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资料

合集下载

第06章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第06章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温度和混乱度的增加:
敞开系统的熵变由两部分组成,即:
d S=d i S+d
e S≥0
式中d e S为由系统流入或流出的熵,d i S是系统内耗散过程引起的熵增加。

d i S≥0(系统中有不可逆过程时,d S i>0)。

要使统保持有序而不趋向混乱,必须维持d S≈0,此时
d e S=-d i S<0
又由于-d i S和d e S均不得为零,故系统必须处于非平衡状态并必须d e S<0与|d e S|>d i S。

也就是说输入到系统的熵必须少于体系向外输出的熵。

即要有足够的负熵流才能维持有序的结构。

有机体自环境摄取高度有序、低熵的高聚物,如蛋白质、淀粉之类,而排泄低分子量、有序性小的废物,保证了Δe S为负值。

这就是非平衡有序原理——非平衡态可以成为有序之源的耗散结构理论。

该理论成为自然界中动植物、生命及天体不停地更新、演化进展的热力学基础。

四、知识点滴
NH4SCN 和Ba(OH)2的反应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反应。

它从环境吸收如此多的热量,以至于如果反应容器的外表是湿的,容器和木板就会冻结在一起。

一个量热器:反应后的气体都在一个称为钢筒(steel bomb)的密封容器中,反应热可以被方便地测量。

反应由缠绕在样品上的点火线引发。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反应方向可以通过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进行 预测和描述。
化学反应方向受到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的影 响,不同条件下反应方向可能不同。
化学反应限度概念
01
化学反应限度指的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最 大程度或最终状态。
02
化学反应限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如测定平衡常数、转化率 等参数来描述。
03
开发新能源技术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例如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可以通过热 力学分析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化学工业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效率无法达到100%。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指出了提 高能量转换效率的途径,即 通过减少不可逆损失和降低 环境温度等方式来提高能量 转换效率。
03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换与方 向判断
能量转换类型及特点
吸热反应
反应物吸收能量,转化为产物,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 升高。
放热反应
反应物释放能量,生成产物,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降 低。
熵增原理的意义
揭示了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普遍性 和绝对性,即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 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能量转换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能量 转换的方向性和限度,即能 量转换必须遵守热力学第二
定律的限制。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总会有 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到环境中,导致能量转换
催化剂的选择性
某些催化剂可能对特定的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它们可能只 加速某一特定的反应步骤或某一特定的产物生成。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知识清单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知识清单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知识清单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而自发反应则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到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

例如,水总是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这就是一个自发过程。

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则是一个自发反应。

2、焓变与反应方向在化学反应中,焓变(ΔH)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

一般来说,放热反应(ΔH < 0)常常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判断依据。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可以自发进行。

然而,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是吸热反应(ΔH > 0),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自发进行。

3、熵变与反应方向熵(S)是用来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热力学函数。

熵变(ΔS)则是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

对于大多数自发反应,体系的熵通常是增加的(ΔS > 0),因为混乱度增大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比如,固体溶解在水中,体系的混乱度增大,熵增加。

但也有一些熵减(ΔS < 0)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这时候焓变往往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

4、综合判断反应方向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ΔH)和熵变(ΔS)。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ΔG)的公式:ΔG =ΔH TΔS。

当ΔG < 0 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当ΔG = 0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ΔG > 0 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其中,T 表示热力学温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状态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时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以下特征:(1)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2)浓度不变: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

(3)条件一定:平衡状态的建立与条件有关,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2、平衡常数对于一个特定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无论起始浓度如何,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可以用平衡常数(K)来表示。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⑶ 反应热与计量系数有关
H2(g) + Cl2(g) = 2HCl(g)

r
H
m

184 kJ
mol 1
½H2(g) + ½Cl2(g) = HCl(g)

r
H
m

92
.3kJ

mol
1
(4)正逆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H正 = -△H逆
例:N2(g) + 3H2(g) = 2NH3(g) △rHm = -92.38 kJ .mol-1
W = -F×l = -p外×A×l = -p外ΔV
3. 热力学能(内能)
定义: 指系统内一切能量的总和,以U表示。 U是状态函数,热力学能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
与变化途径无关。 至今尚无法直接测量,只能测量 U。 U = U2 – U1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
状U态1 I
利用物质的△fHm 计算反应的△rHm
根据Hess定律

r
H(产物)
-
f
H
θ m
(反应物)
例:计算下列反应的 △rHm 解:CH4(g)+ 2O2(g) = CO2(g)+ 2H2O(l) 查 -74.89 0 -393.5 -285.8 kJ.mol-1
△rHm = -393.5 + 2(-285.8)-(-74.89) = -890.21 kJ.mol-1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而与途经无关
广度性质:有些状态函数,如物质的量、质量等具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另一些状态函数,如温度、密度等不具有加和性的
性质。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封闭系统
环境




ΔU = Q + W
二、系统的焓和等压反应热
对于封闭系统:
ΔU=Q+W
等容反应热
等容、非体积功为零的情况下,即:
ΔV=0
Wf=0
Δ U = QQv+v=WΔe=U Qv + P ΔV=Qv
对于封闭系统:
ΔU = Q + W
等压、非体积功为零的情况下,即:
ΔP=0
Wf=0
ΔU = Qp+ We= Qp - PΔV= Qp -P外ΔV
∴ Qp= ΔU + P外ΔV
=(U2-U1) + (P外V2-P外V1)
=(U2+P外V2) - (U1+P外V1)

定义:H≡U+PV
Qp=H2-H1=Δ H
三、反应进度与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进度
对于任意反应
eE + fF = gG + hH
可表达为:
∑BνBB=0
反应进度:
ξ=
∆nB νB
反应进度与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系吗?
能量降低
推动力
混乱度增加
二、系统的熵
熵的概念
——表示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用S表示)。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温度0K时,任何纯物质的完整晶体的熵值为零。 两个概念
规定熵
标准摩尔熵 ——在标准状态下,1mol物质的规定熵。
对于任一反应:
∆rSθm=∑ Sθm(产物) — ∑ Sθm(反应物)
由于当温度变化不大的时候,∆rSθm与温度的关系不大,
B.-92.30KJ mol-1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1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1

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始末状态,与
变化的过程与途径无关。
5
北京交通大学 理学院 化学系
工科化学
3 过程与途径
系统从一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的经过称为过程。 实现过程的具体步骤的总和称为途径。
例:一定T,p条件下
H2O(s)
H2O(g) C(s)+O2(g)
CO2 (g)
H2O(l)
CO(g)+1/2O2(g)
北京交通大学 理学院 化学系 10
工科化学
2. 功 ( W )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之外以其它形式传递的能量。
规定: 系统对环境做功,W<0(失功) 环境对系统做功,W>0(得功)
功可分为体积功(volume work)和非体积功(non-volume work)。
功是与过程有关的物理量,也不是状态函数。 功的微小改变量记为δW;而不能记为dW。
系统与环境
状态和状态函数
过程和途径
北京交通大学 理学院 化学系 2
工科化学
1、系统与环境 (1)定义
系统——热力学研究的对象(也称系统),是大量分子、原 子、离子等物质组成的宏观集合体与空间。 环境——与系统密切相关的周围的物质与空间。
(2)分类 开放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传递也有能量传递。 封闭系统 :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传递但有能量传递 孤立系统(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传递也 无能量传递
北京交通大学 理学院 化学系 3
工科化学
敞开系统
封闭系统
孤立系统
系统与环境示意图
北京交通大学 理学院 化学系 4
工科化学
2、状态和状态函数
(1)定义 系统的状态是指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本部分知识网络(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化学反应方向与反应热效应的关系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或点燃才能使反应发生。

同时有不少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2、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结论: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ΔH-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化学反应:aA+bB cC+dD平衡常数(1)平衡常数的大小表示反应的限度:K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2)根据平衡常数可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③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仍在继续进行④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⑤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就会被破坏,并逐步达到新的平衡。

(3)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具体是比较平衡常数K c和浓度商Q c的关系。

②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或扩大)的方向移动。

③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或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原因是改变了化学平衡常数。

④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总结:平衡移动原理①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②注意事项:a、此原理使用的前提是已达平衡的体系;b、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影响,而非“清除”影响;c、当同时改变几个影响平衡的条件时,勒夏特列原理对每个条件来说仍适用,但实际移动方向是多个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ppt课件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ppt课件
热化学方程式可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例6-4 已知在298K时,反应
⑴ 2C(gra) + O2(g) = 2CO(g) ⑵ 3Fe(s) + 2O2(g) = Fe3O4(s) 求 ⑶ Fe3O4(s) +4C(gra) = 3Fe(s) + 4CO(g)的
∆rHm,1 = -221.0kJ·mol-1 ∆rHm,2=-1118.4kJ·mol-1
体积功
解: We = p外·△V =-[1.0×105×(6.0-1.0)×103]=500(J)
⑵ 可逆过程
: 每一步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的 理想过程
无限多步,p内p外=dp —— 等温可逆 过程
始态:1.00L 273K,p内=405.2kPa
⑶ P外=101.3kPa

p.93图
终态:4.00L 273K,p内=101.3kPa
在标准状态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物质
B时的焓变,称为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简称标准生成焓或标准生成热。
温度T下
f Hm(T)
规定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
298K时
如:C(石墨)、P(白磷)、S(斜方)、 I2(s)、H2(g)、O2(g)等。
f
H
m
例6-5 利用标准生成焓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 CaCO3(方解石) = CaO(s) + CO2(g)
∴ Qv = ΔU
二、系统的焓和等压反应热 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在T始 =T终,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伴 随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简称反应热。
2. 等压反应热 Qp 化学反应在等压(p1=p2=p外) 条件下的反应热
3. 焓(H)与焓变(△H) 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精品课件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精品课件

(4)当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且相差不大时,温
度有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小 结:
化学反应的方向
共同影响
影响因素: 反应焓变
能量判据
吸热 放热
反应熵变
熵判据
熵增 熵减
焓减小有利于反应自发,熵增大有利于反应自发
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其判断依据


1. 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 D )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 天然气的燃烧 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 室温下水结成冰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反应的方向
及其判断依据
水往低处流
冰融化
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体现了 自然界变化的方向性
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其判断依据
一、自发反应——化学反应的方向
问题1:自然界中有许多自然而然发生的现象,物
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否也能自然发生呢?请联系已学 知识举例。 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 自动进行的反应 . (1) 一定条件指的是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外界帮助 可以是如通电光照等。 (2)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化学反应的方向及其判断依据
4.判断正误(正确打“√”号,错误打“×”号)。 (1)自发反应一定很容易发生。 (2)O2转化变为O3时,熵减小。 ( ( ) )
(3)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
(4)合成氨反应N2+3H2 利于其自发进行。
(
)
2NH3;Δ H <0,高温有 ( ) )
(5)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真的能发生。 ( 答案:(1)× (2)√ (3)√ (4)× (5)√
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例: NH3(g)+HCl(g)=NH4Cl(s)

热力学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热力学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G﹤0:自发进行; △G﹥0:非自发进行 △G = 0 :达到平衡
3、进行到什么程度?(反应的限度)
N2(g) + 3 H2(g) 2 NH3(g) •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
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 •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
次序
N2O4 起始浓度

( [D] ( [A]
cθ )d ( [E] cθ )a ( [B]
cθ )e cθ )b
• 其中[ ]为平衡浓度,cθ = 1mol·L-1,所以标 准平衡常数是没有量纲的数值。
定义反应商Q(P100):
Q (cD ( cA
co )d ( cE co )a ( cB
co )e co )b
1 N2O4 0.1 NO2 0
= 2 NO2 平衡浓度
0.04 0.12
[NO2]2 /[N2O4] 0.36
2 N2O4 0 NO2 0.1
0.014Βιβλιοθήκη 0.370.072
3 N2O4 0.1 NO2 0.1
0.072
0.37
0.16
对于反应 aA + bB = dD + eE 定义标准平衡常数Kθ(P101):
平衡常数是反应能达到的极限(P102): Q<K:正向反应自发进行 Q>K:逆向反应自发进行 Q=K:反应达到平衡
多重平衡原则
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反应的平衡常 数之积。
①A = B, K1 ②B = C, K2 A = C, K = K1 K2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对于反应
A+B=C+D 1、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的热效应) 2、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自发性) 3、进行到什么程度?(反应的限度)

化学热反应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热反应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体系向环境放热时,Q为-
2. 功:除热外,其它传递的能量W。不是状态函数 规定:环境对体系做功时,W为+
体系对环境做功时,W为-
体积功:由于体积改变而与环境交换的能量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不涉及体积的变化。如: 电功,表面功
13
体积膨胀功的计算
W = F d = (P A) h = P V
只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
一、 体系和环境 (SYSTEM AND ENVIRONMENT)
体 系(system):被研究的直接对象 根据需要,划分的部分。(物质+空间)
环 境(environment) : 体系外其他部分, 与体系往往有能量、物质交换
体系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分,其划分随需要而变 5
敞开体系(open system):与环境有物质交换也有能 量交换
但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 而与变化过程无关。 △U=U2 - U1 ③ 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为0。△U=0 ④ 平衡态是指系统所有的性质都不随时间改变 的状态。
按过程发生时的条件,热力学中基本过程有:
等温过程:体系温度保持不变,且等于环境 的温度,即T2=T1=T环 或△T=0.
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与环境有能量交换无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isolated system):与环境无物质、能量交换
三、 状态及状态函数:
1.状态:一定条件下体系存在的形式(系统宏观性质的综 合表现!)
2. 状态函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 p,V,T等
3. 状态函数的特点:(1) 状态一定, 状态函数一定。 (2) 状态变化, 状态函数也改变,且变化值与始态、终态有关,
/ kJ mol1
0.000 +1.987 -17.6 0.000 -241.80 -285.84 -271 -92.31 -36.40 +25.9 -411.15 -287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系统的状态是由系统所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这些性质都是宏观的物理量,描述系统状态的这些物理量被称为状态函数。

在热力学中,热常用符号Q 表示。

系统和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的一切能量交换形式称之为功,常用符号W 表示。

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计算化学反应热的方法:
1、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
2、由标准摩尔生成热计算反应热
θm r H ∆= (产物) - ∑∆θm f H ∑∆θm f H (反应物)
3、由标准摩尔燃烧热计算反应热
θm r H ∆ = (反应物)- ∑∆θm C H ∑∆θm C
H (产物) ΔG ≤0在等温等压及不作非体积功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还可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自发反应方向。

温度改变,θK 值也将改变,标准平衡常数θK 与温度的关系为 )(ln 2112θm r θ1
θ2T T T T R H K K −∆=。

二章节化学反应方向速率和限度-精选

二章节化学反应方向速率和限度-精选

(1.95-2.10)mol·L-1 100s
=1.5×10-3mol·L-1·s-1
υ(N2O5)2= -
∆c∆(Nt 2O5=) -
(1.70-1.95)mol·L-1 (300-100)s
=1.25×10-3mol·L-1·s-1
υ(N2O5)3= -
∆c∆(Nt 2O5=) -
(1.31-1.70)mol·L-1 (700-300)s
(B)
=
-
∆c(B) ∆t
(D)
=
∆c(D) ∆t
例 反应
2N2O5 → 4NO2 + O2
开始浓度/(mol·L-1) 2.10
00
100秒浓度/(mol·L-1) 1.95 0.30 0.075
υ(N2O5)=υ-(N∆2Oc∆(5N)t:2υO(N5)=O-2):(υ1(.O952)-1=202.10:40s :)1mol·L-1 即等于反=1应.5式×相10应-3m物ol质·L分-1·s子-1 式前的系数比
反应的标准摩尔自由能变ΔrGm0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变ΔfGm0 cC + dD = yY+ zZ
ΔrGm0 = yΔfGm0 (Y)+ zΔfGm0 (Z) {cΔfGm0 (C)+ dΔfGm0 (D)} = ∑[νi ΔfGm0 (i)]
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 的计算和反应方向的判断
在其他温度下能自发?
∵ ΔG= ΔH-TΔS<0 ∴ ΔH < TΔS
∴ T > ΔH/ΔS ≈ ΔrHom(T) / ΔrSom (T) ≈ ΔrH0m(298.15K)/ΔrS0m(298.15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Hm (298
)

286
kJ

mol
1

rHm
的含义:标准摩尔焓变
“r ” 代表化学反应(reaction) “m” 代表1 摩尔进度反应 “” 代表热力学标准态
(298)代表热力学温度(K)
物质的标准态:在100kPa、指定温度下该物 质的状态。
气体: 溶液:
固体和 纯液体:
T, p p = 100 kPa
一个反应若能分解成2步或几步实现,则总反应的H等于各 分步反应H值之和。 例如:
(1) C(石墨) + O2(g) = CO2(g) H1 = -393.5 kJ/mol
(2) CO(g) + 12O2(g) = CO2(g) H2= -283.0 kJ/mol
(3)
C(石墨)
+
1 2
O2(g)
放热反应(exothermic), ΔH < 0
三、热化学方程式
(一) 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
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例: C(石墨) + O2(g) = CO2(g) △rHm = -393.5 kJ .mol-1
ΔH + 吸热反应 ΔH - 放热反应
H2(g) + ½ O2(g) = H2O(l)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而与途经无关
广度性质:有些状态函数,如物质的量、质量等具有加和性。 强度性质:另一些状态函数,如温度、密度等不具有加和性的
性质。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热传递, 另一种是做功。
1. 热
热(Q)与途径有关,不是状态函数。 规定:系统从环境中吸热:Q > 0 (如无机盐溶于水)
系统向环境中放热:Q < 0 (如酸碱中和反应)
2. 功
在化学中的功有体积功、电功和表面功等,本章所研究的仅 是体积功,不考虑非体积功,以W表示。
功(W)与途径有关,不是状态函数。 规定:环境对系统做功:W > 0
系统对环境做功:W < 0
体积功的推导
体积功:指由于系统体积发生变化而与环境之间所做的功。
⑶ 反应热与计量系数有关
H2(g) + Cl2(g) = 2HCl(g)

r
H
m

184 kJ
mol 1
½H2(g) + ½Cl2(g) = HCl(g)

r
H
m

92
.3kJ

mol
1
(4)正逆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H正 = -△H逆
例:N2(g) + 3H2(g) = 2NH3(g) △rHm = -92.38 kJ .mol-1
2NH3(g) = N2(g) + 3H2(g) △rHm = 92.38 kJ .mol-1
四、HeSS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
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A
(始态)
△rHm(1)
B
(终态)
△rHm =?
途径一:A 途径二:A
△rHm (2)
C
B
C
B
(一) 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
溶质B, bB = b = 1 mol·kg-1

cB = c = 1 mol·L-1
T, p下,纯物质
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⑴ 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
⑵ 要注明物质的状态 固体s (solid) 液体 l ( liquid) 气体 g (gas) 水溶液aq (aqueous solution)
2. 焓(enthalpy)
焓变为化学或物理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即过程完成之 后的终态物质的焓与过程发生之前的始态物质的焓之差。
ΔH = H2 – H1
♥ H = U + pV 是热力学函数;
♥ 由于H是状态函数U、p、V的组合,所以焓H也是状态函数。
♥ 焓变ΔH : 吸热反应(endothermic),ΔH > 0
=
CO(g)
H
3
=?
反应 (3) = 反应(1) – 反应(2)

H
3
=H1
–H
=
2
-110.5
系统从环境中吸热Q 环境对系统做功W
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量为:
ΔU = U2 – U1 = Q + W
能量守恒
状U态2 II
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焓
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当反应始态与反应终态的温度相 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化学反应的 热效应一般称为反应热,通常考虑恒压反应热Qp。
热力学状态的物理量
如:p,V,T,n,ρ(密度),U(热 力学能或内能),H(焓),S (熵),G(自由能)等。
(1)一个体系的某个状态函数的值改变, 该体系的状态就改变了
状态函数的特征
殊途同归
例:始态 T1 298K → 350K T2 终态


520K → 410K
途经1 和途经2: △T = T2 - T1 =350K – 298K = 52K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 方向和限度
主要内容
6.1 热力学系统和状态函数 6.2 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热 6.3 熵和Gibbs自由能 6.4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常数
重难点: 焓变、自由能、反应自发性判据
反应能否发生 及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可能性 化学热力学
反应进行的快慢、 条件、机理
W = -F×l = -p外×A×l = -p外ΔV
3. 热力学能(内能)
定义: 指系统内一切能量的总和,以U表示。 U是状态函数,热力学能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
与变化途径无关。 至今尚无法直接测量,只能测量 U。 U = U2 – U1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
状U态1 I
在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 W = - pΔV = - p (V2 – V1),Q = Q P , ΔU = U2 – U1 = Q P - p (V2 – V1), Q P = (U2 + pV2) - (U1 + pV1), 令 H = U + pV,H是状态函数 则:ΔH = H2 – H1 = Q p(恒压反应热)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现实性
化学动力学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
化工领域:
2000K、6万大气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石墨
金刚石
NO+CO 医学领域:
?条件 反应进行彻底
N2+CO2
判断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能否发生? 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等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1.状态 2.状态函数(state function)——即确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