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的外
交思想
傅朝
(锦州师范学院,锦州,121000)
内容提要:孙子的外交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某些大国正是根据孙子的外交思想修订其外交方略,有效的促成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改变。他们毫不掩饰的把这叫做“孙子的核战略”。本文对孙子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论内涵和现代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论证。
关键词:孙子;外交;伐谋;伐交;核战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会盟、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约和协定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大国争霸,不仅战争频仍,与战争相配合的各种外交活动也云谲波诡,令人目不暇接。孙子不仅全面深刻的研究了军事斗争,也以简洁明确的语言论述了外交战线的斗争,他把这叫做“伐交”。在《谋攻篇》、《军争篇》、《九变篇》、《九地篇》中,对外交斗争的地位、作用、原则、方法等问题均作了深刻的论述,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孙子认识到,军事斗争不仅是作战和攻城,还必须有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配合才能取胜,因此,他非常重视外交斗争。在《谋攻篇》中,他用简洁的语言论述了外交斗争的地位和作用,对外交斗争予以准确的定位。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认为在制服敌人的四种手段中,最高明的是粉碎敌人的谋略,从精神上摧毁敌人,使其不战自溃。为此,在确定国家战略和战争决策时,他要求高层决策者要以高超的谋略战胜敌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为了取得
伐谋的胜利,在谋略的实施,即政治战和心理战的展开过程中,必须有外交斗争的配合,这就是“伐交”。孙子认为,“伐交”是仅次于“ 伐谋”的重要战线。高明的战略家应尽量争取以“伐交”配合“伐谋”,尽量争取在“伐谋伐交”的层面上解决问题,从而避免进入“伐兵和攻城”的不利状态。
孙子不战屈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战略思想的制定和实施,都是要“伐谋伐交”紧密配合,为“以全胜敌,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战略目标服务的。但作为一个清醒而现实的战略理论家,他知道不战屈人的机遇和可能性很小,所以,他非常重视“伐交” 层面的斗争,并相继制定了“伐交”的内容、重点、原则、方法等,为伐交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不战屈人”,力争在“伐谋伐交”层面取胜是大国的专利,是凭借强权暴力作后盾才能达成的结果,并总结出“弱国无外交”的成语。其实在孙子看来并非如此。开展外交斗争,固然要凭借一定的实力,但更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伐谋伐交放在重要位置,优先考虑,这样才会作出“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明智选择。在春秋争霸的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先例。如春秋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之战时,楚国面临多国部队侵袭的危险,屈完以其犀利的辩词反驳了齐侯,与诸侯建立了盟约,使楚国避免了一场大战。①再如僖公三十年,在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下,老臣烛之武孤身一人往见秦伯,以其雄辩的说辞瓦解了秦晋联盟,有效的解除了郑国的危机。②而三国时诸葛亮也是在不利的形势下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建立孙刘联盟,共同抗操,最后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这些在不利情况甚至是危机情况下的成功外交活动,充分说明了伐交的重要性。
(二)
孙子全面分析了外交斗争的特点,提出了以知为前提,以瓦解敌人联盟和巩固自己阵线为目标的总原则。他在《军争篇》和《九地篇》中反复申明,“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也就是说确定结交谁、打击谁的外交目标的前提是“知”。他认为外交斗争和政治、军事斗争一样,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入了解敌我友的情况,做到“知彼知己”,才能展开成功的外交活动。孙子认为,“知”的重点是“诸侯之谋”,只有在知诸侯之谋的基础上,才能抓住重和要害,打击敌人的政治谋略和外交态势。从而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使外交斗争更好的为伐谋全胜的战略目标服务。孙子从两方面确立了伐交的目的,一是瓦解敌人的同盟,一是巩固自己的阵线。孙子指出,高明的战略家要通过军事威协和多种外交手段的配合,破坏敌人的联盟,以使“其交不得合”。对于自己的盟友,则要“固其结”,积极结交,使己方的阵营巩固强大,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既然外交斗争服务于争霸的总任务,那么也就由此而确定了争夺的重点是战略要冲,首先搞好与此有关的相邻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衢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战略要冲,对这些地区的争夺,关系到整个战略格局的成败。孙子认为,对这些地区的争夺,要特别注意与之相关国家的影响,所以要外交先行,以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外交态势。他在《九地篇》中指出:“衢地则合
交” 、“衢地吾将固其结”。说明了衢地外交争夺的要点和力图达成的战略目标。此外,在《吴王孙武问对》中,还详细记载了孙子关于“衢地必先”的论
述: 吴王问孙武曰:“衢地必先。若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 武曰:“诸侯叁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合傍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已属矣。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犄角,震鼓齐放,敌人惊恐,莫之所当。” 孙子认为,这些战略要地位置重要,平时就要予以注意“交亲结恩”,有了平时的基础,一旦发生危机,因有外交先行,“我有其助,彼失其党”,敌方就会陷于惊恐之中,从而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
(三)
针对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军事斗争特点,关于外交斗争的方法,孙子主张以威为基础,以“屈、役、趋”为主要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他说,“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威,就是国家的实力,孙子认为国家的外交斗争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强大基础正在于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形成的国威军威,就能顺利实施其外交谋略,顺利达到“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的目的。在实力威胁的基础上,抓住诸侯的利害关系就会使其屈服,使其为我所用,或使其乖乖的归附。其具体方法是“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关于外交斗争的策略孙子也有精僻的论述,那就是要根据国际形势和敌我友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屈伸之利”,是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还是暂时退缩,采取保守的策略,“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养精蓄税,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再“信己之私,威加于敌”,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综上所述,孙子的外交思想是以知为前提,以威为基础,以衢地为重点,以瓦解敌人的联盟和巩固自己的阵线为目标,以伐谋伐交相互配合为主要形式,以屈、役、趋为主要方法,以不战屈人为最高境界的完整体系。
孙子的外交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某些大国正是根据孙子的外交思想修订其外交方略,有效的促成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改变。他们毫不掩饰的把这叫作“孙子的核战略”。因此,对于孙子的外交思想主要内容、理论内涵和现代价值的研究对于今天的外交斗争仍不乏指导意义。
注释:①、见《左传》僖公四年
②、见《左传》僖公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