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4《后赤壁赋》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14后赤壁赋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

高中语文 14后赤壁赋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

后赤壁赋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临皋.(ɡǎo)黄泥坂.(bǎn)翩跹.(qiān)B.霜露.(lù)薄.暮(bó)摄.衣(shè)C.携.酒(xié)斗.酒(dǒu)栖鹘.(ɡú)D.虬.龙(qióu)寂寥.(liáo)戛.然(ɡā)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行歌相答月白风清B.山高月小水落石出C.划然长啸冯夷幽宫D.弦裳缟衣畴西之夜3.下列句中加点的“顾”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B.顾.安所得酒乎C.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C.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当今社会环保概念深得民心,新型的环保产品洋洋大观....,层出不穷。

5.(2007成都七中高三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部《时间简史》,让量子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中国读者中耳熟能详。

但是,对于霍金的生平,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晓。

B.俄乌天然气纠纷事件暴露出欧盟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且供应途径过于单一,欧盟国家开始认真反思能源安全这一重大问题。

C.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D.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13分5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准确预定轨道。

6.下列修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那婉转的歌声,如同燃烧的火焰,打动了我的心;如同清澈的泉水,滋润我的心田。

B.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4.14《后赤壁赋》 翻译及练习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4.14《后赤壁赋》 翻译及练习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攀栖鹘之危巢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适千里者,三月聚粮C.今者薄暮为夫婿所薄D.履巉岩,披蒙茸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答案:D.危,前句是“高”,后句,危坐即端坐。

适,前句是“刚好,恰好”,后句为动词“到”。

薄,前句为“接近”,后句为“轻视”。

披,都是“分开”义。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无伯叔,终鲜兄弟B.顾安所得酒乎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C.凛乎其不可留也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D.以待子不时之须以愚辞歌愚溪答案:B.既,前句表“已经”,后句是连词。

顾,都表转折。

其,前句为代词,后句语气副词。

以,前句连词,后句介词。

14、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高中语文4.14《后赤壁赋》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4.14《后赤壁赋》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4.14《后赤壁赋》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高中语文4.14《后赤壁赋》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5分]A.行歌相答月白风清B.山高月小水落石出C.划然长啸冯夷幽宫D.弦裳缟衣畴西之夜3.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与其余三项均不同类的一项是()[5分]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译: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译: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C.归而谋诸妇。

译:我回家和老妇人想办法。

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译: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

5.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5分]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4单元 14后赤壁赋(含答案)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 唐宋散文选读)第4单元 14后赤壁赋(含答案)

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14后赤壁赋苏轼诗歌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乘年华尚在啊。

赏析: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下片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这首词情由景而发,情景交融。

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文言积累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含答案

第14课 后赤壁赋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同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 同________,________。

(3)俛.而不答 同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顾⎩⎪⎨⎪⎧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顾.寂寥: (2)危⎩⎨⎧攀栖鹘之危.巢: 危.言危行: 秋日荒凉石兽危.: (3)适⎩⎨⎧ 适.有孤鹤: 舟行适.临汝: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行歌.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乃摄衣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掠予舟而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待子不时之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自雪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 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 含答案

第14课后赤壁赋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同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同________,________。

(3)俛.而不答同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顾⎩⎪⎨⎪⎧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顾.寂寥: (2)危⎩⎪⎨⎪⎧攀栖鹘之危.巢: 危.言危行: 秋日荒凉石兽危.: (3)适⎩⎪⎨⎪⎧ 适.有孤鹤: 舟行适.临汝: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行歌.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乃摄衣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掠予舟而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待子不时之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自雪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4课 后赤壁赋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4课 后赤壁赋

第四单元第14课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B.曾日月之几何..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而上摄衣:提起下衣D.攀栖鹘之危巢..危巢:危险的鸟巢【答案】B【解析】A项,行歌:边走边唱。

C项,摄衣:提起衣襟。

D项,危巢:筑在树梢处的鸟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俯冯夷之.幽宫燕巢于飞幕之.上B.二客从.予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顾.安所得酒乎顾.野有麦场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答案】C【解析】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B项,均为动词,跟随。

C项,可是/回头看。

D项,均为恰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翩跹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答案】C【解析】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友”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句“羽衣”为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归而.谋诸妇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B.⎩⎪⎨⎪⎧ ①凛乎.其不可久留也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C.⎩⎪⎨⎪⎧ 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D.⎩⎪⎨⎪⎧①予亦悄然.而悲②使之然.也 【答案】B【解析】A 项,①表承接关系;②表并列关系。

B 项,都用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 项,①表目的的连词,来;②用于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

D 项,①用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半,四顾寂寥⑤曾日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 .②③⑥B .①④⑤C .②④⑥D .②③⑤【答案】A【解析】④⑤不是写景。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 后赤壁赋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同“需”,需要。

(2)反.而登舟 同“返”,返回,回到。

(3)俛.而不答 同“俯”,低头。

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古义:形容声音响亮悠长。

今义: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古义:江山的景象。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古义:绝壁,陡峭的崖岸。

今义:岸边。

3.一词多义(1)顾⎩⎪⎨⎪⎧ 顾.安所得酒乎:可是道士顾.笑: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四顾.寂寥:看(2)危⎩⎪⎨⎪⎧ 攀栖鹘之危.巢:高危.言危行:正直的秋日荒凉石兽危.:威严(3)适⎩⎪⎨⎪⎧适.有孤鹤:恰好,适逢舟行适.临汝:到,往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行歌.相答:唱歌。

②予乃摄衣而上.:上山。

③掠予舟而西.也:向西飞。

(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向东。

(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以……为乐。

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被动句。

(2)以待子不时之须:省略句。

(3)步自雪堂: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

6.翻译下列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曾几何时,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于是我们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中心,听任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一、结构图解二、中心主旨这篇赋是苏轼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

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

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上了一层缥缈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1.在复游赤壁之前,诗人写了“夜游黄泥坂”这样一件轻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这件事写得颇有波澜。

请找出文中显示情节变化波澜的动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顾→乐→叹→谋→游。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14课 后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后赤壁赋导学案整体探究1.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为什么由最初的“乐”转向悲叹与沉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

(客观环境让人触景生情)景物颜色由明朗清丽、安静悠远转为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景物的阴森恐怖让苏轼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没有出路的前途。

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作者对世事转瞬变迁感慨不已。

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顷刻间经受了由地方长官到阶下囚的异变。

(2)他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

(主观的精神孤独)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惑、孤立无援的境况何其相像——精神上的孤苦无告。

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哀痛,无法抑制。

2.鹤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写梦见道士化鹤的这一情节示意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鹤的象征义:鹤形貌出众,有贵重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

传奇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

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示意作者期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

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

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行分。

3.如何理解作者在梦见道士化鹤后又增加醒来查找道士一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

“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抱负、抱负的迷茫,犹如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

苏轼经常在儒家的乐观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冲突的思想是其简洁感情的真实体现。

4.试从写景、抒情两方面比较《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赤壁赋》描绘了月夜的奇怪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引发了作者和伴侣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感慨;由这些景观联想到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哉”,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最终以“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豁达超脱的境界。

高中语文新一线同步导学粤教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含解析

高中语文新一线同步导学粤教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含解析

第14课 后赤壁赋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苏子来到了黄州。

“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贬谪的敕令,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然而,他虽被贬至此,却没有悲怆。

他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轼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轼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轼的豪迈和诗情不朽。

赤壁,只属于苏轼,风雨任平生。

知识链接一、背景资料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

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喜和僧人来往。

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问养生》),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

然而他从儒家出发的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又使他对佛家的懒散和老庄的放逸有所警惕;因此他一生虽在政治上屡受挫折,但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

这是他和前代获罪远谪的士大夫如韩愈、柳宗元等表现不同的地方。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两次游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重于写景抒情、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宋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

文白对照是岁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

⎣⎢⎡自:从。

雪堂:作者谪居黄州,于元丰五年在东坡旁边筑屋五间,是为雪堂。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全新教程精品练习4.14后赤壁赋苏轼知能优化演练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全新教程精品练习4.14后赤壁赋苏轼知能优化演练唐宋散文选读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_,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岁十月之望.望:十五 B .顾.而乐之 顾:回头看 C .今者薄.暮 薄:迫近 D .行歌..相答 行歌:主客唱歌 解析:选B 。

顾,看到。

2.下面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岁十月之望觉今是.而昨非 B.⎩⎪⎨⎪⎧ 将归于.临皋移其民于.河东 C.⎩⎪⎨⎪⎧ 顾安.所得酒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归而谋诸.妇告诸.往而知来者 解析:选B 。

A 项,指示代词,这/正确;B 项,介词,到;C 项,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哪里;D 项,兼词,之于/代词,他(们)。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对其为人称道的理由,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用“山之高”与“月之小”相互映衬,突现了赤壁景物的特征,这种特征与“水落石出”合在一起看,既是季节性的,又是地域性的。

B .用极为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景物,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C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山高月小”写出了静态美,“水落石出”又给人以动态的感受。

D .采用对比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因“山高”而“月小”,因“水落”才有“石出”。

解析:选D 。

D 项,“运用对比手法”错,用的是相互映衬的手法。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高中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随堂课后作业:第4单元-14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

高中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随堂课后作业:第4单元-14后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

第4单元-14后赤壁赋[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临皋.(ɡǎo)黄泥坂.(bǎn)翩跹.(qiān)B.霜露.(lù) 薄.暮(bó) 摄.衣(shè)C.携.酒(xié) 斗.酒(dǒu) 栖鹘.(ɡú)D.虬.龙(qióu) 寂寥.(liáo) 戛然(ɡā)【解析】A项,“皋”读“ɡāo”,“跹”读“xiān”;C项,“鹘”读“hú”;D项,“虬”读“qiú”,“戛”读“jiá”。

【答案】 B2.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而谋诸.妇诸:各B.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C.臣尝闻大王好乐,有诸.诸:之乎D.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他们【解析】诸:之于。

【答案】 A3.下列各句不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A.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B.行歌.相答C.履.巉岩D.襟.三江而带.五湖【解析】D项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A、B、C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穿着羽衣、唱歌、登上。

【答案】 D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 .②③⑥B .①④⑤C .②④⑥D .②③⑤【解析】 ④⑤不是写景。

【答案】 A[阅读提升层次(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钅从钅从铮铮,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曰:“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高中语文4.14《后赤壁赋》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4.14《后赤壁赋》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后赤壁赋“门可罗雀”商榷《语言文字报》2013年3月20日第1版刊有《大学也要重视语文》一文,其中说:“在大学,文史类选修课少人问津,研究文史的大学生更是门可罗雀,考试前才会熬夜死记硬背,实在不行,一抄了之。

”这里的“门可罗雀”值得商榷。

“门可罗雀”,即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在大学,文史类选修课少人问津,研究文史的大学生少得可怜,这说法固然没有错,但说研究文史的“大学生”少得“门可罗雀”却是不妥的。

“门可罗雀”的应该是大学里的文史学科或相关专业,它们因没有学生才显得“门可罗雀”。

要想说研究文史的大学生少,可以用“寥寥无几”一词。

“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的意思。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喜能相关知识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识记字音坂.(bǎn)肴.(yáo)鲈.(lú)巉.岩(chán) 虬.龙(qiú) 栖鹘.(hú)缟.衣(ɡǎo) 戛.然(jiá) 翩跹..(piān xiān)俛.(fǔ) 惊寤.(wù)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B)A.临皋.(ɡǎo)黄泥坂.(bǎn)翩跹.(qiān)B.霜露.(lù) 薄.暮(bó) 摄.衣(shè)C.携.酒(xié) 斗.酒(dǒu) 栖鹘.(ɡú)D.虬.龙(qióu) 寂寥.(liáo) 戛.然(ɡā)解析:A项,“皋”读ɡāo;“跹”读xiān。

C项,“鹘”读hú。

D项,“虬”读qiú;“戛”读jiá。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

后赤壁赋在那片冷风凄雨之中,在那条崎岖难行的泥泞道路上,有这样一位老者,他脚穿着芒鞋,手拄着竹杖,阵阵的凉风吹过他苍白的发梢,冰冷的雨滴打落在他瘦弱的身躯上,而他却浑然不觉,依然悠然吟啸,缓步徐行。

在那个曾经烈火熊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赤壁前,有这样一位老者,他面对着滚滚而逝的江水,回想起古之英雄的种种过往,不禁从胸中倾泻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美篇章,回首自己这风雨飘零的一生,他更是从心底翻涌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千古长叹!(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赏美文苏轼就是一杯茶放一小撮瘦细的茶叶在白瓷杯中,一股滚烫的开水冲下去,茶叶在滚水中上下翻腾、盘旋,然后慢慢绽开细嫩的叶片,水也渐渐地有了微微的绿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仿佛嗅到山野的气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苏轼就是杯中被滚水反复冲泡的茶叶。

如果苏轼没有人生上遭受的一次次打击,哪来“坡仙”的名号?哪来后人的景仰?他如同杯中的茶叶,一次次贬谪如同沸水不断地冲泡。

第一次“冲泡”被贬黄州。

他在黄州开荒、种地、酿酒、会友、夜游、赏月,当然也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办事。

他把生活上的苦日子过成了精神上的甜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惬意的日子。

他能在雨中从容漫步得到乐趣;他能在月下泛舟长江飘飘欲仙;他能在东坡耕耘土地愿做农夫。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写就的。

“茶”散发“清香”,让世人沉醉。

第二次“冲泡”被贬惠州。

此时苏轼已经60岁。

惠州属于岭南,属于边远荒蛮之地,被贬之人九死一生。

他的侍妾朝云就是在此逝去的。

惠州以慈爱的胸怀接纳了中原的这位才子,而苏轼也没有辜负惠州父老的热情相待,积极为当地百姓办学堂,开展文化普及活动,使得荒蛮之地有了文化的氤氲。

当年柳宗元被贬柳州,柳宗元总是感到压抑,感到委屈,他的愁思如海天茫茫,心如九曲回肠。

从他的诗作可以看出: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021年整理)

2018秋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检测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的全部内容。

第14课后赤壁赋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不朽诗情。

赤壁只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赏美文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哪里的天空中,响彻在哪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
“门可罗雀”商榷
《语言文字报》2013年3月20日第1版刊有《大学也要重视语文》一文,其中说:“在大学,文史类选修课少人问津,研究文史的大学生更是门可罗雀,考试前才会熬夜死记硬背,实在不行,一抄了之。

”这里的“门可罗雀”值得商榷。

“门可罗雀”,即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在大学,文史类选修课少人问津,研究文史的大学生少得可怜,这说法固然没有错,但说研究文史的“大学生”少得“门可罗雀”却是不妥的。

“门可罗雀”的应该是大学里的文史学科或相关专业,它们因没有学生才显得“门可罗雀”。

要想说研究文史的大学生少,可以用“寥寥无几”一词。

“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的意思。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喜能
相关知识
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
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识记字音
坂.(bǎn)肴.(yáo)鲈.(lú)
巉.岩(chán) 虬.龙(qiú) 栖鹘.(hú)
缟.衣(ɡǎo) 戛.然(jiá) 翩跹
..(piān xiān)
俛.(fǔ) 惊寤.(wù)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B)
A.临皋.(ɡǎo)黄泥坂.(bǎn)翩跹.(qiān)
B.霜露.(lù) 薄.暮(bó) 摄.衣(shè)
C.携.酒(xié) 斗.酒(dǒu)栖鹘.(ɡú)
D.虬.龙(qióu) 寂寥.(liáo) 戛.然(ɡā)
解析:A项,“皋”读ɡāo;“跹”读xiān。

C项,“鹘”读hú。

D项,“虬”读qiú;“戛”读jiá。

2.下列对“诸”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归而谋诸.妇诸:各
B.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C.臣尝闻大王好乐,有诸.诸:之乎
D.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他们
解析::A项,诸:之于。

3.下列各项中,名词活用不同的一项是(D)
A.羽衣
..翩跹,过临皋之下
B.行歌.相答
C.履.巉岩
D.襟.三江而带.五湖
解析: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①以待子不时之.须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放乎.中流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助词,的;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④均为介词,相当于“于”。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曰:“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
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
..心天之于物春生
..而为
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
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科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兵:士兵
B.乃其一气之余烈
..余烈:余威
C.常以肃杀
..而为心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D.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其中
解析:D项,中:内心、心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悚然而听之.乃其一气之.余烈
B.但.闻人马之行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其.色惨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
D.常以肃杀而为.心夷则为.七月之律
解析:B项,均为副词,只是。

A项,代词,代指声音/助词,的。

C项,代词,它的/代词,其中的。

D项,和前面的“以”连用,译为“把……作为”/动词,表判断,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展示了秋声由远到近,由大而小的过程。

B.第二段是抒写秋声所带给人的感受。

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

C.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人生而叹自然,百感交集,黯然神伤。

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流露了对自然界万物的同情。

D.第四段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

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

解析:C项,“由感慨人生而感叹自然”说法有误,作者应是“由感叹自然而感慨人生”。

8.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2)①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遗留下来的猛烈。

②使他鲜红滋润的皮肤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悚然地听着,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

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洁,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不禁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昂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木就要落叶。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威。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
是“夷则”。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是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

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皮肤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足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

只听得四周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