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会计实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财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会计实务知识非财务人员在了解必知的会计知识时,还应了解以下相关内容。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实际上是基本会计准则,它对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为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框架。

企业会计准则主要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构成。

(一)基本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共11章,50条,实际上就是基本会计准则,其内容包括总

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和附则等部分。

总则部分,主要明确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和依据,规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部分,主要对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作出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经验和总结我国会计核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会计信息质量原则归纳为;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等8项。这8项原则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提出要求。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部分,分别就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规定。

(1)资产部分。将资产类分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并就各类资产的计价、核算及其披露作出规定。

(2)负债部分。净负债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分别就其计量和核算作出规定。

(3)所有者权益部分。规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部分。就收入的分类、各项收入的确认作出规定。

(5)费用部分。明确费用的定义,并对费用的分类及核算作出规定。

(6)利润部分。就利润的构成和计算作出规定。

(7)财务报告部分。主要规定财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表的种类等内容。

(二)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就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程序作出具体规定。

具体会计准则是在确认、计量、报告具体经济业务,为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营成果和现金流动进行反映时所应遵循的准则,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化。具体准则有些是常见的,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存货估计和应收账款人账等。有些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新出现的,如破产清算、设备租赁和物价变动等。还有些是特殊行业会计准则,经济环境不同而具有的特殊问题,如金融、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就不同予一般的工商企业;企业经济活动中有生产制造过程,生产制造成本的计算就具有特殊性;采掘采伐企业生产场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资产、成本的核算必然具有特殊性;外贸企业、跨国企业受到国际资本市场以及有关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制定具体准则时,首先按会计对象要素立项,然后在此基础上,识别特殊业务和特殊行业,按行业或项目立项。具体准则的内容虽有所区别,但必须在基本准则指导下加以确定。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3)《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4)《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5)《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范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6)《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7)《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8)《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9)《企韭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范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0)《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1)《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股份支付》,规范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2)《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3)《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范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4)《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5)《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规范建造承包商建造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6)《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一政府补助》,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7)《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范借款费用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8)《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9)《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一外币折算》,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0)《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1)《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租赁》,规范租赁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2)《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3)《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规范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24)《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范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

(25)《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规范保险人签发的原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

(26)《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规范再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

(27)《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8)《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9)《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顶》,规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30)《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

(31)《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列报。

(32)《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规范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和编制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的确认计量原则。

(33)《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

(34)《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规范每股收益的计量方法及其列报。

(3S)《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一分部报告》,规范分部报告的编制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36)《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一关联方披露》,规范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37)《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规范金融工具的列报。

(38)《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财务列报。

三、财务环境

财务环境也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企业财务活动的运作是受理财环境制约的。

财务环境按其所涉及的范围分为宏观财务环境和微观财务环境。

(一)宏观财务环境

宏观财务环境叉称外部财务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环境、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等。

1.经济体制环境

经济体制又称经济管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漕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体系、制度、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一切都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几乎没有什么决策权}经济体制改革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了企业自主权、经营权和决策权,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要面向市场,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财务活动。

2.法律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的。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必须遵守《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规,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财务管理职能,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3.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经济发展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总是带有一定的波动性,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处于繁荣时期,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财务人员应抓住发展机遇,扩大生产,开拓市场,此时需筹集大量资金满足投资扩张的需要;当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处于衰退时期,企业的产量和销量下降,当产品积压不能变现时,需要筹资以维持经营。

b.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这不仅对消费者不利,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金需要量迅速增加;筹资成本升高;筹资难度增加;利润虚增等。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财务人员必须预计通货膨胀,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收入和成本,同时使用套期保值等办法减少损失。

c.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政府具有调控宏观经济发展的职能。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协调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并正在进行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体制、外贸体制、价格体制和投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财务活动的进行,而且这些政策会因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调整,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按照这些宏观政策规划企业的财务行为并留有一定的余地。

d.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各产品之间、现有产品与新产品之间,甚至在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竞争,这是所有企业无法回避的。为了提高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服务、质量等方面优于其他企业,这就要求企业筹集足够的资金,大量投资于研究与开发新产品、进行广告宣传和加强售后服务等。

4.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某种形式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金融市场为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和选择机会,使融资双方能自由灵活地调度资金。当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当企业有暂时闲置资金时,又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金融市场交易中形成的各种参数,如市场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和证券指数等,为企业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二)微观财务环境

微观财务环境叉称内部财务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形式

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来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和分配收益,处理好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2.企业资产总量及其结构比例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资产总量及其结构比例,来规划自己的财务行为和进行财务决策,以便发挥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

3.企业生产状况

企业生产状况主要包括企业所处的生产条件和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

企业按生产条件可以分类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企业,不同的生产条件要求有不同的财务行为与之相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拥有较多先进设备,固定资产比重大,企业需要筹集大量的长期资金;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需人力较多,固定资产比重较小,企业需要筹集大量的短期资金;资源开发型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勘探、开采,资金回收时间长,企业则需要筹集较多的长期资金。

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

a.初创期。指产品的研究、开发、试制与投产试销阶段。

b.成长期。这一时期产品试销成功,初步占领市场,销售量快速增长,利润也迅速增加。

c.成熟期。这一时期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该产品市场逐步趋于饱和,企业盈利水平开始滑坡。

d.衰退期。这一时期产品开始老化,逐步丧失竞争能力,转入更新换代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针对产品所处的阶段,采取适当的措施,并且要有预见性地开发新产品,保持企业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4.企业销售状况

企业销售状况反映了企业产品在销售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企业销售状况,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面对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由于产品价格和销售量容易出现波动,风险较大,因此,要慎重利用债务资金;面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应注

重产品特色,创出名牌产品,应在产品开发、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投入较多资金;而面对完全垄断市场的企业,由于其产品销售畅通,价格波动不大,利润较稳定,风险较小,可较多地利用债务资金。

四、企业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组织财务活动时,与企业投资者、受资者、债务人、债权人、税务机关、职工和企业内部各部门有着广泛的联系。

(一)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投资者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按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即受资者)投资,受资者应按规定分配给企业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人资金、发行债券,并按借款合同等有关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以及在购买括动中由于延期付款等与有关单位发生的商业信用而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四)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向债务人提供借款、购买债券,并按约定的条件要求债务人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以及在销售活动中由于延期收款等发生的商业信用而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五)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交纳所得税、资源税和其他各种税款。

(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在实行内部经济核算的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具有相对独立的资金定额和独立支配的费用限额,各单位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各单位与财务部门之间的领款、报销、代收和代付等的收支结算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相互之间的资金结算关系。

(七)与职工之同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等劳动报酬,按规定提取应付福利费和公益金,为职工代垫款项等而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