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放性评述题的解读及方法指导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f 5 s f!")u 9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初中历史试题中开始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历史开放性试题具有设问开放、评价方式多元以及题目综合性强等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开放性思维能力。
同学们要解答好历史开放性试题,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也要注意在平时的考试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总结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技巧。
一、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1.设问开放。
设问开放是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类试题的材料不仅会包含答题所必需的信息,还会包含一些干扰性的信息,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挖掘自己所需要的解题信息进行答题。
解答历史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学会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阐述观点。
比如,在学习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后,我们在做练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历史教训?”“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这部屈辱史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回答时需要我们在对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紧扣题意进行阐述。
2.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元化是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第二大特点。
这个特点和开放性试题的设问开放这一特点是相对应的。
传统的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单一的,教师在评分的时候需要“踩点”给分。
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设问是开放性的,不同的考生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只要学生给出的答案论述合理且理由充分、语言流畅、能够体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都可以算作是“正确答案”。
3.题目综合性强。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考查角度较多、题目综合性强,多考查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会延伸思考,即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历史与社会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技巧
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技巧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技巧—启示类例:上海从被迫开、遍布列强的租界到今天举办世博会,给我们什么启示?解题方法: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中先归纳出材料所反映的知识、道理、主题(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例: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技巧—认识类设问方式:“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解题方法是什么一一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一一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一一即怎样做这件事(措施、方法、途径)。
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技巧—反映类设问方式:“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解题方法: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
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一联系一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技巧—为什么设问方式: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技巧—体现设问方式: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解题方法: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完整实用版)
3、要求自行拟定观点的
设问一般方式: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 ➢围绕“XX与XX”自拟一个论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自拟论题
• 解题方法 • 第一步: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分层,侵分
点阅读,找出可概括或隐含观点的关键语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面进 行观点的拟定。注意,因为观点与论据要求高度统一,所以,一定要选 择自己最熟悉的方面进行拟定观点,选择论据,这样才能自圆其说,不 给改卷者提供明显的扣分理由。 • 第二步:搜寻史实,根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 重要史实。组织答案,表述成文,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 第三步:总结升华。注意首尾呼应;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 抓住本质,给人以深刻启示。
二、解题方法 所有的解题,必须建立在仔细读题审题的基础上
基本格式
亮观点
巧论证
得结论
• 1、要求提取信息并说明的类型
• 设问方式一般为: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一个或多个),自拟题目并立阐述。 • 解题方法 • 第一步:先明确信息, • 具体来说,首先对材料进行对比,比较不同点或相同点,然后明确自己
示例3:目标三 观点:了解各国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世界常识,关注国际形势,唤醒 学生对民族运动的责任自觉。我认为这一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与责任担当。 分析: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如 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托古 改制与宣传进化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陈独秀等先 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这些论调在新文化五四运动后逐渐 归于理性,青年学生既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3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一目标既可以引导学生 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又可以培养其对本民族 运动的责任自觉。 因此,193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三,既可以培养 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担当。
历史开放性评述题的解读及方法指导
历史开放性评述题的解读及方法指导历史开放性评述题的解读及方法指导凡是解题条件不充分,答案多元性和解题方法多样性的试题,都可称为开放性试题。
一、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试题设问的开放性。
试题的设问要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要能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不是让考生“千人一面”、“异口同声”。
2.考查学生思维的多向度。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求考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要变单向思维、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同时考生还必须运用多种思维: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圆满回答这类问题。
3.答案设置的多元化。
答案多元不惟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重要标志。
设置了多元答案,考生不必拘泥于一个思路,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答案,所答内容也不必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历史考试的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但它不是没有答案,更不是没有正确答案。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弹性化的基本特征。
历史试的开放性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4.阅卷标准的多元化。
阅卷老师不须象以前那样硬套答案,现在是采意给分而不是采点给分。
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目标能不能实现,能不能真正达到多角度考查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目的,能不能考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阅卷标准的多元化是一个根本保证。
二、特点和评价方法、解题步骤(一)特点和评价方法开放性评述题的特点之一是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
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才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
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再“评论”。
这类题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其开放的评分标准。
这类题评分标准一般采用SOLO分类评价法。
2024年初中历史常考开放性试题及答题技巧
题目一:解释五岳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其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答题技巧:在回答该问题时,可以先解释五岳的概念,即指中国古代尊崇的五座高山。
然后,可以结合历史事实,如五岳是古代帝王巡游的目的地,代表国家权威和统治地位;五岳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体现,与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有关;五岳还在军事上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如战国时期的齐国在泰山修筑城墙。
题目二:分析三国时期的乱世特点,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答题技巧:回答该问题时,可以先介绍三国时期背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患频繁,导致了战乱频发的乱世局面。
然后,可以分析乱世的特点,如各地割据势力的崛起,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等。
接着,可以指出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如三国时期的虎豹骑、草船借箭等故事对后世有影响;以及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人的活动和策略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等。
题目三:解释农民起义的原因,并根据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论证。
答题技巧:在回答该问题时,可以首先解释农民起义的原因,如农民的生计压力增加,赋税重,地主剥削等。
然后,根据具体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和黄巾起义,进行论证: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农民的生活困苦和对清朝统治的不满而起,领导者洪秀全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黄巾起义是由于赋税重压农民和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导致农民起义反抗。
题目四:详细描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题技巧:在回答该问题时,可以详细描述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流程,如唐代开始试行科举制度,明清时期制度成熟,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等环节。
然后,分析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如选拔人才,培养官僚,提供社会晋升的机会等。
同时,也可以指出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如对经典的过度依赖,局限了人才的发展。
题目五:解释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导致的社会变革。
答题技巧:回答该问题时,可以解释五四运动的背景,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前的反帝爱国运动等。
然后,可以分析五四运动导致的社会变革,如对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对旧传统文化的冲击,对女性地位的提升,对国民教育的等。
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导示例
(答爱迪生发明电报、电车、电影等亦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答福特发明四轮汽车
建造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亦可)
(3)罗斯福新政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
(4)发言提纲: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①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②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
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决反对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
或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
酌情评分
3.历史作文型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就某些历史现象、某阶段历史发展进程或某个历史人物等
深入分析问题
阐述个人的认识
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反对分裂;③必须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科技;④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
(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例5】(1)①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
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
②元朝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③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评分说明:任答其中两则即可
去体验不同角色
以不同的身份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学生只有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然后回归课本
落实考查的基本知识点
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宏观背景
才能较好地完成答题
参考答案:
【例1】(1)示例:展区主题:生活巨变 选择展品:①
评分说明:展区主题必须自己提炼且与展品相对应
一定会给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五)论文类(自拟型)方法总结 提取信息 — 自拟观点 — 史实论证 — 总结提升
四.答题模板
1.论题(论点、观点、信息): 围绕关键词、语言简练、指向明确.;
2.阐述(论证、评析): 两到三个自然段、史实全面贴切、有段落
总结; 3.总结提升
升华观点、带入历史术语、体现历史素养。
五.练习(2016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2分)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 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一:“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实 践,同时也有所发展。
论证: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 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三权分立”学说作为制约权力的一 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 司法和行政权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不过,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由国王行使行政权。而美 国根据自身建立共和制国家的目标,不设君主,将行政权交 付总统,且三者独立平等。
论题三: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 制度。
阐述:政治构想是建立政治制度的指南,近代资产阶级 代议制正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确立起来的,其中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等构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的重要原则,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了议会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政党制度等。但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政治构 想下却有不同的政治实践。如美国独立前没有经过封建社会,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独立后经过探索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 和制,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法国封建保守势力较强, 经过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系列斗争,最终第三共和国确立了 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政体。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统 一并建立起代议制,因而其制度实践中体现了专制主义和军 国主义特点,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
浅谈解答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技巧
a U x9E F)d0初中历史开发性试题,材料新颖,设问开放,注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具有开放性、综合性、评分标准多元化的特点。
按照设问的类型,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可以分为启示型、观点判断(选择)型、探究型等。
一、启示型试题的解答技巧启示型开放性试题一般而言都会给出几段相关的历史材料,而问题往往是“……对你有哪些启示”“谈谈你对……的认识”等。
解答这类问题,要仔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涉及的史实,然后分析史实的影响和对我们的启发。
【例1】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这段历史后,你有什么启示或感受?启示型历史开放性试题,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太大。
我们只要在学习历史时注意理解分析和总结归纳,将所学的初中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可以轻松回答。
比如这道例题,近代列强侵华给我们的启示有: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利益;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等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和各种测试题中类似的问题,总结以下几类问题的答案:材料涉及民族关系,让学生谈对民族关系的认识;材料涉及经济发展和改革,让学生谈经济发展和改革对我们的启示;材料涉及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让学生谈对此的认识;材料涉及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让学生谈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等等。
二、观点判断(选择)型试题的解答技巧解答观点判断(选择)型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这一类试题主要要求我们能够针对材料中给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阐述理由。
发表看法或阐述理由时,一定要结合史实。
【例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同学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既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观点判断(选择)型开放性试题,我们只要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并能够阐述出具体的理由便能够得分。
高中历史高考大题突破技法-解答观点论述(论证)类开放型试题的注意事项
答案:示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1分) 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多 年当中,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和其历史地位,直到晚清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2分)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首先体现在历史地位上, 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在魏晋南北 朝时期,因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深受冲击。直至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其次从 思想内容的发展来看,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思想文化,西汉时期, 董仲舒的新儒学增加了神话色彩,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儒学与佛 教和道教三教合流,宋代形成理学,儒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并上 升到哲学的高度。明清时期,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 判继承。李贽反对“三纲五常”,提倡“男女平等”。
大题突破技法 解答观点论述(论证)类开放型试题的注意事项
1 . 历 史 观 点 论 述 题 中 常 见 的 行 为 动 词 为 “ 评 ”“ 评 述 ”“ 评 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此类 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第一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第 二步——我对观点的态度“若何”(怎么样);第三步——论证过程 “缘何”(为什么)。运用史实,说明原因或影响。
节,民德最优。
其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 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表达清晰。)
历史现象类开放性试题方法指导 教学设计--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现象类开放性试题方法指导前言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记录和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学科性质是开放性、复杂性和研究性。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考试和教学上,历史学科的一道开放性试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对于历史现象类开放性试题进行指导,与学生们进行教学设计,使其在正确的方法与思路引导下,更好地面对这种类型的试题,并在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试题类型在历史考试的时候,历史现象类开放性试题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类型。
这类型的试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历史事件或现象,要求考生依据自己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论述。
以2019年高考浙江历史试题为例,试题要求如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话常用于形容什么?以其为切入点,谈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看法。
对于这种类型的试题,首先要理清楚题意,对所给的事件或现象仔细分析和理解。
从多角度考虑,全面论述所选事件或现象所包含的多个方面的历史信息和意义,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剖析试题在解答历史现象类开放性试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关注史实,注意史证在解答该类试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关注所给出的史实,并且对于重要的史实要及时用史证进行支撑。
从而使得我们的观点更加严谨。
勿忘密文在试题中,有时候会采用导引性语言进行引领,而考察的点隐藏在该语言中,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字,不能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
全面考虑,深度分析试题通常会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提供参考,为了让分析更加完整,我们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角度,并进行深刻的分析。
我们应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到一个较高的程度。
表达明确,逻辑紧凑在考试解答中,我们一定要将解答的思路和分析逐级明朗化,呈现出清晰明了的逻辑关系,使读者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的论述,从而表达出清晰、透彻的观点。
教学设计在教学历史课程中,教师应该关注下面几个方面:数据库类案例素材由于历史类试题中很多时候都会需要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建立大量的数据库素材。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思路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思路作者:缪广彪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4年第06期开放性试题对试题的答案不设限制,允许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要根据开放性试题的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试题类型,总结解题思路,以提高解题效率。
1.观点评析类试题【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图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
)解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详细的评价和分析。
2.自主探究型试题【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700多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历史教材中鲜有涉及,你认为在编写教材时是否应该将其写进教材?简要说明理由。
该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材料的研读能力。
在回答时,一方面要表明态度,阐述应该写进教材还是不应该写进教材。
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后,根据史实进行理由陈述。
3.史实阐述型【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橋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武汉长江大桥的国家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2024年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汇总
2024年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汇总一、大国崛起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2. 答案模板(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 答案模板(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
(3)中国方面: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三、中美关系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2. 答案模板(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四、三次科技革命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2. 答案模板(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2. 答案模板(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2)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答案模板(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开放;七、战争与和平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2. 答案模板(1)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2. 答案模板(1)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2. 答案模板(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3)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十、与制度创新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 答案模板(1)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3年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小论文题)解题指导方法
2023年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小论文题)解题指导方法#01解题概述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
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
(分)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
(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02具体解题技巧、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注意:()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历史人物评价:()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2024届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及模板课件
14(1) 抗战目录 提出建议并说理由 目录 无 史学研究 革命
14(2) 世近目录 指出不同分析原因 目录 无 史学研究 革命
15(1) 发展公式 运用史实进行探讨 公式 世近现史 科技价值 社会
15(2) 假日变化 指出趋势说明原因 表格 无 调整假日 社会
16(1) 制度构建 自拟论题并阐述 文字 世界史 制度自信 文明
总之,随着欧盟综合实力的增强,欧盟成为世界的一极,必将推 动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示例三
列点:①欧共体关税同盟与单一市场;②外交政策合作共同立场 和措施;③司法机构的民事和刑事合作。
论述:
欧共体关税同盟与单一市场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各成员国 实现了互利共赢。经济的合作推动了政治的合作,各成员国在外 交政策上也趋于采取共同的立场和措施以维护共同利益。
论证: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实力(史实),加强了中央集 权(结论:大一统);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史实)加强了君主专制 (结论:大一统),实现了政治大一统
经济:西汉发行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中央财政收 入(史实),实现了经济大一统
思想文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太学,采 用儒生为官(史实),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结论:大一统),实现了思想大一 统
• ⑶总:前后呼应,画龙点晴。在作答时,比如同意积极作用 为主,也有消极作用,那应该先回答积极作用,后回答消极 作用;反之,亦然。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历年文综历史开放题示例)
42、(2020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 特征的理解。
对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认知和应对
对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认知和应对历史学科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上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占比以及开放性试题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如何应对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开放性题目,掌握历史理论,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巧,达到灵活应试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穿越时空的对话,提供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高考历史科目在命题设计上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占比以及开放性试题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所谓开放性试题,从立意、作答、能力、评分四个方面解释为:是指材料问题的立意是多元化的,一般提供全新的问题情境,具有方向性和不封闭性,无标准答案,答题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可操作性很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答卷评价着眼于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立场观点是否正确,逻辑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有一定的学科术语。
开放性题目是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展开思维的一类问题,给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历史思维能力的机会和舞台,有利于考生历史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研究精神的考查。
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对历史问题作出有据的评价,经常出现的试题类型为根据材料进行论述。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同意哪种看法或者观点并阐述相关理由”,如果还有其他的看法和观点符合题目主旨“均同等评分”。
无论是对历史学科知识还是能力的考查都在进一步地开放中,学生在答卷时需要的知识基础来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充分表现自我,张扬自我。
这种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示自己史论结合能力的余地,适合一部分优秀学生作进一步研究性、拓展性、开放性和超前性的回答,能充分发挥出开放性试题的比较功能和选拔功能,为高校遴选人才起到积极地作用。
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对中学历史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将成为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主要题型之一。
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
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历史学科中的开放性试题是指需要考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解答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
这些试题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历史开放性试题,本文将介绍一些答题技巧。
一、审题准确、全面首先,要认真审题,并理解问题的意思。
历史开放性试题通常包含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考试时务必仔细阅读,并确保理解题目要求。
如果有不清楚或模糊的地方,可以在答题前向监考老师进行咨询。
二、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合理组织文章的结构,以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可以采用以下结构:1.引言:简明扼要地阐述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主体段落:按照逻辑顺序,分析问题并提供证据、案例或论点支持。
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适当分段,但不要使用具体的小节标题。
3.结论:对整个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解答或评价。
三、运用历史知识和论证技巧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并引用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统计数据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论证技巧,如比较分析、因果关系、对比对照等,以增加答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四、准确表达、掌握论述技巧面对历史开放性试题,准确表达和流畅的语句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相关的学科语言,以展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2.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句子。
3.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词,使文章的句子和段落之间有合理的联系和流畅的过渡。
4.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五、适当评价和自我表达历史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要准确客观,不要陷入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
2.评价要合理有据,可以引用历史事实、学说或研究成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自我表达要遵守学术规范和考试要求,避免使用不恰当或激进的言辞。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ghz{|iNONPQ◇广西梧州市第十八中学 林火兰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也是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重要题型。
下面以一些常见的历史开放性试题为例,介绍一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一、历史人物、事件评价类试题解题思路历史人物、事件评价类试题虽然不如历史小论文试题的开放程度高,但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由于评述者的立场不同、视角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在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同学们要将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辩证地进行分析,不能被个人的情感绑架,要养成辩证思维。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等人并不是作为和平使者来到美洲的,而是作为殖民主义者和征服者的急先锋来美洲寻找和掠夺财富的……为了获得财富,喧宾夺主,恩将仇报,凭借32··锐利的武器和阴险狡猾的手段,对印第安人实行疯狂的掠夺与屠杀。
材料二 在新旧世界大交替的历史洪流面前,哥伦布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
他是一个既信奉上帝而又掠夺成性的拜金狂,是一个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认为哥伦布是个怎样的人?(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解析:第(1)题,可从多维视角对哥伦布进行评价,如可以从整体与局部、文明与野蛮、曙光与灾难等不同视角进行评价。
哥伦布的行为具有不道德的一面,但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材料一是站在美洲的立场上对哥伦布进行评价的,认为哥伦布是个道德败坏的殖民强盗,是美洲人民的敌人。
材料二站在欧洲的立场上,对哥伦布以正面评价为主,认为哥伦布适应时代潮流,是一个勇敢的冒险家。
第(2)题,材料一站在美洲的立场上,材料二站在欧洲的立场上。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同时,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开放性评述题的解读及方法指导凡是解题条件不充分,答案多元性和解题方法多样性的试题,都可称为开放性试题。
一、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试题设问的开放性。
试题的设问要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要能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不是让考生“千人一面”、“异口同声”。
2.考查学生思维的多向度。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求考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要变单向思维、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同时考生还必须运用多种思维: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圆满回答这类问题。
3.答案设置的多元化。
答案多元不惟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重要标志。
设置了多元答案,考生不必拘泥于一个思路,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答案,所答内容也不必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历史考试的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但它不是没有答案,更不是没有正确答案。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弹性化的基本特征。
历史试的开放性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4.阅卷标准的多元化。
阅卷老师不须象以前那样硬套答案,现在是采意给分而不是采点给分。
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目标能不能实现,能不能真正达到多角度考查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目的,能不能考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阅卷标准的多元化是一个根本保证。
二、特点和评价方法、解题步骤(一)特点和评价方法开放性评述题的特点之一是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
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才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
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再“评论”。
这类题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其开放的评分标准。
这类题评分标准一般采用SOLO分类评价法。
它是一种以测量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评价方法。
通过划定学生回答的不同等级,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从而达到新课标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的目的。
SOLO分类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
下面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例题: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
)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课标卷高考题中的评分标准把这一评价方法简化为了三个层次,即一等(12~10分)----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关联结构的回答、多点结构的回答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前结构的回答、单点结构的回答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
,表述不清楚。
(二)解题步骤根据以上的了解和分析,回答开放性评述题解题步骤大概是:(1)提炼观点:首先需要弄清的是: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2)判断表态:基本可以为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
(3)揭示真相:。
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即结合史实论证。
要注意精选史实。
(4)认识升华:上升到理论层次。
要求学生要具备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点等基本观点,否则容易造成评价缺乏深度和广度,在具体剖析某一历史观点的局限性时,要结合其观点所受到的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大致归结为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另外还需要注意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以2011年课标卷41题为例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 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提炼观点 (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欧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肯定西欧文明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第二种观点:认为西欧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它文明的成就,肯定世界文明的成就是各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表明态度(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选择一种观点或两种观点表态。
如赞成第一种观点。
或赞成第二种观点。
或两种观点各有道理,既有对也有不对的地方。
第三步:说明理由(揭示真相,认识升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
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所列举“因素”在“观点”中是如何实现的?【答案范1】(以赞成第一种观点为例)。
认为西欧崛起主要由内因决定,肯定西欧文明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理由:1、政治上看,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
2、从经济上看,西欧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源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商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源于西欧,最终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
3、从文化思想上看,古代哲学源于希腊,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源于西欧,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欧崛起和与之相伴的殖民征服,将先进的文明传播到那里,进一步推动了亚非拉文明的发展。
所以西欧崛起主要源于内因,其它文明成就主要归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西欧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
三、分类及解法开放性试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题目直接给出两个相对的观点,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做出判断、选择,并对自己所选择的观点进行说明。
不管选择哪种观点加以说明,其答案基本上与教材上内容隔的非常近,做起来并不是很难。
以08年高考山东卷第34题为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分)考生可以在“接受”和“不接受”中任选一个,但必须都要说明理由。
对于这一题,从“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与“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的比较中,我们很容易1924年在反封建上比1912上更彻底,那我们就能够得出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体现了革命的妥协和不彻底,于是学生选择“不接受”也更有话话可说。
因此,我们在选择之前,我们应看一下哪种观点能从材料中获取哪些文字支持,再加上能从教材中获取的信息,注意:哪一种论点所拥有的支持材料最多就选哪一种论点作为阐述对象。
做这一类开放性试题特别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
由于高考阅卷是采点给分,你的试卷上“点”少,当然分数就不会高。
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选取阐述观点应遵循如下原则: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
教材是我们获取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同意与教材相近的观点,可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
其次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
有些题目,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如这题为。
第二类开放性试题难度就加大了许多,在这一类开发性试题中,题干本身会提供大量材料,答案基本上需要你对材料进行判读、提取、比较后才能进行作答,如果学生一味依赖教材作答,就会掉进“陷阱”,导致失分。
以08年上海历史试题共同部分第37题为例: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对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