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莫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

篇一:莫言小说《蛙》之浅析

莫言小说《蛙》之浅析

作者:李章平

摘要: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具有感染力,具有一种呼唤或者说呐喊的作用,例如鲁迅先生的文学尤其变现得最为深刻,因其撕心裂肺的呐喊,国人开始警醒,开始了从文化上的觉悟。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蛙》,分析作品的体裁、内容和人物性格。由此去发现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转而发掘作品本身具有的价值和深刻内涵,继而讨论作品对读者所具有的感染力和呐喊作用。莫言先生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我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故事情节,带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关键词:体裁、内容、思想观念、人物性格、社会风气

前言:

两天的时间把莫言先生的小说《蛙》看完了,其实笔者并非文学爱好者,更谈不上专业读者,在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对莫言先生一无所知,只是曾听说过有这么个小说家,没有看过其著作,在得知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是非常之兴奋,是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更是打破了中国未曾获得诺贝尔奖的记录,我相信诺贝尔奖一定会在中国生根发芽,到那时我们将是繁荣发达,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会是欣欣向荣的局面,我更是期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小说体裁:

小说采用书信的写作方式,一改小说体裁之传统,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特别是书信方式让人感觉到亲切和温暖,其文字优美而不失礼节,典雅而不失亲切,如小说的开头“尊敬的杉谷义人先生:分别近月,但与您在我的故乡朝夕相处,历历如在眼前。您不顾年迈体衰,跨海越国,到这落后、偏远的地方来与我和我的故乡的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让我们深受感动。大年初二上午,在县招待所礼堂,您为我们作的题为《文学与生命》的长篇报告,已经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如蒙允准,我们想在县文联的内部刊物《蛙鸣》上发表,使那天未能听您演讲的人们。也能领略您的语言风采并从中受到教益。”

在最后一部分即第五部采用了话剧的体裁形式,与正文部分相互补充带有某些灵幻色彩,读者能从这两种文字的转换中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小说内容:

一:小说主要以“我”即蝌蚪的姑姑为主要人物的在大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初期的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但却触及灵魂的东西,这些事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又是多么的荒诞不羁,家庭命运和个人命运在这样一种畸形的政策下所遭受的痛苦和辛酸,甚至家破人亡也大有人在,比如小说中的陈鼻极其家人的命运就是计划生育下得牺牲品,陈鼻原本是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爱情的美好充满热爱,在改革开放后因其敢于下海创业荣获巨大的利益,为其原本拮据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就是像他这样在经济上成功的人也逃不出计划生育的魔掌,其妻子王胆个头矮小但是相貌姣好,原本想给他生个儿子,但是在姑姑的一再追逼下最终弄得孩子早产,婴儿存活下来了,到时母亲确死了,生下来后确没有如王鼻的愿,还是个女孩,这是,受不了双重打击的他失去了理智,生活开始颓靡,最终落得个悲剧的下场。

二: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描写。即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描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使在经济和文化高度改观的今天仍是屡见不鲜,传宗接代的思想是这个现象不绝的根本原因,而中国人是不信神的,只信鬼,鬼既是信自己死去的长辈和祖先,这就是延续香火和传

宗接代的缘由,而信仰这种东西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重男轻女思想如此之盛了,当然,读者还可以从历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去解释。

三: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大致的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虽是各异,但也不免趋同,那就是从众、盲目、麻木和看客心理仍旧不改,这是两千多年来的祖祖辈辈相同的性格特点,我想用一些美好的词去解释或是掩饰,比如传统心理,但是我还是最终用一个词去替代——死性不改,即使从鲁迅先生开始呐喊起,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我们的这种麻木的心理与过去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小说中体现最为深刻的就是作者把一百元钱送给乞讨者陈鼻时被毫无教养的泼辣小男孩抢走了,并在作者追赶时被泼辣小孩反诬为抢劫,被泼辣小孩一路反追,并用串签撮近肉里、手里,被泼辣小孩的母亲和姨一起追赶,被一大群人追赶,摊贩的嘲笑,跌倒在肖下唇(肖夏春)的宝马车前,被肖下唇宝马“温柔”的汽笛鸣声

催促,最后被两个保安架起来拖走。全是触及灵魂深处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是我在莫言先生的作品里面体会最深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地方。

四:对于伟人盲目崇拜的和对社会主义的狂热批判。小说无时不在提醒我们,过分狂热的集体性活动会导致人失去基本的理智,这在作者描写“我”姑姑时体现得尤为到位,姑姑是一个乡村妇科医生,在高密东北乡接生过数千名婴儿,但遭受其“毒手”打掉的也有上千名婴儿,就是在这样一个既伟大又充满魔鬼性质的人物身上展开,当计划生育的政策下达时,姑姑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不折不扣的执行国家政策,即使是作者这样的亲人也不放过,当作者央求着让其妻子生育时,她的回答是“你太没出息了!小跑!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我们公社,连续三年没有一例超计划生育,难道你要给我们破例?”“知道我们的土政策是怎么规定的吗?——喝毒药不夺瓶!想上吊给根绳!”“姑姑是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文化大革命’时受了那么多罪都没有动摇,何况现在!计划生育不搞不行,如果放开了生,一年就是三千万,十年就是三个亿,再过五十年,地球都要被中国人给压扁啦。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这是中国人为全人类做贡献。”这样一些畸形的社会特点可谓是中国特有的,即使在古代也有“亲亲得相首匿”,意思就是说亲人之间犯了法可以相互隐匿、包庇而不追究。

五、对当下社会风气日下的控诉。面对计划生育在当下仍旧行之有效的情况下,许多人有了新的方法以应付,而这样一些方法很多都是违反公序良俗的,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集体经济向私有经济的转化,随着数亿农民获得了流动和就业的自由,独生子女政策在很多地方已经很难落实。农民们可以流动着生,偷着生,而富人和贪官们也以甘愿被罚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随意地超计划生育,满足他们传宗接代或继承亿万家产的愿望。大概只有那些工资微薄的小公务员,依然在遵守着“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一是不敢拿饭碗冒险,二是负担不起在攀比中日益高升的教育费用,即便让他们生二胎也不敢生。

寄语:

文学工作者从来都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在任何一个有文化、懂礼仪、守规矩的国家即少不了文学工作者,是他们用他们手中的笔来治疗整个社会的伤痛和病态。在这样一个追求高效的时代,人们习惯于去汲取只言片语,对他人、对社

会高谈阔论,但是有多人能够静下心来品尝经典,回味久违,唤醒良知?一个没有精神食粮的社会,即使经济高度发达,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也只是一个到处充斥着物语和淫欲的社会,更不要去谈论政治家为人民服务,企业家生产安全的产品,学者潜心于学术和著作,教师教书育人,法官依法断案,等等。从这里出发,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反思为什么贪官盛行,毒食品屡禁不绝,学者造假,禽兽教师性侵,法官枉法裁判?等等。

最后,送上一句话: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未经允许,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出版、发行和用于其他营利用途,转载和复制请注明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