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南开大学,高咏乐)分析
第二章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南开大学,高咏乐)
NI
MULT
1 1 MPC
国民收入乘数等于储蓄曲线斜率的倒数
三、通货膨胀缺口和失业缺口 在上面的例子中,假如已知充分就业时潜在的国民收 入为 1590;那么,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总支出应该 增加多少? NI = 90 MULT = 5
NI 90 AE 18 MULT 5
这里的 18 (注意不是90)为失业缺口。
W’ W w = W/P
实际工资
Q1
Q2 Q
Q3 Q
充分就业时的 劳动供给水平
LD
F L
Q=f(L)
生产函数
BACK
三、总供求的均衡及变动 这里我们把 AD 和 AS 结合在一起,讨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定问题。其原理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决定价格相似, 但这里我们更重视的是收入。 以下各图所表示分别是两条曲线变动时对均衡国民收入可 能发生的不同影响。
购买成本
投资成本
+ 等额存款的利息
(机会成本)
1. 预期收益的现值 我们用 PV表示现值,用 R 表示未来收益,r 表示利率(贴现率) 则有:
或者
PV (1 r ) R R PV (1 r )
例如,当利率为10%时,一年后收入的1100元,只相当于现 在的1000元。因为
1100 1000( PV ) 1 0.1
SP Pt ac
DP > SP , 投资会增加
DP < SP,投资会减少 DP = SP,投资不变
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DP SP
R 下降会导致DP曲线向外移动
DP1
DP2
SP
I*
I**
I
3. 市场利率与总投资的关系 注意,这时的投资供给价格曲线不再是水平的曲 线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为什么? DP SP DP2
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收入与均衡条件1、均衡收入均衡收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国民收入。
2、均衡条件⑴、研究均衡收入的前提第一、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第二、假定社会上存在着闲置资源,如劳动力、设备等,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状态,分析总需求对收入水平与就业的影响,关注需求分析;第三、假定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国民收入的变化是由实际产品与劳动数量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国民收入的均衡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均衡。
⑵、均衡状态决定的基本条件均衡收入决定的基本条件: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总支出能够买尽同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动。
就是使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收入循环流动管道中总注入等于总漏出。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1 、储蓄-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2 、消费-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三、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四、四部门的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的收入,两部门决定均衡收入的条件是:C+I =C+S ,消去C ,则I =S ,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简单凯恩斯模型只考察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即投资等于储蓄。
1、储蓄—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储蓄—投资法是用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的交点说明均衡收入的决定的方法,如图所示。
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
储蓄曲线SS ,储蓄是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是收入的递增函数,SS 向右上方倾斜。
投资曲线II ,假设为一常数,II 是一条水平线,投资与收入无关,是自发投资。
FF 曲线垂直于横轴表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SS 与II 交点 E 上,决定的收入水平Y e是均衡收入水平。
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储蓄等于投资,这说明厂商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等于它们销售出去的产品,存货处于正常状态,就会维持这一产量和就业水平。
整个经济体系就会保持在储蓄与投资相交的相均衡点上,这一均衡具有稳定性。
消费—投资法是用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构成的总支出曲线同45O线的交点说明均衡收入的决定的方法,又叫45O线法或收入—支出法。
《国民收入的决定》课件
目录
• 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 国民收入的分配 • 国民收入与通货膨胀 • 国民收入的国际比较
01
CATALOGUE
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
国民收入的定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
,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被决定。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总结词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用 于分析经济中总体价格水平和产出的模 型,它综合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内容。
VS
详细描述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将货币市场、商品市 场、劳动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综合考虑 ,分析了经济中的总体价格水平和产出水 平如何被决定。这个模型表明,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 来调节经济活动,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 发展。
世界银行与国民收入
介绍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的提高 所做的支持和贡献。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民收入
贸易自由化与国民收入
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各国国民收入的影 响,以及其对全球贸易的推动作用。
跨国公司与国民收入
探讨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民收入的贡 献,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整合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它反映了该国经济活动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的组成
01
02
03
04
工资收入
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 报酬。
企业收入
包括企业利润、利息、租金等 经营收益。
政府收入
包括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财政收入。
财产性收入
南开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02第二章
45° ) 5000 10000 15000 20000 O
DI
图2-2 消费函数
8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NI-AE模型
⑺边际储蓄倾向和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 ) 量之比。 量之比。
MPS= = ∆S ∆DI
S S=-3000+0.2DI 1000 O -3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DI
14
宏观经济学
二、数字举例及其图示
收入- ⒈收入-支出法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NI-AE模型
假定C 假定 =200+0.8NI,I=100, + , , 于是总支出为: 于是总支出为: AE=C+I=200+0.8NI+100 + + + 代入均衡公式: 代入均衡公式: NI=AE NI=200+0.8NI+100 + + NI-0.8NI=200+100 - + NI=1500 均衡国民收入为1500。 。 均衡国民收入为
收入为DI 收入为 0:C=DI,S=0 = , = 收入为0: 收入为 : 收入为DI 收入为 1:
C=C+MPC·DI1=BDI1 = + S=S+MPS·DI1=ADI1=BC = + C=C, S=S = , =
C O S )45° DI0
A DI1 DI
图2-A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E点左方,C>DI; 点左方, 点左方 ; E点右方,C<DI。 点右方, 点右方 。
11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NI-AE模型
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主义认为, 凯恩斯主义认为,边际消 费倾向不是不变的, 费倾向不是不变的,随着人们 收入的增加, 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 也就是说, 减。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 加,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 重越来越小。 重越来越小。这意味着消费函 数曲线不再是直线, 数曲线不再是直线,而是一条 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 小的曲线。 小的曲线。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民收入的核算1.宏观经济的流量循环过程在宏观经济的流量循环中,整个宏观经济由四个部门、三个市场组成。
四个部门分别是家庭、厂商、政府及国外经济部门;三个市场分别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四个部门在三个市场中发生如下经济往来:在生产要素市场,家庭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的要素收入;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并支付要素价格。
在产品市场,家庭将其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厂商生产的产品,形成消费支出,剩下的收入则会作为储蓄进入金融机构,转化为厂商的投资。
政府向家庭和厂商征税,获取财政收入,并用于购买所需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购买支出。
国外经济部门同本国发生贸易联系。
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投入生产的所有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它等于家庭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就是通常所说的国民收入;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社会购买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2.衡量GDP的总支出法总支出法又称为产品流动法,是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求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之和。
根据支出主体的不同GDP可分为以下四部分: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支出(G)和净出口(NX)。
可用公式表示为:=+++GDP C I G NX上式为国民收入恒等式。
等式的左边为总收入(即国内生产总值),右边为总支出。
(1)消费支出消费支出通常被定义为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①耐用消费品支出;②非耐用消费品支出;③服务,主要指用于医疗、教育、保险、交通等方面的支出。
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课件
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
10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流程图
z 四部门经济的构成:企业、家庭、政府和 对外经济关系
z 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形式:进口 (import)和出口(export)
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
11
四部门经济循环流程图
G=800 企业
政府 G
C=8000 商品市场
z ⑤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
15
二、产品支出法
z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 指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第一是从 商品和劳务的最终用途方面即各部门购买 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方面来衡量;第二是 从生产要素的收入方面来衡量;这样就产 生了计算GDP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支出法 和收入法。
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
16
z 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法或产品流量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 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的支出加总, 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 购买各种最终商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起,得出社会最终 产品流量的货币价值总合。
z 按支出法计算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 y 私人消费支出 (C) y 国内私人总投资 (I) y 政府购买 (G) y 净出口 (X—M)
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s0企业家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生产要素报酬y10000劳动资本最终产品和劳务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s0企业家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y10000金融市场i1000s1000c9000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储蓄意味着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不再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因而流通中的货币就减少了这意味着国民经济活动水平的降低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⑵公式表示: △:S=S(y)(非线性)
⑶储蓄曲线
△图示
S
C•
B
0
A• •
y
分析:B:收支平衡。 B点以右有正储蓄,B 点以左有负储蓄;随 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 它和横轴距离越来越 大,表示储蓄随收入 而增加,且增加的幅 度越来越大。
⑷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①含义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②公式 △MPS=△s/△y
或=ds/dy(△y→0)→储蓄曲线上某一点的 斜率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 =S/Y= 26-20/120-100= 0.3
⑵APC和MPC、APS和MPS与收入变化的关系
△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 △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表示:在图形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 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 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
⑶APC+APS=1、MPC+MPS=1
⑹消费曲线
①图示
c
A
B •
C •
c=c(y)→消费曲线
•
45°
0
y
②分析
△在45°线上的任何一点,消费都正好等于收 入,家庭的储蓄为零。当消费函数处于45° 线之上时,家庭是负储蓄。当消费函数处于 45°线之下时,家庭有正储蓄。
续
△负储蓄和正储蓄的数量通常以消费函数与 45°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来衡量。
⑸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70页)
2021/6/28
16
总支出
总支出=产出
E
总支出曲线
45°
Y* Y*1
收入=产出
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引起均衡产出水平增加。 均衡产出的增加大于总支出曲线最初的移动。
2021/6/28
17
总支出
总支出=产出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08:305.26.202108:305.26.202108:3008:30:575.26.202108:305.26.2021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 随收入下降而减少消费——棘轮效应。
2021/6/28
3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消费开支,
以实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消费的最佳配置。
C=aWR+cYL
a——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 WR——实际财富 YL——工作收入 c—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 例
AE曲线移动引起均衡产出水平的变动,所引 起的产出变动量取决于AE曲线的斜率。
2021/6/28
19
既然,
AE曲线的移动决定经济中均衡产出的变动;
均衡产出的变动量大于AE曲线移动的量,且随 着AE曲线斜率的增加而增加。
那么,
什么引起AE曲线的移动?如果可能的话,政府 可以用什么方法使AE曲线移动?
2021/6/28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民收入的核算1.宏观经济的流量循环过程在宏观经济的流量循环中,整个宏观经济由四个部门、三个市场组成。
四个部门分别是家庭、厂商、政府及国外经济部门;三个市场分别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四个部门在三个市场中发生如下经济往来:在生产要素市场,家庭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并获取相应的要素收入;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并支付要素价格。
在产品市场,家庭将其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厂商生产的产品,形成消费支出,剩下的收入则会作为储蓄进入金融机构,转化为厂商的投资。
政府向家庭和厂商征税,获取财政收入,并用于购买所需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购买支出。
国外经济部门同本国发生贸易联系。
从收入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投入生产的所有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它等于家庭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就是通常所说的国民收入;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社会购买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2.衡量GDP的总支出法总支出法又称为产品流动法,是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求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之和。
根据支出主体的不同GDP可分为以下四部分: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支出(G)和净出口(NX)。
可用公式表示为:=+++GDP C I G NX上式为国民收入恒等式。
等式的左边为总收入(即国内生产总值),右边为总支出。
(1)消费支出消费支出通常被定义为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①耐用消费品支出;②非耐用消费品支出;③服务,主要指用于医疗、教育、保险、交通等方面的支出。
南开大学宏观经济-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循环PPT课件
=国民净产值 (8)+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
支出法
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1. 消费(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以 上。 2. 固定投资(fixed investment):分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 投资,“固定”表示这类投资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分为重置 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与净投资。 3.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 它不代表产品和劳务实 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 的存货积累。 4.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 总和。(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核算体系) 5. 净出口(net 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 国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值。
3. 失业率;失业者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 具有劳动能力、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 人员。
已失业人数 社会失业率 = 劳动力总人数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循环
一、两部门收入循环模型
生产要素市场 成交额为 NI
租金、工资、利息、利润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最终产品和服务 家庭用于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通常把名义GDP折算成实际GNP所用的价格指数,称为 GDP的平减指数( GDP Deflator=名义GDP/实际GDP)
2、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收入统计中的国民原则和国土原则。
(1)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常住居民)所创 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收入, 即GNP; (2)国土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 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国民收入,即GDP。 二者统计内容一致,差别就在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的 重要性相对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的重要性 相对上升,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
《国民收入的决定》PPT课件
Home
精选PPT
图4—7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续)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C,S
A
c=c(y)
a
s=s(y)
45°
O y0
y
-a
Home
精选PPT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续)
2、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 而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MPCc或者 bc
y
y
MPC dc dy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Home
APC c y
精选PPT
c=c(y)
表4—1 单位:元 (1) 收入
A 9 000
B 10 000
C 11 000
D 12 000
=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即 GDP=Y=C+S+T+M
从总需求的角度看, 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国外 需求
即GDP=Y=C+I+G+X
Home 精选PPT
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X
G C
厂商
国外部门
政府 G
商品市场
M
T
C
居民户
I
Hale Waihona Puke Y要素市场Y
S
Home
金融市场
精选PPT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E 13 000
F 14 000
G 15 000
Home
南开大学宏观经济学讲义(高乐咏)-1
三、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般物价水平
•一般利率水平
•失业率 = 以已失业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 劳动力总人数
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 摩擦性失业率 + 结构性失业率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循环
NI = GNP - 折旧 - 间接税 = NNP - 间接税
GNP与GDP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都是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规模的宏观指标;但前者强 调的是国民的概念,后者强调的是国境的概念。现在越来 越多的人使用GDP以取代GNP。两者差异主要存在于“来 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名义GDP与实际GDP
1987 年的名义 GDP 1993 年的名义 GDP 1993 年的实际 GDP
F
Q
其中 表示最大可能产量; PROD 表示要素的生产率
表示全部要素存量;
实际总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实际产量与要素投入
的关系 Q q( F , PROD)
Q
Q
F F 在相同的生产力条件下, 和 的差异就由就业水平决 定,即取决于 和 的差别。
P
CAP1 AS1
CAP2 AS2
O Q1 Q2
Q
W = w •P
货币工资(名义工资)
P
AS
CAP
P4
P3 P2 P1 w1 w2 w3 L1
W’ W w = W/P
实际工资
Q1
Q2
Q3 Q Q
L2
FE
充分就业时的 劳动供给水平
LD
劳动需求曲线
F
L Q=f(L)
总结宏观经济学2
总结宏观经济学2第一篇:总结宏观经济学2总结:宏观经济学2(2009-08-02 21:48:12)转载标签:财经第二章收入决定模型简单收入决定模型假设:P不变,即无通胀,也即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无论需求多少总能以不变价格提供相应供给量。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称为凯恩斯定律,背景是大萧条,此时增加需求只会使闲置资源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中收入和就业如何决定。
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粘性。
在正常状态和经济高涨时也不太适用)2只考虑产品市场,投资与利率无关;3汇率水平不变。
(四部门经济中才写上)均衡:产量或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y为产出或收入≡c+s,E为支出或需求≡c+i(消费投资支出),IU为非计划投资。
y >E则IU>0, y均衡产出公式:y=E=c+i表示:收入决定于需求。
(y=c+s 表示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用于储蓄)i=s(上两式联立得)表示计划投资=计划储蓄二部门均衡:y=c+ic=a+βy得到y=a+i/1-βk=1/1-ββ为MPC边际消费倾向。
K:投资乘数,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
三部门均衡:定量税下:y=c+i+gc=a+β(y-t+tr)得到y=a+i+g+βtr-βt/1-β政府购买乘数kg=dy/dg=1/1-β税收乘数kt=-β/1-β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平衡预算乘数kb=1-β/1-β=1注意: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即kg>ktr=│kt│,因此改变政府购买对宏观效果大于改变转移支付和税收(当然可以减税增加y)。
平衡预算乘数(考察政府收支策略):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可以看出因kg>kt,所以政府购买增加100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税收增加100导致国民收入减少量;而ktr=kt则表示增加100转移支付引起收入增加=税收增加100导致收入减少。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一般只考虑定量税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郭金兴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guojinxing@
2014年2月22-23日
本章主要内容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不存在政府和国外部门,只有家庭和企业,企业投资
是自发的,不随产量和利率而变动
无限供给,即需求的变动只影响产量和收入,不影响
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经济社会的收入
(总供给)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计划支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为互补关系、
消费倾向随收入递减,储蓄倾向随收入递增
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为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
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由莫迪利安尼提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期规划消费支出,使得
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消费最优化
年轻人收入偏低,消费超过收入;中年收入增加,收入超过消费; 积累的储蓄用于养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0 19000 15000 10000
C=3000+4/5DI
5000 3000
0
45° 5000 10000 15000 20000
DI
AE
45°
C C MPC D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1 C0
E
C
O
NI0
NI1
NI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形 AE
45°
O
NI
三、投资函数
投资收益 投资决策
(未来收益的现值)
如果投资收益在以后若干年连续发生,那么现值为:
Rn R1 R2 PV 2 (1 r ) (1 r ) (1 r ) n
2. 投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 需求价格:投资者对一项投资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
DP PV Sv
供给价格:投资的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格和装置成本。
C dC MPC DI dDI
•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与上述定义 相仿,公式为
S dS MPS DI dDI
这样,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就可以一般地写成:
C C MPC DI ; S S MPS DI
根据收入分解的基本原理,我们有:
W’ W w = W/P
实际工资
Q1
Q2 Q
Q3 Q
充分就业时的 劳动供给水平
LD
F L
Q=f(L)
生产函数
BACK
三、总供求的均衡及变动 这里我们把 AD 和 AS 结合在一起,讨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定问题。其原理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决定价格相似, 但这里我们更重视的是收入。 以下各图所表示分别是两条曲线变动时对均衡国民收入可 能发生的不同影响。
P
AD
AS
P1 E
P*
O
Q1
Q*
Q2
Q
P
AD2
AD3 AS
AD1
P3
P2
E3
E2
P1
E1
O
Q1
FE Q3
Q
P
AD
AS
AS’
E1
P1
P2
E2
O
FE1
Q2
FE2
Q
第二节
NI - AE 模型中的总支出
一、总支出与总收入的关系 •恒等式与行为方程
NI AE C I GP
Y C I GP
货币工资(名义工资)
P
AS
CAP
P4 P3 P2 P1 w1 w2 w3 L1 L2 FE
W’ W w = W/P
实际工资
Q1
Q2
Q3 Q Q
充分就业时的 劳动供给水平
LD
劳动需求曲线
F L
Q=f(L)
生产函数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FORWARD
W = w •P
货币工资(名义工资)
P
AS
CAP
P4 P3 P2 P1 w1 w2 w3 L1 L2 FE
第二章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AD-AS”模型
第一节 总供求的基本理论-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般物价水平:总需求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需 求曲线相同,但原因不同。不可用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来解释
•货币收入:对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影响,外生变量
AE 中的任何一部分增加,都会使AD向外移动 •时间偏好:利率对时间偏好的影响
可支配收入 消费 储蓄
DI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C 3000 7000 11000 15000 19000
S -3000 -2000 -1000 0 1000
C = 3000 + 4/5 DI
S = -3000 + 1/5 DI
两个重要概念
•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新增收 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
购买成本
投资成本
+ 等额存款的利息
(机会成本)
1. 预期收益的现值 我们用 PV表示现值,用 R 表示未来收益,r 表示利率(贴现率) 则有:
或者
PV (1 r ) R R PV (1 r )
例如,当利率为10%时,一年后收入的1100元,只相当于现 在的1000元。因为
1100 1000( PV ) 1 0.1
MPC MPS 1
因此,储蓄函数还可以有另外的表示方法
S C (1 MPC ) DI
根据类似的原理,我们分别把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定义为:
C APC DI
S APS DI
显然,
APC APS 1
假如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如我们数字例子中显示的那样), 那么消费支出曲线如下:
收入的增加导致AD向外移动
P
P1
AD’ NI
AD
O
Q1
NI = P •Q
Q
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1. 总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 总供给函数
AS f ( P)
凯恩斯的简单AS曲线 P AS
O
FE
Q
根据凯恩斯这种简化的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实现以前, 产量的增加不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在充分就业实现以后 任何企图增加总产量的努力都只能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实际产量不会有任何增加。这种简化对分析问题有帮助,但 过于简化使其与现实的距离太远。
SP Pt ac
DP > SP , 投资会增加
DP < SP,投资会减少 DP = SP,投资不变
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DP SP
R 下降会导致DP曲线向外移动
DP1
DP2
SP
I*
I**
I
3. 市场利率与总投资的关系 注意,这时的投资供给价格曲线不再是水平的曲 线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为什么? DP SP DP2
•完整理解总支出对总收入的决定:
注意两个方程中 I 的含义有所不同, 这个细微的差别经 常被遗忘,包括一 些职业经济学家
短期分析
微观与宏观视角的不同
二、消费函数
•反映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这里我们主要 关心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C = F(DI) •根据对 NI 的分解,我们有 DI = C + S
后凯恩斯主义者对总供给曲线的修正 P AS
O 对修正后的AS曲线的解释
FE
Q
•要素质量不同,效率有差异,
•厂商之间对高质量要素的争夺,导致要素价格攀升 •充分就业不等于到达生产力极限
2. 总生产函数与生产力极限
生产能力:用一定时期“可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表 示
Q f ( F , PROD)
F
Q
其中 表示最大可能产量; PROD 表示要素的生产率
表示全部要素存量;
实际总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实际产量与要素投入
的关系 Q q( F , PROD)
Q
Q
F F 在相同的生产力条件下, 和 的差异就由就业水平决 定,即取决于 和 的差别。
P
CAP1
CAP2
AS1
AS2
O Q1 Q2
Q
W = w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