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类的病害

合集下载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目第一章绪论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任务是什么?2.水产动物病害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如何?3.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原)有哪些?4.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怎样?5.如何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6.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有哪些?7.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包括哪些内容?8.我国目前渔业水质的状况如何?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2.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其结构特征怎样?3.病毒的基本结构有哪些?4.病毒的分类原则和病毒命名规则最主要包括哪些?5.病毒复制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6.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其传播方式有哪些?7.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有哪些?8.病毒有哪几种感染类型?9.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并说明各构造的生理功能。

10.什么叫细菌的生长曲线?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各期的有哪些主要特征?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如何?12.细菌的致病机理怎样?13.细菌的感染途径如何?细菌感染后出现哪几种感染类型?14.真菌有哪些基本特点?15.多细胞真菌的基本形态构造怎样?16.真菌的繁殖方式怎样?17.寄生虫有哪几种寄生方式?18.寄主可分为几种类型?其特征如何?19.寄生虫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感染?20.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免疫学基础1.鱼类有哪些主要免疫器官?其功能如何?2.抗原的定义是什么?抗原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免疫佐剂的生物学作用和作用机理怎样?4.抗体的定义是什么?抗体的机构和功能怎样?5.抗体有哪些生物学活性?6.抗体的血清型怎样?7.xx多xx抗体?xxxx抗体?8.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有哪些特点?9.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特点如何?10.疫苗的种类及其应用怎样?第四章药物学基础1.药物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阐述渔药药学在药物学中的地位。

人工养殖的鱼虾蟹贝为何易得病

人工养殖的鱼虾蟹贝为何易得病
缺乏营养
养殖水体的底质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无法满足鱼虾蟹贝等水 生动物的生长需求,导致其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池塘条件
池塘结构不合理
池塘的形状、大小、深度等结构不合理,导致水生动物的生活空间受限,水质恶 化快,容易引发疾病。
池塘管理不善
池塘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管理不善,如投饵不当、消毒不彻底等,导致水 质恶化、病害传播快等问题。
西药使用不当
使用西药时,药物用量、用药时间等控制不当,易导致药物中毒 、耐药性产生等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不成熟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鱼虾蟹贝疾病的 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 形成完善的治疗体系。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池塘养殖鱼类大规模死亡事件
01
02
03
养殖密度大
为了提高产量,池塘中养 殖密度过高,导致水体中 的溶氧量不足,影响鱼类 的正常生长。
VS
饲料投喂不当
养殖者可能因为缺乏科学投喂知识,导致 饲料投喂不当,使鱼虾蟹贝容易感染疾病 。例如,过度投喂可能导致肥胖和代谢障 碍,进而引发疾病。
药物使用问题
滥用药物
部分养殖者滥用药物,如抗生素和抗菌剂 等,以试图治愈鱼虾蟹贝的疾病。然而, 这种做法往往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并导 致耐药性菌株的出现,使得疾病更难以控 制。
水温变化
养殖水体的水温变化过大,超过 了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的适应范 围,导致其生长受阻,抵抗力下 降,容易感染疾病。
水质污染
养殖水体受到外界污染,如工业废 水、农业污水等,导致水生动物生 病。
底质问题
底质恶化
养殖水体的底质污染严重,如残饵、粪便、死亡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分解过 程中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导致底栖生物无法生存,从而引发疾 病。

螃蟹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螃蟹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螃蟹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常见问题】螃蟹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图:螃蟹养殖【专家解答】一、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方法:(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0.1—0.2PPM。

二、烂肢病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治疗方法:(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呈0.1—0.2PPM。

(3)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

三、腐壳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

(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

●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四、蟹奴病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噬菌蛭弧菌在虾蟹养殖中的使用

噬菌蛭弧菌在虾蟹养殖中的使用

噬菌蛭弧菌在虾蟹养殖中的使用噬笛蛭弧菌是自然界的有益菌之一,它可以寄生于致病菌中裂解细菌。

噬菌蛭弧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缺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且能发挥作用,受光照、天气变化影响较小,适应性较强,特别适合高温季节使用,不会造成水体缺氧。

噬菌蛭弧菌为广盐性,海水、淡水水域均能生存;噬菌蛭弧菌既能在酸性环境中生存,也能在碱性环境中存活,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

噬笛蛭弧菌虽然在防治虾蟹病害、促进生长上有显著的作用,但须采用科学的使用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适时使用在虾蟹病害的防治上,使用噬笛蛭弧菌,不论是浸泡、泼洒或内服,都只是起到一个”接种”的作用,即向养殖水体或虾蟹体内输入一定数量的菌种,让其利用合适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快速繁殖,逐步成为养殖环境或虾蟹体内的优势菌落,通常这段时间需要3~5天。

而噬笛蛭弧菌大量吞噬有害细菌,抑制或消灭有害细菌群,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尤其是当有害细菌数量过多时,这个过程则更长。

为此,我们在使用噬笛蛭弧菌来防治虾蟹病害时,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虾蟹发病规律和病情预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把握时机,提前5~10天使用,使之在病害大举侵袭前就形成优势菌群,将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

二、根据虾蟹发病规律用药,科学使用虾蟹发病通常有以下四个因素:一是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如温度的变化、溶氧的不足以及水体过肥等,都会导致虾蟹发病;二是病原体因素,消毒不彻底使养殖环境带有致病菌,或周围养虾蟹的塘口发病,通过流水传染;三是种质因素,虾蟹苗种不纯,本身带病菌,或体质瘦弱适应环境或抗病能力差;四是人为因素,饲养管理不得法;投喂饵料不足,营养太差;敌害的侵袭和人为的惊吓也会使虾蟹致病。

通常虾蟹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一是5、6月份幼体发病高峰期;二是7、8月份高温发病期。

因而,在使用噬菌蛭弧菌防治虾蟹病害上,一定要根据发病的原因、流行的规律及发病高峰期,抓住关键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噬菌蛭弧菌的防病治病功能。

虾蟹类的寄生虫病--SS课件

虾蟹类的寄生虫病--SS课件
3. 栖息地: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 ,形成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和闽 江水系4个种群。
7
8
b虾蟹类的寄生原虫病
1. 虾蟹类共患的原虫病: ① 微孢子虫病 ②固着类纤毛虫病
9
➢微孢子虫病(M icr o s p r id ia n s)[微粒子虫病]
一种人畜共患病,易感人群包括免疫缺陷者、带 隐形眼镜者及老年人,近年来发现HIV感染者或艾 滋病患者常并发感染微孢子虫,也是引起HIV感染 者或艾滋病患者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20
虾蟹类已发现的常见病害现状
病害类型: ①病毒性 如 中国对虾杆状病、河蟹颤抖病、疱疹状病毒 ②细菌性 如 红肢病(红腿病)、烂眼病、烂鳃病、气单胞
菌病、白黑斑病。 ③真菌性 如 虾蟹中最常见的是链壶菌、离壶菌 、假丝酵
母菌属酵母菌 ④ 其他生物性疾病 如 虾疣虫病 海藻附生病 ⑤ 非寄生性疾病 如 白黑斑病 痉挛病 软壳病、黑鳃病
4
中国对虾
河蟹(青蟹)
斑节对虾
5
6
Ø河蟹 个体简介
1. 其他名称: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学名 中华绒螯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节肢动 物门、甲壳纲、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 绒毛而得名。
2. 主要特征:
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 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 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 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 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
• 在1975年,Lightner等。发现这种寄生虫的孢子最初在虾 肌肉纤维之间内寄生发育,最后转移到肌肉组织内
• 在1990年,Sindermann,发现这种微孢子虫感染范围增加 到虾的心脏、鳃、胃神经系统和性腺组织内

虾蟹类的寄生虫病

虾蟹类的寄生虫病
2 、症状: 少量感染无显著症状,严重时,鳃、体表和附肢上有一层灰黑色绒 毛状物,病蟹的鳃部、头胸部、腹部和四对步足都有大量纤毛虫附生( 图3、4)会影响鳃丝对氧气的交换,使虾、蟹对缺氧的忍耐力下降及摄 食和蜕壳机能。所以当水中溶氧稍有不足时,可引起虾、蟹的大批死亡
3、流行情况: 全球性疾病,对育苗和养成都有危害,尤其危害虾蟹的幼体
3.产地: 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朝鲜西部沿海。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省及天 津市沿海是对虾的重要产地。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河 蟹 ( 青 蟹 )
?河蟹 个体简介
1.其他名称: 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学名 中华绒螯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节肢动 物门、甲壳纲、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 绒毛而得名。
2.主要特征:
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 。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 ,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 ;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 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
3.栖息地: 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 ,形成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和闽 江水系4个种群。
? 在1990年,Sindermann,发现这种微孢子虫感染范围增加 到虾的心脏、鳃、胃神经系统和性腺组织内
? 1994—1996年期间,印度科学家P.Ramasany、Jayakumar 和英国科学家G.P.Brennan等合作,对狄鲁汉微孢虫引 起印度对虾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感染 狄鲁汉微孢虫的对虾通常在腹部肌肉呈现白垩色,并带有 坏死现象。严重感染的病虾游泳呆滞、行动迟缓身体虚弱 和萎靡不振。病虾肌肉在显微镜下发现其肌原纤维变质, 细胞结构被严重损坏,在肌肉组织问遍布有大量微胞虫的 孢子)

虾蟹健康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

虾蟹健康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

虾蟹健康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第一章水质管理所有的水产养殖动物都不能离开水而生存。

都需要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氧气(溶解氧)进行呼吸活动,有些品种的皮肤、肺已经能进行气体交换(龟、鳖、鳗、黄鳝、泥鳅、乌鳢、河蟹等),但仍离不开水的滋润;水生动植物(称浮游生物),水生高级动植物,都要进行光和作用和呼吸运动,对气体交换产生影响;有机物碎屑、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海湖入口河叉的农业化肥农药残留物及毒物;海区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水质变化,如密集滩涂养殖引起的富营养化;某些旺生藻类或水生生物排泄的毒性物质,俗称赤潮,都对养殖水体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天气突然变化的水体分层、泛池、低气压、暴雨、久旱等等都可在短期内造成水产养殖的巨大损失甚至全军覆灭,血本无归。

因此水质是水产养殖业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指标。

观察检测水质,调控水质是养殖业者每时每刻都不敢松懈的日常工作内容,是养殖成败的技术关键。

1、如何培育优良水色?水色是指溶于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微生物、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粘土以及胶状物等)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

培养水色包括培养单胞藻类和培养有益微生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

良好的水色标志着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健康平衡,是健康养殖的必要保证。

要求肥水的同时要同时培养活菌,活菌类的产品有“EM金露”、“超浓缩EM 露”、“水产清道夫”或“EM菌旺”。

良好的水色有下列优点:A、可增加水中的溶氧。

B、可稳定水质,降低水中有毒物的含量。

C、可当饵料生物,提供养殖对象的天然饵料。

D、可减少水体的透明度,抑制丝藻及底藻的滋生。

透明度的降低有利于养殖对象防御敌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E、可稳定水温。

F、可抑制病菌的繁殖。

优良水色种类(一):茶色、茶褐色水(如图)这种水色的水质肥、活、浓。

水中的藻类以硅藻为主,如三角褐脂藻、等边金藻、新月菱形藻、角毛灌、圆筛藻等,这些藻类都是养殖对象苗期的优质饵料。

噬菌蛭弧菌在虾蟹养殖中的使用

噬菌蛭弧菌在虾蟹养殖中的使用

要点二
频率
噬菌蛭弧菌的使用频率应根据虾蟹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来 决定。在养殖初期,建议每周使用一次,随着虾蟹的生长 ,可以逐渐减少使用频率,但至少每两周使用一次。在环 境变化或虾蟹出现疾病时,应增加使用频率。
使用时机和方式
使用时机
噬菌蛭弧菌的使用应尽早开始,最好是在虾蟹苗种放养 后立即开始使用。这样可以迅速建立噬菌蛭弧菌的优势 菌群,提高虾蟹的抗病能力。在虾蟹蜕皮、繁殖、运输 前后使用,也可以有效提高虾蟹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05
养殖中的前景和挑

前景和应用潜力
生物防治
01
噬菌蛭弧菌能够有效地防治虾蟹病原菌,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保障虾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促进生长
02
噬菌蛭弧菌能够产生多种酶和营养物质,促进虾蟹的生长和发
育,提高养殖效率。
改善环境
03
噬菌蛭弧菌能够降解有机物和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为
虾蟹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抗病毒作用
噬菌蛭弧菌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疾病的症 状。
3
修复受损组织
噬菌蛭弧菌可以修复虾蟹受损的组织,促进虾蟹 的恢复。
提高产量
提高生长速度
噬菌蛭弧菌可以促进虾蟹的生长,提高产量 。
提高饲料利用率
噬菌蛭弧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浪 费。
提高繁殖率
噬菌蛭弧菌可以提高虾蟹的繁殖率,增加产 量。
噬菌蛭弧菌在虾蟹
03
养殖中的应用
预防疾病
增强免疫力
噬菌蛭弧菌能够增强虾蟹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改善环境
噬菌蛭弧菌可以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预防流行病
噬菌蛭弧菌可以预防虾蟹养殖中的流行病,提高养殖成功率。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诊断与检测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诊断与检测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诊断与检测技术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然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不可避免。

病害的早期诊断与有效的检测技术对于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以及目前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技术。

一、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害1. 鱼类病害鱼类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鱼类病害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感染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鱼类生长迟缓、器官损伤以及死亡。

2. 虾类病害虾类病害同样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的虾类病害包括白斑病、黄头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虾体发育异常、免疫功能下降。

3. 螃蟹病害螃蟹养殖也常常受到各种病害困扰。

常见的螃蟹病害包括软甲病、绿蟹综合症等。

这些疾病会使螃蟹腿部变软、免疫力下降,甚至导致死亡。

二、病害的诊断技术病害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十分重要。

以下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病害诊断技术。

1. 临床症状观察法通过观察水产动物的临床症状,比如行为异常、食欲减退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病害。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对于一些病害的早期诊断不够准确。

2. 病原体分离法通过从患病的动物体内分离出病原体,进一步鉴定病原体种类。

这种方法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病害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的存在与类型。

病原体的DNA可以通过PCR 扩增并进行特异性检测,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三、病害的检测技术及早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病害检测技术。

1.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病动物的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来确定动物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可以提前判断动物是否受到了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2. 细胞学检测细胞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病动物体内的细胞变化来诊断病害的。

可以通过细胞培养、镜检等方法进行细胞学检测。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成为常见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病害类型鱼类疫病鱼类疫病是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它会导致鱼类生长迟缓、死亡等问题。

常见病害有鱼型瘟疫、白点病、红斑病等。

虾蟹病虾蟹病是指对虾、蟹等贝类生物的病害,常见的病害有非特异性细菌病害、白壳病、黄体病等。

虾蟹病害严重时会导致虾蟹集体死亡,影响产量。

藻类病害藻类病害是指水体中的藻类受到疾病侵染而受损的现象,常见的病害有苗藻病、赤潮等。

藻类病害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效果。

防治措施疫苗接种部分鱼类疫病可以通过接种有效的疫苗进行防治。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不同鱼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时机都会有所不同。

流水养殖采用流水养殖方式可以减少水体的病原物以及鱼类病原体的传播,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在流水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的良好。

采用生态养殖方式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环境,减少水质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同时,生态养殖方式也可以促进水生态环境中生物链的形成,减少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预防病害的效果。

提高生物免疫力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等水生生物免疫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

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增加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强水生生物抵抗能力等方式来提高生物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病害的效果。

病害防控药物对于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防控药物进行处理。

但需要注意,防控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病害种类进行选择,并根据药物使用说明书中的指导方法进行使用。

结束语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流水养殖、生态养殖方式、提高生物免疫力、病害防控药物等。

了解各种病害的防治措施,可以在水产养殖中保障养殖效益和生产安全。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蟹、虾最容易被感染这种寄生虫病!.doc

蟹、虾最容易被感染这种寄生虫病!.doc

蟹、虾最容易被感染这种寄生虫病!概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寄生虫是众多水产动物病害中的其中一种。

而特别是纤毛虫,最容易感染蟹和虾,当然其它水产动物也很容易被感染。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该病的高发期,而且不同阶段的水产动物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一、纤毛虫产生的原因1、环境因素,当残饵粪便底层有机质增多,底质恶化,有害菌群大量繁殖为纤毛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水产动物本身体制因素:特别是虾类多次应激,体制弱时,行动迟缓易趴在底部,导致纤毛虫寄生附着。

二、虾蟹感染纤毛虫的症状1、纤毛虫能在对虾全身寄生、污泥等附着在纤毛虫上,手摸起来像一层滑的油状物。

2、严重寄生时,对虾全身长满纤毛虫、口器不能张口,眼睛不能伸缩转动,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变慢。

3、腮部挂有污物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制下降,继发感染细菌或病毒,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

4、当大量纤毛虫寄生在对虾身上时会阻碍对虾脱壳使其脱壳困难影响对虾的生长。

5、它们附着在虾蟹的体表、附肢的甲壳上和成体的鳃上,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看出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

6、在幼体常出现在头胸甲附肢的基部和幼体的尾部,在成虾则常出现在鳃上和头胸甲的附肢上,感染严重的虾,鳃丝上布满了虫体,且经常与丝状细菌和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在虫体之间还黏附一些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污物等,肉眼看上去鳃部变黑,所以有人也称为黑鳃。

7、在显微镜下检查时,发现鳃本身的组织并不变黑。

外观变黑是虫体和污物的颜色。

这些虫体和污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和鳃表面的气体交换,降低了对虾对缺氧的耐受力,很容易发生窒息死亡。

8、患病的成虾或幼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就更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结果会引起宿主的大批死亡。

三、纤毛虫的预防1、在养殖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水的盐度、温度、透明度。

保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不要有大的变化,需要定期测量水质指标,采取增氧措施,以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

淡水虾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虾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农技推广·渔政渔业淡水虾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湖南地区淡水虾蟹养殖品种主要有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青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等,据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克氏原螯虾产量为35.95万吨、南美白对虾产量为0.73万吨、青虾产量为0.29万吨、罗氏沼虾产量为0.09万吨、中华绒螯蟹产量为0.67万吨,其中克氏原螯虾产量居全国第三,占全国养殖总产量的15.02%。

一、养殖病害发生原因在养殖过程中,池塘底淤出现粪便及残饵等有机质沉积、水体氮碳失衡,随着水温升高,底泥病原微生物代谢繁殖增加,加剧池塘水质变坏。

养殖户缺乏对养殖苗种质量监管和检测的有效手段,苗种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养殖企业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和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凭经验,常出现投喂不当、水质调控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及时等问题。

以上因素均可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淡水虾蟹常见疾病1.病毒性疾病 ①白斑综合征。

白斑综合征病毒是水生甲壳类动物感染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体之一,感染该病后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宿主范围广。

感染后病虾蟹行动迟缓,不摄食,肠胃空,体弱、弹跳无力,头胸甲易剥离,鳃水肿,肝胰腺肿大糜烂,颜色变浅,体色微红,甲壳上有白色斑点。

②偷死病。

由野田村病毒引起,病虾肝胰腺颜色变浅、萎缩,肠胃空,生长缓慢,游泳性能下降,沉底陆续死亡,不易被养殖者观察到,故被称为偷死病。

③传染性组织坏死病。

由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引起,病虾身体畸形,生长缓慢,死亡率不高,但会导致个体大小参差不效杀死虾蟹体内病毒而不伤及虾蟹的药物,因此在养殖生产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主要通过调动、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提高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流行和暴发,降低养殖风险。

防治措施: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消灭病原微生物;在苗种选择上要选择苗种大小规格一致、体表干净、附肢完整、反应快速、肠道饱满、游动时活力强且有明显方向性的健康苗种;日常监测养殖水体水质情况,定期泼撒益生菌类及藻类维护水质稳定;做好投喂管理,定期在饲料中拌入益生菌、黄芪多糖、三黄粉等提高虾蟹机体的免疫力。

第11章 虾蟹类疾病

第11章 虾蟹类疾病
动减缓,对外交刺激不敏感,并伴有蜕壳不遂的特征, 但四肢尚能伸直。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河蟹的指 节前端开始出现微红色,并逐渐向上延伸。此时观察 病蟹,常出现步足将身体支撑的现象,而且支撑的时 间逐渐变长,进而可发现支撑的步足出现“颤抖” 间逐渐变长,进而可发现支撑的步足出现“颤抖”现 象。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河蟹步足中的长节和腕 节肌肉出现病变、萎缩,解剖发现部分肌肉呈现水样 状,步足不能回伸,站立不稳,附肢抖动不停,全身 抽搐痉挛,无力翻身。病蟹不脱壳,体内积水,3~4 抽搐痉挛,无力翻身。病蟹不脱壳,体内积水,3~4 天后即会死亡。解剖病蟹,可见鳃丝呈灰黄色或黑褐 色,肝脏病变十分明显,肝胰脏囊肿呈灰白色,肝组 织糜烂并发出臭味,肠道无食,而且有明显的炎症反 应,三角膜出现水肿,打开腹甲有明显的炎症。
第三节 真菌性虾蟹病
虾蟹的真菌性病以卵和幼体的真菌病危害
最大,其次为越冬期亲虾、亲蟹,在养成 期间很少发现真菌性病。真菌的菌丝都比 较粗大,在显微镜下一般都容易看到。
一、水霉病
【病原体】 病原为水霉,其种尚未鉴定。 病原体】
发病原因主要是运输时使虾蟹受伤,真菌 孢子侵入而至,此外,因水流与温度原因 也会使卵受感染。
流行情况
红腿病在全国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发病率和 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间危害最 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间危害最 大的一种病。流行季节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大的一种病。流行季节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收虾之前。有的池塘在发病后几天内几乎全池 对虾死亡。红腿病也是越冬对虾的常见病。该 病的流行季节与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密切关 系。 但对虾在环境条件变化或不良时,附肢也 会暂时变红,但鳃区不变黄,切在条件改善后 很快就可恢复原状,因此,确诊必须在显微镜 下检查到血淋巴中有细菌存在。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及其防治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及其防治
针对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疫苗研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 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制定系统性的防治策略
未来需要加强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策略的研究,制定出更为 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跨学科合作
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加强合作,共同开展虾、蟹固着类纤毛虫 病的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05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 2 Nhomakorabea强化饲养管理
提高虾、蟹的免疫力,定期监测水质,保持良好 环境。
消除病源
及时清理池塘,消除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
3
避免从染病区域引入水生动物
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染病的水生动物进入池塘。
治疗措施
使用抗寄生虫药
在明确诊断后,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如硫酸 铜、硫酸亚铁等进行治疗。
增强营养
THANKS
感谢观看
缺乏系统性的防治策略
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病原学、诊断技术等方面,缺乏系统性 的防治策略,导致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和传播。
跨学科合作不足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研究涉及到病理学、生物学、环 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各领域间的合作尚不够充分,亟 待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发展前景与应用前景
加强疫苗研发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 及其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概述 • 病原特征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诊断方法 • 防治方法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概述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定义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虾和蟹等水生 动物中。
该病害通常由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如聚缩虫、钟虫等,这些纤毛虫会在虾、 蟹的体表、附肢和鳃上大量繁殖,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生长。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病害检测、及防治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病害检测、及防治
虾蟹增养技术
01Part One
病害与防治
病害与防治
• 对虾主要疾病及危害: 1. 病毒病:对虾杆状病毒(BP)、白点症病毒(WSSV)、
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IHHNV)、微小病毒(HPV)等。
2. 细菌性:红腿病(弧菌、单胞杆菌);白斑病(弧菌);
烂鳃病(弧菌);黑斑病(弧菌、单胞杆菌) 。 3. 真菌病:肿鳃病、水霉病 4. 寄生虫病:固着纤毛虫病(钟虫、聚缩虫、累枝虫); 5. 其他生物性疾病:虾疣虫病、海藻附生病 6. 非寄生性疾病:白黑斑病、肌肉坏死病、痉挛病、软壳病
等。
• 对虾发病的原因: 1. 病原体的传播:垂直潜伏和感染;水平传播。 2. 虾类的易感性:如南美白对虾易感桃拉病毒
(TSV)、斑节对虾易感对虾杆状病毒(MBV)、 中国对虾易感微小病毒(HPV)、日本对虾易感 中肠腺坏死病毒(BMN); 3. 虾的体质强弱; 4. 养殖水环境的突变。
对虾空肠空胃症状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月份虾蟹养殖病害处理技术

四月份虾蟹养殖病害处理技术

四月份虾蟹养殖病害处理技术专刊第二期四月养殖做预防“清明时节雨纷纷,螃蟹池塘欲断魂”目前四月份螃蟹池塘死亡率较高,特别是第二壳部分问题较为突出,笔者一直在一线的技术服务,就四月份的死亡现象和较为突出的问题整编出来,仅为大家作为技术交流。

目前较为突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青苔,虫子,浑水,螃蟹死亡原因不明,脱壳不遂,部分池子理化指标不正常。

一.青苔问题。

目前的花青苔较多,这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第一引进过来的水草自带的,然后进过来的草种活后没有进行青苔处理,第二水质较清瘦,没有及时肥水;第三由于池塘老化带来的底肥足加上前期水位较浅,给青苔的生长创造了足够的条件。

第四早期使用含氮的农家肥及化肥,促进了青苔的生长;第五往年青苔暴发的池塘,塘底含有大量青苔种子。

处理方案:1前期丝状青苔以及花青苔的时候直接使用黑金刚肥水膏(以红糖厂下脚料为载体,內加腐殖酸纳以及微量元素复配)可以有效处理好青苔。

2如果是有部分青苔已经浮出水面,同时青苔未出现老化现象,A可以先使用腐殖酸纳成分产品,在使用杀青苔药品处理,最后肥水。

实践证明腐植酸钠成分对青苔抑制作用明显。

B也可以使用生物肥干撒在青苔表层,亦可有效处理好青苔。

3.如果青苔已经固在草上,可使用护草青苔净+黑金刚全池泼洒。

第三天直接使用亿菌王(以乳酸菌为主的复配菌种)肥水二.虫子问题。

A这个时期最主要的虫子为线虫、卷叶虫,专门吃吃不败(伊乐藻)的叶子。

还有其他的支角类比较多,一般临床现象是池塘水为白浊水,米汤色或者浑浊水,伊乐藻有光杆现象。

这种非常容易判别。

这种可以使用神力(阿维菌素)可有效杀灭。

B还有就是水色等等都正常,无法从表面看出来是否有虫,那么可以扯些伊乐藻拍打在白色的水瓢里面,长约0.2~1.0cm长,白色透明线虫就是。

C如果是轮叶黑藻那么就要注意是否有卷叶虫。

三.浑水。

①.泥浑水可能是由于水体缺肥,使用黑金刚+亿菌王。

②.枝角类饶足类引起的虫害可使用神力。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虾蟹类育苗基础知识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虾蟹类育苗基础知识
虾蟹增养技术
01Part One
育苗病害防治
宿主
病原
疾病
环境
幼体常见病与防治对策
• 病毒病 • 细菌病 • 真菌病 • 其他病害 • 防治策略 定期用药/对症用药
洗卵、消毒、改善环境
• 使用药物注意事项
• A、用药量要适当 • B、疗程要充足。 • C、掌握用药的时间和时机。 • D、要注意理化环境因数对药物的影响。 • E、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 出池前的调整 • 出池时机 • 计数
• 容量法 • 重量法
育苗池
集苗
计数
定容
称重
常用计数法
• 1、直接计计数法 • 2、带水容量计数法 • 3、无水容量计数法 • 4、带水重量计数法 • 5、无水重量计数法
虾苗包装与运输
包装: 塑料袋、充氧 水1/2+氧气1/2 10000-30000尾/10L
轮虫的培养与应用 数量 培养:常规/集约化 强化:藻类/营养添加 投喂:时机/减少病原 冷冻轮虫的应用
轮虫生产
卤虫应用
影响卤虫孵化率的因率
• 1、温度 • 2、盐度 • 3、解氧 • 4、光照 • 5、卤虫卵的消毒(卤虫孵化的溶器,卤虫收集) • 桡足类 消毒,处理 • 枝角类 • 裸腹蚤(人工培育)
环境因素检测
• 1、水温 • 2、水化学因子: • a、S • b、PH • c、化学耗氧量 • d、物物耗氧量 • e、H2S
生物环境的检测
• a、病原微生物 • b、浮游植物 • c、原生动物
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
• 泛池 • 有机物过多
附着基
虾蟹增养技术
01Part One
浮游植物
人工培养 浮游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七、丝状细菌病
1、病原:毛霉亮发菌、发硫菌 2、症状:附着在对虾卵、幼体体表和成虾鳃和体表,
不吸取营养,属外共栖生物,但可影响呼吸 “黑鳃”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3、流行情况:发生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中 4、预防:保持水质清洁,投饵适量,换水 5、治疗:对虾幼体:加大换水,投活饵
起步阶段:1978-1982; 大幅下滑阶段:1993-1994; 恢复与提高阶段: 1998-今;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二、对虾杆状病毒病(BP病)
1、病原: 对虾杆状病毒(BP) 属于 DNA病毒,具被膜,具三角锥形包涵体
2、症状: 摄食和生长下降,体表和鳃部常有生物附着
3、流行情况: 感染白对虾、墨吉对虾、桃红对虾、褐对虾等 二类传染病
4、诊断:依外观症状初诊 镜检血淋巴内的细菌可确诊。
5、防治: 生石灰消毒 土霉素 、氟哌酸 、大蒜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二、烂鳃病
1、病原: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 2、症状:病虾浮于水面,鳃丝灰白,尖端基部溃烂,
坏死鳃丝皱缩或脱落 3、流行情况:发生于各种养殖对虾 4、诊断:剪少量鳃丝作水浸片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高峰期8-9月,水温25-26℃。
环爪、倒立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一、红腿病
1、病原: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 气单胞菌、假单胞菌
2、症状:附肢特别是游泳肢变红, 头胸甲鳃区呈淡黄色或浅红色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3、流行情况:全国各养虾区均属常见病 对成虾养殖危害较大 流行季节为6-10月,8-9月最常发生
感染病毒的细胞细胞核肥大 3、诊断方法:症状,LM细胞核肥大。 4、感染对象:主要侵害日本对虾的仔虾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六、河蟹颤抖病 1、病原:小RNA病毒科。无囊膜,形成包涵体 2、症状:病蟹呈昏迷状,附肢痉挛状颤抖;
病蟹环爪、倒立、拒食; 伴有黑鳃、灰鳃、白鳃等; 体内积水,肝糜烂。 3、流行情况:发病时间5-10月;
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1)清池 (2)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3)放养密度要合理 (4)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5)饵料要质优量适(6)鱼虾混养 (7)添加光合细菌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500,000 400,000
三、烂眼病 1、病原:非01群霍乱弧菌 2、症状:
病虾伏于水草或池边,有时浮于水面旋转翻滚 眼球病变过程:眼球肿胀(由黑变褐) 眼球溃烂 (严重者脱落) 细菌侵入血淋巴,变为菌血症而死亡
3、流行情况:全国各地成虾养殖区均有发生
流行季节为7-9月,并以8月最为严重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四、甲壳溃疡病(褐斑病)
面 积(hm2) 产 量(t)
面积(hm 2)或产量(t)
300,000
200,000
100,000
0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年份
1977-2003年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与产量
探索阶段:1977年以前; 快速发展阶段:1983-1992; 徘徊阶段: 1995-1997;
1、病原: 能分解甲壳几丁质的弧菌、假单胞菌、气单
胞菌、螺菌、黄杆菌
2、病因:
(1)上表亲虾发病的主要原因。
(2)先由其他细菌破坏了上表皮,然后具有几丁质分解 能力的细菌侵入。
(3)由营养不良引起,如龙虾的甲壳溃疡病。 (4)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引起的。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3、症状:甲壳发生溃疡,形成黑褐色的凹陷
常见于头胸甲和第1-3腹节背侧面
4、流行:主要发生在越冬亲虾 5、预防:防止亲虾受伤 6、治疗:福尔马林,土霉素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五、幼体弧菌病(菌血病) 1、病原:主要为弧菌 2、症状:病菌位于血淋巴内(菌血病)
病体因趋光性和游泳力差而沉于池底; 急性感染者体表干净,慢性感染者体表常有污物附着
第八章 虾蟹类的病害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第三节 真菌性疾病 第四节 寄生虫病 第五节 其他生物性疾病 第六节 非寄生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一、对虾白斑症病毒病(WSSV病)
1、病原:白斑症病毒 (WSSV )
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
养成期:泼洒茶籽饼,蜕皮后大换水 越冬亲虾:福尔马林浸洗,然后换水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八、红体病 1、病因:病因复杂,常有以下几种:
a. WSSV或TSV等病毒性病原感染; b. 弧菌、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感染; c. 水质环境恶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 d. 饵料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四、黄头病(YHV病) 1、病原:黄头病毒(YHV) 属于RNA病毒,病毒杆状,有囊膜,无包涵体。 2、症状:头胸部变为黄色。 3、感染对象:主要感染斑节对虾等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五、中肠腺坏死病毒病 1、病原:中肠腺坏死病毒 (BMNV)
属于DNA病毒,具双层被膜,不形成包涵体。 2、症状和病理变化:仔虾肝胰脏出现白浊症状。
4、诊断方法: LM下在肝胰腺等部位发现三角锥形包涵体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三、桃拉综合症病毒病(TSV病) 1、 病原:桃拉综合症病毒 (TSV)
属于RNA病毒,二十面体,无囊膜,有包涵体。
2、症状:身体从尾扇开始发红,发红部位逐渐前推, 病虾不变软,病情后期身体出现黑斑。
3、感染对象:南美白对虾。 4、传播方式:主要是水平传播
3、流行情况:全球性病;急性病;
蚤状幼体II期后发病最高
4、诊断:取患病幼体血淋巴镜检 5、防治:加强水质管理;治疗用土霉素全池泼洒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六、荧光病
1、病原:哈维氏弧菌 2、症状:夜间见病虾身体发出荧光;
明光下发光幼体附肢已部分或全部变白。 3、流行情况:急性病;
尤其危害幼体; 5-6月雨季为发病高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