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道德缺失引发的公司治理危机

合集下载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分析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分析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通常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对企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常见缺陷的分析:1.管理层无法有效运作:中小企业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通常较简单,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力分配不清晰,导致决策和管理流程不畅,对业务运营的影响力有限,无法有效地推动公司发展。

2.股东权益保护不力:中小企业往往由一家或少数几家股东掌控,股东之间可能存在权益分配不公平的情况。

缺乏有效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可能导致公司决策过于偏向少数股东的利益,削弱了其他股东的权益,影响公司稳定发展。

3.缺乏独立董事及独立审计: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没有设立独立董事或独立审计机构。

这会导致决策过程缺乏中立性和公正性,监督机制薄弱,容易发生不当行为和违规操作,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风险管理不完善:中小企业对各类风险的认知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面临经济、市场、技术等多种风险时,难以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和应对措施,导致企业容易陷入困境并损失竞争力。

5.职业道德缺失: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缺乏健全的道德和激励机制,容易导致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

例如,管理层可能经常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发展,员工可能忽视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在经营中出现不诚信行为,损害公司声誉。

面对上述缺陷,中小企业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建立明确的管理层职责和权力分配机制,优化决策和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层的运作效率和专业水准。

2.设立独立董事和独立审计机构,增强对公司决策的审查和监督,保护股东权益。

3.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加强各类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4.建立良好的道德和激励机制,培养和弘扬职业道德,加强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企业文化建设。

5.加强公司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管理层和员工的企业治理意识和能力,推动公司治理向更加规范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浅议加强城商行公司治理

浅议加强城商行公司治理

浅议加强城商行公司治理城商行成立后逐步摆脱原城信社粗放式经营和管理的模式,依法建立了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框架。

但部分公司治理形同虚设、“三会一层”有形无实,整个公司治理机制失灵失效,导致部分城商行风险积聚。

本文重点分析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恒丰银行三家城商行风险化解案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加以分析,探讨原因和对策,结合最新政策要求,为城市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防范化解银行风险提供参考。

标签: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三会一层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被接管;7月28日锦州银行被重组;8月8日恒丰银行引来中央汇金入股。

经过前后2-3年左右的及时处理,采用不同方式化解风险浴火重生。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三个案例加以分析,探讨原因和对策,为同类型的城商行探索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来防范化解风险提供对策参考。

一、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本框架总结近期城商行发生一些重大案件,公司治理形同虚设、“三会一层”有形无实,整个公司治理机制瘫痪失效,最终导致机构自身风险积聚。

针对这个问题,在在2013年出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基础上,2019年印发基于CAMELS 框架的公司治理评估办法,将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作为监管部门配置监管资源、采取监管措施和行动的重要依据,并在市场准入、现场检查立项、监管评级、监管通报等环节加强对评估结果的运用。

郭树清(2020)强调,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公司治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完善公司治理永远在路上。

二、三家“爆雷”城商行的案例分析(一)包商银行发展过程和风险化解包商银行于1998年12月28日成立,总部设在包头市。

前身为包头市商业银行,2007年9月更名为包商银行。

曾获《银行家》“2009年度最佳城市商业银行”和“2010英国《金融时报》中国银行业成就奖”等荣誉,连续多年监管评级为二级。

2017年三季报显示资产规模达到了5762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級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38%、7.38%和9.52%,均不满足监管要求。

聚焦《公司治理、商业道德与CFO》调查报告

聚焦《公司治理、商业道德与CFO》调查报告

示 ,中国大 陆、马来西亚 、香港和新加
洞 。 因 此要 想 让 管 理 层 的 运 作不 出轨 , 不 仅 要 强调 遵守 法 律 和 财 会 准 则 ,更 需
坡 的大多 数 C O (6 F 8 %)认为 ,现今在
企业 中培 养并保持 良好 的道德规范 比五
年前要重要得 多。
理者 、高 级职员或者雇员 的深思熟虑 的
只有 1% 9
的 CF 承担 了 O
行 为 。 ”
要 强调道德规范 ,要 让管理层 自身 的信
仰 和 道 德 标准 不 受 外 界影 响 而 有所 改 变 , 哪 怕面 临 巨大 的 压 力 和 诱 惑 。 ” “ 仅 依 靠 C O个 人 的 力 量 无 法 避 仅 F 免 假 账 的 出 现 , 中 国企 业 发 展 研 究 中 ”
被置 于显 微 镜下 。其 中许 多 丑 闻都 与
C O 扯 上 了 干 系 ,甚 至 引发 牢 狱 之 灾 。 F 联 想 C O马 雪 征 认 为 , F 资本 市 场 丑 闻迭 出是 由多 种混 合 因素 导 致 的 , 比如 同行 “ 之 间 ,你 做假 账 我 不做 ,我 的股 价就 上 不 去 ;干 嘛要 股 价 上 去 ? 因 为管 理 层 有
事端 的年代 , F C O们 虽然 暂时无法按照
某 个 统 一 标 准 或 规 范 去 重 塑 自己 ,但 一 个 毋 庸 置 疑 的 基 本 素 质 必 须 坚持 ,那 就
调 查了来 自中国大陆 、香港 、 来西亚 马 和 新加坡 四个主 要市场 的 12 首席 财 6名 务官。
报告 显 示 , 7 % 的 C O认 为 ,他 近 0 F 们 应 该 树 立 一 个 良好 的 道 德 榜 样 ,大 约 超 过 一 半 的 C O表 示 , 该 在 公 司董 事 F 应 会 、高 级管 理 层 以 及 决 策 层 推 进 道 德 价 值 观 的整 合 。1 %的 C O则 认 为 对 于 他 8 F 们 个 人 而 言 ,确 保 一 个 良好 的道 德 环 境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有 5 % 的 C O认 为 这 另 2 F

浅谈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

浅谈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

浅谈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发布时间:2023-01-28T08:52:27.494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8期作者:俞诗琦[导读] 本文探究了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

雇员关系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商业伦理应该规范的对象之一。

俞诗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摘要:本文探究了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

雇员关系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商业伦理应该规范的对象之一。

虽然商业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伦理强调平等、公正、自由,二者存在冲突,但是企业仍应该平衡好二者间的关系,因为商业伦理对于公司治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为稳定员企关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商业伦理;公司治理一、商业伦理概念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

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二、雇员与雇主间的商业伦理现代社会中,公司治理中雇员与雇主关系中的商业伦理越来越重要。

雇员关系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商业伦理应该规范的对象之一。

对于雇员来说,应该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比如在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勤勉尽责,具有良好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行为,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为公司内部事宜保密等。

同样的,对于雇主来说,也应该有相应的措施来保障雇员的合法权益,比如分配公平,反对歧视,尊重员工的自由和隐私,重视企业人文文化等,以及承担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但是由于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一般来说是冲突的,雇员和雇主双方同时遵守商业伦理的情况也并不多见。

二零一九年以来,过度工作时长问题已变成一个社会性的议题。

许多互联网大厂的过度工作时长事件被曝光,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法律如何规范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

法律如何规范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

法律如何规范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和商业道德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法律在规范和引导公司治理和商业道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法律的角度探讨如何规范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

一、公司治理的法律规范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内部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机制。

法律对公司治理进行了具体规范,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公司透明度和减少操纵市场行为。

法律规范公司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法律实体身份:法律规定了公司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的身份和权利,使其具备独立承担债务和享有权益的能力。

这为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公司章程和规章制度:法律要求公司制定章程和规章制度,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股东权利和责任、董事会职责和运作方式等,保障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3. 董事会职责:法律规定了董事会的权力和职责,要求董事会保护股东利益,制定公司战略和政策,并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和决策。

4. 董事激励和责任追究:为了确保董事会履行职责,法律引入了董事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5. 股东权益保护:法律规定了股东的权益和保护机制,包括股东议案权、表决权、股东诉讼权等,可以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商业道德的法律规范商业道德是商业活动中参与者遵守的行为准则。

法律在商业道德方面也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以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法律规范商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公平竞争,禁止垄断和滥用市场垄断地位,惩罚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范围和方式,禁止虚假广告、质量不合格产品和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和保护机制,要求雇主遵守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

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引言:商业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然而,在商业世界中,也时常出现一些企业违背诚信与道德的行为,给社会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就是一个关于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的典型案例。

案例简介:鸿仪系指的是中国一家涉及多个行业的集团公司,在1990年代初期成立之后迅速崛起,并于多家上市公司拥有控股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鸿仪系逐渐展现出一系列不诚信和不道德的行为,最终导致上市公司的经营困境和投资人的巨额财产损失。

这个案例对于我们分析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以及不道德控制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商业伦理诚信义务:商业伦理诚信义务是指企业遵守游戏规则,诚实守信地进行商业活动,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它包括对投资人、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的尊重与信任。

然而,鸿仪系在经营过程中显然违背了商业伦理诚信义务,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进行盗窃、挪用资金等行为,损害了众多投资人的利益。

导致道德控制机制失灵的原因:道德控制机制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用于规范企业行为。

然而,鸿仪系之所以能够进行“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一方面是因为其在国内投资环境较为松散的背景下,掌握了较大的运作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相对薄弱。

这些原因导致了道德控制机制在鸿仪系案例中的失灵。

案例启示: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对于我们诠释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作为企业家和投资者,要树立正确的商业伦理观念,坚守诚信原则。

其次,在国家层面上,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确保商业活动的公平和透明。

最后,作为广大投资者,要增强风险意识,关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以保护自身的投资安全。

商法案件法律关系分析(3篇)

商法案件法律关系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部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重要地位。

商法案件法律关系分析是商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商法案件为例,对商法案件法律关系进行分析。

二、案件背景某市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设备,总价款为5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约向乙公司支付了50万元定金。

但在交付设备过程中,乙公司以设备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交付设备。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履行合同,交付设备,并支付违约金。

三、法律关系分析(一)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1. 合同主体: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合格的合同主体,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和能力。

2. 合同内容:双方签订的设备购销合同合法有效,明确了设备型号、数量、价格、交付时间等条款。

3. 合同履行:甲公司已按约支付了50万元定金,乙公司未按约交付设备,构成违约。

(二)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违约责任关系1. 违约行为:乙公司未按约交付设备,构成违约。

2.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 违约金: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数额,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三)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损害赔偿关系1. 损害事实:乙公司违约导致甲公司遭受损失。

2. 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商业欺诈案件中的刑事责任与公司治理

商业欺诈案件中的刑事责任与公司治理

商业欺诈案件中的刑事责任与公司治理商业欺诈是一种违反商业道德、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给社会秩序和经济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在商业欺诈案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个人的刑事责任,还涉及到公司治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商业欺诈案件中的刑事责任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及其影响。

一、刑事责任在商业欺诈案件中的作用刑事责任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法律制裁方式,对于商业欺诈案件也同样适用。

商业欺诈犯罪通常涉及虚报财务信息、操纵市场、骗取投资等行为,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惩罚犯罪行为:商业欺诈涉及到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通过刑事责任的追究,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使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并为其所犯下的错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维护社会公平:商业欺诈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让那些依靠欺诈手段获取利益的人占据了不当的经济地位。

通过刑事责任的追究,可以还原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保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3. 修复市场信心:商业欺诈案件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的冲击,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刑事责任的追究,可以修复市场的信心,重新树立起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感。

二、公司治理在商业欺诈案件中的作用公司治理是一种管理机制,旨在确保公司管理者合法、公正地行使职权,维护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商业欺诈案件中,公司治理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顶层设计:公司治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力,保证公司各部门的协同运作和信息畅通。

这可以为发现、查处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提供有力的框架和便利。

2.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要求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公司的财务信息、资产管理等进行监督和控制,预防和减少商业欺诈的发生。

内部控制的要求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性检查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商业欺诈行为。

公司治理概念及问题由来

公司治理概念及问题由来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概念及问题由来本章主要内容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公司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与原因机构投资者的兴起与股东参与意识的提高公司的高管人员薪酬>薪酬增长过快、引起股东和社会的普遍不满西方许多大公司在近20年的兼并重组过程中大量裁员>裁员,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现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公司督导机制,在我国的台湾地区称为公司统制,香港则译为公司管制。

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英国经济学家Bob Tricker在1984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书中,首先论述了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人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如员工、客户、供应商>供应商、债权人和社区等)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

公司治理的概念从内容上看,公司治理包括三个层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在公司内部构造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从而在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以保证公司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并实现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外部治理市场主要是指公司外部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才市场通过产品与价格竞争、公司控制权竞争、经理人才竞争等方式对公司产生的激励约束作用。

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政府及监管部门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保证公司遵守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包括董事的法律责任、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要求等,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有关司治理的法律约束。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既包括一个有效的公司内部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也包括一个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市场,同时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系统。

了解合规经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了解合规经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了解合规经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合规经营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遵守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和商业道德的行为准则。

它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规经营可以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其诚信和信誉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合规经营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树立一种守法合规、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赢得尊重和信任。

相反,如果企业违反法律法规,背离商业道德,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形象,还可能受到惩罚,导致严重的商誉危机,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其次,合规经营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合规经营意味着企业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税法等。

通过合规经营,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避免违法行为导致的罚款、停产停业、刑事责任等风险,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和正常经营。

第三,合规经营有助于企业获得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时,往往会给予合规企业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例如,在环保政策方面,政府对合规企业给予一定的减免税优惠,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促进绿色发展。

如果企业不合规经营,很可能无法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甚至会受到政府的监管和处罚。

第四,合规经营可以提高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水平。

企业在进行合规经营的过程中,会强化对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规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过程和决策,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

通过合规经营,企业可以避免内部腐败和违规操作,减少操纵市场、偷逃税款等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合规经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增加,企业不能只关注经济利益,还应承担起社会和环境责任。

合规经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可以保护劳工权益、环境资源,避免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浪费,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基于瑞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基于瑞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基于瑞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瑞幸咖啡的财务舞弊案例,探讨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问题。

我们将首先概述瑞幸咖啡的舞弊事件及其对公司、股东、员工以及更广泛社会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以及商业伦理的缺失。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商业伦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商业伦理建设来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本文还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期对改进公司治理和强化商业伦理有所贡献。

通过这一案例研究,我们希望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引导其重视商业伦理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瑞幸咖啡舞弊案件概述瑞幸咖啡,作为中国新兴的连锁咖啡品牌,一度以其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和便捷的服务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然而,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却曝出了震惊业界的财务舞弊丑闻。

该事件源于瑞幸咖啡自查发现公司内部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涉及虚增交易额46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额巨大的财务舞弊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诚信体系构成了严重冲击。

瑞幸咖啡的舞弊行为主要包括虚构交易、夸大收入以及隐瞒成本等多个方面。

具体而言,公司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和虚增成本费用等手段,人为地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还通过关联方交易、虚构门店经营数据等方式,进一步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舞弊事件曝光后,瑞幸咖啡的股价迅速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公司也面临着一系列法律诉讼和监管调查。

这一事件不仅给瑞幸咖啡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也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瑞幸咖啡舞弊案件的始末,其背后所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瑞幸咖啡为何会走上财务舞弊的不归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瑞幸咖啡自身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问题研究

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问题研究

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问题研究一、公司治理的概念和意义公司治理是指管理和监督公司运营的一系列制度和实践,是一种管理模式和理念。

公司治理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稳定经营、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与社会各方利益的和谐共赢。

二、公司治理的局限和问题目前,公司治理存在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等趋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管理层过度关注短期经济效益,忽略了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公司不透明度高,信息披露不规范或存在错报、漏报等问题;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监督等。

三、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关系的研究公司治理是商业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实践。

合理的公司治理需要依靠商业道德的引领和规范,如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高尚品德和道德素质、资本市场的道德监管、员工的企业责任感等,使公司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

四、商业道德在公司治理中的具体作用1. 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引领。

企业应树立起“社会责任感”的文化氛围,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始终把社会贡献放在重要位置,更好地履行公司社会责任。

2. 高管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

高管人员是公司最重要的决策者,其道德情操和品德素质能够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应该在选人用人方面更加注重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

3. 全体员工的企业责任感激发。

通过制定优厚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使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发展是与自己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有利于提升全体员工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

4. 资本市场的道德监管。

资本市场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制度,促进公正合理的市场竞争以及识别各种商业行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好维护市场道德秩序。

五、公司治理与商业道德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经营过程监督。

2. 加强对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道德素质要求,提高其监管能力和业务水平。

3. 培养员工的企业责任感和勤奋工作的精神,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南京大学茅宁教授--- 公司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价值分配到价值创造

南京大学茅宁教授--- 公司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价值分配到价值创造

经理人形形色色的道德风险
推卸责任(Insufficient effort):不全力以赴 过度投资(Extravagant investment):根据 自己的偏好而不是股东的利益 守成策略(Entrenchment strategies):为保 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如使自己不可或缺、盈 利操纵、反对收购 牟取私利(Self-dealing):额外补贴、任人唯 亲、内幕交易
小节
公司治理的问题起源于两权分离导致的代理成本 背景:分散的所有权结构使股东无法约束高管行为 主流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代理理论 代理人(高管)与委托人(股东)的利益不一致, 导致前者的行为偏离后者的利益,即代理成本 如何影响高管的选择(自由裁量权) 付出多少努力 消费多少职务津贴 选择何种战略和业务 股东利益的捍卫者:董事会 董事会和董事必须以股东利益为驱动
Top-Tier Management Journal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Organiz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Business & Societ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治理、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governance)意是对权力的运用 公司治理就是研究企业中权力的来源、分配及其运行 的机理(机制)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上述机制运行的结构性保证 实质:对管理者的激励与监督(约束) 问题:既要赋予经理人管理公司的足够权力,又要他 们对权力使用的结果负责 如何实现激励相容的约束,实现双赢 激励与监督需要成本

会计工作实践中的商业伦理与道德问题

会计工作实践中的商业伦理与道德问题

会计工作实践中的商业伦理与道德问题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会计职业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因为会计是公司财务信息的守护者和记录者。

随着全球化和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会计工作实践中的商业伦理和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几个主要的商业伦理和道德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误导性财务报告准确和可靠的财务报告是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商业决策的基础。

然而,为了达到某种目标,一些会计人员可能选择有意误导性地呈报财务信息。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规范,还可能导致政府监管机构的处罚和公司的声誉受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计人员应该坚持诚实和透明的原则,并遵守会计准则和法规。

他们应该采取措施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及时报告任何发现的错误或误导性信息。

二、利益冲突在会计工作实践中,会计人员可能会面临利益冲突的情况。

比如,一个会计师可能在处理与他的亲戚或朋友有关的公司的财务报告时,会面临公正和客观的困境。

如果会计师不按照职业道德行事,有可能出现操纵财务报告的风险。

为了避免利益冲突,会计人员应该始终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

他们应该遵守职业准则,避免参与可能损害其独立性和诚信的情况,并在遇到利益冲突时及时报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行动。

三、保密和隐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敏感和机密信息,包括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客户的个人信息。

泄露这些信息不仅违反了道德规范,还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公司的声誉受损。

为了确保保密和隐私,会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保密协议和法律要求。

他们应该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定期接受保密意识和数据安全培训。

四、道德决策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面临需要做出道德决策的情况。

比如,当发现公司存在财务舞弊或不当行为时,他们需要决定是否报告或采取行动。

这些决策可能对个人和公司产生持久影响。

为了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会计人员应该建立并遵守道德准则。

他们应该考虑所有相关方的利益,并权衡可能产生的后果。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及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及建议

强化问责机制
针对员工的违规行为和不良经营行为,应 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
严肃处理。
CHAPTER 03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所有业务和流程都有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循,强化制度约束。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及专项审计,确保业务合规。
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设立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专门 委员会,协助董事会更好地履行职责

强化监事会作用
增强监事会独立性
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确保监事会能够独立、客观地行使 监督职能,防止银行出现违规行为。
01
加强监事会职权
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使其能够更好 地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02
03
02
董事会职责不明确
03
监事会作用有限
董事会成员的选任和罢免机制不 规范,董事会职责和权力受到限 制。
监事会成员的选任和罢免机制不 透明,监事会难以发挥有效的监 督作用。
存在的问题
治理结构不健全
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缺 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容易导致内 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
信息披露不透明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不规范,透明度不高,缺 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存在较 为严重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问题。
对经营发展的影响
盈利能力受限
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缺陷和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 题,导致其盈利能力受到限制。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 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公司治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公司治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公司治理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公司治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董事会和高管的失职问题董事会和高管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但是在很多公司中,他们的失职问题比比皆是。

这些问题包括: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腐败行为、对公司利益不负责任的决策、没有履行监督职责等。

解决方案: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法规,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公司的监管,确保公司的决策和管理符合法规要求。

加强内部监管:公司应该加强对董事会和高管的监管,确保他们履行职责,制定公司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策略和计划。

2.商业道德问题商业道德问题包括公司虚假宣传、欺诈行为、不公平竞争等。

这些问题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影响到公司的信誉和形象。

解决方案: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公司的监管,限制公司的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加强企业自律: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商业道德准则,制定规范的行为标准,加强员工教育,引导员工遵守商业道德。

3.股东维权问题在很多公司中,股东的权益被削弱,股东的维权难度很大,这会削弱股东的信心,影响到公司的投资和发展。

解决方案:加强股东对公司的监督力度:公司应该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让股东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加强股东的权益保护,让股东能够更好地监督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加强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公司应该充分发挥股东的作用,加强股东与董事会和高管的沟通,让股东参与公司的治理和决策。

4.环保和社会责任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环保和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很多公司并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环保和社会责任,这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解决方案: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公司应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明确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保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让员工和股东都能够认同和参与。

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公司应该加强与政府、公众和NGO组织的沟通,建立开放的对话机制,让公众对公司的环保和社会责任进行监督,并让社会能够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

公司治理与道德经营

公司治理与道德经营

公司治理与道德经营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公司治理和道德经营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建立有效的决策和监督机制来保障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而道德经营则是指企业根据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去经营,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本文将探讨公司治理与道德经营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和道德经营。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公司治理是保障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公司治理还能促进企业内部决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公司治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履行职责,维护股东权益,并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二部分:道德经营的价值道德经营不仅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他们更愿意支持真正重视道德经营的企业。

道德经营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激励员工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

第三部分:公司治理与道德经营的关系公司治理和道德经营是相辅相成的。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提供一个有利于道德经营的环境,通过规范和约束企业管理行为,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另一方面,道德经营可以推动公司治理的改进,促使企业高层管理者更加关注道德和社会责任,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通过公司治理和道德经营的双重支持,企业可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第四部分: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和道德经营要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和道德经营,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决策的公正和透明。

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独立的监督和问责机制,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并及时处理违反道德原则的行为。

公司治理中的道德风险与隐患分析

公司治理中的道德风险与隐患分析

公司治理中的道德风险与隐患分析企业的道德风险与隐患是当前公司治理中比较重要的话题之一。

一旦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在道德与行为规范方面失范,企业可能会面临声誉和财务两个方面的损失。

因此,探讨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隐患及其治理,对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风险与隐患的概念及其分类道德风险通常是指由管理者或员工的私人利益、缺乏守法合规意识、不当行为、欺诈行为、行业和公司内部文化等因素导致的企业风险。

这些风险在企业管理中可能导致经济和声誉方面的损失。

道德隐患是指隐藏在管理和员工行为中的潜在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已经存在,但目前不能被完全发现,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预测或预防。

道德风险和道德隐患包括以下几种:1. 职业道德风险。

例如,管理层泄露机密,员工像顾客泄露隐私,员工收受贿赂或透露个人信息,掌握机密事项等。

2. 经济道德风险。

例如,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非法认证,商业诈骗等。

3. 系统风险或管理风险。

例如,管理层违约、腐败、不当行为等。

4. 文化风险。

例如,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健康,给公司带来不正确的管理合规风险。

二、道德风险与隐患治理治理道德风险和隐患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良好的公司治理与有效的风险治理密切相关,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各种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竞争力,并提高企业的声誉。

在治理道德风险和隐患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 加强公司治理。

有效实施道德规范,强化公司治理机制,以保护公司的声誉和股东权益。

2.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制定完善的道德风险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管理层和员工都能按规定进行工作,在承担道德风险时,可以坚定遵照公司伦理规范。

3. 加强与内部和外部权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

除了引入更加紧密的内部控制措施,必须加强与内部和外部股东的沟通与交流,以共同规范全公司的绩效评估,并调整公司的道德标准。

4. 建立风险预测预测机制。

在治理道德风险和隐患时,必须建立风险预测和预测机制,发现和预防风险,及时识别并控制风险。

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基于瑞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中的商业伦理基于瑞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商业伦理的 影响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商业伦理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它对商业伦理有着重要 影响。首先,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良好的公司治理结 构能够使企业更加注重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其次,公司治理结构还能够制约企 业行为,防止企业出现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此外,公司治理结构也能够激励企 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
中国咖啡市场自2000年代初开始崛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瑞幸咖啡以互联 网思维和快速扩张策略,迅速成为中国市场的重要玩家。然而,随着竞争加剧, 瑞幸咖啡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公司可能采取财务舞弊手 段来粉饰业绩。
2、管理层动机
2、管理层动机
瑞幸咖啡的创始人及管理层可能存在一定舞弊动机。一方面,他们可能为了 个人利益,如股票期权、高额薪酬等,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操纵财务数据;另一方 面,为了维持公司股价和扩张速度,管理层可能故意隐瞒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三、结论与建议
针对瑞幸咖啡财务舞弊的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瑞幸咖啡应加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职责明确。董事会应充分发 挥其决策和监督职能,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审计委员会应加强对内部 审计部门的监督,确保其有效履行职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商业伦理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4、建立诚信文化:将诚信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营造诚信、责任、公正的企 业氛围。
5、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环保、公益等社会问题,提升企业形 象和品牌价值。
四、瑞幸财务舞弊案件分析
四、瑞幸财务舞弊案件分析
瑞幸咖啡是一家知名连锁咖啡品牌,然而在2020年曝光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涉及金额巨大。下面我们将从该案件的背景介绍、原因和动机、影响和后果三个 方面分析其中的商业伦理问题。

美国商业法律经典案例(3篇)

美国商业法律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安然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商业丑闻之一,也是商业法律领域的经典案例。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能源、商品和通信服务公司。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突然宣布破产,震惊了整个金融界。

随后,一系列的调查和诉讼揭示了安然公司涉嫌欺诈、操纵市场、内部交易等违法行为,使得该公司成为商业丑闻的代表。

二、案件经过1. 欺诈行为安然公司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将公司的债务隐藏在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s)中。

这些SPEs与安然公司有密切关系,但对外却独立运作。

通过这种手段,安然公司夸大了公司的资产和盈利能力,误导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2. 操纵市场安然公司通过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人为地提高了公司的股价。

公司高管利用公司内部信息,通过买卖公司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从中获利。

此外,安然公司还通过向分析师提供利益,影响分析师对公司业绩的评估,进一步操纵市场。

3. 内部交易安然公司内部存在大量非法的内部交易行为。

公司高管、员工和股东利用公司内部信息,进行非法交易,从中获利。

这些交易涉及公司股票、债券、期权等多种金融产品。

4. 破产与调查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例。

随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公司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安然公司涉嫌欺诈、操纵市场、内部交易等违法行为。

三、案件处理1. 刑事处罚安然公司多名高管被判处有期徒刑。

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肯·雷(Ken Lay)和前首席财务官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被判处24年和19年监禁。

此外,还有多名员工因涉嫌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2. 民事赔偿安然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因欺诈、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向受害者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民事赔偿。

其中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

3. 修订法律安然事件引发了对美国商业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 如 何 重 新 构 建 商业 秩 序 的争 论 。
社 会 要 求企 业 采 取 相 应 措 施 . 提 高
重 视 法 律 遵 守机 制 而 忽视 了道 德 遵
守机 制 . 由 道 德 危 机 引发 的 一 系 列
公 司治 理 失误 . 使 得 公 司破 产 、 公 司 职权 滥 用 、 诈 骗 等 问题 接踵 而 来 . 投 资 者 的权 益 不 断 受 损 . 对 公 司 的 信
根据 H i t t 的 研究 , 企 业 管 理 者 有 两 个 不 可 推 卸 的责 任 首 先 是 保
在 现 实 中. 重 建 信 任 则 是 一 个 漫 长
而艰难的道路。 不 论 是 公 司 的 内 外 部 组 织 关
证制定 的决策符 合道 德要 求. 其 次 是 让 组 织 在 道 德 氛 围 中成 长 , 保 证
方面 。
囿 于 道 德 的 范 畴 之 内 。这 样 , 公 司就 必 须 服 从一 些 与 道 德 相 应 的政 策 . 如 保 护 环 境 .实 施 道 德 培 训l 计 划 等 。这 些 都 有 助 于 公 司 构 建 良 好 的 形 象和提高 美誉度 , 获 得 消 费 者 的
公 司 阿 霍 德 假ຫໍສະໝຸດ 账 、美 洲 航 空 公 司 养
老 金 丑 闻、 纽 约 证 交 所 高 薪丑 闻 、 共
同 基 金 业 欺 诈 丑 闻 、《 英 国 每 日电讯
报 》 老 板 灰 色 收 入 丑 闻 、波 音 加 油 机 丑 闻 等 相 继 暴 光 后 ,已 经 将 企 业
驱 赶 到 了道 德 困 境 的 死 角 . 一 切 结
H a r s h b a r g e r和 H o l d e n 曾指 出. 公 司 所 面 对 的 大 部 分 治 理 问 题 其 实 早 就 存 在 了, 只 是 公 司 所 处 的 环 境
等原则 . 更 多地 强 调 完 整 的 财 务 公 开程 序、 机 构 投 资 者 和 监 管 机 构 的
有一 些 学 者 将 目光 锁 定 在 下 面 两个 原 则 上 :明 确 制 定 详 尽 的 决 策 道 德 纬度 . 制 定 并 保 证 道 德 准 则 得 以 实 施 。在 现 实 中 , 大 家 公 认 道 德 是 每 个人 自己 的 事 , 但 在 组 织 中 就 不 是
这样。
助于树立企 业价值 观和 责任感 , 有
助于 企 业 提 高效 益 . 减 少风 险 。 直到 上世 纪末 . 不 少 企 业 还 只
这 些现 象 . 如 何 进 行 公 司治 理 再 次
把 遵 守 国内 的 法 律 法 规 作 为是 否 符
合商业 道德 的唯一标 准 , 而 当荷 兰
运 行 大环 境 的一 部 分 , 其 中 还 包 括 宏
观 经济政 策 , 产 品 和 要 素 市 场 的 竞
争程 度等。 公 司 治 理 框 架 还 依 赖 法 律、 管 理 和 制 度 环 境 。除 此 之 外 , 诸
如商业 道德 、 公 司 对 社 区公 共 利 益 和 环 境 等 的 意 识 也 能 够 影 响 公 司 的
健 全 的 公 司 治 理 机 制 要 求 公 司
的体 现 . 对 提 高 公 司 的 竞 争 优 势 有
妥 善 处 理 与 其 利 益 相 关 者 及 社 会 间 的关系 , 要 公 平 对 待 所 有 利 益 相 关 者. 决 策 及信 息 要 高 度 透 明. 要 勇于 承 担 行 为责 任 等 。 而 决 策 及 信 息 高
视 。
与 以 前 相 比 更 具 有 挑 战 性 了。对 于 任 何 一 家 公 司来 说 , 无 效 的 公 司 治 理 都 具 有 很 强 的 威 胁 性 。有 效 的 公 司 治 理 必 须 依 赖 正 直诚 信 等 道 德 准 则, 这 些 道 德 准 则 是 公 司核 心 价 值
作 用 和 影 响 。为 增 强 本 国 企 业 的 竞
在 推 进 良 好 职 业 操 守 的进 程 中正 扮 演 着不可 或缺 的角色 , 这 一 切 让 我 备 感 鼓 舞 。” 可见 , 商 业 道 德 在 公 司
进 行 有 效 治 理 中 扮 演 着 不 可 缺 少 的 角 色 。由 于 法 律 缺 少 恢 复 信 任 的 道 德 力量 以 及 构 建 诚 信 的 能 力 , 一 些 国家 在 解 决 近 年 来 的 公 司 治 理 问题
法 律 和道德 意识 . 树 立社 会责 任 感。
益的制衡 似乎被 搁到一 边 . 被 快 速
追 逐 账 本 底 线 的 需 求 所 代 替 。面 对
可见 . 企 业 商 业 道 德 和 企 业 社 会 责 任 已 成 为 企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条 件 。曾 有学者 指出. 商 业 道 德 是 公 司治 理 的核 心 部分 . 它有 助 于 法 律 实 施 , 有
维普资讯
商业道德缺失 引发的公司治理危机
■卞娜 张海利
这些 年在公 司治理 中. 因 过 多 任 度 大 跌 。一 些 公 司 通 过 抬 高 股 票 价格 、 许 诺 较 高 的 收 益 获 得 了充 足 的资金。 一些公司. 用 于 保 护股 东 权
的 。过 重 侧 重 法 律 的 手 段 而 忽 视 道 德 的 因 素 使 得 我 们 的 一 些 企 业 不
得 不 面 临今 天 尴 尬 而 困 顿 的 局面 . 而要使 其走出这种境 地 . 摆 脱 这 种
道德环 境是 至关重要 的 , 另有 5 2 %
的C F O 认 为这 一 点 对 他 们 十 分 重 要 。 而 ACCA总 裁 布 理 维 也 认 为 “ 良好
局面 , 就 必 须 重 新 构 建 商 业 道 德 体
系 ■
的职 业 操 守 对 于 有 效 的公 司 治 理 至
是 什 么 因素 使 得 这 些 C E o和 主
2 0 0 8, 2中 外企业文 化 9
实 践 是 与公 平、 诚实、 正 直 等 分不 开
的。 一 个 公 司要 想 生存发 展 , 就必 须 获得利润, 但是 , 对 利润 的 L g _ 逐 必须
管 理 机 制 等 .是 公 司 治 理 的 关 键 所 在, 并 与 商 业 道 德 息 息 相 关 。在 美 国, 大 部 分 公 司 采 用 的 是 法 律 遵 守 机制, 同 时 在 公 司 规 章 中 兼 顾 道 德 因 素 。如 果 仅 从 道 德 角 度 讨 论 公 司 治理 问题 . 从 根 本 上 可 归 为 组 织 内 外 部 的 关 系 处 理 和 构 建 诚 信这 两个
关重 要 . 许 多 公 司 董 事 会 已 经 日 益
管 们 在 行 使 权 力 时 忽 视 了 商 业 道 德 呢7 B a d a r a c c o 认 为, 符 合 道 德 准 则
的 行 为 可 能 会 使 公 司 的 短 期 利 益 受
意 识 到 公 司需 要 拥 有正 确 的 道 德 文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o E C D0 5 司治 理 准 则 》 明 确 写 道 :” 公 司 治 理 只 是 公 司
似 乎 显 得 心 有 余 而 力 不 足 。但 尽 管 如 此 ,当 前 公 司 治 理 的 失 误 并 不 能 归咎 于 法 律 的 不 完 善 或 实 施 力度 不 够, 而 是 应 归 咎 于 对 商业 道 德 的 忽
果 似 乎 预 示 着公 司治 理 制 度 正在 垮
植 高 、 I { 首律 尸 绍 密 建 音 吕 右
维普资讯
众 多 公 司 丑 闻事 件 的 出 现 . 促 使 经 合 组 织 不 得 不 对公 司 治 理 原 则 进 行 改 进 。1 9 9 9 年 5 月经 合 组 织 制 定了 《 o E CD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原 则 》. 提 出 对 股 东 权 利 公 开 、董 事 会 透 明
化 。此 次 研 究 同 样 也 印 证 了这 一 点 。
亚太地 区的C F o都 相 信 . 职 业 操 守
在 工作 场 所 越 来 越 重 要 . 而 且 他 们
到损 害 , 但 从长 远 角度 来说 . 恰 恰 使 得 公 司 的 利 益 得 到 保 障 。如 果 道 德 和 利 润 对 公 司 的 生 存 、成 长 和 成 功 同样 重要 , 那 么 不 道 德 的 商 业 行 为 就 会 使 公 司 的 声誉 受 到 损 害 , 从 而 影 响其 未 来 的 发 展 。
信赖 , 增 强 对 员工 的凝 聚 力 , 从 而 为 公 司 的 稳 定 发 展 提 供 了保 证 。但 是
德与C F o 》也 显 示 到 , 随着 公司 C F 0 在完善0 5 司 治 理 以 及 加 强 公 司 透 明 度中的作用越来 越大 , 现 今 在 企 业 中 培 养 并 保 持 良 好 的道 德 规 范 比 5
每 个 员 工 的 行 为符 合 道 德 准 则 。 也
系 运 作 还 是 与 利 益 相 关 者 关 系 的 构建. 商 业 道 德 在 确 保 公 司 治 理 有
效 进 行 中所 起 到 的 作 用 是 不 可 忽 略
高级 管 理 层 以及 决 策 层 推 进 道 德 价
值观 的 整合 : 1 8 %的C F o则 认 为 , 对 于 他 们 个人 而 言 , 确 保 一 个 良 好 的
年前 要 重 要 得 多。 报告显示, C F 0的 角 色 仍 在 不 断 演 变 之 中 ,对 于 在 0 5 司 道 德 行 为 的 责 任 方 面 自 己 应 扮 演 的 角色 . 许 多 CF 0 正寻 求更 明确 的 答 案。 近7 0 % 的c F 0认 为 , 他 们 应 该 树 立一 个 良好 的 道 德 榜 样 : 约 超 过 一 半1  ̄ g CF O表 示 应 该 在 公 司 董 事 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