领是要有时效观念,运用客观手法,增加信息量和善于运用()A.记者的评论B.心理活动描写C.文学语言D.概括和直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记者的任务有()A.采访新闻B.反映内部情况C.做群众工作D.写记者日记E.主持新闻发布会27.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包括()A.地理上的接近性B.职业上的接近性C.年龄上的接近性D.心理上的接近性E.文化水平上的接近性28.出现在采访现场的“瞬间印象”包括()A.变动着的事件细节B.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C.环境气氛与情景D.现场活动E.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29.记者能否(武汉自考)搞好报道往往取决于“笔外功夫”,笔外功夫的修炼包括()A.思想政治方面B.生活阅历方面C.知识修养方面D.语言功底方面E.注重时效方面30.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主要有()A.最能体现新闻性B.开门见山,概括性强C.切合受众心理,激起新闻欲D.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E.便于记者增加新的事实材料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新闻记者32.新闻敏感33.访问34.经济新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做好采访准备有何重要实践意义?36.采访中对写作的思考包括哪些内容?37.简述新闻结构的具体要求。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38.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报纸打算就这一话题做采访报道。
假设你是某省(市、自治区)报记者,请你就这次采访拟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39.简述下列消息的类型和基本特点。
德国一间谍卫星升空新华社11月1日电莫斯科时间1日3时52分(北京时间1日8时52分),俄罗斯航天兵火箭发射部队从俄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3M”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德国对地侦察卫星。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根据下列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以2007年10月9日为消息发稿当日,写作一篇消息。
字数要求在450—600字之间。
统计数据表明,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中,工人796万名,占10.8%;农牧渔民2310.2万名,占31.5%;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134.6万名,占29.1%;军人、武警l59.7万名,占2.2%;学生194.7万名,占2.6%;离退休人员1377.6万名,占18.8%;其他363.5万名,占5%。
非公有制单位职工党员318万名,占党员总数比例的4.3%。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中,女党员1461.7万名,占19.9%;少数民族党员472.1万名,占6.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279.7万名,占31.1%。
与2002年相比,女党员增加269.9万名,增长22.6%;少数民族党员增加49万名,增长11.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增加660.6万名,增长40.8%。
来自中央组织部2007年10月8日公布的全国党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总数为7336.3万名,比2002年党的十六大时增加642.2万名,平均每年增加142.7万名,平均每年增长2.1%。
全国现有党的基层组织360.7万个,比2002年党的十六大时增加14.2万个。
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分布更趋合理,使我们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突出重点,坚持不懈地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以及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使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党的社会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发展党员数量比较均衡。
2002年至2007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共发展党员1316.7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239.4万名。
新党员的质量不断提高。
2007年上半年,发展先进模范人物党员16.6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2.7%。
2002年至2007年6月,共发展先进模范人物159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2.1%。
新发展的党员中,先进模范人物占一定比例,绝大多数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2年至2007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28.4万名,占32.5%。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改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及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重大疫情、处理突发事件的紧要关头,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基层党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必将带领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截至2007年6月,全国申请入党人总数为1960.8万人,比2002年增加448万人。
其中,入党积极分子987.8万人,比2002年增加221.1万人。
新的社会阶层中申请入党人13.4万人,其中,入党积极分子6.4万人。
同时,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员队伍结构逐步改善。
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中,35岁以下的1738.4万名,占23.7%;36岁至59岁的3884.2万名,占52.9%。
2002年至2007年6月,全国发展党员中,女党员419.8万名,占31.9%;少数民族党员93.4万名,占7.1%;35岁以下的党员945.8万名,占71.8%;工人125万名,占9.5%;农牧渔民272.3万名,占20.7%;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432.8万名,占32.9%;军人、武警121.8万名,占9.2%;学生343.6万名,占26.1%;发展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649.5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