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公式大全
中考地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中考地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一、地理定位公式
1. 经纬度转换公式:
- 经度 = 东经起点线 + 时差 * 15°
- 纬度 = 北纬起点线 + 时差 * 15°
2. 时差计算公式:
- 时差 = (当地经度 - 东经起点线) / 15
二、地球形状与尺度公式
1. 地球周长计算公式:
- 周长= 2 * π * 地球半径
2. 地球表面积计算公式:
- 表面积= 4 * π * 地球半径^2
三、气候与天气公式
1. 求平均气温公式:
- 平均气温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2
2. 计算相对湿度公式:
- 相对湿度 = (水蒸气压 / 饱和水蒸气压) × 100%
四、经济地理公式
1. 人口密度计算公式:
- 人口密度 = 人口数量 / 地区面积
2. 城市化率计算公式:
- 城市化率 = 城市人口 / 总人口 × 100%
五、地理环境与资源公式
1. 全球资源消耗率公式:
- 资源消耗率 = 资源消耗量 / 世界总人口 × 100%
2. 可再生资源损失公式:
- 可再生资源损失 = 可再生资源总量 - 可再生资源利用量
六、自然地理公式
1. 海拔高度计算公式:
- 海拔高度 = 气压差 / 气压梯度
2. 河流流量计算公式:
- 河流流量 = 断面流速 ×断面面积
以上是中考地理公式大全的打印版,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生地理公式大全
小学生地理公式大全
地理是一个有趣而且实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地方、环境和相互作用。
在研究地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地理公式。
这篇文档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小学生常用的地理公式大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研究地理知识。
1. 地球的形状公式
- 地球的近似形状是一个椭球。
-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为6,378千米。
- 地球的极半径大约为6,357千米。
2. 规律公式
-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
-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365.25天。
- 季节变化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
3. 气候公式
- 气温 = 太阳辐射 + 大气层 + 地表特征。
- 气压高低与高度有关。
- 云的种类与天气有关。
4. 水资源公式
- 水的循环:蒸发 + 凝结 = 降水。
- 水资源是有限的,应当节约使用。
5. 地理位置公式
- 纬度的度数范围是0°至90°,由赤道开始。
- 经度的度数范围是0°至180°,由本初子午线开始。
6. 土地利用公式
- 城市规划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农田面积 = 耕地面积 + 林地面积 + 牧地面积 + 其他用地面积。
以上就是一些小学生常用的地理公式,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和环境的运行规律,提高我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希望本文对小学生地理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地理公式大全
地理公式大全[转帖]地理公式1、极昼极夜的范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点时:(1)按照太阳照耀情形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耀情形的变化,地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专门地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运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运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点时-乙地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差不多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运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运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差不多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不。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3)运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能够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运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运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初中地理公式大全人教版
初中地理公式大全人教版
1. 地理基本概念公式
1.1 地球的构造
- 地球半径公式:R = 6371 km (地球平均半径)
- 地球表面积公式:S = 4πR^2 (地球表面积)
1.2 大气环流和气候
- 温度转换公式:C = (F - 32) / 1.8 (摄氏度与华氏度转换)
- 上升气流冷却率公式:LR = 10 ℃ / 1000 m (上升气流每升高1千米所降低的温度)
- 风向表示公式:风向 = 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2. 地理地貌公式
2.1 黄土地貌
- 物理风化程度公式:W = (V - R) / V × 100% (黄土地貌物理风化程度)
- 水蚀深度公式:D = K × H^0.6(黄土地貌水蚀深度)
2.2 水旱田公式
- 农田水分利用率公式:U = (A - w)/ A × 100% (农田水分利用率)
- 农田有效灌溉率公式:I = V / A × 100% (农田有效灌溉率)
3. 地理人文公式
3.1 人口公式
- 人口密度公式:D = P / A (人口密度)
- 出生率公式:BR = (B / P) × 1000 (每千人中的出生人数)
- 死亡率公式:DR = (D / P) × 1000 (每千人中的死亡人数)
3.2 经济公式
- 国内生产总值公式:GDP = C + I + G + (X - M)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公式:GDP per capita = GDP / 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以上是初中地理公式大全人教版的一些部分公式,供您参考。
史上超全地理计算公式
史上超全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是指在地理学研究中通过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术。
随着地理学的发展,地理计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几个史上超全的地理计算公式。
1.经纬度转换公式经纬度是地理坐标的核心,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经纬度之间的转换经常运用到地理计算中。
对于经度的度分秒(DMS)表示法,可以用以下公式将其转换为十进制度(DD)表示法:DD=D+M/60+S/3600对于纬度同样可以使用相同的公式进行转换。
2.距离计算公式地球表面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地理计算中常见的问题。
根据地球的形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Distance = arccos(sin(Lat1) * sin(Lat2) + cos(Lat1) *cos(Lat2) * cos(Long2 - Long1)) * R其中,Lat1和Long1是第一个点的纬度和经度,Lat2和Long2是第二个点的纬度和经度,R是地球的半径。
3.等距线计算公式等距线是地理学中描述地形高度的重要工具。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等距线的间距:Contour interval = (Max elevation - Min elevation) / Number of contour lines其中,Max elevation和Min elevation分别是最大和最小高程值,Number of contour lines是等距线的数量。
4.地形剖面计算公式地形剖面是描述地表形状变化的图表。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地形剖面:Gradient = (Change in elevation) / (Distance between points)其中,Change in elevation是两个点之间的高度变化,Distance between points是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5.热量平衡计算公式热量平衡是研究地理系统温度分布的重要方法。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1. 地理位置公式
- 经度:表示地球上一个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西方位置- 纬度:表示地球上一个点相对于赤道的南北位置
2. 大气圈层公式
- 对流层:高度为0-10km
- 平流层:高度为10-50km
- 中间层:高度为50-80km
- 热层:高度为80km以上
3. 内外力平衡公式
- 等效质量:物体所受到的惯性质量
- 内力:物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
- 外力:物体受到的外部作用力
4. 人口地理公式
- 人口密度:某一地区的人口总量除以该地区的面积
- 总生育率:某一年内平均每个女性生育的婴儿数
5. 气候公式
- 温度计算公式:C = (F - 32) × 5/9
- 温度差计算公式:C = (F1 - F2) × 5/9
6. 冰川地貌公式
- 冰川流速公式:v = k · h · i
- 单位负荷: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冰川负荷
- 冰川平衡线:冰川上下移动的分界线
7. 人口迁移公式
- 人口流动率:某一时期人口流入或流出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该地区人口总数的比率
- 迁移率:人口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的比率8. 市场经济公式
- GDP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 M)
- C:个人消费支出
- I:投资
- G:政府支出
- X:出口
- M:进口
以上是一些高中地理常见的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理计算公式总结
一、时间的计算1、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二、太阳高度的计算1、求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差)2、求子夜太阳高度:H=︱纬度和︱-90°(纬度和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和)3、求南北两楼的楼间距:L=h•cotH (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三、昼夜长短的计算1、求昼长:(1)昼长=昼弧∕15°(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3)昼长=24-夜长(4)昼长=(12-日出地方时)×2(5)昼长=(日落地方时-12)2、求夜长(1)夜长=夜弧∕15°(2)夜长=24-昼长(3)夜长=(24-日落地方时)×2(4)北半球某纬度的夜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四、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1、求日出时刻:(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2)日出时刻=12-昼长∕22、求日落时刻:(1)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2)日落时刻=12+昼长∕2五、球面距离的计算(1)赤道和经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2)纬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COS θ(θ为当地的纬度)(3)对趾点的计算:经度互补,一东一西;纬度相等,一南一北。
六、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缩放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缩放的平方七、相对高度的计算(1)陡崖相对高度:(n-1)d≤H<(n +1)d (n为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H=T∕6°×1000米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八、有关人口的计算(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生育率=出生人口数∕育龄妇女数九、地理坐标的计算(1)利用正午太阳公式求当地纬度(2)当地纬度=北极星的仰角(3)当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时差十、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1)角速度=360°∕24小时=15°∕小时(2)线速度=周长∕时间=2∏RCOSθ∕24小时 (R为地球半径, θ为当地纬度)。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1.地理坐标转换: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有经纬度与平面坐标的转换以及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的转换。
2.点与线的距离计算:点P到直线AB的距离计算公式为d=,(Ax-By+C),/√(A^2+B^2),其中A、B、C分别为直线AB的方程的系数,(x,y)为点P的坐标。
3.点与面的关系判断:通过求解点P到面ABC的垂直距离,判断点与面的位置关系。
4. 大地测量中的三角高程计算:根据班氏(Bessel)公式,通过已知边长和角度,计算三角高程。
5.测地线问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称为测地线,根据椭球体的参数和两点之间的经纬度计算测地线距离。
6.等角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将地球上的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上的等角投影。
7.等积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保持地球上各个区域面积的相对不变,实现地球表面到二维平面的投影。
8.等距投影:根据地图投影的方式,使得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在对应的地图上也相等。
9.坐标简化算法: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地理空间中的坐标点进行简化,减少存储和计算的数据量。
10.数字高程模型的计算:通过提取地形数据和测量数据,构建数字高程模型,用于地形分析和计算。
11.地形曲率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表曲率,用于地貌和地形分析。
12.地形开凸度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地表开凸度,用于地貌和地形分析。
13.地形湿度计算: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和降水数据,计算地表的湿度状况。
14.地貌指数计算:通过对地貌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地貌指数,用于地貌分类和评价。
15.地表覆盖分类:通过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表的不同覆盖类型进行分类。
16.地表植被生物量计算:基于遥感数据和地理统计方法,计算地表植被的生物量。
17.地表蒸散发计算:基于地表温度、蒸发潜热和气象数据,计算地表的蒸散发量。
18.水动力学计算:根据水文数据和地理信息分析方法,计算水体的流速、流量和水位等。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一、地理位置计算公式1.经度:经度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经度的计算公式为:经度=时间差×15°/1小时2.纬度:纬度也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纬度的计算公式为:纬度=午时角×15°3.距离计算: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通常使用球面三角法,常用公式有哈弗式公式和扁球面公式等。
二、气候计算公式1.平均气温:平均气温通常是通过对其中一地区一段时间的温度进行统计得到的。
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气温=总温度之和/测量天数2.日辐射量:日辐射量是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能量,常用计量单位为焦耳/平方米(J/m²)。
日辐射量的计算公式为:日辐射量=日照时数×平均辐射强度3.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湿气的含量与该温度下最大饱和湿气含量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为:相对湿度=实际蒸发量/饱和蒸发量×100%三、环境保护计算公式1.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数×指数)之和/总物种数2.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环境负荷的一个综合指标。
环境负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因子×权重)之和四、人口计算公式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出生率:出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出生人口数量。
出生率的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3.死亡率:死亡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死亡人口数量。
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五、地震计算公式1.震级:地震的震级是反映地震强度的一个指标。
震级的计算公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里氏震级公式、S-P震级公式等。
史上超全地理计算公式
史上超全地理计算公式总结的最全地理公式分享给大家,把这些计算公式了解透,吃透。
遇到题直接拿公式上去套,但也要学会灵活运用。
地理计算没想象中那么难,慢慢来给自己一些信心。
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地方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高考地理24个地理计算公式
高考地理24个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公式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非常重要,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与地理有关的问题。
以下是24个高考地理常用的地理计算公式:1.速度计算:速度(v)=距离(s)/时间(t)2.加速度计算:加速度(a)=变化的速度(v)/变化的时间(t)3.力的计算:力(F)=质量(m)×加速度(a)4.体积计算:体积(V)=长(l)×宽(w)×高(h)5.面积计算:面积(A)=长(l)×宽(w)6.比例计算:比例(P)=已知量(K)/需求量(D)7.密度计算:密度(ρ)=质量(m)/体积(V)8.水的比热容计算:热量(Q)=质量(m)×比热容(C)×温度变化(ΔT)9.比例尺计算:比例尺(E)=实际长度(L1)/图上长度(L2)10.尺寸计算:实际长度(L)=比例尺(E)×图上长度(l)11.重力加速度计算:重力加速度(g)=地球重力恒量(G)×地球质量(M)/地球半径(R)²12.地势高程计算:地势高程(H)=大气压强(P)/密度(ρ)×重力加速度(g)13.图上距离计算:图上直角三角形计算公式:a²+b²=c²14.图上角度计算:图上角度和计算公式:角度和(∑A)=180°×(n-2)15. 黄赤交角计算:黄赤交角(ε)= 23.5° × sin(366.24 / 365.24 ×(d - 81))16.温度转换计算:摄氏温度(°C)=(华氏温度(°F)-32)/1.817.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D)=人口总数(P)/地区面积(A)18.坡度计算:坡度(S)=地形高差(h)/水平距离(l)19.平均高程计算:平均高程(H)=平均地势高程(h)+平均洼地深度(h1)20.角度计算:弧度(θ)=角度(°)×π/18021.大洋年龄计算:大洋年龄(A)=地壳年龄(C)+洋壳年龄(O)22. 地震震级计算:震级(M)= log(能量释放速度(E))/ 4.823.土地退化指数计算:土地退化指数(LDI)=单项指数(SI)+土地能力指数(LCI)24.基尼系数计算:基尼系数(G)=(A/A+B)×100以上是高考地理常用的24个地理计算公式。
2023初中地理公式大全
2023初中地理公式大全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生提供2023年地理学科的公式大全。
以下是涵盖不同地理主题的一些重要公式:
1. 自然地理公式
1.1 大气类
- 大气压力(P)= 密度(ρ) ×重力加速度(g) ×高度(h)- 大气湿度(RH)= 水汽混合比(r) / 饱和混合比(rs)
- 大气密度(ρ)= 大气质量(M) / 大气体积(V)
1.2 水文类
- 水流速度(V)= 流量(Q) / 断面积(A)
- 水位线速度(v)= 阻力系数(Cd) ×道床坡降(i) ×水位线平均深度(H)
- 急流速度(Vc)= 极限波速(C)/ 比水深(h)
2. 人文地理公式
2.1 人口统计类
- 人口密度(D)= 人口数(P) / 面积(A)
- 自然增长率(NIR)=(出生率(B)- 死亡率(D))/ 10
- 地区生产总值(GDP)= 居民总消费(C) + 总投资(I) +
净出口(N)
2.2 城市规划类
- 绿地率(GLR)= 绿地面积(GA) / 城市总面积(UA)
- 建筑密度(BD)= 建筑占地面积(BA)/ 城市总面积(UA)- 私家车拥有率(COC)= 私家车拥有量(CQ) / 人口总数(P)
请注意,此文档为初中地理学科的公式汇总,仅供参考使用。
具体公式的应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研究教材和指导。
更多有关地理学的知识和公式,请深入研究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祝您研究顺利!。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1.人口密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3.出生率计算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4.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5.结构指数计算公式结构指数=(60岁以上人口数+0.5*15-59岁人口数)/0.5*15*100% 6.人口转移率计算公式人口转移率=(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总人口数*100%7.城镇化率计算公式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8.土地资源密度计算公式土地资源密度=可利用土地面积/总人口数9.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公式人类发展指数=GNI指数+教育指数+预期寿命指数/310.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主要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11.人均GDP计算公式人均GDP=GDP/总人口数12.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经济增长率=(当前年份GDP-上一年份GDP)/上一年份GDP*100% 13.农业人口比例计算公式农业人口比例=农业从业人口数/总人口数*100%14.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口数15.工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工业从业人口数16.第一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一产业比例=第一产业增加值/GDP*100%17.第二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二产业比例=第二产业增加值/GDP*100%18.第三产业比例计算公式第三产业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GDP*100%19.净出口额计算公式净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20.出口贸易比例计算公式出口贸易比例=出口额/GDP*100%这是高中地理常用的计算公式的一个简单列表。
希望这能帮助到你。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和方法。
在高中地理研究中,掌握这些公式及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1. 地球的基本形态公式- 地球的周长公式:C = 2πr其中,C表示周长,r表示地球半径。
- 地球的表面积公式:A = 4πr²其中,A表示表面积,r表示地球半径。
2. 地理坐标和经纬度公式- 经纬度的计算公式:P = 90 - φ + λ其中,P表示地理纬度,φ表示纬度,λ表示经度。
3. 气候和天气公式- 纬度与气候关系公式:W = 90 - φ其中,W表示纬度,φ表示纬度。
- 大气压力梯度公式:ΔP = ρgh其中,ΔP表示大气压力差,ρ表示气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差。
4. 地质和地形公式- 高度与气温关系公式:T = T₀ - 0.65h其中,T表示气温,T₀表示海平面温度,h表示高度。
- 斜坡的坡度计算公式:α = arctan(m)其中,α表示坡度角度,m表示坡度。
5. 经济地理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 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 人口增长率计算公式:r = (P₂ - P₁) / P₁ * 100%其中,r表示人口增长率,P₁表示起始人口数,P₂表示终止人口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地理公式,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不同地理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公式和方法来解决。
在学习地理时,还要注重深入理解概念和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地理计算公式(图与公式结合)
地理计算公式一、 地球1、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仰角)φ= 当地纬度δ2、对跖点的计算A (x°N , y °E )的对跖点A ′(x°S ,180°- y °W )3、AB 之间的实地距离=AB 的纬度差×111km,AC 之间的实地距离 = AC 之间的经度差×111cos φkm 〔其中φ为AC的纬度〕;二、 地图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2、等高线:(1)最大海拔:200≤H A <225。
(2)最小海拔:50<H B ≤75(3)AB 的相对高度: A :200 225十字交叉法B :50 75(4)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公式是(n —1)×d ≤H<(n +1)×d 。
注:陡崖相对高度为H ,n 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等高距为d 。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3、 温度的计算1、对流层的气温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2、当对流层的气温变率小于0.6℃/100米时可能产生逆温现象。
3、焚风效应:气团每下沉100米,气温增加1℃;三、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的速度: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 φ=V赤道cos φ=1670cos φ km/h 其中φ为当地的纬度.2、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太阳直射点一年移动4个黄赤交角的度数,每日大约移动0.26°(23.5°×4÷365日)。
每个月大概移动8°。
3、几个度数间关系:① 直射点的纬度θ=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θ②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α=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α=90°-直射点的纬度θ4、昼夜长短的计算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
地理计算题公式大全地理计算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地球表面的各种测量和计算,包括距离、角度、面积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理计算公式。
1. 距离计算公式:-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 = √[(x2 - x1) + (y2 - y1)]- 两点之间的曲线距离(大圆距离):d = R * arccos(sin(lat1) * sin(lat2) + cos(lat1) * cos(lat2) * cos(lon2 - lon1)],其中R为地球半径,lat为纬度,lon为经度。
2. 角度计算公式:- 太阳高度角:h = arctan(sin(δ) / (cos(φ) * cos(ω)) - tan(φ) * tan(δ)),其中δ为太阳赤纬,φ为观测点纬度,ω为太阳时角。
- 两点间的方位角:θ = arctan2(sin(Δλ) * cos(φ2), cos(φ1) * sin(φ2) - sin(φ1) * cos(φ2) * cos(Δλ)),其中Δλ为两点经度差值。
3. 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面积:A = a,其中a为正方形边长。
- 矩形面积:A = l * w,其中l为矩形长度,w为矩形宽度。
- 圆形面积:A = π * r,其中r为圆的半径。
- 三角形面积:A = 0.5 * b * h,其中b为三角形底边长,h为三角形高。
4. 比例尺计算公式:- 比例尺:S = Ds / Dr,其中Ds为实际距离,Dr为地图上的距离。
这些公式在地理学研究、测量和制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面积,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相关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来进行更精确的地理计算。
地理公式大全
地理公式大全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中考地理必备公式大全
中考地理必备公式大全
1. 地球的微转运动公式
地球的日微转速度:$v = \frac{2\pi r}{T}$
其中,$v$为地球的微转速度,$r$为地球的半径,$T$为地球的自转周期。
2. 地理纬线长度公式
地理纬线长度:$L = \frac{2\pi r \cos \phi}{360}$
其中,$L$为地理纬线的长度,$r$为地球的半径,$\phi$为纬度。
3. 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
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的公式:$T_2 = T_1 - 0.6H$
其中,$T_2$为海拔高度为$H$时的气温,$T_1$为海平面的气温。
4. 负偏差和正偏差的计算
负偏差:$D = M - X$
正偏差:$D = X - M$
其中,$D$为偏差,$M$为平均值,$X$为测量值。
5. 计算地震震级的公式
地震震级:$M = \log_{10}\left(\frac{A}{A_0}\right)$
其中,$M$为地震的震级,$A$为地震波的振幅,$A_0$为参照振幅。
6. 波长和波速的计算
波速:$v = f \lambda$
其中,$v$为波速,$f$为频率,$\lambda$为波长。
7. 计算电流强度的公式
电流强度:$I = \frac{Q}{t}$
其中,$I$为电流强度,$Q$为电量,$t$为时间。
以上是中考地理必备的公式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公式大全
[转帖]地理公式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11、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12.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14青云花园(38°N)是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豪华典雅。
小区由西区、东区及环绕区组成。
西区分布有住宅楼8栋,每栋楼有20层,约80米高,楼距约60米;东区为一大型花园,设有游泳池及一些娱乐设施;环绕带分布有车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
当地人们购买踊跃。
然而一年以后,一些住户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并由于协商不好,将其告上法庭。
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用户冬季室内接受不到阳光的照射。
开发商百般狡辩,但住户们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及上述材料,你能说一说住户们拿出了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吗?
(2)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从考虑让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的角度,你认为住宅楼群应怎样布局为好?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在一年中,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时最小。
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阳光能够照射到室内,那么在其余的时间里,房间内都会得到太阳光的照射。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A楼高为M,楼距为N时,B楼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对于青云小区(38°N)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值最小时(冬至日)应为:
α=90°—纬差
=90°—(38°+23°26′)
=28°34′
那么,它的楼距应为:
N=M·cot28°34′
=80×1.837
=146.96(米)
而青云小区的楼距实为60米,显然是由于青云花园的楼距太近(或者说楼层太高)造成了低层住宅的光照不好——这就是住户们打赢这场官司的有力证据。
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足够大,可以考虑降低楼层(多盖几幢)、拉大楼距的办法;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不允许,则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办法来布局。
同时,也可以考虑把住宅楼的走向定为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走向。
15、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6、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17.人口计算公式,与上面第11点呼吸版主有所不同。
什么是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
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8.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9.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20 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21 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22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说明:(1) 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 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4) 此公式用于锻炼观察力思维力计算能力,没经过验证。
23.人口总负担系数
什么是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什么是被抚养人口?
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性别比
什么是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
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多少?106.74。
25.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6.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27.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