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导读

合集下载

绿色小清新名著导读我们仨

绿色小清新名著导读我们仨

• 客栈总是不能久留的,总是要离开的,留 下的也只有思念,可一个八九岁老人的思 念更让人触痛,然而相聚只有在梦里或者 那条与生路相反的路上。
• 杨绛先生将失去亲人心底的痛苦,以及死 亡来临时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却什么做 不了的无助感,表达得无比真实触人心弦 ,却又没有丝毫的做作。
—虚实相生—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恋我们仨》以平实的 语言实写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杨绛用看 透世事的淡然回忆一家三口六十多年的家 庭生活,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这独特的 一家人如同平常人家一样有泪有笑的生活 ,然而又有着学者家庭特有的与众不同之 处,细细读来使人思绪万千。
这种爱,任时空转换,不会流逝,只会慢慢沉淀,并开出花 来,散发出香味。
—回望生的来路—
我一个人思恋我们仨
国外求学阶段(第1-4节) 与国共难阶段(第5-9节)
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解放革新阶段(第10-14节) 三里河的家(第15-16节)
苦中有乐的平凡家庭
那是属于他们仨的宝贵财富和回忆传记,没有 人能走进,只能在远处观望与唏嘘……
• 在杨绛看来,家并不仅仅是一个住所,更是指有家人的地方,而没有家 人的地方,就仿佛失去了一切,成为一个简单的住所,正如第二部《我 们仨失散了》中的最后一句话“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 我的客栈了。”
—象征—
古驿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意象,在虚写死亡部分中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 道上失散,杨绛与钱钟书以及钱媛的一切聚散都在古驿道上演绎。 古驿道不仅仅同古书上象征着离愁别绪,更象征着人生旅途结束,这一段古驿道是人生的 必经旅途,不可逃不可避,在这古驿道上,杨绛将钱钟书送了一程又一程,最终只能眼睁 睁地看着那船远去,即便是自己如何想变成山下的石头,“守望着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也不 可得,最终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落”在三里河的家里。 古驿道上的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该离开的最终会离开,该留下的最终会留下,这与 人生旅途的结束何其相似!

杨绛 《我们仨》 导读 (有配套课件)

杨绛 《我们仨》 导读 (有配套课件)

名著导读----杨绛《我们仨》(首先请大家齐读一段蕴含哲理的话。

)一、名句导入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

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

就这么轻易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们仨》二、先生杨绛先生”这个称呼,放在女人身上,带着浓浓的民国味道。

能称为“先生”的女人都是不普通的,要有大学问、有风骨,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读书人。

(一)(先来了解先生的生平)一生壮阔文字璀璨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钱锺书夫人。

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

从小极为聪明,且爱好读书学习。

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同年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回国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43、1944年,剧本《称心如意》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5年----1978年,翻译《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1981年,发表《干校六记》。

1984年,散文《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1985年,散文集《隐身衣》出版了英语译本。

1986年,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

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

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丈夫钱钟书去世。

2001年,出版《从丙午到流亡》。

2001年,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2014年,杨绛出版《洗澡之后》,为这个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

杨绛《我们仨》读书笔记

杨绛《我们仨》读书笔记

杨绛《我们仨》读书笔记《我们仨》读书笔记《我们仨》是中国知名作家杨绛的经典作品之一,该作品以真实、细腻的文字展现了作者与其丈夫钱钟书、女儿杨红樱之间的家庭生活和情感故事。

通过描写三人在不同年龄段的生活点滴,杨绛以真情实感讲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家庭的温暖与感动。

第一章:童年时光在这一章节中,杨绛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描写了她和父母的亲密关系,以及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戏、学习的欢乐时光。

通过这些回忆,读者可以感受到杨绛童年时的纯真和快乐。

第二章:青春岁月在这一章节中,杨绛讲述了自己与钱钟书相识相知的过程,描绘了两人青年时代的相爱和相濡以沫。

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感人故事,以及他们对文学和知识的追求。

第三章:家庭琐事在这一章节中,杨绛描述了自己与钱钟书组建家庭后的日常琐事,如家庭生活的细节、孩子的成长故事等。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他们一家人的温馨与团结,以及大家共同面对生活困难的智慧和勇气。

第四章:生活点滴在这一章节中,杨绛记录了自己丈夫去世后的生活点滴,包括她独自生活的种种细节以及对丈夫的思念和回忆。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杨绛的坚强和执着,以及她对家庭和爱情的珍视和传承。

附件:1.杨绛《我们仨》电子书(附件1)2.杨绛与丈夫钱钟书的合照(附件2)3.书籍评论及各章节分析(附件3)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指作者享有对其作品的复制、发行、展览、表演等专有权利。

2.知识产权:指人们在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等方面通过法律手段所取得的权利。

3.版权侵权:指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而对他人的著作进行复制、发行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

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

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导读:经典语录杨绛《我们仨》经典语录1、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

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2、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

3、钟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问!4、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

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5、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这我愿意。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6、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7、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

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方”。

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

钟书笑我死心眼儿,作诗只是作诗而已。

8、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

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9、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

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

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

”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

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10、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1、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我,父亲,妈妈。

我今年20岁,和所有家庭一样,沉淀多年的亲情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去珍惜的。

这么多年,看着家里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其中所有的欢乐辛酸,我也永远都不想去忘记。

我是个不孝子,因为我很少去回忆去品味父母的历程。

所以趁着还没有忘记太多,捡起尽可能多的记忆碎片。

所以这是一篇不连续的连载,没有时间顺序没有轻重。

我的文采很一般,但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我是个喜欢把事情的难度控制在能力范围以内的人,因为那样会很随意。

既然我的文采不足以堆砌起华丽的辞藻,所以还是,怎么说话就怎么写吧。

妈妈:“你还记得吗儿子,在你两岁的时候(其实两岁的事儿我哪会有记忆),我们家养殖鲶鱼亏本负债了,为了还债,你爸爸重操旧业做木匠,那个时候三天一集市,所以他必须每三天就做好一口碗柜,每一口可以赚8块,这8块钱除了买原材料和维持我们一家三天的生存,剩下的钱都必须存起来还债,所以不晓得你还有印象没,那个时候的深夜,我经常抱着你和你爸爸一起干活,我们还喝了两年的酱油汤。

”父亲:“你老爸我14岁就辍学了,和你爷爷一起上山砍柴,那个时候一进柴山就是个把月,别提多辛苦了。

17岁我和你叔叔一起养螃蟹,一年时间没亏没赚,19岁你老爸去学木工,一年时间就做了师傅,带着徒弟承包,还买了全村第一台摩托车,25CC的幸福牌,你爷爷不晓得有多少生气,他觉得农民子弟就该好好干活,没有资格骑摩托车,所以我只能把车寄放你叔公家里,没活干的时候,你老爸能把整台车子的每个螺丝都拧下来拆干净再组装回去!那段日子是我35岁之前最好的回忆,因为木工技术好,大年初一我的朋友能坐满5桌!只可惜落魄了之后这些朋友没有一个借你老爸钱。

”妈妈:“当我决定嫁给你爸的时候,也是他最穷的时候,你奶奶的原话“我有5个儿子,仍谁也不会让老三来供养,那还不得饿死啊!”你爷爷分家产的时候,我和你爸爸分到两口碗两双筷子,没有房子。

那个时候我挽着你爸的手走出村子,村民指着你爸的背说“这女的跟了他就是去讨饭的!”我和你老爸的婚礼是在你外婆家进行的,其实也不算婚礼,就是我们俩,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大小娘舅坐着吃桌饭,新房就是外婆家老屋的小阁楼。

小清新我们仨读书报告读书分享PPT模版

小清新我们仨读书报告读书分享PPT模版

摘录02
牛津的假期相当多。钟书把假期的 全部时间投入读书。大学图书馆的经 典以十八世纪为界,馆内所藏经典作 品,限于十八世纪和十八世纪以前。 十九、二十世纪的经典和通俗书籍, 只可到市图书馆借阅。那里藏书丰富, 借阅限两星期内归还。我们往往不到 两星期就要跑一趟图书馆。我们还有 家里带出来的中国经典以及诗、词、 诗话等书,也有朋友间借阅或寄赠的 书,书店也容许站在书架前任意阅读, 反正不愁无书。
摘录04
圆圆见过了爸爸,很好奇地站在一边观看。她接过橘子,就转交妈妈,只注 目看着这个陌生人。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 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要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 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我当时非常惊奇,所以把她的话一字字记住了。
PART 04
分享总结
回忆录类型的书很特 别,每次看完就意味 着读完了作者的一生, 因此感触颇深。
我们仨
——杨绛
分享人:xxx 时间:2019.2
女儿
PART 02
本书内容
猜一猜
第一部
第二部
我们俩老了
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二)古驿道上相聚 (三)古驿道上相失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三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这本书会讲些什么?
书的末尾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 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 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 到尽头了。

读书笔记《我们仨》

读书笔记《我们仨》

读书笔记《我们仨》读书笔记《我们仨》《我们仨》是刘家儿子刘心武创作的一部家庭纪实性小说。

小说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寻常家庭的故事,经历了家庭的幸福与痛苦,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思考与珍视。

以下是我对《我们仨》的读书笔记:第一章:家庭的组成在这一章中,作者介绍了自己家庭的成员,包括父母以及他自己。

他描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相互关系,展示了一个温暖而和谐的家庭。

第二章:童年的记忆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的生活,描绘了他和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

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如共同游玩、听父亲讲故事等,这些回忆时常令作者陶醉其中。

第三章:父亲的悲剧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父亲患病的过程以及家庭成员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所做出的反应。

父亲的病情严重而终究无法挽回,家庭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第四章:母亲的坚强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母亲在父亲去世后的坚强和努力。

她不仅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还尽力保持了家庭的温暖和稳定。

尽管生活艰辛,但她永远是家人的依靠。

第五章:兄弟的成长这一章记录了作者和兄弟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的过程。

他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面对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兄弟之间的情谊日益深厚,承载着童年的回忆与成长的痕迹。

第六章:人生的起伏这一章展示了作者和兄弟进入青春期后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矛盾。

作者开始思考未来的道路,而兄弟们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他们与母亲共同经历了成长的起伏和困惑。

第七章:家庭的重聚最后一章中,作者回忆了一次家庭重聚的场景。

兄弟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家庭的联系和亲情。

他们共同回忆往事,展望未来,表达对家庭的无尽感激和珍视。

本文档涉及附件:1.《我们仨》原著电子版2.读书笔记《我们仨》的批注和摘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遗产继承注释:遗产继承是指在个人死亡后,按照法律规定将其遗产转移给合法继承人的过程。

2.法律名词:监护权注释:监护权是指一方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权利和义务。

《我们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我们仨》是一部由杨绛先生创作的散文,杨绛先生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了自己与钱钟书以及爱女阿瑗三人的家庭生活,描述了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作品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先后离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

随梦入境,但先生的“万里长梦”并非虚无缥缈;在阅读的时候,字里行间透出的不舍与思念,让人的内心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不自觉中,滚烫的泪水浸湿了衣襟。

又是一个无法入睡的深夜,我伴着泪水读着《我们仨》,看了一场人生的悲欢离合,体味了一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经历”了一段触人心弦的爱情,这是平凡生活中最暖的爱;是人间至美的情感。

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半个地球,踏过了半个世纪;战火、政变、疾病、生离死别……尽管生活中充满风雨和坎坷,但那份相濡以沫的情深却从未变过,生活中的点滴都是他们幸福的写照。

可就像杨绛先生所写的那样“世间好物不坚劳,彩云易散琉璃脆”美好的家庭终究散去,曾经作为家的寓所却变成了一个人的“客栈”。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生离死别,一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使肝肠寸断。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我们仨》节选(一)我们住入新居的第一个早晨,“拙手笨脚”的锺书大显身手。

我入睡晚,早上还不肯醒。

他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像一只稍大的饭盘,带短脚)把早餐直端到我的床前。

我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

他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

《我们仨》导读

《我们仨》导读

《我们仨》导读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8年第10期【作家名片】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先生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作品之一,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杨绛先生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逝世,享年105岁。

【作品简介】1998年,钱钟书逝世。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而去。

女儿、丈夫相继离去,杨绛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全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沉重的情感经历。

第三部分,作者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以来,她和丈夫远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先生相继逝世的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人物评价】搜狐网: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当代作家周国平: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我们仨》名著导读

《我们仨》名著导读

《我们仨》名著导读《我们仨》名著导读作者简介: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图书简介:《我们仨》杨绛在92岁时所著。

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作者为读者讲述了"我们仨"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和一个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

全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内容简介:《我们仨》讲述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

全书分为三部分。

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

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成书过程:98年,钱钟书逝世。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女士写父女俩,钱先生写他眼中的母女俩。

到1996年10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

我们仨阅读分享PPT课件

我们仨阅读分享PPT课件
2001年,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 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 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 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4年,杨绛出版《洗澡之后》,为这个 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 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 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 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 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 病逝,享年105岁。
3
从《我们仨》里读到的
感动
我爱读诗,中文诗、西文诗都喜欢,也喜欢和他一起谈诗论诗。我们也常常一同背诗。 我们发现,我们如果同把某一字忘了,左凑右凑凑不上,那个字准是全诗最欠妥帖的 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
智慧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 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 等也许得把人当做绳子使用。
7

8
9
2019/10/23
10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 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 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 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 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 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2
作者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 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 翻译家。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P51 现在我们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棕色复古风《我们仨》名著导读好书推荐PPT模板

棕色复古风《我们仨》名著导读好书推荐PPT模板
名著导读 \ 好书推荐 \ 读书分享 \ 读书感悟
Pop
我们仨
杨绛 ◎ 著
汇报人:代用名 时 间 : 1 月 1 日
作者 简介
目录
Contents
内容 梗概
作品 鉴赏
评价 感悟

the first (1st)
作者简介
Author Profile
壹 作者简介
1923年
随全家迁往苏州 进入振华女校就读
壹 艺术特色
沉郁淡泊
杨绛散文中浓烈直白的抒情、冷嘲热 讽的锋芒、有理有据的辩论、声嘶力 竭的宣泄并不多见,但细细品味会发 现,锋芒、宜泄、温暖、激情随处可 见,这就是淡泊之中蕴藏浓郁的和谐。
含蓄深情
杨绛的文字凝练而含蓄,把自己的同 情心与深情深藏于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中,既不会暴露出对丑恶的极度厌恶 与愤怒之情,也不会让浓烈的情感如 瀑布般宣泄出来。
------人民网

the fourth (4th)
作品鉴赏
Appreciation works
肆 精华摘录
1.我们三人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
2.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消说话,都觉 得心上舒坦。
3.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弗成留, 逝者弗成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 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 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爱情
丈夫获奖学金远赴重洋留 学,她也中断了清华的学 业,陪丈夫游学。学习之 余的杨绛几乎揽下了生活 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 租房置家,在家庭杂事之 余更跑去钱锺书就读的学 校去旁听。
家庭
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 她为丈夫和孩子倾注了全 部心血,付出了所有的爱。 杨绛在医院生产期间, “拙手拙脚”的锺书一个 人在家总是做了坏事,但 她依旧会说“不要紧”。

《我们仨》阅读分享ppt课件

《我们仨》阅读分享ppt课件
家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它更能给予我们 心灵的慰藉。当我们身心疲惫的时候,家里有一盏期待的灯火;当我们 远行时候,家里有一份长长的牵挂。无论离家多远,我们回首遥望的是 它,期待回归的也是它。家是我们永远的驿站,家是温暖的港湾。
9
母爱是条河
童年最喜欢我的家 因为家中有个温暖的她 帮我擦去脸上点点泪花 陪我度过每个春秋冬夏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 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7
作品欣赏
杨绛的作品就像她的为人一样谦逊朴实。他们一家确实是平 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然而读者正是透过这平凡的家庭、 琐碎的事件,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 风貌和人格魅力。
11
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 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 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尽情的阐释。
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8
家是温暖的港湾
我真切感受到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以及他们的女儿阿媛一家三口的 至情至爱,其情之真、其爱之切让我对家的含义、对爱的责任有了更深 的了解。
渐渐我在长大 不再依恋罗嗦的她 不经意她两鬓已爬上白发 不在意她的腰杆已不再挺拔
直到后来我也有了宝贝的她 成了别人的妈妈 才读懂了她 付出的都是真爱 罗嗦的都是牵挂
都说母爱是条河 一条川流不息的河 任时光飞梭 生命褪色 爱该让我如何报答
都说母爱是条河 一条川流不息的河 任岁月沧桑 轮回过客 10 爱该让我如何报答
——“阅”分享“悦”提升 阅读分享
1
杨绛先生简介
杨绛(1911—2016年5月25日)
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著名的作 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钱钟书和杨绛的爱女阿瑗 去世。1998年岁末,钱钟书先生去 世。三人就此失散了。如今,杨绛 也走到了人生的第92个年头。“我 一个人,怀念我们仨。”杨绛这样 说。当笔者的耳边每每响起这句话, 心总会蓦然一悸。相信所有听到的 人,都会潸然泪下……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 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 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 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 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 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 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是这样 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 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 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 慢地浮上水面。
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 的。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 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 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 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 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 支撑,相守相助。
导读
杨绛 (1911—)
钱钟书夫人,著名的作家、 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 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作 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 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 《将饮茶》,译作《堂吉诃 德》、《斐多》等。
《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在《我们仨》中, 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 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 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
“阿媛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材’, 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 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 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 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而同样是平铺直叙,杨先生文字的感染 力要强得多,像一位老奶奶在细说从头、 历数家珍,使听者饶有兴味,不嫌唠叨。
……现在,只剩下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
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 归途。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 杨绛
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 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 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 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 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 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7年,女儿钱瑗去世 1998年,丈夫钱钟书去世 唯一的女儿、一生的伴侣相继离去, 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 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 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 仨》。
三里河寓所,曾经是我的家,因 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 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 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 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