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生物八上《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公开课(教案) (10)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创意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文化素养。
6.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家长协助监督,确保作业质量。
2.汇报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3.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设计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判断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选择题:设计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选择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实践中。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
八年级生物上册 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苏科版
第18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1)培养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初步形成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教学难点: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三、教学流程:【导入】一组图片师: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一组和谐美好的照片。
而这种美好的延续离不开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法宝——“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新课】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活动一:温故而知新]师:今天的课从一个关于草原的故事开始,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兔子和一群狼。
你能写出他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吗?师:狼为什么要吃兔,兔可以提供给狼提供什么?(营养物质和能量)师:兔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从哪里获得?(草)草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又从哪里来呢?(一部分物质来自无机环境,还有些是自身合成,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的)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沿着食物链不断地流动着。
当兔子从草处获得的物质和能量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的话,兔子会怎样?而如果草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获取不到足够的太阳能的话,草又会怎样?可见物质和能量像一双无形的手,制约着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及其数量。
[活动二:分析与思考]师:回到故事中的这片草原,许多兔子和一群狼共享着这片草原,但随后周边的牧民发现这里兔子数量丰富,便捕捉了一部分的兔子,牧民的这种行为对该生态系统会有怎样的影响?师:如果牧民捕捉的是一部分的狼,该生态系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从兔和狼这两种生物出发整理一下它们的数量变化关系:狼食物减少狼数量减少狼食兔减少兔数量的减少兔数量增加狼食兔增加狼数量增加狼食物增加师:请大家仿照这幅图,概况出草和兔这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案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
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细心钻研的达尔文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原来,红三叶草是专门靠土蜂来传粉的;而土蜂的蜜,常常被田鼠偷吃,田鼠还破坏了蜂巢。
这样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少了。
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连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案 (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草原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说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及调节能力的大小。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迁移,从而掌握新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理解各种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破坏,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又是有限的,不可过度开发利用。
2、难点: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分析几种生态因素的关系。
教法、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找到快乐。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愉快教学的思想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1、收集有关“生物圈2号”的资料并分析失败原因。
2、收集有关自然及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领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③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①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学会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
②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③尝试用坐标、曲线图表示并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爱护生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②关注怀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③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教学难点:
尝试用坐标、曲线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小组活动白板(9块)、磁铁(若干)、彩塑卡片(若干)、文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案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第18章“生态系统稳定”的一部分,是生态系统知识最后一部分,本课应该对生态系统的知识进行总结。
学习该部分知识自然要与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紧密联系起来。
生态系统的揍我调节的结果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里所说的稳定性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都有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其稳定性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来维持的。
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决定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强弱,即生态系统平衡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案例说明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准确表述维持生态系的相对平衡的途径和结果;熟练表述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表现;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 能力目标:通过综合化利用知识对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进行分析,初步形成识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变化曲线,来绘制草和鹰的变化曲线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在分析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认同保护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材重点、难点:1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途径和维持生态平衡因素;理清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相对平衡的关系。
2 难点:结合具体的生态系统,较熟练地分析其稳定性大小和受外界因素影响后,导致生物成分的一些变化。
三教学设计:1、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展示一些生态系统视频和图片,为学生学习提供引导和帮助;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观等优点,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指导读书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指导读书法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苏科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1) .doc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讨论】
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吗?说给大家听听。
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可以依靠自动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稳定。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复,有时则完全不能恢复。
教学重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
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法设计及
学法指导
讲授讨论交流资料检索
课前准备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入】情境导入,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课题
第17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新授】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配上有关的解说)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你们认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原理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3.组织小组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生态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4.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生态系统的世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例如:“草原上的植物和动物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如何调整自身结构以维持生态平衡?”等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4.多元化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结合实际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一、案例背景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的“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节,是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关键章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实际案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江苏省常州正衡中学 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第18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1)培养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初步形成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教学难点: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三、教学流程:【导入】一组图片师: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一组和谐美好的照片。
而这种美好的延续离不开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法宝——“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新课】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师:今天的课从一个关于草原的故事开始,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兔子和一群狼。
你能写出他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吗?师:狼为什么要吃兔,兔可以提供给狼提供什么?(营养物质和能量)师:兔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从哪里获得?(草)草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又从哪里来呢?(一部分物质来自无机环境,还有些是自身合成,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的)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沿着食物链不断地流动着。
当兔子从草处获得的物质和能量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的话,兔子会怎样?而如果草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获取不到足够的太阳能的话,草又会怎样?可见物质和能量像一双无形的手,制约着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及其数量。
师:回到故事中的这片草原,许多兔子和一群狼共享着这片草原,但随后周边的牧民发现这里兔子数量丰富,便捕捉了一部分的兔子,牧民的这种行为对该生态系统会有怎样的影响?师:如果牧民捕捉的是一部分的狼,该生态系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从兔和狼这两种生物出发整理一下它们的数量变化关系:狼食物减少狼数量减少狼食兔减少兔数量的减少兔数量增加狼食兔增加狼数量增加狼食物增加师:请大家仿照这幅图,概况出草和兔这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6单元 第18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
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食物链的故事》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
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群岛。
别看这些岛子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
解放军叔叔在这里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小岛上生活很艰苦。
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
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打扮得象花园一样。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
后来,经过不断地繁殖,鸡群越来越多。
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可以拾回满满一筐鸡蛋。
可是,没过多久,不知为什么这里的老鼠成了灾。
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
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
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
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
“老鼠怕猫,还是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
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
可是,战士们在岛上巡逻时,又发现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
经调查,原来是猫作的孽。
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珍贵的鲣鸟。
鲣鸟是国际重点保护鸟类。
为了不让这群谗猫为非作歹,残害鲣鸟,战士们又养起了狗。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八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他们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理解。
2.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湿地生态系统是如何自我调节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能量流动,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2.阐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原理和机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强调湿地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能量流动。
2.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原理和机制。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4.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讲解、实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你们认为本节课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请评价一下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八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一、案例背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草原美丽景色图片,同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生态系统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
草原的景色美不美?你在歌曲中听到了哪些?学生回答:草原通过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图片,把学生带到美丽的草原上,让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感情,产生尊重生态系统、爱护生态系统的的愿望。
【新课讲授】(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1、在草原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说出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生物因素有哪些?2、讨论(1)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减少,其他哪些种类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2)尝试着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与鼠之间的关系。
教师指出草与鼠的最多数量应该依次减少,出现最值以此推后,也就是滞后的原则。
1、学生回答:植物:草动物:草原鼠、牛、羊、兔等食草动物,蛙、蛇、鹰等食肉动物。
2、学生画图,然后交流展示。
3、学生讲解:当老鼠的数量增加时,它的天敌也因为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数量增加,相反由于食物缺乏和天敌数量的增加,老鼠的数量减少,草因通过画图,理解草原上各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反复思考和修改,使草、鼠之间的数量关系更趋合理,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物种和数量相对稳定了,生态系统系统才能保持相对稳定,且调节能力的大小与其物种的复杂程度有什么?你我谈:人类应当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学生畅所欲言,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再次进行情感教育。
【课堂小结】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学生自己总结发言。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课堂练习教师自设作业布置:本章练习题1、2题六、教学板书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推荐学习]2014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18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1)培养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初步形成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教学难点: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三、教学流程:【导入】一组图片师: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一组和谐美好的照片。
而这种美好的延续离不开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法宝——“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新课】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活动一:温故而知新]师:今天的课从一个关于草原的故事开始,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兔子和一群狼。
你能写出他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吗?师:狼为什么要吃兔,兔可以提供给狼提供什么?(营养物质和能量)师:兔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从哪里获得?(草)草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又从哪里来呢?(一部分物质来自无机环境,还有些是自身合成,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的)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沿着食物链不断地流动着。
当兔子从草处获得的物质和能量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的话,兔子会怎样?而如果草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获取不到足够的太阳能的话,草又会怎样?可见物质和能量像一双无形的手,制约着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及其数量。
[活动二:分析与思考]师:回到故事中的这片草原,许多兔子和一群狼共享着这片草原,但随后周边的牧民发现这里兔子数量丰富,便捕捉了一部分的兔子,牧民的这种行为对该生态系统会有怎样的影响?师:如果牧民捕捉的是一部分的狼,该生态系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从兔和狼这两种生物出发整理一下它们的数量变化关系:狼食物减少狼数量减少狼食兔减少兔数量的减少兔数量增加狼食兔增加狼数量增加狼食物增加师:请大家仿照这幅图,概况出草和兔这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后小记: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在阅读中找到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三个思考题的设置上把握从易到难的原则,为每个学生都留有学习的空间。
在自学环节中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带着问题读书,抓住关键语句和词语〕,为进一步的提高自学能力打好根底。
2.培养学生课下收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加强合作学习。
课上以学生交流汇总展示为主,不仅可以锻炼局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做到资源大家共享。
以这种形式培养、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符合学生实验规则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学生进实验室前无须进行任何准备,进实验室后一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B.学生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进实验室后一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C.学生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进实验室后自主操作、完成实验,不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D.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意外事故,尽量不要麻烦老师,要学会自行处理
2.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在对光时应〔〕
A.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 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3.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要注意以下结构构成一直线的是〔〕
A.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B.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极薄或透明的,其原因是 (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宜污染物镜 D.易染色
二、填空题
1.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写出显微镜主要局部的名称。
⑴______⑵______⑶______⑷______⑸______⑺______
⑻_______⑼_______⑽_______⑾_______⑿_______⒀_______⒁_______
2.要将标本快速离开物镜,应调节显微镜上的____;调好显微镜发现视野太暗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 。
3.某同学在观察一张生物切片时用10×的目镜和45×的物镜,则这张生物切片的物像放大的倍数是____。
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范围是______。
4.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一定要严格遵守____,保护____,注意_____。
5.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以下显微镜的各局部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①镜筒A.放大作用
②转换器B.固定玻片标本
③准焦螺旋C.稳定镜身
④物镜和目镜D.反射光线
⑤压片夹E.安放目镜
⑥反光镜F.安放物镜
⑦镜座G.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6.图1中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你能把它们按各自的用途进行归类吗?
(1)属于观察器具的是____;(2)属于解剖器具的是____;
(3)属于加热器具的是____;(4)属于通用器具的是____。
图1 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
7.用以下四台显微镜分别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请分析答复:
〔1〕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______号,原因是______。
〔2〕观察到细胞面积最大的是_____。
8.一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已将目镜、物镜和通光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还是看不到白亮的视野。
请分析:
(1)该同学看不到白亮视野的可能原因是_____。
(2)解决的方法是______。
9.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
( )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
( )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正确的用眼方法是左眼观察右眼闭合。
( )
(4)直接把一株小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清晰的物像。
( )
10.和同学们谈一谈,你在生物实验室中除认识了显微镜,还认识了哪些实验器具,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用途?下面两幅图中你认识哪几种器具,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习题答案:
一、1.B 2.B 3.A 4.B
二、1.〔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镜柱〔12〕镜臂〔13〕细准焦螺旋〔14〕粗准焦螺旋
2.粗准焦螺旋反光镜
3.450倍 40—1500倍
4实验规则仪器安全
5.①——E ②——F ③——G ④——A ⑤——B ⑥——D ⑦——C
6.〔1〕放大镜〔2〕镊子、解剖针、刀片〔3〕三角架、石棉、酒精灯、试管夹〔4〕滴管、烧杯、烧瓶、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
7.(1)2 放大倍数最小 (2)4 放大倍数最大
8.〔1〕未调节反光镜或周围光源差〔2〕调节反光镜;改善光源;光弱要用凹面镜
9.〔1〕√〔2〕×多→少〔3〕×闭合→睁开〔4〕×能→不能
10.图中的器具有:烧杯三角架石棉酒精灯培养皿滴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