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课件第六章反射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评定PPT课件

康复医学评定PPT课件
ADL评定的目的
目的: 程度 预后 制定康复方案 评定治疗效果
评定内容
mobility运动方面:床上、转移、行走、使用交通工具 self-care自理方面:更衣、进食、如厕、洗漱、修饰 communication交流方面:电话、阅读、书写、电脑 homework家务劳动方面: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控制器
E穿下衣:可以通过左右侧身将裤子穿上,由帮助者给患者穿袜和鞋. F用厕:患者用厕后可自行调节衣服,活动独立,但需要扶手平衡 G膀胱控制:一天三次,可以控制. H直肠控制:隔一天一次,可以控制大便. I床/椅/轮椅转移:完成床到轮椅的转移,需监护 J用厕转移:可以扶手蹲下,站起.无需他人监护 K如浴转移:转移到浴凳,但由于地滑,需要监护
Example
患者男,45岁,中风三月,左侧上下肢肌力3-4级。
Example
A进食: 需要他人帮助切面包开瓶盖,然后独立完成进食 B梳洗:能梳头.刷牙.剃须,但需他人帮助剃 颌下.戴手套.洗脸洗手没有困难 C洗澡:能够洗坐浴凳上.需他人帮助调水温,并帮助洗下肢. D穿上衣:他人帮助准备衣服,可以独立完成穿套头衫的全过程.
方法:客观量化的方法 何时进行:以康复评定开始 以康复评定结束 反复多次 手段:仪器 量表(scale) 问卷(questionary) 调查表
康复评定与临床其他检查相比
康复评定 临床其他检查 功能性 形态学 整体 局部 社会性水平 器官或系统水平 量表 、器械 器械、设备
常用的评定
muscle strength:MMT,器械测试, isokinetic muscle test(等速) muscle tone: joint ROM: 量角器 upper/lower extremities functional T: Carroll, Hoffer 步行能力分级, Holden 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 Gait analysis

5-康复评定学教案-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5-康复评定学教案-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一)调正反应(Righting Reactions)
调正反应是在红核上方的中脑整合的,不包括大脑皮质。调正反应相互作用,使头和身体在空间保持正常位置。它们是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到10 ~ 12个月时达到最大效应。当皮质控制增加时,它们逐渐改变并受到抑制,到5岁末时消失。它们的组合动作使得儿童能够翻身、起坐、手膝位起立和手足支撑俯卧。
(一)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三)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2)
(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1.拥抱反射(Moro Reflex)
2.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3.保护性伸展反应(Parachute Reaction)
四、大脑皮质水平
这些反应是由于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相互之间有效作用的结果。平衡反应的成熟标志着运动发育进入人类等两足动物阶段,它们在肌力正常时出现并提供身体对重心变化的适应,出生后6 个月平衡反应开始出现。任何水平上的阳性反射都提示下一个更高级的水平出现运动活动的可能性。
5 min
5 min
5 min
5 min
自学内容

使用教具
多媒体幻灯
相关学科知识
解剖、生理学基础
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演示法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复习与提问]
1、上下肢长度的测量方法。
2、上下肢围度的测量方法。
[新授课]
反射的意义
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的适宜反应。它是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医学影像技术《康复评定第六章提纲》

医学影像技术《康复评定第六章提纲》

第六章言语功能评定技术【教学目的】掌握: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分区特点;言语障碍的分类;失语症概念、分类及评定方法;构音障碍的概念及评定;儿童语言发育缓慢的概念。

熟悉:言语产生的根底;言语的语言学特征;语言功能检测的考前须知;构音器官检查内容;Frenchay评定法;儿童语言发育缓慢的分类及表现。

了解:言语的语言学特征;儿童语言发育缓慢检查法;常用的言语语言障碍筛选。

【教学难点】1.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分区特点2.言语产生的根底;言语的语言学特征【教学重点】1失语症概念、分类及评定方法;2构音障碍的概念及评定【教学内容】一、为什么有些颅脑损伤的患者能说话但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二、为什么左侧大脑半球损伤会导致失语?三、为什么有人在应激时间后会出现暂时性失语?四、为什么颅脑损伤的患者能说话但却所答非所问?五、为什么有些颅脑损伤的患者能食固体食物,但吃流食时呛咳?六、为什么儿童长期与口吃的人接触会导致口吃?第一节概述一、言语和语言〔一〕言语口语交流的机械局部,通常指口语。

〔二〕语言建立在条件反射的根底上的复杂的高级信号活动过程,包括文字、视觉信号、书面、表情、手势等。

二、言语产生的根底〔一〕神经系统支配〔二〕声带振动〔三〕气流〔四〕口鼻咽使声音精细化〔五〕耳部听觉系统发声和调音的物理结构三、言语的特征〔一〕语言的根本特征1单位的明晰性2任意性3结构的二层性4开放性5传授性6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二〕言语的物理声学特征1强度指声音的大小,用分贝表示。

2周期指声音的长度。

3频率声音的音调,以赫兹为单位。

第二节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评定技术一、言语功能障碍的筛选〔一〕言语语言障碍的根本概念语言障碍是指语言的理解、表达以及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包括言语发育缓慢、发育性语言困难、后天获得性失语等。

言语障碍可表现在发音、言语连接、言语流畅及言语速度以及词义表达等方面。

〔三〕语言功能障碍的原因〔四〕常用的言语语言障碍筛选方法〔五〕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程序1询问病史2言语-语言行为的评估3言语-语言障碍的判定4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六〕发音障碍:说话费力刻板语言模仿语言找词困难复述困难错语持续症流畅度语法错误〔七〕书写不能构字障碍象形书写镜像书写惰性书写书写过多语法错误构音障碍言语失用发声、构音肌麻痹+-构音错误的种类:歪曲++省略+-置换-+添加-+构音错误的稳定性+-启动困难、延迟、反复-+发音摸索动作-+共鸣障碍+-部位两侧皮质下损伤均可多为优势半球Broca 区周围〔二〕失语症的分类失语又称运动性失语失语又称感觉性失语3传导性失语4经皮质性失语5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6皮质下失语与语言有关的大脑半球功能分区〔三〕语言评估的一般内容1听觉理解2阅读理解3口语表达4书写听觉理解的内容单词的识别是非和个人问题答复执行口头指令〔不同长度和复杂度〕句子的保持〔听语记忆广度〕和理解阅读理解内容字母匹配的能力单词识别句子的保持〔视觉记忆广度〕和理解语篇的阅读理解朗读口语表达内容自发言语复述〔单词/句子〕命名口语流利度形式和内容的分析书写的内容文字结构组合能力抄写/听写〔字母、数字〕抄写/听写〔单词/句子水平〕自发书写〔填写、描述等〕三、构音障碍〔一〕Frenchay评定法每项按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从a至e五级,a为正常,e为严重损伤,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

康复医学康复评定PPT课件全

康复医学康复评定PPT课件全
关节面的形状:如骨面相差大,则ROM大 关节周围的组织结构:关节囊、韧带、肌肉
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通用量角器 方盘量角器 电子仪器
关节活动度评定原则
一般规定人的解剖中立位为“0°” 、起始为0°,注意各 个关节所有轴位上的活动度
检查结果参照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判断,左右侧对比, 避免代偿活动
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 或掩盖
Hale Waihona Puke 正常步态特征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 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康 复评估和治疗
步态分析是康复评定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成为 评估患者步行能力、步行状态及步行预后的重要手段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
平衡指人体处在一种稳定状态以及受到外力作用使原有状态被破坏 时,能自动地进行身体调整并重新获得新的稳定姿势的能力。
协调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包括按照一定的 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平衡与协调之间有密切关系
平衡功能
一般检查:采集病史、视诊检查、触诊检查、反射检查、被 动运动检查
痉挛的评定:被动活动范围检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 量表、Penn分级法、Clonus分级法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级别 0 1
1+
2
3 4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活动肢体到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 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肢体时,在ROM前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 住”,后50%范围内有轻微阻力 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活动肢体在大部分ROM内都有阻力,但仍可以活 动

康复疗法评定学PPT课件

康复疗法评定学PPT课件

(二)康复评定的作用与目的
(3)
3. 确定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案:如选择适当训练手 段以促进功能恢复,或考虑如何进行自身功能 代偿和研究应用轮椅、支具或其他辅助器具进 行补救以增进功能和能力的具体方法。
4. 判断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患者的情况千差万 别,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了比较它们的疗效差别,必须用客观、统一 的标准去衡量。
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 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 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 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 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 能,性功能等;
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 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 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 语检查;
讲课课件
康复疗法评定学
2.课 程 地 位
解剖学
生理学 人体发育学 运动学
康复疗法评定学
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 理疗学 假肢矫形器
临床康复学 言语治疗学 社区康复学 康复心理学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物理疗法评定 第三章 作业疗法评定
教学目标
(1)掌握定义 (2)熟练掌握评定的目的 (3)了解评定的层面 (4)了解评定指标种类 (5)了解评定流程 (6)了解评定量表种类的分类方式及内容 (7)了解量表心理测量学特征及内容 (8)了解量表效度检验的内容 (9)了解量表信度检验的内容
3.末期评定:末期评定是康复治疗结束时或出 院前的评定,了解患者总的功能情况,评 定治疗效果,提出进一步康复处理或重返 社会的建议。
(三)康复评定的内容(概2)
概括而言为: 躯体功能的评定; 精神心理功能的评定; 语言功能的评定; 社会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发育性反射评定

康复评定发育性反射评定

二、反射的特征
1、反射应答是不随意,意识的控制可引起 应答模式变化; 2、根据应答模式是固定的,即一定的刺激 必然出现一定; 3、充分的刺激必然会有应答反应。
三、反射的分类
(一)按生理功能分类 1、防御反射 屈肌反射、角膜反射等; 2、摄食反射 分泌反射、吸吮反射等; 3、姿势反射 调节骨骼肌紧张度,保持
四、发育性反射评定的注意事项
采取正确的体位,检查时注意特异性感觉 刺激的部位、强度和时间
仔细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
在进行脑干水平反射的检查时,除了肉眼 观察外,还需触诊以发现和体会肌张力变 化
注意发射和反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
应当同功能性活动的评定相结合,并注意 发射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评定方法
脑干水平的反射在正常小儿出生时出 现,根据反射的不同维持到4个月龄或至8、 9岁不等。反射在该消失的月(年)龄消失 为正常;如超过应当消失的月(年)龄反 射仍存在,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滞如 脑瘫。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肢体偏瘫的 成年患者也可再现脑干水平的姿势反射。
三、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定地着地。 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僵硬伸展(拮
搞收缩);甚至引起膝反张;踝关节跖屈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6个月。
(七)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 主动用力时,处于休息状态下的肢体所产生的不随 意运动反应。联合反应是刻板的张力性活动,该活 动使一肢体对另一肢体的姿势将产生影响。
1、颈部调整反应
(二)伸肌伸张反射
检查体位:被检者仰卧位,关呈中立位, 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
检查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 反应: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康复评定总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以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为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目标是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预测康复潜力,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以及评估康复疗效。

二、康复评定的意义1.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2. 评估康复疗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康复结局: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对患者的康复预后进行预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三、康复评定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康复评定应基于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避免主观臆断。

2. 全面性原则:康复评定应涵盖患者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心理等。

3. 动态性原则:康复评定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定期进行,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 个性化原则:康复评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

5. 参与性原则:康复评定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四、康复评定的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与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等。

2.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理解与表达等。

4. 言语功能评定:包括发音清晰度、语言理解与表达、沟通能力等。

5. 心理功能评定:包括情绪、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等。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五、康复评定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功能障碍。

2. 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或家属的问卷,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

3. 标准化测试法: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PPT课件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PPT课件

上肢协调功能评定
肩部活动度
评估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外展、 内收等,以判断上肢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肘关节屈伸
观察肘关节在屈伸运动中的动作是否流畅、协调,以及关节活动范 围是否正常。
手部协调性
通过观察手部精细动作,如抓握、捏取、对指等,评估手部肌肉的 协调性和灵活性。
下肢协调功能评定
05
CHAPTER
平衡与协调评定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评估患者的平衡与协调能力,提 供更具沉浸感的康复训练。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评定的准确性 和效率。
生物电信号分析
利用生物电信号分析技术,如肌电、脑电等,对患者的平衡与协调功 能进行深入评估。
疗效评估
通过定期进行平衡与协调评定,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康复效果。
预测与预防跌倒
预测
通过平衡与协调评定,医生可以预测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预防
对于高风险跌倒的患者,通过平衡与协调评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 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平衡与协调的生理机制
01
02
03
前庭系统
负责人体平衡感受和空间 定位,通过感受头部位置 变化和线性加速度来维持 平衡。
视觉系统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来协助 平衡调节,提供身体姿势 和运动的信息。
本体感受系统
负责感知肌肉和关节的位 置、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传递信息给大脑以调节身 体姿势和运动。
02
CHAPTER
平衡能力

康复评定学课件反射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反射评定
培训专业人员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反射评定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确 保评定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建立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库
建立反射评定数据库,收集大量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验 证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CATALOGUE
反射评定方法
神经反射评定
01
02
03
定义
神经反射评定是通过刺激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观察 和评估相应生理反应的过 程。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评估神经损伤程度,预测 康复效果。
方法
常用的神经反射评定方法 包括深浅感觉检查、运动 功能检查、病理反射检查 等。
肌肉反射评定
定义
指导康复治疗
反射评定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 高康复效果。
反射评定的应用范围
神经科疾病
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等神经 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
骨科疾病
如骨折、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骨科疾病的 康复评定。
儿科疾病
如脑瘫、小儿麻痹症等儿科疾病的康复评定 。
其他领域
如运动员损伤、职业病等其他领域的康复评 定。
02
03
反射
评定
指机体在受到刺激时,通过神经 系统作出的快速、自动的生理反 应。
指通过观察、测量和评估等方法 ,对人体功能状态和障碍程度进 行判断的过程。
反射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反射评定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传 入、传出和反射环路的功能,从 而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或
损伤。
诊断疾病
通过反射评定可以发现神经系统相 关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脊髓损伤、 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跟腱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 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 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跖屈。
临床意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S1~2脊髓节段病损。
(六)阵挛
在深反射亢进时,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该组肌 肉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
(一)吸吮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将嘴微张,用压舌板或叩诊锤的柄从上唇、 口角处轻触。
临床意义:引起两嘴紧张地进行吃奶的动作为阳性,提示 额叶、两侧大脑广泛障碍。
(二)努嘴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放松,用手指或叩诊锤轻叩上唇中央。
临床意义:引起口轮匝肌的收缩而呈努嘴样为阳性,提示 两侧锥体系受损。
(三)霍夫曼征(Hoffmann征)
思考题
1.简述一个完整反射弧的构成部分。 2.简述深、浅反射的组成及检查方法。 3.反射检查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践训练
患者男,36岁,突发性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发音困 难23天。患者晨起上厕所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随即意 识减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时无抽搐。 被急送当地就诊,测血压170/90mmHg,行头颅CT检查示: 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约60mL。急诊在局 麻下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给予脱水、降压 及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术后患者病情稳定,给予针 灸、拔罐等治疗,效果欠佳。现患者右侧肢体不能活动、 言语不清,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临床意义: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九)Gonda征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将手置于足外侧两 趾背面,然后向跖面按压数秒后松开。
临床意义: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四、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 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常 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三、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是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引起或下运动神经元失 去高位神经中枢抑制而表现出的反射现象。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 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会出现这些反射,成年人若出现这些反射则 为病理表现称为病理反射。如:吸吮反射 、努嘴反射 、霍夫曼征 (Hoffmann征) 、抓握反射、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欧本汉 姆征(Oppenheim征)、戈尔登征(Gordon征)、卡达克征 (Chaddock征)、Gonda征。
1.踝阵挛: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检查者一手持患者小腿, 一手持患者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曲并维持之。阳性表现 为小腿三头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而致足部呈现交替性屈伸动作, 系腱反射极度亢进,见于锥体束损害。
2.髌阵挛:患者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与示指控制其髌骨上缘, 用力向远端快速连续推动数次后维持推力。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发 生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移动,意义同上。
(二)腹壁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使腹肌松弛。然后 用尖端钝的针沿肋骨缘自上而下、从内向外,按上、中、下 三个部分轻划腹壁皮肤。正常腹壁反射表现为:在受刺激的 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脐向刺激侧移动。
临床意义:上部反射消失见于T7~8脊髓节段病损,中部反 射消失见于T9~10脊髓节段病损,下部反射消失见于T10~ 11脊髓节段病损。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或 脊髓反射中枢障碍,双侧三部分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 症患者。老年人、肥胖患者、经产妇,可见两侧腹壁反射减 弱或消失。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反射与反射弧 二、反射的分类
第二节 反射的检查方法
一、浅反射 二、深反射 三、病理反射 四、脑膜刺激征 五、检查注意事项
第一节 概述
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 界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宜反应。它是神经系统生理活动 的基本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reflex)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 内、外界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 活动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解剖学基础。
非条件反射是同种个体所共有的、恒久存在的、先 天遗传的初级神经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固定而持久,数 目少而有限。
二、反射的分类
(二)按照生理功能分类:
1.防御反射 咳嗽反射、屈肌反射、角膜反射等。 2.摄食反射 分泌反射、吸吮反射等。 3.姿势反射 调节骨骼肌紧张度,保持和纠正身体姿势 的各种反射。
二、反射的分类
(二)肱三头肌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以左手托住患者屈曲的肘部,然后用叩诊 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正常反应为肱三头肌收 缩,引起前臂伸展。
临床意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C7~8脊髓节段病损。
(三)桡骨膜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 托住病人的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用叩诊锤叩击桡 骨茎突。正常反应为肱桡肌收缩,引起肘关节屈曲,前臂 旋前。
(一)角膜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 轻触角膜,正常表现为双侧眼睑迅速闭合,刺激侧眼睑闭合 为直接反射,未受刺激侧也眼睑闭合称为间接反射。
临床意义: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直接反射消 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部神经瘫痪病人(传出障 碍);直接反射与间接反射均消失,见于患侧三叉神经病变 (传入障碍)患者。
临床意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C5~6脊髓节段病损。
(四)膝反射
检查方法: 坐位检查法:患者坐位,小腿自然下垂,足跟离地,用叩诊 锤叩击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肌腱。 卧位检查法:患者仰卧位时,检查者用左手在腘窝处抬起双 侧小腿,足跟离床,膝关节屈曲约120°,用右手持叩诊锤 叩击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肌腱,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小 腿伸展。 临床意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L2~3脊髓节段病损。
检查方法:腕关节轻度过伸,检查者用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 中指的第2指骨,用检查者的拇指向掌侧弹拨中指的指甲。
临床意义:由于中指深屈肌收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 掌屈反应为阳性,提示脊髓C6~T1以上受损或锥体系受损。
(四)抓握反射
检查方法:在患者的手掌面,检查者用手指或叩诊锤柄从腕 部通过拇指示指之间,向指间方向划过。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病人的胫骨前侧用力由上 向下加压推动。
临床意义: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七)戈尔登征(Gordon征)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用手握挤腓肠肌。 临床意义: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
(八)查多克征(Chaddock征)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用竹签轻划足背外 侧。
(三)布鲁津斯征(Brudzinski征)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枕部,另一 手置于患者胸前,当颈部屈曲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 为阳性。
五、检查注意事项
(一)检查时患者需合作,肢体放松。 (二)检查时应采取标准姿势,确保评定结果准确性。 (三)腱反射时叩诊锤叩击力度要均等。 (四)患者精神紧张或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检查部位时可使反射受到 抑制。检查者可与患者交谈等使其放松,以利反射的引出。 (五)若腱反射难以引出,可采用特殊的增强方式。 (六)深浅反射检查时,对称性的反射增强或减弱不全是神经损害 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性则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因此,检查必 须左、右侧对比,上、下侧对比。
(三)提睾反射
检查方法:用棉棒等钝物由下而上轻划大腿内侧皮肤,可引 起同侧睾丸上提。
临床意义:双侧反射消失见于L1~2脊髓节段病损。一侧反 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亦可见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 阴囊水肿、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附睾炎以及老年人。
(四)肛门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用火柴杆轻划肛门周围的皮肤,正 常反应为肛门括约肌收缩。
第六章 反射评定
章前导言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活动的基本方式,通过反射弧 来完成。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损伤,反射都将出现障 碍,如肌肉瘫痪、皮肤感觉丧失。因此,临床上常用 检查反射的方法来诊断和评定神经系统疾病。
学习目标
1. 掌握反射的检查方法。 2.熟悉病理性反射的诱发方法及意义。 3. 了解反射及反射弧的含义。
1.躯体反射 如屈肌反射等。 2.内脏反射 如血管舒缩反射等。
第二节 反射的检查方法
反射检查是通过反射的改变或病理反射的出现判 断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的方法。
一、浅反射
浅反射包括刺激皮肤、角膜、黏膜引起的肌肉急速 收缩反应。常用的浅反射检查有角膜反射、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应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只有在反射弧完 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 使反射产生异常。
反射弧模式图
二、反射的分类
(一)按照反射形成过程分类: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 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个体出生后获得的,具有不固定性, 需要反复强化。
临床意义:马尾神经损伤等情况可见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五)跖反射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以手持患者踝 部,用棉棒等钝物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再转向趾 侧,正常表现为足趾向趾面屈曲。
临床意义:反射消失见于胫神经或S1~2病变患者。
二、深反射
深反射又叫腱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和关节内的 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常用的检查有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和阵 挛。
(三)按照感受器作用特点分类:
1.外感受性反射 又叫浅反射,是位于身体浅层的感受 器收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反射,如视觉反射、触 觉反射、痛觉反射等。 2.内感受性反射 又叫深反射,是位于身体深层的感受 器受到体内环境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如肌肉受到牵 张刺激发生的牵张反射。
二、反射的分类
(四)按照效应器作用的特点分类:分为躯体反射和内脏 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