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共产主义
马克思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最伟大的理论体系之一,它的产生是在工业革命中,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革背景下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因此有人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同义词,但实际上,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和联系。
第一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增加,贫富差距加剧,消费资本动力衰退,社会生产已经足够全社会需要,但失业和贫困依然存在,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资产阶级通过剥削工人得到了剩余价值。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国家掌握和管理,物质财富可以公平地分配,减少了阶级和财富差距,从而实现了社会共同富裕。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基础,并把共产主义视为社会演进的最终目的地。
共产主义是指在所有国家消亡、货币制度废除、生产资料公有制得到实现的情况下,实现阶级消除、贫富差距缩小乃至消失的一种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依据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样地,每个人都可以从社会中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达到了人类的共同富裕和自由。
第三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联系尽管三者有区别和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都强调社会的公共性、阶级斗争的存在,同时,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社会公平、阶级消灭、贫富差距缩小乃至消失。
它们的基本前提是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自由人性,用自由人的方式建立新的异化自己的社会制度。
总之,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差异,但最终目的都是建立一种没有阶级压迫和财富差距的公正社会,并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的共产主义及马克思思想
中国的共产主义及马克思思想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
在这90年里,我们党仅仅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进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稳定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和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而广阔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只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才真正开启了中国驶向现代化的历史航船。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我们这条航船不仅开辟了通向现代化的正确航路,而且顺利地完成了一段航程,正向着胜利的彼岸加速前进。
那么,今后我们是否还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个“舵手”掌舵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是根本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新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现代化之路。
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观---读《国家与革命》有感
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观---读《国家与革命》有感发表时间:2018-03-19T15:23:55.0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作者:王慧荣[导读] 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还在充分继承马克思国家思想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列宁关于国家观的论述是对马克思国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王慧荣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任何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的专政,这是国家的本质。
而列宁关于国家观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国家和革命》一书中,它是最完整最集中论述国家观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该书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还在充分继承马克思国家思想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一致性,列宁关于国家观的论述是对马克思国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国家的本质列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吧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力量,就是国家”。
这一段话十分清楚的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
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它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
马克思国家学说
马克思国家学说马克思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关于国家的思想体系。
这一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和作用,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的形态与功能。
以下将对马克思国家学说进行论述,旨在分析其核心观点和思想内涵。
首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私有财产制度的稳定和秩序。
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来执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对无产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
其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论述了国家与政治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政治的产物,是政治关系的表现形式。
政治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而国家则是这种政治斗争的结果。
国家不仅仅是政府的机器,更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马克思认为,政治权力的核心是拥有暴力机器的国家,而国家的本质就是占有和行使暴力的机构。
国家通过暴力手段来执行统治,压制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确保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探讨了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的形态与功能。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不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它将渐渐消亡。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平等,没有阶级之分,也没有私有财产制度。
因此,国家的存在就不再有实质意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以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进行社会组织和管理,形成一种无国家的社会形式。
此外,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也强调了国家的历史和发展进程。
马克思指出,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在历史上,国家的形态和功能不断变革,从古代奴隶制国家到封建主义国家,再到资本主义国家,每一次演变都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总之,马克思国家学说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国家与政治关系、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形态与功能以及国家发展历程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国家的实质和作用。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全世界无
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马
马克思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决心
克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获博士学位后,被聘
为《莱茵报》主编, 由于宣传革命民主主义
思
思想, 报纸很快被查封。后来,马克思来到
法国,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涯。因为宣传革命
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1818.5.5-1883.3.14
——《一八七一年公社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
过程
巴黎公社社员墙
巴黎公社社员墙:纪念1871年至1872年间在这里死去的巴黎公社社 员.这些人曾经为一个更公正的社会斗争过.并且拒绝向敌人投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
物上发表文章,抨击资本主义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
创建者
②马、恩相识:
恩格斯不仅成为马克思 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 的战友,在经济上也给 予马克思很多支持。
马克思、恩格斯同工人交谈
巴 黎相 会
共同创办过《新莱茵》
1844年,马克思和 恩格斯在巴黎相会, 两人志同道合、一 拍即合。从此开始 合作。两个人伟大 友谊,成就了伟大 的科学社会主义。
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七单元
过程
③5月28日, 资产阶级 反动政府 勾结普军 联合反扑, 公社失败。
保 卫
公
社
5月21日,在叛徒引导下,梯也尔政府军攻 入巴黎城内,巴黎公社战士进行了英勇的抵 抗。公社指挥部被迫迁到了拉雪兹神甫墓地。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社会主义的含义及特征社会主义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革命,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享有权利平等、物质充裕、社会公平正义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1.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工厂、企业等归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个人或特定集团所有。
同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即按照个人的劳动贡献和能力来分配物质财富。
2. 经济计划和国家干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中央计划经济,即由国家或中央计划机构统一制定和管理经济发展的计划。
这种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更好地调控社会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 无产阶级专政和群众路线: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即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机构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实行专政。
群众路线则是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二、共产主义的含义及实现过程共产主义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经历一系列历史阶段和革命手段,最终实现阶级消亡、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大众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1. 阶级消亡和无差别分配:共产主义的核心目标是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剥削关系。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再存在阶级对立,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财富资源按需分配。
2. 自由发展和公有文化:共产主义社会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受物质、经济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潜能。
同时,共产主义倡导开放、包容、公有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没有私人垄断和私有意识的束缚。
3. 国际共产主义和全球公平:共产主义追求国际社会的共同进步,倡导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公正。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一、国家起源与本质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国家的起源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分工和阶级斗争等因素密切相关。
国家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压迫和剥削被统治阶级。
在国家中,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机器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控制,掩盖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二、国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国家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国家的性质、形式和职能。
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中的反映。
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影响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三、国家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国家的存在和变革都是为了适应不同阶级的利益需求。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阶级斗争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国家的消亡。
四、国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家会随着阶级斗争的演变而产生、发展和消亡。
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设想,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最终被消灭。
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意义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揭示了国家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国家的角色和功能。
同时,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当代国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马克思国家学说从起源、本质、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这一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理解国家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力武器。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国家学说,对于揭示现实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ppt课件
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社 会
资比产过阶去级一在切历世史代上创曾造经的起全过部非生常产革力命还的要作多用,还……要资大产。阶级在肯它定的不资到产一阶百年级的的阶作级用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现
状
现成代赤的贫工者人,却贫相困反比,人他口们和并财不富是增随长着得工还业要的快进。步而上升,而工是人越来阶越级降日到本益阶贫级困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
马克思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决心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获博士学位后,被 聘为《莱茵报》主编, 由于宣传革命民主 主义思想, 报纸很快被查封。后来,马克思 来到法国, 宣传革命思想,马克思被普鲁士 政府开除国籍, 不得不在欧洲各国流亡, 马克思风趣地说自己是“世界公民”。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 及作家,哲学家,马克 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世 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和领袖。
斗争 方式
只推有翻无资产产阶阶级级是而真建正立革自命己的的阶统级治。……其资余产的阶阶级级的都灭随亡着和大暴无工力产业革阶的级发命的展,胜而建利日是趋立同没无样落产不和可阶灭避亡级免…专的…政。无产阶级用暴力
2.《共产党宣言》意义
历史意义: ①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
恩格斯
恩格斯中学毕业后被父亲安排 从商,但他刻苦自学,学识渊博, 掌握了英、法等十几种语言,喜 欢读黑格尔哲学。他一边博览群 书,一边投身于革命运动中,以 笔代枪,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 抨击资本主义制度。
1.主要革命活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8-100,归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1)马克思在《莱茵报》 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堂笔记2022年初,全新的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材正式上线,本文即针对其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进行笔记总结,供学习参考。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德国的社会背景1. 富裕的工业资本家和压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2. 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中,德国人民也发起了自己的反抗,但均未成功。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遇1. 马克思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2. 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遇,二人开始对欧洲的社会和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同年写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三、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创立1. 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人类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阶级斗争学说的基本思想:历史上的每个时期都存在阶级斗争,并且社会的发展也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 1848年,马克思写成了《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旗帜。
第二部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一、第一国际的成立与发展1. 第一国际(又称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1864年9月28日,由马克思领导,旨在统一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力量。
2. 第一国际的特点:组织世界共产主义者的运动,以及资本主义工业体系急剧发展与无产阶级斗争加剧的时期,为工人阶级发出“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呼声。
3. 第一国际会员从最初的400人扩展到1872年的60,000人。
二、第二国际的成立与发展1. 第二国际的成立背景:19世纪末刚刚崛起的资本主义带来了新的社会利益和阶级斗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基于此成立了第二国际,旗帜鲜明支持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
2. 第二国际的特点:规模庞大、有组织、跨国性极强。
3. 欧洲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加快,形成了实力差距较大的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形势向着帝国主义战争方向发展。
三、第三国际的成立与发展1.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成立背景:第二国际未能阻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1920年成立第三国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与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与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定义和特点、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途径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定义和特点社会主义是指建立在私有制度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其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
共产主义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无阶级社会,其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等。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核心在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这一理想追求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平等、自由和幸福,所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为社会创造了条件,使得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共同参与社会生产和管理。
二、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需要通过以下步骤:1. 革命与暴力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政权的转移,才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上的十月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暴力革命的典型例证。
2. 生产资料公有化: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推翻,将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使之成为全体劳动者共同拥有的财富,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共同增加。
3. 管理体制的转变:在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目标,就需要建立起适应公有制经济特点的管理体制,即无产阶级专政。
公有制经济下的管理体制要注重集中统一、民主协商,使整个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更加高效有序。
4. 分配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和不公平现象。
社会主义阶段,按劳分配是基本的原则,强调按劳分配的程度与工作量、质量的对应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精品课件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巴黎公社
1)3月18日爆发 2)3月28日建立政权 3)5月28日失败
贝尔—拉雪兹墓地的屠杀
悲壮的巴黎公社墙
政权性质 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 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 会形式”,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的飞跃。
③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恩格斯
类别 内容
废除资产阶级的旧军队、旧警察、旧法 政权 庭; 建设 公社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
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经济 政策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 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规定公职人 员的最高薪金。
教育 免费义务教育;开办职业学校。 政策
历史意义: (1)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无产阶 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财富; (4)公社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史册。
其中的《资本论》是影 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 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 墓。
工业革命
在资本家日益富裕的同时,工人的生活条 件没有得到改善。
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扩大)
无产阶级的觉醒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马克思国家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在马克思的国家观中,国家不是超阶级的组织,而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它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通过法律、行政、司法等手段维护其统治地位。
国家权力由统治阶级掌握,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强调国家的社会职能。
国家作为社会的管理者,需要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
这些职能的实现需要依靠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阶级关系的消亡,国家将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基础。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由人民群众自己管理社会事务,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成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最终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总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深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和职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原则,为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件(共35张PPT)
宪章运动
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提高工资和反对 资产阶级剥削压迫
争取普选权等 政治权利
提高工资待遇
2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傅立叶设计 了财产公有,人人平 等的理想社会。他把 方案等在报纸上,等 候资本家上门出现帮 他开办“合作社”
圣西门
实践1 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第一国际”
时间: 1864年 目标: 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实践2 巴黎公社
1.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社会矛盾激化。 2.建立
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 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1835年中学毕业考试德 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 版自由。
后来,马克思来到法国,从此开始 了流浪生涯。因为宣传革命思想, 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开除国籍, 不得不在欧洲各国流亡,马克思 风趣地说自己是“世界公民”。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巴黎的伟大会见。两人 志同道合、一拍即合。从 此开始合作。两个人伟大 友谊,成就了伟大的科学 社会主义。
课堂小结
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和国 际共产主义 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诞生 的背景 《共产党宣言》
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与恩格斯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原因 (经济、阶级、理论)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第一国际成立
巴黎公社 (时间、地位)
巩固练习
1.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 在全球范围举行了一次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国
家的本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国家的产生与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存在密切相关。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本质上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认为,无产
阶级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通过消灭剥削阶级,消灭私有制和私有制意识,最终达到消灭阶级和国家的目的。
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过渡性的政治形式,是建立真正无阶级社会的必经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一种“新式的奴隶制度”。
国家的
消亡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前提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也就没有了国家,人类将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平等。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幸福、和谐和进步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深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和历史任务,为我们认识和改造
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不断加深对国家、阶级和政治制度的认识,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和方法,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国家观
马克思国家观
马克思的国家观是他对国家及其作用的理论观点。
基于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提出了一种对国家的特殊看法。
以下是马克思的一些核心国家观点:
1.阶级斗争的工具: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
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用来维护自身利益和统治阶级地位的工具。
国家通过法律和暴力机器来保护私有制,并确保统治阶级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控制。
2.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
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这种国家不再是剥削阶级的工具,而是为了消除阶级差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服务的机构。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会逐渐废除私有制和阶级对立,最终消亡。
3.资产阶级国家的中立假象: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国家常常
保持中立的假象。
虽然它声称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上它往往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
国家通过法律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使其统治合法化。
4.超越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国家将逐渐消亡。
共产主义社会无需国家机构来管理和调节社会事务,个体将通过自由协作和共同利益来组织社会生活。
国家的函数将被废除,以实现人类解放和真正的自由。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国家观点是从马克思的原著中的一些片段
和观点中总结而来。
马克思的国家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所演变,并且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和应用。
因此,理解马克思国家观需要考虑到其历史背景、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不同阐释观点的多样性。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对国家的观念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
他们的国家观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旧社会中,国家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建立起来的机构。
它的主要职能是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并对被压迫阶级进行剥削和镇压。
马克思恩格斯称这种国家为“资产阶级国家”。
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是它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为己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最终稳定。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一种永久存在的形式,而是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向前迈进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家将逐渐减少与消亡,最终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为后来列宁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国家的本质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国家的发展是社会矛盾运动的结果。
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家仍然充满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因此对国家的观察和分析是必要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还提醒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后,国家不应该成为一个独立于人民意志之外的机构,而应该成为人民的代表和服务者。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手段实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了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消亡,以及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方向,以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对我们认识国家的本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构建共产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国家观念的研究和思考,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
2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公社社员墙
5月27日,最后一批 公社战士退守拉雪兹神 甫墓地,终因弹尽粮绝, 在一堵墙边全部壮烈牺 牲。1908年5月21日, 法国群众在这堵墙上镶 嵌了一块大理石板,上 面刻写“献给1871年5月 21日至28日公社的遇难 者”字样。这堵墙被称为 “公社社员墙”。
《国际歌》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999年,先是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 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 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源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工 业 革 命
阶 级 关
系 的 变
革
社
资产阶级 会
矛
残酷 剥削
盾 日
益
无产阶级 突
出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起义 (1831、1834)
英国宪章运动 (1836---1858)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 工人起义(1844)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 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
的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了资产阶级 和工人阶级的两极分化严重。
阶级条件: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的解 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思想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 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二、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构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实现路径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基本原则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阶级矛盾,只有通过消除私有制和阶级差别,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和自由。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阶级斗争: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导致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生产资料公有化:马克思主张消除私有制,将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他认为,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只有通过公有制,才能实现生产资料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财富的共享。
3. 劳动者解放: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剥削和压迫,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权。
共产主义社会将解放劳动者,实现劳动的自由和尊严。
4. 社会平等:马克思追求社会的真正平等,消除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得到公平的待遇和资源分配。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马克思认为,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经历一个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过渡阶段,无产阶级将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下,逐步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逐步消除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措施,包括国有化、计划经济、劳动者自治等。
他认为,通过国有化,将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消除私有制;通过计划经济,实现对生产和分配的统一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通过劳动者自治,实现劳动的自由和劳动成果的控制权。
共产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国家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基本特征是个体的财富和权力在社会的层次上进行公平的分配和分享。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世界,共产主义国家都是近代其他国家所未曾见过的最先进的社会主义体系。
共产主义国家包括俄罗斯、前苏联十多个国家,以及中国、朝鲜等。
从历史上看,共产主义体制在某些历史时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维多利亚时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后,苏联和东欧大部分国家成功建立了共产主义体制,由此削弱了西欧的军事和政治优势,改善了整个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此外,共产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的推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受中国和拉美等地的披索的发展模式;如苏联的计划经济,采用国家计划经济调节生产关系(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如共产主义国家推行均贫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等等。
然而,共产主义国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共产主义国家忽视了个人利益,导致社会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由于极权政治的存在,公民权利和自由不受尊重,从而破坏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声誉。
此外,由于无法有效调节和调度经济,由于无法迅速调整社会经济矛盾,共产主义国家未能维护社会稳定,大量的资源无效地浪费,并导致国家财富极度不均衡。
从宏观上来看,共产主义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有用的。
它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提高了社会主义理念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为人民提供了一种新的、自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存在并未消失。
但是,我们也应该向共产主义国家学习,尊重与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结合,以及如何利用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改革传统的经济计划,以期实现社会主义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救胖的”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及特征
国家的欺骗性——
公共利益
全体利益(Gesamtinteressen)
(Gemeinschaftliche Interesse)
(普遍形式)
特殊利益
(Besonderen Interesse)
(普遍实质) 单个利益(Einzelinteresse)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汶川地震救援时间表
2008年05月12日 14:28:地震发生 14:46:国家网站--新华网发布消息 15:50:总参谋部应急预案启动 16:00:因通讯中断,两架直升飞机派往灾区了解受灾情况 17:00:国家总理温家宝紧急赶赴灾区 18:28:派出武警四川总队和驻川武警某师的2900名官兵 18:44:成都军区、武警四川总队和驻川某师挥组已经进驻灾区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美国《华盛顿时报》5月27日发表文章,文章说,中 国对地震的反应令人吃惊。解放军和救援工作者准备 完善、装备齐全,并急于提供援助。为什么中国能对 这次灾难作出这么迅捷的反应,而美国则对“卡特里 娜”飓风作出那样的迟钝的反应,到目前为止,中国 也没有出现类似联邦紧急措施署前署长迈克尔·布朗那 样的人物,在应对飓风灾害时无所作为的他,因为反 受布什总统称赞“干得相当出色”而声名狼藉。
即自由意志为基础的。同样,法[Recht=权力=正义] 随后也 被归结为法律。” (《德意志意识形态》) (b)论证公式: “Recht=权力=正义” 公式的实质:统治阶级权力=法律=Recht=法=普遍的权利 (c)法律的程序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法律虚伪性的例证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 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 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形态》P31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 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 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 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 该是这样的人。” (《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国家与 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一)在形式上,国家是“现实的个人”在生活过 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结构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注解:共产主义社会的意义在于他为人们自由发展提 供了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他愿意,他有可能 成为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而不是说他必须要 同时成为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
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 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 ,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 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形态》) 所以,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问题—“个体所有制”的重建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 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体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 一个否定。 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 定。这是否定的否定。 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 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 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体所有制 ”。
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观点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
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 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 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 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 主义,等于人道主义。” 正是这段话,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兴起。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交往的普遍建立→生产力和共产 主义成为世界性的运动,而且必须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 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 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形态》)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与共产主义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贵贤
Leviathan
“主权”是“灵魂”; “官员”是“关节”; “赏罚”是“神经”; “财富”是“实力”; “安全”是“事业”; “顾问”是“记忆”; “公平”是“理智”; “法律”是“意志”; “和睦”是“健康”; “动乱”是“疾病”; “内战”是“死亡”。
Plato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伦理的国家观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 个政治动物。(《政治学》 第7页)
城邦……必然达到至善。( 《政治学》第7页)
Aristotle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神学的国家观
人天然是个社会的和政治的 动物……所以应当有与神的秩 序和自然的秩序相比较的政 治秩序。(《阿奎那政治著 作选》第104页)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二)在本质上,国家是一个
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国家的工具性 “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
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 且是新的桎梏” 。(《德意志 意识形态》) 国家对统治阶级从政治和经济 上都给予足够支持 右图(讽刺金融危机,美国政 府对民众不关心,只关心大财 团命运)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西方人永远不明白,解放军为什么不携带武器就进入 灾区!
西方人永远不明白,解放军为什么可以徒步强行军 21小时,在大雨和余震中前进了90多公里,两个多 马拉松的距离,到达后又立即投入救灾工作!
西方人永远不明白,解放军为什么可以把自己的口粮 全部留给灾区的百姓,宁愿自己不吃不喝!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道 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 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现在我们正 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这样的生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这些阶 级的存在不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产的真正障碍。随着阶级的消 失,国家也不可避免的消失。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 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 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
Aquinas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观
自然状态
让渡自己 部分权力
达成社会契约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观 (1)霍布斯
a)人对人是狼的战争状态 b)为了保存生命
Hobbes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2)洛克
a)完备的自然状态 b)保护私有财产
阶级社会让人失去的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人们 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其自身的命运在 某种意义上是别人安排给他的。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 ,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 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 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 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 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形态》)
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 劳永逸的决定……应该做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 无情的批判”。《全》V1P416
四、社会发展与共产主义
否定的(负的)方法论 马克思不是肯定什么,而是不断否定,进而逐渐揭
开共产主义的面纱。这种方法表现出一种动态的 过程,因而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
(1)司各特 诉桑福德案:黑人不是公民 20世纪中叶,黑人地位才得以确认
(2)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 金钱主宰司法结果
(3)被捕后:黑人被判刑几率3倍于白人 司法中的种族歧视
(4)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中,黑人到目前仅有一位 法律机构中的种族歧视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及特征
(四)在发展趋势上,国家最终要为共产主义所代替
西方人永远不明白,为什么当地的百姓在看到解放军 后都知道自己有救了!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三)在合法性上,国家 通过选举制度和法律为其 合法性辩护
选举制度的欺骗性
① 表面公平竞选总统 ② 实质上财团支持 ③ “金钱铺就白宫路” ④ 投桃报李
烧钱的美国大选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内容
(a)法律是国家的合法性外衣 “好像法律是以意志为基础的,而且是以脱离现实基础的意志
Locke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 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a)财产公有 b)生产劳动 c )务农为本 d )重视学术研究
一、西方传统国家理论的嬗变
神自身在地上 的行进,这就
是国家。
黑格尔的国家理论
“由于国家是客观精神,所以 个人本身只有成为国家成员 才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伦 理性”。(《法哲学原理》 第254页)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问题,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 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 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 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 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 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 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 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