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
名词解释汉乐府
![名词解释汉乐府](https://img.taocdn.com/s3/m/016e7c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1.png)
名词解释汉乐府汉乐府是汉代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一环。
它以乐府诗为基础,通过唱歌的方式表达出来。
下面就汉乐府的定义、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解释:汉乐府的定义:汉乐府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民歌艺术形式,与乐舞共同为古代乐府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融合了古乐府和民族民间文艺,体现了汉民族的民众艺术创造力,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汉乐府的起源:汉乐府的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辞。
楚辞是一种民间诗歌形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在汉代,楚辞对乐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汉乐府诗的前身。
汉乐府的发展:汉乐府在创作主题和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
主题涉及历史人物、战争、山水田园、爱情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且贴近人民生活。
艺术形式上,汉乐府在音乐方面注重旋律的娓娓动听,声音悦耳动人;在诗歌方面则讲究押韵、句式工整,表达深远。
汉乐府的特点:汉乐府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注重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以歌唱、吟诵的方式进行表达。
其次,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与汉代的人民生活紧密相关。
再次,汉乐府较为通俗易懂,不论是文字还是曲调都比较简单明了,能够让普通民众也能欣赏和参与其中。
最后,汉乐府以叙事为主,通过歌唱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汉乐府的影响:汉乐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和文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创造性地将民间诗歌与古乐府相结合,拓展了乐府文学的发展空间,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
同时,汉乐府也传承了楚辞等民间文学的精华,保留了丰富的汉代文化遗产。
总结起来,汉乐府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民歌艺术形式,以乐府诗为基础,通过唱歌的方式表达。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辞,融合了民族民间文艺,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汉乐府注重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对普通民众具有吸引力。
它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和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乐府文学的发展,延续了汉代文化的繁荣。
【诗人大全】汉乐府简介_汉乐府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汉乐府简介_汉乐府的资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3bab02cda38376bae1faebe.png)
【诗人大全】汉乐府简介_汉乐府的资料介绍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
《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
《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清新活泼,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奠定了基础。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于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汉乐府的名词解释定义
![汉乐府的名词解释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1844c2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b.png)
汉乐府的名词解释定义汉乐府,又称为“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汉代,是由南方各地舞蹈歌谣所组成的长诗体裁,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
本文将对汉乐府进行名词解释和定义,探索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对后世文化产生的影响。
1. 汉乐府的历史渊源汉乐府在汉朝时期达到鼎盛,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广为流传。
它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风》和《雅》。
尤其是汉朝文人的广泛参与和推崇,使得乐府逐渐成为文人雅士争相模仿的对象。
乐府在南方的风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口头传承和文人的书写,演变为一种具有音乐表演性质的艺术形式。
2. 汉乐府的艺术特点汉乐府以其音乐表演和文学结合的特点而脱颖而出。
它以民间歌谣为基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社会意识。
乐府通过歌唱和舞蹈表演,以及具有鲜明节奏感的曲调,使其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除了艺术形式上的独特性,乐府还展现了对社会现象和时事政治的关注,是当时民众集体意识的载体。
3. 汉乐府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汉乐府虽然在后期逐渐式微,但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仍然深远。
首先,乐府为后来诗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乐府的模仿和创造,唐代的诗歌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乐府的影响也超出了中国境内,对日本和韩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乐府对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乐府的曲调形式和艺术表演方式直接影响了后来民间音乐和曲艺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乐府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它注重的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这在当今文化艺术的交叉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后世的舞台表演和音乐剧奠定了基础,成为当代音乐戏剧和舞蹈演出的重要参考。
总而言之,汉乐府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特点,更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以其鲜明的个性,成为了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
对于当代的文艺创作来说,汉乐府的精神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继承。
名词解释 汉乐府
![名词解释 汉乐府](https://img.taocdn.com/s3/m/7ae8cf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9.png)
名词解释汉乐府汉乐府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出现于汉代。
汉乐府是民歌和宫廷音乐的结合,具有浓郁的汉族特色。
下面是对汉乐府的名词解释。
1.乐府:乐府,即乐府诗。
乐府最早指汉代时的一种政府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和训练歌吟艺人,后来逐渐演变为以吟咏民歌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形式。
乐府诗以其鲜明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汉乐府:汉乐府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也称为汉乐府诗。
它以五音为主,吟咏人声、乐器相结合,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和对生活的思考。
汉乐府诗的特点是朗朗上口,旋律优美动人,是古代民歌和宫廷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3.吟咏:吟咏是指朗诵或歌唱古代诗歌的行为。
汉乐府的吟咏方式是以歌唱为主,伴以乐器。
吟咏者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变化,表达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情感。
4.五音:五音是古代音乐的基本音阶,分别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
这五个音在乐府中常被用于唱和的旋律中,使得乐府的音乐风格独特而具有魅力。
5.民歌:民歌是指由普通民众创作和传唱的歌曲。
汉乐府吸收了民歌的特点,使其具有了朴实、真实的表达方式。
汉乐府常以民间故事、传说和社会事件为题材,表达百姓对生活的喜怒哀乐之情。
6.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指在皇家宫廷或贵族府邸中演奏的音乐。
汉乐府吸收了宫廷音乐的影响,使其音乐的编排更加严谨、庄重,曲调华丽而富有变化。
7.音乐传统:汉乐府是中国古代音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古代人们的音乐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乐器演奏和音乐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乐府是汉代时期出现的一种以民歌和宫廷音乐为基础的艺术形式,以五音为主要音阶,吟咏者通过吟唱和演奏乐器的方式,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情感和思考。
汉乐府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华丽的曲调,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传统和美学观念。
《汉乐府》四首
![《汉乐府》四首](https://img.taocdn.com/s3/m/fba193004a7302768e993966.png)
一:请谈谈你对罗敷这一形象的 认识。 二:请试用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 烘托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描述 本班一位同学的特征。
赏析
1.美貌罗敷 光艳照人; 2.权贵使君 无理利诱; 3.盛夸夫婿 严辞拒绝。
小结
罗敷是一个年轻貌美、忠于爱 情、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采桑 女子。这首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 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 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 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 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
陌 上 桑
汉乐府
罗敷 器物、服饰 外表与内心兼美
太守
依仗权势
严拒太守
正面描写
旁人怨怒
勇敢与智慧并具
对比
荒淫无耻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诗中女子以诸多永不可能的现 象列举,都是为了证明她对自 己心上人的忠诚与痴情。情, 自古乃是人间第一绝唱,而真 情尤为可贵,真情流露者,可 惊天地、泣鬼,山河为之倾倒, 风云亦为之变色。
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称之为《陌上桑》。
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
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
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汉乐府
![汉乐府](https://img.taocdn.com/s3/m/fc7fcf14a6c30c2259019e7d.png)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 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 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 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 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 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 指此。
汉乐府:
解释: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 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 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 存下来,就是“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 诗,亦称“乐府诗”。
意义: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 大汇集。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 “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 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 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 (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 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 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 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 不可取的。
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 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 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 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这就是这 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问题1:“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是说 ()
赏析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 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 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汉乐府 名词解释
![汉乐府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616d4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2.png)
汉乐府名词解释
汉乐府,又称汉曲,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民族文学及音乐艺术,它从东汉时期开始产生,直至今日,其形式、风格及内容仍在不断发展壮大。
汉乐府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音乐,它能触及人们的心灵,激励他们继续前行,也能触碰人们的心底最深处的那个角落。
汉乐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按其词牌的字数分为双端、四端和六端,词牌主要采用四句或六句唱词。
汉乐府因其对音调、旋律非常敏感而成为中国最可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它包含诗歌与乐曲,引领出了一条全新的古典音乐之路,受到了群众的喜爱与青睐。
汉乐府不仅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歌曲,如《过江》、《大明湖畔》等,许多歌曲中都流淌着对家园的思念,对亲友的关怀,对分亲的离别,等等。
这些歌曲中,汉乐府从古老的民间歌谣中汲取到了很多优秀的情绪和想象,使歌曲的表现力再次得到发挥。
此外,汉乐府的歌词还带有浓浓的中国韵味,表达出盛唐文化的高尚境界,受到了很多观众的青睐。
汉乐府对中国文学及音乐艺术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拉近了民族文化把关,深植了文化精神,它承载着古老民族的斗志,它代表了一种礼仪之道,它将自然融入诗歌中,让气势壮阔的曲调,将民间情怀升华至无穷尽头。
汉乐府也被很多人视为群论的灵魂,今天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情怀,一种文化的精神。
汉乐府的名词解释
![汉乐府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97669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1.png)
汉乐府的名词解释
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流派,通常是指汉代(公元前206年-220年)乐府诗歌的集合。
乐府,最初是指汉代民间音乐,后来也用于指其所演唱的诗歌。
乐府诗通常包含一些特殊的文学元素,如反复,叠作,韵律和音乐节奏等。
汉乐府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爱情,哀悼,战争,宴会和社会现实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歌行》,又称《长恨歌》,描写了唐朝皇帝李隆基和他的爱妃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乐府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重要源头之一,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汉乐府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汉乐府名词解释古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f5253a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2.png)
汉乐府名词解释古代文学乐府:《诗经》的一个体裁。
《乐府诗集》中的乐府,是汉魏到唐代的各种乐曲的总称。
汉武帝时设立,掌管音乐、训练乐工和演习礼仪。
以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配上音乐,并加以整理,然后配以曲谱歌唱,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并把这些诗歌和音乐分类编纂,就叫做“乐府”。
后来成为诗体名,与“歌行”、“吟”、“引”等一样,都是古代歌曲的一种体制。
乐府本是一种官署,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和乐曲,以供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后成为掌管音乐的官署的名称。
汉末魏晋时代所配的歌辞,后人就把这些配上乐曲的歌辞,统称为“乐府”,与“歌行”、“吟”、“引”等一样,都是古代歌曲的一种体制。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汉乐府的诗歌大多数是民间创作的,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还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和统治阶级奢侈淫逸生活的愿望。
因此汉乐府又被称为汉代的“新乐府运动”。
到了宋代,有不少诗人直接利用这些汉代的乐府民歌,加以再创作,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突出。
苏轼曾说“我如放猪开圈,但自吃食、自卧、自走,听其自为,则已善矣,岂复须人为乎?”辛弃疾在《汉宫春·用前韵送杯离席》中更是写道“风雨春归,举国个、万红千紫。
正销凝处,翠尊双引,别是香温。
江南江北,问何日、真个成归计。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后人对这两位诗人进行评论,称赞他们用汉乐府的旧题目,写出了自己新的内容。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中,诗人想象在云中的皇宫里,什么时候能够派遣使者,调冯唐去当这个使者呢?这句诗实际上暗示着宋王朝向边境侵略,想借助于外族兵力来保卫国家,说明北宋王朝没有抗敌御侮的打算。
而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在有意无意之间表达了自己要像廉颇一样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这两首诗都在用汉乐府的旧题来抒发作者新的感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汉乐府
![汉乐府](https://img.taocdn.com/s3/m/9c8f3a2ced630b1c59eeb560.png)
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武帝设立了乐府,这是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那些经乐府官署配上音乐来演唱的歌诗就是汉乐府诗。
汉乐府诗有几种来源,有的是派人到全国各地去采集来的民间歌谣,有的则是当时文士们的作品。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我一念你们就都笑了,后边四句听起来像废话,是不是?但正因如此,它才是民间的歌谣。
这是江南的女孩子们一边采莲一边唱的,她们看见什么就唱什么,既不像文人作诗那样雕饰语句,也不像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那么激动感慨。
可是在这种似有心似无心、似有意似无意之间,就产生了一种质朴的美。
莲,就是荷花。
它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在中国最早的词书《尔雅》里就有记载,它的花可以观赏,根、茎、叶、果实都有实用价值。
所以江南种荷花和种稻谷一样,也是一种谋生营利的手段。
到了采莲的时候,女孩子们就驾着小船在茂密的荷叶中穿来穿去,这时候她们就看到小鱼儿们也在荷叶间游来游去,无论把船划到哪一边都能看到这些快乐的小鱼儿。
欣赏不同的诗歌要有不同的标准,这就好比你衡量一个学者要用学者的标准,衡量一个运动员就要用运动员的标准。
如果你用衡量学者的标准去衡量运动员,那是怎么也看不顺眼的。
对于质朴的民歌,你就要欣赏它的质朴,这正是它的特色所在。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念的时候你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因为它写得很笨拙,但笨拙之中却透着一种生动和真切。
你想,采莲的女孩子在荷塘里转来转去,所看到的不就是这些东西吗?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这首诗所有的句子都是五个字一句,应该属于五言的体式。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汉乐府介绍
![汉乐府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a32183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f.png)
汉乐府介绍
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乐曲和诗歌组成。
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被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多以爱情、离别、战争、抒情等为主题,表现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汉乐府的诗歌形式多样,有五言、七言、八言等,又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
长调多用于叙事性强的作品,短调则多用于抒情性强的作品。
汉乐府的音乐也是其独特之处,乐曲多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多采用七音或五音调式。
在唱诗时,歌者用特定的唱腔来演唱乐府诗,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汉乐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保存了古代音乐和文学的珍贵遗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和历史,对后世文学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汉乐府诗集大全
![汉乐府诗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ff6d5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b.png)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汉乐府诗集大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猛虎行》魏晋•陆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2、《猛虎行》唐代•李白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3、《对酒行》唐代•李白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4、《短歌行》魏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5、《短歌行》唐代•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汉代乐府
![汉代乐府](https://img.taocdn.com/s3/m/af550328bd64783e09122bfd.png)
乐府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如杜甫的《兵车行》《哀江头》等。
主要作品《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乐府诗的体名"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和乐曲的采集。
后把乐府采集的民歌也叫做“乐府诗”或“汉乐府”。
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
乐府的演变乐府是管理音乐的官府机构,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最初含义。
乐府早在秦代就已设立,一九七七年,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出土的编钟,上有用秦篆刻记的“乐府”两字,说明秦时已有了这种机构。
汉沿秦制,乐府作为一种官署保留了下来。
经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充,汉乐府在音乐的收集、整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汉武帝又试图通过乐府机构,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于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纷纷被保留下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名词解释汉乐府的内容
![名词解释汉乐府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6a8ef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3.png)
名词解释汉乐府的内容汉乐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和文学体裁,起源于汉朝时期,为汉代流行音乐的代表之一。
汉乐府的内容包括歌词和乐曲,通常以民歌、民谣和民间传说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汉乐府的名称中的“乐府”二字,其中“乐”指的是音乐,“府”则是指集中、收藏之意。
可以说,汉乐府既代表了一种音乐风格,也代表了一种文学形式。
作为音乐形式,汉乐府通常采用的音乐曲调是五音音阶,具有朴实、自然的特点。
而作为文学体裁,汉乐府的歌词以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为主,以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汉乐府的内容主要分为民歌、神话传说和历史传奇三个方面。
首先是民歌,民歌常常以耕作、爱情和生活为题材,表达了普通百姓的情感和心境。
这些民歌既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是神话传说,汉乐府中常常描述了一些神话传说的故事,如《洛阳女儿行》和《酒泉子》等。
这些传说常常描绘了仙山神仙、神兽怪物等神秘的世界,通过音乐和歌词,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富有奇幻色彩的境界。
最后是历史传奇,汉乐府中也有许多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如《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等。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英雄和正义的赞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思考和抒发。
汉乐府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是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汉乐府作为文学体裁,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社会、自然和人民情感的途径。
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汉乐府还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抱负的平台,成为后世文人崇尚和学习的对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乐府的影响逐渐减弱。
到了唐宋时期,汉乐府已经被新的音乐形式和文学体裁所取代,进一步发展成为以词为主的文学形式,如唐诗和宋词。
汉乐府是什么意思
![汉乐府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11fd04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74.png)
汉乐府是什么意思
汉乐府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
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汉乐府诗10首
![汉乐府诗10首](https://img.taocdn.com/s3/m/f7ca9b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8.png)
汉乐府诗10首1、《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2、《病妇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3、《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独徘徊。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臣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4、《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5、《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6、《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7、《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8、《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汉乐府十首诗歌
![汉乐府十首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80c301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8.png)
汉乐府最著名的十首诗歌汉乐府最著名的十首诗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列表,因为汉乐府诗歌数量众多,且各有特色。
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汉乐府诗歌,它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上邪》:此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
诗中连用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
2.《有所思》: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听到情人变心的消息后,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
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3.《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描写征夫戍边的诗,通过思妇的口吻,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
诗中融入了对战争与离别的深刻反思,情感深沉而真挚。
4.《白头吟》:这首诗写了一位女子在得知丈夫背叛后,毅然决然地提出分手。
诗中表达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以及对背叛者的愤怒与鄙视。
5.《孔雀东南飞》: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它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反抗精神。
6.《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以园中葵起兴,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及到四季万物,再推及到人生。
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时光易逝,青春难再,勉励人们要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7.《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年从军六十五年回到家乡,却只见家园荒芜、亲人已逝的凄凉景象。
诗中表达了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8.《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汉乐府的文学特点
![汉乐府的文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c984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f.png)
汉乐府的文学特点
汉乐府是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 112 年,汉武帝正式设立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汉乐府的文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叙事性:汉乐府诗歌大多是叙事诗,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诗歌往往具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题。
2. 现实性:汉乐府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人民的疾苦、战争、爱情、婚姻等各种题材。
这些诗歌真实地描绘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 情感真挚:汉乐府诗歌表达情感真挚而直接,往往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诗人都能够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形式多样:汉乐府诗歌的形式多样,有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这些不同的形式适应了不同的题材和情感表达的需要,使诗歌更富有变化和韵律美。
5. 语言质朴:汉乐府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
诗人往往使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和句式,使诗歌更贴近人民群众,容易被广泛传唱。
6. 音乐性:汉乐府诗歌大多可以配乐演唱,具有较强的音乐性。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与音乐相结合,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
总之,汉乐府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你对汉乐府诗歌感兴趣,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具体作品,深入了解其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汉乐府民歌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叙事因素的增强。汉乐府民歌多叙事诗,即使是抒情之作也每每带有叙事成分。《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东门行》、《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都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塑造了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并且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描叙,是比较完整的叙事诗。第二、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交待事情,见出神态,表达主题思想。如《孔雀东南飞》一开始就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倾诉委曲,提出离婚的要求,将这场婚姻悲剧的尖锐冲突迅即展开;此后则通过各个人物的对话来推进悲剧的发展,同时在对话中或插叙中渲染人物性格和悲剧气氛。第三、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陌上桑》的主人公秦罗敷,即是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如果没有嫉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罗敷这一光辉形象的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诗家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 、 魏晋风力 ,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帜。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 三别 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 新乐府 运动,到晚唐,皮日休 正乐府 ,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汉乐府民歌在叙事技巧、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后世起到的显著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赘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