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生集团模式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医生集团模式调查
一、产生背景
在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签约医生集团早已是医生的一种主要自由执业方式,而在中国,医生集团才刚刚兴起。今年年初,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最大程度上简化多点执业程序,鼓励探索备案制。随后,各地陆续出台实施方案,落实医生执业“松绑”政策。在社会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被解除“捆绑”的医生看到更多的执业机会,资本也从中预测到新的商业可能,医生集团营运而生,并一跃成为健康医疗领域的热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国内已经组建起30余个医生集团。1月,张强医生集团宣布首轮谨慎融资5000万,后于10月公开发文退回5000万元融资;5月,成立仅两个月的“大家医联”获得2000万投资;9月,挂号网宣布更名为“微医集团”并完成3.94亿美元C轮融资;12月,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宣布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新四板)挂牌上市。
二、概念概述
医生集团又称“医生执业团体”或“医生执业组织”,是由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英文名为“Medical Group”。实质上,医生集团就是一个利益团体,一个成功的医生集团需满足以下四点:以医生为主导,以利益为纽带,有律师参与制订游戏规则,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医生可以单干,可以是夫妻,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联合。能力强的成为“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一般医生可以成为医生集团的雇员。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可以称为“诊所”,也可以叫“工作室”,上规模的甚至可以称为“医院”。
三、发展模式及典型代表
中国的医生集团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体制外医生集团、体制内医生集团和移动医生集团。
1.体制外医生集团模式
主张医生完全脱离体制,全职自由执业,但要求加入医生集团必须是成熟专家或团队。医生加入医生集团后,由医生集团负责联系对口执业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或医生集团下属的手术中心行医。医生团队与医院签约,医生集团与医生团队签约,并成为这些医生团队的母体,医生通过医疗服务获得收入,按照国际惯例,支付方为保险公司。
2.体制内医生集团模式
主张医生不离开医院的情况下,在工作之余采取医生多点执业的模式加入医生集团。由医生集团根据医生所长在医生集团实行组团、排班上岗。由医生集团为签约医生提供对口执业医院(以基层公立医院和高端私立医院为主)开展医疗服务。医生集团对签约医生采取多劳多得的奖励方式。
3.移动医生集团模式
主要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医生集团实现跨地域、跨医院、跨科室协同合作,可以为医生团队免费提供咨询,包括品牌传播、客户开发、服务运营、支付体系、法律风险控制等服务。让医生不离开医院也能享受医生集团红利。
四、运营机制
目前国内主流医生集团都设立了自己的工商主体。从经营范围来看,医生集团以轻资产的咨询类公司为主,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医疗/健康技术相关、医疗器械相关、投资管理与咨询等。公司的注册资本数额各有差异,在符合相关法
律规定的情况下,取决于股东对公司的定位和发展规划。下表是目前国内10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医生集团及其依托机构。
五、盈利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医生集团本质还是通过出售医疗服务获得盈利,原则上是医师们合伙进行独立执业,其盈利模式与独立执业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相比独立执业医师,会有盈利收入汇集与分配的集体决策过程。
当传统医生集团不断规模化、跨地域化、全产业链化,会由此逐渐演化为医疗集团。在这些大型集团公司中,医疗服务不再是集团唯一的收入来源,医师也不再是雇员的多数组成,所提供的更倾向于横跨医疗金融—诊疗服务—护理服务—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以会员制的方式从患者的生活足迹而非诊疗足迹的角度提供服务并深挖价值。美国的凯撒集团就是这一类医疗集团典型的例子,目前在全美拥有十几家医院和数十万雇员。对标中国的话,目前有和睦家——提供医疗服务能力强但提供医疗金融服务能力弱;泰康人寿——提供医疗金融服务能力强但提供医疗服务能力弱。
从发展前景来看,由于中国医师职业本身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待遇、工作强度、医患纠纷等),传统意义上的医生集团在中国拥有着较强的发展动力。至于像“大家医联”这类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商,乃至“微医集团”,更多的只是借助医生集团的概念进行互联网医疗的探索,其盈利模式更应对标互联网公司而非传统医生集团。相比张强、万峰医生集团,他们的模式更接近“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其盈利模式的探索更注重于对互联网而非医疗本身的探索,其前景更依赖于互联网医疗这一特定领域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