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合肥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29)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35)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40)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47)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1)第十章县(区)土地利用指导 (55)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6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8)第十三章附则 (73)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强依法用地意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2020 年,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的指导下,编制《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 年)》(以下简称“本轮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轮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合肥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合肥市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合肥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合肥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收稿日期:2007-10-16;修订日期:2008-01-06;责任编辑:车 遥。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BA 516A 15 08);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200419)。

作者简介:刘琳(1972 ),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测量和遥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 m ai:l li uli nyb @163 com资源管理合肥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刘 琳(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摘 要:本文介绍了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的一般方法,并对实验区合肥市进行具体的实践,得到了一些土地利用方面的数据,同时发现,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降低。

对于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看法。

关键词:3S ;土地利用;景观指数中图分类号:F29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08)01-0060-03STUDY ON LAND UTILIZATION AND LAND S CAPE PATTERN C HANGE IN HEFEI CITYLIU L i n(Schoo l of Science ,Anhui A gricult ural Un i ver sit y,H 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 :Th is pape r ,based on an analysis on l and utilizat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stud i es t he tentati v e area i n H efe i c it y and a tta i ns som e land utilizati on data .M ean w hil e ,landscape shape index and di v ers it y i ndex i ncrease w hil e do m i nance i ndex and concentrati on i ndex decrease .T he autho r g i v es v i ews on som e issues o f land utilization and l andscape pattern change i n H efe i city .K ey word s :3S ;l and utili zati on ;landscape pa ttern i ndex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利用3S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的实例[1-3],以景观指数为手段来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丰富的研究资料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经验,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毛概报告 合肥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使用状况调查

毛概报告 合肥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使用状况调查

合肥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使用状况调查一、概念(一)土地土地是一种自然与社会的综合体,具有的自然特性包括地点的不变性、范围的限制性、品质的差别性及性能的永续性等。

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承受功能、环境功能、资源功能、资产及财产功能等。

(二)土地流转法律的层面上,土地流转指的是关于涉地权利的流转,即伴随土地而转让的的各项权利在各权利主体间进行变化的过程与现象。

在中国,农地流转是指农户将其所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生产者的行为,全程是建立在保持所有权归属及用地性质不变的基础之上的。

出于便于行文等目的,下文中将“农村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简称为“农地流转”。

二、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一)土地的权利归属制度我国实行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明确规定,除另有说明的以外,农村及城市郊区的土地为集体所有;自留地、宅基地,也为集体所有。

(二)土地所有权禁止转让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可依法征用集体土地,前提是以满足公共利益需求为目的。

(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对土地的实际用途进行限定;实行对耕地的特殊性保护政策,对将农用地化为建设用地的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

(四)土地调查和统计制度《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七、二十八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主管机构、同级有关部门履行土地调查、对土地的具体用途进行规划、依据国家标准对土地等级进行评定等职责。

(五)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第三十七条规定,不得闲置、荒废耕地。

(六)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土地的用途、使用条件等发生更改,以及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均实行有限期且有偿的使用制度,但不可含由国家核准后所划拨的土地。

三、国家农地流转政策土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自然要素,中央对农地流转问题极为重视,限于篇幅等原因,以下依据两份标志性的文件就国家层面上的农地流转政策加以简要的说明。

合肥市中低产田现状及培肥改良措施建议

合肥市中低产田现状及培肥改良措施建议

孵化初期 4/1 4/10 4/15 4/19 4/4 4/7 4/10
孵化盛期 4/6 4/13 4/17 4/26 4/18
4/11~4/13 4/12~4/14
2.6 入土化蛹时间的调查 4 月底 5 月初,挖土查看春尺 蠖入土情况。2007-2013 年春尺蠖入土时间分别为:5 月
4 日、5 月 7 日、5 月 7 日、5 月 15 日、5 月 5 日、5 月 1 日、5 月
关键词:地力现状;中低产田;改良培肥;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82-02
合肥市耕地面积 337 560hm2,农作物年总播种面积 约 751 150hm2。自 2001 年开始,全市开展了以中低产田 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建设工作, 特别是 2005 年以来,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监 测点建设为主的耕地质量建设工作以及以土地整理和美 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中低产田向高产田的转 化,笔者通过对全市耕地中低产田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表 明:目前合肥市中低产田的面积约 225 321hm2,占全市耕 地总面积的 66.75%,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20 日。
2.7 3 月份的平均温度 2007-2013 年 3 月份的平均气 温分别为:1.16、4.3、3.3、-6.4、-6.3、0.1、3.8℃。
3 结论
3.1 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在 121 团,春尺蠖主要危害杨 树、沙枣、榆树、苹果、梨等多种林木。
3.2 为害特点 春尺蠖主要是以幼虫取食树木幼芽为 害,幼虫稍大后食量开始大增,取食叶片,造成被害叶片
在持水条件下发生潜育化,土壤质地粘重。一般在 1m 土
体内,30cm 以上即出现潜育层,潜育层厚度大于 30cm,还

2004—2017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004—2017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004—2017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作者:杨瑞瑞孙长瑞荣欣来源:《卷宗》2018年第17期摘要:基于2004年和2017年两时相的合肥市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类,得到合肥市各类地物的统计面积并进行精度评价,分析2004-2017年合肥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合肥市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器。

城市用地的变化不仅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土地利用的分类研究对引导和调控城市的扩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遥感数据源具有空间尺度大、获取周期短、信息量丰富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城市扩展、土地利用的主要手段。

因此,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能快速地得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对城市化的监测、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源。

1 研究区概况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位于安徽中部,地理坐标为30°56′N~32°30′N,116°40′E~117°58′E。

合肥市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阳4个县,1个县级市巢湖市,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总面积11445.1km2,人口796.5万,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近年来,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原因,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变化尤为明显等问题。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基础2.1 数据源与预处理研究区所采用的数据主要为Landsat 5 TM数据和Landsat 8 OLI数据,获取时间分别为2004年4月19日和2017年4月23日,条带号为121,行编号为38,空间分辨率为30m,云量分别为0.15和0.56。

合肥市土地价格走向分析报告

合肥市土地价格走向分析报告

合肥市土地价格走向分析二〇一五年六月四日目录一、2011年—2014年土地市场供求分析 (3)(一)、土地供求年度分析 (3)二、2011年—2014年土地市场成交分析 (5)(一)、成交土地区域分析 (5)(二)、成交土地用途分析 (6)(三)、土地成交方式分析 (7)三、2011年—2014年成交土地价格分析 (8)(一)、成交地价情况 (8)(二)、地价分析及市场价格趋势预测 (9)四、城市地价与房价对比分析 (15)(一)、地价与房价比值分析 (15)(二)、地价变化率与房价变化率比较 (16)五、城市地价与土地市场协调状况 (16)(一)、地价变化率与土地计划供应面积增长率对比 (16)(二)、地价变化率与土地实际供应面积增长率对比 (16)六、城市地价与房屋市场协调状况 (17)(一)、地价变化率与房屋供应面积增长率比较 (17)(二)、地价变化率与房屋实际销售面积增长率对比 (17)七、城市地价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状况 (18)(一)、地价变化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较 (18)(二)、地价变化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比 (18)(三)、地价变化率与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对比 (19)八、背景情况与未来趋势分析(经营性用地) (19)(一)、城市地价变化的背景及土地市场特点 (19)(二)、土地交易现象成因分析 (21)(三)、未来地价变化的趋势预测 (23)一、2011年—2014年土地市场供求分析(一)、土地供求年度分析1、2011年—2014年合肥市土地供应量2011年—2014年合肥市土地供应计划表年份总量(亩)商品住房(亩)商服用地(亩)2011年37999.9545001000.052012年30000450010002013年30500500025002014年3020056403132从近年合肥市土地供应计划表来看,合肥市土地供应总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近三年来总量基本持平,商品住宅供应计划量近几年呈稳步略增态势,商服用地供应量逐步增加,且2013年较之2011年、2012年增幅较大。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一.研究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合肥市位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

东端在肥东县元祖山,相邻滁州,西端在肥西县金桥乡西,交界六安,南端在三河镇杨婆村南,与巢湖地区相望,北端在长丰县赵大山,依舜耕山与淮南市相连。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

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把河之水穿流而过。

通过南把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市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著《史记》,至今己逾二千二百年。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路交通枢纽。

合肥市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0.7%,人均绿地7.3平方米,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格,有“绿色之城”的美誉。

图-1 合肥市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概况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易涝易旱。

常年平均气温15.70C。

年平均降水量998.4毫米。

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1%。

年平均蒸发量为1514毫米。

年平均日照量为2163小时,以七、八两月最多。

无霜期230天。

冰冻期82天左右。

其自然条件具有如下特点:1、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感觉明显。

气象上常以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秋季,合肥市四季大致分配是:春季2个月,夏季4个月,秋季2个月,冬季4个月。

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合肥市地居中纬度,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在15-16'C之间,属于温和的气候型。

冬季,月平均气温在1.5-5.0℃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7.5-28.5℃左右,平均年较差各地在25-27℃之间,除个别年份外,严寒期与酷暑期短促;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940-1000毫米之间,雨量比较适中。

合肥市市辖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分析

合肥市市辖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分析

合肥市市辖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分析谢佳;何方;阮梦蝶;石伟博;秦玮;许姚亮;范贵娟;朱琳【摘要】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还关系到城市发展布局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合肥市市辖区为例,以上一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探究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以及划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7(023)019【总页数】3页(P3-4,46)【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合肥市市辖区;问题;分析【作者】谢佳;何方;阮梦蝶;石伟博;秦玮;许姚亮;范贵娟;朱琳【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11以往我国基本农田依据土地规划而定,随着规划调整也就出现了基本农田重新划定调整的现象,基本农田完全沦为“政策田”。

同时,各类项目建设选址落位也经常占用基本农田,地方政府为了当前的发展利益而对基本农田频繁进行使用调整,使得基本农田保护失去其应有的严肃性和长久性[1]。

永久基本农田虽然只是在基本农田前面加了“永久”两个字,但是彰显了其刚性和约束性。

其划定不仅有利于满足我国未来人口和国家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实,而且对农业生产、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同时也是严防死守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核心工作。

合肥市根据国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永久基本农田任务指标分解到各个县区,在上一轮基本农田划定的成果上,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调整,最终确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

合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合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经定性分析可知, 土地利用格局的变 化与经济发展和相 关政策的实施息息 相关
建议
01 02 03
遵守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耕地的保 护,优化布局 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减少林草用地的损 失,保护生态环境
开展土地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 进可持续发展
做好宣传,使公民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重要性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控制建 设用地 落实监督,推进生态建设工作
变化分析
通过指标运算, 对土地利用的时 序变化、空间变 化以及驱动因素 进行分析
基于RS和GIS对合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时空特征进行研究
数据成果
数据成果
合肥市近二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表(单位:公顷)
800000.00
700000.00
1995-2015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土地利用驱动因素分析
◆分析可知:合肥市的第二产业值、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土地利用有明显促 进作用,与合肥市总体呈现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 局面呈正相关 ◆合肥市的“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也与合肥 市目前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相对应、相吻合
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合肥市近二十年来土地利用情况表(单位:公顷) 为了定量化分析土地利用程度,根据提取所 得各类土地面积数值利用土地利用率和综合 土地利用动态度两个公式分别计算出合肥市 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率与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15年合肥市的土 地利用率不断增加,未利用土地逐渐减少,说 明盘活了存量土地,土地资源逐渐得到了较为 充分的利用。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逐渐提高, 表明区域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单一化程度得到了 提升,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单一集中 ◆1995到2015年这二十年间实现了质的飞 跃,为跳跃式加速发展阶段。

合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

合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

合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作者:张珊珊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7期摘要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采用地租理论、土地报酬规律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经济理论,分析了合肥市的社会经济概况、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构建了合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

(2)对合肥市2005-2012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较低,总体上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3)提出了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关键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策;安徽省合肥市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以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为主要特征的矛盾凸现期[1]。

随着十八大“四化同步”战略的提出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集约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达到节约用地效果,已成为政府和普通民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在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协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由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现实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思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试图通过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提出促进合肥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2 研究区概况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分析

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8期资源与环境科学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分析李宏1汪甜甜2桂苗1马友华2*(1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总站,安徽合肥230091;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并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更新了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数据库。

结果表明,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为4.753等级,比2020年提升了0.041个等级,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耕地大多以中产田(4~6等地)为主。

该评价结果可为合肥市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安徽合肥;2021年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8-0138-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8.03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in2021LI Hong1WANG Tiantian2GUI Miao1MA Youhua2*(1Hefei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ervice Management Station,Hefei Anhui230091;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036)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Hefei City in2021,this paper updated and evaluated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and updated the evaluation result databas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 in2021according to releva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 in2021was4.753,which increased by0.041compared with that in2020.The cultivated land of Feidong County,Feixi County,Changfeng County,Lujiang County and Chaohu City were mainly middle-class fields(Grade4-6).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Hefei City to develop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grade change;evaluation;Hefei Anhui;2021耕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耕地数量和质量是农业生产的保障,也是社会发展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的保障[1]。

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肥市规划局等关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意见

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肥市规划局等关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意见

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肥市规划局等关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合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1.19•【字号】•【施行日期】2012.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合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意见各有关单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合肥实际,经市政府2011年第9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制定本意见,现予以印发。

第一条城市规划区内,符合下列条件的原有工业、办公、综合等具有合法权属来源的存量国有建设用地,鼓励土地使用权人自行升级改造,发展商业、服务业项目(不含商品住宅)。

(一)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调整为商服用地;(二)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符合环保要求;(三)未纳入土地收购储备范围;(四)不改变土地使用权人;(五)工业用地适用范围为二环以内和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审核公布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合肥庐阳工业园区、合肥包河工业园区、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含新站综合试验区)、安徽肥东经济开发区(仅指原龙岗开发区)定界范围;(六)工业用地适用时间为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7〕11号)出台之前,即2007年4月2日之前已供应的工业用地。

本意见中商业、服务业项目需符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确定的商业服务业和商业金融业范围。

第二条利用现有房屋从事商业、服务业,经批准改变土地用途的,以批准新规划条件的时间为评估基准日,按新的规划条件和土地用途下的市场评估价格与原土地用途下的剩余年期市场评估价格(划拨土地权益价)差额,补缴土地出让金。

合肥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合肥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合肥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第一节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第二节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三、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四、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合肥市绿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一、合肥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合肥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合肥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合肥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合肥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表2: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合肥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合肥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合肥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11)表21:合肥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合肥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合肥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第一节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合肥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合肥市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合肥市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3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土地利用动态度反映某研究区内某种土地类型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可以较为详细地描述研究区域
的某个研究时段内某种类型土地的数量变化情况[3]。
K= (Ib-Ia) /Ia×1/T×100%
表 2 2011年-2017年合肥市土地利用现状
/km2
2011年 114296.8 5618.26 1714.51
132.78 223.64 1675.30 2065.19
2012年 11445.06 5615.56 1731.42
139.91 223.62 1833.54 1901.01
2013年 11445.06 5612.07 1734.95
1 研究区域范围
合肥市地处我国华东地区,东经 117°25′,北纬 31°83′,是安徽省省会,南邻长江、北靠淮河,环抱 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合肥市是全省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截止 2018年末,合肥市下设 4个市辖区:蜀山区、瑶海区、包河区和庐阳区,4 个县: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和庐江县,1个县级市:巢湖市。合肥市总体面积达 114451km2,其中 城市建成区面积约 460km2[2]。如今,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 “十三五” 规划的稳步实施,合肥市城 市土地利用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也逐渐提高。
摘 要:利用合肥市 2011年 ~201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合肥市 2011年 ~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未利用地变化最为明显,建 设用地规模逐年增大,耕地变化不显著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 利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日益重要。 关键词:合肥市;城市土地;利用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 DOI:10.3969/j.issn.1674-5043.2019.03.008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43(2019)03-0035-05

2011合肥北城区CF201005地块分析报告56p

2011合肥北城区CF201005地块分析报告56p

皖江城市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确立新的战略定位。示范区将立足安徽,依托皖 江,融入长三角,连接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 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 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 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 湖北、山东、安徽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 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 “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 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 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 “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 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交通优势: 核心区距离合肥中心城区16公里,有蒙城北路、阜阳北路等四条城市主干道直通市区;合肥北三环高速贯穿 区南,合淮阜高速紧邻区西;淮南铁路纵贯南北,并将设立客站;规划建设中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本区仅25公里,形成 了城市干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的交通网络。
合肥北部城区发展规划
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合肥提供了强大的区域推动力。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安 徽省东向发展战略,合肥提出“141”空间发展战略和打造省会经济圈,在合肥中心城区周围形 成经济社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是必然选择。合肥北部组团的规划和建设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 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2011合肥北城区CF201005地块分析报告56p
多核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过程,是城市向城市群 发展的重要过渡
第一阶段:单核心扩张
合肥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 为7029.48平方公里,常 住人口510万,城市发展 快速,对内能够凝聚人气, 对外吸引力较强。

【免费下载】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免费下载】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已经2013年1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庆军2013年5月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用地分类与规划布局2.1用地分类2.2城市空间布局2.3基本生态空间2.4城市绿地与广场2.5居住用地布局2.6工业用地布局2.7物流仓储用地布局2.8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3.1分级分类3.2市级、县区级公共服务设施3.3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3.4公共服务设施混合设置第四章规划控制4.1地块容积率4.2建筑间距4.3建筑退让第五章建筑与景观风貌5.1城市景观5.2街区控制5.3建筑空间与环境5.4建筑单体5.5建筑附属物5.6建筑色彩、材质与照明5.7绿色建筑第六章地下空间利用6.1一般规定6.2地下交通空间6.3地下市政设施空间6.4地下商业空间6.5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6.6地下仓储空间6.7地下防灾防护空间6.8地下空间附属设施第七章交通设施7.1城市道路7.2公共交通7.3停车场(库)7.4公共自行车交通7.5步行系统7.6交通综合体7.7交通影响评价第八章市政设施8.1给水工程8.2排水工程8.3燃气工程8.4电力工程8.5热力工程8.6通信及有线电视工程8.7环境卫生设施8.8公共加油加气站、充电站(桩)8.9用地竖向8.10城市工程管线第九章综合防灾9.1避难场地、疏散通道、生命线工程9.2人防工程9.3消防工程9.4防洪和抗震工程第十章附则附录A名词解释附录B计算规则附录C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附图1、转角窗、凸窗日照计算基准面示意图2、阳台日照计算基准面示意图3、大寒日被遮挡建筑范围示意图4、大寒日遮挡建筑范围示意图5、城市道路交叉口展宽段渐变段示意图本通则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1.1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通则。

1.2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管理及各项工程建设应遵守本通则。

2019年安徵省合肥土地成交情况报告-10页word资料

2019年安徵省合肥土地成交情况报告-10页word资料

2019年合肥土地成交情况12月20日17点,合肥土地市场落槌成交庐阳区N1218地块,2019年合肥市区最后一场土地出让会落下帷幕。

来自合肥土地市场网的数据,合肥市区(不含巢湖市、长丰县、肥西县、肥东县和庐江县)共成交经营性土地82宗,总面积为10626.359亩,总成交金额为2675631.6万元,合约267.56亿元。

单宗面积最大的地块为969.6亩的XZQTD146地块,该地块被蓝鼎集团摘牌。

总价最高的地块为万科连续竞得的四里河N1211、N1212、N1209地块,总价为33.05亿元。

单价最高的地块为广州杰锐取得的政务区ZWQTD-006-007地块,成交单价为658万元/亩。

年度成交面积(亩)成交总金额(亿元)成交单价(万元∕亩)2019 5779 94.26 1632019 2797 60.52 2162009 6021 170.53 2832019 4598 197.9 4302019 3872 131.07 3382019 10626 267.56 251 其中蜀山区成交4宗地块共230.075亩,政务区成交2宗地块共146.55亩,经开区成交7宗地共995.77亩,高新区成交15宗地共2124.992亩,瑶海区成交8宗地块626.52亩,新站区4宗地块2824亩,包河区成交11宗地522.872亩,滨湖区成交18宗地共2028.3亩,庐阳区成交14宗1127.27亩。

2019年合肥区属土地成交面积情况一览图2019年合肥土地市场房企拿地潮地王频出地价却下跌总价地王频出2012年8月16日,融科智地以28.6亿的价格拿下了经开区2019-2号地块和经开区2019-3号地块,打破了2009年9月份,绿城集团以26亿元竞得经开区HJQ070地块,所创下的合肥总价地王纪录。

而这样的纪录未能保持一个月,9月份6日,中海、保利、万科激烈争夺庐阳区四里河N1210、N1211、N1212联体地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1.研究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合肥市位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

东端在肥东县元祖山,相邻滁州,西端在肥西县金桥乡西,交界六安,南端在三河镇杨婆村南,与巢湖地区相望,北端在长丰县赵大山,依舜耕山与淮南市相连。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

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把河之水穿流而过。

通过南把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市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著《史记》,至今己逾二千二百年。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路交通枢纽。

合肥市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0.7%,人均绿地7.3平方米,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格,有“绿色之城”的美誉。

图-1 合肥市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概况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易涝易旱。

常年平均气温15.70C。

年平均降水量998.4毫米。

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1%。

年平均蒸发量为1514毫米。

年平均日照量为2163小时,以七、八两月最多。

无霜期230天。

冰冻期82天左右。

其自然条件具有如下特点:1、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感觉明显。

气象上常以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秋季,合肥市四季大致分配是:春季2个月,夏季4个月,秋季2个月,冬季4个月。

2、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合肥市地居中纬度,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在15-16'C之间,属于温和的气候型。

冬季,月平均气温在1.5-5.0℃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7.5-28.5℃左右,平均年较差各地在25-27℃之间,除个别年份外,严寒期与酷暑期短促;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940-1000毫米之间,雨量比较适中。

3、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4, 5两个月是冬季风过渡到夏季风期间,在此时段,南北气流,相互交汇,酿成春季天气气候变化无常。

时冷时暖,时晴时雨为合肥市春季气候的特色。

春季3, 4, 5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9%左右。

4、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是淮河以南地区的气候特色之一,而且差异很大,一般我市入梅期在6月中旬,出梅期在7月中旬的旬初,梅雨期近一个月。

最早入梅在5月底,最迟出梅可至7月底。

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缓行北上的结果,夏雨集中程度越向北越大,6, 7, 8三个月自南向北占全年降水量的35-45%。

3.社会经济条件概况全市行政辖区包括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和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

全市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69.5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占安徽省面积的5.2%。

占全国领土的0.07%.合肥是我国东部靠近沿海地区的第一线内陆城市,是长江经济开发带上一座重要城市,具有突出的经济战略地位。

合肥还是一座轻工之城,美菱冰箱、荣事达洗衣机、芳草日化、开元轮胎、合肥海尔等都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族品牌。

1992年,合肥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

新兴工业城市合肥,已初步形成的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为主的日用电器和电子工业,以汽车、叉车、挖掘机、成套配变电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以轮胎、日用化工、化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共4大支柱产业。

合肥是国家技术创新城市。

新组建各类企业集团14个。

美菱冰箱、荣事达冼衣机等名牌产品畅销各地。

所属3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全市建有规模较大的精养鱼、瘦肉型猪、蔬菜等农副产品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GDP连续20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

2、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变化1.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合肥市国土资源局的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末,合肥市总面积为10544225平方公顷。

其中,农业用地面积为8193554.2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77.7%,建筑用地面积为1751698.9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16.6%,未利用土地面积为598973.1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5.7%。

具体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所示。

表-2 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历史变化(注:由于表-1和表2中的数据来源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类统计标准,因此统计结果有偏差。

表-1注重反映土地利用现状,而表-2注重反映历史变化。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0-2006年间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变化特征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呈现减少趋势,耕地共减少了35 240.49 hm2 ,年变化率为0.38 %;未利用地减少4 630.32 hm2 ,年变化率为5.40 %。

其他地类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城镇及工矿用地增加21 948.75 hm2 ,主要为合肥城市扩张所致,年变化率为12.57 %;交通用地增加1 052.73 hm2 ,年变化率为8.03 %;林草果业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水域都有相应增加。

合肥市从1990 年到2006 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过程如下:(1)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体现为增加和减少双重过程, 增加了12 113173 hm2 , 减少了47 354.22 hm2 ,减少量远大于增加量。

空间上,减少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合肥城市周围,以西边和西南边幅度最大,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水域, 分别占全部流出的33.73 %、24.86 %和36.45 %。

增加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周围,由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农民开垦的荒山裸地、荒草地和干涸的河湖库塘以及近年来的“空心村”等农村居民点整理而形成。

(2)城镇及工矿用地持续增加,主要分布在省城和县城周围,为城镇快速扩张所致,城镇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与农村居民点,分别占全部来源的70.96 %和23.67 %。

城镇及工矿用地的减少表现为对废弃厂矿和废弃农窑厂的土地复垦整理。

(3)交通是区域发展的“动脉”,其用地面积从1990 年819.72 hm2 增加到2006 年的1 872.45 hm2 ,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是1990年的2.28 倍。

交通主要是占用耕地。

(4)农村居民点面积由1990 年的56 442.96hm2 增加到2006 年的62 661.51 hm2 ,净增加了11.02 %。

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林草果业用地。

减少一方面是城镇扩张的占用;另一方面主要是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以及整理后改善农业生产灌溉条件的需要。

(5)水体呈增大的趋势, 由1990 年79 201.44hm2 到2006 年的89 669.34 hm2 ,16年来净增加10 467.9 hm2 ,主要是因为在江淮分水岭开挖一些坑塘和小型水库用来蓄水灌溉,另一方面是2002 年在合肥市区的西北方新建成一个较大型水库———大房郢水库所致。

(6)林草果业用地面积增加,其最大的来源是未利用地,占其全部来源的57.63 % ,主要是对未利用地种植了大量的苗圃和果树。

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分布在低山周围的荒草地和裸土地的减少。

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景观生态格局的变化,这种变化减弱了景观抗干扰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得合肥市生境质量有所下降。

三、土地利用问题1.现有土地利用问题合肥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利用率已达93.26%, 其中土地垦殖率为40.62%, 复种指数为195.30%, 水面利用率为40.34%, 森林覆盖率为27.60%,城市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为0.233:1,土地平均总产值为33 847.44 元/hm2。

图-3 建设占用耕地)农业土地粗放利用, 规模经营程度低合肥市的农业用地仍然以粗放经营为抛荒和暗荒现象严重, 中低产田数量,图-7 合肥市主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3)土地利用管理法制、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上的问题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土地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

一是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 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难以起到有效控制和引导的作用; 二是用地“ 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无法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使得依据产业政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措施难以奏效; 三是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刺激了地方政府将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可能性增大,甚至出现多“ 卖地”、低价“ 卖地”等违法现象; 四是现行法规不利于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

(4)政府行为不规范, 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不力相关规划的实施期正处于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期, 市场状态的复杂性和政府身份的特殊性等因素, 造成政府急功近利, 过于追求政绩, 在控制资金投放与土地供应数量、调节资金构成与用地结构上不按照市场规律进行, 导致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不力, 形成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上的一些不规范行为, 有些甚至是违法行为。

政府的不规范行为严重危害土地市场的健康发育和发展, 导致土地供应总量失控, 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 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降低了土地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3.对策与建议面对合肥市现有的土地利用问题,要想做到土地利用结构的更加合理化,使其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相适应,就必须对现有的土地利用方法进行改变。

2005—2020 年, 尤其是“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期, 是合肥市加速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推进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实施“ 工业立市”及“ 东向发展”战略的最佳机遇期。

这一时期内,合肥市的土地利用规划要做到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并重,要充分体现“ 保护耕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集约发展, 城市发展的结果为耕地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一辩证的战略思想, 以确保在规划期内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双向动态平衡, 为合肥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保障。

同时要保证城乡统筹发展,运用开放的统筹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新一轮规划期内协调城乡土地利用, 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另外,新时期的合肥市土地利用规划还应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重要目标,而实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走节约和集约用地之路。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积极整治“ 空心村”和“ 城中村”, 加快老城区改造的步伐, 以增加土地经济供给来满足合肥市在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建设用地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而减少对耕地保护的压力。

同时要做到发展生态农业与绿色城镇的同步,在合肥市农村大力建设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形成以粮油业、蔬菜业、林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四大主导农产业, 积极发展发展高产值、高效益、高环保的生态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