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酶注射论文

合集下载

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价值论文

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价值论文

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价值【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症的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均18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采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开窗腰椎间盘摘除术。

测定并进行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明显。

愈合远期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病率5.56%远小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病率33.3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明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胶原酶【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45-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主要病变在于腰椎间盘发生了变性,导致纤维核破裂,髓核在纤维环的薄弱处突出,进一步髓核压迫神经产生的以腿部疼痛为主的综合征[1]。

该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可以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致残,丧失活动能力。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尤为重要。

现为研究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我院特做此次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 治疗方法1.3 观察指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并观察并发症出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后生化指标含量的比较2.2 治疗后远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3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病变部位在腰椎间盘,症状表现在腰腿处的综合征,主要病理损伤是纤维环的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CT导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CT导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CT导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对9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面注射胶原酶,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2年,其中30例行CT复查。

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2年,优良率为95.6%,29例CT随访突出物均有部分缩小或消失(96.7%),本组无并发症。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面共同注射胶原酶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胶原酶CT导引椎间盘突出症【中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313(2000)04-0268-03Clinical study on CT-guided collagenas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rniation of lumbar discXu Guozheng,Chui Weife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Hospital ofPanyu,Guangdong 511400)【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T-guided collagenase injection into nucleus pulposus of herniated lumbar disc and the surface of hern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eceived CT-guided collagenase injection,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3 months to 2 years,30 patients rceived CT reexamination during this period.Results:Injection was done successfully in all patients(100%),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results were 95.6% heruiation was found disappeared or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CT in 29 of 30 patients(96.7%),no complication was found in ourgroup.Conclusions:CT-guided collagenase injection into nucleus pulposus of herniation lumbar disc and the surface of herniation is a safety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herniation lumbar disc.【Key words】Collagenase CT-guided Herniation lumbar disc我院1997年6月~1999年11月采用CT导引下联合注射胶原酶于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表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并对90例有较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如下。

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张辉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17期摘要本文介绍注射用胶原酶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联合治疗的原理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胶原酶注射作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在联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微创治疗中图分类号:R681.53; R9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7-0010-04Research progress in collagenas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other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ZHANG Hui*(Shanghai Joy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201203,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collagenase fo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other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and meanwhile th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llagenase, as the bas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bination therapy.KEY WORDS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collagenase;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世界上最早开展胶原酶临床应用研究的是美国的神经外科学家Sussman,他在1981年首先报告使用胶原酶成功治疗了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

胶原酶二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

胶原酶二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

胶原酶二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前国内报道胶原酶治疗优良率在60%~84%,有效率在83%~96%,各报道基本上一致,且盘内法与盘外法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有学者曾将胶原酶注射与手术进行了详细比较,前者有效率高于后者,而复发率却低于后者。

胶原酶溶盘术显得更为优越。

目前报道盘外注射胶原酶用量也基本一致,都为1200u,且可以连续注射。

本例患者行开窗手术后复发,单侧神经根症状明显,间隔7周连续2次胶原酶的注射,疼痛最终治愈。

相信随着胶原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临床应用的进一步开展,胶原酶注射法在开窗手术治疗过程前后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标签: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患者,男,48岁,2012年11月12日因腰痛并左臀、小腿外缘间歇性麻疼1年入院,行走及卧床翻身困难,入夜尤甚,伴间歇性跛行,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曾于外院先后行射频热凝术及小针刀松解术无效,一日3次自备双氯芬酸钠栓可减轻。

既往有腰痛反复发作10余年,5年前行外科开窗减压术(L3、L4全椎板切除,L5半椎板切除),后因劳累复发,行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有效。

入院查体及生命体征正常。

专科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变直,中下段椎体叩击痛(+),左侧椎旁压痛可向左下肢放射,仰卧挺腹试验(+),直腿抬高左侧(+)<40°,左侧膝腱反射减弱,肌力肌张力减弱,肌肉较右下肢明显萎缩。

入院前腰椎CT示:L4L5半椎板术后缺损。

L3/4,L4/5,L5/S1椎间盘左旁中央型突出,压迫硬膜囊及左侧隐窝。

入院后查血、尿常规,血沉,血糖,肝肾功能皆(-)。

13日行L4/5硬膜外置管,2%利多卡因3ml麻药试验后胶原酶溶盘术治疗一次,并保留置管。

患者病床俯卧8小时,并卧床一周,腰腿疼痛缓解不理想,连续7天硬膜外滴注消炎镇痛液,一日1次,双氯芬酸钠栓减为一日1次,每次25mg。

应患者要求办理出院。

2013年1月5日患者因晨起下蹲咳嗽时腰腿麻痛突然加重剧,持续发作,口服及肛塞抗炎镇痛药物均不能缓解,再次入院。

硬膜外腔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疗效观察

硬膜外腔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疗效观察

硬膜外腔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04—2006年在宁夏工人医院行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进行随诊2~4年观察其疗效。

结果45例治愈29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2例。

结论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关键是适应证的把握、病例的选择。

【关键词】硬膜外腔;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几年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全国各地都已开展,从注射部位讲,有盘内注射、盘外注射、盘内外联合注射;从注射途径上讲,有经椎间孔、经小关节内侧缘、经骶裂孔、经棘突间隙注射等,大部分操作需CT或C臂机准确定位。

我院从2004年5月开始进行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至2006年10月共治疗45例,经2~4年随诊,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1月~5年以上;初发36例,复发9例;L4~5 26例,L5 S1 12例,L4~5、L5 S1 5例,L3~4、L4~5、L5~6 2例。

所有病例临床表现典型[1],且均经CT或MRI 证实并排除肿瘤、结核、骨质疏松、椎管骨性狭窄、突出物钙化及膨出、脱出等情况,无出凝血障碍、感染等禁忌证,所有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做常规检查,治疗前禁饮食,予以镇静等准备工作。

1.2治疗方法患者进手术室,患侧向下侧卧于手术床上,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按硬膜外麻醉操作常规在病变椎间隙穿刺并向患侧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1.2%~1.5%利多卡因5 mL,观察30 min无全脊髓麻醉表现,且患肢放射痛减轻或消失,即证实导管在病变处硬膜外腔,则可缓慢注入胶原酶4~6 mL(1 800~2 400 U),观察60 min无异常反应则拔管。

拔管前注入曲安奈德20~40 mg,完毕回病房俯卧位8 h,卧床休息至少3 d,给予预防感染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CT引导下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的临床分析

CT引导下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的临床分析

CT引导下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的临床分析【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的多发病,并且有明显的增多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用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近几年来,在CT引导下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

从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对58例经CT或核磁检查临床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CT引导下分别向椎间盘突出物表面及内部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技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且创伤小,费用低,复发率低,可以达到类似手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收集了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临床检查确诊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从2个月至20余年不等。

其中L3/4间盘突出的15例,L4/5间盘突出的21例,L5 s1间盘突出的22例,主要临床症状:腰疼或(伴)下肢痛,患侧肢体酸沉麻木,部分出现肌肉萎缩。

体查,一侧或双侧直腿抬高阳性,相应椎间盘突出水平的脊突旁有压痛等。

所有病例均经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或以上,临床效果无效或效果不佳,均无治疗禁忌证。

1.2 技术和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在CT监控小选择椎间盘突出明显的层面,确定一条能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经皮到达穿刺靶点的最短安全进针途径。

一半多采用2种方法,一种是对于L3/4、L4/5键盘突出的可采用椎间孔穿刺法,另一种是对于L5 s1间盘突出的采用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经硬膜外穿刺法。

具体方法是,完善常规的术前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的测定,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以防过敏反应,然后,让患者患侧向上侧卧于CT扫描床上进行扫描。

选择椎间盘突出明显的层面作为穿刺平面,在这个层面上由突出物的中心连一条能避开血管的,神经至皮肤的最短直线,确定皮肤上的点为穿刺点,然后对穿刺点周围进行消毒,用2%的利多卡因10 ml局麻后穿刺,在CT监控引导下循环进针。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穿刺途径疗效观察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穿刺途径疗效观察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穿刺途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CT引导下胶原酶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的穿刺途径及疗效。

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为A组(n=40) 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注射组和B组(n=40) 侧方经安全三角入路注射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疗效进行随访。

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及突出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术后,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两种穿刺方法都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穿刺途径,CT下可以个性化设计穿刺途径、从而减少损伤、提高疗效。

【关键词】胶原酶;腰椎间盘; 穿刺【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36-02我院自2006年8月份起,选取胶原酶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0例,采用两种不同穿刺途径,分为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过侧隐窝到突出物注射组与侧方经安全三角入路到突出物注射组各40例,并观察患者疗效,旨在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优缺点,以指导临床工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椎管肿瘤、严重骨性椎管狭窄等疾病。

因为L3/4椎间盘不能采用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故不在本文研究范围,所有病例均为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A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3岁,病程5d-12年,其中中央型膨出或突出5例,向右突出17例,向左突出18例;单节段突出28例,两节段突出12例,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痛合并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其中单侧30例,双侧10例;B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

年龄23~76岁,病程10d-10年,其中中央型膨出或突出6例,向右突出18例,向左突出16例,单节段突出30例,两节段突出10例,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痛合并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其中单侧28例,双侧12例。

胶原酶二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

胶原酶二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

腹膜 外两 种术式 , 不 会引 起粘 连 和 压 迫神 经 根 等并 发 症 , 适 用 于 治 疗腰 椎体 肿瘤及 腰椎 滑 脱 等 。按 照时 间 不 同术 后 并 发症 分 为 早 期 和 中远期 两类 。 胶原 酶注射 治疗 腰椎 间 盘突 出症在 临床 已得 到推 广 , 其 化 学本 质是将 一种 有催 化作 用 的高度 特异 性生 物催 化剂 , 即能作用 于胶 原 组织 螺旋 结构 的 酶 , 在生理 p H值 及 温 度 条 件 下 水 解 天然 胶 原 纤 维 。人 体 内源性 胶原 酶与 胶原 分子 在细 胞 内共 同合成 , 以酶 原 的 方式 处于潜 伏状 态 。 当椎 间 盘 内环 境改 变或 受到 机械 作用 时 , 椎 间 盘纤 维细 胞崩解 , 酶 激活 物进 入 基 质 激 活处 于 酶 原状 态 的胶 原酶 , 使其 具有 生物 活性 , 胶原 纤维 出现 降解 。降 解 的结果 引起椎 间盘 本 身出现 自溶, 使纤维环强度下降, 出现裂隙或破裂 , 并引起相应 的临 床症 状 。当外 源性胶 原 酶 以酶原 的形式 大量 注入 病变 的椎 间 盘 , 便 被其 中 的酶激 活物激 活 , 作用 于胶 原分 子 , 使 之溶 解度 , 最终 降解 为 相关 的氨 基酸 , 被血 浆 吸 收 。从 而 缓 解 或 消除 对 神 经组 织 的 压迫 , 临床 症状 得 以改善 或消 失 。其治疗 对象 至今 尚无 统 一标 准 , 目前 比 较一 致 的认 为是 : 单 侧腰 腿痛 有 明 显 神经 根 压 迫症 状 ; 经 系 统保 守 治疗 无效 者 。凡 伴有 过 敏体质 、 马尾 综合 征 、 代谢性 疾病 、 椎 间盘 炎 或椎 间盘 感染 、 心理 变态 、 腰椎 管狭 窄 或脊椎 滑脱 、 非椎 间 盘源 性 腿 腰痛 、 孕妇 及 1 4 岁 以 下儿 童 、 突 出物 游 离 于腰 椎 管 内及 突 出 物 已 钙化 或骨化 者均 不宜 列 为治疗 选择 。 临床上 主要 有 以下 5种 方法 : 经皮 斜刺 或侧方 直 刺椎 间盘 ( 盘内) 注射 法 , 此法 适 用 于 各 种类 型 的椎 间盘 突 出 , 尤其 适用 于椎 间 盘膨 出 、 中央型 突出 或偏斜 不 重者 ; 经皮椎 间 孔硬膜 外侧 隐 窝突 出 物 局 部 ( 盘外) 注射法, 此 法 适 于 突 出物偏 向一侧 , 而且突向神经根管 , 临床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 经椎 板外 切迹 或小关 节 内缘行 硬膜 外侧 隐 窝穿刺 法 , 此法 系盘外 注 射 的 改进 法 , 由宋文 阁等 提 出并应 用 于临床 , 目前 临床 报道 较少 ; 经 皮棘 突旁硬 膜外 注射 法 , 适用 于多 间隙 突 出或 老 年体 弱有 明显骨 质增 生 并有 骨桥形 成者 , 在 操作 时需 在 最 高 位 间 隙穿 刺插 管 , 并 将 硬膜 外 导管送 到 最低 突 出间 隙 , 边 退 管 边 向突 出 区域 注 药 , 此法简单 、 安 全, 但效 果 不如 其他 方 法 ; 经皮 切 吸 与胶 原 酶注 射 联合 法 。此 法是 先将椎 间盘 髓核 组织 吸 出 , 使 椎 间 盘 内压 力 降 低并 有 一 定空 隙 , 再 注入 胶原 酶 , 使 药液 均匀 地渗 透 到 纤 维环 部 , 髓 核 及纤 维 环 得 到充 分溶解 , 创 伤相 对较 大 。 参 考文 献

CT引导下突出物臭氧“爆破”+胶原酶注射溶解术对于较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分析

CT引导下突出物臭氧“爆破”+胶原酶注射溶解术对于较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分析

CT引导下突出物臭氧“爆破”+胶原酶注射溶解术对于较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 CT 导引下突出物臭氧“爆破”联合胶原酶“靶点”注射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患者俯卧 CT 检查床上,CT 导引下精确定位,确定责任间盘,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穿刺针穿刺至突出物周围后,通过针内针刺入突出物内推注40%臭氧5-10ml,CT扫描显示突出物被臭氧“爆破”。

确保无不良反应后间隔 15min 抽取 1ml 胶原酶混悬液进行突出物靶位注射。

拔出针内针,然后再次推注胶原酶3ml 进行盘外注射,无不良反应后住院留观5-7 天。

结果:根据改善的 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分别为 39.4%和 32.2%,总有效率为 88.2%,疗效显著。

结论:CT 导引下经突出物臭氧“爆破”联合胶原酶“靶点”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微创、经济、恢复快、疗效明显,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广泛且效果理想的微创技术。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 导引;“双针”穿刺;臭氧“爆破”;胶原酶“靶点”化学溶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困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治疗方法多达十几种,微创介入治疗是我院2012 年引进的新技术。

初期我科常规采取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发现对于突出物较大者如果臭氧注射后CT扫描突出物内臭氧扩散不显著者,治疗效果欠佳,后期采用CT引导靶位注射臭氧“爆破”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统计的 159 例患者中,男性 95 例,女性 64 例,年龄 21-67 岁,平均年龄 41.5 岁,发病部位以 L4、5 间隙居多,其中 27 例为多间隙治疗,其余为单间隙治疗。

所有患者均经CT 或 MRI 检查并结合临床确诊为椎间盘突出症,95%以上患者均经过牵引、理疗、按摩等传统治疗但效果不佳,3例患者曾做过髓核摘除术。

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我 院 20 0 6年 l 2月 ~ 0 8年 l 月 共 收 治 颈 4 C 3例 , 4 C 2例 、 ¨ 9例 ,两 阶段 l 。 C 2例
主要临床症状 : 颈部及肩背部疼 痛不适 9 ① 2例(0%)② 10 ; 上 肢 及 手 部 放射 性 疼 痛 、 木 、 麻 无力 6 0例 (5 ; 行 走 无 6 %)③ 力、 步态 不 稳伴 躯 干束 带 感 3 4例 (7 。影像 学 表现 : 颈 3%) ① 椎 正侧 及 双斜 位 片 主要 表现 为 椎 间 隙狭 窄 .轻 度 骨质 增 生 :
[ 编 号】 1 7 - 2 0 2 0 )4 c一 3 — 2 文章 6 3 7 1 (0 9 0 ( ) 1 9 0
An ls f h f c f h evc l i rae yijcin c l g n s ayi o ee eto ecr ia s te td b e t ol e ae s t t dc n o a
29 4 第 卷 1 0年 月 6第2 0 期
・ 作探讨 ・ 工
胶原酶 注射治疗 颈椎 间盘突 出的疗效分 析
陈 巨鹏
( 东省 海 丰县 彭湃 纪 念 医院 外科 一 区 , 广 广东 海 丰
5 60 ) 14 0
【 要】目的 : 析胶原 酶 注 射 治疗 颈 椎 间盘 突 出 的疗 效 。方 法 : 我 院 2 0 摘 分 对 0 6年 1 - 0 8年 1 2月 2 0 1月 收治 的 9 2例 颈 椎 间 盘 突 出症应 用胶 原 酶注 射 治疗 。 结果 :2例 患 者 中 ,6例穿 刺 插管 成 功 并 注人 胶 原酶 ,O例 经 6 1 月 随访 9 8 8  ̄ 2个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骶管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注射胶原酶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对2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拟行经骶管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注射胶原酶的术前指导,术中配合医生调整C臂X线机,协助医生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结果3例患者术后10~40 min血压下降,1例拔管时导管断裂,余患者术前术中心理状态健康平稳,生命体征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骶管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围手术期周密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症;前间隙置管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04年3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2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男192例,女104例,年龄25~76岁,平均46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一侧或两侧下肢感觉障碍,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L4,5椎间隙146例,L5,S1椎间隙76例,L4,5、L3,4椎间隙38例,L4,5、L5、S1椎间隙36例,突出类型,中央型142例,后外侧型139例,全部CT或MRI证实为椎间盘突出者。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一软枕,常规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4 ml局部浸润麻醉,C型X线机定位骶孔进针点,用18号套管针从骶孔进入骶管,进入有落空感,抽吸无任何液体抽出时,置入带钢丝硬外导管,通过C 臂X线机动态观察导管位置,至导管达突出椎间盘水平间隙,拔除导管内钢丝,再次抽吸无液体及血性液体时注入碘海醇3~5 ml,侧位见呈线状,然后注入1%利多卡因3 ml,观察腰腿痛症状缓解情况,如症状缓解,肢体能活动,说明导管位置正确。

静脉给地塞米松10 mg后将1200 U胶原酶溶入3~5 ml生理盐水从导管内缓慢注入后拔除导管,外敷无菌伤口贴,按压5~10 min。

2 结果经术前精心准备及术中密切配合,294例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根据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

颈椎间盘突出症论文: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论文: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论文: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摘要】本文对胶原酶溶盘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部硬膜外腔穿刺置管、pca泵小剂量持续泵入消炎镇痛液的疗效进行随机对照,并进行临床远期疗效的观察(≥6个月)。

方法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胶原酶组30例,施行病变节段的胶原酶溶盘术;对照组20例,施行颈部硬膜外腔穿刺置管、pca泵小剂量持续泵入消炎镇痛液6天。

结果两种方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胶原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病变节段神经功能受损的恢复率胶原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胶原酶溶盘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的方法,其近期和远期疗效都明显优于颈部硬膜外腔泵入消炎镇痛液的治疗。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盘术硬膜外注射治疗胶原酶溶盘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但限于疼痛医师穿刺操作和围术期管理水平,以及安全性方面的顾虑,其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推广。

本文通过对胶原酶溶盘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部硬膜外腔穿刺置管、pca泵小剂量持续泵入消炎镇痛液的疗效进行随机对照,并进行临床远期疗效的观察(≥6个月),证明胶原酶溶盘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的方法,其近期和远期疗效都明显优于颈部硬膜外腔泵入消炎镇痛液的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根据症状、体征以及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并除外突出物明显钙化或骨化,以及有骨性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共50例。

1.2 病例分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胶原酶组(30例);ⅱ组:对照组(20例)。

1.3 治疗方法1.3.1 ⅰ组(胶原酶组)30例:施行病变节段的胶原酶溶盘术术前3天开始口服开瑞坦10mg,1次/日;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3g+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50ml(或0.9%氯化钠250ml),1次/日,用以预防药物过敏反应以及穿刺操作带来的潜在感染危险。

胶原酶不同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影像学分析

胶原酶不同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影像学分析

胶原酶不同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影像学分析陈永华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4(008)005
【摘要】目的 :观察胶原酶不同注射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效果及影像学变化,分析其治疗机制. 方法 :97例患者分为盘内注射组 30例,盘外注射组 32例,盘内外注射组 35例,观察 3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影像学变化,分析其机制,相关数值资料采用 SPSS 10.0软件包处理. 结果 :盘内外注射组的优良率( 88.5%)与盘内注射组的优良率 (76.6% )有明显差别 (t=- 2.106,P< 0.05);与盘外注射组优良率 (67.7% )有极显著差别 (t=- 5.013,P< 0.01). 结论 :胶原酶盘内外同时注射法的康复效果比单纯盘内注射法及盘外注射法效果显著,方法简单.
【总页数】2页(P822-823)
【作者】陈永华
【作者单位】乐昌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省乐昌市,51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胶原酶不同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J], 李军;梁荣军
2.胶原酶溶解术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评价 [J], 叶礼新;史永江;邓斯亮
3.胶原酶溶解术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评价 [J], 叶礼新;史永江;邓斯亮
4.胶原酶不同注射方法治疗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J], 余庆阳;蒋煜青;陈绎志;曹俊寿;邱丽红;林柏洪;陈道华
5.不同胶原酶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影像与疗效分析 [J], 余庆阳;蒋煜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原酶溶解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胶原酶溶解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胶原酶溶解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目的观察胶原酶溶解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单纯给予胶原酶溶解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0例),将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 AS评分及近期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点V 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近期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LDH行胶原酶溶解与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并减轻患者疼痛感。

标签:胶原酶溶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侧间隙注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属于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是导致患者腰腿痛主要原因,胶原酶溶解术因其具创伤性小、疗效佳等优势,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LDH中[1]。

但术后早期疼痛显著加重,大部分患者无法渡过急性期,通常需给予硬膜外侧封闭或止痛药等处理,不仅加大临床医生治疗难度,而且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定的30例LDH患者行胶原酶溶解与硬膜外侧间隙注射联合治疗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LDH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设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前者男女比例18∶12,年龄22~74岁,平均(43.68±4.21)岁,病程2~19个月,平均(12.36±2.47)月;后者男女比例19∶11,年龄24~73岁,平均(44.12±5.64)岁,病程2~18个月,平均(11.64±3.98)月;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单纯注射胶原酶,操作方法与研究组基本一致;研究组行胶原酶溶解联合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患者予以常规皮肤消毒及普通麻醉之后,采用斜面腰麻针进行穿刺,缓慢进针,可先与小关节触及,调整方向之内侧滑入进入至硬膜外侧间隙,注入3~5 ml过滤空气使硬膜囊推至对侧,然后继续进针,当针尖到达突出物内,则注入1 ml非离子造影剂。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体会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体会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体会摘要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方法简便、效果可靠等特点。

本文简要介绍胶原酶溶盘术的治疗方法、适应证、注意事项和需向患者解释的问题等治疗体会。

ABSTRACT 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 is a simpl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an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including therapeutic method,indications,treatment notes,questions needed to be explained to the patients.KEY WORDS collagenase;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由美国神经外科学家Sussman发明,1981年12月获得美国FDA认可,随后在美、英、法、德等国相继投入临床应用,并逐渐推广到世界各国。

胶原酶在我国于1993年获得批准(一类新药证书),1996年12月正式投产后不久即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展了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在我国已施行胶原酶溶盘术逾50万例。

笔者在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期间,于1997年开始对胶原酶进行动物药效和毒理试验,证实了胶原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认其能选择性地溶解突出的椎间盘而对神经、血管、肌肉和骨骼等组织无溶解作用。

笔者迄今已采用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 500余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患者3 500余例,有效率为9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 000余例,有效率为93.5%。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影像介入引导下应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3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C 形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骶裂孔置管注射胶原酶进行溶盘,经过1年随访,观察其疗效。

结果:38例X 线透视引导下靶点刺中率为100%。

临床评定:优14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4.2%,有效率94.7%。

术后6~12个月后有31例做CT复查,与术前CT片比较,明显缩小13例,部分缩小16例,无变化2例。

结论:在影像介入引导下,经骶裂孔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具有微创性、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等特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介入引导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院新开展的一项介入治疗技术。

通过对在影像介入引导下,经骶裂孔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象为2005年2月~2006 年5月间,均经CT 或MRI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并愿意接受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的患者38例。

男18例,女20例,年龄19~78岁,平均43.5岁。

病程1年内17例,1~5年21例。

突出间隙:L4~522例,L5~S116例。

突出位置:中央型18例,侧突型20例。

均有明显的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排除突出间盘钙化、骨性椎管狭窄、运动障碍和马尾神经综合征、脊椎滑脱、有严重过敏史、孕妇、精神疾病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

1.2治疗方法:确定椎间盘突出位置,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骶裂孔区域,铺手术单。

在C形臂X 线透视引导下用18 G,16 cm长穿刺针经骶裂孔穿刺成功,插入带钢丝硬膜外导管。

经造影剂证实导管尖端位于突出的间盘后或患侧的硬膜囊间隙,注射1%利多卡因3~5 ml ,观察20 min后无脊麻征,于突出部位注射胶原酶1200 U。

注射后保持俯卧位6~8 h。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进展【摘要】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进展备受关注。

本文从临床试验研究进展、胶原酶治疗的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治疗机制探究以及与传统治疗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各方面内容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胶原酶治疗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上具有潜力,并且相较于传统治疗,其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治疗机制、传统治疗、前景展望。

1. 引言1.1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甚至手术。

这些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并且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在临床试验研究中,胶原酶治疗被证实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胶原酶治疗也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有研究表明,胶原酶治疗还可能具有促进椎间盘再生和修复的潜力,对于长期疼痛的患者有望带来更持久的治疗效果。

尽管胶原酶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治疗机制以及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比较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胶原酶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

2. 正文2.1 临床试验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在过去的治疗中,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手术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临床研究还发现,胶原酶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当,但却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恢复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关键词:胶原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作用原理主要是注药后溶解了椎间盘突出物,解除了突出物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对215例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85例,女3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5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病史,病程1个月~12年。

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或MRI检查证实为椎间盘突出,其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相符合。

共有262个椎间盘突出,其中L 3~4 5例,L 4~5 145例,L 5S 1 112例。

1.2 设备、器械德国西门子1000MA X线机,使用18号腰椎间盘穿刺针及上海乔源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胶原酶,专用消毒包一个。

1.3 方法患者患侧向下侧卧于X线检查床上,患侧距棘突旁6~10cm处作为穿刺点,该处皮肤及皮下组织行局部麻醉,在透视引导下,确定突出的椎间盘平面,穿刺针与身体矢状面呈45°夹角,穿刺进入硬脊膜外腔前间隙,测压为负压且回抽无脑脊液后,注射欧乃派克2ml,侧位造影剂呈紧贴椎体后缘线状分布,正位造影剂位于中央偏穿刺侧即表明针尖位于硬脊膜外前间隙[1],向该间隙注入胶原酶1200U。

对突出比较重者,改为在盘内注射胶原酶240U,盘外注射960U。

术后让患者俯卧6h,常规使用抗生素。

2 结果2.1 穿刺成功率所有病例全部穿刺成功,成功率100%。

2.2 疗效判定标准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的治疗效果例(%)注:每两组之间结果比较的综合值,χ 2 =18.55,P<0.01根据改良的Macanab标准[2],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

良:偶有疼痛。

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

差:有神经受压表现。

从上表1可见:疗效与患者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大,优良率下降,可或差的病例增多。

2.3 术后反应和并发症本组患者溶核术后,均有短暂的原腰痛加重,持续1~2天,1周后基本消失。

未发现椎间盘感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经皮穿刺盘内注射时,注射量不宜太多,以免产生剧烈疼痛现象,我们注射的量为240U(1ml)。

盘外注射时,必须将胶原酶注射到突出部位,所以在穿刺时,需调整穿刺针的方向与角度,使药物能最大限度地聚集在突出的髓核周围,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髓核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酶是一种能特异性的溶解髓核中的胶原蛋白。

动物实验证实[3,4],此酶能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不损伤细胞膜及神经细胞。

当注入胶原酶后,通过直接溶解髓核或通过渗透作用与椎间盘接触,使之溶解及吸收,从而使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或消失,达到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

本组有22例患者为效果差,其原因我们认为:(1)开始阶段操作不太熟练,使穿刺针未到达突出的最佳部位。

(2)适应症掌握不恰当,如有4例患者的髓核后部钙化>50%,致使注射药物后无效。

(3)部分患者为椎间盘脱出,药物与突出物接触不好。

因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溶解术的关键是适应症的掌握和操作技术是否准确,只有确实将胶原酶注射入病变的椎间盘突出物周围,才会有较高的疗效。

因此,在胶原酶盘外注射术时,一定要谨慎,确实证实穿刺针头不在硬膜囊内、神经根上和神经鞘内时才可注射,以免引起各种并发症。

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类型选择恰当的注射方法。

(2)操作中首要问题是安全,穿刺时有脑脊液流出本次治疗应停止。

(3)预防感染。

(4)胶原酶的二次应用,一般胶原酶一次注射就有效,有作者[5]认为不宜二次注射,但有的患者效果差,又是胶原酶的注射指征,而是因为注射部位不准造成的,我们认为可以二次注射。

总之,准确的定位,熟练的操作技术是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关键。

该方法疗效高、针对性强、操作简单、安全、病人痛苦小、副作用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0例关键词:胶原酶关键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摘要:目的通过1600例临床观察,总结分析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1994-10/1999-10采用硬膜外注射,部分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300U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0例. 结果1200例患者术后3~48mo随访,总有效率96.67%,优良率90.58%. 结论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0 引言注射用胶原酶1996-12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一类新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但注射方法及疗效报告各异.我院1994-10/1999-10,采用注射胶原酶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完整的病历1600例,疗效满意.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1600(男986,女614)例,年龄14~70(平均48)岁.盘内注射30例,盘外注射1570例,同一患者盘外注射3次者2例,注射2次者17例.平均病程4a(3mo~20a).全组病例均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均经CT或MR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或影像学检查均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腿痛.其中L3~4突出211例,L4~51024例,L5~S1555例.L4~5或L5~S1椎间盘减压术后19例.脱出并游离11例,突出伴部分钙化48例,突出大于1cm22例.1.2 方法术前30min50g L-1 葡萄糖20mL稀释的地塞米松5mg iv.1.2.1 盘外注射患侧向下侧卧位于X线检查床上,局部麻醉,L3~L4,L4~L5突出者在棘突旁开8~10cm,与皮肤呈45°~60°夹角进针.L5~S1突出者在髂后上棘外侧1~2cm紧邻髂骨翼上缘进针.侧位透视,针尖经相应椎间孔中上1/3处达椎体后缘,正位透视,针尖位于椎弓根内侧缘[1] .用空针测定呈负压后,注入欧乃派克1~2mL,作硬膜外腔造影.侧位见造影剂在硬膜外呈线状显影(Fig1),正位见造影剂位于椎根弓内侧的椎管内,无造影剂沿神经根鞘流出椎管外(Fig2).然后将1200U注射用胶原酶溶于生理盐水5mL,一次缓慢注入.术后患侧向下侧卧位6~8h,3~4d内每日20g L-1 甘露醇250mL静滴,3mo内避免重体力劳动.1.2.2 盘内注射正位针尖位于椎间盘正中,侧位针尖位于椎间盘正中稍偏后.将胶原酶300~600U溶于生理盐水内1~1.5mL,经穿刺针间断缓慢注入[1].术后疗效评价以3mo后症状体征变化为标准.疗效评价分为4级[2].优: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腰腿痛消失,无脊椎侧弯,肌力及皮肤感觉正常.良: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劳累后偶有腰痛,体息后可自行缓解,下肢及腰部活动不受限.可:直腿抬高试验较术前增高,但小于70°,常有疼痛,活动受限.差:直腿抬高试验及疼痛均无改善.2 结果2.1 疗效疗效(Tab1),与突出类型有关(Tab2).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1200例胶原酶溶解术后疗效评价(略)表2 患者1200例疗效与突出类型的关系(略)经χ2 检验各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经χ2 检验第一组与其他各组间P<0.05,其他各组间无明显差异.2.2 反应盘内注射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且重度疼痛反应18例,占60%,1~2wk内患者无法下床,需靠度冷丁维持.盘外注射1570例,疼痛反应轻微,经理疗热敷1wk内均缓解.全部病例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仅有12例发生轻度头痛,面部潮红等反应,3d后症状消失.3 讨论胶原酶溶解术已有近20a的历史[2-4].国外主要采用盘内注射方法[2,5],因其术后反应重,适应证范围小,已逐渐少用.国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各异.通过我科1600例的临床实践,盘外硬膜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方法简单,适应证范围广,术后反应轻,疗效可靠,应为首选.1200例随访,其近期优良率可达93.6%,4a以上优良率达82.9%.3.1 影响疗效的因素影响胶原酶溶解术疗效的因素很多.根据治疗原理[6-8],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注射的方法、部位,术后的对症治疗及康复锻炼等.①疗效与适应证选择的关系:腰腿痛是常见病,椎间盘突出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对于腰腿痛患者,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特别对于伴有椎间盘突出而可疑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患者,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明确病因[9,10].避免盲目应用溶核治疗.对于伴有侧隐窝狭窄,突出伴钙化,脱出并游离,突出大于1cm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虽不是绝对禁忌证,但溶核治疗应慎用,否则影响疗效,此部分患者胶原酶溶解的优良率均在66%以下,平均约占40%.我们认为最佳的适应证应为:病史在5a 以内,年龄在60岁以下,突出物小于1cm并呈丘状,单侧腿痛大于腰痛,无其他合并症.此范围内患者,优良率可达96%以上.②疗效与注射方法及部位的关系: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但最终的疗效取决于注射至局部的胶原酶与突出物结合的量.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在注射过程中都应尽量使针尖靠近突出椎间盘,同时注射速度应较慢,避免因压力过大而使药液流至其他部位.腰椎椎间盘突出大部分在硬膜外的前间隙压迫脊神经,因此硬膜外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胶原酶溶解术的最佳方法[5,11].③疗效与术后体位,对症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关系由于硬膜外间隙是上下左右相通的潜在腔隙,为了避免注射至局部的胶原酶流失,注射后一定要保证患者6~8h内取患侧向下头高脚低位,以利于胶原酶与突出物充分结合.同时术后3~5d可静滴甘露醇,以减轻在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神经根的充血水肿反应[12].3mo内应避免腰部负重,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3mo后进行适当的腰背部肌肉的锻炼.防止椎间盘再次突出.3.2 判定疗效的标准1600例患者中,术后3mo进行CT复查者67例(疗效判定均为优良).其中突出物缩小50%以上者仅有18例,余突出物大小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胶原酶溶解术疗效的判定只能以症状体征的改善为标准,客观影像学上的变化仅能占26.9%.椎间盘组织主要由蛋白多糖、胶原纤维,非胶原蛋白和糖蛋白等成分组成.正常成人髓核中胶原纤维约占髓核干重的20%~25%[13],退变后可稍有增加,但因胶原纤维分子量较大,其所占髓核的体积肯定小于1/4.胶原酶仅能溶解突出髓核中的骨架成分胶原纤维,使突出髓核变软,减轻或解除对神经的压迫.而突出髓核中的其他成分还将长期存在. 3.3 盘内溶解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及激光减压术与胶原酶溶解术的关系盘内溶解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及激光减压术均是通过减低椎间盘内压力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Choy等[14]报道激光减压术后椎间盘内压力可减少一半.Nerubay等[15]实验证实从椎间盘内减压效果看,激光消融术、盘内溶解术及髓核切吸术三者基本相同.Choy等[14]建议任何方法的椎间盘内减压术仅适合于MR或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纤维环完好,突出髓核未碎裂分离的患者.因此对于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者建议临床上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提高疗效.总之,硬膜外胶原酶溶解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疗效是肯定的.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7例体会关键词:胶原酶溶核术【摘要】目的观察胶原酶溶核术(CCN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