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第十二讲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ebda85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c.png)
英汉语言的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 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 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him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 (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 when 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 "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 (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 … 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 his 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 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 order 是名词,表示规“则” ,不能硬译为命“令”。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8752b0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64.png)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70f89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c.png)
《英汉对比研究》笔记《英汉对比研究》笔记综合语与分析语聚集与流散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间接与直接替换与重复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综合语为“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
分析语为“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汉语。
英语为“综合-分析语”,表现为1.形态变化;2.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英语为拼音文字,有语调(intonation);汉字为形声字,有声调(tone)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
(一)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
1.构词形态,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
英语有,汉语没有,所以英汉互译时,要改变词性、转换词类。
2.构形形态,即词形变化,包括人称代词,名词单复数和时态。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ountry.全国到处都在兴建新工厂。
(二)词序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词序越灵活,反之亦然。
英语词序比汉语灵活的一个表现就是英语中的倒装句。
原因就是“形态变化”和“连接词”;而中文缺乏形态变化,少用或不用连接词,词序较固定。
形态变化规则要求句中词语之间保持语法关系一致,只要词语之间前后呼应,就容易灵活安排;汉语无这种一致的关系,只能按照表意的需要排序词序。
a)He had to quit the position and went in exile, having beendeprived of his power.他被剥夺了权力之后,只好离职,流落他乡。
b)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一个很重要的问题c)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at a speed unprecedented以空前的速度d)There is no inconsistence in what he said.There is nothing inconsistent in what he said.他说的话并没有前后矛盾之处。
英汉语言中的“春夏秋冬”隐喻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中的“春夏秋冬”隐喻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d281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0.png)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3月20日Mar.20, 2021第41卷 第3期Vo1.41 No.3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3.030英汉语言中的“春夏秋冬”隐喻对比分析贾慧敏(西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摘 要: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明确了隐喻的认知本质,使人类可以通过具体的源域来理解和形成抽象的目的域。
然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这也会导致同一个字词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文化则会赋予字词不同的隐喻意义。
从隐喻视角下研究英汉中“春夏秋冬”的文化差异以及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能够为有关四季的文化学习和翻译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隐喻;“春夏秋冬”;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3-0078-03传统意义上的隐喻,是指一种修辞手法。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1]。
隐喻所连接的不仅仅是词或短语,更重要的是那些词语所包含的意义[2]。
隐喻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感知和认识万物的新方式,而且给语言发展带来了新途径。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革新,语言也在不断发展。
因此,词汇的隐喻意义也在不断丰富。
然而,每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式是不同的,语言也会因此打上民族的印记,反映不同的时代意义。
“春夏秋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经历的四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春夏秋冬”在不同的语言中却产生了差异。
本文将从英汉中“春夏秋冬”的本义及隐喻意义出发,尝试分析存在的差异和共性及其成因。
一、研究方法与理论介绍(一)语料库研究本文的语料基于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和CCL(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汉语和英语的语言语料,通过选取英汉两个语料库中“春夏秋冬”的多个实例来分析其差异。
第十二章,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第十二章,翻译的归化与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29a2772c79563c1ec5da7145.png)
(英)彼得· 纽马克(Peter New mark)
• 将翻译分为: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直译, 死译(逐行对照,interlinear translation) • 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 求接近源文本,首先忠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 读者,即要求源语服从目标语言和文化,不 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
一,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首先请大家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 • • • • • • honeymoon---蜜月 coffee---咖啡 show---秀 party---派对 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 Ghost---人鬼情未了 Where there is a way for car, there is a Toyota--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国内外其他学者的定义:
• 加拿大翻译家道格拉斯·鲁宾逊(Douglas Robinson)他的主张是翻译应当译者为中心。他 将归化的定义解释为:采用将原作同化于目标文 化和语言价值观的方式对原作进行归化,具体到 语言层面来说,就是意译。Robinson 对异化翻译 的解释是:一个“好”的译本总是要保留原来 “外语”文本中某些有意义的痕迹。从历史上讲, 这种观点与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字译 (word-for-word translation)相关联,只是没 有直译派那么极端,因为它并不坚持在翻译中格 守原文句法序列中个别词语的意义,但却坚持要 保留原味。
从文化的角度看, 其中涉及到负载于语言形式之中 的文化身份(cu l t ur al i d e nt i ty ). 文化 的平等交流和历史感等问题; 从诗学的角度看, 涉 及到负载于语言形式之中的文学性问题; 从政治的 角度看, 涉及到殖民化和非殖民化、霸权与反霸权 的问题。在全球化语境中, 这一层次的论战从某种 意义卜可看作是民族卜义和世界主义的交锋, 弱势 文化和强权文化的交锋, 抑或东方主义和西方中心 主义的交锋。
上外翻译I笔记(第十二讲)
![上外翻译I笔记(第十二讲)](https://img.taocdn.com/s3/m/207efb3fee06eff9aef807c5.png)
第十二讲语序长句●导入译例Rural America 美国农村Interior China 中国内地Official Washington 华盛顿官方Corporate giant 大公司Consumer durables 耐用消费品Love triangle 三角恋Model wonna-bes 想成为模特的女孩子们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我访问了一些地方,遇到不少人,要谈起来,奇妙的事可多着呢James Brindley of Staffordshire started his self-made career in 1733 by working at mill wheels, at the age of 17, having been born in a poor village.斯坦福郡的James Brindley,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
1773年,他17岁,就着手改良磨坊的车轮,从而开始了他那自我奋斗的生涯●英汉语序对比之一:前后有别(时间顺序不同)He was given a chair and asked to wait a little as darkness came on, then suddenly the whole bridge was outlined in lights.天快黑了,有人给了他一把椅子,请他坐下等一会儿。
忽然电灯全亮了,照出整座大桥的轮廓It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to find a happier child than I was as I lay in my crib at the close of that eventful day and lived over the joys it had brought me, and for the first time longed for a new day to come.在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回顾一天的快乐,第一次,渴望着新一天的到来。
【免费下载】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d86373915f804d2b16c170.png)
2.1 研究哲学问题的意义2.2 语言世界观问题的由来和分岐2.3 语言是一种世界观的含义2.4 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对比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汉英语简史及其比较(4课时)重点和难点:汉语和英语的发展史3.1汉语简史3.2 英语简史3.3 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及其对比第四章 汉英语法研究史比较(4课时)重点和难点: 英语语法研究史和汉语语法研究史4.1 为什么要比较汉英语的语法研究史4.2 英语语法研究简史4.3 汉语语法研究简史4.4 比较英汉语法研究史的启示第五章 汉英语法特征的对比(4 课时)重点和难点:隐性和显性,汉语的隐性和柔性,英语的显性和刚性5.1 什么是特征5.2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5.3 汉语语法的柔性与英语语法的刚性第六章 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4课时)重点和难点:汉英音韵特点、文字和基本语法结构的对比,本位6.1 从音韵讲起6.2 汉英文字的对比6.3 汉英语法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 第七章 汉英句子的宏观对比(4 课时) 重点和难点:英语的树式结构和汉语的竹式结构, 主语一—谓语型句式和话题——说明型句式、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英汉语言的对比技巧
![英汉语言的对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cb9e2e0aeaad1f346933f7d.png)
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英语语序比较灵活,汉语语序相对固定; 英汉语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 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
1)Even if you go there it won’t do any good. 去了也是白去。(去也无用。) 2)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 3) She had such a kindly, smiling, tender, gentle, generous heart of her own. 她心地厚道,为人乐观,性情温柔,待人和蔼, 气量又大。 4)A great elation overcame them. 他们欣喜若狂。
人们早就怀疑大气中有一个高温带,其中心在 距离地面约30英里高的地方。利用火箭加以研 究后,这一奇异的实事已得到了证实。 炮手用科学毁坏人体,而就在附近,外科医生 用科学使其恢复健康,还有什么情景比这更加 荒谬绝伦? 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 色,大小不一。 人的思想形成了语言,而语言又影响了人的思 想。
9)Down with the old and up with the new. 破旧立新。 10)Night and day he returned wearily to his flat. 他昼夜兼程,疲惫不堪地赶回公寓。
英汉复合句中时间顺序的对比; 英汉复合句中逻辑顺序的对比;
三、从整个语言特征对比 1、综合语与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 2、集聚与流散(compact vs. diffusive) 3、形合与意合(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4、繁复与简洁(complex vs. simplex) 5、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6、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 active) 7、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 dynamic) 8、抽象与具体(abstract vs. concrete) 9、间接与直接(indirect vs. direct) 10、替换与重复(substitutive vs. reiterative)
第十二讲 正反说摘要
![第十二讲 正反说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995ddfd1770bf78a652954a6.png)
(6)具有否定意义的连词和连词词组
before, since, till, unless, until, would rather…than Eg.1)I’ll do it now before I forget it. 在我忘记之前,我先做这件事。 趁着还没忘记,我现在就来做这件事。 2)He’ll certainly come unless he is ill. 除非他病了,否则他肯定来。 只要他没有生病,他肯定会来。 3)I would rather go hungry than go begging. 我宁愿挨饿也不去乞讨。 就是饿死,我也不会去乞讨。
张伟红
形式上肯定,意义上否定
Eg.1)The boy becomes very insolent and it is more than his parents can bear. 这个男孩变得非常无礼,到了他父母都不能忍受的地步。 2)He is anything but a scholar. 他绝对不是一个学者。 3)It’s still raining heavily outside; we may as well stay here over the night. 外面依然在下着大雨,我们还不如待在这里过夜呢。 4)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再聪明的父亲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 ※5)It is a gentle horse that never casts its rider. 再温顺的马也会摔下骑手。
张伟红
7)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并非所有发光的都是金子。/发光的并非都是金子。 8)The responsibility is not altogether mine. 责任并不全在于我身上。 9)I can hardly find any mistakes in her translation. 在她的译文中,我几乎找不到任何错误。 10)There is nothing unusual there. 那里没有不正常的情况。(双重否定) 那里的一切都很正常。(肯定) 11)I have brought back your servant not without risk and danger. 我冒着危险才把你的仆人带了回来。(肯定)
英汉修辞对比——语音上的修辞方式与功能
![英汉修辞对比——语音上的修辞方式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a73a6d854b35eefdc9d33389.png)
69语言研究英汉修辞对比——语音上的修辞方式与功能沈宇欣南京师范大学摘要:英语和汉语在语音上都有押韵的修辞手法。
两者在押头韵、韵脚上有较多相似点,也有鲜明的区别。
英语中有轻重音组成的音步和抑扬格,汉语则讲究平仄。
从修辞角度欣赏语言有利于学习者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本文选取中外经典名篇,对比英汉语中修辞的异同点,以期为翻译提供修辞策略上的借鉴。
关键词:修辞策略;语言对比;英汉翻译一、头韵头韵alliteration 是指相同或相似音出现在相邻或相近词的起首发音位置,其本质是通过重复首位音,形成对这个音的强调,达到音韵美的效果。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古舟子咏》运用词首辅音的重复,描写水手们在海上行船过程中清风徐来,碧波荡漾的景色及水手的激动心情。
The air breeze blew,the white foam flew,the furrow followed free;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into that silent sea.(惠风吹拂,白浪飞溅,船儿轻快地破浪前行,我们是这里的第一批来客,闯进这一片沉寂的海面)这一小节的三个押头韵分别由/f/、/b/、/s/构成。
连用六个清辅音摩擦音/f/给人以舒缓的感觉,犹如清风拂面,徐徐而来,使人陶醉在海浪轻摇中。
爆破音/b/短促有力,节奏感强,显得轻快明确,给人留下船只乘风破浪前行的印象。
清辅音摩擦音/s/舒缓悠长,营造绵长深远之感,仿佛一切缓缓归于无际,描绘出大海的沉寂。
这三个押头韵一静一动一静,一个绵长,一个短促,一个归于天际,完美勾勒出这首诗中不同的旋律。
所谓诗歌,有诗也有歌。
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运用词首辅音连缀的重复描写美国淘金的拓荒者们:It was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sleepy,sluggish-brained sloth stayed at home.(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马克吐温一连用四个/sl/押头韵,给人迟钝缓慢的声觉印象,与splendid 形成鲜明词义色彩对比,诙谐幽默。
英语翻译与写作-英汉语言对比
![英语翻译与写作-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25d738ad0d233d4b14e69c9.png)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历史比较1、英语属于印欧语系2、英语的历史起源于第五世纪中叶朱特人、撒克逊人及盎格鲁人的入侵,到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3、英语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449-1100),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现代英语时期(1500-现在)。
4、英语是拼音文字。
5、英语是欧洲语言中变化最大,词汇成分最复杂,词汇量最丰富的一种语言。
6、《牛津英语词典》:40多万条。
《英国百科全书》:超过50万个。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2、汉语历史较英语历史长得很,汉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3、汉字经历过许多变迁: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单纯表意向部分表音方向发展。
4、汉语是表意文字。
5、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6、《康熙字典》:4.9万个字。
《汉语大字典》:5.6万字。
《中文大辞典》:40余万条。
《大汉和辞典》:55万余条。
英汉语言本质比较英语:综合型语言(主要通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汉语:分析型语言(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
•政治学习the study of politics 学习政治to study politics•克服困难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困难问题a difficult problem•脱离危险to get out of danger 非常危险exceedingly dangerous•1、I am writing a letter.•2、I wrote a letter yesterday.•3、I have written a letter.•4、I shall write a letter tomorrow.英汉词汇对比一、词类比较英:名词、动词、代词、连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副词、感叹词、冠词汉:名词、动词、代词、连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副词、感叹词、量词、助词二、词的形态变化比较英:名、代、动、形(数、格、时、体、态、式、级、人称)汉:变化较少三、词义比较1)完全对等:LondonThe Eiffel Towerthe Nobel Peace Prize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颐和园长城社会主义高血压2)部分对等:wear 穿、戴river 江、河marriage 娶、嫁net 网、帐子brother 兄弟、同胞、同业、社友、会友president 总统、长官、校长、主席、董事长cousin 堂兄,堂弟,表兄,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brother-in—law姻兄、姻弟、内兄、内弟、姊夫、妹夫uncle 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叔叔wife 夫人、妻子、爱人、老婆、老伴、女人、内人、婆娘、娘子、配偶,孩子他娘、孩子他妈、我那口子。
翻译的定义和方法
![翻译的定义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d82d11f111f18583d05a82.png)
第一讲 翻译原则简介
[<]
5.归化与异化(domestication/adaptation or foreignization / alienation) 归化的翻译在理论上是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在实践上, 强调通俗易懂,避免多义或歧义。习惯认为,当原文与译文 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出现不能通达的情况时,“要用译语文化 替代原语文化”即把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外语词汇改头换 面,或套用译语中与之相似的现成的表达法,把它们变成读 者熟悉的译语文化形象。 归 化 派 代 表 人 物 尤 金 • 奈 达 ( Eugene A. Nida ) :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 What i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 限制性定语从句 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第十三讲 习语的翻译
一、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习语在翻译中的处 理方法。 二、教学过程:
1. 英汉习语对比 2. 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 3. 翻译段落练习
第十四讲 无生命主语句的翻译
一、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无生命主语句 (Non-life subject sentences)在翻译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在南京大学姜秋霞教授举办的一次翻译调查中多数读者认为读异国文学是为了欣赏异国作品特有的韵味和语言风格他们在读译文之前就已经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有些人读译文的目的之一是想了解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异同究竟在什么地方
第一讲 翻译原则简介 第二讲 翻译的过程
第三讲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第四讲 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
[1][2][3][4]
第一讲 翻译原则简介
[<]
异化派代表人物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道通罗马 不能译成:殊途同归 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eat eggs: 教老祖母吃鸡蛋 不能 译成: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Hence: Make hay while it is sunshine: 不能译成:趁热打铁 If I slapped someone, He would see the way to Cracow: 要是我 给谁一巴掌,准会把他扇到克拉科去。不能:一巴掌扇到西 天去。 武 松 要 吃酒 , 哪 里听 他 人 发说 , 一 转身 道 : “放 屁 ! 放 屁!”pass your wind/sheer nonsense
第十 二章. 衔接与翻译
![第十 二章. 衔接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7e7e8e79b89680203d8257b.png)
(一)衔接的定义 衔接(cohension)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 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可见 语言现象。衔接(cohension)这个概念是 由韩礼德于1962年首次提出的,后来他在与 哈桑(Halliday & Hasan,1975)合著的《英 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 中又把衔接届定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 成为语篇的内在关系”。
而汉语则重“意合”,即通过意义来连接而不一 定要依赖连接词语。汉语中虽然也有一些连接词, 但在表达中,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少用或不用连 接词的趋势。 2.在语法方面,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语法 则属隐性。汉语在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 系靠意义来表达,语法处于次要地位。汉语的省 略只求达意,不考虑语法。汉语最常用的省略是 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较少。
我已很久没做弥撒了。在这个万人朝拜的圣城, 你能亲眼目睹到真正的场面,善男信女,蜂拥而 至,又由于这里供着神龛,到教堂来做弥撒的人 群中,有的半身不遂,有的瘸腿跛足,有的双目 失明,有的肢缺体残,有的奄奄一息,这一行列, 另人目不忍睹……
(五)照应(reference)
1.照应的定义: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 分产生关联。 2.照应的分类:
改译:谚语是前人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 们受人珍视并世代相传。我们认为那些洗 练的警句概括了永恒的智慧,不过它们是 否全是货真价实、字字珠玑呢?心理学家 发现有的说得对,有的就不对。然而,这 些道理却仍被广为接受。说到底,还是谚 语里那句老话:老习惯难除---老谚语还不 是一样。
The patient shook her head and stretched out her hands towards the baby. The doctor put it in her arms. She kissed it on the forehead.
英汉语比较:插入语
![英汉语比较:插入语](https://img.taocdn.com/s3/m/a1e231d5c1c708a1284a4483.png)
英汉插入语一、关于插入语的表意功能由于插入语表意功能十分丰富、细腻,符合口头、笔头交际的各种需要,因此其重要性是不可与“次要”同日而语的。
一般而言较常见的表意功能有如下一些:(一)表示说话者的态度或看法。
例如:1. It was late in getting to the station, but fortunately for me, the train was late too.我到站迟了,幸而火车也晚点了。
2. It was his last romance. His last but one, to do him justice. (O. Wilde)这是他的最后一部传奇小说。
平心而论,这是他的倒数第二部。
(二)表示说话者的估计或推测。
例如:1. Perhaps he was mistaken.也许他弄错了。
2. It will result in success, I suppose.我们猜想,此事会成功。
(三)表示补充说明。
例如:1. This road is, I admit, very hilly。
我承认此道很崎岖。
2. He left there last year, that is (to say), in 1995. 他去年离开了那里,也就是说,1995年。
(四)表示应答之声。
例如:1. Ah, yes, you shouldn't have helped him, shouldn't you?啊,对了,那时你本不应该帮他,不是吗?2. Oh, no, you needn't tell this to him.哎呀,不行,你不必把这件事告诉他。
(五)表示引起对方注意、观察或思考。
例如:1. New York, as you know, is situated on the Hudson River. 如你所知,纽约位于哈得逊河河畔。
2. I must be off now, you see.你知道,我该动身了。
《英汉语言差异》PPT课件.ppt
![《英汉语言差异》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5bd6f78bd63186bcebbcd4.png)
• 我们驾驶的飞机几乎每一个零件上都有国 家的标志。
• 5)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 自助者天助之。
• 4.形容词和副词 • 形容词和副词的翻译需要注意英语中这两类词有
• 其次,英语动词有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多种 非谓语动词形式;而汉语动词没有这些变化。但 在汉语中,一句话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动词,英语 中每句话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所以我们可以在分 清主次的基础上用汉语中的连动句和复句来对付 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用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来 处理汉语中次要的动词。
• 10)I want to go out for a walk.
• 从句子结构上来说,英语重形合,即主要靠语言 本身的语法手段来造句,句子主干突出;而汉语 重意合,构句主要靠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英语 句子中名词和介词占优势,每句中只能有一个作 谓语的主要动词;而在汉语中则是动词占优势, 一个句子中可以有很多谓语动词。英语句子的重 心多在句首,而汉语句子的重心则多在句尾。英 语中用被动语态的句子较多(尤其是在科技英语 中更是如此);汉语中则较少使用被动句。汉语 中有众多的量词,英语中只有很少数可以做量词 的名词。
•
英汉词汇的主要差异
•
英语词汇有屈折变化,汉语词汇则没有;英语词义比较灵活多变,汉语词义则相
对稳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翻译。下面大家就来看看几种英汉共有的主要词类的
差别(为节省篇幅,例句主要是英译汉。汉译英时道理也是一样,只是需要逆向
思维):
–
动词
•
动词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重要词类。但是英文中的动词形态很复杂,有人称、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新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新](https://img.taocdn.com/s3/m/787eec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修辞格在修辞方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修辞格 是修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辞上具有特定 表达效果的语言结构格式。这种格式是修辞上 特有的。
第三页,共八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例:“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 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We must keep to the orientation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letting a hundred flowe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and maintain close contact with reality, life and the public. must always give top priority to social benefits and try to ensure both good economic returns and social benefits. We must create more excellent popular works that reflect the peoples" principal position in the country and their real
第五页,共八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Ⅱ. 翻译与修辞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艺术,除掌握两种语言 的基础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和修辞 手段这包括译文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以及 各种修辞方式的运用等。要移植原文的风姿、 风味和感情色彩,以达到“化境”,如果离开了 修辞,译文就不能达意、移情、传神。译文的 流畅与简练是与深厚的修辞素养有很大关系的。
翻译中的英汉语言对比
![翻译中的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a184039fc4ffe473368ab9f.png)
在教堂里,人们不仅要有礼貌,而且应该有一种虔 诚的态度。
Ⅰ.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六、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 Active)
2、使用受事主语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 昨晚我盖了两条被子。 Last night I was covered up with two quilts. 一匹马骑两个人。 Two persons rode one horse.
Ⅰ.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六、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 Active)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 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要制造飞机,就必须仔细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nufactured.
Ⅰ.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六、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 Active)
②“为…所”或“被…所”式 她被花言巧语所陶醉。 She is intoxicated with sweet words. ③“是…的”式 这些产品是我国制造的。 These products are made in our country.
2. 英语词序比较灵活,汉语词序相对固定 定语的位置 A candidate with little chance of success 一个当选希望极微的候选人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Britain was the first western power to acknowledge the P.R.C.
Ⅰ.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六、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 Active)
12动物文化翻译
![12动物文化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b56a77c50e2524de5187eeb.png)
导入4
• 用动物指代相似的事物:crane (鹤, 起重机) , tin fish (鱼 雷) , snake fence (蛇型栅栏) , a great bull of man (在个头、 力量上和公牛一样的人) 等。
• 用动物某个有其外形特点的部位来指某种事物, 如 hawk-nosed (长着鹰勾鼻的) , horse-faced ( 脸长而难看 的) , hare-lip (兔唇) , bull’s eye (靶心) , swallow-tailed coat ( 燕尾服) , dog-ear ( 书页的折角) , tiger eye (虎眼石, 宝石的一种)
• a cock and bull story 形容荒诞的故事 • 小牛犊在英文中称为 calf ,故 calf love 比喻青少
年的初恋 ,英谚 云:Calf love , half love ;old love , cold love. (年青人的爱三心二 意 ,老年人的爱深 藏心底。)
动物对比: 英汉翻译中的牛1
• 人善被人欺 ,马善被人骑:All lay loads on a willing horse • 人要练 , 马要骑: The best horse needs breaking , the
aptest child needs teaching. • 牛头不对马嘴: Horse’s jaws do not match cows’ heads. •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吹毛求疵
导入1
• 他属牛。 • He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ox(阉过的公牛)/ steer(食
用的阉牛)/ bull (未阉过的公牛) /cow(母牛,奶牛)/ calf(小牛)/cattle(牛,总称)? • 今年是羊年。 • This year is the year of sheep(绵羊)/goat(山羊)/ram (公羊)/ewe(母羊)/wether(阉过的羊)/lamb(羔 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第七章英汉否定句式对比第一节英汉否定词语用法对比英语:not no never, neither, nor, none, nay, nobody, nothing, nowhere,等;汉语:不,没,无,非,未,否,勿,毋等1. “not”与“不”的比较1)相同都是否定副词,都可以用来否定动词和形容词,在句中作状语. 都不能修饰名词。
例,他今天下午不来。
他这个人不聪明。
He will not come this afternoon.He is not clever.2)不同A 在否定谓语是,not 不受时态的限制;但汉语中,对过去发生的事,如果强调“动作性(做不做)”,我们用“不”,如果强调“事变性(有没有这件事)”,我们用“没”。
姐姐怎么不听戏去?原来请他的,他有事,没来。
I have not finished yet.B 汉语中的“不”有时带有情态意义。
你去请他了吗?去了,但是他不来么!(不愿意)C 在否定的判断句中,not和“不”的用法相似,都是对“是”加以否定。
He is not an expert.他不是专家。
英语中可以用no来否定表表语的名词,不过语气要更强一些。
Ralph knows he is no expert.2. no 与“没”的比较1)在表“无”或“不存在”的概念时,英语可用no,汉语可用“没”来否定名词。
我没钱。
教室里没学生。
I have no money.There are no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英语也可以用not。
I have not any money.There are n’t 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2) 汉语中的“没”可否定名词和动词,但不能否定形容词。
英语中no通常也只能否定名词,但在比较级中,no可以否定形容词。
No 不否定动词。
没勇敢?He is no taller than I .No open the door.3) 在简短回答中,英语只能用no,不能用not。
但可以说certainly not, of course not.第二节英汉否定词位置对比1. 汉语中的否定词通常直接置于被否定词语之前,即根据所表达的意思来确定否定词的位置;英语中的否定词通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He does not like drinking very much.他很不喜欢喝酒?他不是很喜欢喝酒?很不喜欢怎么说?He hates\dislikes drinking very much.他干这件事不是为了自己。
He did it not for himself. ?He did not do it for himself.He did it not for himself but for you.否定前移原则:汉语否定词都位于被否定的词语前。
He did not win the championship easily. 否定方式状语Mr. Smith was not born in London. 否定地点状语The new university has not been in operation long enough to prove its success as a venture. 否定时间状语I am not paid to carry your words to anyone. 否定目的状语Elvis did not die with a fortune. 否定伴随状语Every morning he went out early to fish, but he had made it a rule not to cast his net more than four times a day. 否定频率状语Certainly I don’t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s easy for me. 否定原因状语The investigation was not held so that veterans could spill out their hearts. 否定目的状语当英语句中有两个相对称的成分进行选择时,not 可直接置于被否定的词语前。
He wore an overcoat not because it was cold, but because he was ill.英语中否定词与被否定成分的隔离往往会引起歧义。
He did not come here to talk idle.他没有来这闲谈。
他来这儿不是为了闲谈。
怎么消除歧义?语音语调(口语);上下文(书面语)2. 在否定谓语动词时,汉语中的否定词通常只能位于动词前,而英语中既可以用not,也可以用no。
他没穿衣服。
He did not wear clothes.He wore no clothes.现场没有发现证据。
The proof was not found on the spot.No proof was found on the spot.3. 在含有全称词的否定句中,英语和汉语的否定词的位置有所不同。
汉语中的全称词有:所有,每个,都,全等;英语中的全称词有:all,both,every,whole,everybody,everyone,everywhere等。
所有的学生都不懂法语。
全否定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懂法语。
半否定All the students do not know French. 半否定Not all the students know French. 半否定判断:Every student doesn’t like his speech.Both of the boys are not clever.英语中的全否定:none, neither, no, nobody, nothing, nowhere.4. 否定前移英语宾语从句中的否定词可以前移。
英语在表意念、推测、臆想的句子中,如谓语为think, believe, suppose, fancy, expect, imagine, reckon, guess等的句子中,宾语从句中的否定词常常移到主句谓语动词前,用来否定谓语,句子意思不变。
I believe that he will not come.---- I don’t believe that he will come.第三节英汉否定词表达形式对比1. 英汉语对否定问句的回答对比He will not come, will he?Yes, he will.No, he won’t.Hasn’t he arrived yet?No, he hasn’t.Yes, he has.汉语的回答一样吗?2. 英汉双重否定表达形式对比1)英语:否定词语+without ;否定词语+含否定词缀的词Fish can not live without water.He showed no unusual happiness.汉语:没有(无)……不,非……不可,无不,莫不,等无草不死。
没有一个不兴奋的。
如何翻译?No grass will not die. ?Nobody is not excited. ?There is no grass that will not die.There is nobody that is not excited.也可以用butThere is no grass but will die.There is nobody but is excited.汉语中的否定的主语+否定的谓语在英语中的表达。
没有例外的规则是没有的。
没有人不知道这一消息。
There is no rule that has no exception.There is no rule but has exception.There is no rule without exception.There is nobody that does not know this news.There is nobody but knows this news.2) 英语中“否否得否”结构口语或非正式用语I don’t believe in no ghosts.We never had no trade unions.You can’t find me nowhere.We are not bothering nobody yet.3. 英汉否定范围的比较在某些句型中,英语比汉语否定的范围宽,一个否定词往往能否定两层意思。
We are not politicians, like you.像你一样,我们也不是政客。
?跟你不一样,我们不是政客。
1)no more…than 句型中:A is no mo B than X is to YThe greatness of a nation is no more determined by its number than the greatness of a man is determined by his height.正如一个人的伟大不取决于他的身高,一个民族的伟大也不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
2)在not…enough to do 句型中I did not sit near enough to hear what he said.It is not warm enough to go swimming.我坐的不够近,没有听到他在讲什么。
天不够热,我们不能去游泳。
4. 表达同一个概念时,英语用否定式,汉语用肯定式。
1) not…untilHe did not finish the work until midnight.It was not until 1936 that basketball became a regular part of the Olympic Games.2) too…not to doI had read too many novels and had learned too much at school not to know a good deal about love.He is too angry not to say it.3) it is a +adj. +n. that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4) can not … moreI cannot agree with him more.I can not thank him enough.5) can not …tooYou can not begin your training too early.You can not be too careful with your work.5. 表达同一个概念时,英语用肯定式,汉语用否定式,或意义相对的词。