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司马迁“善因论”思想及现实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司马迁“善因论”思想及现实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近代以前,他的经管思想因其强烈的超前性而未被历朝历代接受倡行,以致到了近代有识之士曾为此而感慨万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司马迁卓越的经管思想终于引起国人重视,出现了不少阐述其“法自然”理论的文章。然而,从司马迁经管思想的核心“善因论”入手,将其理论与现实结合研究的似尚不多。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司马迁“善因论”思想及现实意义略作阐发,以期能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产生启示作用。

“善因论”思想的产生与理论基础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中国自国家产生,先贤先哲们就在思考,但直到先秦时期也无法达成共识,以致出现见仁见智径渭分明的尖锐对立。管子和孔子重视“富民经济。管子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孔子和管子一样主张富国必先富民,他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I=I荀子主张:“富国裕民,上卜俱富。”认为“卜贫则上贫,卜富则上富。商靴则提出截然不同的主张,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

故有国之道,务在弱民。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类似的重要关系?司马迁没有自从,而是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并对比考察。从历史看,先贤的思想主张都曾程度不同在某一时段产生过影响发生过作用,但都没有收到长期之效。事实证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规律,只有认识它掌握它顺应它,才能实现国家社会的和谐健康进步,否则就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为此,司马迁独辟蹊径,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思想理论。

首先,他仔细研究经济管理的目标,从发展国民经济与增值财货的角度看待国家和百姓的关系,不把他们看成尖锐对立的两极,而看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单纯从培植税源着眼,而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以及各项各业的全面发展考量问题。在他看来,只有正确处理好国家和百姓的关系,使社会各个方面各得其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管理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其次,对人性本质作深刻分析构建自己的理论基

础。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就是说,希望发财致富追求幸福生活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们参与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因此,不论是“农工商贾畜长”,还是从达官贵人到隐穴之士、从任侠并兼的少年到攻城先登的勇士、从目挑心招的越女赵姬到饰冠剑连车骑的游闲公子、从犯星辰冒霜雪的猎人渔夫到搏戏驰逐斗鸡走狗的赌徒和纵垮子弟、从医方食技之人到舞文弄墨吏士……无不是为了“财用富厚”而竭尽心力。可见,天卜熙熙,皆为利来;天卜攘攘,皆为利往。“求富益货”,追求财富最大化是人性使然,具有客观必然性。

最后,明确亮出自己的经管思想核心“善因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史,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的需要,会自然而然形成各种分工,产生各种部类并各自承担起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在“求富益货”的驱动卜,人们便会在不同的岗位上“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这一过程“若水之趋卜,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自出之…...于是,司马迁提出了“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卜者与民争”的“善因论”理论,主张按自然规律办事,让市场这只巨手去引导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和商品流通。

“善因论”思想蕴涵的先进理念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善因论”的“因”,就是顺应事物本身发展变化规律,不人为干涉,不人为阻扰,更不人为破坏,也就是《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司马迁的思想中蕴涵着许多先进理念。

其一,重视经济社会各大部类的协调发展,主张农工商虞并重,反对厚此薄彼。他认为要想经济发展,就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善因利导”,让社会各项各业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他引用《周书》“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粮食、器物、财货)绝,虞不出则财匾少”强调指出: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大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卜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的确,农工商虞与物质生产密切相关,与商品流通密切相关,社会成员“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管理者只有做到“善因利导”,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持续进步,这一道理即便到了今天也依然相同。

其二,重视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主张政府应鼓励支持其健康发展。马克思曾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和昔尼克派,它随时准备不仅用自己的灵魂而且用

自己的肉体去同任何别的商品交换,哪怕这个商品生得比马立托斯还丑。司马迁赞许商品经济和商品竞争,认为优胜劣汰是自然的过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揍,不肖者瓦解。”他在《货殖列传》中借助白圭之口指出,商品竞争必须具备“智、勇、仁、强,,四种素质。他反对逆自然而动的“有所作为”,反对随意“整齐”、干预,反对人为改变商品经济自然运行轨迹。

其三,内涵的其他市场经济正确理念。1必须善于把握时机,做到“乐观时变取予以时”。2精于成本利润计算和谋划,“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朵”,“富者必用奇胜”。3货币欲其行如流水,让资金在运作中不断增值。4注意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5‘正确认识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作用,提倡在能力允许的前提卜自由消费。“善因论”思想的现实启示

梁启超曾说:“《史记·货殖传》,私谓与西士所说(指亚当·斯密《国富论知有若符合。荀昌明其义而申理其业,中国商务可以起衰。前哲精义,千年湮没,致可悼也。”可见,司马迁的经管思想,蕴涵了近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管理的基本思想,若不是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扼杀、不是近代统治阶级的浑浑噩噩,中国至

迟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就应该蓬勃发展,到近代市场经济就应该完全建立。不过,正所谓“亡羊补牢,尚不为晚。”今天,当我国作为后发国家致力于市场经济的构建时,吸收和借鉴一切好的思想与先进经验。从此角度讲,司马迁的“善因论,完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

第一,我们常说“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但如何调控、怎样指导?二者的边界和尺度又在哪里?恐怕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许多时候是不甚了了的,因此就反反复复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局面。是中国不适宜市场经济、中国人不懂市场经济,还是不会搞、不能搞市场经济?应该说都不是。原因之一恐怕还在于计划经济思维的长期残留以及“GDP考核”卜“有形之手”太想“有为”。于是,该“因之”的不“因之”,该“利导”的不“利导”,该“教诲”的不“教诲”,该“整齐”的不“整齐”,而最不可取的“与民争”却表现活跃积极。

事实证明,这样是搞不好市场经济的。正确的做法应如“善因论”那样,该“因之”的“因之”;该“利导”的“利导”;该“教诲”的“教诲”;该“整齐”的坚决“整齐”;彻底摈弃“最卜者与民争”。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如何发展?靠谁发展?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应该说,这个重大问题至今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