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北京的春节》 教案范文

《北京的春节》 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3)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北京的春节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北京的春节氛围,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3)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北京的春节景象。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特点。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北京春节的氛围。

(2)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北京的春节景象。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 运用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写作。

3. 学习效果: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北京的春节》课文文本。

《北京的春节》教案(10篇)-最新

《北京的春节》教案(10篇)-最新

《北京的春节》教案(10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这次为您整理了10篇《《北京的春节》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北京的春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

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

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

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案范文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习惯,2、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4、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预习要求1、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2、把课文读通顺,3、提出自己的问题。

4、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二、导入课文1. 板书课题,2. 齐读课题。

3.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2. 认识生字,3. 理解词语,4. 了解课文大意。

5. 检查学习情况说说你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认识词语:规矩腊八蒜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毛驴恰好一盏灯预示吉祥重点理解词语:吉祥忙碌翡翠日夜不绝截然不同高潮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

4.学生根据课后“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这个问题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有感情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指2. 名3. 认读词语。

4. 开火车读课文,5. 师生共议。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2.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是“高潮”?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3. 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结束”?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第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方法。

第二、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并填表。

(表格用小黑板出示)5、觉得老北京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老北京的人们在过春节时候心情怎样?三、课外延伸:1.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吗?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四、练习:用加点的词语造句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2024年课文《北京的春节》教案

2024年课文《北京的春节》教案

2024年课文《北京的春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北京春节习俗的描述。

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和词汇量。

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抓住文章主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描述事物。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体验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和词汇量。

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传统习俗,感受节日氛围。

2.把握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春节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老舍,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义,组内交流。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生字词。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

2.课文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节日氛围。

3.课文仿写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关于家乡春节的描述。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给予鼓励和评价。

4.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情感教育分析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最新《北京的春节》教案

最新《北京的春节》教案

最新《北京的春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3)能够用流畅的语言描述北京的春节氛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北京的春节》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和细节。

(2)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北京的春节氛围。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北京的春节》课文。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3. 课前准备:教师事先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春节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春节有什么印象?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别之处?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短文。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分享学习收获。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份关于北京春节的手抄报或PPT,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北京的春节》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激发学生对北京春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北京春节的特色活动。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北京春节的场景。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春节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内容。

第二章:北京的春节习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春节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习俗的寓意和起源。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来展示北京的春节习俗。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些习俗的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内容。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表达。

第三章:北京的春节美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美食,如饺子、年糕等。

培养学生的美食欣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美食,如饺子、年糕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来介绍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美食。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些美食的喜好。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内容。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表达。

第四章:北京的春节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如舞狮、舞龙、庙会等。

培养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如舞狮、舞龙、庙会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乐趣。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和实地考察来展示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些活动的兴趣。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内容。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表达。

第五章:综合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与北京春节有关的作品。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北京的春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阅读与理解。

2. 北京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3. 相关节日习俗的观察和讨论。

4. 实践活动: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或食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北京的春节》的阅读与理解。

(2)北京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3)相关节日习俗的观察和讨论。

(4)实践活动: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或食品。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和情感表达。

(2)对北京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

(3)对相关节日习俗的观察和讨论的深入分析。

(4)实践活动中的创意和动手能力的发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

2.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相关节日习俗的现象。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或食品。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关于北京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3. 相关节日习俗的观察和讨论的素材。

4.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春节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节的了解和经历。

2. 课文学习:(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教案模板

《北京的春节》教案模板

《北京的春节》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关于北京春节的相关文化知识。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和风情。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北京春节的习俗和风情。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力和想象力,分析图片中的细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图片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简要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和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和风情。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图片观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学生运用观察力和想象力,描述图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收获。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京的春节》教学提纲

《北京的春节》教学提纲

思考:
1.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 节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 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 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祥和、 团圆
想一想 ❖ 本文写了北京过春节的哪些重要日子? ❖ 人们在这些日子里都干什么?
❖ 那些是详写,那些是略写?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传统习俗与文化
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 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 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说说你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春节习俗。
附:春节习俗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 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 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 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 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节):腊月初旬开始到除夕之 前,人们为过年做准备。 第二部分(7节):介绍除夕这天的热闹景象。 第三部分(8--10节):介绍初一至十五之间 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 第四部分(11--12节):介绍元宵节人们观灯、 放鞭炮、吃元宵的习俗。 第五部分(13节):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老 舍 先 生
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的传
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
受到人们,由此也形成普遍

重视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
。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
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
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

北京的春节,教案7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7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北京的春节,教案7篇有了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解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北京的春节,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京的春节》语文教学教案

《北京的春节》语文教学教案

《北京的春节》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北京的春节》。

2. 能够理解诗歌中描述的春节的习俗和情景。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北京的春节》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 能够理解诗歌中描述的春节的习俗和情景。

2.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过春节的经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春节故事。

2. 向学生介绍诗歌《北京的春节》的作者和背景。

3.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诗歌的背诵。

3.3 讨论与表演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描述的春节习俗和情景,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习俗或情景,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北京的春节》,并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过春节的经历的短文,注意运用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

第五章: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 对学生的讨论和表演情况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中描述的春节习俗和情景,并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3.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六章:教学工具与资源6.1 教学工具1.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和背景音乐。

《北京的春节》 教案设计

《北京的春节》 教案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包括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3. 词语和句型的学习与应用,包括课文中出现的节日、食物、活动等相关的词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过春节的经历和习俗。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2)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 词语学习:(1)老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节日、食物、活动等相关的词汇。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这些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选择一个春节习俗或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下节课分享。

2.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题,包括词语填空、选择题等。

(2)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北京春节的手抄报。

五、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课文背诵和调查研究报告。

(2)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案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案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3)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北京的春节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培养学生珍惜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 描述北京的春节景象,用适当的词语表达。

4. 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3)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北京的春节景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北京的春节景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关键词语和句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简单介绍北京的春节习俗。

(2)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解释课文中的一些文化背景和习俗。

3. 描述与表达:(1)让学生观察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北京的春节景象。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4.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北京的春节》语文教学教案

《北京的春节》语文教学教案

《北京的春节》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习俗文化:介绍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感受。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北京的春节习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运用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讨论北京的春节习俗。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理解能力。

2. 讲解法: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解释相关习俗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北京的春节习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图片观察法: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京的春节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北京的春节习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文本和音频。

2.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小组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北京的春节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认识和经历。

2. 朗读和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帮助学生记忆。

3. 词语和句式的理解:(1)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口语表达:(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的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

6. 总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评估1. 课文朗读和背诵的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 词语和句式理解的评估:通过问答或小测试,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口语表达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4. 写作练习的评估: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语言表达和组织结构。

六下《北京的春节》完美版教案

六下《北京的春节》完美版教案

六下《北京的春节》完美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春节有什么了解和印象?”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看法和经历。

1.2 教师简要介绍北京的春节习俗和特色,激发学生对北京春节的兴趣。

1.3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分析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4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章:文化背景介绍3.1 教师向学生介绍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发展,帮助学生了解春节的文化背景。

3.2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北京春节的特色。

3.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春节在不同地区的习俗和特色,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四章:课堂活动与实践4.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与春节相关的手工作业。

4.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京春节期间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3 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和学习。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2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3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节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5.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

第六章:课文深入分析6.1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2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细致阅读能力。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4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北京春节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春节的氛围。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法: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春节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北京春节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北京的春节习俗在他们家乡是否也有相似的传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调查家乡的春节习俗,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内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小组讨论总结与拓展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案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案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的春节》。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节”、“团圆饭”、“放鞭炮”等。

(3)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亲情和友情的认识。

(3)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认读和解释。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3.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讨论:(1)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内容和细节,如春节的准备、团圆饭、放鞭炮等。

(3)每组选择一个重点内容进行分享和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春节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春节的意义和自己的家庭习俗。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认读和解释。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4.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讨论:(1)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内容和细节,如春节的准备、团圆饭、放鞭炮等。

(3)每组选择一个重点内容进行分享和展示。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2)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它写一个句子,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024年北京的春节教案

2024年北京的春节教案
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节日的内涵。
五、自读阅读链接,说一说在写法上与课文中的相关句子的不同,并说一说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附词句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腊月、展览、翡翠、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把你过春节时的趣事说一说吗?让大家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快乐。

(生自由汇报:放爆竹、吃年夜饭、贴春联、拜年、守岁等。


2、揭题:在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人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过年,讲究的是热闹、祥和。

这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家人、朋友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每个地方的习俗却有所不同。

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朗读这篇课文。

1、自由读课文,首先,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最后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试着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旬、熬、蒜、榛、寺、翡”的读音;注意易错字“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栗”字的下面是“木”,不是“米”。

3、课件出示词语,指生读准词语。

腊月、初旬、蒜瓣、饺子、栗子、翡翠、杂拌儿、榛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4、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词语,请伙伴或老师帮忙。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那时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烈、忙乱、喜庆、团圆、祥和……)
6、快速浏览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看一看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

围绕春节,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以及这些日子的哪些习俗?
7、围绕阅读思考题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按时间顺序。

作者依次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三、加强朗读,感受语言
1、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最能表现春节氛围的四字词语和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

3、学生汇报,引导思考:从这些词句中你感觉北京的春节是一个怎样的春节?
四、回顾全篇,布置作业
1、小结:“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老舍先生用他那京味十足的笔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热闹、祥和、幸福的北京春节,让我们有机会体味老北京有声有色的年味。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同作者一道感受那里的年文化。

2、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各个地区、民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等。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入文
导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烈“年味”,谁愿意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忙碌、热闹、喜庆、欢乐……)
二、品读课文,品味京味年
1、浏览课文,想想北京的春节中,哪些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年前的忙碌。

①过渡:为了迎接隆重盛大的节日,人们一般从入腊月就开始准备了。

文中介绍了年前的哪些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都有哪些主要活动,有哪些讲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怎样的心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

②学生交流汇报,谈感受。

③质疑: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重点句写法探究: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⑤小组轮读课文第1~6自然段,要读出浓浓的年味。

(2)除夕最热闹。

①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找到最能表现除夕的热闹的词语做批注。

②小组研读,合作交流。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和第二句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从第三句和第五句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从第四句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


③指名朗读,评读,品味除夕的热闹。

(3)元宵节的喜庆与红火。

①过渡:如果说除夕是家庭中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欢乐。

请同学们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多?
②通过读这两个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你能读出这样红火而美丽的节日胜景吗?
(4)初一的祥和与幸福。

①过渡:与除夕和正月十五的热闹相比,正月初一又有着怎样的光景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8~10自然段,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气氛?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同人群的活动来体会)
②指导朗读,读出不同人群的不同状态,从中感受初一气氛的祥和与幸福。

(5)导语:北京的春节热闹、祥和,大人小孩都情味盎然,相信同学们会从下面的歌谣中品味出来。

(播放动漫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你从这样的春节中体会出了北京人的哪些心愿?说说你的感受。

3、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三、感受情感,总结全篇
1、讨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小结:春节是我国的一个最隆重、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讲究的就是热闹、喜庆、祥和。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

就让我们一边欣赏这首《恭喜发财》,一边观看课文的插图,再次感受过年的喜庆和热闹。

四、布置作业,强化练笔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与家人过春节的情景,选择一个最难忘的时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2、搜集春联或有关春节的故事、传说、美味佳肴等,办一期春节简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