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中 医药治 疗狼 疮性 肾炎 的研 究 进展
向彩春 曾礼 华 ,
( .广 西 中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 西 南宁 5 0 2 ; .广 西 中医学院 , 西 南 宁 5 0 0 ) 1 广 3 032 广 3 0 1
[ 键 词 】 狼 疮 性 肾炎 ; 医药 关 中 [ 中图 分 类号 ] R 5 32 2 0 9 .4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0 0 ~0 7 文 0 8 8 92 1 }6 74—0 2 辅, 可调 节 免 疫 , 进 肾脏 病 理 进 一 步恢 复 , 止 复发 [ 促 防 引。
病 后 期 则 与一 切 。 病 发 展 至 终 末 期 时 的 表 现 相 类 似 , 分 肾疾 可
为 阴 阳两 虚 证 、 阴上 逆 证 。 黄 谨 武 _ 在 常规 激 素 加 免 疫 抑 浊 9
制 剂 基 础 上 以 中 药 辨 证 治 疗 此 病 。热 毒 炽 盛 型 常 见 于 活 动
期 , 以 清热 解 毒 , 表方 有 犀 角 地 黄 汤 、 营 汤 等 ; 治 代 清 阴虚 火 旺
型 常见 于 大 剂 量 激 素 治疗 首 始 阶段 , 以滋 阴降 火 , 表 方 有 治 代 知 柏 地 黄 丸 、 至 丸 、 补 阴丸 ; 阴 两 虚 型 常 见 于 激 素 减 量 二 大 气 阶段 , 以益 气 养 阴 , 表 方 为参 芪 地 黄 汤 、 补 元 煎 ; 虚 兼 治 代 大 气 阳虚 型 常 见 于 激 素 维 持 阶段 , 以 益 气 健 脾 、 阳 补 肾 , 表 治 温 代 方 为金 匮 肾 气 丸 、 君 子 汤 等 ; 滞 血 瘀 水 停 型 治 以活 血 化 四 气 瘀 、 气 利水 , 用 血 府 逐 瘀 汤 加 减 。陆 艳 萍 等 _ _ 分 型 治 行 方 1按 0 疗 , 毒 炽盛 证 为 L 急 性 活 动期 , 以 清 热 解 毒 、 血 , 攻 热 N 治 凉 以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近况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近况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医药疗法文献综述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主要死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狼疮性肾炎发生率与SLE病程长短有关,确诊SLE 4年以上的患者狼疮性肾炎发生率高达92.3%[1]。
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以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为主,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现对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起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在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六淫侵袭、阳光暴晒等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热毒内盛或瘀血阻络,内侵脏腑而成[2]。
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张新年[3]把虚、瘀、湿、逆列为本病四大病机。
李宝丽等[4]认为病机是肝肾阴虚,血热瘀毒;于伟等[5]则认为热毒、正虚、瘀血在本病发展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朱方石等[6]认为虚、毒、火、瘀是病机关键。
王付民[7]强调瘀血,认为瘀血内阻既是疾病过程中主要的病理产物,也是直接损害肾脏并促进病情发展的因素。
2 分型治疗卢叶明等[8]将本病分为四型,热毒炽盛型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型用真武汤加减,阴虚内热型用二至丸合大补阴丸加减,肝肾阴虚型用杞菊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在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治疗78例,与不用中药的对照,有效率治疗组89.7%,对照组72.2%。
张正秀等[9]分为五型,热毒炽盛型用清瘟败毒饮或犀角地黄汤加减,阴虚内热型用知柏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肝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肺肾气阴两虚型用参芪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脾肾气阴两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在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治疗40例,与36例不用中药的对照,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9.4%。
王柏丁等[10]分为四型,热毒炽盛型用清瘟败毒饮加减,阴虚内热型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用生脉饮加味,脾肾阳虚型用真武汤加减,在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治疗86例,与不用中药的75例对照,有效率治疗组94.2%,对照组77.3%。
狼疮性肾炎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
狼疮性肾炎有着比较复杂的病因病机,当前还没有形成统一
的认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前
对于狼疮性肾炎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对其治疗最为主要的就
对该病的进展和复发进行阻止,对肾功能进行保护,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狼疮性肾炎采取中西医
缓解阶段,主要是益气养阴,可以运用参芪地黄汤合四物汤
加减,辅助清热解毒,调节免疫系统,有助于逐渐恢复脏器功
能;在狼疮性肾炎稳定阶段,主要是养阴温阳、健脾补肾,通
过使用金匮肾气丸化裁,来对阴阳进行平衡,降低该病的复
发。 也有学者依据用量不同的激素来对治疗进行分阶段。
温成平等对 1356 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统计发现,
生肾脏损害,在发病的时候,还会损伤人体的多系统。 狼疮
性肾炎的特点:有着较长的病程,有着反复的迁延,有着较大
的损害等,这些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狼疮性
肾炎有着众多的类型,当前中医主要采用辩证分期、中成药
来对不同类型的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 狼疮性的概述
在中医中,没有狼疮性肾炎这个病名,依据其表现的临
受损组织供血进行改善,增加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达到对蛋
白尿消除的作用。
( 三) 中医外治法
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除了主要运用中药药剂外,
还有外敷药贴、穴位注射、针灸、小针刀等,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清热解毒、通络活血。 对于外敷药贴来说,狼疮性肾炎可
以去专门的中医院,开取适合自己症状的药贴,在患处要按
时外敷,能够缓解病证,使用这个方法的同时,建议结合中药
内服,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针灸来说,在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结合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观察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
患者入组前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尿液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测。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以激素为基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年龄选择激素的剂量和疗程。
患者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起始剂量为0.8-1.0mg/kg.d,缓慢减量至0.2-0.3mg/kg.d以维持疗效。
对于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患者,可考虑添加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或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等免疫抑制剂。
中医治疗以中药汤剂为主,根据患者具体辨证施治。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潜血及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进行检测并记录。
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肌酐水平下降,尿潜血变阴性,免疫学指标改善。
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症状进一步减轻,尿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血肌酐水平进一步降低,尿潜血持续阴性,免疫学指标进一步改善。
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尿蛋白水平基本正常,血肌酐水平接近正常范围,尿潜血持续阴性,免疫学指标正常。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达到稳定控制的效果。
狼疮性肾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狼疮性肾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研究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中西医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6,P <0.05)。
结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狼疮性肾炎患者容易存在明显的肾脏损害症状,狼疮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肾痹等范畴,临床一般给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方法。
为提升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现选取我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升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具体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狼苍性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26.58.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26.98.3)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护理方式,具体措施如下:患者长期服用大剂量激素后,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多数患者出现恶心、脱发、呕吐、感染等药物副作用。
同时,患者容易出现血浆蛋白浓度下降,从而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现等症状。
因此应在病情活动期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等各项体征,定期检测患者血常规、肾功、尿常规等生化指标,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下床活动。
1.2.2观察窗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根据中医《素问阴阳影响大论》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特征,通过让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其保持心理健康。
谈谈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
谈谈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其都比较陌生,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这个疾病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狼疮性肾炎通常伴随着SLE的发生。
它是SL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约有50%的SLE患者存在肾损害,首先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尿蛋白等肾脏损伤症状,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肾脏功能会逐渐降低,尿量会明显减少,尿液会变得浑浊,同时尿蛋白也会增加,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它吧。
一、什么是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多种肾脏损伤症状,包括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尿蛋白、高血压、水肿、贫血、疲劳等。
在中医学中,狼疮性肾炎通常被归为“肾病”范畴,认为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中医治疗通常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为主要手段,如中药加减方、针灸等。
而在西医学中,狼疮性肾炎则被视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攻击自身肾脏组织导致的。
西医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肾透析、肾移植等手段。
同时,西医也强调预防和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肾脏受损程度。
二、临床表现中医上的临床表现:肾虚证型:多见于慢性肾炎期,表现为腰酸腿软、乏力无力、面色晦暗等症状。
瘀血证型:多见于急性肾炎期,表现为尿液中带血、腰酸腰痛、月经过多等症状。
气血不足证型:多见于慢性肾炎期,表现为面色晦暗、乏力无力、头晕眼花等症状。
西医上的临床表现: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是狼疮性肾炎最常见的体征之一。
血尿:尿液中出现血液,可以是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或者镜下血。
高血压:狼疮性肾炎导致肾功能受损,可能会引发高血压。
水肿:由于肾脏不能正常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导致身体出现水肿。
肾功能受损:狼疮性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损伤,进而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摘要: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肾脏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目前传统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多。
中医药作为一种兼顾治疗和保健的综合性医学,已经在中医学中对狼疮性肾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文章综述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其西医药物治疗的不足,并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并归纳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并对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医药;免疫系统;治疗Abstract:Lupus nephritis is a kidney autoimmune inflammatory disease caused by autoimmune system dysfunction. It seriously affects the life and health of patients.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ineffective and has many side eff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comprehensive medicine that pays attention to both treatment and health care,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lupus nephr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physiology of lupus nephritis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elaborates on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lupus nephritis.It summa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lupus nephritis in recent years, and explores the prospects.Keywords:Lupus nephrit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mune System; Treatment一、研究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肾脏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是全身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理变化之一。
狼疮性肾炎中医论治研究进展
降低复发 率 、 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 比较满 意的疗效 , 具有 自己独特 的优势 , 临床应用广泛。
1 病 因病 机
狼肾养阴化瘀 汤 ( 生地 , 山萸 肉 , 黄芪, 薏 苡仁 , 黄精 , 白花 蛇舌
草, 石见穿 , 益母草 , 银花, 鸡 血藤 ) ; 肝 肾阴虚型 、 治 以滋补 肝 肾、
狼 疮 性 肾炎 ( L 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 S L E ) 常 见 且 严 重 的 系
病情缓解期和疾病后期 以本虚表现突 出, 兼 有标实 。始终 以“ 肾 虚、 热毒、 血瘀 ” 为本病病变 中心 。
2 死 亡 的 主 要 原 因 , 需 要 积 极 的 免 疫 治 疗 … 。2 5 %的 S L E患者 以肾脏受 累为 首发症状 , 约5 0 %S L E患 者 在病程发展 中会 导致肾脏损害 , 最 终逐渐 发展为狼 疮性 肾炎 , 而经肾活检 , 几 乎所 有 的 S L E患者 均 有不 同 程度 肾 脏损 害 J 。
活血解毒 。选用 狼 肾补 肝 滋 阴汤 ( 女贞子, 早莲草, 生地 , 山萸
肉, 淮 山药 , 石韦 , 桑螵 蛸 , 白 花蛇 舌 草 , 紫草 , 仙鹤 草 , 红花 , 当 归) ; 脾肾阳虚型 : 治 以温补脾 肾、 解毒化 瘀利水 。选用 狼 肾温 阳 利水 汤 ( 制 附子 , 茯苓, 猪苓 , 车前 子 , 黄芪 , 焦 白术 , 薏 苡仁 , 紫 草, 白花蛇 舌草 , 益母 草 , 陈 葫芦 ) ; 气 阴两 虚型 : 治 以益气 养 阴、 解毒化瘀 。方拟狼 肾益气 养 阴汤 ( 党参 , 黄芪, 生地, 山萸 肉, 淮 山药 , 丹皮 、 白花蛇舌草 、 益母 草 , 射干 ) 。 而孟春歌 将本病分为 3型 , 在 常规西 药治疗 的基础 上辨 证施 治 , 热 毒炽 盛型治 以清 热解 毒、 凉 血养 阴, 选用 黄连解 毒 汤 加减 ; 脾 肾 阳虚型治 以温补 脾 肾、 温 阳利水 , 采用 济生 肾气 汤加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 1 ] 孙远征 . 罗义 玲 .针药并 用 治疗糖 尿病 视 网膜 病变疗 效 观 察[ J ] . 上海 针灸 杂志 , 2 0 1 0 , 2 9 ( 7 ) : 4 4 6 — 4 4 8 . [ 2 ] 万学 . 理疗学[ M] . 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 9 8 4 : 6 0 . [ 3 ] 王燕 , 李志英 , 余杨桂 , 等 .中药配合 眼部 电控 川芎嗪 离子 导
重要 病因病机 , 肾精 亏虚 贯穿 于整 个病程 , 湿 热、 风 湿、 瘀 血 是诱 发疾病活动加重疾病进展 的 因素 , 两者 相互影 响 , 使疾
rL [ r L 『 - rL
全文数据库 、 万方数据资源 系统所 收 录的核 心期刊 , 具有 西 药对照的 中西 医结合治疗 L N论文 进行分析 , 结果显示 中西
m o n t h f o U o w—u p [ J ] . G r a e f e s A r c h C l i n E x p O p h t h a l m o l , 2 0 0 9
( 2 4 7 ) : 7 3 5— 7 4 3 .
A r e v a l o J F, S a n e h e z J G, Wu L, e t a 1 . P r i ma r y i n t r a v i t r e a l ev h a e i .
S L E属中医学 “ 阴阳毒 ” 、 “ 红 蝴蝶 疮病 ” 等 范畴 , 叶 氏
等 认 为 , L N的发病 以 肾虚为 本 , 瘀 血 内滞 、 热 毒 内蕴 、 贯 穿病 程始 终 , “ 正气存 内 , 邪不可干 ” , 故 禀赋不足 、 肾精 亏虚
是疾 病发生的重要 内因。鲁 氏 一 认 为风 湿 内扰是 L N的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揭乐琴陈洪字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器官损害的最常见表现,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肾脏病之首位,成为SLE常见的死亡原因。
随着LN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的应用,以及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开展,LN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药物毒副作用、价格昂贵、难以根治等弊端。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防治LN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并弥补了西医治疗的欠缺,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现对狼疮性肾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中医治疗近况目前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颇具特色。
盛梅笑等…将LN活动期分3证型:(1)热毒炽盛证,方选犀角地黄汤或清瘟败毒饮加减;(2)阴虚内热证,方选知柏地黄丸或参麦地黄汤加减;(3)湿瘀壅滞证,方选五苓散合桃仁承气汤加减。
缓解期分4证型:(1)肝肾阴虚证,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2)气阴两虚证,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3)气血亏虚证,方选八珍汤加减;(4)脾肾气(阳)虚证,方选参芩白术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疾病后期分2证型:(1)阴阳两虚证,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2)浊阴上逆证,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
王跃娟等心1认为,LN活动期中医辨证表现为热毒炽盛、阴虚火旺证型,方用犀角地黄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亚急性活动期,中医辨证表现为阴虚邪恋型,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病情缓解期.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静止期,中医辨证可分为3型,即肝肾阴虚型,方用一贯煎加减,气阴两虚型,方用生脉饮加减,脾肾阳虚型主证,方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
叶任高等"1将74例LN患者分为热毒炽盛、脾肾阳虚、阴虚内热及肝肾阴虚4型,热毒炽盛型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方用真武汤加减,阴虚内热型方用二至丸合大补阴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结果总有效率达95.9%。
从以上文献可见,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LN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因全身免疫失调导致多脏器损伤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狼疮性肾炎(I )是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内脏并发症,是最常见的继发性。
肾小球疾病,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多种新方法(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生物制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LN,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价格昂贵。
中医药治疗在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和副作用等方面,获得满意疗效。
本文就中医诊治LN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中医学对LN的认识中医学无SLE、LN记载,以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的“发热”、“红蝴蝶”、“日晒疮”、“水肿”、“虚劳”、“悬饮”、“关格”等范畴。
究其原因,盂如认为LN的病因多与感受邪毒有关,热毒为患是关键,热毒伤阴可致阴虚火旺。
在内则素体阴虚,易感邪热。
虚热与实火,两热相加,同气相求,肆虐不已,戕害脏腑,损伤气血。
刘霞认为,阴虚内热,肾元不足是本病发生之内因,内伤外感是其外因,热煎津液,血行不畅,瘀血停滞,故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病机。
即内热、肾虚是LN发病基础,热毒内侵是发病的诱因,热毒炽盛、瘀血停滞是贯穿疾病始终的特征性病机,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左芳等认为LN的病因病机总属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劳倦、七情过极、饮食不当导致耗伤正气,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肝肾亏虚,邪毒乘虚浸淫筋骨经络,流窜脏腑,久之化热,气血热盛,热盛耗气伤阴,煎熬血液,血脉凝滞,气血失调,损伤肾脏而发病,故热、毒、湿、瘀是其病理变化的关键因素。
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本虚当以肾虚为主,标实则以热、毒、血、瘀为主,邪毒内侵,耗气伤阴,又因肾精亏虚,无力托邪外出,导致阴阳两虚,因而致病。
2 辨证论治2.1 分型论治边天羽将SLE辨为五型,即气血热盛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分别采用凉血消风汤加减、疏肝活血汤或狼疮2号方、红斑性狼疮方、脾。
中医药辨证论治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概况
狼疮性 肾炎 (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常见 的 L 并发症 ,也 是决定狼疮 患者预后 的重要 因素。狼疮性 肾
炎 目前仍是我 国继发性肾小球 疾病 的重要原 因之一 。 随着对疾病 的深入认 识和 新型免疫 抑制剂 的应用 ,
狼疮 性肾炎患者 的存活时间 已经从 2 O世纪 5 0年代 的 4 年存 活率仅 5 %,提高到 目前 1 0 5年 的存活率达 8 %, 0 1 O年存 活率也 已达 9 %以上[。尽管狼疮性 肾炎患者存 0 1 ] 活状 况 已经有 了显著提高 ,然而狼疮性 肾炎的病死率还 较高 。 N 的治疗策略虽在循证医学基础上有 了长足 的发 L 展 , 仍需要根据 患者具体状况给 予辨证 的个体化论治 。 但 因此 ,如何进一步 改进治疗方案 ,提高疗效仍存在重大 挑战 。 1 狼疮性肾炎的免疫抑 制治疗现状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仍 是狼疮性 肾炎 的 基本治疗用药 。糖 皮质激素 能有 效地控制 临床症状 ,减 轻 肾脏病变和保护 肾功能 ,但对 于重型 L 单用激素效 N 果并不理想 , 且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有激素有较多副反应 。 因此 常需加用免疫抑制剂 以减轻 免疫反应 。 环磷酰胺 ( T C X)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 , 可 以抑制 T淋 巴细胞和 B淋 巴细胞增殖 ,亦可抑制淋 巴 母 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研 究表 明,口服泼尼松联合 C X冲击 治疗 ( T . g ,每 T C XO7 / 5 m2 个月 1 ,连用 6个 月,然后改为每 3个月 1 ,直至 次 次 完全缓解 ) ,具有较好的 肾脏保 护作用 , 为治疗增生性 成 L 经典治疗方 案。环孢素 ( s 通过抑制活化 T细胞 N C A) 合成 白介素. 2和其他淋 巴因子 ,从而抑 制 自身 反应 T细 胞 的活化和 B细胞合成 自身抗体 。霉酚酸酯 ( 仃 ) M , 通 过选 择性抑 制淋 巴细 胞 鸟嘌呤 核苷 酸的经 典合 成途 径 ,阻断 D A 和 R A 的合成 ,进而抑制 T淋 巴细胞、 N N B 淋 巴细胞 的增殖和抗体形成 。硫 唑嘌呤 ( Z A A)是一 种抗代谢 药物 ,可通 过竞争性抑制 嘌呤合 成酶而 影响嘌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20例临床研究
V E G F含量 及 S L E D A I , 且治 疗组 更为 明显 。 结论 : 养 阴清利 活血 方对 L N 患者 血清 V E G F 含量、 S L E D A I 有 明显 的抑 制作 用 。
关键 词 狼 疮 性 肾 炎 养 阴 清利 活血 方 中西 医结 合 疗E D A I 中 图 分 类 号 R 5 9 3 . 2 4 2 . 0 5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4 ) 0 1 — 0 0 2 8 — 0 3
影响 方 法 : 将4 0 例 患 者随机 分 为治 疗组 ( 养 阴清利 活血 方+ 激 素治 疗 ) 2 0例和 对 照组 ( 单用激 素 治疗 ) 2 0例 。 观 察 两组 患者 治
疗前 后 c c r 、 T P / C U 比值及 血 清 V E G F 、 S L E D A I 的 变化 。 结果 : 治 疗组及 对照 组 均能 显著 降低 C c r 含量 、 T P / C T — U 比值 、 血 清
一
条 可诊 断 为 L N: 持续 蛋 白尿 ( + ) 以上 ; 镜下 血尿 ( 红 比值 ( T P / C r — U) 和狼疮 活 动指数 ( S L E D A I ) 的变化 。 3 . 2 检 测 方 法 血 清 V E G F 采 用 双 抗 体 夹 心
L N 阴 虚 内热 证 中医证 候 诊 E L I S A方法 测定 .试 剂 盒 由中国太 阳生 物 工程有 限
规 用药 , 对 于重症 患 者 , 一般 加 用免疫 抑制 剂 。但 由
1 . 4 排 除标 准 ( 1 ) 合并心血管 、 脑 和造 血 系 统 等
于长 期 应用 激 素易 导致 机 体 继发 感 染 等不 良反 应 , 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 ( 2 ) 严 重 肝 肾功 能 不 全 ; ( 3 ) 严 因 而影 响 患者 长期 疗 效 。近 年来 , 笔 者应 用 自拟 养 重 胃肠 疾 病 及 有 严 重 神 经 肌 肉疾 病 者 ; ( 4 ) 妊 娠 或 阴清 利活 血方 配合激 素 治疗 L N阴虚 内热型 患 者 2 0 哺乳 期 妇女 ; ( 5 ) 精 神 病 患者 ; ( 6 ) 合 并 有糖 尿 病 、 甲
浅述中医药辨治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病情的异质性较大,尤其以育龄期妇女为多见。
其中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代表性的脏器损害,50%~7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肾脏受累[1],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继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乃至肾功能衰竭,其中肾功能衰竭是SLE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
LN对疾病的预后影响较大,因而,对于其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意义尤为重大。
目前,西医学对于LN的治疗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两种,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等)、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依帕珠单抗等)和抗疟药(羟氯喹、青蒿素等);非药物包括免疫吸附、血浆置换、肾脏替代治疗和移植等[3-5],前者存在诸多药物不良反应、疗效不理想、耐药以及风险评估不确定,后者花费巨大且临床使用范围受限等[6]。
1 LN的中医病名 LN属中医学“阴阳毒”“日晒疮”“温毒发斑”“水肿”“腰痛”“痹证”等范畴[7],诸如:以关节疼痛为主者,《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皮肤表现明显者,《金匮要略》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浮肿与皮损并见者,明·朱梓《普济方·肾脏门》言:“夫肾脏风毒流注腰脚者,其状腰脚沉重,筋脉拘急,或作寒热,或为疼痛,或发疮疡。
”2 LN的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LN的证候表现不一,病情复杂多变,归其病因病机总属正虚邪实,正虚以肾虚为主并且贯穿疾病全过程;邪实以风湿、湿热、瘀血为要,两者相互作用,使疾病反复多变,缠绵难愈。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治疗,总结
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主要受累器官之一,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
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LN)是SLE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根据肾脏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现肾脏受累,有5%-20%的患者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LN是决定SLE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LN的正确诊治对提高SLE患者的生存率、改善SLE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LN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LN的治疗取得了长足性进展,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
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对狼疮性肾炎虽没有明确的名称描述,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列入祖国医学“红蝴蝶斑”、“阴阳毒”、“鬼脸疮”、“温毒发斑”、“日晒疮”、“痹证”、“心悸”、“喘证”、“悬饮”、“水肿”、“虚劳”等范畴。
畦书魁主张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周痹”名之,以狼疮性肾炎出现水肿、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小便不利者,称为“肾痹”。
此病名既明确指出主要的病变部位,又体现了本病属于“痹证”,可出现关节疼痛及其他器官受累的特点,比较适合用作狼疮性肾炎的中医病名。
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七情内伤,阴阳失调;或肾精素亏,复感邪毒,或服食毒热之品,致气血阻滞,运行不畅,邪毒久稽经络血脉所致。
【病因病机】目前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都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LN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沉积有关,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免疫系统紊乱贯穿了LN的整个发病过程。
遗传等内在的易感因素加上外在的环境因素(也包括感染或其他不明抗原的刺激等),导致免疫系统发生异常的免疫应答,使自身细胞的抗原,特别是内源性DNA抗原发生变异,这些变异的自身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者循环中的抗DNA 抗体等抗原,先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再与循环中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两者均能激活补体,引发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引起肾脏病变。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治疗现状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治疗现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可侵犯全身各器官,肾脏为主要受累器官之一,称为狼疮性肾炎。
病因未明,仍为一种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的疾病,10%~30%的狼疮性肾炎会进展至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本文就目前狼疮性肾炎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归纳评述。
标签:狼疮性肾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清中出现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特征。
发病率为4~250/10万人,我国70/10万人,其中女性113/10万人。
肾脏为主要受累器官之一,称为狼疮性肾炎(LN),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LN的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4年存活率仅50%,提高到目前15年的存活率高达80%[1],10年的存活率也高达90%以上[2],但因SLE病因未明,仍为一种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的疾病,10%~30%的LN会慢慢地进展至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如何进一步改善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方案,对降低SLE死亡率,至关重要。
1 西医药物治疗目前临床治疗SLE的基本药物依然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LN的肾外症状,减轻肾脏病变和保护肾功能,临床多采取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
1.1 急重症治疗198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H)的研究结果表明,口服泼尼松龙联合CTX冲击治疗,对于重症SLE有较好效果,一时成为治疗增生性LN的经典治疗方案。
CTX冲击治疗具有较多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脏损害、出血性膀胱炎、尤其是感染等并发症,是制约此方案的重要原因。
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药理活性为霉酚酸,MMF在体内脱脂后产生霉酚酸,再通过选择性抑制细胞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抑制T和B细胞的增殖,抑制抗体产生。
Chan等[3]的研究表明,与CTX冲击疗法联合口服泼尼松龙相比,MMF联合口服泼尼松龙治疗Ⅳ型LN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感染等副反应明显减少,是比较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探讨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国外为16~80%,国内为64~74%,本文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三联治疗LN 39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9例中女34例,男5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58岁,平均36.5岁;病程5年以内者32例,5年以上者7例,本组病例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在SLE确立后临床具备持续蛋白尿在“+”以上;或镜下血尿(>10RBC/HP);或管型尿和肾功能损害。
中医辩证参照国家卫生部组织修定的《中医证侯规范》标准,辩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23例(59%);阴虚内热型16例(41%)。
1.2 治疗方法。
①激素:强的松每公斤1mg每日清晨顿服。
共8周,此后进入减量治疗阶段,即每周减量5mg,减至小剂量时再按具体情况直至减少至维持量,即隔日晨服0.4mg/kg。
环磷酰胺8~12mg/kg加入注射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注射,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连用二天,每2周一次累计总量≤150mg/kg。
在维持治疗阶段如有要狼疮活动的可疑时,每隔三个月辅之以环磷酰胺冲击疗法一次。
②中药:肝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阴虚内热型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2 结果39例中显效13例(33.3%),有效25例(64.1%),无效1例(2.6%),总有效率97.40%。
3 讨论本组病例结果表明,激素,环磷酰胺,中药三联治疗LN具有较好的效果,环磷酰胺能稳定病情,减少激素用量,以及防止肾组织发生纤维化,选用强的松作激素标准疗程,加环磷酰胺和中药治疗LN,可大大减少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的毒副作用,比不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31%(P<0.01),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利于递减激素。
LN多表现本虚标实,以阴虚多见,本组病例以肝肾阴虚为多(59%),其次是阴虚内热(41%)。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概况
黄泽灿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0(20)11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和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SLE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LN仍是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基本用药,但毒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易反复.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L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722-724)
【作者】黄泽灿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2.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3.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4.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5.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周琳.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 疹 2 0例[ ] 四川 中 J.
医 , 0 ,6 8 :0 . 2 8 2 ( ) 16 0 ’
[5 2 ]朱 黎明 , 李英 , 栾立 云 , 十全 大补 丸联合西替利嗪治 等. 疗慢性荨麻 疹 5 0例 [ ] 中 国中西 医结合皮肤性 病学 J.
[1 1 ]刘真. 加味玉屏风散 治疗慢性 荨麻疹 疗效观察 [ ] 广 J.
西 中 医药 ,0 9 3 ( ) 1 . 20 ,2 1 :7
[4 2 ]李 刚 , 王薇 , 张霞 . 固本 消风 丸治疗慢性 荨麻疹 的临床 研究[ ] 中华全科 医学 ,0 97 5 :0 . J. 2 0 ,( )5 1
72 2
浙 江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2 1 第 2 第 1 期 00年 O卷 1
Z ei gJ C hj n I WM( o 2 o1 2 1 a T V 1 0N . 1 00 .
例疗效观察 [] 云南 中医中药 杂志 , 0 ,9 7 :4 J. 2 82 ()1. 0 [ ] 田侃 , 4 田隽. 风止 痒 汤为 主 治疗 慢 性荨 麻 疹 6 祛 0例 [ ] 中国民间疗法 ,08 ( ) 2 - . J. 2 0 ,5 :32 4 [ ] 王均. 5 黄芪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4 8例小结 [] 中医 J.
[3 2 ]黄国坚 . 自拟养血消风汤配合 西药治疗慢 性荨 麻疹 9 1
例 [ ] 中医 药 临 床 杂 志 ,08 2 ( )2 122 J. 2 0 ,0 3 :8 —8 .
[O 1 ]施 向红. 玉屏风散加味治 疗慢 性荨麻疹 5 6例[ ] 浙江 J.
中 医杂 志 ,0 74 ( 1 :4 . 20 , 1 ) 62 2
病 学 杂 志 ,09,( )2 3观察 [ ] 人 民军 医,0 9 5 J. 20 ,2
( ) 5455 8 :2 —2 .
[5 1 ]郭义龙 , 郑慕雄 , 许敏鸿. 中药荆 防颗粒 治疗慢 性荨麻
疹疗效观察 [ ] 岭 南皮肤 性病 科杂 志 ,0 8 1 ( ) J. 2 0 ,5 】 :
药导 报 ,0 9 1 ( 2 :7 2 0 ,5 1 )4 .
20 1 1 2 . 0 5,2( 2):6
[7 1 ]李海 , 粱丽 山, 树邱 , 肤痒颗粒 联合左西替利嗪治 李 等.
疗慢性荨麻 疹疗 效观察 [ ] 中国中西 医结合皮肤 性病 J.
学 杂 志 ,0 76 4 :3 —3 . 2 0 ,( )2 223
l- 820.
[8 2 ]金广连 . 血府逐瘀汤及左旋咪唑治疗慢性荨麻 疹 3 0例
疗效观察 [ ] 中国临床 医生 ,00,8 3 :6 7 J. 2 1 3 ( )4 4 .
收稿 日期 :000 - 2 1-52 6
[6 1 ]蔡希 , 健脾补益 法治疗 慢 性荨 麻疹 [ ] 江西 中医药 , J.
[ ] 陈红 , 9 郭渝南. 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的临床观察及 其对血清 IE水平 的影 响 [ ] 中药材 ,0 3 2 ( ) g J. 20 ,6 2 :
1 .5 51 1 2.
[2 2 ]陈 训军. 当归 饮 子加 味 治疗 慢 性荨 麻 疹 的疗效 观察
[ ] 湖北 中医学 院学报 ,09 1 ( )4 . J. 2 0 ,1 3 :9
中医药 治 疗狼 疮 性 肾炎 研 究 概 况
黄 泽灿
关 键词
高祥 福 ( 导 )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 指
杭 州 30 5 103
狼 疮性 肾炎 中医药 综述
床症候特点及病程 , 当属中 医的“ 水肿 ” “ 、 虚劳 ” “ 、 肾痹 ” 等 范畴。一般 认为该病 由先天 禀赋 不足 、 肾阴亏, 肝 或病后 体 虚致热毒之邪侵 人人 体内 , 由饮食 劳倦 , 或 七情过极 , 服药不 当, 扰动机体 阴阳而 内生虚火 , 火热毒邪郁 于脏腑经 络, 气血
[6 2 ]王书千 , 孙明友. 阳还 五汤 治疗慢性 荨麻疹 6 补 0例疗
效观察 [ ] 中国实用 医药 ,0 83 1 ) 16 J. 2 0 ,(9 :1. [7 2 ]王苏平 , 左开伦 , 赵鹏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 咪唑斯汀 等. 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 观察[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 J.
杂 志 ,09 8 5 :1 . 2 0 , ( )3 6
[3 1 ]孙子玲 , 杨志波. 玉屏风散 加减 治疗慢性 荨麻疹 3 3例
[ ] 中医药导报 , 0 ,5 6 :94 . J. 2 9 1 ( ) 3 -0 0 [4 1 ]陈文辉 , 崔建庄 , 刘元林 , 消风止痒颗粒联合氯雷他 等.
5 55. 4—
床疗效 观察及 其 相关 实验 研究 [ . D] 天津 中医学 院,
2 4. 00
[ ] 田刚. 7 四物消风饮治疗慢性荨麻疹 3 O例总结[ ] 湖南 J.
中 医杂 志 ,0 7 ( ) 2 -2 20 ,6 .1 . 2
[O 2 ]王朋军. 当归 饮 子治疗 慢 性荨麻 疹 7 9例 [ ] 光 明 中 J.
医 ,0 6 2 ( ) 3 . 2 0 ,1 3 : 1
[ ] 王红亮. 8 补血消风散 治疗荨麻疹 5 4例 [ ] 山西 中医, J.
2 0 ,5 7 :9 09 2 ( ) 1 .
[1 2 ]陈煜华 . 当归饮子治疗慢性 荨麻 疹 4 2例 临床观察 [ ] J
中 医药 导 报 ,0 8 1 ( ) 5 —6 2 0 .4 9 :55 .
[8 1 ]毛旭 , 王俊志 , 宪刚 , 蛇蜕 宁荨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刘 等. 的疗效观察 [ ] 中医药信息 ,00 2 ( ) 8 — . J. 2 1 ,7 1 :48 5
[9 陈保 疆 . 减 胃苓 颗 粒 治 疗 脾 胃虚 寒 型 慢 性 荨 麻 疹 临 1] 加
[ ] 林 沛君 , 6 刘树周 , 国明. 裴 防风通圣 丸联合氯 雷他定治 疗慢性荨麻 疹疗效 观察 [ ] 海南 医学 ,0 8 1 ( ) J. 2 0 ,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