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三农”政策在性质上属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
由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前者具有可诉性,后者则无,因此对“三农”政策的事后规制和救济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农业宏观调控决策行为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孔祥智[1] 认为,“三农”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范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安全性问题。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3],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2018年“三农”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努力做好“三农”工作这篇文章。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夏粮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900万公斤,水产品总产量12590吨,生猪出栏4264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小增幅,为高新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观我区今年“三农”工作,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兴修水利夯基础。高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条件,决定了旱涝自然灾害呈多发性。我区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今年我区先后投入2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外洪土方任务万方,改造排灌站18座,完成清淤4万方,维修机电设备17台,基本构建了防汛、排涝、抗旱三位一体的农业抗灾保障体系,为农业增收奠定了基础。今年汛期由于机电泵站经过维修改造,加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调度,连续集中强降雨未造成内涝灾害,确保了早稻丰产丰收。 二是科技服务建网络。我区建立了以区为中心、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使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一线大显身手。从实施“种子工程”入手,使全区两镇一处良种覆盖率达98%。两镇一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处农业服务中心还开通了“农业服务直拨电话”,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农技、林果、畜牧、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三是龙头带动扩基地。全区通过大力培植农副产品深加工、运输营销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使粮食逐步向大米、米粉、饲料等方面延伸,实现粮食生产就地加工增值;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组织农副产品大流通,带动全区蔬菜、水产规模扩大;以生猪屠宰、肉食加工、家禽饲养为龙头,带动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新增300头以上养猪小区12家,新建50亩以上蔬菜、瓜果种植基地4个。四是强化防疫促生产。动物防疫工作是奠定全年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区对此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全区农村工作[1] [2] [3]下一页
2018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
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
党的十X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X大、十X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三农”政策在农村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共设置了10道题,其中有8道选择题,2道简答。
问卷共发出100份,回收了89份,回收率为89%,而有效问卷有77份。
就问卷中的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四道选择题为:
1.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A.是B.否
2.”三农”指的是哪几个方面?A.农业B.农田C.农村D.农民
3.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于:A.电视B.广播C.报纸D.听说
4.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A.有帮助B.没有帮助C.不知道
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第2题是有固定答案的,
- 1 -。
对三农问题的了解2000字
对三农问题的了解2000字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解决好任何一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农业发展是关键之一。
我们应该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就业需求。
农村是三农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农村地区,我们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乡土文化,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就业需求。
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权益保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政策支持。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
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帮扶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和培训机会。
同时,农民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和改革。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推进绿色发展等重要问题。
农业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发展农业和保护环境。
三农政策(2018年)
六、如何融资
(三)创新融资方式 1、合作金融(合会、资金互助社) 2、创新抵押和担保:联保制、合作社内部
信用合作、合作社中介担保抵押 3、政府贴息贷款、担保费支持 4、供应链金融 5、内源融资 6、农业众筹:预售 7、互联网金融
七、推动农村人才建设
加大“三农”干部的培养力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 制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 经营,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鼓励各 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2、三产融合的主要地域:城市郊区或经济发达地 区
3、实现三产融合的条件:硬件和软件
五、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 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扩大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推进重金属污染 耕地防控和修复。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 转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乡两级 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3、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企业或合作社
三、质量如何兴农
1、讲究质量的前提:标准化 2、讲究标准化的前提:规模化和组织化 3、政府在质量兴农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政府只做
市场不能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事情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
1、三产融合的主要载体和形式:休闲农业、乡村 旅游、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等
六、如何融资
(一)政府资金 新成立的农业农村部整合了原来分散在
各个部委的职责和资金。将中央农村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农业部的职责,以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 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 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 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 院组成部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在农业农村部。 (二)金融机构的资金 允许农村土地和房产到金融机构抵押贷 款。金融机构的资金向“三农”倾斜。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一、什么是“三农”问题1.国情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
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2.具体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
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
大学生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在大学期间,我深入研究了三农问题,并有幸参与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
通过这些经历,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三农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农业是农村的基础,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只有实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幸福,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整体推进,不能片面化。
其次,我发现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
农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农作物之间、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差距。
农村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而农民收入低下则是由于他们的土地占有面积有限、劳动力流失、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努力。
我还意识到,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大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作为组织和管理者,应该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组织和协调,推动问题的解决。
社会要发挥自身的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和支持农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应该关注三农问题,通过实践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并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农民是祖国的基石,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牺牲,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对待他们要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高效化,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研究和探讨三农问题时,应该以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围绕硬任务把“三农”工作做细做实——2018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
08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文\李国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018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围绕硬任务把“三农”工作做细做实2018年12月28日~29日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了落实2019年和2020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部署了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
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强支撑,都具有重大意义。
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
尽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具有了多功能。
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的这一基本职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否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硬任务,着力点放在了硬任务的细化实化上,而不是提出更多的新任务,这不仅反映了“三农”工作作风的转变,而且体现了“三农”工作在于落实和取得实效上。
092019年1月总第284期2018年,粮食虽然出现小幅度减产,但全年总产量仍然达到6.6亿吨,属于丰收年景;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供给相对过剩的稻谷等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而大豆等国内产需缺口比较大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产量继续增加。
全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84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产量达到1600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降低了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冲击。
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多年丰收,供给总量仍然比较充裕,但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稻谷连续多年产量高于消费量,库存压力仍然较大,阶段性过剩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小麦产需基本平衡,但普通小麦市场价格低迷,农民销售甚至遭遇困难,而优质专用小麦供求关系偏紧。
玉米种植面积经过几年调减后连续减产,加上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深加工需求明显扩大,玉米产需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库存消化超过预期。
2018-2019-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优秀word范文 (3页)
2018-2019-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七、规范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选拔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
组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发展本村的公益事业,起着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和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笔者认
为我国政府应采取如下措施,规范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选拔一支高素质
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1、教育广大农村村民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举有一定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务问题,能够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
康的村民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
2、防止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发生。
防止当地社会邪恶势力的骨干成员通过
不正当手段当选村民委员会干部。
3、充分发挥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工作。
4、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要加强指导、支持和帮助。
5、地方人民政府应定期对村委会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村委会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办事能力。
6、地方。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方面,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小农户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我国农村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效率下降。
5.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引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
1。
三农问题的理解
三农问题的理解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指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了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一、农村经济方面的问题农村经济是指农村的生产经济和财产经济。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
农业仍然是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而且农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缺乏多元化,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有限。
2.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农业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难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面临80%以上的土地村集体所有,难以流转的问题,导致资源难以最优化配置,挤占了农民的土地收益。
二、农民生活方面的问题农民生活是指农民的生活、教育和文化、健康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收入问题。
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大多数农民仍处于贫困状态,缺乏社会保障体系。
2.教育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仍相对落后,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导致教育水平不高。
3.医疗问题。
农村医疗水平较低,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三、农村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农村社会建设包括了文化、法制、社会服务等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问题。
农村文化水平较低,阅读和知识传承相对不畅,导致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2.法制建设问题。
农村法制建设不够健全,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导致法制宣传和执行不到位。
3.社会服务问题。
农村社会服务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面向群众的服务设施。
总之,要解决农村问题,需要掌握多种手段,例如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社会服务、加强农村管理等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和投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推行更为深入的农村改革,让农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城市化发展的成果,让农村更具活力。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现象及危害,提出其解决方案。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和现象“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 其实质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是关系我国近14亿人口的国计民生大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忽视农民利益, 排斥农民分享城市改革成果.1.2“三无”农民处境艰难。
农民难以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产品。
目前, 我国失地农民逾2000万。
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体中, 约有20 % 是失地农民, 成为“种田无地, 上班无岗, 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生活处境艰难。
1.3“农民工”边缘化。
在城乡二元格局下, “农民工”与市民的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制度界限分明。
“农民工”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所从事的往往是脏、累、险、重粗活, 工作量大, 强度高, 劳动时间长, 环境艰苦, 流动性强, 安全条件差。
工资低, 拖欠现象严重; 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 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困难重重; 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缺乏社会保障, 易引发社会矛盾。
2.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效益低, 产业化程度低, 农产品短缺, 劳动资源严重浪费, 农民权利难以保障。
3.农村面貌落后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 经济贫困,卫生环境差, 社会治安乱, 文化教育条件差, 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突出。
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城乡差距扩大, 对整个国民经济负面影响深重, 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不相适应。
二、“三农”问题的危害“三农”问题中国城市化的首要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三农”问题之所以需要迫切解决,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农民已经穷到或者苦到没办法再过下去的程度,相对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我国农民的生存状态都有了从量到质的根本性变化,真正的问题在于,相对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显得太过滞后,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他们处于贫穷状态,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了农村的需求能力,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讲,则是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过程中必须重点攻尖的重要问题。
一、“三农”问题的表现1、生产要素问题。
生产要素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等方面。
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言,我国的农业目前仍停留在原始的耕作模式上,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就劳动力素质而言,我国农民的素质虽然较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相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而言仍存在很大差距。
就劳动对象而言(主要指土地),我国农业用地面积较解放初期有大幅缩减。
就农业基础设施的条件而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相对于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而言也相去甚远。
特别是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国家,人多地少的矛盾正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
2、农业投入不足。
由于农业的低效率状况,农业发展面貌要发生重大改观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加上政绩考核上的GDP观念和城市面貌的影响力多方面因素,导致很多地区把地区发展战略重点放在工业、贸易、金融、科技和城市建设领域,农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业的投入相对于各地城市建设和扶持工业发展方面明显偏低。
3、农业投入效益低下。
我们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问题上可以说也花了不少力气,但是效果如何呢?比如说对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问题,很多大中型水库都成立了管理局,每年各级财政安排了很多资金用于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但是现在的结果是,我们现在的水库灌溉能力平均只有水库建成初期的60%左右。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也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在过去的历史中,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缺乏多样化经济产业的培育。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三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土壤退化和农药农残等。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转化,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先进的农药和化肥使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培育一批专业化、科学化的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解决农村地区的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以保障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
第三,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民合作经济。
将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潜力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培育一批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例如,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农民增加收入渠道。
同时,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共享。
第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水平。
建设农村学校、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
“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综述“三农”问题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难题,它主要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但农村地区却出现了长期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社会保障缺乏等问题。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先后实施了农村改革、农村电商和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目的在于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且提高农民收入,使“三农”问题得到解决。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当前难以挽回的人口流失已经成为“三农”问题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迁徙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甚至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也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
乡村振兴是中国政府2018年提出的战略,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从经济、人才、文化、生态四个方面来推进农村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其中包括提高农业社会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联动、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等方面。
美好乡村是未来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终极目标。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需要技术、经验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在思想和意识上的转变。
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多赢的局面。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并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国长期发展、实现稳定可持续的根本抓手。
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有利的环境,激励乡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社会企业家精神等,实现城市和乡村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三农问题
浅谈我国三农问题一、我国“三农”问题的成因及现状(一)“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1.宏观经济体制和外部环境改善较慢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缓慢, 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也远远低于预期, 基本维系在投入多、贡献少的低速低效运营状态中。
国家一方面要投入资源维系国有企业的运营, 另一方面还要安置上千万下岗职工。
当然,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看, 近年来国家税收和外汇储备在增加, 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从微观经济层面看,我国多数与“三农”紧密相关的县级财政多年处于极度窘迫状态。
入不敷出, 寅吃卯粮, 甚至长期存在拖欠公务人员工资、水电费的情况,致使国家出台的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大都受制于微观层面的财政极度困难而无法兑现。
2.有限的收入是造成农副产品市场低迷的关键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已持续四年低迷, 许多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大低于生产成本, 造成“谷贱伤农”。
如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后, 市场价大幅度下降, 每担仅30~38元, 大大低于生产成本价45元的水平。
此外, 油价上涨使机耕、机播等每亩的成本增加15~20元。
安徽宿州市,全年因油价上涨而增加农业生产成本115亿元,亩均20元。
许多地区出现谁种粮、谁赔钱的状况。
在以粮豆生产为主的黑龙江垦区, 谁承包种植玉米、小麦、大豆, 谁赔钱, 亏损挂账的情况较为普遍, 许多家庭农场拒绝承包。
在部分地区农民弃地而走, 出现较大面积的土地搁荒。
除粮食外, 水果、蔬菜、肉类、禽蛋的价格也长期低迷, 砍树、烂菜、烂果的情况也常见报端。
市场长期低迷的原因何在?关键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且对未来预期不佳, 出现无钱消费或不敢消费的状况。
1999年, 我国城镇职工年均工资8346元, 不足1000美元; 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仅为2749元。
仅有如此低微收入的城镇居民还要面对房改、医改、教育费增加、养老保险、服务费用上涨以及不知何时下岗等种种增支减收的预期, 不紧紧捂住自己的“钱袋子”,行吗? 最近, 有专家测算, 我国目前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口为1 亿人。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当前的主要表现为:农民太穷,农村太苦,农业太危险。
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并且诸多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而是相互关联,甚至存在着衍生关系。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单纯地一个个地加以解决,而是应该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在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缓解各种问题中的矛盾冲突,进而使矛盾化解开来,从而得到有效解决。
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成因(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数量太多,农业与社会就业都不充分,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
由于农民收入低,又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
内需市场难以启动,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压力就越来越大。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太弱与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样,农业土地不仅承担着生产的功能,还不得不承担着稳定的功能,因此,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
由此,更进一步造成农业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加大,继而影响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最终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生存质量难以保障,生态和环境压力加大。
表现在农村农业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无序开发与无序利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始终制约着中国的农业进步和农村发展。
中国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民拥有的土地其生产功能在下降,而生存保障功能在上升。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前提的,农民绝大多数还要依赖土地吃饭。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农民依靠产出来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我对三农问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的农村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
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而另一些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价格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
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的两极分化现象,使一部分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和收入增长,限制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可能性。
其次,三农问题的存在与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密切相关。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是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此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潜力。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产业链利益分配,可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也能够增强农民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再次,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存资源,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存在着流转不畅、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对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因此,有必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优化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支持。
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增强他们对农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2018三农政策扶持项目【边缘化的“三农”问题】
《2018三农政策扶持项目【边缘化的“三农”问题】》摘要:在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是高度的三位一体,任何针对“一农”而不顾其他的解决办法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如果我们承认“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三方面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单纯的农民贫困、农民就业问题,只要现行农村治理体制不得到彻底改变,只要农业的生产经营无法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即使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所有经济要素都具备,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没有实质意义,农业、农村、农民仍将处于市场化的边缘中国的“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结构性边缘化:农业无法真正走向市场,农村无法真正融入现代社会,农民身份自由受到限制。
这种结构性边缘化使中国健康的市场机制无法形成,使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维护。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社会各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共识:把农民纳入市场机制,融入现代社会,是农民摆脱边缘化和结构性贫困的最终出路,也是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性选择。
为此,国家提出了城乡统筹,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学界也不断呼吁进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解放农民的身份。
然而,农民的身份自由不等于农业的独立自主,农民进城也不等于农村融入现代社会。
在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是高度的三位一体,任何针对“一农”而不顾其他的解决办法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如果我们承认“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三方面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单纯的农民贫困、农民就业问题;如果我们承认农业和农村是农民的根基,而不是相反;如果承认农民的利益和权益只能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维护,而不会在各种权力、政策的暂时关照下获得,那么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不是农民负担、身份自由、土地私有等表面问题,而是如何打破现行农村治理体制对农业中间环节的把持,让农民成为农业的主体和农村的主人,让农业成为独立自主的产业融入市场机制,让农村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三农”作为一个整体获得自主性地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浅谈“三农”问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浅谈“三农”问题,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和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拦路虎”,如何实现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农村有发展,农业有奔头,农民能致富。
因此,要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需要在严格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号覆盖,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大力实施农村电商计划,实现农村新发展。
实施科技兴农,推进农业快速发展。
如今的农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农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主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因地制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学习国外先进农业种植经验;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农业专业人才,通过开设专业学科、人才帮扶等措施培养专业人才,并努力引导人才到大有可为的农村去。
多举措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因此,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要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股权改革试点、农村集体资产清算等措施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实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农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激发广大农民创业热情。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幸福生活,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农民将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农村将会碧水蓝天,农业将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