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基础隔震、消能减震、振动控制的原理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解析基础隔震、消能减震、振动控制的原理和分类。
工程中的隔震(振)分两种情况:(书本内容)
(1)阻止振动的输出。(主动隔震)
(2)阻止振动的输入。(被动隔震)
第一种隔振情况实际上是力的隔离,即使动力机器产生的不平衡力或地铁车辆产生的冲击力降低,不传入或减少传入到地基中。
第二种隔振情况实际上是基底振动的隔离。
隔震的原理:
隔震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建筑与基础之间设置一个柔软的隔震层,利用水平刚度相对很小的隔震装置减少地震对上部结构的作用。在建筑的上部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支座,当发生地震时,隔震支座上下结构发生相对水平位移使隔震支座发生弹性变形耗散能量、使结构的基本周期由常规的
0.3s~1.2s延长至隔震结构的2.0s~4.0s、使上部结构的震动近似为缓慢的“整体平动”和使结构处于弹性状态,从而地震作用大大减少。
建筑隔震的分类:
1,按技术类型划分:1)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
2)摩擦滑移隔震技术
3)滚动隔震技术
4)碟形弹簧竖向隔震技术
5)复合隔震技术
2,按隔震层位移划分:1)基础隔震2)层间隔震3)大跨空间屋架或网架支座隔震4)房屋内部
局部隔震
消能减震的原理: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构件)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装置(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耗能元件分为:
1)数度相关型耗能元件,如线性粘滞或粘弹性阻尼器。
2)位移相关型耗能元件,如金属屈服型或摩擦型阻尼器。
3)调谐吸震型耗能元件,如TMD,TLD。
振动控制原理:
在工程结构的特定部位装设某种装置(例如隔震垫等)或某种机构(例如消能支撑、消能剪力墙、消能节点、消能器等)或某种子结构(例如调频质量等)或施加外力(外部能量输入)或调整结构的动力特性,使工程结构在地震(或风)的作用下,其结构的动力响应(加速度、速度、位移)得到合理的控制,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中的人员仪器设备的安全和处于正常的使用环境状况。
振动控制分类:
1)从控制对外部能量需求的角度,结构控制可分为:被动结构控制、主动结构控制、半主动结
构控制、混合结构控制。
2)从被控结构的特性划分,结构控制可分为柔性结构控制与刚性结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