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工程燃烧学实验教案

消防工程燃烧学实验教案消防工程燃烧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掌握燃烧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消防工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放热反应,其基本特征是:有热、有光、有气味、有颜色、有产物。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需要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着火源。
只有三者同时存在,才能发生燃烧。
3. 燃烧的类型燃烧可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类型。
明火燃烧是指可见火焰的燃烧,隐火燃烧是指无明显火焰的燃烧。
三、实验内容1. 燃烧的观察将不同的可燃物放在点火器上进行点火,观察不同物质在点火后的燃烧过程,记录下颜色、气味等变化。
2. 燃烧产物的检测将不同可燃物在点火后,将试管置于明火上进行加热,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和气味变化,并进行合适的检测。
3. 隐火燃烧将一些难以点燃的物质(如铁粉)放在试管中,加入氧气,用电子点火器进行点火,观察隐火燃烧的过程。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将不同可燃物置于点火器上进行点火,观察产生的变化。
3. 将不同可燃物在点火后,将试管置于明火上进行加热,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和气味变化,并进行合适的检测。
4. 将一些难以点燃的物质(如铁粉)放在试管中,加入氧气,用电子点火器进行点火,观察隐火燃烧的过程。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实验时要认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器材和药品。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电源和气源。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可燃物在点火后产生的变化,以及产生的气体颜色和气味变化。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隐火燃烧的过程。
这些都对我们了解和应对消防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燃烧的定义和特点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3. 探究燃烧的实验第二节:灭火的方法1. 灭火的原理:消除燃料、切断氧气、降低温度2. 常见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器材灭火3.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难点:1. 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灭火器、灭火器材。
2.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三要素。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的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的使用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燃烧和灭火》(接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灭火器使用练习:检查学生对灭火器使用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七、教学延伸:1. 探索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如木材、煤炭、天然气等。
2. 深入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消防燃烧学》讲义(DOC)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节前言一、《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背景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火灾,它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
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的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以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的科学。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不仅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而且火灾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由其引起的直接损失及其防治费用均呈上升趋势。
仅在我国,每年发生火灾十几万起,有6千人死于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以上。
因此,预防和控制火灾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不仅要增加监测和扑救的人力和装备,更要研究火灾燃烧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把火灾防治建立在对火灾燃烧过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为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数据,以不断适应当今消防科技发展进程中火灾认识科学化和火灾预防与控制工程化这一深刻变革,顺应新形势下消防工作对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所有这些,为《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现实背景。
二、《消防燃烧学》课程的主要内容1、物理、化学基础——包括燃烧反应速度、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理论以及燃烧有关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2、着火、灭火理论——包括可燃物着火方式、热着火理论、链锁反应理论、着火和灭火条件、着火感应期、最小引燃能以及火焰传播等内容。
3、可燃物质燃烧特点——包括可燃气体爆炸条件、爆轰理论、有关参量计算及其预防措施;可燃液体闪燃规律、石油及其产品着火后的沸溢和喷溅问题;可燃固体的燃烧模式、阻燃机理、粉尘和火炸药爆炸问题。
4、室内火灾燃烧特征——包括室内火灾燃烧的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轰燃的本质与特点、烟气的流动特征、室内火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火灾模化相似理论等。
5、火灾燃烧实验技术——包括各类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的特性及有关参数测定;火灾模化实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等。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一节:燃烧原理与分类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产生火焰、释放热量和产生新的物质的化学过程。
了解燃烧原理对于学习灭火技巧至关重要。
1. 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燃烧过程中,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分别是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如果其中一项缺失,燃烧就无法进行。
2. 燃烧的分类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形式。
明火燃烧是指着火源明显,火焰明亮的燃烧形态,例如蜡烛、明火烹饪等。
这种燃烧相对较容易控制和灭火。
隐火燃烧是指着火源不明显,火焰不明亮的燃烧形态,例如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
这种燃烧形式比较危险,因为火势不易察觉,容易引发火灾蔓延。
第二节:灭火器材与使用方法1. 灭火器的分类根据作用原理和用途,灭火器可以分为手提式灭火器和固定式灭火器。
手提式灭火器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灭火剂和灭火方式来扑灭燃烧。
固定式灭火器主要是针对特定场所或设备设计的,例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球等。
2.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不同类型的灭火器使用方法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判断火势,确保自身安全。
在使用灭火器前,要先评估火势是否可以控制,如果火势过大或者火源无法确定,应立即报警并迅速撤离。
第二步,正确选择灭火器。
根据火焰的性质和场所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灭火器进行灭火操作。
第三步,正确操作灭火器。
根据灭火器的使用说明,站立稳定、持握喷嘴、按压扳机并将灭火剂对准火源进行扑灭。
第四步,观察火源和周围环境。
在将火源扑灭后,要观察周围是否还有隐患,并确保没有复燃的可能。
第三节:防范火灾的基本措施1. 提高防火意识定期进行防火宣传教育,培养师生的防火意识。
了解常见的火灾原因和逃生技巧,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
2. 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电器设备和易燃物品的场所和条件,确保火源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 添置灭火设备根据场所的特点和需要,合理配置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消防燃烧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解释火灾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1.2 火灾燃烧的基本条件讲解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的概念。
解释火灾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1.3 火灾类型及燃烧特性介绍不同类型的火灾及其燃烧特性。
分析常见火灾案例,探讨火灾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燃烧的基本原理2.1 燃烧的化学反应讲解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
解释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2.2 燃烧速率与燃烧特性介绍燃烧速率的影响因素,如可燃物性质、氧气浓度和温度。
讲解燃烧过程中的火焰传播和燃烧产物扩散。
2.3 燃烧的热效应解释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和热辐射。
探讨热效应在火灾蔓延中的作用。
第三章:火灾蔓延与控制3.1 火灾蔓延的物理过程讲解火灾蔓延的物理过程,包括火焰传播、热辐射和烟雾传播。
分析火灾蔓延速度和范围的影响因素。
3.2 火灾控制策略介绍火灾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如灭火剂的选用和灭火设备的应用。
讲解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和人员疏散原则。
3.3 火灾蔓延的模拟与预测介绍火灾蔓延模拟的方法和技术。
讲解火灾蔓延预测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章:燃烧设备与火灾实验4.1 燃烧设备介绍常用的燃烧设备和实验装置,如燃烧炉、燃烧箱和火焰喷射器。
讲解燃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2 火灾实验方法讲解火灾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介绍常见的火灾实验,如火焰传播实验和燃烧产物分析实验。
4.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火灾燃烧特性和蔓延规律。
第五章:燃烧防护与安全5.1 燃烧防护措施介绍燃烧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讲解燃烧防护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5.2 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讲解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介绍火灾现场的人员疏散和救援措施。
5.3 消防安全管理与教育讲解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措施。
介绍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第六章:火灾燃烧动力学6.1 火焰传播与蔓延讲解火焰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柴、蜡烛的燃烧过程,总结燃烧的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讨论灭火的方法,观看灭火器的使用视频,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4. 实践灭火:分组进行灭火实践,运用所学的灭火方法,体验灭火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结构图,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在实践灭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可以增加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森林火灾、化学实验室火灾等。
2. 介绍新型灭火材料和技术,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强调在生活中注意火灾预防,提高安全意识。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及火灾原因分析。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灭火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火灾预防意识的提高。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加强课后辅导。
《消防燃烧学》 教案

授课过程采用的PPT课件制作力求精美,字号适中,文字颜色与背景色对比强烈,采用的图片和视频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解释说明点燃后可能出现的三种燃烧方式,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兴趣,提高课堂授课质量。
课后思考及练习
思考题:
是不是所有的室内火灾都有轰燃阶段?为什么?试举例进行说明。
习题:
1.什么是轰燃?
2.轰燃的两个判据是什么?
3.不可返回点的定义是什么?
4.当室内火灾发生轰燃时,不可返回点多大?
备注
1.教案按授课次数设计,每次授课应填写一份,同专业重复班授课可不另行填写。
2.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栏包括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互动的设计等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这是《消防燃烧学》双语教学的第二节课,为了让学员能清楚的理解轰燃,授课过程中播放了有轰燃过程发生的室内火灾实验录像及无轰燃发生的室内火灾实验录像,录像取自NIST所作的学生宿舍火灾实验。录像的播放有助于学员对轰燃发生阶段、发生危害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对如何进行轰燃实际模拟实验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PPT课件的制作简洁明了。图片形象生动,图文并茂,一目了然,能很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轰燃危害讲解之后,引用美国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问题。
教书育人设计
通过第一次双语授课让学员逐渐了解用英语学习本门课程并不是很难。学员课要尽可能掌握消防相关的专业词汇,这不仅有助于体高学员上课听课质量,而且也有助于将来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对英文文献的阅读,提前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2. 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3. 灭火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灭火的三个原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材的使用演练,提高学生的灭火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正确判断火灾原因和选择灭火方法。
3. 学生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或《化学》。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灭火实例等。
4. 课件: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5. 灭火器材:灭火器、灭火毯等。
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以真实火灾案例为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运用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2. 灭火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灭火的三个原理。
3. 灭火器材的使用: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材的使用演练,提高学生的灭火技能。
4. 火灾逃生:讲解火灾逃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了解火灾历史和灭火技术的发展。
3. 开展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如何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进行灭火操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掌握灭火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对火灾安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过程。
2. 探讨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3.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
第二节:灭火的原理1. 介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 探讨灭火的三个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清除可燃物。
3.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演示不同灭火方法的effectiveness。
第三节:灭火工具和设备1. 介绍常见的灭火工具和设备,如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器材。
2. 讲解灭火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
3. 进行灭火工具的操作演练,让学生熟悉使用灭火工具的正确步骤。
第四节:火灾逃生与自救1. 介绍火灾逃生的原则和方法。
2. 探讨火灾中如何判断火势和选择安全的逃生路线。
3. 进行火灾逃生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火灾逃生能力。
第五节:灭火实战演练1. 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实战演练。
2. 让学生分组进行灭火操作,运用所学的灭火原理和方法。
3. 进行演练总结和评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火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灭火工具和设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工具和设备。
3. 学生在灭火实战演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讲解燃烧的条件,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3. 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和实践活动。
4. 介绍灭火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演练。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教案章节:第一章燃烧基础理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理解燃烧的三要素。
2. 使学生掌握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3. 培养学生对火灾危险性的认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的定义燃烧的分类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点火源3. 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燃料的分解氧化反应燃烧产物的形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的三要素和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燃烧事故的危害。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消防燃烧学》2. 课件:燃烧基础理论3. 案例素材:火灾案例图片和视频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
2. 讲解燃烧的基本概念,阐述燃烧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燃烧的三要素,分析它们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4. 讲解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燃料的分解、氧化反应和燃烧产物的形成。
5. 分析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燃烧事故的危害。
6.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燃烧事故的预防措施。
教案章节:第二章火灾蔓延规律二、教学内容:1. 火灾蔓延的基本概念火灾蔓延的定义火灾蔓延的分类2. 火灾蔓延的规律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火灾蔓延的速度和距离3. 火灾蔓延的模型火灾蔓延的数学模型火灾蔓延的数值模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火灾蔓延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模型。
2. 实验法:进行火灾蔓延实验,让学生观察火灾蔓延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消防燃烧学》2. 课件:火灾蔓延规律3. 实验器材:火灾蔓延实验装置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火灾蔓延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引发学生对火灾蔓延的关注。
2. 讲解火灾蔓延的基本概念,阐述火灾蔓延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火灾蔓延的规律,分析影响火灾蔓延的因素。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具体要求和灭火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3. 安全防护用品:灭火器、湿毛巾、安全警示标志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导入新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探究燃烧条件:让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引导学生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3. 理解灭火原理:结合实验,让学生观察灭火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灭火的三个原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灭火原理进行灭火,并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所有的火灾都可以用水灭火。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
(A.清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C.降低温度D.灭火器)(1)木材着火时,我们应该选择()。
(2)电器着火时,我们应该选择()。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灭火?2. 引导学生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用法。
九、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短文。
2. 家庭火灾应急预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庭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火灾报警、灭火方法、人员疏散等。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第一章:消防燃烧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理解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消防燃烧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案例,理解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讨论法:探讨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资源:1.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2.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火灾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章:火焰和燃烧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掌握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内容:1. 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观察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讲授法:讲解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火焰实验设备。
2.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3. 案例资料:燃烧产物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火焰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的理解。
第三章:火灾蔓延和燃烧蔓延教学目标:1. 了解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掌握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观察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讲授法:讲解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火灾蔓延实验设备。
2.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水、沙子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燃烧的条件。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燃烧的条件,演示灭火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灭火过程。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
6.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安全防火意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安全防火意识,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火灾防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火灾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燃烧所需条件。
3. 讲解灭火原理:教师讲解灭火的三大原理,并进行演示。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实践,体验不同灭火方法的效果。
5.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燃烧与灭火教案ppt燃烧与灭火教案(多篇)

燃烧与灭火教案ppt燃烧与灭火教案(多篇)燃烧与灭火教案(三篇)燃烧与灭火教案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选自人教2012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接触过一些燃烧现象,并初步了解了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学习中了解到二氧化碳是可以灭火的。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对燃烧进行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为在下一课时对氧化反应类型(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梳理打下基础。
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燃烧与灭火教案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安全课件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案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教 案(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部系:消防工程系教研室:火灾理论教研室主讲教师:徐晓楠杨迎职 称:教授讲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训练部制2007 年 8 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 《消防燃烧学》 课程编号 04hzzyb506学 时 数 总学时 60 课堂讲授 50 实践实训 10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 专业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 √ ) 限选课( ) 任选课( )考核方式 考试( √ ) 考查( ) 授课学期 2007.8.27—2008.1.18 授课队次 工程三队 年 级 三年级 专 业 消防工程教学总体目标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员对火灾燃烧现象的本质、重要可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以及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等有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火灾中的现象,建立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同时,帮助学员了解国内外目前燃烧及爆炸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沿。
本课程要求学员掌握某些燃烧或爆炸参数的计算过程,但更重要是培养学员的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括将本课程所学知识与其它相关课程知识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能力。
因此,本课程教学应以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为主线,并注重与实际和相关领域的结合,利用实验教学提高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名 称 《消防燃烧学》 出版社 在作 者 杜文锋 出版时间 2006主教材是否教育部指定教材 是( )否( √ )名 称 《An Introduction to FireDynamics》出版社JOHN WILEY &SONS辅助教材作 者 Dougal Drysdale 出版时间 1998书名 《消防基础知识》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1作者 徐晓楠等 出版时间 2006.04书名 《火灾化学导论》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2作者 胡源等 出版时间 2007.01书名 《火灾简明教程》 出版社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指定阅读书目3作者 范维程等 出版时间 1995.03 备 注 表中( )选项请打“√”,指定阅读书目栏如不足可增加。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教案章节一:燃烧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分类。
1.2 教学内容燃烧的定义与意义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燃烧的分类: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和爆炸燃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和燃烧的分类。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燃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燃烧的基本概念、三个必要条件和分类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二:火灾蔓延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灾蔓延的基本规律。
让学生了解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火灾蔓延的基本规律:线性蔓延、面积蔓延和体积蔓延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燃料特性、氧气浓度、通风条件和火灾蔓延速率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灾蔓延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火灾蔓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火灾蔓延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三:防火措施与灭火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防火措施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灭火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防火措施:建筑物的防火设计、火灾报警系统、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消防栓系统的操作和灭火器材的配备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防火措施的重要性和灭火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四:火灾事故调查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火灾事故调查的步骤和分析方法。
4.2 教学内容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性:了解火灾原因、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火灾事故调查的步骤:现场勘查、火灾原因鉴定、火灾事故报告编写火灾事故分析方法:火灾事故统计分析、火灾原因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灾事故调查的重要性和步骤以及分析方法。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一、引言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火灾发生、发展及其控制的认识,为消防安全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2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从业人员。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2.1 燃烧基本概念2.1.1 燃烧的定义2.1.2 燃烧三要素2.1.3 燃烧类型及特点2.2 火灾事故调查与分析2.2.1 火灾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2.2.2 火灾事故原因分析2.2.3 火灾事故案例解析2.3 燃烧物质及燃烧特性2.3.1 常见燃烧物质2.3.2 燃烧特性及影响因素2.3.3 燃烧实验及燃烧装置2.4 火灾蔓延与控制2.4.1 火灾蔓延规律2.4.2 火灾控制策略2.4.3 防火分区与防火间距2.5 消防安全评估与防护2.5.1 消防安全评估方法2.5.2 火灾防护措施2.5.3 消防安全管理三、教学安排3.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燃烧基本概念第5-8课时:火灾事故调查与分析第9-12课时:燃烧物质及燃烧特性第13-16课时:火灾蔓延与控制第17-20课时:消防安全评估与防护四、教学评价4.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分为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20%):发言、提问、讨论等;课后作业(30%):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报告(20%):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论分析;期末考试(30%):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消防燃烧学》,出版社:消防科技出版社,作者:。
5.2 实验设备燃烧实验装置、火灾模拟实验装置、消防安全演示设备等。
5.3 辅助资料教案、PPT、案例分析、学术论文、消防法规等。
六、教学活动6.1 燃烧基本概念讲授燃烧的定义、燃烧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消防燃烧学》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
教研室:火灾理论
教员姓名:徐晓楠
技术职称:教授
教学对象:工程二队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
消防燃烧学教案1
消防燃烧学教案2
消防燃烧学教案3
消防燃烧学教案4
消防燃烧学教案5
消防燃烧学教案6
消防燃烧学教案7
消防燃烧学教案8
消防燃烧学教案9
消防燃烧学教案10
消防燃烧学教案11
消防燃烧学教案12
消防燃烧学教案13
消防燃烧学教案14
消防燃烧学教案15
消防燃烧学教案16
消防燃烧学教案17
消防燃烧学教案18
消防燃烧学教案19
消防燃烧学教案20
消防燃烧学教案21
消防燃烧学教案22
消防燃烧学教案23
消防燃烧学教案24
消防燃烧学教案25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使学生掌握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消防燃烧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防燃烧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理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享消防燃烧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案章节二:燃烧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过程。
2.2 教学内容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条件不同类型的燃烧过程: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条件,引导学生理解燃烧过程。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过程。
教案章节三:火灾蔓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灾蔓延的原因和机制。
使学生掌握控制火灾蔓延的方法和措施。
3.2 教学内容火灾蔓延的原因和机制控制火灾蔓延的方法和措施:灭火器材的使用、防火分隔和疏散逃生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灾蔓延的原因和机制,引导学生理解火灾蔓延的过程。
实操演示法:进行灭火器材的使用、防火分隔和疏散逃生的实操演示,使学生掌握相关方法和措施。
教案章节四:火灾爆炸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灾爆炸的基本知识和原因。
使学生掌握火灾爆炸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4.2 教学内容火灾爆炸的基本知识和原因火灾爆炸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防火防爆措施、应急处理和疏散逃生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火灾爆炸的基本知识和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火灾爆炸的危害性。
案例分析法:分享火灾爆炸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火灾爆炸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教案章节五:消防燃烧学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防燃烧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消防燃烧学在火灾预防和灭火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消防燃烧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消防燃烧学在火灾预防和灭火中的应用:火灾风险评估、灭火器材和防火措施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防燃烧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其在火灾预防和灭火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燃烧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灭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定义和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燃烧反应及其特点;
3. 学习火灾的预防和灭火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燃烧和灭火的定义和概念;
2. 常见的燃烧反应及其特点;
3. 火灾的预防和灭火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常见的燃烧反应及其特点;
2. 火灾的预防和灭火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
2. 学生小组讨论;
3. 视频展示实验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燃烧和灭火的定义和概念(15分钟)
- 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定义;
- 介绍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2. 常见的燃烧反应及其特点(30分钟)
- 展示常见的燃烧反应,例如木材燃烧、煤炭燃烧等;
- 分析燃烧反应的特点,如放热、产生光和烟等。
3. 火灾的预防和灭火方法(30分钟)
- 讲解火灾的预防措施,如保持环境清洁、不乱扔烟蒂等;
- 火灾的灭火方法,如用灭火器、泡沫、水等灭火。
六、教学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防火工作,帮助他人消除火灾隐患。
七、作业布置
1. 思考并记录家庭和学校的消防措施;
2. 收集关于火灾的新闻或故事,分析起火原因和灭火方法。
八、板书设计
1. 燃烧和灭火定义;
2. 常见的燃烧反应特点;
3. 火灾的预防和灭火方法。
以上是初中化学燃烧灭火教案的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愿您的课堂教学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 6讲: 热对流、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时间
10月8日 星期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2.掌握强迫对流的对流换热系数推导。
3.掌握自然对流的格拉晓夫数的物理意义。
4.了解黑体、白体、透明体的基本概念。
5.掌握黑体辐射遵循的三大定律。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15分钟)
课后作业练习
习题:P2:15、17、18、20、21、22、26
预习:第二章 燃烧的物理基础 第一节 热量传递基础、第二节热传导
总结和改进意见
1.本次课中的有些概念在无机化学中学过,介绍可以简洁。
2.注意强调差值法的应用条件,避免计算结果误差过大。
3.本章计算较多,应增加一次习题课或小测验。
消防燃烧学教案 5
课题
第 5讲: 热量传递概述、热传导
时间
9月24日 星期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及所遵循的基本定律。
2.掌握导体内部的导热微分方程式。
3.一维稳态温度场导热微分方程式的求解(无限长平板、无限长圆柱体、球体)。
4.无限大平板的非稳态导热
5.集总热容法处理问题。
6.解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法。
消防燃烧学教案 7
课题
第7 讲: 物体表面间的换热、物质传递
时间
10月15日 星期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物体表面间的换热量的计算方法。
2.掌握热气和不显光火焰的辐射的特性。
3.掌握热烟气和显光火焰的辐射的辐射率计算。
4.掌握燃烧中物质传递的三种方式。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物体表面间的换热量的计算方法。(30分钟)
3.固液体燃烧时空气需要量的计算(20分钟)
4.气体燃烧时空气需要量的计算(20分钟)
5.实际燃烧时空气需要量的计算(10分钟)
重点难点
1.烧反应速度方程的推导。
2.空气需要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在化学动力学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度的基本概念、定律,让学员清楚反应速度在火灾蔓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空气需要量的确定是燃烧过程中其它产量计算的基础。授课中以讲授为主,采用电子课件及部分图片。
课题
第3 讲: 第四节 燃烧产物及其计算
时间
9月10日 星期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
2.掌握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
3.掌握燃烧产物的分、总产物体积的计算。
4.掌握燃烧产物密度的计算。
5.了解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及燃烧产物的形成过程。(10分钟)
2.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10分钟)
3.理解燃烧的本质;
4.掌握燃烧反应发生的条件。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人类对燃烧的认识过程;(20分钟)
2.消防燃烧学的任务及学习方法;(20分钟)
3.燃烧的本质;(30分钟)
4.燃烧反应发生的条件;(20分钟)
5.燃烧条件在消防中的应用。(10分钟)
重点难点
1.燃烧的本质;
2.燃烧条件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课后作业练习
习题:P8:1、2、3、4、5
预习:第三节 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
总结和改进意见
1.要注意谢氏理论的应用条件。
2.T-t曲线图的绘制可让学员自己完成。
3.谢苗诺夫方程的应用应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消防燃烧学教案 9
课题
第9 讲: 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
时间
10月29日 星期二
教学目的要求
2.热容、燃烧热、热值的计算方法及换算关系。(30分钟)
3.差值法计算理论燃烧温度。(40分钟)
4.积分法计算理论燃烧温度。(10分钟)
重点难点
1.热容、燃烧热、热值的计算方法及换算关系。
2.差值法计算理论燃烧温度。
教学方法
和手段
燃烧热在基础化学中已讲过,但注意火灾中使用的燃烧热与基础化学中燃烧热的不同,注意分析它们不同的使用条件和求解方法;对理论燃烧温度力求求解简单,但应注意与实际火灾温度可能产生的偏差。教学方法注意对比,注意启发学员从中找出规律,教学手段采用电子课件。
4.F-K理论的应用。(20分钟)
重点难点
1.根据导热方程求解自燃临界准则参数。
2.F-K理论的应用。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目前仍是解决自燃问题最重要的方法,课堂中可结合燃烧学课程小组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阻化技术研究”的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课堂讲解中可加入部分图片、图谱,书中基本内容采用电子课件。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及所遵循的基本定律。(30分钟)
2.导体内部的导热微分方程式。(10分钟)
3.一维稳态温度场导热微分方程式的求解(无限长平板、无限长圆柱体、球体)。(30分钟)
4.无限大平板的非稳态导热(10分钟)
5.集总热容法处理毕渥数小于的物体。(10分钟)
课后作业练习
习题:P1:8、9、10、11、12、13、14
预习:第五节 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
总结和改进意见
1.介绍燃烧参数在制定灭火预案及防排烟设计中的重要应用,唤起学员学习的热情。
2.燃烧产物的分、总产物体积的计算和燃烧产物密度的计算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应详细讲解,概念清楚。
3.部分内容可Biblioteka 让学员与教员共同分析导出。1.掌握F-K理论研究的模型条件及所作的简化假设。
2.掌握自燃临界准则参数的物理意义。
3.掌握自燃临界准则参数的求解方法。
4.掌握F-K理论的应用。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F-K理论研究的模型条件及所作的简化假设。(20分钟)
2.根据导热方程求解自燃临界准则参数及其物理意义。(30分钟)
3.具有简单几何外形的物质自燃临界准则参数的求解方法。(30分钟)
消防燃烧学教案 4
课题
第4讲: 燃烧热及燃烧温度的计算
时间
9月10日 星期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热容、燃烧热、热值的基本概念。
2.掌握热容、燃烧热、热值的计算方法及换算关系。
3.掌握差值法计算理论燃烧温度。
4.了解积分法计算理论燃烧温度。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热容、燃烧热、热值的基本概念。(20分钟)
课题
第8 讲: 着火条件和着火分类、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
时间
10月22日 星期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着火方式的分类。
2.正确理解着火条件。
3.分析、掌握热自燃理论得出的着火条件。
4.掌握T-t曲线图的绘制及着火感应期的影响因素。
5.会用热自燃理论预测自燃着火极限。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着火方式的分类(10分钟)
1.掌握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
2.能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公式推导燃烧反应速度方程;
3.能根据燃烧反应速度方程说明影响燃烧反应速度的因素;
4.能计算一定量的可燃物燃烧时的空气需要量。
主要内容
与时间分配
1.化学反应速度(10分钟)
2.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公式推导燃烧反应速度方程(40分钟)
教案
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
教 研 室:火 灾 理 论
教员姓名:徐 晓 楠
技术职称:教 授
教学对象:工 程 二 队
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
消防燃烧学教案 1
课题
第 1讲: 燃烧学绪论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时间
8月27日 星期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
2.了解消防燃烧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
课后作业练习
习题:P4:4、15、16、18、21
预习:第四节 物体表面换热、第五节 物质的传递。
总结和改进意见
1.本节内容涉及流体力学的知识较多,应提前布置学员预习相关知识。
2.格拉晓夫数重在掌握其物理意义。
3.三大定律的讲解是重点,应放慢速度。
4.该部分内容较难,增加一次习题课或课后安排一次讨论颗。
课后作业练习
习题:P1,4,5,6,7,10
预习:第四节 燃烧产物及其计算
总结和改进意见
1.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公式推导燃烧反应速度方程应详细。
2.根据燃烧反应速度方程分析问题应注意联系消防工作实际。
3.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是全书计算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例题讲解应注意概念清楚,适当增加习题量。
消防燃烧学教案 3
课后作业练习
习题:P4:1、2、3、6、7
预习:第三节 热对流、第四节 热辐射
总结和改进意见
1.精讲概念、定理和定律的同时,重点介绍应用。
2.从多层无限大平壁的导热速率方程讲冰箱的保温原理。
3.本次课内容概念、定理和定律的介绍中学都有,可以简洁。
4.联系实际讲集总热容法的应用。
5.介绍一种典型科研实例,分析该部分与其他科学的衔接。
2.强迫对流的对流换热系数推导。(25分钟)
3.自然对流的格拉晓夫数的物理意义。(10分钟)
4.黑体、白体、透明体的基本概念。(10分钟)
5.黑体辐射遵循的三大定律。 (40分钟)
重点难点
1.边界层的形成过程。
2.强迫对流的对流换热系数推导。
3.黑体辐射遵循的三大定律。
教学方法
和手段
对流的内容在本书涉及的内容较少,由于前面课程中相关基础较薄弱,在课堂授课中注意概念讲解要清楚,特别是强调对流换热系数的解法;在复习黑体基本概念和定律的基础上,介绍黑体的定律与后续消防中应用的关系。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讲授为主,采用电子课件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