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1)D (2)B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
地貌的影响。若该区域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
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大;反之,
当海水的侵蚀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水深2米的位
考 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小。图中距起始点距离在1975—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考向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它们
所对应的侵蚀量分别是小于40%、40%~70%和大于70%。读
丹霞地貌不同演化阶段的景观图(图48),完成5~6题。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图48
返回目录
含有化石。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2.如何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质剖面图中往往呈现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我
们可以根据岩层的相邻关系来判断它们的新老关系,判断
依据如下:
考
(1)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
点
归 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
4.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
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考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点
归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
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考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点
归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纳 总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结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1)C (2)A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中
背斜和向斜的成因。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间新、
两翼老,可判断为向斜,从地貌特征看为山岭,即向斜槽
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乙地岩层向
考 上拱起,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判断为背斜,从地貌
点
归 特征看为谷地,即背斜顶部受张力,被外力侵蚀,形成谷
点
归
纳
D [解析]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沉积物在固
总 结
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砂岩),然后该地发生地壳断裂
抬升作用形成山地,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该景观。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C.③④岩层分布处的最大高差约200米
考
D.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点
归
纳
总
结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D [解析] 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a、b所属的地
质构造,a段中间是①岩层,两侧是②岩层,中心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为向斜部位,A项错误;b段中间是③岩层,
两侧是②岩层,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部位,
纳 总
地,即背斜谷。第(2)题,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结 结合图中岩体运动方向,可以判断⑤岩层属于原来背斜
(现已被侵蚀成谷地)顶部的岩层,即丙处应为沉积岩,A
项中石灰岩、砂岩都属于沉积岩;B项中花岗岩、流纹岩
都属于岩浆岩;C项中大理岩、石英岩都属于变质岩;D项
中安山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
பைடு நூலகம்
返回目录
专 题 体 系 构 建
考 点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
归 纳
地形地貌
总
结
高 考 图 形 突 破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专
题 体
■搭建体系
系
构
建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专
题 ■核心提炼
体 系
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构 建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新题预测
考向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46),回答3~4
题。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图46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地质构造为背斜
B.b段构造地貌为向斜谷
②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 考 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点 归 纳 总 结
图45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
和风力堆积地貌。
考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
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b.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
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加勒
比海诸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c.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
考 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点
归
d.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
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出来到达地表,后经风化、侵蚀、
考 流水搬运,在河滩沉积下来。第(2)题,考查比例尺的相
点
归 关知识。读图可知,此剖面图中垂直比例尺要比水平比例
纳 总
尺大得多,故图中火山的坡度看起来比实际火山的坡度要
结 陡。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考点透析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解读
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图42为郭亮村绝壁景
观图。读图,完成1~2题。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图42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1.郭亮村绝壁岩层( )
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丰富的化石
C.由变质岩构成
考
D.由岩浆冷凝而成
点
归 纳
A [解析] 砂岩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沉积岩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
此找准岩浆是判断该类图的基础。
考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
点
归 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纳 总
(3)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
结 了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
点
归 和流水堆积地貌。
纳 总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
结 冰碛湖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
等地貌。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考
河流上 地势陡、落差大,流 峡谷、瀑布等流水
点
归 1978年间变大,此后距起始点距离总体上变小,因此当地
纳 总
主要是先淤积、后侵蚀。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
结 境的变化。在1992—1997年间水深2米的位置距起始点距
离总体变小,说明该海域泥沙沉积作用总体减弱,应是黄
河挟带入海的泥沙量减少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降
水量增加,黄河流域水量随之增加,河流输沙量
纳 总
b.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为
结 背斜,未侵蚀前形成山岭;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为向斜,未
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c.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
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d.看岩层是否受力被破坏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 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 层。
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宏观地貌是板块运动的结果。板块构造理论应结
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考
①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
点
归 内部与边缘。
纳 总
②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结
③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a.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
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
风蚀蘑菇、风 蚀城堡等风蚀地
貌
总 结
离风源较 远地区
风力减弱,以 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 积地貌等风力堆
积地貌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冰川侵蚀形成角峰、冰斗、“U” 形谷,山下堆积形成冰碛湖。
③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考 点 归 纳
风的源地 附近
风力强,以侵 蚀作用为主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考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点
归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纳 总
(2) 有 人 称 丙 处 山 峰 为 “ 飞 来 峰 ” , 其 岩 石 可 能 是
结( )
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A.中国陕西红砂岩大峡谷 B.中国狼牙山石灰岩峰 林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C.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 D.新西兰瑙鲁赫伊火山
图47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D [解析] 从等高线看④岩层分布处应为山地,且岩 层最新,应为内力作用所形成的,D项正确。其他三个都 为外力作用所形成的。
考 B项错误;③岩层分布处有一河流经过,所以其海拔高度
点
归 范围为300~350米,④岩层分布处为400~450米,所以两
纳 总
者之间的高差范围为50~15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150米,
结 C项错误;据图中的指向标及等高线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
D项正确。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4.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下列四图中与④岩层分 布处最接近的是( )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 减少,会导致入海泥沙减少;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则注入黄河的径流量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
考 点 归 纳 总 结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考点透析
总 中可能含有化石,但不是一定含有化石;沉积岩是外力所
结
形成的。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2.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
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
考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纳 总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
结 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1)C (2)A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
由题干可知,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
到达地表。图中岩层错位说明岩层曾发生断裂,地下岩浆
纳 总
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
结 板块碰撞形成。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④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的形
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
布,等等。
(2)微观地貌主要表现为构造地貌
考
①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点
归
a.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风蚀蘑菇、风 蚀城堡等风蚀地
貌
总 结
离风源较 远地区
风力减弱,以 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 积地貌等风力堆
积地貌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3)堆积地貌的差异 风力、流水堆积都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比重 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而冰川的堆积没 有分选性,大、小颗粒混杂在一起。
纳 总
越靠上(接近地表)。
结
(2)岩浆岩的产生时间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
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岩浆喷出通道所切穿的岩层,侵
入岩的形成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新题预测
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绝壁之巅。这里海拔1700米,三面
点 归
游 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侵蚀地貌
纳
总
河流中 地势平坦、流速减慢, 河漫滩、三角洲等
结
下游 以堆积作用为主
流水堆积地貌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冰川侵蚀形成角峰、冰斗、“U” 形谷,山下堆积形成冰碛湖。
③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考 点 归 纳
风的源地 附近
风力强,以侵 蚀作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